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茅山仙人洞地理位置

茅山仙人洞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3 06:45:08

『壹』 江苏最“奇特”山峰茅山,一座山景为何却被分成两个景区

近些年旅游行业可以说是发展得非常的迅速了,而说到中国的旅游景点,不缺的应该就是山水美景了,尤其是关于山方面的景区可以说是非常的多了,比如大家熟知的五岳,还有黄山,武夷山,武功山等等,都是知名的山景,除了这些还有很多的山景,不过今天小编要说的这座山峰就有点意思了,如果你没去过,那么在第一次去的时候可能会让你有些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么说呢?

并且为了防止有人套票,在金坛茅山和句容茅山交界处设有查票,并且还是非常严格的,如果你想要看整个茅山就必须买两张票才可以,但如果你想要看茅山中最精华的地方的话,那么你可以只买句容景区的就可以了,因为这里集中了茅山景区的精华。有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仙人洞、华阳洞、喜客泉等都在这里。

『贰』 江西省上饶余干在地图上有谁知道在哪个位置

地处江西省东北部。位于北纬 27°34' 至 29°34' 、东经 116°13' 至 118°29' 之间。东邻浙江衢州,南连福建南平,西濒鄱阳湖而接九江,北连景德镇和安徽徽州,居于闽、浙、皖、赣四省结合部而成为江西的 “ 东大门 ” 。
全市东西长约 210 公里 ,南北宽约 194 公里 。土地总面积约 2.28 万平方公里 , 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 13.65% 。境内东南北部三面环山,西部临水,中部丘陵广布。基本地貌以山地、丘陵、湖泊为主。地型大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东西向依次为边缘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北部黄山尾闾蟠结在皖赣之间 , 东部怀玉山脉绵延于赣浙边境,东南部武夷山脉迤逦入赣闽怀抱 , 西北部则与九江、南昌共托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昌江、信江、乐安江流贯全区。全境丘陵占总面积的 75 % , 水面占 11%, 岗地、平原占 14 %。
上饶地理形势是两条山脉夹一条大河拥抱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武夷山脉东北—西南走向,怀玉山脉和鄣公山脉东南—西北走向,两条山脉之间的信江,汇集了140多条支流,由东向西直奔鄱阳湖,背有靠前有沼,风水独占鳌头。当信江从源头奔流而出入鄱阳湖时,就注定了这条贯穿赣东北大地的河流要成为上饶人民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这条汇聚了怀玉山脉、武夷山脉等无数源流的母亲河,积淀着数不清的自然胜景和人文胜迹。黄岗山,华东第一高峰;三清山,江南第一仙峰;鹅湖山,儒释道三胜境;灵山,中国道教第三十三福地。大鄣山、铜钹山、大茅山、磨盘山、洪山、岑山等诸山,或巍峨险峻,或阿娜秀丽,不一而足。
鹅湖书院、婺源民居、婺源宗祠、婺源古桥、上饶集中营旧址、葛源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万年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铅山连史纸、弋阳腔、婺源三雕、婺源傩舞、婺源歙砚、婺源徽剧等国家级文化遗产,河口镇、石塘镇、葛源镇、江湾镇、汪口村、延村、理坑村、李坑村、晓起村等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澄波桥,始建于晋升平年间的三清山古建筑群(含石雕、石刻),铸造于宋建炎元年的鸡应寺铜钟,清代玉山考棚、上饶县龚氏宗祠中的《浣纱记》浮雕、流传千年的赣东北“串堂”、鄱阳传统渔俗、万年贡米生产习俗等一大批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上饶山水孕育出来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上饶之名得于“山郁珍奇,上乘富饶”,素称富饶之地。
秦属九江、会稽、丹阳3郡。
汉为豫章、会稽、丹阳3郡。
三国吴属鄱阳、会稽、新都3郡。
晋属鄱阳、新安、信安、建安4郡。
隋开皇九年改鄱阳郡为饶州,后罢饶州复鄱阳郡。
唐武德五年改鄱阳郡为饶州,是域属饶州、衢州、歙州。乾元元年析饶州之弋阳、衢州之常山、玉山3县置信州,是域属饶州、信州、歙州,隶江南东、西2道。
宋主属信州上饶郡、饶州鄱阳郡,隶江南东路。
元主属信州路、饶州路及铅山州,隶江浙行中书省。
明洪武九年分江西为五道,是域主属九江道饶州府、湖东道广信府。
清沿明制。
民国初主属豫章道、浔阳道。1932年主属江西第四、第六行政区。
1949年属上饶、乐平2专区,辖景德镇市和上饶、弋阳、横峰、铅山、余江、广丰、东乡、玉山、贵溪、乐平、德兴、鄱阳、万年、余干、婺源、浮梁16县。1950年乐平专区更名为浮梁专区,上饶专区增设县级上饶市。1952年上饶、浮梁2专区合并设立鹰潭专区,旋改称上饶专区。1953年景德镇市升为地级市,由省直辖。 鄱阳县1986年更名为波阳县,2003年12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改回鄱阳县。现在已经不存在波阳县这个地名。。1958年浮梁县划归景德镇市。1960年上饶县并入上饶市。1964年恢复上饶县。1968年东乡县划归抚州专区。1970年上饶专区改称上饶地区。1983年乐平县划归景德镇市,贵溪、余江2县划归鹰潭市。1990年德兴县改市。
2000年6月2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设立地级上饶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信州区。
上饶县建于东汉末期建安年间,约公元205年前,初属豫章郡,不久改属鄱阳郡。晋初并入葛阳县,仍属鄱阳郡。南宋复置,隋开皇九年(589),再度并入葛阳县,属饶州。十二年,葛阳改称弋阳。唐武德四年(621),上饶县析出重置。七年,省入弋阳,乾元元年(758),再度析出重置,隶于江南东道信州。宋,仍属信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隶于江浙行省信州路。明洪武三年(1370),信州路改为广信府。四年,广信府隶于江西行省。民国3年(1914),上饶县隶于豫章道。15年,直属江西省。21年,隶于江西省第六行政区。27年,县城上饶镇改称广平镇。1949年5月3日,上饶县解放,广平镇及附近部分城区析出建立上饶市,全市总面积64.68平方千米,隶于上饶专区。1960年3月,上饶县并入上饶市,全市总面积扩至2554.68平方千米。1964年4月,上饶县重新分出,上饶市辖域仍同建国初。1993年5月,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上饶县的沙溪镇、灵溪乡、秦峰乡、朝阳乡划归上饶市管辖,市域面积扩到338.6平方千米。相当于原有面积的5倍,仍隶属上饶地区行政公署管辖。2000年7月10日,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通知,撤销上饶地区和县级上饶市,原上饶市改称信州区,隶属新设立的地级上饶市管辖。

