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广州骑楼地理环境

广州骑楼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0 10:28:02

㈠ 求进~】广州 骑楼 特点、结构等~



广州骑楼的结构共分三段:下段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处大多都有丰富的装饰花纹或浅浮雕。依建筑风格,广州骑楼又可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个流派。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是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顶。

东山骑楼形成的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比如说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东山骑楼最为独特之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美观而且实用。

各种风格的骑楼有:

仿哥特式例子:爱群大厦、北京路新华书店。

南洋式

古罗马券廊式

仿巴洛克式

中国传统式例子: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广州起义路等也有少数剩余。

现代式现代式骑楼大多建于二十世纪80年代以后,在各个方面都与传统的骑楼有很大差别,显得简洁明快、趋于实用主义。

㈡ 广州骑楼的骑楼风貌

从二十世纪90年代起,广州骑楼开始遭到拆迁的厄运。1990年代初,广州沿中山路修建地铁一号线,引入开发商沿线发展物业,骑楼成为建设阻碍,开始被拆迁。典型事件是六二三路、中山路、人民路、解放路等骑楼街的拆除和破坏。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广州骑楼作为岭南建筑文化特色受到关注,保护广州骑楼的呼声开始响起。1998年6月12日通过的《广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提出:“在名城内,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区域,或比较完整地体现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建筑群、镇、村寨、风景名胜,应当划定为历史文化保护区”。
《广州市城市规划审批技术标准与准则》中第7节对各种骑楼建筑的保护、更新、改造和新建作出了明确规定。
广州市区内现存的骑楼街总计有36条,长度达20多公里,集中分布在老街区约1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荔湾区的人民路、上下九、第十甫路、长寿路、恩宁路、龙津路、长堤;越秀区文明路、德政路、豪贤路、文德路、东华东路和东华西路的北京路、大南路、一德路、起义路、海珠路等。此外,海珠区的同福路、南华东、南华中、南华西也有一部分。
《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将广州市现存骑楼划分为三大片区,即广州市骑楼街保护和开发的总体格局:以人民南—长堤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骑楼风貌区”;以第十甫路—上下九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西片骑楼街区”;以北京路—中山路一带市级商业中心为核心的“东片骑楼街区”。然后分为“核心保护段”、“重点改造段”、“风貌协调段”以及“建设开发段”4种类型,不同类型将采取不同的保护、改造方针和措施。
位于旺角上海街一列战前广州式骑楼建筑。 市建局与嘉华国际合作的湾仔嘉荟轩,当中的商场“J Senses”位于庄士敦道60-66号,是由四幢历史悠久相连阳台长廊式的建筑组成,包括建于1888年的“和昌大押”,原属裕泰兴创办人罗肇唐,2003年由市建局以2,500多万港元购入,作为文物保护项目。

㈢ 骑楼在广州广泛分布的原因

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版楼上住人, 其跨出权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望采纳谢谢。

㈣ 是什么促使广州骑楼的产生

在窄窄的街道两旁,怎么回事?一幢幢房子好像长了脚,被柱子架在半空。再仔细看,底层的房子似乎往里掏空两米左右。这样,便在街左右两旁各形成一条宽敞的人行走廊,这条走廊,长可达数百米甚至上千米。

这就是骑楼,岭南建筑的一个重要标志。

骑楼年龄
广州骑楼的年龄,说来还没过100岁。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民国七年(1918年),广州拆城墙、扩马路,开通了越秀北、人民路、盘福路、文明路、大德路等今天仍服务民生的主干道。当时为了充分运用马路空间,同时又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的骑楼式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当时,骑楼主要集中在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等商业街道,以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这一带商业繁华,骑楼式建筑空间高敞,代表者有如新亚酒店、新华酒店等,1934年建成的爱群大酒店,首层也是典型的骑楼形式。

