南骚北风的地理环境
Ⅰ 请从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分析说明秦淮分南北与地理环境之间。
秦岭---淮河一线,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此线南北,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秦淮以北的大部分地区,河湖冬季结冰,每当冬季来临,北风呼啸,大部分的树会落叶,不落叶的树叶多呈针状,叫做针叶树。由于北方地区年降水量较少,降水多集中在夏季,所以河流的水量不大,水位变化大,只有夏季才形成汛期,时间也比较短,河流的含沙量较大。而在秦淮以南地区则正好相反,冬季不结冰,树木不落叶,一年四季常绿。河流的水量较大,水位变化不大,汛期时间长,河水含沙量较小。
从农业生产及人们生活习俗来看,秦淮南北的差异就更明显。北方耕地为旱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杂粮,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则主要是水田,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甘蔗、茶叶等亚热带经济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人们平常所说的“北麦南稻,南船北马”是这种差异的真实写照。
Ⅱ 哪些省的地势南高北低,这样的地形对气候有啥影响
济南市位于北纬36°40′,东经117°00′,南依泰山,北跨黄河,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与鲁西北冲积平原的交接带上,济南地形可分为三带:北部临黄带,中部山前平原带,南部丘陵山区带。境内主要山峰有长城岭、跑马岭、梯子山、黑牛寨等等。最高海拔1108.4米,最低海拔5米,地势南高北低,南北高差1100多米。
济南处在山东省的心脏地带,鲁中南低山丘陵和鲁西北冲积平原正好把它夹在中间,三面环山的地形造成夏季多降水。
济南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冬季亚洲大陆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压,济南地处中纬度地带,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理环境的影响,被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常受来自北方冷空气侵袭,寒冷晴朗,雨雪较少,多偏北风。
夏季受热带、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天气炎热,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风。
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转夏季、夏季转冬季的过渡季节,风向多变。
一年之中,在不同季节,济南市处在不同大气环流控制之下,构成了春暖、夏热、秋爽、冬冷少雪四季变化分明的气候。济南冬季长达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两个月。加之三面环山的地形,令水汽和热空气回流聚集不宜扩散,多于一般北方城市的夏季降水。
Ⅲ 《诗经》与《楚辞》被称为北风南骚, 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两者不同的风格有什么影响
当然是自然环境了!由于自然环境迥异,造就的人文艺术也就不同了!
Ⅳ 一道地理题
西南风 印度洋洋流把来自赤道的湿润空气吹到印度大陆。
Ⅳ 南骚北风是什么意思
我国先秦文学有南骚北风的歧异。南骚是离骚。北风是诗经中的国风。
Ⅵ 《诗经》与《楚辞》被称为北风南骚, 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两者不同的风格有什么影响
中国文化向分南北,《诗经》属于北方文化系统。洪湛侯在《诗经学史》中谈回到:十答五国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南到达长江流域;《大雅》《小雅》产生在镐京(西安)和洛邑(洛阳);《周颂》的产生地在镐京(西安),《鲁颂》的产生地在山东曲阜,《商颂》的产生地在河南商邱[14]。可以说《诗经》属于黄河流域文化,北方中原平和包容的风土人情给了《诗经》温婉、中正的养分,因此《诗经》虽有怨刺却不偏激,而是在和谐的节奏中平实倾吐。
Ⅶ 《诗经》与《楚辞》 南北不同的地理环境对两者不同的风格有什么影响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特殊的地理环境确实能影响人的很多方面。
最简单的例专子:川陕一带的佛堂里供奉属的菩萨多为面目狰狞的,江南一带的则多为慈眉善目的。由此可见一斑。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性格,进而产生文化的差异。
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员的流动大大的增强,这种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会逐渐减少这些差异。。。。
Ⅷ 西北风,东南风体现出我国地理自然环境的什么特征
“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中“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是指冬季风和夏季风,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故选:A.
Ⅸ 北方的地理环境
北方的地理环境:
地形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面濒临海洋。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长城为界、秦岭以北之间的地区。这里的黄土是地质历史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那时,强劲的偏北风吹扬起沙尘南下。随着风力减弱、沙土沉积、形成了平坦高耸的黄土塬。后来随着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疏松的黄土遭受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黄土川、黄土梁、峁)
气候
编辑
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 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春旱严重,夏季暴雨)。
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资源
编辑
粮食
北方地区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南、山东、辽宁等省。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麦等农作物,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东北地区主食为大米,出产优质的东北大米。华北地区主食为面食。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矿产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北地区盛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木材等等,华北地区则煤炭储量极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