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理交通知识
A. 深圳的地理
进站后看左边中间位置,有详尽介绍
http://www.southcn.com/news/dishi/shenzhen/
B. 深圳摩登克斯酒店的地理交通
距离深圳宝安国际机场约37公里;
距离深圳火车站约2.5公里;
距离地铁大剧院站约0.1公里;
乘车线路: 站点:宝安南路
地铁:大剧院C3站
C. 深圳交通地图怎么放大印刷
地图编制必须依法取得国家测绘资质的公司的才能进行,未取得测绘内资质的公司进行地图容编制涉及侵犯《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条例》、《知识产权法》、《著作权法》以及地方地图管制法规。深圳市的地理信息数据源于市规国委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要编制路网及行政区划明显的地图必须由专业地图机构完成。一定要自己做只能是大色块示意图,可能不属于法律管辖范围。
D. 从地理知识、城市规划、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认识和了解深圳
1:地理知识
之地理位置,
深圳市位于祖国的南疆,广东省南部,毗邻香港。东临大亚湾与惠州市相连,西至珠江口伶仃洋与中山市、珠海市相望,南至深圳河与香港毗邻,北与东莞市、惠州市接壤。深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低丘陵地,间以平缓的台地,西部沿海一带是滨海平原。
之气候
深圳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风清宜人,降水丰富。常年平均气温22.5℃,极端气温最高38.7℃,最低0.2℃。无霜期为355天,平均年降雨量1924.3毫米,日照2120.5小时,适合常年开展旅游。
之特产
盛产龙岗“三黄鸡”、南头荔枝、南山桃、石岩沙梨、金龟桔和龙华方柿等农副产品。沙井蚝是深圳的另一大特产
2.3:城市规划、经济发展、
通过公开展示向广大市民征询意见和建议,于一九九六年底完成了《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成果的编制工作。
http://www.szplan.gov.cn/main/csgh/ztgh/ztgh/(详细的城市规划主要内容)
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渔村,发展为我国南部综合经济实力、技术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最强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的巨变,是我国改革开放30年伟大成就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闪光点。
作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示范区”,深圳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中央的关怀和支持,更离不开坚持不懈的思想解放和始终不渝的改革创新。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从“速度深圳”到“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绿色深圳”……围绕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进行了一系列大胆的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自身经济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活力,也为其他地方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崛起为现代化大都市,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达676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在全国大城市中分别居第四位、第三位;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获得国际专利2480项,均居全国各城市第一位。深圳的成功,给人以启迪。
深圳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开放是深圳的发展之源,深圳能有今天的发展局面,首先得益于在不断扩大开放中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深圳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经历了4个趋势性变化。
一是以吸引港资为主到外资来源全球化。从大规模引进港资,到外资来源扩大到9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是从“三来一补”到企业“走出去”。利用“三来一补”企业的溢出效应,培育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是从内向型联合到外向型联合。以产品加工、贸易、科技成果、资金和其他资源为纽带,通过内地、深圳、海外“三点一线”的联合模式,共建出口加工基地,携手走向国际市场,使深圳和内地的出口规模迅速扩大。
四是从利用“香港因素”到深港紧密合作。从与香港建立“前店后厂”的产业合作关系,到共建世界级大都市。
敢为天下先,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
上世纪80年代初,当全国还在争论计划和市场关系时,深圳就提出了“四个为主”,即建设资金以引进外资为主,经济成分以发展外资企业为主,经济运行以市场调节为主,产品销售以外销为主。率先在全国建立起市场经济的基本体系和运行机制。
深圳以推进土地有偿使用为重点,率先进行土地管理体制改革。1980年,深圳签订了第一个土地有期有偿使用协议书。
1987年,深圳率先采取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公开招标、协商议价等3种有偿让渡方式,允许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再转让和抵押。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公开拍卖,开创了我国国有土地商品化经营的先例。
深圳率先实行招聘录用、竞争上岗、合同用工,首开劳动力商品化的先河。同时建立起劳动力市场和人才智力市场,促进人力资源在市场中实现合理配置。
深圳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1985年在全国率先建立外汇调剂中心。最早引进和兴办金融机构,1982年1月,深圳引进了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南洋商业银行深圳分行。1986年兴办了深圳发展银行。最早探索发展资本市场,1990年成立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资本市场的前奏。
深圳最早推行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推进股权多元化,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最先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机制,建立了国资委(办)、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3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
