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衢地理位置介
A. 金衢盆地
一、前言
金衢盆地位于浙江省中部,东经118°40'~120°30',北纬28°45'~29°30',面积3500km2,系浙江省最大的含油气盆地。盆地内地势属丘陵平原区,海拔一般10~20m;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区,年降雨量为1400~700mm,雨水集中于3~4月春雨期和5~6月梅雨期;年平均气温为17.3℃,一般为5.1~29.2℃。地表条件和气候条件较适合油气勘探作业。
盆地的油气勘探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目前累积完成模拟及数字地震573.16km(数字地震65.49km),总共钻井42口,总进尺为48104m,其中钻遇海相地层井4口,进尺为9840m。先后进行了地面地质调查和重磁电非地震工作,施工光点及模拟地震剖面507.67km,完成了盆地中西部非地震物化探工作及地震攻关试验。
评价工作由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承担,对金衢盆地的北部浅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成因法和类比法。
金衢盆地发育有四套良好的烃源岩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中生界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上白垩统金华组。其中,石炭—二叠系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金衢盆地评价区块地质资源量石油为1024.31×104t(50%),天然气为340.85×108m3(50%);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
二、地质条件
(一)地质概况
将盆地海相层构造格局划分为“一凸两凹”,即北部浅凹陷、中央凸起、南部深凹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其中北部浅凹,面积550km2;中央凸起带,面积为463km2;南部深凹带,面积为1100km2,以其作为评价单元(图10-54-1)。钻井揭露上古生界地层发育完整,地震发现一待落实的局部圈闭。地层发育特征如图10-54-2。
图10-54-1 金衢盆地构造分区图
(二)烃源岩
金衢盆地发育有四套良好的烃源岩系:①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②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③中生界中侏罗统含煤碎屑岩系;④上白垩统金华组(K2j,原称兰溪组—下同)。其中,石炭—二叠系是盆地内最重要的烃源岩,其次为中下侏罗统及白垩系烃源岩(表10-54-1)。
表10-54-1 金衢盆地烃源岩特征表
图10-54-2 金衢盆地地层柱状图
(三)其他成藏条件
1.储集层
白垩系储层为上白垩统衢县组和金华组上部的砂岩,白垩系为河流相—浅湖相沉积,岩性为泥质粉砂岩、细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砾岩,泥质—灰质胶结,疏松—致密。衢县组29个岩心样品平均孔隙度为12.49%,最高为22.54%,平均渗透率为6.29×10-3μm2,最高为76.25×10-3μm2。金华组上部138个岩心样品平均孔隙度为10.69%,最高为26.65%,平均渗透率为9.13×10-3μm2。下二叠统细砂岩胶结致密,孔渗性低,往往呈砂泥互层状分布。下二叠统灰岩孔隙度0.75%,渗透率0.17×10-3μm2。上石炭统灰岩孔隙度0.65%,渗透率小于0.05×10-3μm2。这两种岩性均不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但灰岩中有不少缝洞,是裂缝—孔洞型储集层,其孔隙度为0.08%~7.42%,平均值为3.22%。
2.盖层条件
全区巨厚的白垩系湖相泥岩、泥质粉砂岩类沉积厚度800~1600m,可以作为良好的区域盖层。盆内的下章断裂,在白垩纪表现为同沉积特征,目前断层深部是封闭的。盆地深部局部地区地层水封闭性、断裂封闭性均好,因此盖层条件较好,油气成藏保存有利,特别是下章断裂以北地区油气保存条件最佳。
3.生储盖组合
本区存在三套生储盖组合:
(1)下古生界泥岩、灰岩为烃源岩,寒武系—奥陶系灰岩、砂岩为储层,下古生界泥岩为盖层的组合;
(2)石炭系—二叠系泥岩、泥晶灰岩为烃源岩,下二叠统—上石炭统灰岩、白云岩为储层,二叠系泥岩为盖层的自生自储型油气藏组合;
