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地理位置

古琴艺术金陵琴派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1 10:32:23

⑴ 古琴有那些派系

什么是琴派

百家争鸣,对于学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强的推动作用。琴文化自然也是如此。 琴文化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艺术,不同地域、不同师承的琴家的风格彼此都不相同。同一地域、同一师承的琴家的风格也是各有特点而不尽相同。同一曲目,不同的琴家就会有不同的理解,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所以,在琴的领域,也同样有流派之说。 所谓流派,是指学术、文艺方面的派别。 这里所说的派别,是指依照共同的义理或风格而探讨学习的不同的群体。 琴文化领域,也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存在着多种艺术观点和演奏风格。琴家们各自遵循某些共同琴道观点和风格,而形成一定的琴家群体,就是所谓琴派。 同一琴派中的所谓共同特点,一般取决于地方色彩、师承渊源、本派所依据的传谱、琴学观点及基本演奏风格。

琴派是怎么形成的

琴派是怎么形成的呢?琴乐是人心灵的外在体现。不同琴家,对于琴文化的理解,自然也受其天资、性格、个人修养、思想境界、心理状态的影响。随着理解的不同,流露于指下,则神韵各异,形成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相近者,最终形成琴派,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琴派的形成,主要因素约可总结为三个,即:地域影响、师承影响、传谱不同。
所谓地域影响,是指同一地域的琴家,便于寻师访友,相互切磋琴艺,加之民风相近,性格往往相近。如此相互影响,较易形成默契,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师承影响,是指卓越的琴学家,由于其深厚的造诣,独树一帜,得到大众的仰慕,以致琴人相继随之学习。如此就形成了不同的师承体系。同一师承的琴家,遵循恩师的教导,往往对琴道的理解和演奏的风格相同或相近,最终形成琴派。
所谓传谱不同,是指随着琴谱的普及,不同琴家,依照不同的琴谱钻研琴学。学习同一琴谱的琴家,则更易形成相同或相近的理解和风格,最终形成琴派。
自唐朝起,琴学流派就已见于著录。如隋唐赵耶利所述:“吴声清婉,若长江广流,绵延徐延,有国士之风。蜀声躁急,若激浪奔雷,亦一时之俊。”
北宋时,亦有京师、两浙、江西等流派,并有著录评价说:“京师过于刚劲,江南失于轻浮,惟两浙质而不野,文而不史。”
到了明朝,江、浙、闽派也有很大影响。如明朝刘珠所说:“习闽操者百无一二,习江操者十或三四,习浙操者十或六七。”
明末清初以后,至于现代,相继又出现了“虞山”、“广陵”、“浦城”、“泛川”、“九嶷”、“诸城”、“梅庵”、“岭南”等著名琴派。
现代通讯技术发达、交通便利、文字音像资料较多,给于了现代琴家便利的学习条件,使之能够广求名师,研讨琴学。所以,现代的琴文化领域,各琴派之间,得以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因此,现代的很多琴家,都能吸取多派长处,形成自己独立鲜明的风格。

浙派

派 名:浙派、浙谱、浙操 形成时期:南宋末年
创 始 人:郭沔(楚望) 主要风格:流畅清和。
代表人物:郭楚望、毛敏仲、徐天民、徐秋山、徐梦吉、徐仲和等
代表琴曲:《潇湘水云》、《渔歌》、《樵歌》、《胡笳十八拍》等
重要琴著:《琴操谱》(郭楚望)、《琴述》(袁桶)、《霞外琴谱》(金汝励)、《琴学名言》(徐梦吉)、《梅雪窝删润琴谱》(徐仲和)、《梧岗琴谱》(黄献)、《杏庄太音续谱》(萧鸾)等。

虞山派

派 名:虞山派、熟派
形成时期:明末 创 始 人:严征(天池)
主要风格:清微淡远,中正广和。
代表人物:严天池、徐上瀛、吴景略等
代表琴曲:《秋江夜泊》、《良宵引》、《潇湘水云》等 重要琴著:《松弦馆琴谱》(严天池)、《大还阁琴谱》(徐上瀛)等。

