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古代地理位置

古代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3 03:06:33

⑴ 历史上的七国地理位置分布都是现今的哪里

燕:
都城蓟(天津蓟县),疆域在今天的河北北部、北京、天津、辽宁南部,内蒙部分地区,后来拓展到朝鲜半岛。

赵:
都城邯郸(河北邯郸),疆域包括河北中南部、山西北部、东部、河南北部、山东西部等的部分地区。

齐:
都城临淄(山东淄博),疆域包括山东大部、河北东南部(一小块),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的部分地区。

魏:
都城安邑,后迁大梁(河南开封),疆域包括山西南部(一小块)、河南中部、东部、安徽西北部。

韩:
都城平阳(山西临汾),后迁至新郑(河南新郑),疆域包括山西中部、河南西部,陕西东南部。

楚:
都城郢(湖北荆州),后迁至寿春(安徽寿县),最大时疆域包括湖北、湖南、江西、贵州部分、重庆、河南南部、安徽中南部、山东西南、江苏南部、浙江北部。

秦:
都成雍,商鞅变法后迁至咸阳。疆域包括陕西大部、山西西南(一小块)、河南西部(一小块)、甘肃东南部、四川部分。

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确的界限,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以“三家分晋”(前 403年)为起始标志,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

到了战国时期,中国的局面已发生了变化:其中,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吞并,余下的秦、楚、燕、韩、赵、魏、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它们通常被后人称为“战国七雄”。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力量较弱的国家之一,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图改变这种局面。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广泛被秦人接受,成为此后秦国政策的基础。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秦国灭蜀,至此,秦国北有上郡,南有巴蜀,东有黄河与函谷关,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天府雄国”。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条件,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全国的条件。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在“三家分晋”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它东临魏国,西靠函谷关,占据军事要道,故而连年争战不断。公元前三五八年,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执行苛刻政治,使韩的 国力暂时得到加强,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消灭的国家。



魏国与韩国相同,也是由晋分裂出的国家之一,并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加之魏文侯时的“李悝变法”,使其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很快强大起来。前三四四年,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前三五四年,魏国发兵攻打赵国,齐国派救兵援赵,击败赵国。后来,齐国以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以“增兵减灶”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直至其被秦国灭亡。



赵国是“三家分晋”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它都于邯郸,与齐、燕相临。战国后期,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大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使赵国颇为强大。而有关廉颇、蔺相如二人“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佳话。在廉颇、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直至前二六零年,秦大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才于长平击败赵军,杀其士卒达四十万。使秦以此为契机,逐步消灭六国,统一天下。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国,因其远离中原,使之得以相对安宁,并无太多战事。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至燕太子丹的时代,太子因见秦国强大,早晚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不料,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太子丹行刺未果,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今北京)了,消灭了燕国。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大的国家,因其远离秦国,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前三一四年,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出兵攻占了蓟城,但在燕国人民强烈的反抗下,不得不又退兵回国。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任乐毅为大将,联合三晋、秦、楚等国大举伐齐,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国土,险些亡国。此后,齐国大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基础,以少胜多,大败燕军于城下,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齐国损失惨重,而使其强国地位一直未得到恢复。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此间,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老子、庄子、列子为代表的道家;韩非为代表的法家;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这些学派的出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而这些理论不仅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其深远影响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磨灭的一页~

⑵ 古代帝都有哪些地理位置

以下是古代所有定都的城市:

  1. 禹都邓(今河南省南阳市)。

  2. 夏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一说阳城(今河南省登封市),后迁斟浔(即二里头,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最后迁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南)。

  3. 商都毫(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西毫(今河南省洛阳偃师市).后又迁殷(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末迁朝歌(今河南省卫辉市,原汲县)。

  4. 西周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

  5. 东周都雒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6. 战国时期,齐都临淄(今山东省临淄北)。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后迁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燕都蓟(今北京),以易(今河北易县)为下都。韩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赵都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后迁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魏都安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后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秦都雍(今陕西凤翔县),后迁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

