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半坡遗址的地理环境

半坡遗址的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2 22:26:14

❶ 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属于哪一的地理单元哪一地形区我国哪地势阶梯

1)都开始了原始来农业。河姆自渡的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水稻和粟的国家。
(2)都有了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3)都已使用磨制石器。
(4)都过着定居生活,河姆渡人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居住的半地穴式房屋。
(5)都处于母系氏族的繁荣时期。河姆渡遗址(距今大约七千年)和半坡遗址(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
河姆渡遗址 浙江余姚 长江三角洲,中下游平原,第三阶梯
半坡遗址 陕西西安 黄河中游 仰韶文化 第二阶梯

❷ 半坡遗址的生存环境的特点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发现两座同性合葬墓,分别埋着 2个男子和4个女子 ,一般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葬俗。死亡儿童埋在居住区,多采用瓮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随葬品精致丰富,有木板葬具,表明当时对女孩的爱重。

遗址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大致形状为南北稍长、东西略短的不规则椭圆形,分为大围沟围绕的居住区、围沟以北的氏族公共墓地和以东的制陶区三部分。在发掘的大约10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和出土了丰富的遗迹和大量的遗物。

半坡遗址分为居住、制陶、墓葬三个区,居住区是村落的主体。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该馆现有陈列室三个,遗址大厅一个。在这里,您既能看到人类童年时代的纯朴,也能寻觅到中华先祖艰辛的足迹。

半坡母系氏族村是半坡博物馆陈列的有机延伸。它以积极保护遗址为前提,依据考古发掘资料,将珍贵的遗产从地下搬到地上,立体地再现人类母系氏族社会。它丰富博物馆的内涵,弘扬华夏悠久文化历史,荟萃了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民居田园的生活。它发挥了文物的优势,集科研、考古、教学、旅游、娱乐于一体,被中外游客誉为“华夏第一村”

❸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区别

1、时间不同

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河姆渡镇河姆渡村的东北,距宁波市区约20千米,是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约7000—5000年前)遗址。

半坡遗址,有6000-6700多年历史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聚落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浐河东岸,占地面积约5万平方米。

2、自然环境不同

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在北方气候温暖,较干燥适合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半地穴式房屋。

河姆渡位于长江流域,在南方,气候湿润,适合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干拦式房屋。

(3)半坡遗址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河姆渡遗址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

河姆渡遗址发现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采集的植物果实及少量的墓葬等遗存,为研究中国远古时代的农业、建筑、制陶、纺织、艺术和东方文明的起源以及古地理、古气候、古水文的演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

河姆渡遗址的南诏德化碑对于研究南诏的职官制度、唐代云南民族史,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❹ 对比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文化特点的异同(时间、地点、自然环境、建筑形式、反映的是什

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灞桥区滻河东岸,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半坡聚落的范围为不规则圆形。居住区在中央,分南北两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动用的大房屋,还有若干小房子,其间分布着窖穴和牲畜圈栏。居住区有濠沟环绕,沟北是公共墓地,沟东有陶窑场。据研究,此聚落是集聚两个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经济生活为农业和渔猎并重。出土斧、锄、铲、刀、磨盘、磨棒等石制农具,镞、矛、网坠、鱼钩等渔猎工具。还发现粟的遗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常见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钵。彩陶十分出色,红地黑彩,花纹简练朴素,绘人面、鱼、鹿、植物枝叶及几何形纹样。从陶器上发现22种刻划符号,有人认为可能是一种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随葬陶器及骨珠等装饰品。
半坡人属于新石器时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妇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产力,制陶、纺织、饲养家畜都由她们承担,男人则多从事渔猎。
半坡人的经济生活中,农业生产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们焚毁树木,开垦农田,种植粟等旱地作物。当时人们从事生产活动所使用的工具是石头、兽骨、鹿角和陶片等制造的。除粮食生产外,半坡人也已开始种植蔬菜。家畜饲养业在当时已出现了,当时养的牲畜有猪和狗两种,以猪为主。打猎、捕鱼也是当时一项重要的生产活动。
陶器的使用在当时占重要地位,在制作技术上已采用了模制法和泥条盘筑法,并逐渐以转动的轮盘(慢轮)修整器口器形。半坡遗址陶器上的鱼纹图案具有代表性,其中口部噙鱼的人面纹饰最具特色。陶器上还有可能为早期文字的雏形的标志符号,半坡陶符。
半坡建筑已具典型中国建筑雏型,出入口朝南,并使用木制框架支撑屋顶,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形式住房。
半坡遗址为主要的产陶地,在该处曾挖出一个窑。容器多为手工制作,有时则采用泥条盘筑法或模制法。窄底的盆、碗是为典型容器形状。容器经打磨,上有压印装饰,或黑、灰色的条纹装饰。主要花纹为几何图形,偶尔出现人面图形。容器边缘所刻划的一系列约二十种记号,可能是原始的记事方式。