广陵派

派 名:广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人:徐常遇等
主要风格:中正、跌宕、自由、悠远。
代表人物:徐常遇、徐祜、徐祺、吴灴、秦维翰、释空尘、孙绍 陶、张子谦、刘少椿等
代表琴曲:《龙翔操》、《梅花三弄》、《平沙落雁》、《潇湘水云》、《广陵散》等
重要琴著:《澄鉴堂琴谱》(徐常遇)、《五知斋琴谱》(徐祺)、《自远堂琴谱》(吴灴)、《蕉庵琴谱》(秦维翰)、《枯木禅琴谱》(释空尘)等。

浦城派

派 名:浦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指法细腻,潇洒脱俗,疾缓有度。
代表人物:祝桐君、许渔樵、张鹤等。
代表琴曲:《渔樵问答》、《平沙落雁》、《阳关三叠》、《石上流泉》等。
重要琴著:《春草堂琴谱》(苏琴山)、《与古斋琴谱》(祝桐君)、《琴学入门》(张鹤)等。

泛川派

派 名:泛川派、川派、蜀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张合修(孔山) 主要风格:峻急奔放,气势宏伟。
代表人物:张孔山、顾玉成、顾隽、顾梅羹、夏一峰、查阜西、喻绍泽等。
代表琴曲:《流水》、《醉渔唱晚》、《孔子读易》、《普安咒》等。
重要琴著:《天闻阁琴谱》(唐松仙)、《百瓶斋琴谱》(顾隽)等。

九嶷派

派 名:九嶷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杨宗稷(时百)
主要风格:苍劲坚实,讲究吟猱节奏。
代表人物:杨时百、管平湖等。
代表琴曲:《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
重要琴著:《琴学丛书》(杨时百)等。

诸城派

派 名:诸城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溥长、王雩门
主要风格:清和淡远(溥长),绮丽缠绵(雩门)。
代表人物:王溥长、王雩门、王心源、王燕卿、王心葵等。
代表琴曲:《长门怨》、《阳关三叠》、《关山月》等。
重要琴著:《桐荫山馆琴谱》(王溥长)、《琴谱正律》(王雩门)等。

梅庵派

派 名:梅庵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王宾鲁(燕卿)、徐立孙
主要特点:流畅如歌,绮丽缠绵,吟猱幅度较大。
代表人物:王燕卿、徐立孙、邵大苏、王永昌等。
代表琴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江夜泊》、《捣衣》等。
重要琴著:《龙吟馆琴谱》(毛式郇)、《梅庵琴谱》(徐立孙)等。

岭南派

派 名:岭南派
形成时期:清代
创 始 人:黄景星
主要风格:清和淡雅。
代表人物:黄景星、李宝光、郑健侯、杨新伦等
代表琴曲:《碧涧流泉》、《渔樵问答》、《怀古》、《玉树临风》、《鸥鹭忘机》、《乌夜啼》等。
重要琴著:《古冈琴谱》、《悟雪山房琴谱》(黄景星)等。

⑵ 当代著名古琴演奏家各自有何特点(成公亮、龚一、李祥霆、赵家珍等)

成公亮善于变换指法,运用这些指法能把声音处理得细腻丰富,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

龚一老师比较注重琴韵,沉稳,现在加入了一些现代的地方音乐特色,他的风格我十分喜欢。

李祥霆老师的功底十分醇厚,基本上每次演出都是即兴表演,创造力很强。

赵家珍是我认为不够格冠上演奏家的级别的人。11月底的那次众古琴演奏家齐聚演出上,曲子后半部分节奏比较快,好多音她根本就来不及弹上去,还有好多的杂音,掐的时候全都是敲击琴面的声音,完全听不到琴音,基础不好,手法太粗糙,动作的幅度太大。