深圳在全国较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按大行业、大系统综合设置机构,形成了“大贸工、大交通、大文化、大城管、大农业”的管理格局,减少了协调成本,提高了行政效率。在全国率先开展了政府绩效评估试点,推行部门责任“白皮书”制度,在政府效能建设上迈出重要步伐。在全国率先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3轮改革,全市审批、核准事项减少了60%左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深圳几乎从零起步,实现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1991-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以年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2007年的产值达7599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4400多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深圳抓住国际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兴起的机遇,不失时机地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顶着“三来一补”企业向周边地区迁移、工缴费大幅下降的压力,力促“三来一补”产业优化升级。正是由于确立了正确的产业发展目标,才会有今天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1990年,从深圳市第一次党代会提出以“高科技产业为先导”起,历次市党代会始终如一地坚持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目标,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推动从“深圳加工”“深圳制造”到“深圳创造”。认识与行动的高度一致和政策的连续性,是深圳高新技术产业越做越大的重要保证。
深圳市政府掌握的财政资金通过贷款贴息、贷款担保、资本金补助和奖励等方式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引导越来越多的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此外,在土地、厂房等资源配置上向自主创新的高新技术产业倾斜,努力营造适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深圳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通过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带,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链。同时,注重培育具有行业领先优势的龙头企业,通过这些企业率先发展,带动整个产业发展。近年来,一大批民营科技企业迅速成长起来,市场份额做到了所属行业的国内第一。
鼓励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深圳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国内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官产学研资介相结合的研究开发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形成“四个90%以上”的格局,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于企业。经过多年发展,深圳从事高技术产品研发生产的企业有3万多家,企业自主创新蔚然成风。
二是建立以风险投资和贷款担保为主的政府支持体系。1994年由政府出资成立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担保公司,专门在企业创新创业初期进行投资或提供贷款担保,为1800多家企业提供了担保服务,担保项目2000多个。1999年,深圳又成立了由政府控股的创新投资公司,专为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进行风险投资。
三是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深圳大力加强公共研发、公共技术、公共检测、公共信息等开放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与国内外的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互利互惠的市场化协作关系,通过成果转让、委托开发、联合开发、共建开发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实体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不仅为深圳培养了一批创新型人才,而且孵化出大量科技企业。
四是探索多种创新路径。“学习创新”路径。民营企业学习外资企业的技术,通过消化、创新,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配套生产”路径。民营企业从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发展到辅件、一般零部件、主要零部件、关键零部件乃至整机的加工制造,逐步由市场“配角”成长为“主角”;“市场挤占”路径。民营企业在与外资企业的合作过程中,逐步掌控了市场销售渠道,最终挤占了外资企业的销售市场而成长壮大;“股权扩张”路径。部分加工贸易企业的中方投资者,通过购买合资企业外方股权,先实现自主设计研发(ODM),然后进一步向自有品牌(OBM)升级,最终成为内资控股的高科技企业。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深圳经济特区所以能越办越好,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始终不渝地改革创新,持之以恒地追求发展,矢志不移地坚持前进的方向。
深圳不断解放思想,敢闯敢试敢探索。深圳发展取得的成果,根源于对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理解比较深、把握比较准、行动比较自觉。正是由于掌握了解放思想这把利器,深圳才能够通过改革创新,闯出一片新天地。
深圳认准方向不动摇,一以贯之地坚持下去。从深圳经济特区建设一开始,中央就赋予了为经济体制改革探索道路的任务。在经济特区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对经济特区朝什麽方向走、怎样走,曾出现姓“社”姓“资”的争论,也出现过这样那样的干扰。在这些是是非非面前,深圳不为所动,不被干扰,坚定信念和信心,坚持按既定目标走下去。正是有了这种执着,才会有今天的成果。
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破解发展难题。深圳坚持协调发展的思路,提出加快社会发展,建设“和谐深圳”;转变发展模式,建设“效益深圳”;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深圳”;以提高生活质量为重点,促进人均财富、居住条件、环境质量、平均受教育程度等达到新的水平;以“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为主题,塑造城市文化。这些富有新意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深圳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
从经济特区始建起,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就无处不在。在把握发展方向上,深圳的重大发展战略,都是经过科学论证提出的,并通过党代会确定为指导方针。在班子建设上,以“务实、和谐、善政、廉洁”为目标,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在基层组织建设上,突破“单位建党”的单一模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哪裏有党员,哪裏就有党的组织。在队伍建设上,以健全反腐保廉体系为重点,大力实施“阳光工程”,重大决策和经济事项,凡能公开的一律向社会公开,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当前,深圳正处于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圳提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更高的目标。
春风又唤南海潮。党的十七大吹响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号角,深圳又迎来发展的春天,深圳的明天会更好。
