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信息系统和环境地理信息系
❶ 谁了解地理信息系统和环境工程(环境水文地质)
建议你学地理信息系统。我就是学这个的(不过我是男的)
地理信息系统(回GIS)不用出野外。
环境答水文地质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们那里有女同志是搞水文地质的,经常出野外
所以建议你学GIS,而且GIS也更尖端点。
❷ EIS和GIS的关系EIS是环境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GIS是管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它可进行数据输入、存储、检索、运算、分析、显示和输出,它的主要功能是制图、检索和查询。最早的GIS是为支持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而设计的。世界上第一个GIS产生于加拿大,1963年开始研制,1971年运转。在70年代,美国田纳西流域管理局首先将GIS应用于水文学及水资源管理。80年代,GIS在该领域内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研究者们对GIS进行了不断地改进,他们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结合环境、系统工程、经济管理等学科的知识,形成了跨学科的技术系统。改进了的GIS可对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内容进行综合评价、管理、分析和决策。目前,在国外和国内GIS已被广泛应用于气象、水文学及水资源、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农业估产、病虫害监测、水土流失、沙漠化调查、盐渍化调查、环境污染监测(含赤潮)以及地质构造、矿产资源调查等方面。李勇等[2]应用GIS对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过评价。作者3在生态环境与荒漠化的研究中应用了GIS、RS技术,因而大大地提高了科研成果的水平和应用价值。 生态环境恶化与荒漠化已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引起了国际上的关注,它已被列入全球变化研究计划中。由于GIS具有强大的信息空间管理和分析功能,它已成为研究全球变化的一个重要手段。1990年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提出了以下的研究内容:地球观测与信息管理;全球变化过程研究;环境模拟和预测评估。其中环境模拟的优先学科是气候与水文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动力学和生态系统及其动力学。开展上述研究需要将模拟过程与GIS技术相结合,需要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因而具有较大的难度,即使在美国,能开展这项研究的机构也是不多的4。 GIS虽然有了不少改进,但仍然存在某些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多方面的分析、评价、预测和决策功能;由于数据编码和格式化不标准、不规范,信息不能互换,成果不能共享;缺少信息采集和更新的自动化功能。因此限制了GIS的推广和应用。当今环境科学的发展要求GIS不仅具有信息空间管理、分析的功能,在其内部还要有建模和模拟的功能。要满足上述要求,需要将GIS技术、EIS技术和跨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三者进行完美的结合。但这一目标不是在近期内所能实现的。 此外,我们必需强调的是遥感技术(RS),它具有观测范围广、速度快、获取信息量大、适时性好、动态性强等特点,它是GIS主要的信息源。在GIS、RS、GPS技术的结合下,对于全球环境变化研究和环境地学研究特别重要。
在环境地学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往往要对环境的特征、性质、状态和质量等进行客观地描述,这就需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价,然而,环境质量评价仅
能反映某一时刻的环境状况。当人们需要了解未来的环境状况时,要进行环境预测,这样便相应地出现了各种预测模型。在研究生态环境与荒漠化关系时,我们不仅要进行环境评价及预测,而且还要了解生态环境恶化的“允许”极限,并为其发出预警信号。因此,需要借助于预警模型来实现这一目标。
人们往往采用物理的、化学的方法对某一客观事物和现象进行模拟实验,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以揭示事物运动的过程和规律。在有些情况下人们需要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去虚拟事物的某些状态和运动过程,并判断实现这一结果的可能性和真实性。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运用仿真模型。简单地说,模拟模型是使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而仿真模型是使抽象事物具体化。
在环境地学研究中往往要进行多目标规划和方案优化决策,因此,经常借助于线性、非线性规划模型、动态规划模型和层次分析(AHP)、人工神经网络(ANN)等决策模型等来进行解决[5]。我们将环境评价、预测、预警、模拟、仿真、规划和决策等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环境模拟系统,将其纳入模型库,或制成模型软件包,以满足环境地学研究中的各种需要,从对单一使用模型的现象中解脱出来。
环境模拟系统(EIS)中所含盖的信息大多数都具有时空属性,但是它们仍属于非空间信息。如果将EIS中的信息纳入GIS的空间管理系统,进行空间管理、应用分析和要素叠加,便可产生新的信息源。对丰富的信息进行深层次地开发,可深入认识、揭示环境特征和要素的运动规律,并实现信息的可视化。这将会大大提高环境地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及其成果的应用价值。这是传统的研究方法所不能及的。
详细可看看http://wenku..com/link?url=
❸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环境保护类吗
不属于,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 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GIS按研究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的与专题性的。同级的各种专业应用系统集中起来,可以构成相应地域同级的区域综合系统。在规划、建立应用系统时应统一规划这两种系统的发展,以减小重复很费,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和实用性。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配电网节点多,设备分散,其运行管理工作常于地理位置有关,引入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运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FM),是将变电站、馈线、变压器、开关、电杆等设备的技术数据反映在地理背景图上;用户信息系统(CIS),指借助GIS对大量用户信息,如用户名称、地址、帐号、电话、用电量和负荷、供电优先级、停电记录等进行处理,便于迅速判断故障的影响范围,而用电量和负荷的统计信息还可作为网络分析的依据;停电管理系统(OMS),是指接到停电投诉后,GIS通过调用CIS和SCADA功能,迅速查明故障地点和影响范围,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和路径,显示处理过程中的进展,并自动将有关信息转给用户投诉电话应答系统;另外GIS还可具有辅助配电网发展规划设计功能等。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1974年开始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形成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和数字测图、机助制图、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进行。