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
㈠ 数据采集系统有哪几种采集方式,各自有什么特点
1、设备类:
指从传感器和其它待测设备等模拟和数字被测单元中自动采集信息的过程。数据采集系统是结合基于计算机的测量软硬件产品来实现灵活的、用户自定义的测量系统。比如条码机、扫描仪等都是数据采集工具(系统)。
2、网络类:
用来批量采集网页,论坛等的内容,直接保存到数据库或发布到网络的一种信息化工具。可以根据用户设定的规则自动采集原网页,获取格式网页中需要的内容,也可以对数据进行处理。
数据采集系统包括了:可视化的报表定义、审核关系的定义、报表的审批和发布、数据填报、数据预处理、数据评审、综合查询统计等功能模块。
通过信息采集网络化和数字化,扩大数据采集的覆盖范围,提高审核工作的全面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最终实现相关业务工作管理现代化、程序规范化、决策科学化,服务网络化。
(1)地理信息数据采集方法扩展阅读
数据采集系统特点:
a、数据采集通用性较强。不仅可采集电气量,亦可采集非电气量。电气参数采集用交流离散采样,非电气参数采集采用继电器巡测,信号处理由高精度隔离运算放大器AD202JY调理,线性度好,精度高。
b、整个系统采用分布式结构,软、硬件均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数据采集部分采用自行开发的带光隔离的RS-485网,通信效率高,安全性好,结构简单。
后台系统可根据实际被监控系统规模大小及要求,构成485网、Novell网及WindowsNT网等分布式网络。由于软、硬件均为分布式、模块化结构,因而便于系统升级、维护,且根据需要组成不同的系统。
c、数据处理在WindowsNT平台上采用VisualC++语言编程,处理能力强、速度快、界面友好,可实现网络数据共享。
d、整个系统自行开发,符合我国国情。对发电厂原有系统的改动很小,系统造价较低,比较适合中小型发电厂技术改造需要。
㈡ 软件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有几种 哪种最好
一、软件接口方式
各个软件厂商提供数据接口,实现数据采集汇聚。
二、开放数据库方式
实现数据的采集汇聚,开放数据库是最直接的一种方式。
两个系统分别有各自的数据库,同类型的数据库之间是比较方便的:
1. 如果两个数据库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只要用户名设置的没有问题,就可以直接相互访问,需要在from后将其数据库名称及表的架构所有者带上即可。
select * from DATABASE1.dbo.table1
2. 如果两个系统的数据库不在一个服务器上,建议采用链接服务器的形式处理,或者使用openset和opendatasource的方式,这个需要对数据库的访问进行外围服务器的配置。
三、基于底层数据交换的数据直接采集方式
101 异构数据采集技术是通过获取软件系统的底层数据交换、软件客户端和数据库之间的网络流量包,基于底层IO请求与网络分析等技术,采集目标软件产生的所有数据,将数据转换与重新结构化,输出到新的数据库,供软件系统调用。
技术特点如下:
1. 无需原软件厂商配合;
2. 实时数据采集,数据端到端的响应速度达秒级;
3. 兼容性强,可采集汇聚Windows平台各种软件系统数据;
4. 输出结构化数据,作为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应用的基础;
5. 自动建立数据间关联,实施周期短、简单高效;
6. 支持自动导入历史数据,通过I/O人工智能自动将数据写入目标软件;
7. 配置简单、实施周期短。
基于底层数据交换的数据直接采集方式,摆脱对软件厂商的依赖,不需要软件厂商配合,不仅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与资金,不用担心系统开发团队解体、源代码丢失等原因导致系统数据采集成死局。
直接从各式各样的软件系统中开采数据,源源不断获取精准、实时的数据,自动建立数据关联,输出利用率极高的结构化数据,让不同系统的数据源有序、安全、可控的联动流通,提供决策支持、提高运营效率、产生经济价值。
㈢ 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
空间数据的采集可以通过:实地调查,测量,现有地图,航空影像,遥感影像图专片以及过去的资料获取属。
处理手段主要有:误差修正(设定容许值,连接接点,重建拓扑关系)边界匹配,数据格式的转换,投影变化,坐标变换,图像纠正,图象解译,精度评价。这些是主要流程
㈣ 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来源及获取方式(明天考试,急)