张子盛老师其演奏风格在主攻九嶷派和虞山派基础上形成了运指华美、取音纯净、心韵合一的特色。

戴晓莲老师是几位老师中的女中豪杰(我认为),功底厚实,她的风格我十分喜欢。

拓展资料

演奏名家-现代

桂世民(金陵派:夏一峰再传弟子) 龚一(师承:张子谦、徐立孙等人)刘赤城(梅庵派 师承:徐立孙)成公亮(广陵派 师承:张子谦刘景韶)

丁承运(泛川派师承:顾梅羹、张子谦)李祥霆(后现代派 师承:管平湖)吴文光(现代派 其父乃吴景略)陈长林(闽派 )李凤云(师承广陵派张子谦)李天桓(九嶷派师承其父李浴星)朱默涵(师承泛川派顾梅羹,中国第一个古琴硕士研究生)

刘正春(金陵派,师承:王生香、夏一峰、程午嘉等)李禹贤(闽派)吴钊(师承:吴景略)刘扬(广陵派,师承刘少椿、梅曰强)乔珊(师承: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杨青(师承:管平湖嫡传弟子王迪等人)戴晓莲(师承:张子谦)汪铎(师承:吴兆基)李金洞(九嶷派 师承:李天桓)

吕建福 (师承:吴兆基,吴门琴派)顾泽长(师承:顾梅羹)王燕喜(燕山琴派)谢导秀(岭南派)张子盛(九嶷派 虞山吴氏)陈熙珵(师承:管平湖 吴景略)郑云飞(新浙派师承:徐元白)徐晓英(新浙派 师承:徐元白)沈伟宏(九嶷派 师承:杨青)

资料来源:网络:古琴

⑶ 南京市民已申报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民间舞蹈类: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独有,鼓风威凌雄健,尚传承;

栖霞龙舞,龙文化在古都之传承,全国享誉;

江浦手狮,南京独有,全国享誉,尚传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濒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傩面舞,濒危;

东坝马灯,南京独有。

民间音乐类:

留左大鼓,源远流长,金陵第一大鼓,尚传承;

鲜花调(茉莉花),全国享誉;

古琴,金陵乐派,尚传承;

高淳民歌,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尚传承;

高淳送眷,吴头楚尾文化之留痕,濒危。

传统戏曲类:

洪山戏,有称扬剧及白局之源,濒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叶,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高淳阳腔目连戏,先民祭祀之戏曲,濒危。

传统工技艺类:

南京鸭制作传统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秦淮小吃,全国享誊;

宝庆金银饰品工艺,百年老字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

传统金线制作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陵折扇,全国享誉,濒危;

蝉人工艺,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金属造艺,匠心独具,造诣精绝,濒危;

南京绒花,南京独有;

南京剪纸,全国享誉,濒危;

竹雕,南京独有,濒危;

十竹斋,百年老宇号,技艺精绝,全国享誉,濒危;

仿古牙雕,濒危;

雕花天鹅绒,南京独有,全国享誉,濒危。

民俗活动类:

雨花石,南京独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夫子庙花鸟虫市,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妈祖文化庙会;

南京食素食野菜习俗;

南京童谣儿艺,留痕南京历史,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岁时节令民俗,全国享誉,记录民间生态;

南京老地名,全国享誉

⑷ 琴派的金陵派

派 名:金陵派
形成时期抄:明末清初
创 始 人:祝桐君
主要风格: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皇家风范
代表人物:庄臻凤、王生香、黄勉之、夏一峰
代表琴曲:《太古遗音·伯牙心法》等
古琴金陵派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建立在金陵长期的古琴文化基础上的一支独特古琴派别,在演奏技法上具端庄肃穆,儒雅超然之风又不失严谨规范的特点,尽显皇家风范。但由于历史原因以及一直以来金陵派兼习众家之长,但并不存在独立的谱籍,金陵派在明清之际昙花一现后即不再为人所知,近代南京存在过众多的古琴名家但均很难界定明确派别,因此有人重新提及金陵派。其中近代金陵派的代表性人物有黄勉之、夏一峰等。当代金陵派代表人物有刘正春等,刘正春先生师从古琴大师王生香、夏一峰等,充分地秉承了金陵派古琴之抑扬有纪、参序有节的技法优势,并对传统琴学的精华加以融会贯通,重新焕发了金陵琴派的生命力。另一位金陵派传承人桂世民于1971年拜古琴家梅曰强先生为师,成为金陵派古琴一代宗师夏一峰先生的再传弟子,完整地继承了金陵派传统的风格技法、代表曲目和独特的风范气度。