等等
E. 深圳彭年酒店的地理交通
离机场距离(公里):60、
离深圳火车站距离(公里):3、
离市专中心距离(公里属):1、
离东门步行街距离(公里):1。 距深圳国贸大厦 638米
距深圳大剧院 858米
距深圳东门步行街 859米
距深圳罗湖商务中心 1.9公里
距深圳华强北商业步行街 3.1公里
距深圳会展中心 5.6公里
距深圳天安数码城 8.5公里
距深圳竹子林 10.5公里
距深圳明思克航母 13公里
距深圳世界之窗 14.4公里
距深圳大学 18.4公里
距深圳大冲工业区 121.3公里
F. 深圳与沪宁杭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自然条件与交通
在网络“知道”中,分别搜索深圳 和沪宁杭就可以了,n舀骸g帧n舀骸w辏y┟s郅i=vkIz
G. 熟悉深圳地理交通的进来下。
塘朗村、白石龙、地铁五号线沿线都有不少城中村。
到罗湖直接地铁,往石岩,西丽地铁站出来,沙河西路到石岩的公交车随便一抓一大把。
两个人上下班都要折腾一大段路,岂不美哉。
H. 深圳的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的特点
经济地理区位:复是我国的经济特区制,有政策优势;毗邻港澳,有华侨流入;劳动力充足;靠近南亚、东南亚,有广大的消费市场,是我国的南大门。
交通地理区位:陆路交通发达,是我国的沿海城市,海陆交通便利,是空运良好的中转站。
I. 求广东省地理知识!!
广东省位于我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和湖南,西连广西,南临南海并在珠江三角洲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13′-25°31′和东经109°39′-117°19′之间。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 其中耕地面积312万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025万公顷,荒草地面积57万公顷。山地占全省面积31.7%,丘陵占28.5%,台地占16.1%,平原占23.7%。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位于北部的南岭是珠江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全省的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曲折绵长,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是我国海岸线最长的省份。全省地处低纬度,北回归线横贯陆地中部。
各市经纬度
广东省 广州 北纬23.08 东经113.14
广东省 潮阳 北纬23.16 东经116.36
广东省 潮州 北纬23.40 东经116.38
广东省 澄海 北纬23.28 东经116.46
广东省 从化 北纬23.33 东经113.33
广东省 东莞 北纬23.02 东经113.45
广东省 恩平 北纬22.12 东经112.19
广东省 佛山 北纬23.02 东经113.06
广东省 高明 北纬22.53 东经112.50
广东省 高要 北纬23.02 东经112.26
广东省 高州 北纬21.54 东经110.50
广东省 鹤山 北纬22.46 东经112.57
广东省 河源 北纬23.43 东经114.41
广东省 花都 北纬23.23 东经113.12
广东省 化州 北纬21.39 东经110.37
广东省 惠阳 北纬22.48 东经114.28
广东省 惠州 北纬23.05 东经114.22
广东省 江门 北纬22.35 东经113.04
广东省 揭阳 北纬22.32 东经116.21
广东省 开平 北纬22.22 东经112.40
广东省 乐昌 北纬25.09 东经113.21
广东省 雷州 北纬20.54 东经110.04
广东省 廉江 北纬21.37 东经110.17
广东省 连州 北纬24.48 东经112.23
广东省 罗定 北纬22.46 东经111.33
广东省 茂名 北纬21.40 东经110.53
广东省 梅州 北纬24.19 东经116.07
