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九江市地理位置概况

九江市地理位置概况

发布时间: 2021-02-20 15:51:27

❶ 庐山地理位置和相关资料二十字

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路,北枕雄长江。刚好二十字)



地理位置

庐山 ,又名匡山、匡庐,是中华十大名山、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

庐山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华十大名山、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含鄱口、三叠泉、芦林湖、五老峰、黄龙潭、好汉坡、三宝树等均为庐山著名的风景点 。

地质起源

庐山位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的莲花镇附近。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清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雄踞在长江与鄱阳湖之间的庐山。

地貌特征

庐山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是一种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依次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冰蚀地貌景观、流水地貌景观叠加而成。

晚白垩纪在古鄱阳湖形成的同时,形成了庐山断块山的雏形,至古近纪、新近纪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中,才形成了雄伟峻峭的庐山断块山。

300万年之后的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曾产生过4次冰期,此种海洋性山麓冰川的刨蚀作用特别强烈,在高大的断块山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冰蚀地貌景观,刃脊、冰斗、冰窖、U形谷、角峰等。

1万年以来的冰后期,由于庐山雨量充沛,水系发育,在流水强烈侵蚀作用下,对断块山构造地貌及冰蚀地貌进行着强烈改造,形成了一系列独特的流水地貌景观,断层崖,冰川刃脊变成了险峻的奇峰巉岩,U谷形成新的峰谷与峡谷,悬崖峭壁林立,异常雄伟壮观,为大量瀑布形成奠定了基础。

气候状况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最低在-16.8℃,全年平均为11.4℃,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以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夏季为22.6℃,秋季则为17.4℃,冬季常在1℃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各处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最高峰汉阳峰海拔达1474米,且山上树林密布,山下江湖环绕,加上常年雨水多,空气湿度大,使夏季山上山下的气温差异较大。每年盛夏,鄱阳湖盆地赤日炎火,最高气温可达39℃以上,而山上夏季平均气温只有22.6℃左右,早晚温度常在15~20℃之间。从挥汗如雨的山下来到凉爽宜人的山上,真是两重世界两重天,正如白居易所赞:“初到恍然别造一世界者”。

水文特征

庐山地区水资源丰富,有着丰富的降水、地表水甚至地下水,庐山顶上已打出自流井,仰天坪开发区的供水也能满足。庐山地区的沟谷水系自成系统,各以庐山为源,流归江湖。山顶山行行宽谷通过河流袭夺作用而沟通,下切V型谷多瀑布跌水转入山侧深邃的峡谷。在庐山景区多借袭夺弯筑坝蓄水成湖,并建给排水系统调节用水,或借以发电补充供电,同时增加了水体风光旅游。

自然资源

地质资源

庐山被誉为世界地质公园,其中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庐山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地层遗迹

主要出露有两处:一是栖贤寺至阮家棚剖面,位于河谷内。沿途可见星子群各种片岩、变粒岩、石英岩、大理岩。二是归宗至金轮峰剖面,沿途可见星子群的各种变粒岩、片岩及斜长角闪岩(基性火山熔岩)。其遗迹不但完整,而且保存自然。

庐山还有第四纪更新世冰碛泥砾地层遗迹。第四纪更新世冰碛泥砾地层剖面遗迹在庐山出露最全。早更新世早期的大排岭冰碛泥砾剖面遗迹就在大排岭南。早更新世晚期的鄱阳期冰碛泥砾剖面在金定山上,另一处在鄱阳湖边的白龙寺旁。中更新世大姑期冰碛泥砾剖面遗迹有多处,其中以下青山最为典型。另外还有冰碛与冰水混杂堆积剖面遗迹两处。这些遗迹保存自然完整。

岩石遗迹

庐山三大类岩石(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遗迹均有分布,且保存完整,其中最重要的是岩浆岩和变质岩。