上饶市辖上饶、广丰、玉山、婺源、弋阳、横峰、波阳、余干、万年等10县和信州区,代管德兴市。面积22791平方公里。人口660万。

上饶市位于江西省东北部。东邻浙江,西接安徽,南连福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素有“八省通衢”、“豫章第一门户”的称谓。浙赣铁路穿境而过,皖赣铁路,横南铁路纵横交错;320、206国道和311高速公路贯穿东西南北,百十里内有四个机场。交通通讯极其便利。

上饶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7~18.2摄氏度,年降水量1600~1800毫米。光照充足,无霜期平均达244天。

上饶地貌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南部与福建交界,绵亘着武夷山山脉,主峰黄岗山海拔2157.7米,是大陆华东第一高峰。中部怀玉山山脉,主峰玉京峰海拔1816.9米,是中国著名景区三清山的中心地带。北部赣皖边境的鄣公山及黄山余脉,大部为低山和丘陵。间有连片的小盆地。西部江河纵横,湖泊星布,土地肥沃,是著名的鄱阳湖平原。

上饶四季分明,风光秀丽。中部三清山方圆二百里,雄奇峻秀,尘绝人寰,素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

南面龟峰,凡三十六峰,峰峰皆景,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赞为“江上龟峰天下稀”,又被游客誉为“天下盆景”。

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存有大量古树古溶洞古建筑古文物的婺源,山青水碧,小桥流水,一派恬静的田园风光,游人誉为“中国最美的农村”,被列为中国南方唯一的文化旅游示范县。

还有鄱阳湖的万倾波涛;葛仙山的道观香火;鸳鸯湖的嬉水鸳鸯;无不美伦美焕,令人由衷赞叹造物的鬼斧神工与对这片土地的偏爱。

梦里水乡——余干
余干是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曾有"闽越百货集散"之繁荣,江西名郡"鱼米之乡"之美誉。
余干这两年发展很快,成为上饶市的黑马之有一!
GDP19.4亿,增长18.4%
人均GDP2298
地方财政收入1.5亿,增长3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726万,增长15%
农民人均纯收入2259,增长35.91%

『叁』 道教茅山地址

茅山派,上清派的来正式名称。也分自南北茅山道教,北茅山为创始地,南派茅山为今天广东罗浮山创始人为葛洪。上清派实际为南梁陶弘景茅山所创,故名。
该派除代表人物大宗师陶弘景外,先秦时有仙人展上公、郭四朝等,秦汉时有高道李明、左慈等,两晋时有祖师魏华存、杨羲、许谧、许翙与著名的南派道教大师葛洪等,南北朝时有科仪大师陆修静、孙游岳等,隋唐时有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李含光以及著名诗人李白等,高道辈出,为道教正宗与道门主流。
北宋时与龙虎山、閤皂山同为道教三大符箓派,号称三山符箓。

『肆』 万年仙人洞好玩还是德兴大茅山好玩啊

点将台,东西宽50公里、皖三省交界。风景区内风光秀丽。该景区以流泉飞瀑在德兴有聚远楼、瀑布聚集,冬季山地雪景丰富,是有名的避暑。其胜景主要有五峰第一尖、熊,空气新鲜、鹰嘴龟,南和横峰县,乐安河中上游、鹅掌楸,风景迷人、度假胜地、穿山甲等几十种。建议去玩下,巍峨挺拔、上饶低5℃—7℃左右,三百多名北上抗日红军先遣队员殉难于乌风洞、天鹅湖、疗养,是观雪理想之地,唐末黄巢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曾在这里留下黄歇田,西接乐平市,与三清山东西对峙,万嶂碍于云”之赞、僧尼峰、楠木,纪念塔

是位于江西省东北部 赣、猴。东接浙江省开化县,珍稀野生动植物丰富。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粟裕等曾在这里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野生动物有豹、八百米瀑布,同属怀玉山脉,东南与玉山县,地处三清山,景区海拔500米、上饶县毗邻。同时,上饶市北部、龙虎山,风景区内还有众多的人文古迹和革命胜迹,北连婺源县、奇松怪石、林海苍茫、跑马坪等遗迹、奇花异草著称、娃娃鱼,位于群山环抱之中。这里也是汉长沙王吴芮的隐居地和我国湿法炼铜鼻祖张潜的故里。南北长70公里,夏天气温比德兴、鹿,革命战争时期,还有石鸡,是景婺常和梨温两条高速之“上婺常”金三角、浙、一线天等山中云海雾深,古有“千峰倚空碧、弋阳县相接、景德镇围合的地理中心位置,植物有花榈木、蔚为壮观,总面积2101平方公里,总人口31万,景观秀丽,方志敏,滞雪时间长,云缠雾绕,水质极佳,有“小庐山”之称。其腹地梧风洞总面积55平方公里、松竹茂密。其主峰海拔1392米。是德兴境内第二座名山。

大茅山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伍』 茅山在哪

一、江苏茅山

镇江句容茅山
【地理位置】

茅山位于江苏省金坛市(金坛县/市)以东40公里处,南北走向,面积50多平方公里,1985年被列为江苏省八大风景名胜区之一。海拔372.5米的茅山山势秀丽、林木葱郁,有九峰、二十六洞、十九泉之说,峰峦叠嶂的群山中,华阳洞、青龙洞等洞中有洞,千姿百态、星罗棋布的人工水库使茅山更显湖光山色,可谓“春见山容,夏见山气,秋见山情,冬见山骨”。茅山还是著名的道教圣地,相传汉元帝初元5年(公元前44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来茅山采药炼丹,济世救民,被称为茅山道教之祖师,后齐梁隐士陶弘景集儒、佛、道三家创立了道教茅山派,唐宋以来,茅山一直被列为道教之“第一福地,第八洞天”,曾引来诸多文人墨客留下诗篇。抗日战争时期,陈毅元帅等革命先辈在此与敌开展游击战,使之成为我国著名的六大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有“山美、道圣、洞奇”之特色,区内主要景点有茅山道院九霄万福宫、印宫、乾元宫、华阳洞、金牛洞、新四军纪念馆等。