骑楼来源
说到骑楼的来源,目前比较流行两种看法。

一是“欧风美雨”说。广州是近代中国受欧风美雨影响的重要城市,至今粤语中的“士多(store,普通话中的小卖铺)”、“波(ball,球)”、“篮把(number,号码)”等,都几乎是英语的音译。欧风美雨对广州的影响,在建筑上体现得也很鲜明,如天主教圣心堂(石室)一类的宗教建筑;如广州邮务管理局大楼、粤海关大楼、市府大楼、省财政厅大楼、省总工会大楼一类的公共建筑;如西关大屋、竹筒屋以及东山花园洋房、小洋楼一类的住宅民居建筑;如中山纪念堂、海员亭一类的纪念性建筑;还有如爱群大厦、南方大厦、市银行大楼、省银行大楼、新亚大酒店等商业建筑。

广东旅游局发布的一份资料中说,“商业骑楼建筑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后来才流行欧洲,近代才传至世界各地的。”因此,一些专家认为,骑楼是广东人将西洋建筑和岭南建筑结合的产物,是典型的“中西合璧”。

第二种说法则认为,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博物志》里说:“南越巢居”。《南越志》说:“南越栅居。”所谓“巢居”、“栅居”,就是广州博物馆展出的“干栏”。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干指上面,栏指房屋。建筑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史前时代,岭南的原始建筑经历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发展过程。广州博物馆展出的汉墓出土遗物干栏,据考证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纳家畜和杂物。这种干栏,特点是干爽、通风、避暑、防潮,适合岭南的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

无论是“中西合璧”说,还是“继承传统”说,骑楼作为广州的一个符号,充分地体现了广州的商城特色,更见证了广州的现代化进程,在上海、武汉等城市,骑楼甚至成为“广东街”的标志。

骑楼哲学
记者近日在图书馆翻阅了不少关于骑楼的资料,上面说,骑楼堪称是广东人的民间智慧的产物,不是专业建筑人员的发明。

若从民俗的角度看骑楼,或许还能洞悉广东人独特的“骑楼哲学”。

老话说:“在人屋檐下,怎能不低头。”但在骑楼下,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雨水如注,你都可处变不惊。

在中国传统的建筑里,“廊”是个常规项目,但多是用来赏清风、邀明月、看水景,但骑楼下的长廊,更像是社会公益,行在廊下,挡烈日,避风雨,你都可心下皆安。当然,这里还有商人的心思,你在廊内,总不能站着,好吧,就到退在2米内的店内看看,这一看,自然难免碰到合适的物件,就买了吧,皆大欢喜。

虽然店铺退后2米,看着不如在街旁赫然醒目,但这一退,却又退出更大的利润空间,老派粤商的智慧尽在其中。

骑楼的又一大特色,是其自由的装饰,这又体现出粤人不拘一格,为我所用的美好性格一面。

周翠玲教授介绍说:“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广州骑楼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

仿哥特式

爱群大厦、北京路新华书店是仿哥特式骑楼,这种形式较为少见。

北京路新华书店以强烈的垂直线条和拱形窗体现出哥特式装饰风格。爱群大厦的立面以垂直构图为主,设哥特窗,底层骑楼廊也处理为仿哥特式窗形式,使人感觉到浓厚的哥特风格。

南洋式

文明路186号。

这种骑楼有南洋地区的独特且有创造性的形式———在女儿墙上开出一个或多个圆形或其它形状的洞口,是一种建筑智慧,预防台风袭击,减少对建筑物的风负荷,不过因此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艺术形态。

古罗马券廊式

新华大酒店

这种骑楼底层有券柱,券心处以漩涡装饰,风格雄伟,一些部分还运用简化了的罗马柱。

仿巴洛克式

万福路114号

这类骑楼采取了巴洛克式装饰,多运用在山花装饰及女儿墙的曲线中,除了万福路,下九路、龙津西路也有。

现代式

这种骑楼建于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尺度、结构、材料、造型风格等方面与传统骑楼区别明显。一般来说,立面处理上舍弃了复杂的装饰,运用了简洁、明快、实用的功能主义的处理手法。

中国传统式

德政南路139号是代表。这种骑楼体现了南方传统民居的特色,底层沿街挑出,长廊跨越人行道,楼层正面墙上并排开着两至三扇窗,立面基本无装饰。这种骑楼仅在南华路、同福路、万福路、德政路、起义路等还有零星保存。

参考资料: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9/02/content_975449.htm
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5-09/09/content_980014.htm

