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西的地理位置优越性
山西省地处我国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邻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 山西的地理坐标为北纬34°36′——40°44′,东经110°15′——114°32′。 山西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西、南以滔滔黄河为堑,北抵绵绵长城脚下。因外河而内山,故有“表里山河”的美称。
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
第一,地形完固。西、南两边为黄河天堑,东边是太行山,北边为长城、沙漠戈壁,凭山控水,据高负险,自古就有“表里河山”之誉,号称“最为顽固”。
第二,物产丰富齐备。具备了农业社会生产、生活所需的所有资源,如:粮、棉、丝、盐、铁、煤、马、木材等。正是“北收代马之用,南资盐池之利”。
第三,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大致分为三种:北部游牧,中部农耕,南部游耕。山西处在农耕生产方式和游牧生产方式的交互地带。
第四,处在汉族和游牧少数民族的交互融合地带。长期与北部的匈奴、蒙古族交互并存。
第五,与首都相邻。唐朝以前,首都主要在西安;五代以后,首都主要在北京。六大古都依次为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山西处在北京与西安、洛阳之间,这种屡在首都附近的政治地理特点,是其他任何一个省份所不具备的。
经济、政治、文化影响
(一)经济影响
——铸就晋商。晋商崛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山西具有盐粮铁等资源的原因。同时,与明代北部边防形势以及山西的军事地理位置直接相关。另外,还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错居杂处,在经济上具有较强的互补性有关。
——能源重化工基地。由于煤铁等资源丰富,建国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成为能源重化工基地。
(二)政治影响
——与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性强。长期比邻首都,与中央政府的联系紧密。
——首都安危之所系。离首都近,对首都的安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历代王朝都注重山西地区的军事建设,屯驻重兵,委任重臣,储粮备边,使山西成为王朝的军事重镇。
——治世之重镇,乱世之强藩。山西是游牧铁骑南下中原的必经之地,当中央政权强大时,这里是保国安民的战略据点;一旦政权衰弱崩溃,手握重兵的将军往往趁机割据一方。在分裂时期建立割据政权有:东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忻县人刘渊在离石建汉国,是十六国中建立最早的政权。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51年,刘崇在太原登上皇位,建立汉国,史称北汉,是十国中唯一一个在北方的割据政权。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山西38年之久,这在众多军阀中是仅见的。
——社会秩序较好。人民生存相对容易,加上中庸、忍耐的性格,历史上未成为过大的农民起义的发源地。
(三)文化影响
—— 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处在黄河中下游的晋南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生活。黄土高原和游黄土冲积的平原土壤疏松,在生产工具简单、铁器还未运用的情况下,易于清除天然植被和开垦耕种,是当时自然环境最优越的地方,历史传说中的“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都在山西西南部,山西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地发祥地。
——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作为我国古代文名的重要策源地,遗留下许多丰富的古建筑,由于气候比较干燥,较少受到战火的破坏,现存的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全国的70%以上,加上明清大院,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民间艺术宝库。人的流动性小,交往少,文艺孤立发展,特色鲜明,因而成为中国北方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间舞蹈之乡,民间美术也丰富多彩。
三晋文化的特点
山西地理环境的特点,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三晋文化的特点。
三晋文化的特点,刘纬毅先生归纳为四,即民族融合性、兼容并包性、地域差异性和黜华尚实性。李元庆先生从三晋古文化发展的自身层面上概括出两个最本质、最重要的特点:其一,顺时应变的革新精神;其二,兼容并蓄的开放态势。在与其他地域文化结合时,具有渗透性和适应性;在遭受外来文化冲击时,表现出保守性和封闭性。
可以说,有两个特征与三晋文化伴随始终,其一为务实求是,其二为豁达开放。正因为务实求是,以富国强兵为目的的法家及其思想才兴起于三晋,同时形成山西人勤俭尚质、固执保守的特点;因为其豁达开放,才有不同民族持续不断的文化交流,才有三晋文化对周边文化区域持续不断的扩散和影响。
2.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读图,结合
(1)地理来位置:地处我国中部地源带,邻近工业城市,输煤输电距离近。市场方面:我国经济发展迅速,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交通方面:位置适中,外运条件好。(3分) (2)输煤—成本高,附加值低,效益低。 输电—成本低,附加值高,效益好;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6分)
3. 高中地理:对山西省煤炭区域能源开发和产业发展不利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山西能源来基地建设的内容自: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三条外运铁路主干线(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不利的自然因素有 1、外运能力差; 2、煤炭储存地质复杂:影响煤炭开采量; 3、自然环境得不到保护:煤炭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煤炭的加工转换必须考虑环境保护问题。
