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七下地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七下地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0 18:27:57

⑴ 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其高度,青藏高原的空气比较干燥,稀薄,太阳辐射比较强,气温比较低。由于其地内形的复杂和容多变,青藏高原上气候本身也随地区的不同而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高原上降雨比较少。[6]
青藏高原本身也是影响地球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古生物学和地质学的考察表面,青藏高原的隆起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青藏高原的地形作用使得南半球的水汽通过索马里急流到达北半球之后产生绕流和爬坡的现象,一部分水汽绕流至东亚地区产生东亚雨季降水,一部分在高原的热力泵作用下汇聚到高原东南侧产生降水。
位于中国青海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监测表明,青藏高原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年平均值已由1994年的360ppm(ppm:一百万个空气分子有一个二氧化碳)上升至2013年的395ppm,增加了10%。

⑵ 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⑶ 青藏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

简要地说:高寒、缺氧、冻土、脆弱的生态!

⑷ 青藏的人文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问题是个十分复杂、倍受地球科学家关注的问题。它被认为是冈瓦纳大陆与欧亚大陆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青藏高原是由6个地体相继增生到亚洲大陆上的一个组合,这些地体之间的边界被5条缝合带所限定。造山作用自北向南相继变年轻。青藏高原是特提斯的主要范畴,它可以分成3个区域,分别代表了3个阶段主洋盆位置。特提斯北区位于昆仑山和祁连山,它的遗迹是第五缝合带,在大陆基底上于震旦纪形成裂谷,奥陶纪闭合。特提斯中区位于可可西里-巴颜喀喇,古生代晚期以来在弧后盆地基础上继续破裂、扩张,典型的洋壳形成于石炭-二叠纪,这个时期的洋称古特提斯,它的遗迹为第三和第四缝合带。特提斯南区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代表了它的主洋盆遗迹,班公-怒江缝合带代表了它的弧后盆地。青藏高原的隆升以多阶段、非均匀、不等速为特征,大体上可分成4个阶段,即45~38,25~17,13~8和3~0Ma。虽然到目前为止已经提出了多种模式来解释高原的形成与隆升,但是这一问题迄今仍然没有解决。文中笔者根据多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成果和新的实验研究结果,提出了叠加压扁热动力模式来解释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机制。
它东连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西达万山之宗的帕米尔高原,北邻中国内陆沙漠地带,南眺热带亚热带风光的印度大平原。它雄奇高峻、傲视四方,以奇异的地理构造和地貌景观,以及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历史皱褶,堪称世界一绝。

⑸ 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自上新世末至今大约300—400万年内,青藏地区大面积大幅度地抬升至现在的高度,经历了由低专海拔热带、属亚热带环境向高寒环境发展的剧烈演变,除受到全球性冰期与间冰期气候冷暖波动的影响外,海拔高度剧增对自然地理环境所产生的变化也起着主导的作用。因而,在我国形成了青藏高原区、西北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并列的格局,在主要的自然特征方面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差异。

(一)地势高亢、历史年轻

(二)太阳辐射强、气温低、日较差大

(三)冰雪与寒冻风化作用普遍

(四)高原动植物地理和生态适应现象

(五)垂直变化普遍并与水平地带紧密结合

(六)人口密度小,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弱

⑹ 青藏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具有什么特征

青藏高原气候总体特征: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版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权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的河流分布主要受到气候和自身地形地势的影响。除东南部降水丰富外,内陆区的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冰川或积雪的融化。

青藏高原的水资源以河流、湖泊、冰川、地下水等多种水体形式存在,并以河川径流为主体。

青藏高原土地资源地域分布明显,数量构成极不平衡。宜牧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53.9%,宜林土地占10.7%,宜农土地占0.9%,暂不宜利用的土地面积占34.5%。

(6)七下地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扩展阅读

地热资源:

青藏高原的地热资源特点是热田多、分布广、热储量高。青藏高原的温泉多达600多处,其中许多都是高温沸泉,温度超过了当地的沸点,特别是藏南沿雅鲁藏布江及其两侧,大量的高温沸泉、间歇泉和喷气孔广泛分布。

水土流失:

据2006年的调查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青藏高原上青海省的水土流失面积为38.2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省国土面积的49.1%,并且每年还在以36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扩大。

⑺ 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正确描述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有世界屋脊之称
地势较平坦 终年积雪 冰川广布 处于温带 属于温带高原山地内气候 冬季严寒,夏季温容暖,全年干旱少雨 日照充足 植被较少
众多河流发源地 如黄河 长江 澜沧江(湄公河)

⑻ 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地理环境

青藏高原地理位置:青藏高原介于北纬26°~39°,东经73°~104°之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到横断山,北界为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南抵喜马拉雅山,东西长约2800千米,南北宽约300~1500千米,总面积约250万平方千米。