茅山地处江苏省西南部的句容市境内,是江苏省境内主要山脉之一。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又名金陵地肺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简称 茅山。主峰大茅峰海拔372.5米,景区面积约为71.2平方公里。景区内外交通便利,四通八达,以茅山镇为中心,距南京、镇江、常州各约60公里,东至上海、南至杭州各约300公里,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仅38公里。

【人文荟萃】

茅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道教渊源流长,相传早在距今5000多年前,就有高辛氏时代人展上公修炼于句曲山伏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先秦时,有燕国人郭四朝修炼于玉晨观;秦时,李明真人修炼于古炼丹院(今乾元观);东晋时期,句容人葛洪在茅山抱朴峰修炼,并著书立说;东晋兴宁二年(364年),杨羲、许谧、许 制作了《上清大洞真经》,在茅山创立了别具江南特色的教派——茅山上清派;南朝齐梁著名道士陶弘景隐居茅山40余年,为茅山上清派的主要传承者。茅山道教,在中国道教史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和地位,曾赢得了“秦汉神仙府,梁唐宰相家”、“第一福地,第八洞天”等美誉。唐宋年代茅山道教达到了鼎盛时期,前山后岭,峰巅峪间,宫、观、殿、宇等各种大小道教建筑多达三百余座、五千余间,道士数千人,有“三宫、五观、七十二茅庵”之说。太平天国战争、抗日战争以及文化大革命对茅山道院的毁坏较为严重。茅山道院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修复,198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对外开放的重点宫观。俗话说:“要好运,到福地洞天——茅山”,九霄万福宫(顶宫)作为茅山道文化的重要场所,一直以来的都是游人朝山敬香必到处。

茅山,是神圣的革命圣地。茅山因山区地势险要,西邻南京,北濒长江,东至淞沪,南下浙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7年12月初,日军侵占了茅山,烧杀抢掠,残暴蹂躏,民无宁日。1938年6月,陈毅、粟裕、张鼎丞率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第一、二支队和先遣支队进入茅山地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全国六大山地抗日根据地之一。茅山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犹如插入敌人心腹的一把利刃,大大牵制了敌人的重兵,为中国人民的抗战胜利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那样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曾有多少英雄先烈们在茅山为了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万丈豪情壮实了茅山伟岸的身姿,他们用气壮山河的誓言证实了茅山不朽的风采。他们在人民心中将会万古长青!在这里,让我们再一次在铁的事实面前去追忆当年先烈们英勇的壮举。茅山的红色之旅,已成为机关、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的首选地。

茅山,是优美的风景胜地。茅山自然风光清新秀美,山区形胜独特,枝繁叶茂,景色迷人,自古就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美景。这里的山不高却秀雅,这里的水不深却澄清。春游茅山,山林滴翠,草木芬芳。满世界的嫩黄衬托这一处绿山,满山间的野花给了这山林一路的狂想。薄雾轻如纱,夕阳宛如画。夏游茅山,绿树成荫,葱茏一片。你可以在绿树掩映下的九曲十八弯上挥汗如雨,欲与大山试比高;你也可以朝观日出,暮赏彩云。雨后初晴,但见一丝薄云在深谷幽林间缭绕,此时山上的树木犹如水晶般闪烁着晶莹的绿。秋游茅山,天高云淡,色彩斑斓。林间飘落一地的枫叶定会引起你无限的遐想,看芦苇花在风中摇曳着轻盈,听喜客泉水叮咚畅响,感受生命在不经意的平淡中轮回。冬游茅山,银装素裹,雾松飘情。抑或暖阳普照,满山林充斥着蓄势待发的理想。万簌俱静中聆听那道家仙乐,大有“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池十二层”之感!

茅山属低山丘陵地区,不仅风景秀丽,物产资源也很丰富,盛产林茶果尤其是药材,是天然的药物宝库。明代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收录的茅山药材就达380多种,其中尤以茅苍术和唐玄宗赐名的太保黄精为最佳。1915年,茅苍术参加巴拿马赛会获金奖。

【旅游胜地】

茅山自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甲级风景名胜区以来,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开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2001年,茅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新四军纪念馆被中央宣传部定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3年茅山风景区被江苏省人民政府、省文明委、省建设厅、省旅游局联合授予省级文明旅游区示范点的称号。目前,茅山风景区已形成了以九霄万福宫、元符万宁宫、老子神像、喜客泉、华阳洞、仙人洞、德 观遗址、新四军纪念馆、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等为主体的旅游群系,年接待香客、游客超过100万人次。茅山以其独特的形式享誉海内外:苏南抗战胜利纪念碑的“碑前放鞭炮,空中响军号”的奇特现象堪称“世界一绝”,已被列为江苏省精品景点之列;高99尺、重106吨、由226块青铜板焊接而成的露天老子神像已入选大世界基尼斯纪录,更为神奇的是老子神像手上自然天成的蜂窝,直径可达3尺多,恰似老子手上戴的戒指,更象老子把仙丹洒向人间;热情好客的喜客泉,以其特有的三怪,使人留连忘返;正在开发中的华阳洞必将向人们展示出更多的神奇……

饱经沧桑的茅山,更是充满神奇的茅山。亭殿楼阁尽是画,山水风物皆有情。秀丽迷人的自然风景,有据可证的人文景观,俯拾皆是的轶闻趣事,神奇特怪的自然造化,扑朔迷离的道家符录 ,必将引起您的最大兴趣。

【茅山道教】
道教源于道家老子、庄子、列子,于晋朝才形成道教。道教也分南北两派,北方道教为“符箓派”,符、箓都是写着神的名字的牌子,北方道教认为人生病是因为鬼魂附体所致,所以要拿符、箓来镇鬼,用剑来除妖;而南方道教却认为人生病是由于阴阳不和,要想长生需要用丹补之,所以南方道教被称为“丹鼎派”。捉鬼道士一般是北方道士,炼丹道士一般是南方道士。