⑸ 苏南的发展定位

吴文化——泛称吴地文化、江南文化、吴越文化等,以春秋时期建都苏州的吴国为基本条件,以吴方言为语言文化特征,以毗邻太湖的苏州、无锡、常州地区为中心地带形成文化圈。吴文化以先吴和吴国文化为基础,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生长,及隋、唐、宋、元历代发育,至明代形成高峰。
金陵文化——金陵文化以南京为中心,东晋至南朝的300年不仅使得长江流域历史性地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心,也在中原主流文化与南方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金陵文化,其显性特征是南北交汇、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可谓独树一帜。金陵文化主要包括六朝文化、明文化和民国文化,而这三大块历史文化又可统属于“都城文化”。但是主流的都城文化并不排斥其他文化,如盛极一时的秦淮文化,不仅反映了红粉文化、市井风情,而且还包含了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苏南地区代表性的戏曲有昆曲、常剧、锡剧、苏州评弹、南京白局、丹剧等,其中昆曲被列入首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全世界19个国家入选)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戏曲的表现手段为唱、念、做、打(舞)之综合。 截止2012年末,苏南地区入选世界文化遗产3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共53项。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典园林、南京明孝陵、中国大运河(京杭大运河苏南段)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昆曲、古琴艺术(虞山琴派、金陵琴派、梅庵琴派)、南京云锦织造技艺、中国雕版印刷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中国剪纸(南京剪纸、金坛刻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宋锦织造技艺)和端午节(苏州端午习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学:白蛇传传说、梁祝传说、董永传说、吴歌
音乐:常州吟诵、太仓市的江南丝竹、古琴艺术(常熟虞山琴派、南京金陵琴派、南通和镇江的梅庵琴派)、天宁寺梵呗唱诵,玄妙观道教音乐,无锡道教音乐
戏曲:昆曲、苏剧、锡剧、滑稽戏、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南京白局
舞蹈:高淳东坝大马灯,溧水的骆山、大龙龙舞、竹马(蒋塘马灯舞)、小热昏 (常州)
杂技:金坛抬阁
传统技艺: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缂丝织造技艺、苏州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苏州明式家具制作技艺、金陵刻经印刷技艺、苏州制扇技艺、苏州剧装戏具制作技艺、苏州市桃花坞木版年画、常州梳篦、南京剪纸、金坛刻纸,苏绣、无锡精微绣、苏州玉雕、苏州光福核雕、无锡留青竹刻、常州留青竹刻、惠山泥人,苏州泥塑、苏州灯彩、南京和句容的秦淮灯彩、盆景技艺(苏派盆景技艺)、装裱修复技艺(苏州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绿茶制作技艺(碧螺春制作技艺)、苏州雷允上六神丸制药技艺、国画颜料制作技艺(姜思序堂国画颜料制作技艺)、毛笔制作技艺(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金坛封缸酒酿造
信息来源:根据国务院和江苏省政府官网整理

