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地理知识荟萃
① 古诗*地理
(1)是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
(2)出血唐末诗人韦庄的《台城》,旧址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
② 请大家帮忙找找与地理知识有关的古诗文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B、暧锋天气C、地形雨D、对流雨
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B、赤道地区C、回归线D、极圈附近
4、“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A、源头B、上游C、中游D、下游
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食物链关系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D、能量流动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
A、冷锋B、暧锋C、准静止锋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9、“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A、宁夏平原B、河套平原C、江汉平原D、黄淮平原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B、西风C、冬季风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A、降水垂直变化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D、华北平原
1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是()
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15、“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A、塔里木盆地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D、准葛尔盆地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A、四川B、青藏高原C、福建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A、黄果树瀑布B、庐山瀑布C、壶口瀑布D、流沙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B、北京市C、江苏省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A、台北B、南宁C、贵阳D、昆明
20、“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描述()
A、黄山B、庐山C、泰山D、华山
21、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D、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
参考答案:
1、C2、B3、B4、C5、C6、C7、B8、A9、B10、D11、D12、D13、C14、B15、C16、C17、B18、C19、D20、C21、D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中的“春风”指的是(A)
A.夏季风B.冬季风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述的是哪里的自然景观。
3.下列诗歌和谚语哪些是描述天气的,哪些是描述气候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火对愁眠。()
4.“会当岭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A泰山B黄山C庐山D峨眉山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形容的是()
A泰山B黄山C庐山D峨眉山
6.“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形容的是()
A恒山B泰山C黄山D庐山
7.“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指的是()
“海”指的是()
8.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从东到西是“风吹草低见牛羊”
“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
莽莽黄如天”那么植被的变化从东到西是()它是随着
什么变化而变化()
9.“我家住在黄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
歌——”中的歌词为什么不是“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
10.“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其原因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A.洋流B.地形C.海陆D.纬度
参考答案:1.A,2.长江三峡船下行时的景观,3.天气、气候、天气、天气、天气、天气,4.A,5.C,6.D,7.巴彦喀拉山、渤海,8.草原草原荒漠荒漠,9.因为我国主要受来自夏季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冬季来自亚欧大陆的西北季风的影响,10.B
一、描写地形的诗句如:
李白的《蜀道难》: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二、描写气候的诗句如:
1、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2、描写平原与山地气候差异的诗句如: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三、描写河湖的诗句: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深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湍急,形成了丰富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2、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③ 描写地理知识的诗词歌赋
1.题西林壁抄(苏轼)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5、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汛尽却山行.
④ 有关地理的古诗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四月份山下春花都版已经谢了,山上寺庙中的桃花才权刚刚盛开。
就是说的一种物候现象,山上山下的气温不同,导致花开的时间也不同 .
体现的地理当中的垂直地带性差异!
希望对你有帮助!
⑤ 在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制作一个古诗地理荟萃,今日的赏析配上唯
天气是指某地区在短时间内大气的变化状况,时间短,并且多变;气候是指某地区多年来的平均大气状况,时间长,且稳定性强.故选项D是描写气候的诗句;A、B、C是描写天气的诗句.故选:D.
⑥ 包含地理知识的唐诗
李白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
李白的《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苏东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杜甫的《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⑦ 古诗文中的地理知识:
地点:江淮下游地区
时间 :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时节
原因:山顶的气温比同时间的山脚下的气温低。
⑧ 关于地理的诗词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温带大陆性气候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快行冷锋的影响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不同坡向对植被的影响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准静止锋的影响
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衰皆自然。 ——地球公转
欲就麻姑买沧海,一杯春露冷如冰。 ——地壳变动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季节性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相变化
百川东到海,何日复西归。 ——水循环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落差大,水流急,水能丰富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从长江三峡逆流而上,怎么能到得了襄阳,然后到洛阳呢?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地域性
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枳。——地域性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循环
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地壳变动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波浪的侵蚀作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盆地夜间气流上升,易成云致雨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迎风坡易形成降水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大草原的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在当时的条件下,东吴的船是怎么样到的岷江上游的呢?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生物循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冬季风的影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
向阳石榴红似火,背阴李子酸透心。 ——光照对植物的影响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沙漠景观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湖景观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梅雨天气
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地球自转
⑨ 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里的春风指的就是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海洋、陆地上气压中心就会发生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一年中盛行风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化。夏季,亚洲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北太平洋升温慢,形成高压。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以东南风吹向亚洲东南地区,形成东南季风,也就是夏季风。随着离海洋的距离不断增加,夏季风的势力就会变弱,夏季风影响不到内陆地区。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划分为非季风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就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这条线以东以南地区为季风区,季风区降水较多;这条线以西以北地区为非季风区,非季风区降水较少。
2.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里的“胡”指的是中国对北方游牧民族的称呼。胡马指的是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是不让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越过阴山。阴山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的山脉,是汉代北方边防的天然屏障(即北方少数民族和我国古代中原地区的分界线)。阴山在地理上具有重要的意义。阴山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是传统放牧区与传统农耕区的分界线。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该句诗描述了平原和山地的气候差异,蕴含了山地垂直分异规律知识。四月的平原已经芳菲落尽,高山古寺中的桃花才刚开放,这主要是由于山地海拔高导致气温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中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离地面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因此,同一时间,平原地区气温高,百花开放的时间早,高山上气温低,百花开放的时间晚。
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该句诗反映了一个地方同一时刻不同的天气状况。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城市的一边天气晴朗,另一边下雨。该句诗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对流雨是大气对流运动引起的降水现象。降水的形式主要有四种:对流雨、锋面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对流雨是冷暖气流呈上下对流运动而成云致雨。
⑩ 含有地理知识的诗句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它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
天气变化特征。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出自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
况,反映了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特征。
3、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
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词出自九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背诵”。它反映了新疆地区的气候特征:
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
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
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
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
4、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一南唐●李煜《虞美人》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一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这三组词都出自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这些词都说明我国西高东低的地
形。正因为我国地形总体.上西高东低,所以大部分河流都由西向东流。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一唐●李白《将进酒》
此诗句出自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它既说明了黄河的流向,也揭示了我
国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