  7. 西汉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8. 东汉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汉末迁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9. 三国:魏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陪都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蜀都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吴都建业(南京市)。

  10. 西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11. 东晋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12. 南朝——宋、齐,梁,陈皆建都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

  13. 北朝——北魏都平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后迁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魏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魏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北周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齐都邺(今河南省安阳市)。

  14. 隋都大兴(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15. 唐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武周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五代-----后梁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唐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晋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后迁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汉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后周都开封(今河南省开封市)。

  16. 北宋都东京(今河南省开封市),陪都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

  17. 辽都上京(今辽宁省巴林左旗),后迁中都(今北京) 。

  18. 西夏都兴庆(今宁夏自治区银川市)。

  19. 金都会宁(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南白城),后迁都燕京(今北京),末迁南京(今河南省开封市)。

  20. 南宋都南京(今河南省商丘市),后迁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

  21. 元都大都(今北京)。

  22. 明都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23. 清初都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后迁北京(今北京)。

⑶ 古代历朝历代的契丹,西凉,大理的地理位置在今天的哪里

1.契丹

①契丹兴起时,契丹国疆域包括现在中国东北大部、蒙古东部部分区域。

②辽朝全盛时,疆域东北至今库页岛,北至蒙古国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县、山西省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疆域包含今天的中国东北全境、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以及蒙古国全部、俄罗斯远东部分区域。

③西辽疆域主要包括今天中国新疆和中亚部分地区。

2.西凉

西凉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个意思,一个指的是汉代的凉州,正式名称是“凉州刺史部”,是汉代十三刺史部 之一,因为地处西部,所以习惯上被称为“西凉”。范围相当涵盖现代甘肃省全境、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东部和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是甘肃省作为行政区前身,治所姑臧(今甘肃武威)。三国时期马超就自称“西凉马超”,就是源自这里。

还有一个意思是西凉国。五胡十六国时期,凉州一带(河西走廊)曾先后产生过五个号称为“凉”的政权,史家为区别其他的4个,将中心位于凉州西部酒泉的李氏政权称为西凉。历三主,共二十二年。后来的唐朝皇室就自称是西凉国主后代。疆域包括今中国甘肃西部及新疆部分。

3.大理

大理国(937年-1253年)是中国历史上西南一带建立的多民族政权,疆域覆盖今中国云南、贵州、四川西南部,以及缅甸、老挝、越南北部部分地区。

(3)古代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辽朝(907年—1125年)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享国二百一十年。

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成为契丹部落联盟首领,916年始建年号,国号“契丹”,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南波罗城) 。

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汴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改年号为“大同”。983年复更名“大契丹”。1007年辽圣宗迁都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1066年辽道宗耶律洪基复国号“辽”。1125年为金国所灭。

辽末,辽贵族耶律淳建立北辽,与西夏共同抗金,后被金灭 。辽朝宗室后代耶律留哥与其弟耶律厮不分别建立了东辽与后辽,最后东辽灭后辽,东辽被蒙古所灭。辽亡后,耶律大石西迁到中亚楚河流域建立西辽,定都虎思斡耳朵,1218年被蒙古所灭。1222年西辽贵族在今伊朗建立了小政权后西辽,后又被蒙古所灭 。

辽朝全盛时期疆域东到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山,北到额尔古纳河、大兴安岭一带,南到河北省南部的白沟河。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辽朝将重心放在民族发展,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业民族分开统制,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

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此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朝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辽朝的军事力量与影响力涵盖西域地区,因此在唐朝灭亡后中亚、西亚与东欧等地区更将辽朝(契丹)视为中国的代表称谓。

国号作为国家或王朝的标志,通常具有命名的鲜明性与使用的稳定性。有辽一代则不然,曾多次反复用“辽”、“契丹”为国号。

史学界公论,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称帝建国,国号契丹;太宗大同元年(947年),辽太宗率军南下中原,攻占开封灭后晋,耶律德光在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大辽 ;圣宗统和元年(983年),又改称大契丹;道宗咸雍二年(1066年),复号大辽 。

