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一亿年前的地理环境

一亿年前的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1 19:38:57

1. 亿万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原始地球
一般指约在46亿年前刚从太阳星云形成的地球。初生的地球,在继续旋转和凝聚的过程中,由于本身的凝聚收缩和内部放射性物质(如铀、钍等)的蜕变生热,温度不断增高,其内部甚至达到炽热的程度,于是重物质就沉向内部,形成地核和地幔,较轻的物质则分布在表面,形成地壳。初形成的地壳较薄,而地球内部温度又很高,因此火山爆发频繁,从火山喷出的气体,构成地球的还原性大气。水是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原始地球的地表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所以当时的水都以水蒸气的形态存在于原始大气之中。地表不断散热,水蒸汽被冷却又凝结成水。以后地球内部温度逐渐降低,地面温度终于降到沸点以下,于是倾盆大雨从天而降,降落到地球表面低凹的地方,就形成了江河、湖泊和海洋。科学家称那时的海洋为原始海洋。原始海洋盐分较低,而有机物质却异常丰富。当时由于大气中无游离氧,因而高空中也没有臭氧层阻挡,不能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所以紫外线能直射到地球表面,成为合成有机物的能源。此外,天空放电、火山爆发所放出的能量、宇宙间的宇宙射线,以及陨星穿过大气层时所引起的冲击波等,也都有助于有机物的合成。但其中天空放电可能是最重要的,因为这种能源所提供的能量较多,又在靠近海洋表面的地方释放,在那里它作用于还原性大气,所合成的有机物质,很容易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之中,使原始海洋富含有机物质,成了“生命的摇篮”。

地球的起源
科学家们过去常认为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在内的石质行星是一块尘埃云快速引力坍缩而形成的。这种坍缩产生了致密的球体,但在20世纪60年代,阿波罗太空计划的有关研究成果改变了这种观点。对月坑的研究揭示出这些坑是由于在距今约45亿年时大量天体的撞击而形成的。此后,撞击的次数看来很快减少。这一研究结果使斯米特(Otto Shmidt)提出的吸积理论恢复了活力。这位苏联地球物理学家于1944年提出:行星是一步一步地逐渐增大其体积的。根据斯米特的见解,宇宙尘团聚在一起成为颗粒,颗粒变成砾石。砾石变成小球,然后变成大球,再变成微行星(即星子),最后,尘埃终于变成了月球那样的大小。随着星体越来越大,它们的数目就减少。结果,星体(即陨石)之间碰撞的机会就减少,能够用于吸积的东西越来越少,这意味着为了集结成大行星这一作用要进行很长的时问。由华盛顿卡内基研究所的韦瑟里尔(George .W. Wetherill)进行的计算表明,一个直径10千米大小的天体变成地球这样的天体需要经过大约一亿年的时间

地核、地幔、地壳的分离
按照地球是由星际物质相互吸引、聚积而形成的假说,地球是由冷变热的。地球内部所具有的高温,是由于星云物质机械碰撞产生的热,以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这一时期地球内部蕴藏有丰富的短半衰期的放射性同位素,它们应产生大量热能。在上述两种热能的作用下,原始地球不断增温,在其内部某个深度上首先达到物质发生熔融的程度,并开始物质按比重的分异。重者下沉,轻者上浮。

比重大而熔点低的铁、镍等元素最先分离出来并向地心集中,导致形成地核。在重力分异过程中,还伴随着物质的位能向热能转化。因而,地内上层的岩石也相继发生熔融,结果,较轻的铁镁硅酸盐物质向上集中,导致原始地幔形成。原始地幔的表层同时在失热,变硬,遂形成坚硬外壳,这就是原始地壳。由上述可见,这一时期物质的热状态及与之相关的重力分异作用,在形成地球内部的层圈构造中,具有决定性意义。