庐山东南部观音桥、秀峰、归宗等地见有花岗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其同位素年龄为8.47亿年,属晚元古代。东牯山、玉京山、海会、石牛山等地的花岗岩体侵入于古元古代星子群中,同位素年龄为1.37亿~1.04亿年,属中生代。庐山南部谢家山、隘口、塘家湾等地的古、中元古代变质岩中,见有基性岩墙群的出现,同位素年龄为1.36亿年,属中生代。基性岩墙群是地壳伸展背景下,来自下地壳或上地幔的基性岩浆侵入体。庐山基性岩墙群的出现,是地壳处于拉张伸展应力状态下的标志。

古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岩遗迹分布较广,老虎潭瀑布、红山洼瀑布两处的绿帘变粒岩最完整而新鲜。下双剑峰、玉帘泉瀑布、卧龙岗瀑布、醉石几处的变粒岩遗迹保存最完整且有美学观赏价值。另外还有矽线石片岩、兰晶石片岩等。

有一定美学观赏价值的沉积岩遗迹主要有震旦纪早期的砾岩中的大量紫红色玉燧砾石和奥陶纪晚期紫红色网纹状石灰岩等。

水文地质遗迹

庐山山南黄龙山下的星子温泉、鸟儿崖的报春泉、海会的金竹泉,流量大于1 200t/d,均为断层带内的上升泉。庐山的瀑布称为“天下三奇之一”,以水量大、高差大、瀑布多闻名于世。

以下是庐山水系及其演变情况:

水系的形态:在地质构造影响下,河流流向与构造走向一致,两者相互平行,作北东—南西向,少数河流流向与构造垂直,作南东—北西向。

河流袭夺:河流袭夺的原因主要是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流动。

瀑布:由于溯源侵蚀作用,即流水向沟谷源头侵蚀,随着侵蚀作用不断加强,侵蚀面不断后退,转折点坡度变大,水流到次便会形成跌水,形成瀑布,如三叠泉瀑布、大口瀑布。

地质地貌遗迹

一是构造地貌遗迹,包括断层崖、由垂直剪切节理发育和构造剥蚀作用形成的许多悬崖、奇峰巉岩等地貌遗迹;二是冰川地貌遗迹,这在庐山世界地质公园内是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包括角峰、冰川U形谷、悬谷、刃脊、冰坡及冰溜面、冰笕、冰坎、冰溢口、冰阶、冰川条痕石、冰桌、表皮构造、冲断构造、冰川压入构造、鼻山尾、羊背石、冰川漂砾等地质遗迹;三是峡谷地貌遗迹,重要的有石门涧、栖贤大峡谷、锦绣谷、青牛谷、康王谷、剪刀峡、龙门沟、卧龙岗等;四是洞穴遗迹,包括砂岩潜蚀洞穴遗迹、岩块崩塌堆叠洞穴遗迹、石灰岩溶洞遗迹三类。

庐山的地质旅游资源即丰富又奇特,具有极高的美学、旅游与科学考察品位。在长逾1400米的“江南造山带”范围内,惟独在庐山出露了一小块古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成为扬子板块东部元古宙地质的窗口。庐山的南半部,几乎全由新元古代火山岩组成,北半部又几乎全由震旦纪砂岩组成,山之四周古生代海相地层发育齐全。中生代,庐山地区的断裂、岩浆活动特别强烈,形成了罕见的变质核杂岩构造,造就了庐山的雏形。至新生代新近纪后期,庐山才以断块山的形式快速上升为一座巍峨雄峻的高山。在第四纪大冰期来临之时,庐山在断块山的基础上,经过冰川的刻蚀及冰后期流水的冲蚀,使其地貌形态绚丽多姿、险峭绝伦,著名于世。因此,庐山地质旅游资源具有久远性、系统性、完整性、品位高、内容丰富的特点。

生物资源

庐山山地自然环境的复杂性,提供了保存植物的古老类型和引种新的植物种类的有利的环境。因此,庐山有着丰富的植物种质资源和濒临灭绝的物种。庐山有野生植物2155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主要植物有40种。