(3)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煤系地层为烃源岩,石炭系或二叠系风化壳为储层,白垩系泥岩为盖层的组合。
(四)主要地质认识
经综合研究,盆地有两次油气藏形成过程:
(1)第一次于三叠纪初期,油气藏类型为裂缝型、裂缝—孔隙型,赋存于褶皱高部位,但由于历经晚印支、早燕山构造破坏,现存可能性较小;
(2)第二次为白垩纪末期,油气藏为古潜山型(缝洞型)、裂缝—孔洞型,储集空间为残留岩溶孔洞、构造裂缝和构造溶蚀缝,烃类源自第三次成烃期的天然气及第二次生烃期残存油的裂解气。
三、资源评价方法与参数
本次资源评价对金衢盆地的北部浅凹、中央凸起和南部深凹的石炭—二叠系烃源岩进行了资源量计算。采用的评价方法为成因法和类比法。
(一)有机碳法
参数选取主要包括:烃源岩、有机碳恢复系数、产烃率、运聚系数。
烃源岩:金衢盆地北部浅凹面积约550km2,中央凸起面积约200km2,南部深凹面积约1100km2,北部浅凹和中央凸起厚度约450m,南部深凹厚度约500m。
有机碳恢复系数:金衢盆地烃源岩Ro数据大多大于2%,生油岩以Ⅲ型干酪根为主,根据烃源岩成熟演化及有机质类型等参数,从有机碳恢复系数图版得到烃源岩有机碳的恢复系数为1.35。
产烃率:根据金衢盆地烃源岩生烃演化程度及有机质类型等,确定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产气率为257m3/tc。由于烃源岩成熟度很高,Ro值普遍大于2%以上,以及有机质类型以Ⅲ为主,没有计算盆地烃源岩的油资源量。
运聚系数求取:采用中国石油集团三轮资评《刻度区解剖与资源评价重点参数研究》(2003.07)油气运聚系数统计模型成果算得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运聚系数(表10-54-2)。
表10-54-2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气运聚系数参数及结果表
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参数见表10-54-3。
表10-54-3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参数表
(二)氯仿沥青“A”法
氯仿沥青“A”法计算中排聚系数0.2,运聚系数1.8,各单元参数如烃源岩面积厚度等见表10-54-4。
表10-54-4 金衢盆地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参数表
(三)类比法
根据类比法原理,选择麻阳盆地作为金衢盆地的类比区,各单元类比系数及其他参数见表10-54-5。
表10-54-5 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类比法资源量参数表
四、资源评价结果
(一)油气资源评价结果
1.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结果
通过确定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分布面积、厚度、有机碳等各项计算公式所需的参数,通过蒙特卡罗法相乘,得到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天然气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91×108m3,33.33×108m3,216.52×108m3(表10-54-6)。
表10-54-6 金衢盆地石炭—二叠系烃源岩有机碳法资源量计算结果表
2.氯仿沥青“A”法计算结果
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297.41×104t,108.55×104t,699.78×104t(表10-54-7)。
表10-54-7 金衢盆地氯仿沥青“A”法计算资源量结果表
3.类比法资源量计算
类比法计算资源量各单元分别为265.99×104t,129.43×104t,574.61×104t(表10-54-8)。
表10-54-8 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类比法资源量结果表
4.油气资源量汇总
通过有机碳法、氯仿沥青“A”法以及类比法计算了金衢盆地各构造单元石炭—二叠系烃源岩的资源量,现将不同方法算得资源量用特尔菲法汇总得到地质资源量石油为1024.31×104t,天然气为340.85×108m3;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表10-54-9)。