㈤ 广州骑楼在哪个区较多,有什么历史价值和特色

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广州骑楼的结构共分三段:下段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回柱、中段为楼层、上段答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处大多都有丰富的装饰花纹或浅浮雕。依建筑风格,广州骑楼又可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个流派。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是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顶。 东山骑楼形成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比如说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东山骑楼最为独特之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美观而且实用。

㈥ 广州市骑楼体现了什么地域文化

广州作为我国的南方他有特别的融化花花他的其乐文化还有他的粤菜等等之类的

㈦ 广州骑楼的骑楼特色

广州骑楼的结构抄共分三段:下段为约宽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处大多都有丰富的装饰花纹或浅浮雕。依建筑风格,广州骑楼又可以分为西关骑楼和东山骑楼两个流派。
西关骑楼是早期骑楼的代表,外观主要采取巴洛克风格的装饰,山花和楼身的设计大多直接具有古罗马的装饰特征,如罗马柱、卷曲花纹等,但也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比如墙体多是中式清水砖材料。其中最具中式建筑特色的是在西关大屋中常见的满洲窗———由一块块细小的彩色玻璃组合而成的方形窗。顶部的山花挑檐也做成中国特色的柔和的拱形顶。
东山骑楼形成的年代比西关骑楼略晚,更趋于现代化,也更加简洁。比如说罗马柱变为简单的方柱、圆柱,细石米墙代替了清水砖墙,几何图案增多等等。山花挑檐是东山骑楼最为独特之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美观而且实用。

㈧ 广州骑楼的介绍

广州骑楼由二十世纪初开始出现,形式多样,保存完整,是粤派骑楼的代表。广州骑内楼的特点是容把门廊扩大串通成沿街廊道。廊道上面是楼房,下面一边向街敞开,另一边是店面橱窗,顾客可以沿走廊自由选购商品,楼上一般住人。骑楼街可以避风雨、防日晒,特别适应岭南亚热带气候,骑楼内的店铺可以借用柱廊空间,便于敞开铺面、陈列商品以招徕顾客。广州骑楼建筑在第十甫路、上下九路、中山路、解放路、人民南路、一德路等商业街道较为集中,而西濠口一带的骑楼最为壮观。新亚酒店、南方大厦、爱群大厦等为广州初期骑楼建筑中的代表。因此,广州骑楼已是每个广州人的骄傲。

㈨ 骑楼的特点说出它的自然环境

骑楼: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可避风雨防日晒版,特别适应岭南亚热权带气候,其商业实用性更为突出。在两广、福建、海南有很多这样的建筑。如广州的上下九、厦门的中山路、北海珠海街以及上海金陵路(早期广东人聚居区)。这种建筑适应南方天气潮湿多雨,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物之一

㈩ 关于广州西关骑楼

针对南方潮湿多雨、炎热高温的气候特征,便在马路两旁搭建起两三层的砖木混合结构内的骑楼式容楼房,就连现代化的建筑南方大厦、新大新公司等,也采用了这种骑楼式的建筑结构,一时风靡全城,形成了广州街景的主格局。

骑楼一般分楼顶、楼身、楼底三部分。有的楼顶是尖顶塔形,有的在正面墙挑出拱形雨篷,造型丰富。墙面装饰也多种多样,有浮雕图案、窗洞形式、线脚、阳台铸铁栏杆等,有的融合了西方巴洛克或罗可可建筑装饰风格,有的是岭南特色的佳果与吉祥纹饰以及具有中国古典卷草图案。有的还把满洲窗运用在骑楼上

骑楼是越族先民“干栏”建筑的遗韵。《博物志》里说:“南越巢居”。《南越志》说:“南越栅居。”所谓“巢居”、“栅居”,就是广州博物馆展出的“干栏”。周翠玲教授告诉记者:“干指上面,栏指房屋。建筑文化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史前时代,岭南的原始建筑经历了洞穴、半地穴到完全地面式的发展过程。广州博物馆展出的汉墓出土遗物干栏,据考证是上屋住人,下面容纳家畜和杂物。这种干栏,特点是干爽、通风、避暑、防潮,适合岭南的亚热带气候和地理环境。”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