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作用
① 简述GIS有哪些空间分析功能并说明这些功能的作用。
GIS空间分析有哪些内容?分别介绍其功能和意义并举例说明。
一、GIS空间分析的功能
前面已经介绍过GIS,大家已经知道空间分析就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所以我们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经空间分析分为:
1、空间图形数据的拓扑运算; 2、非空间属性数据运算;
3、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
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仰仗于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地理空间的实际问题,提取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以辅助决策。
GIS中可以实现空间分析的基本功能,包括空间查询与量算,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分析等,并描述了相关的算法,以及其中的计算公式。
1、叠加分析
叠加分析至少要使用到同一区域,具有相同坐标系统的两个图层。所谓叠加分析,就是将包含感兴趣的空间要素对象的多个数据层进行叠加,产生一个新要素图层。该图层综合了原来多层实体要素所具有的属性特征。叠加分析的目标是分析在空间位置上有一定关联的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专题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多层数据的叠加分析,不仅仅产生了新的空间对象的空间特征和专题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发现多层数据间的相互差异、联系和变换等特征。
根据GIS数据结构的不同,将GIS叠加分析分为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加分析和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加分析。 在GIS的矢量数据结构中,地理孔吉对象由点、线、面等要素来表示,所以基于矢量数据的叠加分析又可以分为点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线与多边形的叠加分析和多边形间的叠加分析三大类。
点与多边形的叠加,就是研究某一矢量数据层中的点要素位于另外一个矢量数据层中的哪个多边形内,这呀就可以根据点与多边形的空间关系,确定给点要素添加哪些属性特征。
线与多边形叠加,就是研究矢量数据层中的线要素与其他数据层中的多边形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而判定线要素与多边形的相离、相交、包含等空间关心。
多边形的叠加,就是要研究两个或多个多边形矢量数据层的叠加操作,生成一个新的多边形数据层。 栅格数据的叠加分析可以表达为地图代数的元算的过程。所谓地图代数,就是指在GIS中将数据层作为方程变量的函数运算,通常情况下都是指栅格数据层运算。栅格数据中,地理实体都是通过规则网格单元来表示的,层与层之间的叠加操作是通过逐个网格单元之间的运算来实现的。在栅格数据叠加分析中,地图代数运算又分为代数运算与逻辑运算。
栅格叠加分析与多边形叠加分析一样,是求两组或两组以上空间图形的交集,但是多边形叠加分析得到的是合成多边形,而栅格叠加分析得到的是合成数据串,这些合成的数据文件是进一步进行空间聚类或聚合的依据。
类型叠加:将两组或两组以上的地理编码数据,求它们的交集,以建立新的数据文件,根据分析任务,设置命令,得到最后的类型叠加结果。
统计叠加:将区域界线(政区、自然区域或经济区域等),与专题数字地图叠加,建立的合成数据串,作出各区专门内容的数量统计。
动态分析:将同一种要素在不同时期的两组属性数据叠加,建立合成数据串,它们之差就是该要素在该时段内的变化,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中,常要使用这种分析方法。
2、缓冲区分析
缓冲区是根据点、线、面地理实体,建立起周围一定宽度范围内的扩展距离图,缓冲区的作用是用来限定所需处理的专题数据的空间范围。一般认为缓冲区以内的信息均是与构成缓冲区的核心实体相关的,及邻接或关联关系,而缓冲区以外的数据与分析无关。 缓冲区生成步骤: 1、明确目的和标准 2、数据准备 3、空间操作 4、统计分析 5、结果输出
缓冲区分析是在已有的实体对象周围形成一定范围的多边形,即任何实体对象的缓冲区都是多边形,且这些多边形构成了一个新的数据图层。矢量数据的缓冲区分析又根据矢量数据结构中的数据描述分为点缓冲、现缓冲和面缓冲3种缓冲方式。其分别是矢量数据结构中的点或线或面要素,根据给定的缓冲区半径,生成相应的点或线或面数据层。在栅格数据中可以将缓冲区卡诺是对网格单元向其周围8个方向进行一定距离的扩展,种子扩展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建立栅格数据缓冲区的方法。
3、网络分析
网络分析是根据结点与结点、结点与线、线与线这3种实体对象的拓扑关系来研究构成网络模型的空间实体对象的空间特征和属性特征,进而对网络模型进行全方位的研究和分析的一种空间分析方法。 网络分析的数学基础是计算机图论和运筹学,它通过研究网络的状态以及模拟和分析资源在网络上的流动和分配情况,对网络结构及其资源等的优化问题进行研究。
网络模型是对计算机数据结构中图的模型的扩充,因此构成网络模型的各个基本组成部分与图模型的组成部分也基本相同。
② GIS空间分析方法是什么