⑹ 有谁知道南京刘少椿古琴馆的具体地址在哪吗

刘少椿先生古琴艺术
作者:林友仁
刘少椿先生古琴艺术——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为纪念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香港“龙音制作有限公司”精心制作出版了《刘少椿古琴艺术》CD图片史料专辑。这对于苦苦觅求古琴资料的古琴爱好者来说,将为此而感到兴奋。
“乐为心声”。音乐,以其独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显现人的心灵和内心世界。即使是语言的天才,在它面前也难免相形见拙。因此,倾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才是最真实的,最直接的。X
本专辑所收的古琴录音,除刘少椿先生在1956年为全国古琴采访弹奏的《樵歌》、《平沙落雁》、《山居吟》、《龙翔操》、《梅花三弄》、《梧叶舞秋风》、《墨子悲丝》、《良宵引》等八首琴曲外,还增收了1960年刘少椿先生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梅花三弄》和他打谱的《酒狂》。前者曾由“江苏音像出版社”和香港“雨果制作有限公司”出版,后者则是首次问世(面市),也是迄今我们所能听到的较能反映他正常心态下操琴的录音。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录音的质量不尽人意。但遗憾之余,我们还是感到庆幸。庆幸的是,它毕竟是历史地保留了广陵派具有代表性的琴曲音乐,使人们真实地感受到广陵派和刘少椿先生操琴的艺术风格。
“白马非马”。任何一个演奏流派,都是由一定历史时期的演奏家群体组成的,而其中的个人,则是这个流派本质特徵和他个性的结合体。我们不妨说“刘少椿的广陵派”、“张子谦的广陵派”似乎更加确切些。
刘少椿先生存世的广陵遗响,可以说是对他默默无闻的一生的最大补偿。其古琴造诣,据此世人自有公谕。
(一)
刘绍,字少椿,号德一,成年后以字行。1901年10月16日生于陕西省富平县北陵堡的一个盐商家庭。自幼就读于私塾五年。1914年冬,随父南下江苏扬州。并在其父经营的“裕隆全盐号”学生意。三年满师之后,在盐号做抄写及事务等工作。其父逝世后。因刘少椿不善经营,盐号在1935年倒闭,于是刘家不得不以典当古玩什物度日。为谋生计,经友人推举,曾在镇江省立师范附小图书馆任管理员,南通裕华盐业公司职员、江西第26临时教养院少尉军需等职。后双辗转杭州、金华求职,于1949年5月返回扬州。1956年庆邀去南京为查阜西先生等组织的全国琴人采访录制广陵派琴曲。后由张正吟先生策划,在南京乐社为青少年传授古琴,每月付以微薄的酬金聊以补贴生活。时有张正吟、梅曰强、林友仁、邓文权、龚荣生(即龚一)等人受其传授。1958年,经甘涛先生推荐,在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教授古琴。1963年,返回扬州,受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71年11月20日不幸逝世。
(二)
刘少椿虽为富家子弟,却未染上一些富家子弟的恶习。他为人忠厚,好善乐施。1930年前后,正值“裕隆全盐号”鼎盛时期,刘少椿对于生活困难或有所急需而前来求助的亲友及生意上的伙伴,总是有求必应、慷慨解囊、热情相助。
青年时代的刘少椿,热衷于习奏昆笛、箫、唱昆曲,还请陕西名拳师来家教习武术,此外对书法、绘画、铁笔皮雕、道家养生术等无不潜心钻研。刘少椿不好应酬交际,但对武林、艺术界的朋友却乐意结交。拳友刘襄谷、徐文泉、画友吴笠仙、陈含光、金健吾、昆曲友潘啸岩,江石溪、徐仲山等,都与他过从甚密。
刘少椿的琴缘,是自1928年请孙绍陶先生至家中任家庭教师始,子女们随孙先生补习古文,而自己则拜孙先生为师学琴。孙绍陶(1879-1949),扬州人,出生于操缦世家。其父孙檀生是广陵琴派名家,孙氏深得家教,10岁时即于古文、书法,吟诗、歌赋均有所长,喜唱昆曲,尤擅古琴,后又从师广陵派琴家解石琴、丁玉田、琴艺更进。1912年,以胡滋甫、王方谷、夏友柏等人创立“广陵琴社”,并被举为社长。孙绍陶得广陵真传,称绝于一时。刘少椿在明师、严师的传授下,学习勤奋刻苦。由于子女多,白天无法练习,便在夜深人静之时练琴、习武,经常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广陵派琴曲的节奏,自由跌宕难以把握,他便一遍一遍反复的练习、精心琢磨,直到满意方才作罢。因此,学琴的进度较慢,但却非常牢固。孙先生在刘家执教三年,为刘少椿的古琴艺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广陵琴社中,他常与史荫美、高治平、翟筱波、王艺之、张子谦、胡斗东、武若渔、刘景韶等琴人交流、磋商琴艺。
家境的破落,生活的颠沛流离,并未使刘少椿颓丧消沉,对此他似乎并不介意。这是因为他有一位始终能体贴、理解,并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节俭持家的妻子,在她的操持下,渡过的了重重的困难,维系了一个大家庭的生存。另一个生命的精神支柱便是古琴。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可以对家中财物弃之不顾,唯抱一张古琴下乡避难,这被当时的亲友识之为“琴痴”。可见,“琴”已被他视为生命的一部份,并伴随他走完生命的历程。
(三)
刘少椿自1956年去南京之后,有较多的机会传授古琴。他教琴,强调“曲不多,而在于精”对学生的指法,要求十分严格。务必达到右手运指准确,左手吟猱圆满。而初学者每

