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华北地理环境

华北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0 15:43:18

Ⅰ 华北平原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条件

位于中国来东部偏北,自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间,西起太行山和伏牛山,东到黄海,渤海和山东丘陵,北起燕山,南至大别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平原,
华北平原大部分属于暖温带湿润或半湿润气候,冬季干燥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海河,黄河,淮河冲积而成,旱涝碱灾害严重,属于暖温带。

Ⅱ 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谁帮我总结一下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 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 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36、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青藏地区。 37、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8、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39、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40、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41、台湾已形成“进口— 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42、台湾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43、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4、台湾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的地方是台湾西海岸。 45、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樟脑。 46、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47、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 48、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是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49、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50、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 51、澳门现在成为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70年代后,加工工业兴起,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香港和西欧。 52、我国北方“黄土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和谷子。 5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5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5、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5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5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二、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 5月(南岭)、6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3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32、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33、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37、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38、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4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4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 4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4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50、主要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Ⅲ 华北平原的自然条件

中国北部的大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海拔在100公尺以下,大部分不足50公尺。地势平坦,便于耕作,加以土质肥沃,夏季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在600∼900公厘,历来是中国重要的农业区。但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河床逐年淤高,下游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4公尺,有的地方高出10公尺,而历代对黄河疏于防治,以致黄河决溢、氾滥、改道频繁。黄河下游河道的改道迁徙又影响海河水系和淮河水系的宣泄,使华北平原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浅平洼地,排水不畅,加重了洪涝威胁。低平洼地还容易使土壤盐碱化。华北地区春雨只占全年降水10%左右,春旱时有发生,因此旱、涝、碱是华北平原的主要治理问题。黄河南、北的旱、涝、碱危害出现频率不同,一般洪涝南大于北,旱害、碱害北重于南。1949年以来,黄河下游1,800公里长的大堤每年都维护培修,保证了黄河30多年的安全行洪。还在黄河两岸放淤造田,治碱改土,引水灌溉。淮河、海河也得到大规模的治理。现华北平原已是中国小麦、棉花、花生、芝蔴、烤烟等作物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业区,也是温带果品苹果、梨、柿和核桃、板栗、红枣等的主要产区。沿海平原又是重要海盐产地。目前已在规画兴建「南水北调」水利工程,引长江水到华北平原,根本解决华北平原乾旱问题。华北平原周边富产煤炭,近年又在平原发现丰富的石油资源,已建成大港、胜利、华北、中原等油田。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北京、天津、郑州、石家庄、邯郸、济南、徐州等。
华北平原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
根据华北平原不同的区域特征,可分为四个亚区平原:
辽河下游平原,以山海关为界,山海关以外的平原,是由辽河冲积形成的,沼泽地较多,局部有盐渍化,平均气温低,但夏季仍然可以种植水稻,主要农作物以高粱、水稻、玉米为主;
海河平原,燕山以南,黄河以北,太行山以东地区。是由海河和黄河冲积形成的,所以也被称为黄海平原,是中国粮棉的重要产区,南北距离达500多千米,所谓“千里平原”,主要作物为小麦、玉米和棉花。可以达到一年小麦、玉米两熟。
黄泛平原,位于海河平原和淮北平原之间,是黄河冲积形成的,包括泛滥沉积,盐碱、沙化土地较多,但平均气温高,适合喜温抗沙作物生长,主要作物有棉花、花生、水稻、枣等。
淮北平原,淮河以北,黄泛区以南,是黄河泛滥和淮河冲积形成的,气温高,水源充沛,由于以前黄河泛滥,淤积淮河干道,造成这一带经常性灾荒,淮河经过疏通治理后,淮北平原成为中国小麦的主产区之一。
华北平原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35立方米/年,不足全国的1/6。地表水时空分布不均,地下水已成为华北平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目前,北京、石家庄、邢台、邯郸、保定、衡水、廊坊、唐山等城市的地下水开采量已占总供水量的70%以上。
调查表明,华北平原地下水天然资源为227.4亿立方米/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资源168.3亿立方米/年,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24.2亿立方米/年。
2000年华北平原地下水开采量为212.0亿立方米。其中,浅层地下水开采量为178.4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84.2%。深层地下水开采量为33.6亿立方米,占总开采量的15.8%。
华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上为106%,深层地下水为139%。由于开采布局不合理,深层地下水头持续下降,全区深层地下水头低于海平面的范围已达到76732平方千米,占平原区总面积的55%。并且造成海水入侵,使土壤盐碱化。
为保障南水北调工程通水以前京津冀主要城市的供水安全,在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圈定了23处应急供水地下水源地,应急供水潜力为10亿立方米/年。

