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龙虎山景区的地理位置

龙虎山景区的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0 19:50:13

『壹』 龙虎山在哪个省

龙虎山在江西省。

龙虎山地址详情点击下图A点: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版贵溪市境内。东汉权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参考链接:http://ke..com/subview/5782/7451793.htm。

『贰』 “龙虎山”位于我国哪里

地理位置:江西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西南20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内,国家重点风景名容胜区。景区总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渊源流长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谜构成了龙虎山风景名胜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三绝”。《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就以“千峰竞秀,万壑争流。瀑布斜飞,藤萝倒挂。”这样生动的语句来描述这里的景色。

『叁』 龙虎山在哪具体位置!!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区南郊二十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发祥地,国家级重点风景专名胜区。龙虎山属地理位置优越,鹰潭为中国南方交通枢纽,鹰厦、皖赣、浙赣铁路和320、206国道及龚(店)资(溪)公路贯穿而过。每日接送始发列车80多趟,为往来游客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离南昌飞机场仅两个小时的汽车路程,登机可直通内陆各地和香港等海外地区。龙虎山东邻武夷山、北接黄山、庐山和瓷都景德镇,南下可去厦门海滨,西连井岗山、韶山、可作数日连游。近几年来,海内外游览者络绎不绝。

『肆』 龙虎山在哪个位置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属"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2010年8月2日,龙虎山与龟峰被一并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伍』 龙虎山在哪里

龙虎山在江西省鹰潭市南郊十六公里处,可以从鹰潭乘K2公交车到龙虎山来;还有鹰潭至上清的线路车也可以坐,在游客中心下车就可以了。

『陆』 龙虎山在江西什么地方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贵溪市境内。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专炼丹,属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地质公园 、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柒』 龙虎山逍遥城在哪地理位置怎么样

逍遥城项目就在龙虎山景区游客中心,景区游览车上下站点就设在项目内部。可以专说雄踞在整个龙虎山属景区游览的大门,将是游客必经之地。逍遥城是龙虎山景区唯一规划的商业配套地块,商业辐射龙虎山731平方公里范围。同时,逍遥城距离鹰潭市中心只有16公里,车程20分钟。将成为市区及周边地区居民的日常消费基地。

『捌』 龙虎山的地理环境

地貌形态
龙虎山、龟峰包含了中国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单体与群体的重要形态类型,形态类型的多样性造就了丹霞峰林地貌组合和象形丹霞景观的独特性。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单体地貌几乎涵盖了亚热带湿润区的所有种类。龙虎山、龟峰地区的丹霞群体形态类型以侵蚀残余的平顶型和圆顶型峰丛;泸溪河近岸带和龟峰以峰林型丹霞地貌为标志,是宽谷疏散型丹霞峰林地貌的模式地。
地貌成因
依据丹霞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方式,地貌成因可大致划分为:雨水侵蚀型、流水(河流)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和溶蚀溶洞型等5个类型。 河流
信江位于龙虎山北部外围,流经鹰潭市区,由东向西并在市区折向北西经余江、余干两县后流入鄱阳湖。信江平均坡降0.44‰,平均年径流量3721亿立方米,水面宽250~600米,常年可通航15~30吨机帆船。
上清河(泸溪)龙虎山景区内的一条骨架水流,区内长约43公里,从南东至北西流贯全区,平均年流速O29米/秒,流量2075立方米/秒。其下游在余江县境内称白塔河并流入信江;其上游源于资溪县高阜山,名泸溪。
湖泊
湖泊、水库景区北端有两个较大的水库型湖泊,洪湖水库和五湖水库,常统称洪五湖,库容量分别为1326万立方米和2240万立方米,水面最大时分别可达4000亩和7110亩。
小型水库共有21座,其中小型3座,即龙虎山镇的桥头岭、源里和上清镇的历山水库刊。大型18座,其中属龙虎山镇的为峨眉峰、何家坝、杨井山、王岭、十分塘、里兴塘、何益寺、乌龟塘、东塘、马尾窝、洪桥、钟鼓岩、泗源13座,属上清镇的为小笠源、铜钱岭、清塘、饶冢、五四5厘。
应天山东部(景区外)的彭湾乡白庙水库为中型水库,并有小型电站。
瀑布
天门山瀑布群首先是三叠姊妹瀑,每叠落差约4米,宽亦4米,分别为紫胭瀑、紫芸瀑、紫英瀑;往峡谷里去就见青云瀑。依婆井圣井山阳源坑石涧泉水直冲而下,形成20余米高的瀑布。此外尚有云台山瀑布、峨眉峰瀑布、香炉峰瀑布、河豚堡瀑布等。
地下水
龙虎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尤其山区植被发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循环条件好,地下水沿山坡运移不远便泻人溪涧、河谷。山区到河谷,地下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软到微硬水,矿化度0.02g/L~0.704g/L,总硬度0.22~1.084德国度,pH值52~78,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极少悬浮物,水温常在17℃~20℃之间。
龙虎山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9℃),光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
四季划分大致以3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之间至5月下旬为春季,约67天;自5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2℃之日至9月下旬为夏季,约122天;自9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22℃之日至11月下旬为秋季,约62天;自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稳定低于10℃之日到第二年3月中下旬为冬季,约114天。四季起止日期及长短变化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故本区南部山区与北部丘陵平原气温有一定差异,向南海拔高度每增加100米,春、夏两季始日相对推迟2~4天,秋、冬两季始日则提前2天,其中夏季天数减少64天,冬季天数增加42天,春季天数增加22天,秋季天数变化不大,山区有特殊的小气候环境,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5℃~0.6℃。

『玖』 关于龙虎山的资料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郊二十公里处,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自古以“神仙所都”、“人间福地”而名闻天下。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把她描绘得出神入化。

龙虎山是我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由于本区丹霞地貌类型典型多样,分布集中并有奇特的火山岩地貌及典型地层剖面,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审美旅游观赏价值。

龙虎山是我国道教的发祥地和活动中心之一,也是一处古崖墓群遗迹所在地,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最早由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创建,初名叫“五斗米教”,张道陵从四川到龙虎山肇基炼九天神丹,创立道教,龙虎山也成了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享有“中国道教第一山”的美名。道教由此而登上中国历史舞台。在宋元明时期,张道陵被敕封一品,龙虎山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道教传播发展中心;天师世家世代相袭,显赫一方,与孔子世家并受朝廷重视,故有“南张北孔”之说。

龙虎山风光迷人,移步即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龙虎山景点雕琢得惟妙惟肖,许多道教的故事和景点结合在一起引人入胜,为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人文景观。

『拾』 龙虎山在哪一个省

龙虎山,位抄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袭20公里处。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