广东省 南海 北纬23.01 东经113.09
广东省 番禺 北纬22.57 东经113.22
广东省 普宁 北纬23.18 东经116.10
广东省 清远 北纬23.42 东经113.01
广东省 三水 北纬23.10 东经112.52
广东省 汕头 北纬23.22 东经116.41
广东省 汕尾 北纬22.47 东经115.21
广东省 韶关 北纬24.48 东经113.37
广东省 深圳 北纬22.33 东经114.07
广东省 顺德 北纬22.50 东经113.15
广东省 四会 北纬23.21 东经112.41
广东省 台山 北纬22.15 东经112.48
广东省 吴川 北纬21.26 东经110.47
广东省 新会 北纬22.32 东经113.01
广东省 兴宁 北纬24.09 东经115.43
广东省 阳春 北纬22.10 东经111.48
广东省 阳江 北纬21.50 东经111.58
广东省 英德 北纬24.10 东经113.22
广东省 云浮 北纬22.57 东经112.02
广东省 增城 北纬23.18 东经113.49
广东省 湛江 北纬21.11 东经110.24
广东省 肇庆 北纬23.03 东经112.27
广东省 中山 北纬22.31 东经113.22
广东省 珠海 北纬22.17 东经113.34
地形地势
全省地势北高南低,省境北部的南岭是珠江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境内山地、平原、丘陵交错,丘陵分布于山前地带。其地形大致分为四个区:
珠江三角洲:其范围分别以西江的高要,北江的清远,东江的惠州为顶点,总面积达4.16万平方公里。那里河网密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
粤东山地丘陵:由几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平行中、低山岭组成,自西向东为青云山、九连山、罗浮山和莲花山。山丘之间多小盆地,沿海还有狭窄的冲积平原。
粤北山地:属于南岭山脉的一部分,主要包括大庾岭、骑田岭、滑石山、瑶山等。位于湘粤交界处的石坑崆,海拔1902米,是广东的最高峰。区内的北部有红色砂岩构成的“丹霞地貌”,南端有大面积和石灰石溶岩地貌。
粤西山地台地:包括珠江三角洲以西的广大地区和雷州半岛。主要山脉有云开大山和云雾山,是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1000米以下,山间多开阔的盆地,南部多花岗岩残丘,雷州半岛则是由玄武岩台地构成。
广东四大名山
广东省低山丘陵分布广泛,南岭山脉亘于北部边境,地势北高南低。肇庆市的鼎湖山、韶关市的丹霞山、南海市的西樵山、惠州市的罗浮山为广东四大名山。
气候
广东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从北向南,年平均日照时数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年平均气温约为19℃~24℃。全省平均日照时数为1745.8小时、年平均气温22.3℃。1月平均气温约为16℃~19℃,7月平均气温约为28℃~29℃。
广东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在1300~2500毫米之间,全省平均为1777毫米。降雨的空间分布基本上也呈南高北低的趋势。受地形的影响,在有利于水汽抬升形成降水的山地迎风坡有恩平、海丰和清远3个多雨中心,年平均降水量均大于2200毫米;在背风坡的罗定盆地、兴梅盆地和沿海的雷州半岛、潮汕平原少雨区,年平均降水量小于1400毫米。降水的年内分配不均,4~9月的汛期降水占全年的80%以上;年际变化也较大,多雨年降水量为少雨年的2倍以上。洪涝和干旱灾害经常发生,台风的影响也较为频繁。春季的低温阴雨、秋季的寒露风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冻,也是广东多发的灾害性天气。
资源