4. 山西省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不利条件
山西悠久的中原文化肯定是首位的,比如阳泉藏山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有《史记》专里记载属的赵氏孤儿藏身地,其次,山西地理位置优越,是南北要冲,再有,山西旅游资源丰富,景点遍布全省各地,各资游玩观赏的地方不胜枚举。有这些足可以说明山西是旅游大省了。
5.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沿线地区有哪些不利影响
西气东输 中国西部地区的塔里木,柴达木,陕西,甘肃,宁夏和四川盆地包含的260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约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的87%。特别是塔里木盆地,新疆,超过80,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量,占该国的天然气资源总量的22%。库车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北部超过200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资源,这是最富有的天然气资源,在塔里木盆地地区,形成一个世界级天然气领域的发展潜力。塔里木盆地发现的天然气,中国已成为一个大国后,俄罗斯,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其他国家的天然气。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相结合,采取干支,配套建设管道燃气输送12亿立方米的年规模设计的,该项目预计投资120亿元人民币,上游气田发展,主干管道铺设和城市管网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在2000-2001年,该项目已经开始动工,将在2007年全面完成。是一家天然气管道是中国目前最长,规模最大的直径,最大的投资的最大气体传输容量,在最复杂的建设条件。的西气东输天然气管道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共同的经济发展,东部和西部地区,以提高生活质量的长江三角洲及管道沿线地区,有效的空气污染,本项目的实施,西部地区的大开发,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促进和加快经济发展的新疆和西部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西到东
是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三在西部地区发展的标志性工程,从西到东最大的投资项目金额。西气东输2001至2010年,总投资526.5亿元(不包括三峡电站)。西到东可形容为“无处不在”的在中国境内,并在同一时间启动该项目,因为它是前所未有的,单个项目的规模是罕见的,这种大规模的电网建设中的建设的历史中国的力量,也从未有。顾名思义,从西到东的重点上的“发送”发送必要的渠道。从西到东,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将形成北部的模式,中,南三路送电。北线由内蒙古,陕西等省(区)到北中国电网输电;中线由四川等省向中央中国,东亚中国电网;南线云南南部,贵州,广西和其他省(市,自治区)的传输。的伟大工程的西气东输,西部省份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新的历史机遇,将改变东西部能源与经济不平衡的。为了加快中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的东部地区,将发挥重要的作用。与其他标志性的作品,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从西到东工程的特点,它是不是只是该项目在西部,东部地区该项目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东部和协调发展提出了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共同战略眼光的富人。 中国的能源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不仅天然气,石油,煤水电大多在中西部地区,在东部的部分的原数量的煤炭矿山和油田经过多年的开采,大部分的后备资源不足,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蓬勃发展的今天,在能源短缺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事业的改革和开放的不断发展,东部地区能源短缺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目前已成为许多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了缓解能源短缺矛盾,除了“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是也是一个重要的措施比直接运输的能源安全,可靠,清洁,便宜得多,因此,“第十个五年计划”西电东送“项目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西部到东”标志性的“西部大开发”项目。 “十五”,“西电东送”将形成北部,中部和南部的三路电源传输线:北线(Northern Line),内蒙古,陕西和其他省份的中国北方电网,五年后的北京,天津唐地区送电2.7亿千瓦,到1000万千瓦中国电网中国中部,东,南线云南,贵州,广西和其他省份的南部的传输,五年后中线由四川,重庆等省市向广东送电。 “西气东输”也将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电力建设行业的发展,建材等行业。 山西煤炭外运 山西煤炭铁路外运的北部,中部,南部三个交通走廊已基本形成。北京 - 包头,大同 - 秦皇岛,原北京中北通道,熊山西省,北内蒙古西部的煤炭外运任务;泰和汉石长铁路通道中的,神黄铁路,承担中央和山西,陕西南部煤炭的外运任务;南通道的太焦,侯月线,承担着山西中南部煤炭外运和侯西线引入的陕西部分的货物运输任务。晋中南地区煤炭生产销售了约2/3的山西煤炭生产,煤炭外运占全省的60%。的 山西在中部和南部的铁路海项目主要是货运和煤炭为主要任务,其出发点陆良县河东煤矿是中国最大的炼焦煤生产基地。山西在中部和南部海域,跨越山西河东,汾霍,沁水,晋东南煤田,河南鹤壁矿区,山东兖州矿区和其他重要的煤焦油生产基地在中国,铁路走廊建成后,可以大大缓解铁路运输的煤炭能源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压力。