北方道教由张道陵创立,后人说的张天师并非张道陵一人,他的子孙都称为张天师。而南方道教是由中茅君(茅盈)
创立,茅固、茅忠并非教主。北方道教和南方道教都是靠治病救人,聚集了很多信徒,逐渐形成教派。创立之后,其理论体系还很不完善,一直到南北朝时代才形成比较完善的思想体系。北方道教体系主要是由寇谦之充实整理而成,南方道教人才较多,由葛洪、陆修静、陶弘景三代人的努力,形成了丹鼎派的完整理论体系,尤其是葛洪的《抱朴子》与《老子》、《庄子》、《列子》被后人称之为四经。

葛洪,句容人,后人小说中说的“葛仙翁”是指的葛洪的爷爷葛玄,不是葛洪。[font color=#c60a00 size=2]陆修静,浙江人,被封为丹元真人。[/font]陶弘景,丹阳人。后人所说的华阳真人、山中宰相都是陶弘景。梁武帝曾经问为什么要隐居茅山,陶弘景写诗答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南方道教的神仙谱与北方略有不同,据《真灵位业图》所载,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的时期,有三层神仙,①元始天尊,②大道君,③太极金阙帝君。而在“三生万物”时期有四层神仙,即④太上老君(即老子),⑤北方张天师(张奉),⑥南方中茅君(茅盈),⑦北阴大帝。

泰州兴化茅山
【概况】
茅山古镇具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史。汉景帝时,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衷、茅固)来此修道,故名“三茅山”,简称“茅山”,又称“北茅山”。该镇地处兴化、东台、姜堰三市交汇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捷。东与全国不锈钢之乡戴南镇毗连,西与周庄镇、陈堡镇接壤。省级航道唐港河和兴姜河穿境而过,贯穿全镇东西的茅顾公路东连宁靖盐高速,西接兴泰一级公路,与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时空距离均在三个小时以内。该镇是中国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重要的生产、研发、特流、信息、金融中心。
全镇土地面积4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总人口31081人,非农人口4256人。下辖姜太、茅山东、茅山西、纪荀、茅山北、朝阳庄、薛杨、顾冯、孙王、南朱庄10个行政村和社区居委会。2007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04亿元,财政收入1229万元,第三产业从业人数7500人,第三产业增加值7934万元,年末各项存款14001万元。开通有线电视6000余户。自来水普及率99%,农民人均纯收入6138元。
五十年代“茅山人民公社”曾受国务院周恩来总理亲笔嘉奖,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茅山镇孙王村曾和江阴的华西村齐名,茅山人民在劳动中创造的《茅山号子》一直唱到中南海,受到毛泽东的称赞,并在国际大赛中获奖。如今,一个崭新、开放的茅山镇正以最优美的环境、最优惠的政策、最竭诚的服务,热忱欢迎各界人士加盟投资发展,共创茅山美好的明天。

【茅山景德禅寺】
景德禅寺,位于江苏兴化茅山古镇,迄今有近两千年历史。早在汉代,陕西咸阳,有茅氏三兄弟,兄茅盈,二弟茅固,三弟茅衷,看破红尘,写下“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荣华终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的感叹,遂寻山修道。他们披星戴月,餐风宿露,昼夜兼程,行至黄海之滨,见一高山,林木参天,绿荫蔽日,芳草如茵,香茅遍地,便留山隐居,修道养性,采药炼丹,济世救人。日久,茅氏兄弟,终成正果,名列仙班。后人因此建三茅道观,称他们为三茅真人,称山为三茅山。慕名来山学道者、求医者,不绝于途。其时,江南句容一带,瘟疫流行,闻江北茅山有三茅真人道法高超,医术高明,能治百病,便来人求治,三茅真人欣然前往,居句曲山华阳洞。经真人救治,病愈者数百人。三茅真君仙逝后,人们感恩戴德,建庙山巅,塑像供祀。此后,句曲山改称南茅山,江北三茅山改称北茅山,简称茅山。
茅山三茅道观,山前有祠,专供三茅真君,有道人主持,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唐末,战乱不止,学道者少,茅山道观日趋衰落。北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开山祖师德净禅师挂锡于此,改观为寺,以皇帝年号名曰“景德禅寺”,德净禅师为住持,对芜败殿宇加以修缮,移三茅真君像于山巅,建大雄宝殿于山之中心,次年又大兴土木,建佛堂、法堂、僧房,增塑佛像,广招僧徒,善男信女来寺敬香,络绎不绝,茅山又转衰为盛。其时,茅山遍地香茅,幽香扑鼻,又名香山。元末明初,战事频发,年久失修的大雄宝殿一度倒塌。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德踞禅师来寺住持,重建大雄宝殿,塑三尊大佛,十八尊者。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册封国师仙训奉旨化游天下,途径茅山,因而挂锡,奉勅改为“景德至化禅寺”。后岁月延长,殿宇颓败,于是中落,又改寺为“北茅山古景德禅寺”。清雍正三年(公元1724年),扬州元度禅师奉国师木陈之命来寺住持,竭力恢复寺貌,弘扬圣教,开设道场。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文芳法师继济生和尚住持古寺,誓独葺理,劳苦心力七八载,莲宇焕然,佛像庄严,寺貌一新。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三茅真君大殿毁于火,相周方丈多方劝募,略加修缮。同治以后,高僧朗月在茅山倡导华严宗,景德禅寺成为近代华严中兴祖庭,佛教圣地。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三门头殿又毁于火,天谦住持四处劝募,各方信众献资捐料,将原四楹头殿兴建为六楹,分左中右三大半圆形山门,书“古景德禅寺”,石刻嵌于正门之上。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著名高僧密海法师任山寺方丈,主持寺务,指导佛事,阐扬佛教,兴办佛学院,并从外地力采大批佛学经典和三宝法器。寺内设禅堂客舍,接待十方僧众,为学佛弘法广开方便之门。一时间,茅山地区佛教一派生机,大批佛学人才脱颖而出。如,密海法师法徒苇舫,先后任镇江金山寺、江西庐山大林寺住持、上海玉佛寺方丈,、解放后任全国佛协副会长;慈舟法师先后任镇江金山、句容宝华二山方丈、镇江佛协会长;密海徒孙大云法师曾任江苏佛协副秘书长、南京栖霞寺佛学院教师;密海弟子有诚为常熟兴福寺方丈、杭州灵隐寺方丈;密海法徒苇宗曾任泰州光孝寺方丈。茅山景德禅寺成为江淮东部佛教圣地。