关于契丹首次改国号为“辽”的时间,一般有937、938和947年三种说法 。关于辽改国号的次数,一般学者都认同这样的见解,即辽太宗时改国号为辽,辽圣宗时复号契丹,至辽道宗时复改国号为辽。

从众多辽代墓志中在契丹或辽的国号前都有“大中央”或“南瞻部洲”的字样来看,到辽道宗时,已经俨然以中国自居了。

也有持不同意见者,认为辽曾九改九复国号,也就是说,辽曾改国号达18次之多。

“辽”、“契丹”二号的本义,“契丹”可解为“镔铁”,乃民族之号;“辽”则国号,得名于辽水。也有学者认为“辽国”一号得名于“辽远”之意。有学者研究“辽”与契丹语“辽”的内涵,强调辽“双国号制”的意义。也有学者主张主张契丹是改“晋”为“大辽”,而非改“契丹”为“大辽”。

⑷ 古代地理位置描述

广南东路是宋朝设置的,大约相当于省。

广州府是元朝开始叫的,宋时称广州,专没有“府”

元代属在县一级以下,改乡为都,改里为图,到元朝中期,各地基本都以此为乡镇及村级地名单位。都相当于现在的镇, 图相当于现在的村,甲相当于现在的组或小队

你出的这个例子不对,前面是宋朝的,后面是元朝的

⑸ 历史古代中国地理方位在什么地方

这个可以去参考一下抄各个时代的一些地理书,中国古代对于地理方面还是比较看重,所以我觉得应该能够从这些历史书里面找到一部分材料,一般的正史里面都有关于一个时代的地理志,你去找这些材料的话,并不困难,只要去翻一下各个时代的一些历史书,找出其中的相关的部分进行总结。

⑹ 古代地名,求现代地理位置

小九州 《左传?襄公来四年》引《虞自人之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山海经?海内经》“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这“小九州”的神话传播很广,都认为是上帝所赐命,或简称之为“禹迹”。《诗?商颂?长发》:“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逸周书?商誓》:“在昔后稷,惟上帝之言,克播百谷,登禹之迹。”但小九州的具体地望学界有不同的说法

⑺ 古代四大都护府以及它们的地理位置

安东都护府于平壤城以统之。初置时辖境西起辽水,南尽高句丽故土,东北有原依附于高句丽的诸部地。
安西都护府时驻交河城(今吐鲁番西雅尔郭勒)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北庭都护府辖境东起伊州(今哈密),西至咸海,北抵额尔齐斯河及巴尔喀什湖,南依天山。
安南都护府治所在宋平(今越南河内)。辖境北抵今云南南盘江,南抵越南河静、广平省界,东有广西那坡、靖西和龙州、宁明、防城部分地区,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

⑻ 古代东周现在中国地理位置

主要是如今长江中下游的华中、华东地区以及华北地区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七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战国七雄外,还有周围的一些小国,但其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在这七雄之中,后期以秦国国力最强。

七国在当下的分布分别是:齐国,首都临淄,在山东东北、河北的一部分;楚国,首都鄢郢,在湖北荆州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河南一带,后发展至江苏、重庆、广西等地;燕国,首都蓟,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的一部分;韩国,首都新郑, 在今河南新郑河南、山西一部分;魏国,首都大梁, 在今河南开封陕西、河南一带,极盛时地跨陕、豫、冀、晋、鲁、宛六省;赵国,首都邯郸, 在河北邯郸山西、内蒙古、河北的一部分;秦国,首都咸阳, 在陕西咸阳陕西、甘肃,后发展至四川、重庆一带。

⑼ 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及其地理位置

1、湖北武昌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2、湖版南权岳阳岳阳楼
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3、山西永济鹳雀楼
鹳雀楼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蒲州古城西向的黄河东岸、蒲州古城城南。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4、江西南昌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是我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⑽ 古代地理位置上的左右

例如江左、江右,古代以左为东,以右为西,又称江东、江西。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