庐山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和珍稀动物。至今尚知兽类有33种,鸟类171种。庐山之麓的鄱阳湖还有世界著名的候鸟保护区。珍稀动物金钱豹分布于山麓山顶。庐山昆虫有2000余种,其中多稀珍品种和新种。首次在庐山发现或以庐山(牯岭)命名的昆虫有33种。鄱阳湖鱼类有139种。



❷ 九江的地理位置有多重要

翻开一幅江西的地形图,九江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一目了然。
江西省东面以武夷山脉与福建为界,南面以南岭与广东为界,西面以罗霄山脉与湖南为界。三面环山,唯独正北方有一小块平坦的出口。九江就在那个位置上。
不仅如此,依江傍湖的九江,借着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注入其中的赣、信、抚、修四条大江,它们沟通了江西大部分腹地。
而凭借中国第一大河流——长江,九江又能利用长江流域,贯穿东西线上的各个城市。可以说,鄱阳湖平原甚至整个江西省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像九江这样进出便利的地方了。有这样的区位优势,在和平年代自然成为一个经济沟通的要地。清末民初中国四个最重要的大米交易市场,九江也名列其中。
由于鄱阳湖平原是江西省的几条大江冲积而成,土壤较为肥沃,襟江带湖的水文环境为其提供了足够的灌溉水源,再加上南方湿热多雨的气候特征,这些因素使得鄱阳湖平原是一处天造地设的“鱼米之乡”。
九江扼守在水路出省的要道上,它成为粮食外销的必经之地。
九江是个通江达海的地方。它溯江而上连接上游的武汉、顺流而下是下游的长三角那些市场,经由京杭大运河,它可以供给北京。
明清两代,自洪武至光绪年间,每年经由九江转口的江西运往北京的漕粮就有47-57万石。在明代以后,长三角地区的农业转向了桑棉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这造成长三角地区有巨大的粮食缺口,它为九江的粮食外运提供了庞大的市场。
近代开埠之后,九江的进出口总额在沿江城市仅次于上海和汉口。民国时期的一份资料《米业须知》提到:“江西米之出口,百分之八十经九江运出,上行往汉口,下行往上海”。

❸ 九江镇的基本简介

九江镇始建于北宋熙宁二年(年),时称甘泉里。所辖的马家寺场镇历来是川西平原著名的商品集散地。改革开放以来,九江镇的发展突飞猛进,是双流经济的强镇,全省200强镇之一。2000年被批准为“省级试点小城镇”。 除蛟龙工业港双流园区外(拥有大型企业200余家),全镇拥有企业206家,形成了以羽绒、制革、食品饮料、净化设备、光纤通讯、交通设施等为支柱,以双羽集团、统力公司、红光净化公司、荣兴铝材厂、得利斯集团四川分公司、豪吉集团安华食品厂、通达工程机械厂、防盗门厂等为骨干的企业。其中双羽集团四川双流羽绒厂被市上评为出口创汇优秀企业,统力公司被市上评为科技成长型企业。“雪猫”牌羽绒制品、“统力”饮品、“豪吉”调味鸡精、“得利斯”火腿肠等知名产品享誉全川乃至全国。
九江镇又名泉水凼,古名甘泉里,位于双流县城北2.5公里,距成都市区6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5公里,与温江区、青羊区、武侯区接壤,处于成都“十分钟经济圈”内。全镇幅员面积37平方公里,辖8个社区、3个村,常住人口3.85万,流动人口8万,是四川省外贸出口生产基地、四川省小城镇试点镇,成都市重点镇之一。九江镇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优越,江安河穿境而过,境内公路通车里程达206公里,双楠大道、双温路、成(都)大(邑)路、绕城高速公路、草金路西延线等多条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构成九江镇境内网状,境外方格型主骨架交通体系,交通十分便利,能够全面融入双流新城建设,吸纳成都城市建设辐射强。
九江镇历史积淀深厚,据考证这里是大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历史上曾是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有“日有千人拱首,夜有万盏明灯”的奇观。

❹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9分) (1)说出九江市地理位置的特点。(3分)(2)说明庐山地貌形成的主要过