广东省面积为17.79万平方公里,其中宜农地434万公顷,宜林地1100万公顷。广东水资源相当丰富,年降水总量3194亿立方米,河川径流总量达1819亿立方米,加上邻省从西江和韩江等流入广东的客水量2330亿立方米,此外还有深层地下水60亿立方米,可供开采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4735立方米,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广东为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之乡,全省己找到矿产116种,探明储量的有88种。其中高岭土、泥炭土、冶金用脉英石、水泥用粗面岩、锗、碲的储量列全国第一位,银、铅、铋、铊、铀矿、独居石、磷钇矿、玻璃用砂、油页岩、饰面用大理岩和辉绿岩列第二位。广东动植物种类繁多。属于国家1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银杉和虎颜花3种,属于2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此外,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很高。被列入国家1级保护的动物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列入2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广东海洋资源十分丰富。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达374万吨;海水养殖可养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20.82万公顷;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
河流
广东降水充沛,水系发达,水资源丰富。主要河系为珠江的西江、东江、北江和三角洲水系以及韩江水系,其次为粤东的榕江、练江、螺河和黄岗河以及粤西的漠阳江、鉴江、九洲江和南渡河等独流入海河流。
植被
广东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共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80科、1645属、7055种,分别占全国总数的76.9%、51.7%和26.0%.另有栽培植物633种,分隶于111科、361属。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桫椤和银杉2种,属于二级和三级保护的有白豆杉、水杉、野荔枝和观光木等24种与广东松、长苞铁杉、野龙眼和见血封喉等41种,还有省级保护的红豆杉和三尖杉等12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人口
广东省总人口达到1.1亿,其中户籍人7900万人,长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3100多万,这还不包括1100万半年以下的流动人口。目前,广东已超过河南成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2009年资料)
城市
共有21地市,具体如下:
广 州 市
深 圳 市
珠 海 市
汕 头 市
韶 关 市
佛 山 市
江 门 市
湛 江 市
茂 名 市
肇 庆 市
惠 州 市
梅 州 市
汕 尾 市
河 源 市
阳 江 市
清 远 市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揭 阳 市
云 浮 市
广东省,简称粤,省会广州市。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人口8642万(2000年)。
总 计 21地级市 54市辖区 23县级市 42县 3自治县
广 州 市 越秀区 东山区 海珠区 荔湾区
天河区 白云区 黄埔区 芳村区
花都区 番禺区
从化市 增城市
深 圳 市 福田区 罗湖区 南山区 宝安区
龙岗区 盐田区
珠 海 市 香洲区 斗门区(井岸镇) 金湾区
汕 头 市 金平区 龙湖区 濠江区 澄海区
潮阳区 潮南区(峡山镇)
南澳县(后宅镇)
韶 关 市 北江区 浈江区 武江区
乐昌市 南雄市
仁化县(仁化镇) 始兴县(太平镇) 翁源县(龙仙镇) 曲江县(马坝镇)