GIS的数据源,是指建立的地理数据库所需的各种数据的来源,主要包括地图、遥感图像、文本资料、统计资料、实测数据、多媒体数据、已有系统的数据等。
①地图
点――居民点、采样点、高程点、控制点等。
线――河流、道路、构造线等。
面――湖泊、海洋、植被等。
注记――地名注记、高程注记等。
②遥感数据
遥感数据是GIS的重要数据源。遥感数据含有丰富的资源与环境信息,在GIS支持下,可以与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军事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信息复合和综合分析。遥感数据是一种大面积的、动态的、近实时的数据源,遥感技术是GIS数据更新的重要手段。
③文本资料
文本资料是指各行业、各部门的有关法律文档、行业规范、技术标准、条文条例等,如边界条约等。这些也属于GIS的数据。
④统计资料
国家和军队的许多部门和机构都拥有不同领域(如人口、基础设施建设、兵要地志等)的大量统计资料,这些都是GIS的数据源,尤其是GIS属性数据的重要来源。
⑤实测数据
野外试验、实地测量等获取的数据可以通过转换直接进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以便于进行实时的分析和进一步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所获取的数据也是GIS的重要数据源。
⑥多媒体数据
多媒体数据(包括声音、录像等)通常可通过通讯口传入GIS的地理数据库中,目前其主要功能是辅助GIS的分析和查询。
⑦已有系统的数据
GIS还可以从其它已建成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中获取相应的数据。由于规范化、标准化的推广,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共享和可交换性越来越强。这样就拓展了数据的可用性,增加了数据的潜在价值。
㈤ 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来源
GPS 系统由3 部分组成:
空间部分:主动式工作卫星:26 颗卫星分布 个椭圆轨道上,长半轴26600km,高度20200km,时间基准10-12?/FONT>10-13 秒。
控制部分:轨道预报(监测和控制卫星系统),确定系统时间,预报卫星星历、卫星钟状态,更新卫星导航电文。
用户部分:不同类型的接收机(由带前置放大器的天线、信号识别和处理的射频仓、微处理器、精密振荡器、电源、显示屏、内存和数据存储器组成)。利用GPS 进行GIS 地理数据更新具有及时、高效、高精度、不受恶劣环境气候影响等优势,GPS 作为一种便捷的科学工具将在空间科学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GPS 定位方法精度高,方便灵活。GPS 定位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和普及,是测绘科技的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随着GPS 接收站的全面建成和发展,GPS 技术在普通测量与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2 全站仪数据用全站仪进行实地测量,将野外采集的数据自动传输到电子手簿,磁卡或便携机内记录,并在现场绘制地形(草)图,到室内将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人机交互编辑后由计算机自动生成数字地图,并控制绘图仪自动绘制地形图。这种方法是从野外实地采集数据的,又称地面数字测图。由于测绘仪器测量精度高,而电子记录又如实地记录和处理,所以地面数字测图是几种数字测图方法中精度最高的一种,也是城市地区的大比例尺(尤其是1∶500 的)测图中最主要的测图方法。现在,各类建设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在已建(或将建)的城市测绘信息系统中,多采用野外数字测图作为测量与更新系统,发挥地面数字测图机动、灵活、易于修改的特点,局部测量,局部更新,始终保持地形图的现势性。MAPGIS 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数字测图成图软件-MAPSUV,它既可以采用野外测记,室内成图;也可以采用电子平板测绘模式,内外业一体化,实时成图。它具有数据采集、输入、数据处理、成图、图形编辑与修改及绘图等功能。可以自动生成和维护拓扑关系,输入图形属性信息,同时可以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图式的图形。