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所有这些为GIS的研制和应用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二是试验阶段。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执行“六五”、“七五”计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很快对“信息革命”作出热烈响应。在大力开展遥感应用的同时,GIS也全面进入试验阶段。在典型试验中主要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以农业为对象,研究有关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预报的模式与软件,并用于水库淹没损失、水资源估算、土地资源清查、环境质量评价与人口趋势分析等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在专题试验和应用方面,在全国大地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留数据库系统和全国土地信息系统、1:4见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及1:25o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以及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等专题研究试验。用于辅助城市规划的各种小型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也获得了认可。
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关于GIS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988年和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我国许多大学中开设了rs方面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讲习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应用的博士和硕土。
第三是GIS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我国的GIS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全面发展阶段。国家测绘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字化测绘信息产业。1:100万地图数据库已公开发售,卫:25万地图数据库也已完成建库,并开始了全国1石万地图数据库生产与建库工作,各省测绘局正在抓紧建立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应用从典型试验逐步走向运行系统,这样就可保证向GIS源源不断地提供地形和专题信息。进入90年代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交通、电力及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统在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
在基础研究和软件开发方面,科技部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在该项目中投入相当大的研究经费支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我国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GIS基础软件与国外的差距迅速缩小,涌现出若干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eoStar, MapGIS, OityStar, ViewGIS等。在遥感方面,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已建立全国基于IK4遥感影像土地分类结果的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国家这一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以下是国内外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给出的不同定义
( 国外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摘自David J.Maguire,1991)。
1、DoE(1987:132)
a system for capturing storing checking, manipulating analysing and displaying data which are spatially referenced the Earth.
2、Aronoff(1989:39)
any manual or computer based set of proceres used to store and manipulate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data.
3、Carter(1989:3)
an institutional entiry, reflecting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technology with a database, expertise and continuing, financial support over time.
4、Parker(1988:1547)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stores, analyses, and displays both spatioal and non-spatial data.
5、Dueker(1979:106)
a special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here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observations on spatioally distributed features, activities, or events, which are definable in space as points, lines, or areas. A GIS manipulates data about these points, lines, and areas to retrieve data for ad hoc queries and analysis.
6、Smith et al.(1987:13)
a database system in which most of the data are spatially indexed, and upon which a set of proceres operated in order to answer queries about spatiol entities in the database.
7、Ozemoy, Smith and Sicherman(1981:92)
an automated set of functions that provides professionals with advanced capabilities for the storge, retrieval,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of geographically located data.
8、Burrough(1986:6)
a powerful set of tool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retrieving at will, transform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9、Cowen(1988:1544)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volv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in a problem-soling environment.
10、Koshkariov, Tikunov and Trofimov(1989:256)
a system with advanced geo-modelling capabilites.