大气圈及水圈的形成与演化
大气圈和太阳相比,氢、氮与惰性气体(如氩、氖和氙等)已大部分耗尽。当代的地球,氖对硅的比率仅是太阳的1/1010。因此地球的大气显然并不完全是来自太阳星云中的气体部分。地球早期大气常被假定由甲烷所组成,并含有少量氢、氨和水。这个假定主要是以木星和其他大行星大气的推断组成为依据的。然而,这些行星增大时的温度可能比地球低得多,因此不能作为地球早期大气圈的模式。如果地球约在600K时从微星增大,则可设想到大气圈的出现是在增大之后。普遍认为,大气圈和水圈(大洋)是由火山活动所释放的物质形成的。然而,地球也可能在增大时含有少量的水,这是由于水在约350K的温度下从太阳星云凝缩,地球的水和大气的来源可能是小行星带。碳质球粒陨石含有大量的水和存在于地球大气中的其他挥发物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据。小行星带原来所含有的物质大大超过现代,而且很多这类物质已因与其他行星的碰憧而丢失。水星、月球、火星和金星上无数陨石坑说明,它们都受到可能主要来自小行星带的陨石的强烈轰击。地球早期阶段也一定曾受到过这样强烈的轰击。碳质球粒陨石中含有10%的水分,而地球上可能有0.5%的物质是由来自小行星带的碳质球粒陨石组成的。大气圈和水圈中有一部分可能是这些陨石冲击时释放的物质所组成。巨大碳质球粒陨石冲击时能够释放大量水蒸气。其中一部分保存在大气中,但大部分凝缩为水而形成小溪、河流和湖泊,并终于形成原始海洋。氮也可因冲击时的加热而被释放。陨石中的复杂碳氢化合物可以分解而产生甲烷、乙烷之类的简单碳氢化合物。它们还可以与水反应而形成一氧化碳、氢、乙醇和氨之类的气体。由于紫外线辐射能和大气中的放电而发生的水的分解,还会引起氢和氧的增多。一些氨和甲烷也可以在冻结状态下从陨石或彗星残屑(彗星在地球历史的早期阶段可能也是很多的),或是从形成于木星或土星附近的微星上来到地球。

地球大气的一部分源自火山活动,另外还有地壳和地幔形成时的局部熔融,会从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的水和其他气体。这些气体可能和陨石冲击时所释放的物质相似,也是富含一氧化碳、氢、甲烷和氨。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始火山气体又演变为更象现代火山的气体。在夏威夷,这些气体主要由水(79%)、二氧化碳(12%)、二氧化硫(6%)和氮(1%)组成。

现代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和氧组成。早期火山气体中的水和二氧化硫,进入不断发展中的大洋盆地。二氧化硫最终形成硫酸,它又和地壳中的物质与海底沉积物反应,形成硫酸盐。在生命出现之后,光合作用使游离氧从二氧化碳释放出来。

2. 10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3. 一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恐龙是出现于抄二亿四千袭五百万年前,并繁荣于六千五百万年前结束之中生代的爬虫类。
现在我们知道,恐龙灭绝的时间是在距今6500万年前。而且在那个时候,不仅统治了地球达一亿多年的各种恐龙全部绝灭了,同样悲惨的命运还同时降临到了地球上的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生活的很多种其它的生物。在这次灾难中绝灭的还有蛇颈龙等海洋爬行动物,有翼龙等会飞的爬行动物,有彩蜥等恐龙的陆生爬行动物亲戚,有菊石、箭石等海洋无脊椎动物;至于海洋中的微型浮游动植物,钙质浮游有孔虫和钙质微型浮游植物也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场大劫难,当时地球上大约50%的生物属和几乎75%的生物种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所以在一亿年前,地球上有很多生命,有各种动植物和水.