【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作为民歌,在苏北里下河一带流传很广。它源远流长,有近千年的流传历史。五十年代,茅山的民歌手常到省、华东区参加民歌比赛,当年的歌手朱香琳曾随省歌舞团赴朝鲜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1 95 6 年,茅山歌手曾赴京参加全国音乐周,并到中南海演唱《茅山号子》,受到毛主席等老一辈中央领导人的接见。
《茅山号子》曲调优美动听,唱词丰富多彩,是当地农民在田间劳动时抒发情感的娱乐形式。

【茅山会船】
茅山、顾庄、溱潼,清明节撑会船竞赛的习俗,由来已久,起源于南宋期间,茅山地区人民协助山东义民在茅山缩头湖大败金兵的一段真实历史。
南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山东抗金首领张荣与贾虎等聚山东义民数千余人,渔船二、三百只,自梁山泊与金人转战南下。为了妄图打通运河沿岸各州县,金监军挞懒率精锐之师,从山东而来,攻克承楚(今淮安市),又陷泰州。义军伺隙击之,屡捷。荣谓泰州,承楚内地,泰州复则承楚无不复。于是决定先复泰州。与敌战溱潼村前之溱潼湖,小舟出击,佯败,退至茅山、顾庄之间缩头湖。挞懒以为义军船小,人少,又无斗志,想全歼之,遂紧追不放。缩头湖在山旁,山土风化,湖床增高,会值天旱水涸,敌舰驶入湖内为泥淖所阻,不能前进。荣分军为二,一半乘舟,一半登陆。义军以茅山、顾庄村民为导,包围敌舰,用弓箭向舰上射击,敌舰不能行驶,禁不住四支荣兵三攻击,敌兵只能从舟中跃出,褰裳登岸,急不暇择,手忙脚乱,往往溺毙水中,或陷入泥淖,不能自拨,死者无数。挞懒爬出船舱,由健卒背上河岸,指挥健卒与义军肉搏,冲开血路,方始走脱。挞懒收残兵败将,次日逃奔楚州。荣军收回师,检查俘馘约五千余人。义民伤亡亦众。
刘光世上奏此事,朝延擢(任命)荣为泰州知县,令荣往缩头湖畔奠祭山东阵亡之义民。荣至茅山择缩头湖口之高地设坛,并请茅山僧人登坛诵经。后人称该地为奠祭口。该口在茅山顾庄中间的唐港河边(现为火葬场)。在设坛奠祭前,茅山、顾庄人民已将死亡之义民安葬。明嘉靖年间,倭寇入侵扬州里下河地区,为保家卫国,溱潼、茅山、顾庄一带民众纷纷组织会船队,协助官兵杀敌,后遂演变为一年一度清明节撑会船的起因。另有撑会船的寓意是溱潼、茅山、顾庄等地老百姓,为在反金战争中死亡的山东阵亡之义民的无主坟进行祭扫,以寄衰思。

二、广东茅山

广东茅山
茅山(Máoshān)在广州城区西北郊、京广铁路西侧。属白云区江高镇。明 末建村,因村旁山岗长满茅草,故名。

『陆』 茅山有哪些洞,主要的

茅山的洞有很多,比如仙人洞、华阳洞、黑虎洞、金牛洞,但茅山最神秘的洞应版该是茅洞,据说是权三茅修炼升天之地,故称茅洞。此洞正在清理之中,洞中遍布碎砖瓦,而不是泥土。碎砖瓦尺寸大小有很多种,应洞为清理结束,其因不得而知。

『柒』 茅山在哪里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和常州市金坛区交界处,是中国道教名山之一。版主峰名大茅峰权,海拔372.5米。茅山是中国道教名山,上清派发祥地,道教称之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茅山道教,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茅山地处江苏省句容市东南26公里处,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四通八达。沪宁高速公路、宁杭国道、常溧公路、句茅旅游专线,交通便利。茅山风景优美,自然资源丰富。

(7)茅山仙人洞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茅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镇江句容市境内,古称金陵地肺名山,华阳境天,是中国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第一福地,十大洞天中第八洞天。茅山形胜独特,风景秀丽,2001 年被列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主峰大茅峰372.5米,与二茅峰、三茅峰依次相连,逶迤起伏。

相传距今约5000年前,展上公善养生术,修炼于句曲山伏 龙地(今茅山镇玉晨村),植白李弥满,食之登仙,当地称其地为“白李溪”,在玉晨观的石牌坊上刻“高辛道场”。

『捌』 句容茅山一日游有时间的具体线路

也就几处景点的!你如果上山的话,可以选择2点,1点正规买票。上山处有窗口,另外就专是会有上属山车驾驶员会卖推销票(便宜点)。茅山虽然小,景点分几大处,1是山顶三茅宫(烧香,拜佛可以去的。)2是仙人洞,里面基本是石头一通隧道(意思不大,可以锻炼身体)3是老子相,(个人想拍照可以去)。如果你个生意人,不如直接去算命,那算命的人算的好的人不在山上,却在山下!

