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相关知识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相关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2-22 08:59:56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有哪些主要问题

简单的,比如青藏高原的形成,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特点及形成原因。
难点的,比如青藏高原如何影响我国气候,当然需要有材料。青藏铁路技术设计内容等

Ⅱ 地理高手帮忙从高中地理角度全面分析青藏地区。

自然地理
气候:高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不足。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
大。夏季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气温一般比同纬度低18-20度。降
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区域内干湿季明显,4-9月为雨季,10-3月为旱
季。
地形: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以高原山地为主,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世界屋
脊”
土壤:有冻土层,不适宜耕作
水源:高山冰雪融水为主
河流: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的发源地。雅鲁藏布江是该地区最大
的河流,水量居全国第三,谁能仅次于长江。

人文地理
资源:太阳能资源(拉萨是日光城)、地热资源(羊八井地热发电站)、水能资
源丰富。藏北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柴达木盆地含有丰富的煤、石油
铅锌、盐(察尔汗盐湖附近有我国最大的钾肥厂)
交通:青藏铁路、川藏公路、滇藏公路等。多高山阻挡,交通不便。
劳动力:人口较少,劳动力数量少,素质相对低。
市场:经济相对不发达,人口少,市场狭小。
政策:西部大开发政策扶持
宗教:藏传佛教
农业:游牧业为主,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三大牲畜,我国四大牧场之一。种
植业集中在雅鲁藏布江谷地,青稞为主要作物。
工业:不发达。主要以开发资源为主的工业
第三产业:旅游业为主

重点记忆
青藏铁路开发遇到的困难:高寒缺氧、生态脆弱、多年冻土、紫外线强
烈。
青藏地区开发的不利条件:经济落后、资金不足、技术落后、破坏地表结
构、引发地质灾害、交通不便等
分析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农业有利条件时可以分为光、热、水三点来答。
其形成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Ⅲ 高中地理 用地理环境整体性解释青藏高原的隆升 先谢过~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我想是指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联。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之间是相互专关联的。大气属圈与岩石圈,水圈一起孕育了生物。三者任何一方面有变化都会影响其他的方面。
三个圈层中岩石圈最硬,因此岩石圈的变化让青藏高原个头上升,其他的两方面也必须的“服从”。隆起的部分相对其他地方更突出,在风的侵蚀下,形成了高原,而不是很高的峰。水往低处流,自然与青藏无缘。而大气的降水,则将白色的外衣送给的青藏高原。
希望我的答案您会满意。

Ⅳ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通过网络搜索,查询到下列相关材

(1)青藏高原隆起对(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青藏高专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地理环属境的影响;青藏高
原隆起对(周边地区)大气环流的影响;地理环境整体性研究(凡提及青藏高原对气候、大气环流、
地理环境整体性影响的均可)
(2)青藏高原隆起,形成的高原季风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一致,使东部地区①夏季风增强,
降水增多,且降水集中于夏季;②冬季风增强,冬季气温更低,气温年较差增大。
(3)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并向东挤压;(高原边缘地壳比较活跃,多断层;)汶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一
个断裂带上。(地壳运动的能量不断积累,在汶川剧烈释放,形成强震。)

Ⅳ 高中地理关于青藏高原的疑问

因为青藏高原虽然普遍是高原,并且有极高的山峰,但是应为纬度高,相应的光照条件也不错,晴朗的夏季热量就很充足,所以,在青藏高原的低海拔平原地区也可以种小麦~见通俗点大概就是这样子滴~

Ⅵ (高中地理)青藏高原不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吗为什么总体气温低呢

你都说他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了。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温度低才下沉啊。而且青藏高原这个地方海拔特别高。高气压带一般是降水比较少。

Ⅶ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1、我国人口分布的地理界线

大体以黑龙江的黑河市和云南省腾冲市划一条直线为界,该线东南部人口多,该线西北部人口少。

2.地势阶梯界线
(1)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界线:西起昆仑山脉,经祁连山脉向东南到横断山脉东缘。
(2)第二级阶梯和第三级阶梯的界线:由东北向西南依次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3.地形区界线
(1)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界线:大兴安岭。
(2)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界线:太行山脉。
(3)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界线:巫山。
(4)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线:横断山脉。
(5)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线:天山山脉。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线:昆仑山脉。
(7)黄土高原和汉水谷地界线:秦岭。
(8)河西走廊和柴达木盆地界线:祁连山脉。
(9)四川盆地和汉水谷地界线:大巴山脉。
(10)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界线:古长城。
(l1)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华北平原界线:淮河。

4.气候界线
(1)l月0℃等温线(也是亚热带与暖温带及高原气候区分界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界线):沿着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一淮河一线。
(3)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界线):从大兴安岭西坡经过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脉东部。
(4)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界线):大致通过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到冈底斯山一线。

5.河流界线
(1)外流区和内流区的界线:北段大体沿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比较接近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脉一秦岭。
(3)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南岭。
(4)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5)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诸河流域的分水岭:武夷山。
6.三大自然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青藏高寒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青藏高寒区的北部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大体从昆仑山向东经过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
7.自然地区界线
(1)东部季风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①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华北暖温带湿润地区与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秦岭一淮河(1月0℃等温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
②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的活动积温3200℃等值钱。
③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界线: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部自然地区界线。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与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的界线:贺兰山一线,相当于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8.农业活动界线
(1)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水田区与早作区的界线:秦岭一淮河。
9.行政区界线
(1)南疆与北疆的界线(流动沙丘与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线):天山。
(2)湖北省与重庆市的界线:巫山。
(3)福建省与江西省的界线:武夷山。
(4)广东省与湖南省的界线:南岭。
(5)西藏自治区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界线:昆仑山脉。
(6)甘肃省与青海省的界线:祁连山脉。
(7)四川省与陕西省的界线:大巴山脉。

