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数据对作战影响
A. 测绘部队是做什么的!我马上要去测绘部队,
测绘部队就是测绘地图,地形,还有水文什么的
B. 学地理信息系统的将来能为国防军队作贡献吗
这个贡献太大了,将来的战争可以说是信息战,如果没有地理信息系统,那战争中就会找不到远距离目标。你说有贡献吗?
C. 作战数据对作战行动有什么影响
作战数据对作战行动
事实上肯定是有影响
D. 论述题 地形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
答案:信息化条件下地面作战是未来作战的主要战场,因而地形对作战有着不可忽视的影版响。在权信息化战争的条件下,地形对作战的影响呈现出于以往不同的特点,如武器装备的机动性能提高了,对地形的依靠降低了,但是这一切都是在一定空间和特定的地形上进行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地形的约束,同时地形也会影响武器装备的威力与性能。总而言之地形健在以后信息化作战上占据很大的比重。
E. 军事信息系统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以美军c4isr系统为例,现代化的战争就是一个信息化的综合作战,不再是像二战时回点对点,面对面答的单方面作战,而是一种联合的,每一个武器都是战争网络中的一个点,每个点连成一个网,信息系统就是控制这个网的中心,它就像人体的大脑,指挥身体各个部位的整体行动,比如伊拉克战争时,美国国防部部长可以远在千里之外了解伊拉克战场上的所有信息,并能亲自直接指挥战场中的某一辆坦克某一个士兵攻击某个目标,然后所有信息全军共享,这就是现代化的军事信息系统
F. 地理信息技术对公安事业有什么作用
地理信息技术即"3S"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其中对公安事业最突出的便是PGIS技术: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的兴起、网络的普及,移动终端、社交媒体等的迅猛发展,提供了超凡的数据采集能力。从多年前PGIS的大规模建设及高清卡口、摄像头、GPS软硬件的投入开始,警界已经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做好了准备。
PGIS技术正在警界全面普及,从实验室、科研课题正一步步走向一线民警:民警进辖区时手中拿的像智能手机一样的移动警务通;对运送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行实时监控;用鼠标划定区域,其中所有巡逻车的具体位置、所属单位、正在行驶的速度和一段时间内的轨迹,都能快速直观地在电子地图上呈现出来。其可视性、实时性、智能型、交互性都在不断增强。采用PGIS技术对公安信息的基本要素进行管理,能更加有效地利用公共安全资源,打击和预防犯罪,更好地服务群众。
G. 地理信息系统的选择
GIS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平台和GIS软件。GIS使用的操作系统一般是Unix、Windows或Windows NT。在操作系统方面,原来以Unix为主流平台的GIS软件,近几年都更换或扩展到了Windows NT平台,目前几乎所有的GIS软件都支持Windows或Windows NT。从发展趋势看,今后这仍将是一大主流。此外,GIS已发展成为具有多媒体网络、虚拟现实技术以及数据可视化的强大空间数据综合处理技术系统。
在选择GIS软件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性能:①速度。高速的数据存取和处理能力,使用户等待时间不至过长。②存储。高效的压缩编码存储方法,以保证在存储设备有限容量的情况下存储大量的地理信息数据。③功能。完备的地理信息系统功能,以满足用户关于建立应用系统的各种功能要求。④适用性。较宽松的软硬件运行环境,以支持用户对设备的各种选择。⑤易用性。良好的系统接口和用户界面,便于开发人员和用户进一步开发和使用。⑥开放性。与外部其他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能力,通过数据交换使系统能够使用其他系统的数据和软硬件功能。
由于国土资源遥感综合调查信息系统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不仅有海量的遥感信息,还需要集成众多的矢量数据,不仅有空间数据,还包含大量的非空间数据;信息来源也极其复杂,涉及土地利用和覆被、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土壤侵蚀、地壳稳定性评价、海岸带及海岛资源等众多专题,且各课题间均有交叉和部分重叠性内容;系统数据不但具有多维的空间属性,而且可截取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信息,具有时间属性;系统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决策支持。因此应用软件的选型将直接关系到该系统的相应功能开发、信息编码、数据处理、数据交换,进而影响系统的生命力。为此,根据已有的商品化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和GIS软件,我们主要以Erdas Image8.4,ARC/INFO8.0 for Windows NT作为平台软件。
H. 地理信息产业的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GIS 应用正在朝着企业应用方向发展,如自来水、电信等行业在内的许多企业开始大 量采用GIS 和遥感技术。而在卫星导航应用中,企业已经成为做大地理信息产业的主体,如导航、监控、航海和信息服务领域。近年来我国地理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市场日趋繁盛。据悉,“十一五”期间,以为百姓提供车载导航、手机移动定位、互联网位置服务和智能交通等服务为代表的卫星导航产业,整体每年以近34%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我国导航产业的总产值将达到500亿元。国产数字城市软件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打破了前几年国外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全国近200所相关院校,每年地理信息专业毕业生逾万人,就业率高达98.7%。2006年以来,地理信息产业以每年超过20%的速度迅猛增长,2010年产业总产值有望突破1000亿元。据国家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地理信息产业呈现出企业大扩张的局面,几乎每天都在诞生新的地理信息企业,一些IT企业也涉足地理信息业。武汉、哈尔滨、西安等地的地理信息产业园已经发挥良好效益,山东、江苏、浙江等多个省市也正在积极筹划或建设地理信息产业基地,积极推动地理信息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预计到“十二五”末,我国地理信息产业有望超越2000亿元总产值。