4. 一亿年前的人就造了地图吗

俄罗斯拜西克省国立大学物理学教授、著名科学家亚力山大·丘维诺夫博士日前在真理报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惊人消息:有充分的证据证明,在远古的乌拉尔山脉,存在过一个高度发展的文明。他和他的研究机构在乌拉尔山脉考古过程中发现了一块远古时代的石板——一块用高科技机器制成的三维立体地图!丘维诺夫博士称,初步估计,该“三维地图”石板的年龄至少有1.2亿年。

发现“古中国”象形文字?丘维诺夫博士道,“一开始,还没发现这块神奇的石板时,我们的研究主题是∶在几千年前,是否有古代的中国人曾经居住在西伯利亚和乌拉尔山脉一带?因为我们在该地区的一些岩石上发现了一些像是3000多年前古中国的甲骨文一样的文字。我们通过研究所有乌法地区的档案资料,发现了一些18世纪末写成的档案笔记上,记载描述了200多块有象形文字和图画的远古时代的神奇石板。我们当时的想法是,这些石板可能跟古代中国在乌拉尔山脉的移民有一种莫名的联系。”

“神奇之石”惊现地底

丘维诺夫接着说,“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寻找这个远古时代的文明,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这些岩石上的图画和文字跟3000年前的那个时代毫无关系。在这些岩石上的图画中,根本一次都没有出现那个时代应该有的动物,譬如鹿什么的。我们先后组织了6个探险队考察了乌拉尔山脉无人区,终于在1999年7月28日,在地底下1.06米的地方,挖掘出了这个石板——我们称它为‘神奇之石’。这块石板长度是1.5米,宽度超过1米,厚度仅有16厘米,重量超过1吨。许多科学家参观这块石板后认为,这是一块浮雕——一个三维的立体地图!”

刚开始发现这块神奇石板后,丘维诺夫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激动极了,他们以为发现了一块2000多年前制成的产品。很明显,这块石板是人造的,它共分3层,用一种特殊的粘合剂贴在了一起,而第三层更像一种白色的人造瓷!尤其让人惊讶的是,石板表面的浮雕并不像是古代石匠用手工雕刻出来的,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一种先进而细腻的机器参与了该浮雕的制作。

地图上山脉与“现代”稍有不同

丘维诺夫介绍说∶“在这块石板地图上,能够一眼认出从乌法到撒拉维特的广大地区。石板地图上,乌法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乌法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地图上乌法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其次让我们疑惑的是石板地图上所谓的乌法峡谷,地图上,从现在的乌法城地区到斯特里托马克地区,地球的表面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足有二三公里深、三四公里宽。我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地貌只在1.2亿年前才可能存在过,也就是在理论上的确有这条峡谷存在!这块石板地图如果描绘的是它被制作时的地貌,那么,石板地图的历史至少也有1.2亿年!后来我们设想,现在的乌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图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地图上竟有“水力发电站”

据丘维诺夫博士称,除此之外,还有更让人惊讶的,在三维石板地图上还雕刻着两个宽500米、总长度达1.2万公里的河道系统,在这个河道系统内,包括12道300米宽、10公里长、2公里多深的大水坝,这些水坝使水产生一个巨大的落差,能从一边很容易地倾泄向另一边,整个水道系统极像现代的水力发电站!“如果当年真的建成过这个水道系统,那么,总共将有1000万亿立方米的泥土将被挖走。那将是几十个大金字塔的工程。”丘维诺夫博士最后说道。

5. 地球是几亿年前诞生的

地球是太阳系从内到外的第三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内度最大的类地行星。它也经常容被称作世界。英语的地球Earth一词来自于古英语及日耳曼语。地球已有44~46亿岁,有一颗天然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以30天的周期旋转,而地球以近24小时的周期自转并且以一年的周期绕太阳公转。迪士尼有同名纪录片。

6. 地球六亿年前的环境 急!