指在GIS(地理信息系统)里实现分析空间数据,即从空间数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分布、形态、形成和演变等信息并进行分析。
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
1、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运算;
2、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
3、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地理空间的实际问题,提取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以辅助决策。
(2)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的作用扩展阅读
空间分析源于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革命,在开始阶段,主要是应用定量(主要是统计)分析手段用于分析点、线、面的空间分布模式。后来更多的是强调地理空间本身的特征、空间决策过程和复杂空间系统的时空演化过程分析。
实际上自有地图以来,人们就始终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各种类型的空间分析。如在地图上量测地理要素之间的距离、方位、面积,乃至利用地图进行战术研究和战略决策等,都是人们利用地图进行空间分析的实例,而后者实质上已属较高层次上的空间分析。
③ gis空间分析区别于其他系统的特点
1. 空间可视化(Spatial Visualizaiton)
a. 空间地物轮廓特征的可视化
信息系统是对现实世界的计算机模拟,而地理信息系统则突出了它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模拟。使用我们对于在空间中各事物的状态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感受。无论是在屏幕上展示一幅可以无级缩放和信息查询的地图,还是展现一幅三维的地形模型,都使我们对现实世界空间关系的认识更为直观、具体。或许我们可以用计算机科学中常用的“所见即所得”一词来解释这一点。
b. 具有空间参照特点的地物专题属性信息的可视化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可视化功能还包括对空间分布的地物的属性信息的图形可视化,这一点是由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来保证的,即GIS实现了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的集成管理,并能够完善地建立二者之间的联系。例如,利用一张中国的行政区划图,我们可以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提取各省、直辖市、自治区1994年的人口统计数据,计算人口密度,并按人口密度的分级指标指定不同的色彩和填充方式显示行政区所对应的图斑(这实现上是一个从属性到空间的关联过程),这样空间地物的专题属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工具实现具有空间参照信息的可视化。
2. 空间导向(Spatial Navigation) 专业的3S站 3s8.cn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我们不仅可以纵览研究区域的全域,还可以利用缩放和漫游等GIS所提供的基本功能深入到我们更感兴趣的区域去研究。
一个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了空间数据库功能,使用我们可以以小比例尺查看全局,以中比例尺查看局部,以大比例尺查看细部。在比例尺不断增大的同时,展现给用户的空间信息内容会不断更新。例如在浏览一个行政省全局时,只需要显示大的河流、省级公路铁路以及市县级行政分区图斑等全局信息,而随着比例尺的不断增大,就需要显示宗地、建筑物、公园等具体的空间地物。这些与地图学中强调的制图综合的概念是相似的。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导向功能还可以从空间查询功能中得到体现。例利用一张省级土地利用图,我们可以通过空间查询找到“城市中的公园”,并即时将地图的显示范围缩放到所有“公园”空间分布的范围内,这样同样是空间导向作用的体现。
3. 空间思维(Spatial Thinking)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库在存贮各地物的空间描述信息的同时,还存贮了地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一特点为进行空间分析提供了基础。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就是要利用GIS数据库中已经存贮的信息,通过GIS的工具(例如缓冲区分析、叠置分析),生成GIS空间数据库中并求存贮的信息。 专业的3S站 3s8.cn
地理信息系统将许多空间分析工具集成起来,并提供二次开发工具。在进行空间分析时,用户将各种分析工具按所研究领域的专业模型组织成一个程序(即计算机可以识别和操作的思路),交由地理信息系统完成,最后提供空间可视化的分析结果。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思维功能使我们能够揭示空间关系、空间分布模式和空间发展趋势等其它类型信息系统所无法完成的任务。