表10-54-9 金衢盆地资源量汇总表
(二)油气资源分布与品位
本次评价油气资源在层系上均分布于石炭系和二叠系,深度上均属于浅层~中深层,资源分布的地理环境属丘陵。油气资源的品位均属常规油气。
五、勘探建议
金衢盆地位于华夏陆块和扬子陆块两大构造单元之结合部,盆地两侧为断裂控制,南部以江山—绍兴深大断裂为界,北部以常山—漓渚断裂为界,属于断陷—坳陷型盆地。盆地前震旦结晶变质岩基底上有两套地层,即古生代海相层及中新生代陆相层。海相层为印支期褶皱系,并受晚期断裂改造,是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陆相构造层受盆地边界断裂和盆内下章断裂的控制,分为南北两块,是盆地或油气勘探的盖层。通过对盆地深入研究认识,结合本次资源评价结果认为金衢盆地具有一定的勘探潜力。
由于盆地内重、磁、电等非地震物探工作较多,数字地震工作量少,覆盖次数低,且品质差,因此难以对盆地的地质结构和地层分布进行确切的解释及成图。另外,以往布井多依据重力、电测深及地面地质资料,钻探主要打在重力高上;钻探多以白垩系为目的层,钻达古生界的井太少,致使盆地成藏地质条件认识不清,影响勘探进程。因此建议加大多次覆盖数字地震勘探工作量,部署南北向区域大剖面,以便搞清盆地地质结构,并进一步明确盆地有利勘探区,同时加强盆地地质综合研究与评价工作。
六、小结
根据本次资源评价结果,金衢盆地石油地质资源量0.102×108t,天然气地质资源量341×108m3,油气合计为0.375×108t油当量,可采资源量石油为160×104t,天然气为181×108m3,资源丰度达2.03×104t/km2,显示了该盆地具有一定的油气资源前景。从目前的评价结果来看,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比率为1∶2.7,表明该盆地以天然气资源为主。
B. 衢州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衢州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18°0l′一119°20′,北纬28°14′~29°30′。在星宿分野上属婺女(须女)中心部位,故境内有须江,其西有婺源,其东有婺州。历史上曾是该分野区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江南第一古城——春秋时期姑蔑国都城就出现在这片古老而文明的热土之上。她位于浙江省西部,雄踞钱塘江上游。东邻金华市,西接江西省上饶地区,南连丽水市与福建南平市,北交杭州市和安徽省黄山市。素有“居浙右之上游,控鄱阳之肘腋,制闽越之喉吭,通宣歙之声势”、“五路总头”、“四省通衢”、“东南锁钥”之称。
行政区域:衢州市辖柯城区、衢江区、江山市、龙游县、常山县和开化县。2005年底,全市行政区划调整合计为13街道、47镇、46乡、72社区居委会、2599行政村。
面积与人口:全市总面积8841.12平方公里,东西宽127.5公里,南北长140.25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246.7万人。
交通枢纽:衢州是众所皆知的国家化学工业基地,同时也是闽浙赣皖四省边际中心城市,交通十分便捷,陆、水、空交通网四通八达。民航可直达北京、广州、深圳、厦门、南京、青岛等地;公路国道、省道纵横境内,市区到各县(市)的半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此外,杭金衢(杭州—金华—衢州)高速公路衢州段已经全面建成,黄衢南(黄山—衢州—南平)高速公路衢州段、杭新景(杭州—新安江—景德镇)高速公路衢州段、新龙丽(新安江—龙游—丽水)高速公路已经开工。浙赣电气化铁路横贯东西,九景衢(九江—景德镇—衢州)铁路的衢州至常山段已经开工建设,衢州到四省边际各中心城市之间已形成两小时交通圈,区位优势十分明显。
C. 吴语金衢片的分布县市
金华市:婺城区,金东区,兰溪市,浦江县,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永康市,武义县
衢州市:柯城区,衢江区,龙游县
丽水市:缙云县
D. 金衢盆地有什么特色
金衢盆地的龙游、兰溪县,今日不算十分富裕,明清时期可是商贾辈出。有多少人内的生意失败了,我们不爱听容,这里只说那些衣锦还乡的“成功人士”。
乡下的攀比较劲,住宅是最直观的载体,媒婆的花言巧语中,向来也以豪宅别业最具说服力。
家乡房子的观瞻,是富商巨贾的大事。今日,龙游、兰溪所见的古民居,通常都很气派。
说是古民居,其实不太古,多为清代、民国遗构,如果能发现明代以前的房子,将比考古队员掘到北京人头盖骨更加稀罕。
远远地,我们就能看见三山式或五山式的马头墙。在今天的logo(标志)中,高耸入云的马头墙是江南民居的经典标志。
