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密地理信息意义
Ⅰ 为什么涉密地理信息人员要签订保密承诺书
岗位涉密,涉密人员就必须要签订保密承诺书,这是保密法和涉密人员管理相关规定里明确的要求。
关于涉密测绘方面的法规也有相关规定。
Ⅱ 如何有效加强对涉密地理信息测绘单位的保密
地理信息复主要是体现在地理位制置相关的资料和数据,多数涉密地理信息包含了重要的国家机密资料和个人隐私,因此对其保密管理非常必要。我国相关立法对测绘信息保密制定了法律法规,却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山东省涉密地理信息测绘单位的保密管理工作进行研究,制定保密管理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地理信息的安全。
Ⅲ 涉密测绘成果适用的法律法规包括哪些
涉密测绘成果适用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
一、为加强对测绘成果的管理,保证测绘成果的合理利用,提高测绘工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规定。
二、本规定所称测绘成果,是指在陆地、海洋和空间测绘完成的下列基础测绘成果和专业测绘成果:
(一)天文测量、大地测量、卫星大地测量、重力测量的数据和图件;
(二)航空和航天遥感测绘底片、磁带;
(三)各种地图(包括地形图、普通地图、地籍图、海图和其他有关的专题地图等);
(四)工程测量数据和图件;
(五)其他有关地理数据;
(六)与测绘成果直接有关的技术资料等。
三、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测绘成果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负责组织全国基础测绘成果及其有关专业测绘成果的接收、搜集、整理、储存和提供使用。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测绘成果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并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内基础测绘成果以及有关专业测绘成果的接收、搜集、整理、储存和提供使用。
国务院有关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本部门专业测绘成果的管理工作。
军队测绘主管部门负责军事部门测绘成果的管理工作。
(3)涉密地理信息意义扩展阅读:
和地勘涉密测绘有关的部门:
针对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存在失泄密隐患问题,中央领导同志最近作出多次批示,要求高度重视,认真整改。
为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进一步加强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的监管,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与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部和国家保密局协商一致,共同成立全国地勘行业涉密测绘成果和地质资料使用与管理专项检查领导小组,由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徐德明担任组长。
四部门联手行动,重拳出击,迅速在全国地勘行业开展保密大检查,全力把维护地理信息安全落到实处。
Ⅳ 国家关闭37个涉密地图网站
截至2009年8月底,全国共搜索和检查互联网地图服务网站41670个,其中存在问题的网站有3686个,占检查总数的8.8%。问题网站中存在政治问题的网站有831个,存在涉嫌泄露国家秘密的网站有37个,存在其他问题的网站有2818个。
对此,有关部门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期间,对于存在问题的网站下发书面整改通知书947份,整改网站1031个,关闭网站221个,通报违法违规案件96件。通过专项治理,绝大多数地图服务网站,尤其是国内知名地图服务网站已撤销存在政治性问题的地图,删除涉嫌泄密的兴趣点和敏感信息,互联网地图服务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近日,由国家测绘局、外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国家保密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总结会”在北京召开。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测绘局局长徐德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国家测绘局副局长闵宜仁主持。
徐德明说,在全社会开展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活动,对于规范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市场秩序,提高公民的国家版图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他说,自2008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各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协调配合,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建立了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职责明确,统筹协调,为专项治理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完善了互联网地图管理的政策法规。首次建立了互联网地图服务准入制度,强化了互联网地图服务法制化管理,完善了公开地图内容表示的有关规定,健全了互联网地图审核程序。三是严肃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了存在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民族尊严的“问题地图”,以及利用涉及国家秘密测绘成果或粗制滥造擅自提供服务的违法行为。四是广泛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目前,互联网上存在政治性问题的地图明显减少,上传标注涉密地理信息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逐步规范,公民的国家版图意识和地理信息安全保密意识显著增强。
徐德明对今后的工作提出三点要求。
一是要认真总结借鉴专项治理工作经验。专项治理历时一年半,是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复杂、系统性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开创性、填补空白性质的工作。要把专项治理的成功经验和创新方法,以及反映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深刻分析、认真研究,为强化测绘工作统一监管、加强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等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是要切实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要结合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国家版图意识宣传教育、地图市场监管、地理信息市场专项整治等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有关工作,不断巩固和扩大专项治理成果。一要加快建立健全有关政策法规,强化法律支撑,促进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的规范化、法制化;二要针对互联网地图服务的特点,进一步加强监管技术创新,不断提高监管水平;三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普及地图及地理信息相关基础知识;四要进一步强化部门合作,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三是要加强合作做好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工作。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方面十分关注,希望各部门不断根据形势发展的新变化,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做好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和防范,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
会上,国家测绘局地理信息与地图司司长李永雄对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情况做了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共同审议了拟上报国务院的《关于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违法违规行为专项治理工作的总结报告》,针对如何加强互联网地图和地理信息服务、强化网上地理信息安全监管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请加分!