『玖』 南岳嵩山地理位置,海拔,气候

嵩山网络名片
嵩山少林寺嵩山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河南省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岳中的中岳。1982年,嵩山以河南嵩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2004年2月13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学部评选为“世界地质公园”。2007年5月8日,登封市嵩山少林景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总面积450平方公里,东依省会郑州,西临古都洛阳,北临黄河,南靠颍水。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组成,最高峰(峻极峰)1491.7米。东西绵延约60余千米。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五代后称中岳嵩山,与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共称五岳。

目录

古书记载
地理
景点
民族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建筑名胜
人文景观
气候特征
特产
自然资源
民俗民风
天文文化
获得荣誉
仙人洞府
交通攻略
旅游注意事项
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古书记载
地理
景点
民族
历史沿革
名胜古迹
建筑名胜
人文景观
气候特征特产自然资源民俗民风天文文化获得荣誉仙人洞府交通攻略旅游注意事项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展开
世界文化遗产河南嵩山世界文化遗产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月1日零点成功申遗2010年08月01日 00:27 2010年8月1日凌晨零点,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 河南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月1日零点成功申遗2010年08月01日 00:27 2010年8月1日凌晨零点,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作为我国今年唯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本段古书记载

嵩山古称外方山、太室山,夏、商之际,已称嵩山为中岳。《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2010年11月8日,我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五湖”与“五 岳” 在岳阳市隆重举行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并联合发布《洞庭湖宣言》,誓言开创中国最美山水旅游的新模式。“五湖”“五岳”历来被称为中华大地最佳的旅游胜地,游五湖,洞庭波澜壮阔、巢 湖气吞吴楚、鄱阳渔舟唱晚、洪泽古堰风韵、太湖隽秀天下;登五岳,看尽泰山之雄、华山之险、衡山之秀、恒山之幽、嵩山之峻。由湖南省旅游局、岳阳市政府、中国旅游报社共同主办的“五湖牵手五岳旅游同盟大会”,将以全新的整合模式向世界推出这些旅游度假目的地,顶级的自然资源与多样的文化形式将得到整合,突 显中华民族特色。“五湖牵手五岳” 是在全国范围内对区域旅游合作模式的大胆探索,将开启旅游区域合作的新篇章, “五湖”和“五岳”从此可以携手共进,合作发展;“五湖牵手五岳”,更将促进“五湖、五岳”周边省市经济的科学发展,促使其采取更加低碳、更加生态、更加 和谐、更加开放的发展方式。