河姆渡遗址位于距宁波市区约20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中国南方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
河姆渡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总面积达5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经测定,最下层的年代为7000年前。通过1973年和1977年两次科学发掘,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是中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曾多次出国展览,深深地震撼着整个世界。
河姆渡遗址是世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总面积约四万平方米,堆积厚度四米左右,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其中,第四文化层的时代,距今约七千年,是中国现已发现的最早的新石器时代地层之一。第三、四文化层保存了大量的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和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
河姆渡遗址发掘发现的文物遗存具有数量巨大、种类丰富的特点,为研究距今七八千年前氏族公社繁荣时期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的材料。
河姆渡遗址两次考古发掘的大多数探坑中都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稻谷出土时色泽金黄、颖脉清晰、芒刺挺直,经专家鉴定属栽培水稻的原始粳、籼混合种,以籼稻为主(占60%以上)。伴随稻谷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农具、主要是骨耜,有170件,其中2件骨耜柄部还留着残木柄和捆绑的藤条。骨耜的功能类似后世的铲,是翻土农具,说明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已进入“耜耕阶段”。当时的稻田分布在发掘区的北面和东面,面积约6公顷,最高总产为18.1吨。
河姆渡遗址两次发掘范围内发现大量干栏式建筑遗迹,特别是在第四文化层底部,分布面积最大,数量最多,远远望去,密密麻麻,蔚为壮观。建筑专家根据桩木排列、走向推算,第四文化层时至少有6幢建筑,其中有幢建筑长23米以上,进深6.4米,檐下还有1.3米宽的走廊。这种长屋里面可能分隔成若干小房间,供一个大家庭住宿。清理出来的构件主要有木桩、地板、柱、梁、枋等,有些构件上带有榫头和卯口,约有几百件,说明当时建房时垂直相交的接点较多地采用了榫卯技术。河姆渡遗址的建筑是以大小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大小梁,铺上地板,做成高于地面的基座,然后立柱架梁、构建人字坡屋顶,完成屋架部分的建筑,最后用苇席或树皮做成围护设施。其中立柱的方法也可能从地面开始,通过与桩木绑扎的办法树立的。这种底下架空,带长廊的长屋建筑古人称为干栏式建筑,它适应南方地区潮湿多雨的地理环境,因此被后世所继承,今天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农村还可以见到此类建筑。建造庞大的干栏式建筑远比同时期黄河流域居民的半地穴式建筑要复杂,数量巨大的木材需要有专 河姆渡遗址塑像2人策划,计算后进行分类加工,建筑时需要有人现场指挥,否则七高八低,弯弯曲曲的房子是不牢固的。建筑技术说明河姆渡人已具有现代人一样较高的智商。
农业起源表明人类社会从单一的攫取式经济开始向生产式经济发展,这一转变拓展了食物来源,为人类发展奠定物质基础,所以在人类发展史上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河姆渡原始稻作农业的发现纠正了中国栽培水稻的粳稻从印度传入、籼稻从日本传入的传统说法,在学术界树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而且起源地不会只有1个的多元观点,从而极大地拓宽了农业起源的研究领域。河姆渡遗址人工栽培稻谷的发现说明农业不是哪个圣人发明的,而是人类自身进步的结果,从而有利人们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和群众观念。