34.(共19分)
(1)亚热带;江西省北部;长江中游南岸(或北临长江);东临鄱阳湖(每点1分,满分3分)。
(2)地壳运动使岩层形成断层(构造)(1分),相对上升的岩块形成断块山(1分),不断受到外力(风化、侵蚀等)作用的塑造(1分)。
(3)发展立体农业(1分);发展特色农业(1分);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业(1分)等。
(4)历史时期:水运为主(1分),城区沿河向南、北两个方向延展(1分);
近现代:公路(1分)、铁路运输(1分)为主,城市以老城区为中心(1分),沿公路、铁路延展(1分)。
(5)促进抚州产业结构调整(1分);促进抚州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1分);改变抚州地理景观(或增加环境压力、资源消耗)(1分);增加抚州劳动力就业机会(1分)。

❺ 九江县的经济概况

2013年,沙城工业园东区基础条件和功能设施日臻完善,赤湖工业园被评为“江西省森林园区”,沙城工业园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工业园区”。
富美家装饰材料、宝利粮油、恒瑞工量具、仙客来胶囊等一批项目投产,赤湖(国际)皮革工业城、轻工产业园、新华物流、思帕博光电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城门山铜矿二期改扩建项目基本完成,礼涞生物添加剂、暖洋洋床具等项目实现对接。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6亿元。新签约华奥电梯、金瑞明胶、长兴塑业等亿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资金123.8亿元;完成内资实际进资37亿元,增长19.4%;经济城新引进入城企业26家,完成税收1500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00亿元,增长33.3%;实现工业利税15亿元,增长40.7%。
2012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5305亩,和2012年相比,下降5.2%,粮食总产量达64547吨,增长6.7%;棉花播种面积167805亩,下降3.1%,棉花产量22184吨,增长0.2%;油料播种面积176025亩,增长8.3%,油料产量20970吨,增长8.8%。全年农业总产值189174万元,比上年增长11%,农业增加值103458万元,比上年增长5.8%,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4.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00公顷,木材采伐5967立方米,竹材采伐0.04万根。肉类总产量16551吨,比上年增长-14.3%。生猪出栏180262头,增长-19.5%;生猪存栏94885头,增长-0.9%。全年水产品产量48408吨,增长4.7%。
2013年,抗旱救灾,投入资金582万元、设备2880台(套),农业生产用水得到有效保障,大宗农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实现粮食总产4.14万吨、棉花总产1.7万吨、油菜总产2.18万吨。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项目6个,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1户,建成千亩农业种养基地7个。新增耕地1420亩,改造中低产田7400亩,完成土地“增减挂”1099亩。53个新农村建设村点工作扎实开展,完成林业项目建设2.4万亩、造林绿化1.5万亩。强农惠农方面,完成村扶贫计划项目25个,建成农村水泥公路91公里,新增农村沼气用户1000户,发放各类惠农补贴1.1亿元。 2013年,九江县普通中学23所,在校生19800人,其中高中在校生8305人,初中在校生11461人。普通小学110所,在校生26330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 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全省成人函授教育先进单位和扫盲先进县。县二中荣获“江西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称号。县幼儿园成为全市唯一的县级“省示范性幼儿园”,并成功实行了港口高中公校民办改制,创办了特殊教育学校。
九江县第一中学
九江县第一中学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庐山脚下,晋代诗人陶渊明故里——九江县沙河街镇。其前身系1926年创办的具有光荣历史的九江私立光华中学。学校北枕京九线、东眺匡庐巅,沙河从校门前流过。
九江县第二中学
九江县二中地处县城东部、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东接福银高速公路,远望秀美匡庐;北依沙河;南际庐山火车站;西通庐山大道,占地93.4亩。该校是江西省现代化教育示范学校。微机室、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电子视听阅览室、卫星地面站、千兆光纤宽带网、校园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系统。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25组,图书馆藏书十万多册,生均30册。 2013年,九江县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72个,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260人、病床447张。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更加健全,九江县防疫站疾病预防控制大楼改造及实验大楼相继完成,红十字会医院将投入使用。
同年,九江县卫生监督所业务综合楼投入使用,县医院成功挂牌“九江市第九人民医院”,县中医院顺利通过“二甲医院”复审。医疗惠民政策全面落实,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病和儿童“两病”患者实行免费救治、尿毒症实行免费透析。
九江县人民医院
九江县人民医院是一所集医疗、急救、预防、保健、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也是九江县120急救中心,九江县产科急救中心,全县医保、社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院,以及九江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庐山区新农合定点医院。
九江县中医院
九江县中医院所属江西省九江县,医疗设施比较完善。该医院成立于1984年(前身为九江地区中医院),在编职工352人,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技术协作医院,上海嘉定中医院协作医院和江西省中医学院九江学院抚州中医学校的临床教学基地。
九江县红十字会医院
九江县红十字会医院是九江县政府招商引资项目之一,是县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设立的唯一一所民营资本 投入的非营利性综合医疗机构。 九江县是江西的北大门。县境独得近城、近江之利,构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长江黄金水道在境内长达48公里,占全省境内长江里程143公里的33.6%,水运上达汉渝,下抵宁沪,内通五河,外轮直驶港澳、日本和东南亚。京九与武九铁路在县城南端庐山站交汇,大型列车编组站建在北郊。105国道和南九高等级汽车专用公路纵贯南北,九瑞、双瑞干道横跨东西,境内公路总长629公里。位于县城以南20公里的庐山机场,可起降波音737等大型客机。境内已建成纵横连贯的公路网