11、Devine and Field(1986:18)
a form of MIS[Management Informaion System]that allows map display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12、陈述彭等(1999,《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❹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啥区别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地理信息科学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 1)分布式计算 2)地理信息的认知 3)地理信息的互操作 4)比例尺 5)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未来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基于GIS的分析 7)GIS和社会 9)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中的空间分析 10)空间数据的获取和集成等等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其间的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3S集成化技术系统,为解决区域范围更广,复杂性更高的现代地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保证。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逐渐开始重视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以及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方面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推动,最终促成了地球信息科学的产生。 地球信息科学以信息流的手段研究地球系统内部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人流的运动状态和方式,它由三部分组成,“地球信息学”是其理论研究的主体,“地球信息技术”是其研究手段,“全球变化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其主要应用领域。
❺ 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理信息科学的区别急!!!!!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科学是1992年Goodchild提出的,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它更加侧重于将地理信息视作为一门科学,而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实现,主要研究在应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信息进行处理、存储、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过程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包括:
1)分布式计算
2)地理信息的认知
3)地理信息的互操作
4)比例尺
5)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未来
6)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和基于GIS的分析
7)GIS和社会
8)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中的空间分析
9)空间数据的获取和集成等等
地理信息科学在对于地理信息技术研究的同时,还指出了支撑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性。
随着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核心的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技术的发展以及其间的相互渗透,逐渐形成了3S集成化技术系统,为解决区域范围更广,复杂性更高的现代地学问题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保证。七十年代以来,由于整个人类社会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各方面的问题,逐渐开始重视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以及可持续发展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等方面的研究,这两个方面的推动,最终促成了地球信息科学的产生。
❻ 地理信息系统与土地信息系统的区别
1、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或Geo-Information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回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答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2、土地信息系统(land information system: LIS),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储、统计处理、分析、评析、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
3、土地信息系统仅仅对土地资源进行研究,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范围比土地信息系统范围广,是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进行研究。
❼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信息系统这两个专业哪个跟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关系更近啊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因为它涉及到一些地理资源经济等知识。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具体的可再聊
❽ 地理信息系统VS环境资源与城乡规划管理
这么告诉你吧,我是念GIS的,现在考研中,我认识很多的城规的学生,他们很多人考研都是考GIS,可我从来没听过GIS的人去考城规(城规没有研究生专业,考得是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
我们学校测绘的,遥感的,甚至学软件的,都想来考GIS的研。
比如说,南方测绘,来我们学校招人,班里去应聘的人都招了,城规我只听说招了一个,还是干助理工作的。
就目前我们班的人来看,找工作的在11月前的都签掉了。
还有要说CAD,3DMAX,鼠绘,这些,GIS的人都要学的吧。。
我们经常和城规合课,城规的课很多我们都上了,我们的课他们却未必有。
如果只是徒轻松的话,无疑城规的更轻松,他们大三就有闲时间给老师做项目了。
我们大四还有课程设计。
LS说的,城规是大的学科,的确,但就目前形势来说,读城规的出来有几个是真的去搞城乡规划了?研究生都没这个专业,都是去念地理学了。
找工作时范围很窄,要干本行就得去发改委国土资源之类的,去公司的就得干图形数据处理相关,就得和GIS,遥感的人竞争,但这可就是GIS的本业了。
而GIS就不一样了,GIS是工具,所以哪里都需要,交通,水利,林业,航天,外交部都招GIS的。
而且GIS无论是制图,数据处理,还是二次开发底层,都是本业。
设计到的实习内容有测绘、遥感图像处理、地理、制图、二次开发,底层开发,gis软件。
如果说GIS的缺点,那就是学的内容很多,不下点功夫不行。。。尤其是编程。。。
❾ 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环境监测上的区别
遥感技术(RS),是一种实时动态监测形式;地理信息系统(GIS),是利用测绘地理信息成果来后期分析
❿ 什么是环境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是 GIS,简单说来就是有电脑的加入,数据综合分析处理整合版的系统,一定要跟GPS和权RS区分开。GPS是全球定位系统,定位坐标的,RS是做卫星范围扫描,遥感,预警监控。GIS比另外两个都要高级,是两者信息的结合。
由电子计算机网络系统所支撑的,对地理环境信息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和显示的综合性技术系统。它一般包括数据源选择和规范化、资料编辑预处理、数据输入、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应用和数据输出、制图 6个部分。地理信息系统的研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它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分配、区域和城市发展的规划和决策等方面,以及地理学研究和地图自动编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地理信息有多种来源和不同特点,地理信息系统要具有对各种信息处理的功能。从野外调查、地图、遥感、环境监测和社会经济统计多种途径获取地理信息,由信息的采集机构或器件采集并转换成计算机系统组织的数据。这些数据根据数据库组织原理和技术,组织成地理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