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军事地理气象知识名词解释能见度

军事地理气象知识名词解释能见度

发布时间: 2021-02-20 01:17:13

⑴ 气象中的雾的能见度多少米指的是用什么看的,怎样划分轻雾,大雾

视力正常者能将一定大小的黑色目标物从地平线附近的天空背景中区别出来的专最大距离.[ 应用学科:属大气科学(一级学科);大气(二级学科)]
能见度小于10公里称为轻雾;能见度小于1公里称为大雾.
实际工作中,又将能见度小于500米的称为浓雾,小于200米的称为强浓雾,分别发布大雾黄色、橙色预警,能见度小于50米的强浓雾发布红色预警.
以前和现在均以观测员肉眼观测为主,目前已有全自动能见度监测站,对道路天气的实时情况进行有效监测,每分钟都有数据反馈到气象台,该监测站是一种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对大雾、大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影响其能见度情况都能进行自动观测,测量范围为10-10000米,观测出来的数据通过GPRS无线传输回气象部门.

⑵ 《军事地理气象知识》 简答题 1请简述判定高程的方法 2地面起伏的判定根据有哪些 3手工标图有哪些

1.高程分绝对高来程和相对自高程。绝对高程和海拔有点像;相对高程就是相对于一个已确定高程的物体的高程。例如:甲山高程为100米,乙山高程为200米。则乙山对于甲山的相对高程为100米
2.等高线 地形图
3.第一,你可以更直接理解图纸,第二,你记住了你所标注的内容,加强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⑶ 气象标准说明 比如能见度 能见度弱多少到多少

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航空界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气条件下还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气透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测量仪器测量。

能见度(visibility)
在气象学中,能见度是指物体能够被清楚的识别的最大距离。能见度对交通运输包括公路运输以及航海航空等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气象学中的能见度指空气的透过性,在晚上能见度亦指大气的通透性
航空:在航空学中,能见度的定义如下:
A,一定大小的黑色物体置于地上,在背景为亮色的情况下能够被看见并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B,以暗色作为背景,1000烛光(candelas)能够被识别的最远距离。
另外一个字,跑到可视范围(Runway Visual Range,RVR)也跟能见度有关,这个特别是指飞机即将到达的跑到附近所测量的能见度。
在空气特别干净的北极或是山区,能见度能够达到70~100km,然而能见度通常由于大气污染以及湿气而有所降低。各地气象站报道的有霾(干)或雾(湿)。烟雾可将能见度降低至零,这对于开车开船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同样在沙尘暴发生的沙漠地区以及有森林大火的地方驾车都是十分危险的。雷雨天气的暴雨不仅使能见度降低,同时由于地面湿滑而不能紧急制动。暴风雪天气也属于低能见度的范畴内。
烟雾、薄雾、霾
国际上对烟雾的能见度定义为不足1km,薄雾的能见度为1km~2km,霾的能见度为2km~5km。烟雾和薄雾通常被认作是水滴的重要组成部分,霾和烟的粒径相对要小一些,这表明一些探测器如热影像仪(Thermal Imagers TI/LIR)利用远红外,其波长为10um左右,这个能更好的穿透霾和一些烟雾,因为其粒径比波长要小。因此红外辐射既没有被明显的改变方向也没有被颗粒物完全吸收。
非常低的能见度
能见度不足100米通常被认为为零,在这种情况下道路会被封锁,自动警示灯和牌子会被激活以提醒司机朋友,这些警示牌通常放在经常性出现低能见度的区域,尤其是发生了重大的交通事故比如汽车连环撞击事件的地方。

⑷ 军事地理气象知识

实在看不清楚

⑸ 气象能见度的介绍

气象能见度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内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容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气象能见度是气象要素观测中的基本项目之一,是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交通的重要问题。

⑹ 求解答,军事地理气象知识

0.034m乘以50000等于1700m

⑺ 一、名词解释 1、天气:

天气是指某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而天气现象内则是指发生在大气容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即某瞬时内大气中各种气象要素(如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闪、雪、霜、雷、雹、霾等)空间分布的综合表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各种天气系统都具有一定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而且各种尺度系统间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许多天气系统的组合,构成大范围的天气形势,构成半球甚至全球的大气环流。天气系统总是处在不断新生、发展和消亡过程中,在不同发展阶段有其相对应的天气现象分布。

舒适度指数是结合温度、湿度、风等气象要素对人体综合作用,表征人体在大气环境中舒适与否,提示人们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节自身生理及适应冷暖环境,以及防范天气冷热突变的指数,便于人们了解在多变的天气下身体的舒适程度,预防由某些天气造成的人体不舒适而导致的疾病等。舒适度指数分为9级,级数越高,气象条件对人体舒适感的影响越大,舒适感越差。

⑻ 低能见度天气定义

气象能见度定义为: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认出目标物(黑色、大小适度)的最大水平距离。 气象能见度是气象要素观测中的基本项目之一,是直接影响人类生活、生产、交通的重要问题。

能见度
大气中空气分子对入射光的衰减是比较规律的。大气中气溶胶对可见光传播也有很大影响,而且气溶胶分布是复杂多变的,大气中云雾滴也会使光受到衰减和散射。

实际观测表明,在大气中,半径从十分之几微米到几十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和小云雾滴随着半径增大其数密度会非常急剧的减小,半径越小的粒子数密度越大,这些粒子对可见光有较强的散射作用,而且也有复杂的吸收作用,尤其对于小粒子,这种吸收作用是相当显著的。

由于人类活动、热对流、风和湍流作用等各种原因,低层大气内小粒子含量会发生极大变化当大气中小粒子的含量很大时,大气衰减系数比“干净”的空气分子的衰减系数可能会大一到二个数量级,这时,天空将是浑浊的,我们将看不清远处的目标物,这就是能见度问题。

能见距离
我们在近处看物体总是可以看清的,但当物体渐渐远离我们时,就渐趋模糊,直到物体达到某一距离后,我们就无法用肉眼再把物体从背景上识别出来,这个能够“看到”物体的最大距离称为能见距离。

⑼ 气象能见度的大气分类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 系列标准为二十二个部分:
第版1 部分:总则;
第2 部分:云的观测权;
第3 部分:气象能见度观测;
第4 部分:天气现象观测;
第5 部分:气压观测;
第6 部分:空气温度和湿度观测;
第7 部分:风向和风速观测;
第8 部分:降水观测;
第9 部分:雪深与雪压观测;
第10 部分:蒸发观测;
第11 部分:辐射观测;
第12 部分:日照观测;
第13 部分:地温观测;
第14 部分:冻土观测;
第15 部分:电线积冰观测;
第16 部分:地面状态观测;
第17 部分:自动气象站观测;
第18 部分:月地面气象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19 部分:月气象辐射记录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20 部分:年地面气象资料处理和报表编制;
第21 部分:缺测记录的处理和不完整记录的统计;
第22 部分:观测记录质量控制。

⑽ 名词解释 能见度

能见度,是反映大气透明度的一个指标,航空界定义为具有正常视力的人在当时的天专气条件下还属能够看清楚目标轮廓的最大距离。能见度和当时的天气情况密切相关。当出现降雨、雾、霾、沙尘暴等天气过程时,大气透明度较低,因此能见度较差。测量大气能见度一般可用目测的方法,也可以使用大气透射仪、激光能见度自动测量仪等测量仪器测试。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