看过马头墙,迎面而来的是门楼。门楼是民居的正门,由砖石砌成,外观却完全是一座极尽雕饰的木牌楼,这是“门面”的题中应有之义。高处的瓦檐,两端高高翘起,门上的雕饰不是吉祥图案就是忠孝节义的故事,见过这种门楼的人,当能体会“鬼斧神工”绝非玄虚的文学词语。然而,村庄中的门楼大同小异,虽然壮观,却也单调。凡事太过了,又必然俗气。
E. 浙江的地理位置属于东南西北方的哪一方
浙江的地理位置属于中国的东方。
浙江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地跨北纬27°02'一31°11',东经118°01'一123°10'。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为邻。浙江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为中国的1.1%。
截至2018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
(5)金衢地理位置介扩展阅读:
浙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光照较多,雨量丰沛,空气湿润,雨热季节变化同步,气候资源配制多样,气象灾害繁多。年平均气温15~18℃,1月、7月分别为全年气温最低和最高的月份,5月、6月为集中降雨期。极端最高气温44.1℃,极端最低气温-17.4℃;浙江省年平均雨量在980~2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10~2100小时。
春季,东亚季风处于冬季风向夏季风转换的交替季节,南北气流交会频繁,低气压和锋面活动加剧。浙江春季气候特点为阴冷多雨,沿海和近海时常出现大风,浙江省雨水增多,天气晴雨不定,正所谓“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
浙江春季平均气温13~18℃,气温分布特点为由内陆地区向沿海及海岛地区递减;浙江省降水量320~700毫米,降水量分布为由西南地区向东北沿海地区逐步递减;浙江省雨日41~62天。春季主要气象灾害有阴雨、倒春寒等。
F. 浙江省的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浙江山地和丘陵占74.63%,平坦地占20.32%,河流和湖泊占5.05%%,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说。
浙江地形自西南向东北呈阶梯状倾斜,西南以山地为主,中部以丘陵为主,东北部是低平的冲积平原。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
浙北地区水网密集的冲积平原,浙东地区的沿海丘陵,浙南地区的山区,舟山市的海岛地貌,可谓山河湖海无所不有。
西南多为千米以上的群山盘结,其中位于龙泉境内的黄茅尖,海拔1929米,为浙江省最高峰。地形以丘陵、山脉、盆地为主。四大平原有杭嘉湖平原(杭州、嘉兴、湖州)、宁绍平原(宁波、绍兴)、金丽衢平原(金华、丽水、衢州)、温台平原(温州、台州)。
水文
浙江境内有西湖、东钱湖等容积100万立方米以上湖泊30余个,海岸线(包括海岛)长6400余公里。自北向南有苕溪、京杭运河(浙江段)、钱塘江、甬江、灵江、瓯江、飞云江和鳌江等八大水系,钱塘江为第一大河,上述8条主要河流除苕溪、京杭运河外,其余均独流入海。
(6)金衢地理位置介扩展阅读:
浙江,简称“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杭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界于东经118°01'-123°10',北纬27°02'-31°11'之间,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安徽、江西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浙江省总面积10.55万平方千米。
浙江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复杂。山脉自西南向东北成大致平行的三支。地跨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曹娥江八大水系,由平原、丘陵、盆地、山地、岛屿构成。浙江省地处亚热带中部,属季风性湿润气候。
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下辖11个省辖市,19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37个市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