地球6亿年称“前寒武纪”:具体又为为太古代,其时限约从38亿年回至26亿年前,是地球形成的初期答;远古代,时限自26亿年前至5.7亿年前,地球已不再是满目荒芜了,在岩石圈构造方面元古代比太古代显示了较为稳定的特点。早元古代晚期的大气圈已含有自由氧,而且随着植物的日益繁盛与光合作用的不断加强,大气圈的含氧量继续增加;重叠的还有震旦纪,8.5-5.7亿年前,在这段地史中,原核生物演化为真核生物,形成地史时期的菌-藻类时代。

7. 地球现在45亿岁,那20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

要了解“地球20亿年前的样子”,咱们得先科普一下,人类把地质年代,分为宙——代——纪——世——期;咱们现在处于显生宙——新生代——第四纪——全新世;而20亿年前的地球,位于元古宙——古元古代——造山纪。

造山纪开始于20亿5000年前,结束于18亿年前,而20亿年前刚好在这个时期。

月亮之所以围绕地球公转,是因为地球引力对其起作用,同样,月亮的引力也为地球起到刹车效应。由于月亮的引力,地球会形成潮汐,潮汐碰撞时会散发一部分能量,因此地球在慢慢减速中。

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自转一圈只有几个小时,在20年左右地球自转一圈只有10几个小时,而在恐龙时期,地球自转一圈需要20小时左右;我们所生活的今天,地球自转一圈耗时24个小时。

关于地球20亿年前的样子,我们就聊到这里。

8. 一亿年前的地图描绘了哪些信息

据科学家了解到,在这块石板地图上,能够一眼认出从乌法至撒拉维特的广大地专区。石板地图属上,乌法山脉的一侧和现实中乌法山脉的走向轮廓完全一致,地图上乌法山脉的另一侧跟现实中的稍微有一点不同。

让科学家们疑惑的是石板地图上所谓的乌法峡谷,地图上,从现在的乌法城地区到斯特里托马克地区,地球的表面裂开了一个长长的大口子,足有两三千米深,三四千米宽。我们通过地理学研究发现,这种地貌只在1.2亿年前才可能存在过,也就是在理论上的确有这条峡谷存在。

这块石板地图如果描绘的是它被制作时的地貌,那么,石板地图历史至少有1.2亿年。后来,科学家设想,现在的乌夏克河可能就是由地图上的这条远古时代的峡谷演变而来的。

9. 46亿年前的地球是什么样子

优质解答
那是个人间炼狱,地球刚刚形成时,全球都在猛烈火山爆发,表面全是由岩浆壳组成,隔几米就有一条很大的裂缝,岩浆“触手可及”
根据测定地球上放射性物质的衰变速率,得知我们的地球存在了46亿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地球是在46亿年前诞生的.
1896年,法国柏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元素铀.1905年又有人发现岩石具有放射性特征.之后,通过人们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根据岩石中放射性元素的蜕变速度,可以测定岩石的具体年龄.如利用铀铅法就可以测算出岩石形成的实际年龄.因为,一克铀(U235)在一年中,总会有1/74亿克裂变为铅和氦,只要我们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岩石采样,并用专门仪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元素铀(U235)和铅(Pb237)的比值,就能计算出岩石的年龄.这种方法称之为同位素年龄定位.同位素年龄也叫绝对年龄.此外,利用铷锶法、钾氩法、C14法等,也可测量岩石年龄.比较起来,用铀铅法测算极古老的岩石更理想些.通过以上方法对原始地壳古老岩石进行测算,地球上的古老岩石一般都不小于36亿年至37亿年.最多可达40亿年.
另外,由于地球形成时年龄与太阳系年龄相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科学家用一些坠落于地球上的陨石和从月球采集的月岩(壤),经测定,并综合地球最古老岩石的年龄,可推算出地球形成时的年龄,大约为46亿年.如用铷锶法测得吉林陨石年龄为47亿年.组成吉林陨石的物质是在47亿年前由太阳原始星云中分离出来的,故比地球形成时的年龄要早一点.目前,一般以46亿年为限,46亿年开始产生古地壳以来这段时期,为地球的地质时间,也称古地理圈时期;46亿年以前的阶段,称为“天文时期”,又称“前地质时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