❻ 【求助】九江市的城市概况

九江又名荆洲,柴桑,无论在哪个朝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三国时期的回周愈在九江亲点答兵对抗曹操大军,并留下烟是亭点将台--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
九江现在的房价稳中有升幅度不大,较偏僻的地方2600-
3500不等,市区内的房价比较高,达到4000-4500的样子
相对南昌还是很经济实惠的,且更意适合居住
工资的话,一般公务员都是1400多点左右+点福利
领导级别的2000以上不等(看领导级别了)福利待遇更好
普通职工工资或者打工人员600_800不等,稍微有点职务的
可以到1000_1200左右,福利待遇相对比较少或者没有

❼ 中国九江

九江市在江西的北陲,长江中游南岸,庐山北麓,东滨鄱阳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老回而美丽的城市,答古称浔阳、柴桑。秦设九江郡,有“江到浔阳九派分”之说,故名九江,又称江州。它“襟江带湖”,雄据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称“江西门户”。
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杨二洲之城,春秋时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素有“吴头楚尾”之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九江为36郡之一。二千多年来,自秦朝始,曾使用过九江、柴桑、江洲、浔阳、汝南、湓域、德化共七个名称。明朝以后至今沿用九江地名。
http://travel.inhe.net/public_asp/gedishi.asp?shiid=313

❽ 江西省九江市的详细信息

九江概况

九江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南岸,江西省最北部,市区人口(浔阳区+庐山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65万,她左邻鄱阳湖,右连洞庭水,京九铁路与长江黄金水道在这里构成了中国南北、东西交流的轴心,历史悠久的旅游城市。长江边上的九江交通便利,铁路、公路、水运齐全。九江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旅游资源博大精深,便利的水陆交通曾促进了中华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享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的九江成为天下“眉目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封天下三十六郡,其中就有九江郡。发达的水陆交通使具有两千余年历史的九江成为军事重镇商业、文化交流中心。 中国历史名山——庐山,以其迷人的秀姿,吸引了许多历代名人高士,各宗教界杰出人物在这里驻足,秦皇汉武,亦步入其中......,两千多年来,许多杰出的人物为庐山吟唱出众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使庐山成为千古名山。庐山,佛教、道教、儒教、伊斯兰教并处一山,形成了中外历史的独特文化现象。秀丽的风景,多变的景幻,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九江境内的鄱阳湖水域是中国最早的渔业基地,也是现今世界上最大候鸟越冬栖息地。每逢冬春之际,大约有两百多种鹤类珍禽在此翔集,有“中国第二长城的美誉”。九江现代交通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历史上便利的交通,曾经使九江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交流中心,成为古代中国著名的“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 今天的立体交通网络,特别是九江长江大桥的通车,将大大方便各位宾朋一睹九江风采,推动九江腾飞,让人们更了解九江,使九江走向世界。