⑺ 南京有哪些老玩意儿

南京有的老玩意儿如下:

1、音乐

金陵琴派是中国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对后世诸多琴派产生较大影响,源自于明代皇家乐官,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茉莉花》是南京的民歌,源自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此外还有高淳民歌《采红菱》《五月栽秧》,六合民歌《鲜花调》《留左吹打乐》等。

2、舞蹈

南京的传统舞蹈有骆山大龙、东坝大马灯、麻雀蹦、江浦手狮、高淳跳五猖、湾北小马灯舞、栖霞舞龙、长芦抬龙、铜山高台狮子舞、东坝沛桥高跷、龙吟车、柘塘打社火、跳当当、打罗汉、竹镇高跷等,均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3、工艺

南京的工艺品种类繁多,有南京云锦、金陵金箔、南京绒花、雕花天鹅绒、南京仿古牙雕、金陵折扇、南京木雕、南京剪纸、金陵竹刻等。

4、书画

南京是中国绘画、书法的重镇。在六朝时有王羲之、顾恺之等书画大家。明末清初,南京曾经产生过金陵八家以及金陵九子,并形成金陵画派。1930年代,吕凤子、徐悲鸿、张大千、颜文梁、吕斯百、陈之佛、高剑父、潘玉良、庞薰琴等画坛名流云集南京,形成新金陵画派,其中徐悲鸿、张书旗、柳子谷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

5、曲艺

南京的地方曲艺有南京白局、南京白话、南京评话、高淳阳腔目连戏、六合洪山戏等。

⑻ 南京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南京没有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列表:1、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1987.12 文化遗产
2、甘肃敦煌莫高窟 1987.12 文化遗产
3、山东泰山 1987.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4、长城 1987.12 文化遗产
5、陕西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987.12 文化遗产
6、明清皇宫:北京故宫(北京)1987.12 、沈阳故宫(辽宁) 2004.7 文化遗产
7、安徽黄山 1990.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8、四川黄龙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9、湖南武陵源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0、四川九寨沟国家级名胜区 1992.12 自然遗产
11、湖北武当山古建筑群 1994.12 文化遗产
12、山东曲阜的孔庙、孔府及孔林 1994.12 文化遗产
13、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1994.12 文化遗产
14、布达拉宫 1994.12 文化遗产
16、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 1996.12 文化景观
17、苏州古典园林 1997.12 文化遗产
18、山西平遥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19、云南丽江古城 1997.12 文化遗产
20、北京天坛 1998.11 文化遗产 21、北京颐和园 1998.11 文化遗产
22、福建省武夷山 1999.12 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23、重庆大足石刻 1999.12 文化遗产
24、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 2000.11 文化遗产
25、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 2000.11 文化遗产、明孝陵(江苏)、十三陵(北京) 2003.7、盛京三陵(辽宁)2004.7
26、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000.11 文化遗产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 2000.11 文化遗产
28、云冈石窟 2001.12 文化遗产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观 2003.7 自然遗产
30、吉林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2004.7.1 文化遗产 31、澳门历史城区 2005 文化遗产
32、四川大熊猫栖息地 2006.7.12 自然遗产
33、中国安阳殷墟 2006.7.13 文化遗产
34、中国南方喀斯特 2007.6.27 自然遗产
35、开平碉楼与古村落 2007.6.28 文化遗产
36.福建土楼 2008.7.7 文化遗产37.江西三清山 2008.7.8 自然遗产
38.山西五台山2009.6.26 文化景观