Ⅳ 华北平原的地理位置以及自然和人文特征

华北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称黄淮海平原。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1/5。
华北平原,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是由于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所带的大量泥沙沉积所致,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最厚的开封、商丘、徐州一带达5000米。华北平原的面积还在扩大。
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淮河、海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
地势低平,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东部沿海平原海拔10米以下。自西向东微斜。主要属于新生代的巨大坳陷,沉积厚度1500~5000米左右。平原多低洼地、湖沼。集中分布在黄河冲积扇北面保定与天津大沽之间。由于黄河挟带大量泥沙以致黄河决溢、泛滥、改道频繁。1949年后进行了改造治理。由于春季蒸发量上升,降水量较少,河流径流量较少,加之以人为原因,华北平原常会出现春旱的问题。

Ⅳ 珠三角和华北地区地理环境比较

珠三角 位于来南部沿海,属于亚热带源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地势低平;矿产资源 缺乏
华北地区 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平原面积广大;水资源缺 乏;矿产资源丰富。

Ⅵ 华北平原地理环境特征

中国第二大平原,地势低平,多在海拔50米以下,是典型的冲积平原.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大部分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华北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是中国的重要粮棉油生产基地

Ⅶ 简述华北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
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阔.季风环流使东亚大气运行发生明显改变,也大大改变了气候要素的组合形式与分布规律.季风的强弱和影响的范围,各年不同,各月不同,但季风在一年中的交替和南北推移,对我国自然景观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东部和西部的差异以及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变,在很大程度上受季风的控制.我国亚热带有着广阔的面积,从南到北跨纬度12°之多,我国的亚热带植物在世界同类植物中所占面积也最大.广大亚热带地区不像世界同纬度许多地区那样表现为荒漠或草原,由于受季风的影响,在高温季节降水丰沛,气候温暖湿润,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农业发达地区.
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雄踞我国西部,高原上耸立着许多著名的高大山系,位于中尼边境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占国土面积的25%.我国东部有广阔的平原,其间也散布着许多中山、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分异中,水平地带与垂直地带犬牙交错.不同水平地带内的山地各具不同的垂直带结构,从而加深了我国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我国自然地域分异具有世界罕见的独特性.特别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500米,面积约为国土总面积的1/4.它的存在极大地破坏了通常的水平地带结构.高原上的土壤、植被既与同纬度低海拔的水平地带不同,属于垂直地带性的高寒类型,又与同纬度的山地土壤植被有明显区别.而类型相似的土壤植被在高原上分布的海拔界限也远比同纬度的山地为高,植被的旱生性也比同纬度的山地强烈.
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在我国,某些从地质时期(主要是新生代)承袭下来的因素,在现代自然界中仍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由于第四纪冰川作用远没有欧洲、北美同纬度地区那样广泛、强烈,生物演化受到的影响较少,所以生物种属(包括特有种属)特别繁多,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亦比较混杂.古代红色风化壳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但甚至在大兴安岭还可见到.在现代土壤中也可能反映古代红色风化壳的残留特征.对历史过程中遗留下来的许多自然痕迹,必须和现代自然过程比较才能获得合理的解释.
4)人类活动使自然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我国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加速或延缓了自然景观的演变过程,强烈地改变着自然面貌.
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开垦草原,砍伐森林,疏干沼泽,圩湖筑垸,围海造田,修塘筑堰,开河修渠,在祖国大地上开拓了十多亿亩耕地,培育了许多作物和牲畜品种,建成了都江堰、大运河等驰名中外的水利工程.解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生产,改造山河,使过去经常泛滥成灾的黄河、淮河、海河等重要江河得到了治理,修建了许多水库、分洪、滞洪和水利枢纽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多方面的综合水利效益.营建了大面积防风固沙林与海防林,为国民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也使祖国的自然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但是,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复杂的,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由于带有不同程度的盲目性,也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从而导致自然环境的恶化.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力低下,固然有其自然因素,但和历史上砍伐森林、滥垦草原、破坏植被等人为因素也直接关联.严重的水土流失,又引起黄河下游的河流演变与洪水泛滥,造成华北平原的旱、涝、盐、碱、风沙的危害.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和浑善达克、科尔沁w沙丘的出现,也是人类活动破坏草原使草场退化,风沙漫延的结果.不合理的砍伐,过度的捕猎,使森林资源、野生动物大为减少,甚至绝迹.二三百年前祁连山“野牛出饮,数以千计”的情景,已不复见.大兴安岭的黑貂、麋鹿(又名四不象,Elaphurus dividianus)也已绝迹.我国林木种类丰富,但森林覆被率只有12.98%,和世界许多国家相比,和经济建设对木材的需求相比,仍然有很大的差距.望采