青藏高原地理环境:青藏高原由北向南包括祁连-柴达木、昆仑、巴颜喀拉、冈底斯、喜马拉雅、羌塘-昌都等6个构造带,各构造带之间为蛇绿混杂岩所代表的缝合带隔开,大致以龙木错-金沙江缝合带为界。

(8)七下地理青藏地区的自然环境扩展阅读:

青藏高原的气候特点:

辐射强烈,日照多,气温低,积温少,气温随高度和纬度的升高而降低,气温日较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季干冷漫长,大风多;夏季温凉多雨,冰雹多。

青藏高原年平均气温由东南的20℃,向西北递减至-6℃以下。由于南部海洋暖湿气流受多重高山阻留,年降水量也相应由2000毫米递减至50毫米以下。

喜马拉雅山脉北翼年降水量不足600毫米,而南翼为亚热带及热带北缘山地森林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18~25℃,年降水量1000~4000毫米。

昆仑山中西段南翼属高寒半荒漠和荒漠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4~6℃,年降水量20~100毫米。日照充足,年太阳辐射总量140~18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总时数2500~3200小时。冰雹日最多,如那曲年冰雹日20~30天以上。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青藏高原

⑼ 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这种特征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有哪些影响

特征就是 有山脉 冰川 河流 湖泊

山脉
昆仑山脉、 喀喇昆仑山脉、 唐古拉山脉 、横断山脉、 冈底斯山 、念青唐古拉山 、喜马拉雅山脉

冰川
地球上中低纬度地区的冰川主要集中在高原上,青藏高原冰川覆盖面积约4.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总面积80%以上。 喜马拉雅现代冰川 、念青唐古拉山现代冰川、 昆仑山现代冰川、 喀拉昆仑山现代冰川 、横断山现代冰川、 唐古山现代冰川、 冈底斯山现代冰川 、羌唐高原现代冰川 、祁连山现代冰川。

河流
有黄河、 长江(金沙江)、 澜沧江(湄公河)、怒江(萨尔温江)、雅鲁藏布江(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 、印度河 。

湖泊
有班公错、郭扎错、 鲁玛江冬错、 拉昂错 、玛旁雍错、昂拉仁错、 扎布耶茶错、塔若错、 扎日南木错 、当惹雍错、昂孜错、 格仁错 、错鄂、 阿牙克库木湖 、色林错 、乌兰乌拉湖、纳木错、普莫雍错、 羊卓雍错 。
这种特征对当地农牧业生产影响: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大部分位于中高纬地带,是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大的地区。区内高原面积广阔,有大兴安岭等山脉将其与东部平原地区相隔,受这种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干旱”成为本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教材从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风蚀地貌显著;自东向西,地表植被呈草原 荒漠草原 荒漠的变化;河流稀少,多内流河;农田、村镇、城市多沿河流或山麓水源地呈带状或点状分布等四个方面展示了其干旱为主要特征的地表景观,以进一步揭示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
干旱、半干旱的气候,使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广阔的草原与山地牧场使这里成为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肉、奶和毛皮等牧产品,并促进了毛纺织和畜产品加工工业的发展。但对耕作业来说,由于降水稀少,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发展“灌溉农业”成为其特色,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或地下水可以灌溉的平原地区。长期以来,由于牧区的生产方式落后,主要靠天养畜,对草场利用多、建设少,因此草场退化和土地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保护草原,防止土地沙漠化是保护本区生态环境,维持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铁、石油和稀土、镍矿等为主,受其干旱气候的影响,给矿产资源的勘探、开采和运输都带来不少困难,造成其开采、利用程度较低的特点,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其前景十分乐观。但人们也存有忧虑,担心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会导致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因此,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问题,是西部开发面对的重要课题。
西北地区面积广阔,但受气候和水源的限制,耕地面积较少,因此生产的粮食和能供养的人口有限,使这里成为人口稀少的地区。水是影响西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关键因素,不但农田、村镇、城市、“寻水”分布,就是古代的丝绸之路和现代的铁路、公路也大都沿着有水草的绿洲和黄河谷地而建。
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地形成为其地理环境特征形成的主导因素,“高”和“寒”是本区独特的地理环境特征。它直接影响着本区的其它地理要素,并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材首先从地势高引出了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地理景观特色,如高原气候、高原水文、高原生物,以及特有的资源优势,并揭示了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然后,重点分析了各自然要素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及主要农畜产品。
青藏高原资源种类多,如水力资源、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等。但教材重点突出的是太阳能与地热资源,其目的是突出其优势资源及资源的区域性特色。
给个满意,谢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