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地理环境
『壹』 煤炭体现什么自然地理环境特点
煤炭是植物被掩埋后在高温高压的环境下,经过成千上万年而形成了。煤炭福集的地方,说明这个地方曾经植物繁茂,一般是森林,或者沼泽地带。不断有死去的植物层层叠加
『贰』 某地区发现大量的含煤地层可推断其古地理环境是
D. 煤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树木遗体经生物化学的分解、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含煤多的地层可以推断古代的地理环境为森林
『叁』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山西省在煤炭开采过程中可能对当地地理环境造成哪些影响
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荒漠化;地面塌陷。
『肆』 成煤时期的环境特点
我国煤炭资源形成于六个地质时期
情况分别如下:
古生代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早期:距今约3.20亿年-2.78亿年
古生代二叠纪晚期:距今约2.64亿年-2.50亿年
中生代三叠纪晚期:距今约2.27亿年-2.05亿年
中生代侏罗纪早中期:距今约2.05亿年-1.59亿年
中生代白垩纪早期:距今约1.42亿年-0.99亿年年
新生代第三纪:距今约6550万年-180万年
中国煤炭流向示意图
我国不同成煤期的煤炭资源特点
石炭二叠纪是最早的煤炭资源形成期,我国的石炭二叠纪煤基本上分布在黄河流域.石炭二叠纪煤种范围从长焰煤到无烟煤,在已探明的石炭二叠纪煤储量中,气煤占24%,无烟煤占17%,低变质烟煤占14%,贫煤占13%,焦煤占12%,肥煤占11%,瘦煤占9%。
晚二叠纪是我国南方主要的成煤时期,晚二叠纪煤广泛分布于江南各省区,其中绝大部份资源集中于贵州和川南滇东北.在已探明的晚二叠纪煤储量中,无烟煤占62%,焦煤占16%,贫煤占11%,瘦煤占8%,肥煤占2%,气煤占1%。
我国晚三叠纪煤的探明储量只有40亿吨,其中陕北三叠纪煤田就占了20亿吨,煤种为气煤.另外20亿吨零星散布于全国各地,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我国侏罗纪煤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四省区交界地带和新疆北部.在各成煤期中,侏罗纪煤的平均含硫量最低,平均含灰量最低,这是侏罗纪煤的最大优势.侏罗纪的煤种范围从褐煤到无烟煤,在已探明的侏罗纪煤储量中,低变质烟煤占96%,气煤占3%,其他占1%。
我国白垩纪煤分布于内蒙古东部和东北三省,其中内蒙古东部的白垩纪煤几乎全部是褐煤,且多适合露天开采,东北三省的白垩纪煤从长焰煤到无烟煤,黑龙江七台河煤田是唯一的白垩纪无烟煤产地.在已探明的白垩纪煤储量中,褐煤占了81%。
第三纪是最后一个成煤期,由于经历的时间最短,所以煤的碳化程度普遍较低.煤种范围从褐煤到气煤,在已探明的第三纪煤储量中,褐煤占90%,长焰煤和气煤占10%。
石炭二叠纪煤含灰量在10%-20%的占34%,含灰量在20%-30%的占64%,含灰量在30%以上的占2%。
晚二叠纪煤含灰量在10%-20%占47%,含灰量在20%-30%的占45%,含灰量在30%以上的占8%。
侏罗纪煤含灰量在10%以下的占44%,含灰量在10%-20%的占55%,含灰量在20%以上的占1%。
白垩纪煤含灰量在10-20%的占65%,含灰量在20-30%占34%,含灰量在30%以上的占1%。
石炭二叠纪煤含硫量在1%以下的占24%,含硫量在1%-2%的占52%,含硫量在2%以上的占24%。
晚二叠纪煤含硫量在1%以下的占7%,含硫量在1%-2%的占29%,含硫量在2%以上的占64%.。
侏罗纪煤含硫量在1%以下的占78%,含硫量在1%-2%的占22%。
白垩纪煤含硫量在1%以下的占64%,含硫量在1%-2%的占36%。
『伍』 地理,山西煤炭开发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有哪些,要具体的,谢谢
市场条件:能源消费供不应求,能源消费量不断增加,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交通条件:回位置适中,有答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区位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开采条件: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陆规模机械化开采;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陆』 简述煤炭的优缺点(地理必修二)
1 优点
1.1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煤炭地下气化燃烧后的灰渣留在地下,采用充填技术,大大减少了地表下沉,无固体物质排放,因此煤炭地下气化减少了废物和粉煤灰堆放面积及对地面环境的破坏,这是其他洁净煤技术无法比拟的。地下气化煤气可以集中净化,脱除焦油、硫和粉尘等其他有害物质,可以消除SOx和NOx污染,汞、颗粒物和含硫物质等其他污染物也大大减少。
UCG与传统采煤加地面燃烧相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并有利于进行碳捕捉和储存。CO经地面变换后,采用分离技术将CO2分离出来储存或作其他用途,从而得到洁净煤气,因此,地下气化技术有利于解决大气污染问题。