原图数据采集在已进行过测绘工作的测区,有存档的纸介质(或聚酯薄膜)地形图,即原图,也称底图。为了图的计算机存档和修测,为了建立该区的GIS 或进行工程CAD,就必须将原图数字化,才能将图输入计算机。数字化的方法有两种:
1 数字化仪数字化数字化仪是—种将图示坐标转换为数字信息的设备。数字化的过程-即用数字化仪对原图的地形特征点逐点进行采集(称手按数字化),将数据自动传输到计算机,处理成数字地图的过程,采集的数据为矢量数据结构。由于数字化图的精度一般低于原图的精度,尤其当作业员疲劳时,精度更易受影响。数字化仪数字化在实际中的应用越来越少,基本上转向扫描矢量化。
2 扫描仪数字化原始纸介质(或聚酯薄膜)图件在扫描仪上走—遍,即完成图的扫描数字化,将数据输入计算机中存储、处理并可再回放成图。扫描数字化速度较快,获得数据为栅格数据。栅格数据结构比矢量数据结构简单,但图形数据量大,其空间数据的叠置和组合十分简便,图像表现比较真切,因此在GIS 中,它与矢量数据结构并用。在数字测图中,对原图扫描数字化,获得栅格图形数据后,还必须将栅格数据转换为矢量数据,即矢量化。
㈥ 收集地理信息的方法有哪些
实地考察
文献法
Gis
遥感图像等等
㈦ 基于ArcGis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方法研究
1 引言
为专题或应用型GIS(如电力GIS、电信GIS和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等)采集数据是目前测绘技术应用的主要领域。与GIS数据采集最密切的测绘技术是数字化测图技术,它们的最大区别是,前者在采集地理实体几何数据的同时,还要调查其属性信息。 另外,为了保证采集数据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为GIS采集的数据必须经过检验和进一步的处理才能进入GIS,一方面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几何形状和一些属性信息等需要参照地理底图才能检验其正确性,例如某些地理实体与周围地理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是否正确等;另一方面有些地理实体的几何图形和属性信息需要参照地理底图才能确定,例如一些地理实体的几何图形需要参照周围地理要素才能绘制完整,有些地理实体的位置描述等不便编码的属性信息需要参照地理底图才能较好地确定;有些地理信息则需要直接从地理底图上采集。可见,GIS数据采集是一项远比数字化测图技术复杂的工作,因此,根据专题或应用型GIS的特点和要求,研究其数据采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为电力GIS、电信GIS和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等GIS采集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全站仪或GPS采集地理实体的空间数据,同时填写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表,这种方法速度慢且容易出错,所以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考虑到AUTO CAD具有较强的图形绘制和编辑功能,目前大部分数字化测图内业处理工作都是在基于AUTO CAD开发的软件下进行的,本文参照数字化测图技术提出了基于AUTO CAD数字化采集GIS数据的方法。其工作流程如表1所示:
表1:基于AUTO CAD数字化采集GIS数据的工作流程
第一步
外业采集数据
外业采集
第二步
数据转入AUTO CAD
内业处理
第三步
检查与处理数据
第四步
数据转出AUTO CAD
该方法需要解决以下3个问题:一是地理实体属性信息的编码,二是实体信息在AUTO CAD图形数据库中的存放方法,三是数据从AUTO CAD转入GIS的方法。
2 属性编码
地理实体的属性信息是用来描述地理实体的属性(如名称、质量、数量和等级等)特征的信息[1],这些属性信息可以分为数字的(如描述实体各种数量属性的面积、长度等)和文字的(如实体的名称、性质等),其中文字的属性信息又可分为可编码的(如实体的性质和质量)与不可编码的(如宗地的四至等实体的位置描述信息),在文字形式的属性信息中,可编码的属性信息占大多数。
在为GIS采集数据时,为了避免填写实体属性信息调查表,便于进行数字化调查,需要把实体可编码的属性信息进行编码(不可编码的属性信息可在内业处理时参照地理底图和已调查的属性信息确定),这也是GIS管理地理信息的要求。编码的实质就是把文字形式的属性信息转换成数字编码(代码)以便于计算机处理,也是GIS定性查询信息的主要依据和手段[1]。
本文以城市部件调查为例介绍实体属性信息编码的方法。属性编码除了遵循“科学性、唯一性、完整性、可扩充性、适用性和规范性”等一般的原则外,应该尽可能减少代码的位数,以便于记忆和外业使用。例如,城市部件的归属或管理部门可参照表1进行编码。