新丰县(丰城镇)
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
佛 山 市 禅城区 南海区 顺德区 三水区
高明区
江 门 市 江海区 蓬江区 新会区(会城镇)
台山市 开平市 鹤山市 恩平市
湛 江 市 赤坎区 霞山区 坡头区 麻章区
廉江市 雷州市 吴川市
遂溪县(遂城镇) 徐闻县(徐城镇)
茂 名 市 茂南区 茂港区
高州市 化州市 信宜市
电白县(水东镇)
肇 庆 市 端州区 鼎湖区
高要市 四会市
广宁县(南街镇) 德庆县(德城镇) 封开县(江口镇) 怀集县(怀城镇)
惠 州 市 惠城区 惠阳区(淡水镇)
惠东县(平山镇) 博罗县(罗阳镇) 龙门县(龙城镇)
梅 州 市 梅江区
兴宁市
梅 县(扶大镇) 蕉岭县(蕉城镇) 大埔县(湖寮镇) 丰顺县(汤坑镇)
五华县(水寨镇) 平远县(大柘镇)
汕 尾 市 城 区
陆丰市
海丰县(海城镇) 陆河县(河田镇)
河 源 市 源城区
和平县(阳明镇) 龙川县(老隆镇) 紫金县(紫城镇) 连平县(元善镇)
东源县(仙塘镇)
阳 江 市 江城区
阳春市
阳西县(织篢镇) 阳东县(东城镇)
清 远 市 清城区
英德市 连州市
佛冈县(石角镇) 阳山县(阳城镇) 清新县(太和镇)
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吉田镇) 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江镇)
东 莞 市
中 山 市
潮 州 市 湘桥区
潮安县(庵埠镇) 饶平县(黄冈镇)
揭 阳 市 榕城区
普宁市
揭东县(曲溪镇) 揭西县(河婆镇) 惠来县(惠城镇)
云 浮 市 云城区
罗定市
云安县(六都镇) 新兴县(新城镇) 郁南县(都城镇
农业
广东应属于南方丘陵地区,适宜发展“立体化”农业。农业生产类型:水稻种植业
农业区位发展优势
自然因素:纬度较低,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受冷空气影响小。光照充足,土壤肥沃。
社会因素: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不利因素:多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农业生产,不合理开垦造
工业
http://..com/question/15498207.html?si=1
第三产业
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50519/143077799t.shtml
风土人情
广州人嗜好饮茶。早上见面打招呼就是问“饮佐茶未”,以此作为问候早安的代名词,可见对饮茶的喜爱。饮茶是广州人的一个生活习惯,也是“食在广州”的一大特色。
广州人所说的饮茶,实际上指的是上茶楼饮茶,不仅饮茶、还要吃点心,被视作一种交际的方式。广州的茶楼与茶馆的概念也不尽相同。它不但既供应茶水又供应点心,而且建筑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是茶馆所不能比拟的,因此,广州人聚朋会友,洽谈生意,业余消遣,都乐于上茶楼。一壶浓茶几件美点,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边吃边谈,既填饱了肚子、联络了感情,又交流了信息,甚至谈成了一桩生意,实在是一件惬意的事情。正因为如此,广州人把饮茶,又称“叹茶”。“叹”是广州的俗语,为享受之意。这也正是广州茶楼业历百年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广州的老字号饮食店中,有相当一部分就是当年的茶楼。
广州人饮茶并无什么礼仪上的讲究。唯独在主人给客人斟茶时,客人要用食指和中指轻叩桌面,以致谢意。据说这一习俗,来源于乾隆下江南的典故。相传乾隆皇帝到江南视察时,曾微服私访,有一次来到一家茶馆,兴之所至,竟给随行的仆从斟起茶来。按皇宫规矩,仆从是要跪受的。但为了不暴露乾隆的身份,仆从灵机一动,将食指和中指弯曲,做成屈膝的姿势,轻叩桌面,以代替下跪。后来,这个消息传开,便逐渐演化成了饮茶时的一种礼仪。这种风俗至今在岭南及东南亚的华侨中依然十分流行。