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市场的扩大、企业的成熟、教育的跟进都为我们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数机遇,然而,在激烈国际竞争的,我们仍然面临着很多困难与挑战主要表在以下几个方面: 在遥感数据方面,我国目前使用的卫星遥感数据90%以上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
等国家。高空间分辨率和高光谱卫星、全天候雷达卫星数据我国尚属空白。提升技术创新
能力,促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已显得非常迫切。此外,基础数据不完善也是影响我国地理
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地理信息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地理空间信息框架数据库、综合信息数据库、行业专题信息数据库。在信息化社会里,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呈多样化,这些数据库又可派生出许多子系统,比如面向政府的电子政务系统、面向百姓的公众服务系统,林业、旅游等专题应用系统,基于位置服务的GPS导航定位系统等。
然而,虽然这些系统的市场空间很大,但是由于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利用不够,共享机制不完善,信息服务社会化程度低,我国的地理信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地理信息产业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地图标准的不统一、不规范,带来的麻烦有时让人哭笑不得。例如,当你正常行驶在公路上,GPS却发出错误的信息,提示你正在河中行走;更糟的是,如果地图网站报错地理位置的话,有可能你要多跑几十公里的冤枉路了;更有甚者,两个县之间对着建一座桥,两个县的建设单位各按各的图纸来造,结果因为使用的地图坐标系不同,最后导致大桥合不上龙,损失巨大。
就城市建设来说,城市建设需要建立从项目选址、拨地、规划方案报批、建筑方案审查、红线放样、建设工地管理、竣工验收、房产管理的一条龙服务和管理系统。但整个流程涉及多个部门,各选各的图纸,各按各的方式行事,这种信息隔离必然造成管理上的脱节和信息化建设上的重复投资。
造成这种情况的直接原因除了统筹协调和监管力度不够外,基础设施薄弱,信息资源自主保障能力不强,政策法规、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也是问题所在。目前,各界对于加快建立地理信息统一的公共服务平台,消除信息孤岛,推进产业化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需要政策、数据、应用和技术的高度集成,需要解决地理信息采集、加工、存储、管理、更新、分发与服务的一系列问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应以政务网、专网、互联网为基础,结合电子政务,在测绘成果和专业信息保密的范围内,为政策管理,行业应用,社会公共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首先要在技术上实现统一。专家认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最重要的就是标准问题。地理信息的整合,要以测绘部门为主体,通过与各个行业相关部门合作完成,其前提是标准要统一,才能编制相应的共享交换软件,实现与各类数据库的共享与交换。同时,要建立网络环境下的地理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分布式数据库快速、实时共享。由各部门对自身生产的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动态维护,以实现全部空间信息的更新和维护。
随着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地理空间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才会显著提高,如地图导航、数字营销、网上地图、数字街区等。地理信息生产的目的就是更好地为社会服务,这些新技术产业也使测绘市场发生了许多变化,从生产型市场逐步过渡为服务型市场,测绘人员从重复的地理信息生产转向地理信息的挖掘,从简单的地理信息销售走向高科技含量的地理信息服务。针对一边是信息资源严重缺乏,另一边是对已有信息利用不充分的矛盾,有关专家指出,要立足现有条件,尽快实现已有数据资源,应用系统的集成,统一平台,统一建库,统一管理,实现内部信息集成和共享,外部提供综合服务,真正搭建起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框架体系,包括空间信息基础数据,共享标准、规范和取费等政策,软件平台和规划、国土、城建、民政、公安等重要节点的应用系统建设。
同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需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努力,一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协调与支持;二是自下而上的市场推动,主动与各行业,各部门沟通,通过行业和区域试点,将地理信息应用于数字行业,数字社区和政府信息化管理,促进地理信息在共建共享方面达成共识。 地理信息出自不同部门的不同标准,地图产品良莠不齐的现状也将很快得以解决,到2010年,我国将基本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体系。国家测绘局已陆续同交通部、民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部门签署了基础地理信息共建共享协议,以进一步促进基础地理信息的广泛应用。在数据库建设标准方面,目前国家小比例尺的地理空间数据库标准已经形成。GIS 标准化的滞后、GIS 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不适应,都是我们需要积极面对,努力应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