行政区划
面积18887平方千米,人口469万。市人民政府驻浔阳区,邮政编码332000。区号0792。 浔阳区 面积55平方千米,人口26万。邮政编码332000。 庐山区 面积644平方千米,人口25万。邮政编码332005。 瑞昌市 面积1423平方千米,人口41万。邮政编码332200。 九江县 面积873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沙河街镇,邮政编码332100。 武宁县 面积3497平方千米,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新宁镇,邮政编码332300。 修水县 面积4504平方千米,人口75万。县人民政府驻义宁镇,邮政编码332400。 永修县 面积2035平方千米,人口35万。县人民政府驻涂埠镇,邮政编码330300。 德安县 面积 937平方千米,人口21万。县人民政府驻蒲亭镇,邮政编码330400。 星子县 面积 720平方千米,人口23万。县人民政府驻南康镇,邮政编码332800。 都昌县 面积1988平方千米,人口70万。县人民政府驻都昌镇,邮政编码332600。 湖口县 面积 669平方千米,人口27万。县人民政府驻双钟镇,邮政编码332500。 彭泽县 面积1542平方千米,人口34万。县人民政府驻龙城镇,邮政编码332700。
历史沿革
九江,山拥千嶂,江环九派,"士高气清,富有佳境".自古以来,就是舟车辐辏,商贾云集的通都大邑.九江地处赣,鄂,湘,皖四省交界处,襟江带湖,背倚庐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重镇。 九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九江之称,最早见于《尚书·禹贡》中"九江孔殷","过九江至东陵"等记载.后据《晋太康地记》记载,九江源于"刘歆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九江称谓的来历有两种,一是“九”为古代中国人认为的最大数字,“九江”的意思是“众水汇集的地方”,“九”是虚指;二是“以为湖汉九水(即赣江水、鄱水、余水、修水、淦水、盱水、蜀水、南水、彭水)入彭蠡泽也”,即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九”是实指。长江流经九江水域境内,与鄱阳湖和赣、鄂、皖三省毗连的河流汇集,百川归海,水势浩淼,江面壮阔。 九江开发历史较早.夏,商时期,九江属荆,扬二州之域,春秋时九江属吴之东境,楚之西境,因而有"吴头楚尾"之称.九江作为行政区划最早出现在秦代,秦始皇划天下为三十六郡,就有九江郡.此后九江又有柴桑,浔阳,汝南,湓城,德化等古称,但主要以九江,柴桑,浔阳,江洲著称于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把全国划为36郡,设有九江郡.西汉时,九江始建县,称柴桑.现在的九江城,是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车骑大将军-灌婴在此凿井筑城戍守,称位城,又称灌婴城.三国时属东吴,隶武昌郡.唐时,改九江郡为江洲.天宝元年(742年)改为河阳郡.至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江洲.五代十国时,江洲是南唐道德教化之地,故改浔阳为德化,废江洲.宋时,复置江洲.元代改为路,元末陈有谅自称皇帝,以江洲为都.明代,改路为九江府.清沿明制.辛亥革命后废除帝制,1914年设道领县,将九江府改为河阳道,共领二十县,其中德化县因与福建省的德化县同名,于1914年改为九江县.1917年设九江市.1921年3月,设九江行政厅,次年改设市政府.1932年2月,设立行政区制.1936年又改为九江县,1949年5月7日九江解放,7月19日设九江专员公署,原九江县的农村划九江县,原九江县的市区划分为九江市,1968年4月,成立九江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2月,改为九江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改为九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九江市从九江地区划出,升为省辖市,市辖浔阳,庐山,郊区三区,1983年7月27日地市合并,同时实行市管县体制,现辖九江县,武宁县,修水县,永修县,德安县,星子县,都昌县,湖口县,彭泽县等九县,瑞昌市,浔阳,庐山两区,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共青开发区和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地理气候
九江地处东径113o57'--116o53',北纬28o47'--30o06'.全境东西长270公里,南北宽140公里,总面积18823平方公里,占江西省总面积的11.3%,其中市区规划面积71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东与波阳县和安徽省-东至县毗邻,南接新建县,安义县,靖安县,奉新县和铜鼓县等五县,西与湖南省-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通山县,阳新县等四县搭界,北与湖北武穴市,黄梅县及安徽宿松县,望江县等两县隔江相望. 九江地势东西高,中部低,南部略高,向北倾斜,平均海拔32米(市区海拔20米),修水九岭山海拨1794米,为九江最高峰,星子县蛤蟆石附近的鄱阳湖底,海拔-9.37米,为全市最低处.全市山地占总面积的16.4%,丘陵占44.5%,湖泊占18%,耕地365.22万亩,俗称"六山二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 九江地处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区,年平均气温16-17°C;年降雨量1300-1600毫米,其中40%以上集中在第二季度;年无霜期239-266天,年平均雾日在16天以下.