Ⅷ 简述华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

华北旅游来区的旅游资源特征自:
1,地貌形态复杂,名声景点众多。
2,人文荟萃,文物故迹引人入胜。
3,大陆性季风气候典型,旅游业淡旺季明显。 华东旅游区自然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旅游区中名山圣水集中之地。最为著名的有以雄伟、险峻、奇特、壮观著称于世的黄山;有号称“东南第一山”的九华山;有挺拔、秀丽的庐山;有以“奇”、“秀”闻名的浙东名山雁荡山;有被称之为“海天佛光”的普陀山等。华东旅游区的人文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旅游诚实多,古典园林享誉世界。著名的园林有拙政园、豫园、网师园,个园等。

Ⅸ 华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全国一级气象地理区划说明:
河北、山西两省,北京、天津二市和山东、河南两省黄河以北地区。
全国二级气象地理区划说明:
南北向为分南部、中部、北部,东西向分为东部西部。南部包括山西、河北两省南部和河南、山东两省黄河以北地区;北部指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北的山西和河北两省北部地区;中部为恒山和燕山山脉以南至华北南部以北的京、津和山西、河北两省中部地区;东侧则以太行山山脉及延长线将华北划分成东西两部分。
版图地理的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华北地区行政上包括内蒙古中部的巴彦淖尔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呼和浩特市 (其他地区地理上分属东北、西北)
内蒙古“西部经济区”以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为核心与引擎,辐射带动阿拉善、乌兰察布、巴彦淖尔、乌海4个盟市。区域内7个盟市经济总量、地方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均占内蒙古自治区的70%左右,人均生产总值是全区平均水平的1.64倍,内蒙古69%的电力装机容量、79%的炼钢和50%的有色金属,以及绝大部分的煤化工、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建材等行业都集中在这里
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和阿拉善盟的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的39个旗县市区。2009年规划区年末总人口1025.3万人,占全自治区的42.3%;国土面积24.9万平方公里,占全自治区的21%

Ⅹ 北方的地理环境

北方的地理环境:

地形

北方地区地形以平原为主,兼有高原和山地。

东北平原是中国最大的平原,位于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土壤为肥力最好的黑土,被誉为“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华北平原位于燕山以南、太行山以东、淮河以北,东面濒临海洋。华北平原是地质历史时期黄河、海河所挟带的泥沙沉积作用形成的冲积平原,土壤为黄土。

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大致以长城为界、秦岭以北之间的地区。这里的黄土是地质历史时期风力沉积作用堆积而成的。那时,强劲的偏北风吹扬起沙尘南下。随着风力减弱、沙土沉积、形成了平坦高耸的黄土塬。后来随着黄土高原的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疏松的黄土遭受冲刷,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了沟壑纵横的黄土丘陵(黄土川、黄土梁、峁)

气候

编辑

中国北方地区主要是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多在400-800毫米,降水集中在 7、8两月,多暴雨,此时河水暴涨,河流易泛滥成灾; 而每年的春季少雨,常有干旱(春旱严重,夏季暴雨)。

1992年以来,除1998年外,其它年份2到4月北方降水量一直在多年平均值以下。这时,在拉尼娜现象影响下,中国北方地区偏北气流盛行,而东南暖湿气流相对较弱,再加上冷暖空气配合不利,此消彼长,一直没能在北方地区形成理想的降雨条件,由此出现了持续少雨干旱的天气。

资源

编辑

粮食

北方地区气候雨热同期,适宜农作物生长。一些省份是产粮大省,如黑龙江(总产最高)、吉林(单产最高)、河南、山东、辽宁等省。

东北地区主要种植玉米、水稻、大豆、高粱、春小麦等农作物,华北地区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作物。

东北地区主食为大米,出产优质的东北大米。华北地区主食为面食。

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比如苹果,梨,桃,杏,柿,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也很丰富,著名的有“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等。

矿产

北方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东北地区盛产石油、天然气、煤炭、金属、木材等等,华北地区则煤炭储量极为丰富。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