⑼ 了解南京是请进

第一批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序号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区县或单位 保护单位 备注
民间文学(7)
1 NJⅠ-1 项羽与浦口的历史传说 浦口区 浦口区文化馆
2 NJⅠ-2 长芦民间传说 六合区 六合区第二文化馆
3 NJⅠ-3 伍子胥和浣纱女的故事 高淳县 高淳县固城镇文体站
4 NJⅠ-4 卞和献玉传说 高淳县 高淳县桠溪文体站
5 NJⅠ-5 崔致远与双女坟的故事 高淳县 高淳县固城镇文体站
6 NJⅠ-6 董永传说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7 NJⅠ-7 脱尾龙传说 高淳县 高淳县漆桥镇文体站
民间音乐(5)
8 NJⅡ-1 古琴艺术(金陵琴派)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9 NJⅡ-2 留左吹打乐 六合区 六合区第二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10 NJⅡ-3 马铺锣鼓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11 NJⅡ-4 高淳民歌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12 NJⅡ-5 六合民歌鲜花调 六合区 六合区文化馆
民间舞蹈(17)
13 NJⅢ-1 东坝大马灯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14 NJⅢ-2 骆山大龙 溧水县 溧水县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15 NJⅢ-3 江浦手狮 浦口区 浦口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16 NJⅢ-4 麻雀蹦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17 NJⅢ-5 跳五猖 高淳县 高淳县桠溪镇文体站
18 NJⅢ-6 栖霞龙舞 栖霞区 栖霞区文化馆
19 NJⅢ-7 跳当当 溧水县 溧水县文化馆
20 NJⅢ-8 打社火 溧水县 溧水县文化馆
21 NJⅢ-9 铜山高台狮子舞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22 NJⅢ-10 长芦抬龙 高淳县 高淳县淳溪镇文体站
23 NJⅢ-11 骨牌灯 六合区 六合区龙袍镇文体中心
24 NJⅢ-12 茶山会 浦口区 浦口区汤泉镇文化站
25 NJⅢ-13 砖墙打罗汉 高淳县 高淳县砖墙镇文体站
26 NJⅢ-14 阳江打水浒 高淳县 高淳县阳江镇文体站
27 NJⅢ-15 龙吟车 高淳县 高淳县淳溪镇文体站
28 NJⅢ-16 沛桥高跷 高淳县 高淳县东坝镇文体站
29 NJⅢ-17 小马灯 高淳县
六合区 高淳县桠溪镇文体站六合区长芦街道水家湾社区居委会
传统戏剧(3)
30 NJⅣ-1 阳腔目连戏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31 NJⅣ-2 洪山戏 六合区 六合区第一文化馆
32 NJⅣ-3 皮影戏 白下区 白下区文化馆
曲艺(6)
33 NJⅤ-1 南京白局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34 NJⅤ-2 南京评话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35 NJⅤ-3 送春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36 NJⅤ-4 南京白话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37 NJⅤ-5 打五件 溧水县 溧水县文化馆
38 NJⅤ-6 送麒麟 六合区 六合区第二文化馆葛塘街道文化站
民间美术(10)
39 NJⅥ-1 剪纸(南京剪纸) 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 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 已列入省级
40 NJⅥ-2 灯彩(秦淮灯彩)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41 NJⅥ-3 十竹斋饾彩拱花技艺 南京文物公司
(南京十竹斋) 南京文物公司(南京十竹斋) 已列入省级
42 NJⅥ-4 南京仿古牙雕 玄武区 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
43 NJⅥ-5 南京仿古木雕 玄武区 南京市工艺美术总公司