编辑本段地理
嵩山[1]属伏牛山系,是中国五岳之一,通称为中岳。它东西横卧,雄峙中原,海拔最低为350米,最高处为1512米,主峰峻极峰1492米。环山地跨新密、登封、巩义、偃师、伊川等市县。嵩山地区古代文化积淀甚厚,据《中国文物地图集·河南分册》介绍,各类文物古迹共956处。其中,有13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8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99处属于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文物规模位于全国县级市之首。 嵩山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在嵩山范围内,地质史上的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出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据中外地质学家考察,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在地球发展历史上,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代,习称为“五世同堂”。嵩山地区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据中国地质界测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据地质学家考察,经过23亿年的“ 嵩阳运动”,8亿年前的“中岳运动”,5、6亿年前“少林运动”,才结束了地质史上的元古代,进入了古生代的寒武纪和奥陶纪。又经过约两亿年,此处地壳上升至海平面以上,因其受风化和剥蚀作用,形成了嵩山地区的含煤地层。两亿三千年前后,中国的版土上,又发生了一次延续很长时间的地壳运动,南北广大地区的“燕山运动”,嵩山地区受到南北方向的推挤,形成了今天的山势地貌。 嵩山古生物化石十分丰富,在嵩山既有海象生物化石,也有陆象生物化石,还有古脊椎动物化石。这些古生物化石是地质和古生物演化的宝贵资料,嵩山奇特的地质构造,使它蕴藏了丰富的煤、铝、铁、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编辑本段景点
中岳嵩山,群峰挺拔,气势磅礴,景象万千。由峰、谷、涧、瀑、泉、林等自然景素构成的“八景”“十二胜”。八景是:嵩门待月、轩辕早行、颍水春耕、箕阴避暑、石淙会饮、玉溪垂钓、少室晴雪、卢崖瀑布。唐代光启年间(885年~887年)进士郑谷游中岳时,为登封八景同赋诗以赞: 月满嵩门正仲秋,轩辕早行雾中游。 颍水春耕田歌起,夏避箕险溽暑收。 石淙河边堪会饮,玉溪台上垂钓钩。 余雨少室观晴雪,瀑布崖前墨浪流。 嵩山除“八大景”以外,还有“十二胜景”即: 龙潭贯珠琼将流,嵩阳洞天景色幽。 少室夕照垂金钱,御寨日落苍谷口。 石池高耸云崖畔,石僧迎实站山头。 石笋闹林柏涛滚,珠廉飞瀑震山吼。 高峰虎踞云天啸,猴子观天盼解咒。 熊山积雪稍奇观,峻极远眺天地悠。 这些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秀逸诱人,或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嵩山林木葱郁,一年四季迎送风雪雨霜,生机昂然。峻极峰上松林苍翠,山风吹来,呼啸作响,轻如流水潺潺,猛似波涛怒吼,韵味无穷。嵩山秋色,少室红叶更是迷人。少室山山势陡峭险峻,奇峰异观,比比皆是。登上山顶环顾四周,群山碧绿,林海荡漾,雪雾飘渺如临仙景。灵霄峡、大仙峡、响潭沟、挂冰崖、水帘洞、回音楼,景物天成,引人入胜。 嵩山中部以 嵩山
少林河为界,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有太阳、少阳、明月、玉柱等72峰。 太室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北,为嵩山之东峰,海拔1492米。据传,禹王的第一个妻子涂山氏生启于此,山下建有启母庙,故称之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幛苍翠相间,峰壁环向攒耸,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极峰”,则以《诗经·嵩高》“峻极于天”为名,后因清高宗乾隆游嵩山时,曾在此赋诗立碑,所以又称“御碑峰”。登上峻极峰远眺,西有少室侍立,南有箕山面拱,前有颍水奔流,北望黄河如带。倚石俯瞰,脚下峰壑开绽,凌嶒参差,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气势。山峰间云岚瞬息万变,美不胜收。古人吕守曾(字待孙,河南新安人。雍正甲辰进士,授完县知县,历官山西布政使)有诗曰:“三十六峰如髻鬟,行人来往舒心颜。白云蓬蓬忽然合,都在虚无缥缈间。”道出了嵩山之奇美和游人心境的愉悦与宁谧。 少室山,东距太室山约10千米。据说,夏禹王的第二个妻子,涂山氏之妹栖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庙敬之,故山名谓“少室”。少室山山势陡峭峻拔,也含有三十六峰。诸峰簇拥起伏,如旌旗环围,似剑戟罗列,颇为壮观。主峰御寨山,海拔1512米,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 嵩山旅游地图
有声威赫赫的少林寺。少室山顶宽平如寨,分有上下两层,有四天门之险。据《河南府志》载,金宣宗完颜列与元太祖成吉思汗交战时,宣宗被逼出京,曾退入少室山,在山顶屯兵,故称“御寨山”。御寨山西有水柜一处,人称“小饮马池”,水量能供万人食用,传说明末李际遇起义即在此处驻兵。 太室山和少室山,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黄河南岸。自古以来,它们引起了许多诗人的遐想,吸引了无数游客的关注,于是历代的墨客骚人、僧道隐士以及帝王将相,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和面貌。差不多给每一座山峰都起了美丽的名称,遂有七十二峰之说。在这些群峰的环抱里以至峰顶之上,逐步盖起了无数的梵宇琳宫、道院僧房。
编辑本段民族
嵩山世界地质公园区内居住有汉族、回族、普米族、白族、彝族、苗族、维吾尔族、蒙古族八个民族,形成了多民族的大家庭,在各少数民族节庆之日,地方政府与汉族同胞共同庆贺,充分展示其民习、民风等民族文化,享受少数民族的习俗乐趣。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景点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秦汉以降,嵩山中岳大帝的雏形逐渐形成,并不断趋向人格化,虽然其在宗教方面的特殊地位让于五岳之首的岱宗,但仍是国家祀典的五岳之一。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汉武帝再至中岳太室山,亲率群臣,礼登嵩顶。据传,当武帝登山时,随从官员听到山间有呼“万岁”之声,“问上,上不言;问下,下不言。”“以为有神,令祠官加增太室祠,禁无伐其木,以山下三百户为嵩高县,作为奉邑”。又在山上建为万岁亭,山下建万岁观,名此峰为万岁峰,以应山呼之奇。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颁布诏书,正式确定嵩山为中岳,要求历代祭祀。又据《史记·孝武本纪》称:“今上封禅,其后十二岁而还,遍于五岳、四渎矣。”汉代有方土入嵩山寻仙采药,或存思诵神以治病驱邪。 《后汉书·刘根传》云:“刘根者,颖川人也,隐居嵩山中。诸好事者自远而至,就根学道。”因此随着神仙家和方士在嵩山的开拓,中岳大帝的人格化更为明显了。 宋乾德元年(963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为中岳大帝制作衣冠剑履,以与道经之称相吻合。从此中岳大帝衣着冠戴一直沿袭至今。次年又“重修中岳庙行廊一百余间,饰以丹青,绘以壁画,遍栽松柏百株。”据《宋史》记载,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赠五岳封号,中岳大帝为“中天崇圣帝”,帝后号“正明”,并命翰林、礼官详定仪注及冕服制度,祟饰神像之礼,至时派遣礼官祭之。乾德二年((964年),河南留守侍中,曾差军将孙和登封镇将郭武等,监修中岳庙。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增修殿宇,并创造碑楼百五十间,塑神像及装修新旧功德画壁等四百七十所,这可谓中岳庙史的鼎盛时期(陈知微《增修中岳中天祟圣帝庙》)。靖康年间(公元1126—1127年),庙观殿宇多为塌废。金大定十四年(1174年)至十八年(1178年),花钱一万四千九百六十四两,用工四万八千三百六十二个,重修殿宇二百三十八间,逐渐恢复了庙院状貌。元初尚存殿宇七百五十余间,元末多毁于兵火,仅余殿宇百余间。 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进行了重修。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清顺治十年(年)、十三年(1656年)、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五年(1760年)、四十四年(1779年)、五十一年(1780年)、五十四年(1789年),都曾规模不同地进行过重修。今日中岳庙基本上保留了当时的宏伟规模,具有明清官式建筑规模格局和风格特点。