山川奇秀
神奇的大自然赋予了九江十分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雄美壮观的山水胜景.在纵横一万八千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星罗棋布着230多个景点景观,呈现出一幅千崖竞秀,万壑争流,梵宇巍峨,胜迹如林的山水画卷,形成了一个以庐山为"龙头",包括"六区"(牯岭,山南,沙河,永修,浔阳,共青),"两点"(石钟山,龙宫洞),"一线"(鄱阳湖水上旅游线)的大型旅游区. 九江自然景观之所以称奇,是由于这些景观,景点经大自然在漫长岁月里的精雕细刻,独具神韵,巧夺天工.游客到九江,可看到"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万里长江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鄱阳湖;可以看到被宋代诗人苏轼赞叹为"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峻岭奇峰,被唐代诗人李白形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九天奇瀑和清代诗人张维屏为之陶醉的"白如雪,软如绵,光如银,阔如海"的神奇云海;可以看到毛泽东吟咏过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险峰奇洞与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察过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还可以看到被国际鸟类学家惊叹为"中国发现了一个大金矿"的鄱阳湖候鸟奇观. 九江的自然景观有一大特色,就是四季常新,常年可接待游客.以庐山为例,晚春的庐山,"山寺桃花始盛开",可招徕惜春,觅春的游客,品尝延年益寿的云雾春茶.盛夏,"江城八月苦炎晖,潇洒山间夹纩时",气候清凉的庐山,是避暑消夏,疗养休养的圣地."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庐山的秋天,万山红遍,丛林尽染,金菊飘香栗子熟,霜叶红似二月花.隆冬的庐山,千崖冰玉里,泉声半天闻.银装素裹,分外娇娆.
历代风韵
江环湖绕的九江,早在古代就是高僧名士和文人墨客慕名登临的旅游佳境.魏晋南北朝时,高僧慧永,慧远,名道士陆修静等曾先后来到九江,寻觅净土,筑舍修行.从东晋至清末到九江和庐山为官,访友,游览,隐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五百余人.由此,九江人文景观胜迹如林.文学方面,九江是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的故土家园;又是北宋"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的故里.宋代我国四大书院的白鹿洞书院就在九江.这所有纲领,有校规,有秩序的高等学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靖节之土,有用之才,流风余绪,泽及明清. 九江的山川,曾留下过众多骚人墨客的足迹.明嘉靖《九江府志》称:九江"自陶(渊明),谢(灵运)以来,儒风绵绵,相续不绝;高人闲士,蝉联不绝".他们当中,多是执领风骚的名儒.中国文学史上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诗坛巨擘,文章巨公,如江淹,谢灵运,李白,李渤,白居易,苏轼,苏辙,王安石,陆游,朱熹,杨万里,唐寅,王守仁,紫霞真人,魏禧,潘耒,康有为等,都曾为九江和庐山的天然美景而倾倒,在这里放歌山水,记叙游踪,敷陈掌故,抒发情怀,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题记,墨迹,轶闻,佳话,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千余年来,在九江这块土地上,不仅涌现了众多的文人学士,还培育了许多有才干的军事家和科学家.东晋时,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荆,江二州刺史陶侃,就是浔阳人.与他同时代的周访,周楚,周抚一家两代,为保卫晋室屡建功勋.北宋将领王韶(德安人),南宋将领余玠(修水人),曾率部与吐蕃部落和蒙古军作战有功,分别官至枢密副使和兵部侍郎. 九江曾是兵家逐鹿的战场.从西汉初年刘邦派车骑大将军灌婴追击九江王英布,到东汉末年东吴水军都督周瑜在鄱阳湖上操练水师;从东晋咸和年间陶侃,温峤,庾亮起兵平乱,解建康之围,到南宋绍兴年间岳飞率部五次戍守江州;从元代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上进行争夺天下的麈战,到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林启荣在湖口重创清军水师……千百年来,驰骋江州大地的金戈铁马,留下了许多古战场的遗迹.《三国演义》中所描写的"诸葛亮舌战群儒","群英会蒋干中计","柴桑口卧龙吊孝"等故事,都与九江有联系.至于朱元璋大战鄱湖十八载的遗迹,则遍布于匡山蠡水之间. 在长达百年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中,九江涌现了众多的爱国志士和革命先烈.其中佼佼者有,维新志士陈宝箴一门四杰,子陈三立,孙陈衡恪,陈寅恪,是我国著名的诗人,画家,史学家.武宁人李烈钧,湖口起兵,反对帝制,维护共和,是辛亥革命元老.