❺ 河姆渡遗址与半坡遗址的自然环境有什么共同特点说明了什么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最早种植水稻的人 水稻种植的一个很重要的气候条件内是高温多雨和雨热同期容 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

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也是最早种植粟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附近

❻ 半坡村落布局在什么地形之上,这样的环境给先民们带来了什么好处

半坡居民当时是一种环形布局,在村落周围挖有壕沟,防止侵略者和动物的入侵和袭击,就如同后期的护城河。
半坡人的居地也是处于近地表水源的地方。具体地说,6000多年以前半坡母系氏族公社的先民,是生活在西安市东郊十余里的chǎn@①河东岸一个背倚白鹿原、前临chǎn@①河的二级阶地上。[7] (P10-11)现在的半坡遗址距离chǎn@①河常水位已有800米的距离,但在6 000多年前的半坡时期却近在chǎn@①河岸边。这其中的道理,史念海先生分析得至为透彻,他说:“到了半坡新石器时期,少陵鸿固、凤栖诸原之北那条由西南流向东北的河流,已经向北移徙。正是由于河流的移徙,才能使半坡周围的二级阶地为当时人所利用。一级阶地那时尚未形成,因而半坡时期的遗址就近在chǎn@①河岸边,不似现在距离chǎn@①河常水位已有八百米的距离。”[8](P438)
新石器时代,原始人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刚刚从旧石器时代的完全依靠自然逐步向新石器时代的利用自然乃至改造自然过渡,因而不论是河姆渡人还是半坡人,他们不谋而合地选择河流(或湖、沼)的附近居住,这对于他们的生活是颇为便利的。
一、居住于河流(或湖、沼)的附近便于人和牲畜的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自然界的任何生物,都离不开水,人类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原始社会,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他们更多的是依靠自然而不是改造自然,因而,作为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人和半坡人在选择居址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都聚在河流或湖、沼的附近,无非是为了人和牲畜饮水的方便,这是合情合理的。
二、居住于河流(或湖、沼)的附近便于发展原始的农业

❼ 半坡原始人居住的房子和地理环境的关系是什么

半坡抄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袭,距今约6000年,属新石器石器晚期,是黄河流域氏族部落的代表。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已经学会纺线,织布和制衣并且普遍使用磨制石器。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半坡文明的特征:
1、半坡文明中发现了粟的种植痕迹,中国是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2、半坡文明处于母系氏族时期,是我国最完整的母系氏族聚落遗址。
3、半坡文明手工业发达,制造了大量彩陶,并绘制了美丽的花纹。
4、半坡文明建筑具有典型的北方特色,采用地穴式建筑。

❽ 列举半坡遗址与河姆渡遗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处于新石器时期,都使用的是磨制石器。

区别:

1、自然环境不同

半坡遗址位于北方黄版河流域,气候干权燥,河流较少,河姆渡遗址位于南方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河网密布。

2、主要农作物不同

半坡遗址农作物是粟,河姆渡遗址农作物是水稻。

3、建筑形式不同

半坡遗址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遗址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4、陶器外形不同

半坡遗址彩陶,河姆渡遗址黑陶。

5、历史时间不同

半坡遗址距今五六千年,河姆渡遗址距今七千多年。

❾ 从我国四大地理单元来看,西安半坡遗址属于我国什么地区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陕西在四大地理区域中跨越三个,长城以北为西北地区,长城以南、秦岭以北为北方地区,秦岭以南为南方地区,而半坡遗址所在地位于北方地区。

❿ 半坡文化的历史影响

半坡文化属于黄河中游的原始文化,显示出北方地理环境的特色,可以说是北方农专耕文化的典型代属表。半坡遗址是中国唯一保存完好的原始社会遗址,也是黄河流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遗址。距今历史5600-6700年。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继承老官台文化。半坡遗址的发掘,是我国首次对一个原始氏族聚落遗址进行大面积的揭露,并且确立了一个新的文化类型,学术上称它为仰韶文化半坡类型。这为研究中国黄河流域原始氏族社会的性质、聚落布局、经济发展、文化生活等提供了完整的资料。痕迹检验专家从半坡遗址陶片上找到了制陶人立体指纹堪称最早的人类指纹。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