城市与区域规划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现空间思维特征的最典型的应用领域
④ 空间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
缓冲区是地理空间目标的一种影响范围或服务范围,具体指在点、线、面回实体的周围,自动建答立的一定宽度的多边,数学表达为:Bi=(x:d(xi,Oi)≤R)。有好几种:点的缓冲区应用比如说:学校选址的时候考虑到周围多大范围不能有大型娱乐设施啊,就是点的缓冲区应用;线的缓冲区应用比如说:建告诉公路的时候用线的缓冲区来选择合适的路线避免人流量大的地方;面的缓冲区应用比如说:森林公园啊,湿地啊,多大区域范围内不能进行工业建设。这方面很多,个人觉得GIS的方方面面或多或少的会用到缓冲区分析,也就是空间分析是GIS的比较重要的方面。
⑤ 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主要研究的内容
空间分析是为了解决地理空间问题而进行的数据分析与数据挖掘,是从GIS目标之内间的空间关系中获容取派生的信息和新的知识,是从一个或多个空间数据图层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空间分析通过地理计算和空间表达挖掘潜在的空间信息,其本质包括探测空间数据中的模式;研究数据间的关系并建立空间数据模型;使得空间数据更为直观表达出其潜在含义;改进地理空间事件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⑥ 空间数据是如何描述其空间关系的 空间关系在GIS空间分析中有何作用
首先要看你采用什么样的数据模型了,但不管怎样的模型,空间关系是可以通过几专何运算推出属来的,通常是采用向量几何的方法,再配上容差,可以获得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具体看我的一篇文章:
GIS中的计算几何http://hi..com/geochenyj/blog/item/cbdcf552cba2bc0c0cf3e3cb.html
⑦ DEM在GIS空间数据与空间分析中的地位与作用是什么
淹没分析,三维测距,叠加影像进行三维展示,三维城市基础数据
⑧ 空间数据是如何描述空间关系的 空间关系在GIS空间分析中有何作用
首先要看你采用什么样的数据模型了,但不管怎样的模型,空间关系是可以通过几何运算推出来的,通常是采用向量几何的方法,再配上容差,可以获得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GIS是一个图形系统,必然会涉及到几何学的理论应用,比如,图形可视化,空间拓扑分析,GIS图形编辑等都需要用到几何。向量几何是用代数的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
1 点和线的关系
点是否在线段上,这样的判断在图形编辑,拓扑判断(比如,GPS跟踪点是否跑在线上)需要用到这样的判断。通常的想法是:先求线段的直线方程,再判断点是否符合这条直线方程,如果符合,还要判断点是否在线段所在的矩形区域(MBR)内,以排除延长线上的可能性,如果不符合,则点不在线段上。这种思路是可行的,但效率不高,涉及到建立方程,解方程。借助向量的叉积(也叫向量的向量积,结果还是向量,有方向的)可以很容易的判断。
2 线和线的关系
判断两条线段是否相交,在很多拓扑判断和图形编辑 (比如,线的打断来构建拓扑,编辑线对象,叠置分析,面与面关系的判断等) 中都需要用到线线相交的判断,如果两条线段相交,一条线段的两端点必然位于另一条线段的两侧(不考虑退化情况,也就是一条线段的端点在另一条线段上,这个很容易判断
3 点和面的关系
在各种拓扑判断中(比如,面对象的选取,包含关系的判断等)需要判断一个点是否位于某个面内,经典的方法就是“垂线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从这个点向X轴作射线,判断射线与多边形的交点个数(不考虑退化情况,退化情况下,判断点或者射线与多边形端点或者边的关系),如果为奇数,则点在面内,为偶数,则点在面外。
⑨ 综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功能
GIS空间分析的内涵极为丰富,包括空间查询、空间量测、叠置分析、缓冲区分析、网络内分析容、空间统计分类等多个方面。G1S 空间分析技术方法包括以下两大类:
(1)空间基本分析
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计算,即基于图的分析。该分析功能与GIS 其他功能模块有紧密联系,技术发展也比较成熟。主要有空间信息量算、缓冲区分析、空间拓扑叠置分析、网络分析、复合分析、邻近分析及空间联结、空间统计分析等。
(2)空间模拟分析
也称为专业型空间分析。该技术解决应用领域对空间数据处理与输出的特殊要求,空间实体和关系通过专业模型得到简化和抽象,而系统则通过模型进行分析操作。目前G1S 在该领域的研究相对落后,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结构体系。
⑩ 什么是gis空间分析
空间分析是对分析空间数据有关技术的统称。根据作用的数据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专1.基于空间图形数据的分析属运算;2。基于非空间属性的数据运算;3.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联合运算。空间分析赖以进行的基础是地理空间数据库,其运用的手段包括各种几何的逻辑运算、数理统计分析,代数运算等数学手段,最终的目的是解决人们所涉及到地理空间的实际问题,提取和传输地理空间信息,特别是隐含信息,以辅助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