编辑本段名胜古迹
嵩山除优美的自然风光外,更以星罗棋布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著称。著名的有北魏嵩岳寺塔、汉代嵩山三阙、元代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会善寺、法王寺塔、初祖庵、嵩阳书院、刘碑寺题刻等。少林寺位于嵩山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重修,唐代以后僧徒在此习武,禅宗和少林寺名扬天下。现存建筑有山门、方丈室、达摩亭、白衣殿、千佛殿等,已毁的天王殿、大雄宝殿等已修复。千佛殿中有著名的明代“五百罗汉朝毗卢”壁画。壁画约300多平方米。塔林在少林寺西,为历代和尚墓地,自唐到清1000余年间的砖石…… 嵩山属伏牛山系,史书对伏羲和黄帝在伏牛山作为活动的中心,有许多记载。《黄帝内传》云:“王母会帝于嵩山,饮帝以护神养气,金液流光之酒,又有延洪寿光之酒。黄帝所常游,与神会,迹是。”《孟子》中说:“禹避舜之子于阳城”;“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箕阴即阳城,在嵩山南麓,《大记》云:“伯益旧政,就国于箕山之阴,是箕山为益封国也”。今舜墓嵩山之马峪川,启母墓在嵩阳书院之左,许由、巢父墓均在箕山之颠。“尧舜遗风”,“尧天舜日”之语流传至今。《庄子》云:“尧让天下,许由遂逃箕山,洗耳于颍水”。现在还有“挂瓢崖”“洗耳泉”,据说许由在山泉之下正在为牛饮水之际,大尧与之商谈禅天下,许由听说此事,马上把饮牛喝水的瓢挂在山崖上,把自己的耳朵用此水洗了洗,以示去其污秽之言,逃入深山林去了。这个事情,嵩山脚下童叟皆知。 据古书《竹书纪年》和《世本》记载舜十五年命禹主祭嵩山,舜禅位禹后,“禹居阳城”。历代历史学家都认为阳城即今嵩山附近的阳城(在今告成镇西三里)。夏代自禹至桀,共传十七王、十四世,历四百三十二年,王都自阳城数迁,但均在嵩山周围。大禹治水三过其门而不入的故事至今在嵩山广为流传。 “嵩山天下奥”。嵩山是历代帝王将相封禅祭祀、文人学士游宴讲学、高僧名道及骚人墨客等游历、著书讲学或悟禅、隐居之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居五岳之冠,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在嵩山可以领略中华八千年历史进程。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三皇五帝、夏都阳城在这里都有遗址。全山有72峰,峰多寺也多,有“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之说。嵩山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登立嵩顶峻极峰极目远眺,黄河明灭一线;鸟瞰山麓名胜古迹星罗棋布。 “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林间小溪水潺潺,坡上青青草……”。一曲悠扬的《牧羊曲》依然让人心如潮水。少林寺的秀丽景色早已从这首优美的歌里栩栩如生地萦绕心怀。 嵩山被誉为我国历史发展的博物馆,儒、释、道三教荟集,拥有众多的历史遗迹。其中有中国六最:禅宗祖庭——少林寺;现存规模最大的塔林——少林寺塔林;现存最古老的塔——北魏嵩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的阙——汉三阙;树龄最高的柏树——汉封“将军柏”;现存最古老的观星台——告城元代观星台。此外,太室山黄峰盖下的中岳庙始建于秦,唐宋时极盛,是河南现存规模最大的寺庙建筑群;嵩阳书院气宇恢宏 、古朴高雅,宋时与睢阳、岳麓和白鹿洞书院称四大书院;加上苍翠清幽的法王寺,回环险绝的轩辕关、慧可断臂求法的立雪亭等等,皆为中国人文风物的瑰宝。 嵩山上道、儒、释三教皆有,道教兴起较早;相传周灵王太子王子晋在此升仙;西晋道士鲍靓曾于此山石室得古《三皇文》;北魏寇谦之曾从成公兴入此山学道,自称遇见太上老君,要其清整道教;唐代茅山宗十一代宗师潘师正曾居山中逍遥谷修道二十余年,唐高宗和武则天均曾向其参访道要,高宗曾为其诏建崇唐观,又别立精思院于岭上;唐道士李筌曾隐于此山之少室山上,研究道教经典,相传于山中虎口岩得《黄帝阴符经》。山中著名的道教宫观为中岳庙,此庙现为道教全国、重点开放宫观之一,属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嵩山是佛教胜地,少林寺便是它最引人的地域了,在去少林寺的路上(当然,这条路线是早上从洛阳出发直达登封的),可以顺便先去六个地方去转一转的。观星台院落幽静,周公测景,郭守敬观星,从此奠定中国天文学之基业。台东壁日军炮击留下的弹坑,又让我想起芦沟桥畔宛平城上同样的伤痕。中岳庙峻极嵩高,林木荫森,镇库铁人威武雄壮,两廊彩塑中,包拯、海瑞、关羽、岳飞均是仙班有名。嵩阳书院内,“大将军”得意忘形笑歪了身体,“二将军”愤愤不平气炸了肺腑。嵩岳寺塔挺拔雄伟,法王寺彩绘阴曹气氛恐怖。一切给人留下了终生的印记!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据东汉班固《白虎通》曰:“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 大禹,名文命,是夏朝的始祖。夏未建立前,禹是帝舜臣下的一个部落酋长,居住在嵩山与箕山之间。《史记·封禅书》称:“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因此,对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是以嵩山为基础的。据《史记》记载:“禹之父名鲧,鲸之父名曰颛项,颛项之父名曰昌意,昌意之父名曰黄帝。”可见禹是黄帝的后裔。而今人们以“炎黄子孙”来赞誉中华民族的后代。从黄帝到大禹都生活在嵩山一带,他们常游于嵩山之巅。
景区一瞥
嵩山山下全年平均温度14.3℃,山上平均8.5℃,山上年降雨量864毫米。 由于河南省处于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交界的边缘地区,所以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 中国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线贯穿河南省境内的伏牛山脊和淮河沿岸,此线以南的信阳、南阳及驻马店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区。 省内全年年均气温为12.8~15.5°C。7月最热,月均气温为27~28°C;1月最冷,月均气温为-2~2°C。全省无霜期大致在190~230天之间,一般可满足农作物。
嵩山上主要有许多名寺名庙,它们是旅游者颇爱光顾游览的重点,但旅游者在游历寺庙时有四忌需牢记心头,以免引起争执和不快。 一忌称呼不当 对寺庙的僧人、道人应尊称为“师”或“法师”,对主持僧人应称其为“长老”、“方丈”、“禅师”。喇嘛庙中的僧人称其“喇嘛”,即“上师”意,忌直称为“和尚”、“出家人”,甚至其它污辱性称呼。 二忌礼节失当 与僧人见面常见的行礼方式为双手合十,微微低头,或单手竖掌于胸前、头略低,忌用握手、拥抱、摸僧人头部等不当之礼节。 三忌谈吐不当 与僧人道人交谈,不应提及杀戮之辞、婚配之事,以及食用腥荤等话,以免引起僧人反感。 四忌行为举止失当:游历寺庙时不可大声喧哗、指点议论、妄加嘲讽或随便乱走、乱动寺庙之物,尤禁乱摸乱刻神像,如遇佛事活动应静立默视或悄然离开。 同时,也要照看好自己的孩子,以免孩子因年幼无知而做出不礼貌的事。 嵩山是武林胜地,如果有兴趣的话,到嵩山旅游可以带回一些长、短兵器,既可作为自己平日锻炼身体之用,又可作为纪念。嵩山特产石花茶集观赏、饮茶、保健于一身,是当今生活中的理想饮品和馈赠佳品。此外还有板栗、大枣、猴头菇、猕猴桃等。
编辑本段关于嵩山的神话传说
传说 上古时候,玉帝有五个保驾大将,其中有一个叫山高,论文才,为众天将所不及。玉帝让他镇守中原。山高天将下凡后一手持天书,一手镇世宝刀,在那里舞动三下,中原大地很快涌出一座大山。再舞三下,大山随即分为两支,出现了七十二峰。玉帝见此,心中高兴,可不知给“天下奇山”封什么名字好。一个随从悄悄说:“陛下,你看山高天将长得与山一样俊美啊!”玉帝大悦,说“‘山’与‘高’合在一起不是‘嵩’字吗?就叫‘中岳嵩山’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