潮汕功夫茶是广东潮汕地区独特的饮茶习惯。“功夫茶”对茶具、茶叶、水质、沏茶、斟茶、饮茶都十分讲究。功夫茶壶很小,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杯子则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茶叶选用色香味俱全的乌龙茶,以半发酵的为最佳。放茶叶要把壶里塞满,并用手指压实,掘说压得越实茶越醇。水最好是要经过沉淀的,沏茶时将刚烧沸的水马上灌进壶里,开头一两次要倒掉,这主要是出于卫生的考虑。斟茶时不能满了上杯斟下杯,而要不停地来回斟,以免出现前浓后淡的情况。饮时是用舌头舔着慢慢地品,一边品着茶一边谈天说地,这叫功夫。功夫茶茶汁浓,碱性大,刚饮几杯时,会微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愈饮愈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特别是大宴后下油最好。
广州之所以被称为“花城”,不单是因为广州气侯温和、四季如春、鲜花常开(昆明也四季鲜花常开),更由于广州每年春节前都举行迎春花市,这种倾城人民逛花市的习俗,全国唯广州所独有。迎春花市是由古代花市、夜花市逐渐发展形成规模。
早在两汉时,广州人便有爱花的癖好。陆贾出使南越国时,已说岭南人“彩缕穿花”。因广州人爱花,也就出现了以种花、卖花为业的人。
南汉时,河南一带被称为“素馨斜”,就是专门艺植花木的地方。花农和卖花女就在现在的海珠桥南岸西侧的“花洲方渡头”划艇过河北卖花。形成花市的,约在明万历年间(1573一1630年)。但那时是天天都有花市,地址最初是在天字码头,后陆续扩大到广州九个城门。花的品种也主要是素馨花。年宵花市则到19世纪清咸丰、同治年间始形成。
花市举行的日期,固定在春节前三天,即从年甘八开始,到除夕之夜达到高潮,正月初一清晨02时结束。而且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到除夕午夜时分,花农必将售不出去的花砸个稀烂。这种习俗一直保留至今。现在,广州迎春花市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办越大。市内各区均有花市 :越秀区在教育路;东山区在滨江路;荔湾区在多宝路;海殊区在江南大道。另外,越秀公园、烈士陵园、海幢公园、流花湖、荔湾湖等大小公园,无不在春节前后举办形式多样的花展、花会,成为广州花市的一个组成部份。而教育路花市则成为广州花市的中心。每个花市搭起彩楼 ,张灯结彩,在马路中央架起长长的花棚,一层一层摆满各种花果。广州人好讲意头,认为春节逛花街,买支靓花,来年便能行个“好运”。当然,逛花街不只是为了买花,更多的是为了赏花。花市集中了春夏秋冬四季百多种花果。
每年阴历(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人民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原名“端五”,端是初始的意思。亦叫重五、端阳。因端午正是夏季之中,太阳处在正阳的位置,所以称端阳,还叫天中节。
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和赛龙舟、洗龙舟水等习俗。广州端午赛龙舟已有一干多年历史。明代以来,人们多数在珠江河海珠岛对开的海面进行。但那时的龙舟比今天的高大得多,样式也复杂、美观。有十几丈长,六、七尺高的,龙船上还有台阁,一只船上有近百人。实质是以艺术性为主。现在,赛龙舟已成了群众性的体育竞赛运动了。龙舟的形状也多制成狭而长,形如独木舟,以利船速。龙舟的桨数不等,少则六对,多的有五十多对。大型龙舟一般都设旗手和锣鼓手,锣鼓手击锣打鼓统率全船,划浆的随鼓声或快或慢。此外划桨的只管划浆,掌舵的把稳舵向。夺标进入高潮时,击桨激起的水花能把整个船罩住,以致岸上观看的群众不见龙舟,只见一团团水雾在江面飞驰,甚是扣人心弦。赛龙舟夺标者可赢得整只烧猪出回村里分了吃。很可惜,广州的珠江河面因交通繁忙,河道挤拥,已有好几年没能在这里举办赛龙舟了。92年曾有建议在白云山脚的麓湖上举行赛龙舟的,也未能实现。好在广州番禹的市桥,近年每年都举办龙舟节,盛况空前,吸引了大批海外游客前往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