地下气化煤气中H2含量在40%以上,分离后得到各种纯度的H2。H2是当今人类最理想的洁净能源,H2可储、可输性好,不仅是高能燃料,又可作为中间载能体使用,它转变灵活、使用方便、清洁卫生,在自然界中形成水-氢-水自然循环,所以氢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1.2煤炭地下气化技术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大大提高资源回收率。在抽采煤层气之前进行地下煤气化可回收煤炭热值75%以上,在抽采煤层气之后进行地下煤气化也可回收煤炭热值的70%。此外,还使传统工艺难以开采埋藏太深的煤、边角煤、“三下”(河下、桥下、建筑物下)压煤、己经或即将报废矿井遗留的保护性煤柱和按国家环保规定不准开采的高硫高灰劣质煤得到开采。
煤炭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但受传统井工开采技术水平的限制,随着开采强度的逐渐增大,大量的矿井报废或行将报废。据统计1953~1989年有报废矿井297处,1990年~2020年还有244处将报废,遗弃资源储量到目前为止已有300亿吨以上,一般为井工开采(由工人下入井内进行资源开采,与露天开采相对应,井工可采煤炭量仅占煤炭资源储量的11.43%)遗留的煤柱、薄煤层、劣质煤层、高瓦斯煤层等。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的发展应用,为这些资源的有效动用提供了途径。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可使我国遗弃煤炭资源50%左右得到利用。煤炭地下气化技术还可以用于开采井工难以开采或开采经济性、安全性较差的薄煤层、深部煤层、“三下”压煤和高硫、高灰、高瓦斯煤层、浅海海底煤层。因此,地下气化可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
1.3安全性好
煤炭地下气化技术由于实现了井下无人无设备生产煤气,因此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避免传统采煤的煤矿塌陷、透水、瓦斯突出等事故。
1.4投资少、经济效益好
与矿井和矿场建设相比,建设地下煤气化站的投资低2.5倍。与地面气化相比投资显著降低。
1.5劳动生产率高
劳动生产率与露天采煤同样高,为矿井采煤的4倍,产品成本与露天采煤相当,比矿井挖煤大幅下降。
1.6省去了煤的运输和装卸
由此没有运输过程中的燃料损失和煤尘等污染物排放,并减少相应的费用。
2 存在的不足
地下煤气化广泛工业化推广之路仍然有很多需要大量研发投入来克服的挑战。尽管地下煤气化有很多优点,但技术仍不完善,有多种局限:
①有可能导致重大的环境影响:地下蓄水层污染和地表塌陷。根据目前的知识可以建造一种结构,避免或降低这一风险。
②对很多煤资源来说地下煤气化可能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适合地下煤气化的矿藏可能有多得多的限制,因为一些矿藏可能有增加环境风险至不可接受水平的地址和水文特点。
③对地下煤气化的控制不能达到像地面煤气化的程度。很多的过程变量,诸如水注入速度、气化区中反应物分布、孔穴增长速度,只能通过测量温度和产品气的质量和数量进行估计。
④经济性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直至有适当数量的基于地下煤气化的电厂被建设和运行。
⑤地下煤气化本质上是一个非稳态过程,因此产品气的流速和热值会随时间变化,产品气成分不稳定。
『柒』 煤炭自然的条件
煤炭自燃的条件是“具有自燃倾向性的煤炭,呈一定厚度的破碎状堆积和有连续的供氧条件,且热量易于积聚”,3个条件同时存在,缺一不可。在防治煤炭自燃的时候,任何防灭火技术和材料只要切断其中的任何一个乃至全部条件,那么就可以起到有效的防治效果。因此,所采用的防灭火技术与材料须满足以下条件:
(1)覆盖煤体并封堵松散煤体的空隙,减少甚至杜绝漏风,隔绝煤体与氧气的接触。
(2)充分惰化存在煤层自燃的采空区。
(3)吸收煤体周围空间储存的热能,降低煤温。
(4)破坏煤体表面的各种活性基团结构,阻化煤氧反应。
(7)煤炭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影响自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水份:水份的含量及变化是影响煤自发热最主要的因素,当水蒸发时从外界吸收大量的热,冷凝时就将这些热传给煤粉,理论上讲,含水量增加1%将使煤温上升17℃。因此不能用水来冷却已经产生自发热的煤堆,这是因为冷却水很难将全部的煤浸透而只是让部分温度下降而已。
2、通风率:理论上在松散的煤堆中不流通的空气完全反应的话将使其温度上升2℃,实际上当高速流通的空气在提供煤以氧气的同时也会带走大量的热,而低速则恰好相反,尽管也提供相当数量的氧气但却不能带走其自发产生的热量。
操作上长期置放的煤粉一定要压紧,清除周围的杂草勿使草根造成煤堆松质化,使空气容易进入,温度容易提高。
3、颗粒细度:与自发热成反比的关系,颗粒越小其表面积越大,与空气的接触越充分,更容易产生自热。但出于堆置上的考量,使煤堆不至于容易坍塌,一般会将其细度控制在一定范围。
4、挥发份:按挥发份可以将煤分为烟煤、褐煤、无烟煤,其热值递增,自发热可能性降低。而且由于煤粉飞灰都搀在生料中使用(G生料配料必须考虑到这一点),因此根据不同的燃煤要求不同配比的生料,烧成操作上也作调整。
5、温度:最重要的操作参数,根据实验室检定,80℃以下温升其反应率反而下降,80℃其活性随温度上升而上升。
『捌』 煤炭不是污染环境吗为什么地理书还说要扩大煤炭开采量
因为开采矿产资源有好处呀:
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③形成许多相关产业部门;④增加就业机会;
『玖』 含煤地层的古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含煤炭的古地理环境都是发生过剧烈地质构造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