Ⅳ 涉密地理信息指哪些
比如 海南的中海海军基地、大亚湾核电站 等属于国家高度机密的一些地理位置 在卫星图上都被屏蔽 此类地理位置就是涉及国家机密的一些地方
Ⅵ 哪些地理信息属于涉密
理论上来说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很多地图数据都是涉密的。那属于国家机密,如果落到国外后果不堪设想。
地图数据包括我国的地形地貌地物特征等等。
Ⅶ 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目标意义
地理信息是国家重要战略信息资源,在政府管理决策、产业发展、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测绘工作的意见》和《基础测绘条例》,持续推进地理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探索现代化地理信息服务方式、大力促进地理信息产业发展,国家测绘局做出了建设平台的重要决策,目的就是要大力提高测绘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平台是针对政府、专业部门和企业对地理信息资源综合利用、高效服务的需求,依托测绘部门现有地理信息生产、更新与服务架构,以及国家投入运行的涉密与非涉密广域网物理链路,联通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地理信息资源,实现全国不同地区宏观、中观到微观地理信息资源的开发开放与7×24小时不间断的“一站式”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有效的分建共享、联动更新、协同服务的高效运维机制,全面提升信息化条件下地理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平台的建设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是实现跨地区多尺度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集成应用。建成全国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地理信息数据资源,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消除因分级管理、各部门信息资源难以共享造成的信息孤岛、数字鸿沟。
二是改变地理信息服务方式,提升测绘保障服务能力。为政府各部门提供地理信息资源的方式从数据变为“一站式”在线地理信息服务,将解决用户使用地理信息资源过程中技术难度大、建设成本高、开发周期长等难题。
三是提高测绘公共服务水平、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通过建设公众版平台,向普通公众提供权威公益性地理信息服务,为企业提供增值开发环境,消除因数据涉密造成的地理信息应用瓶颈,将极大地推动地理信息产业发展。
四是促进地理信息资源共享。通过分建共享机制,将推动测绘部门、专业部门、企业及社会团体地理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服务。
Ⅷ 空间参考系统对于地理信息系统有什么意义
空间抄参考归根结底的目的就是一个:精确的描述。
正因为地球是个球体,而我们的地图是个平面,因此才出现了形形色色的空间参考系,用于更好的描述我们的需求。有时候我们需要精确的描述方位,就需要采用地理坐标系,有时候我们需要更精确的距离面积描述,就采用投影坐标系。
为了描述人类聚居的主要世界,我们采用的空间参考可以让格陵兰在地图上大的像个洲,而描述极地的地图则可以看不见任何人类居住的大陆。
没有空间参考的地理信息系统只是单纯的涂满了花花绿绿图案,空间参考的存在让一切都有了意义。
Ⅸ 涉密基础测绘成果使用要求
1)准予使用的基础测绘成果属于测绘工作中国家秘密级事项,要按《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进行保密管理,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消除失泄密隐患,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涉密基础测绘成果不得擅自复制、转让或转借。
2)绝密级基础测绘成果,必须采取以下保密措施:①非经原确定密级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批准,不得复制和摘抄。②收发、传递和外出携带,由指定人员担任,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③在设备完善的保管装置中保存。经批准复制、摘抄的绝密级成果,依照前款规定采取保密措施。
3)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使用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和《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仅限于本单位范围内,按批准的使用目的使用,不得扩展到所属系统和上下级或同级其他单位。
4)利用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开发生产的产品,未经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进行保密处理的,其秘密等级不得低于所用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
5)违反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发生涉密基础测绘成果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按照《报告泄露国家秘密事件的规定》的要求,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机构报告并查处。
6)首次申请使用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被许可使用的申请人应签署国家测绘局印发的《涉密基础测绘成果安全保密责任书》。
7)准予提供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测绘成果资料保管单位应当与被许可使用的申请人签订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供使用许可协议。
Ⅹ 地理信息系统的意义、特点与发展趋势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位置与地理信息既是LBS的核心,也是LBS的基础。一个单纯的经纬度坐标只有置于特定的地理信息中,代表为某个地点、标志、方位后,才会被用户认识和理解。用户在通过相关技术获取到位置信息之后,还需要了解所处的地理环境,查询和分析环境信息,从而为用户活动提供信息支持与服务。
地理信息系统(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以及遥感和计算机科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随着GIS的发展,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科学”(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近年来,也有称GIS为"地理信息服务"(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工具,它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简而言之,是对地球上存在的现象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 GIS 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例如查询和统计分析等)集成在一起。
特点
公共的地理定位基础;
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
系统以分析模型驱动,具有极强的空间综合分析和动态预测能力,并能产生高层次的地理信息;
以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为目的,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空间决策支持系统。
发展空间
许多学科受益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活跃的地理信息系统市场导致了GIS组件的硬件和软件的低成本和持续改进。这些发展反过来导致这项技术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应用包括房地产、公共卫生、犯罪地图、国防、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源、景观建筑、考古学、社区规划、运输和物流。地理信息系统也分化出定位服务(LBS)。LBS使用GPS通过所在地与固定基站的关系用移动设备显示其位置(最近的餐厅,加油站,消防栓),移动设备(朋友,孩子,一辆警车)或回传他们的位置到一个中央服务器显示或作其他处理。随着GPS功能与日益强大的移动电子(手机、pad、笔记本电脑)整合,这些服务继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