南水北调是缓解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北部的一个重大战略项目。南中国洪水和北方干旱,的南 - 到 - 北水导流工程通过跨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大大缓解的严重短缺,中国的水资源在北部和促进的协调发展的北及南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分东线,中线,西线三个调水线路。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在最高水平的青藏高原上,地形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地区,由于长江上游水的数量有限的,只为西北地区的上游和中游,黄河流域和中国北方补充的部分;中线工程从西边的第三步,从中间到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引水,自流供水,大部分地区的黄黄淮海平原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需要抽地势北低。 想法?“声东击西”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研究,总体布局南 - 确定为:从长江下游调水,以适应向西北,北方各地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发展的需要。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相互连接的水资源在中国完成后,将构成四个水平和三个垂直,南北调配,东西互济会“的总体格局。 引水工程缓解北京水资源的危机,天津,中国北方,北京,天津,河南,河北沿线城市生活,增加供水640十亿立方米的工业增长30亿立方米农业,大大提高了供水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促进中国中部的经济发展。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提高汉江防洪标准,以保障武汉市汉北平原的安全性。改道从长江下游,基本一步走一步京杭大运河提水北送黄黄淮海平原供水,天津的东部。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自20世纪50年代初,有设想,中国北方严重干旱之后1972年,水利部组织。二十年来,由规划办公室的南方,淮河水利委员会,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天津调查设计院和有关省市领导,部门协作进行了大量的勘测,设计和研究工作。 接收区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由于增加了水的用水需求??提供基本的保障,涵盖地下水,能有效抑制所造成的恶化的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性。 中线工程引水长江河口地区北部灌区土壤盐渍化等; 南水北调工程移民问题,对水文的影响中线工程汉江制度。引起变化的环境中,汉江,湖北武汉,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其生态影响的范围超出了理解的“专家”。
6. 从地理位置、市场条件和交通三方面简析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的优势条件。
地理位置:平原地区 市场条件:临近环渤海经济区;北方多是煤电;京津唐工业区等,需求量大。交通:铁路高速等四通八达的交通,为煤炭运输提供便利条件。
7. 区域的地理位置对什么影响大
区域的地理位置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纬度位置决定了内区域热量的容多少,区域的海陆位置决定了区域降水的多少,因此区域的地理位置直接影响到区域的气候特点。而气候是农业生产中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比如中国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48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发展旱作农业,作物只能一年一熟,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春小麦、大豆、玉米、高粱等;而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且临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高,降水多,发展水田农业,作物一年两熟到三熟,主要农作物品种有水稻、油菜、棉花等。
8.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到山西省乃至全国的可持续发展。(13分)材料
()铁铝煤炭煤炭—焦炭—化工(4分) (2)大秦线神黄线(2分) (3)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磷、低硫、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煤田多为中厚煤层,埋层浅,适于露天开采合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5分) (4) 一方面,立足优势资源,对煤炭及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其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旅游业,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2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9.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煤炭基地,合理开发和利用煤炭资源直接影响
(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中部地带,邻近京津塘(环渤海)工业区,输煤、内电距离近;市场广阔, 我国容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消费量大,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拥有多条海陆联运通道,外运条件较 好。 (2)输煤:优点——减轻本地区环境污染;缺点——附加值低,效益低;加大铁路运输压力。输电:优 点——附加值高,效益高;减轻铁路的运输压力;缺点——造成当地环境污染,浪费水资源。 (3)破坏土地资源;造成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污染地下水;地表下沉,地下采空等。回填采空区; 保护土壤;进行复垦;植树造林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