表2 城市部件归属部门代码表
序号
单位类别
大类
单位编码
专业部门名称
1
行政机关
1
01
城管大队
…
…
2
事业单位
2
01
园林绿化局
…
…
3
企业单位
3
01
自来水公司
…
…
为了节省计算机空间,有时可将两个属性联合起来进行编码,用一位数字表示两个属性。例如,部件的状态和现势性是指现状使用情况,分完好、破损、占用、丢失四种情况填写。现势性则是指部件在使用还是废弃了,可参照下表编制代码。
表3 部件现势性与状态代码表
现势性
状态
编码
颜色
在用
完好
1
红色
在用
破损
2
黄色
在用
丢失
4
青色
在用
占用
6
紫色
作废
破损
3
绿色
作废
丢失
5
蓝色
作废
占用
7
白色
作废
完好
8
灰色
外业调查时在测量部件位置的同时,可用如下代码格式确定其属性信息
㈧ 几种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方法的比较
0引言基础地理信抄息数据是袭作为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和空间分析基础的地理信息数据,该数据反映和描述了地球表面有关自然和社会要素的位置、形态和属性等信息。地理信息具有时效性,地理信息数据的现势性反映了该数据对地理信息现状的反映程度。地理空间数据信息的现势性是GIS的灵魂,它远远高于几何精确性[1]。由于国家建设的飞速发展,地物地貌和各种信息数据日新月异,地理信息的现势性往往不能与实际要素发生的变化保持同步,从而不能及时反映最新现状。为了满足各种应用的需求,地理信息的更新就变得非常重要.在地理信息的应用中,矢量数据的应用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本文以1∶50 000地形数据库的更新实验中的几种不同更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1地理信息的变化情况地理信息变化,从地理信息变化状态分析,地理信息的变化主要包括新增地理信息要素,原有地理信息要素的消失,信息还存在,但存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从地理信息的变化量分析,地理信息的变化量与地理信息要素类别、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间隔时间等都有很大关系。不同类型的地理信息要素,发生的变化量也存在不同,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息息相关。
㈨ 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些采集数据的方式
应该说主要有几种途径,一是对原始纸质数据、电子数据(表格、图形文件、遥感影像、航片等)的矢量化,二是利用卫星、飞机、各种采集仪器(全站仪、GPS数据采集车等)直接采集数字化的数据。
㈩ 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数据采集与编辑
数据采集与编辑是GIS的基本功能,主要用于获取数据,保证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专据在内容属与空间上的完整性、数值逻辑一致性与正确性等。
可用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的方法与技术很多。大多数GIS的地理数据来源于纸质地图,常用的方法是数字化扫描,如手扶跟踪数字化仪。随着技术的发展,信息共享与自动化数据输入成为地理信息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自动化扫描输入与遥感数据集成最为人们所关注。随着扫描技术的应用与改进,实现扫描数据的自动化编辑与处理仍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获取研究的主要技术关键。交互式地图识别是自动化扫描输入方法的一种较为现实的途径。
遥感数据集成是另外一种新型数据采集方式。遥感数据已经成为GIS的重要数据来源,与地图数据不同的是,遥感数据输入到GIS较为容易,但如果通过对遥感图像的解释来采集和编译地理信息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GIS中开始大量融入图像处理技术,许多成熟的GIS产品(如MAPGIS)中都具有功能齐全的图像处理子系统。
地理数据采集的另一项主要技术进展是GPS技术在测绘中的应用。GPS可以准确、快速地确定人或物在地球表面的位置,因此,可以利用GPS辅助原始地理信息的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