44 NJⅥ-6 金陵竹刻 玄武区 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
45 NJⅥ-7 周岗红木雕刻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46 NJⅥ-8 南京微雕 雨花台区 雨花台区文化馆
47 NJⅥ-9 戏剧脸谱(颜少奎程少岩) 白下区 白下区文化馆
48 NJⅥ-10 南京瓷刻 玄武区
白下区 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白下区文化馆
传统手工技艺(19)
49 NJⅦ-1 南京云锦木机妆花手工织造技艺 南京云锦研究所 南京云锦研究所 已列入国家级
50 NJⅦ-2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 已列入国家级
51 NJⅦ-3 金陵刻经印刷技艺 白下区 金陵刻经处 已列入国家级
52 NJⅦ-4 传统金银饰品工艺 白下区 南京宝庆银楼首饰有限责任公司 已列入省级
53 NJⅦ-5 南京板鸭、盐水鸭制作工艺 江宁区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鸭业协会 已列入省级
54 NJⅦ-6 天鹅绒织造技艺 南京汉唐织锦
艺术研究所 南京汉唐织锦艺术研究所 已列入省级
55 NJⅦ-7 绒花制作技艺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南京市民俗博物馆 已列入省级
56 NJⅦ-8 真金线制作技艺 栖霞区 南京金线金箔总厂
龙潭街道办事处
57 NJⅦ-9 高淳羽毛扇制作技艺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58 NJⅦ-10 绿柳居素菜烹制技艺 白下区 清真绿柳居菜馆
59 NJⅦ-11 刘长兴面点加工制作技艺 白下区 南京刘长兴餐饮有限责任公司
60 NJⅦ-12 金陵折扇制作技艺 栖霞区 栖霞区文化馆
61 NJⅦ-13 雨花茶炒制工艺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62 NJⅦ-14 方山裱画技艺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63 NJⅦ-15 窦村石刻技艺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64 NJⅦ-16 南京钟制造工艺 鼓楼区 鼓楼区文化馆
65 NJⅦ-17 秦淮风味小吃加工制作技艺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66 NJⅦ-18 龙袍蟹黄汤包加工制作技艺 六合区 六合区龙袍镇文体中心
67 NJⅦ-19 明觉铁画锻制技艺 溧水县 溧水县文化馆
传统医药(3)
68 NJⅧ-1 张简斋国医医术 秦淮区 张简斋国医研究中心
69 NJⅧ-2 高淳梁氏骨科 高淳县 高淳县东坝镇文体站
70 NJⅧ-3 灵芝传统知识及应用 玄武区 南京中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杂技与竞技(3)
71 NJⅨ-1 殷巷石锁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72 NJⅨ-2 六月六龙舟竞渡 高淳县 高淳县砖墙镇文体站
73 NJⅨ-3 抖空竹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民俗(14)
74 NJⅩ-1 秦淮灯会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已列入国家级
75 NJⅩ-2 妈祖庙会 下关区 下关区文化馆 已列入省级
76 NJⅩ-3 南京赏梅习俗 玄武区 玄武区文化馆
77 NJⅩ-4 蒋王庙庙会 玄武区 玄武区文化馆
78 NJⅩ-5 雨花石鉴赏习俗 六合区 六合区第一文化馆
79 NJⅩ-6 南京祠山庙会 溧水县
高淳县 溧水县文化馆高淳县桠溪镇文体站
80 NJⅩ-7 薛城花台会 高淳县 高淳县淳溪镇文体站
81 NJⅩ-8 夫子庙花鸟鱼虫市 秦淮区 秦淮区文化馆
82 NJⅩ-9 牛首山踏春习俗 江宁区 江宁区文化馆
83 NJⅩ-10 泰山庙会 浦口区 浦口区文化馆
84 NJⅩ-11 狮子岭庙会 浦口区 江浦街道文化站
85 NJⅩ-12 上梁仪式 高淳县 高淳县文化馆
86 NJⅩ-13 水八鲜饮食习俗 建邺区 建邺区图书馆
87 NJⅩ-14 南京老地名 南京市地名协会 南京市地名协会

⑽ 苏州有几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38项)
苏州目前入选0项。
继续努力吧。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