物华天宝
九江地处江南古陆成矿带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交汇地段,目前已发现的矿种有金属,非金属,能源矿产三大类80种,已探明储量的有44种,其中金,锑,锡,萤石储量居全省首位,铜居第二,钨居第三,石灰石,石英砂,大理石,花岗石,瓷土等蕴藏丰富,矿产潜在价值在千亿元以上.1990年起跨进全国"万两黄金市"之列,最高年产量达1.7万两,主要生产基地有瑞昌洋鸡山,修水土龙山金矿. 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九岭,幕阜山脉,面积达85.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6.3%,活立木蓄积量2538万立方米,毛竹6196万株,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树种37种;动物资源有候鸟类115种,两栖类11种,哺乳类20种.永修县吴城镇鄱阳湖候鸟自然保护区有越冬候鸟126种,其中属国家保护的白鹤有840只,天鹅3000多只,占世界首位,被外国专家誉为中国的"第二长城".彭泽县桃红岭是稀有野生动物梅花鹿栖息之地,现有梅花鹿150只以上.九江有鱼类109种,名贵鱼类有中华鲟,鲥鱼,彭泽鲫,虾虎鱼等,中华绒鳌蟹也是特产之一. 九江水资源十分丰富,地表水资源136.5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141.8亿立方米,可开发的水力资源32.9万千瓦.长江过境长度151公里,年流量8900亿立方米,直入长江的河流流域面积3904平方公里,境内主要有修河,博阳河,长河三大水系,万亩以上湖泊有10个,千亩以上31个,全省最大的柘林水库库容达79.2亿立方米.鄱阳湖是省内诸河入长江的总通道,又是长江水量的调节器,有53%的水域在九江境内,面积近300万亩,沿湖12个县区,其中九江有6个.

目录·九江概况
·行政区划
·历史沿革
·地理气候
·山川奇秀
·历代风韵
·神仙之庐
·物华天宝
·投资环境
·邮电通讯
·电力能源
·优惠政策
·保护措施
·科教繁荣
·外引内联
·立体枢纽
·经济奋起
·风景名胜
·九江旅游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