10.综合地理界线
(1)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的界线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通过的地方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通过的地方。

Ⅷ 高中地理问题,青藏高原为什么昼夜温差大回答简便点不要复制

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垂直变化较大。

Ⅸ 高中地理知识

以下分析,前提都是同纬度地区:
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面积大,通风不良,热量不易散失,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沿山坡下沉汇合之处,加上辐射冷却,故气温日较差大。

隆起地形上部由于海拔高和方圆面积小的关系,气温受地表影响小而主要受周围空气的调节,白天不易升高,夜晚也不容易降低.气温日较差通常比同纬度的平地小气温日较差小。

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山谷大于山峰;高原大于平原:如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质量、水汽、杂质相对较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水域面积大,大气质量、水汽、杂质集中在对流层底部。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所以气温日较差较小。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原因:地面是大气长波辐射最直接的热源,因而在同一点上,地面的温度要比其上空的温度高。到地面上固定一点的距离越长,温度就越低。

下面是较为专业的解释,有点深奥...
一、“高处不胜寒”的三种原因
经常在教学中遇到学生对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的原因就简单回答:地势高。甚至有的参考书也如此讲解,其实这很易对学生产生误导。同样是海拔较高,而产生的“高处不胜寒”却应该分为三种情况来分析:
1.平原高空的“高处不胜寒”
这应该是较简单,学生易解释清楚的一种情况。由于地面是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热源,在平原的上空,由于离地较远,所以,高空气温较低。另外,高空湍流也使其气温不高。
2.山地的 “高处不胜寒”
在高山上,海拔增加,山地近地面大气比同纬度平原近地面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太阳辐射因此很强。可是因为山地在同海拔地区地面面积较平原地区小,所以即使太阳辐射强,可地面小,使地面吸收热量,发出的长波辐射有限。因此也就导致山地大气得到的来自山地的地面辐射较少,使得气温不高。此外,山地的地形复杂,植被较多,并且云雾较多也削弱了一定高度下的太阳辐射。另外,山地海拔较高,也使山地的湍流交换作用较强,风力较大,使气温不会太高。因而“高处不胜寒”。
3.高原地区的“高处不胜寒”
高原地区同样有着高海拔,空气稀薄的特点,因此太阳辐射很强。然而高原地区与山地不同,大气与陆面接触面积比山地大,地面辐射较多。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下,广阔的地面增温并产生了比山地多的地面辐射。可地面辐射的增多并没形成平原地区那样的较高气温,原因仍然在于其稀薄的大气,由于大气稀薄,水汽、二氧化碳较少,使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弱,即大气的保温作用弱,使整个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很快。这样,大气的气温也就不会很高了,同样导致了“高处不胜寒”。比较起来,同纬度平原地区近地面空气密度大等因素,使其对大气的保温作用强,地气系统的热量流失慢,故气温较高。
由此可见,同样是“高处不胜寒”,不同地形下,原因不同。简单总结,平原高空大气是离地面这热源太远而“供热不足”;高山地区的大气是地面小而“供热不足”和高空风力的影响;而高原上的大气是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强而大气保温作用弱使气温不高。青藏高原的气温低的根本原因应该是空气稀薄,且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含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弱。

Ⅹ 青藏高原的相关知识

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毗邻;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以4000米左右的高差与塔里木盆地及河西走廊相连;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克什米尔地区接壤;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包括中国西藏自治区全部和青海省、新疆自治区、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的部分,不丹、尼泊尔、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部分或全部。高原上居民稀少,人口总数还不到中国总人数的1%。

青藏高原的自然历史发育极其年轻,地势的极大隆起及其能产生的强烈热力、动力作用,以及面积辽阔、地形复杂,加之此处纬度较低,故自然环境十分独特,形成了全世界最高、最年轻而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紧密结合的自然地理单元。高原腹地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大片地区最暖月平均温度也不足10℃。

青藏高原一般海拔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山岭海拔超过6000米,高峰终年积雪;地形上可分为藏北高原、藏南谷地、柴达木盆地、祁连山地、青海高原和川藏高山峡谷区等6个部分。高原上湖泊众多,有纳木措、青海湖等。

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羌塘-昌都、冈底斯和喜马拉雅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北面的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构造带等,属于欧亚古陆南缘的构造带,在早中元古代结晶基底上,发育了早古生代优地槽,加里东运动使地槽回返,形成褶皱基底,晚古生代转化为稳定的盖层。其中石炭-二叠纪出现含煤建造,暖水动物群和华夏植物群繁盛。

南面的冈底斯、喜马拉雅构造带,在中晚元古代结晶基底上整合递变,从早古生代开始发育了地台盖层,海相沉积一直延续到始新世,其中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发育了冈瓦纳相冰海杂砾岩和冷水型生物群,是冈瓦纳古陆北缘的微陆块。由于这6个构造带最新海相地层层位和作为各构造带分界的缝合带,明显地从北向南依次变新,表明青藏高原是由欧亚大陆不断向南增生,冈瓦纳古陆北缘微陆块不断解体、北移、拼贴到欧亚大陆南缘而产生的。始新世青藏高原结束了洋壳演化和洋壳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历史。

由于印度洋不断扩张,已拼合的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之间发生大陆岩石圈俯冲。在俯冲带地壳缩短,分层变形、分层加厚。经历了构造抬升和均衡隆升的阶段,在晚新生代青藏高原出现。青藏高原的形成主要是中更新世以来近200万年地壳隆升的结果,并且这一隆升过程至今尚未结束。青藏高原中若干条反映不同时期洋壳的蛇绿岩带,揭示了冈瓦纳古陆不断解体,向北漂移,与欧亚古陆碰撞、拼合,欧亚古陆不断增生的历史。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