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地理环境优势
㈠ 安徽的自然环境特点是什么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 54′--119°37′、北纬29°4
1′--34°38′之间,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
面积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
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
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1)巢湖地理环境优势扩展阅读:
安徽地形地貌
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
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㈡ 巢湖的湖泊地理
位置境域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由合肥市、巢湖市、肥东县、肥西县、庐江县二市三县环抱。 地理参数
巢湖,总计湖长54.5公里。其中由巢湖闸至下杨村26公里,由下杨村至中庙10公里,由中庙至井川圩18.5公里。最大宽度,为垂直于长度方向的相对两岸间的最大距离,当水位10米时,宽度为21公里。平均宽度,为湖水面积除以湖泊的长度,当水位12米时,面积为820平方公里,由此可以得出,湖泊平均宽度为15.1公里。
岸线长度:当水位为6米时,岸线长144.5公里;当水位为10米时,岸线长173公里;当水位为13米时,岸线长181公里。
湖泊面积:当水位6米时,面积为560平方公里;当水位8米时,面积为755平方公里;当水位10米时,面积为774平方公里,当水位12米时,面积为820平方公里;当水位13米时,面积为825平方公里。
平均水深:当水位6米时,水深0.29米;当水位10米时,水深4.09米;当水位13米时,水深7.55米。
湖水最大深度:当水位6米时,最大水深0.98米;当水位10米时,最大水深4.98米;当水位13米时,最大水深7.98米。
湖泊容积:当水位6米时,容积为3.50亿立方米;当水位8米时,容积为17.17亿立方米;当水位10米时,容积为32.52亿立方米;当水位工2米时,容积为48.10亿立方米。
湖底平均坡度0.96%。 巢湖流域的地质构造单元位于塔里木一中朝板块和华南一东南亚板块的交汇地带。这两大板块于距今约1.95亿年左右的三叠纪末的印支运动会聚,拼合形成了现代的安徽大陆,巢湖流域恰处于这两大板块的分界部位。在印支运动以后的燕山运动期间,整个侏罗纪、白垩纪约1.96~0.8亿年巢湖流域以垂直断陷为特征,安徽省的西界到巢湖一带沉积了厚数千米的侏罗白垩系地层。喜玛拉雅期,第三纪开始,巢湖一带进一步断陷,沿着一组北东走向和另一组北西走向的断裂、断陷,使大别山北麓的流水在这里受阻,形成断陷湖。大约是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前500~350万年),湖泊面积较大。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距今约1.5万年到现在,表现为大量泥沙不断流入湖中,湖水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形成现代的巢湖。
巢湖形成初期,湖盆下沉趋势显著,表现了岬湾曲折见溺湖岸的特点。现代地图上10米等高线即为当时的湖岸轮廓,湖泊面积达2000多平方公里,原先在巢湖市(原巢县)城关附近的大沼泽窦湖早已消亡。白湖以及包括无为洲在内的广大滨湖地区,当时亦属巢湖水域。据史料记载,仅宋代以前的200多年间,湖泊面积就缩小了五分之一。原湖湾所在的杭埠河、南淝河、柘皋河及裕溪河的沿湖河口三角洲圩田,在人们未围垦之前为巢湖四大湖湾,后经河川泥沙的淤积形成河口三角洲或湖泊滩地。今日的湖盆自然形态已被人类活动所改造,然而在老三角洲圩区的河口仍然不断地生长着的三角洲使湖盆日渐淤浅。据计算每年约有200万立方米泥沙淤积在巢湖。根据现有资料的分析与航空相片解译,从1955~1979年的25年中杭埠河口三角洲围垦区的总面积约有62平方公里。除上述地段外,湖区其它地段的沿岸,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据分析,25年来岸线向湖区推进的最大水平幅度在80至100米左右,平均年发展速度尚不足4米。巢湖建闸后使巢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原有广大面积的滩地沉淹湖底,输入泥沙的蓄积增多,加剧了湖盆的淤塞。 巢湖及其流域地貌的主要轮廓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玛拉雅运动所造成的。由于其处于几个次级单元的交汇地带,各单元均有独立而又彼此影响的发展过程,反映在地貌形态上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一、滨湖地貌
(一)北部剥蚀丘陵阶地区
这一地区包括柘皋河以西至撮镇一带。地质构造位于张八岭台拱范围。它受台拱两侧郯(城)庐(江)深断裂带的控制,使龙泉山及其周围的丘陵成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地垒型构造。丘陵顶高一二百米,它在第四纪末遭受了强烈的风化和剥蚀,由变质岩组成的山坡切割强烈,沟壑密且峻,剥夷物质堆积于坡麓。由于近期掀升,河流侵蚀,形成高度分别为20~50米左右的阶地。区境在中下更新世时期是处在上升剥蚀阶段,现代烔炀一带仍有掀升迹象,地面剥蚀作用仍在继续进行。
(二)东部构造剥蚀低山区
区境系指柘皋——槐林一线以东地区。地质构造位于下扬子台坳。由于受三迭纪末印支运动以来历次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今日海拔三四百米左右的陡雒山岭。其中银屏山一带有很好的石灰岩溶蚀地貌,山岭坡雒普遍发育有二级阶地;其中20米一级分布不广,发育较好的是50米左右一级。它是中晚更新世纪发育于砂页岩基础上,经湖水长期浸蚀而成的湖相砾石阶地或石质阶地。
(三)西部剥蚀壑丘阶地区
区境包括撮镇——槐林一线以西地区,地质构造位于江淮台坪和北淮阳地槽褶皱带结合部位,也就是前述两个板块的会聚部位。从印支运动以后,区境发生显著沉降,形成典型的断裂地堑盆地。区内第四纪堆积厚度一般在15~20米,岩性单一,为晚更新世黄土堆积。近期地表受拱曲掀斜运动的影响和水流的冲刷,形成岗冲交错,起伏不平的波状平原。区内水系短小,下切较深。河流与阶地向湖区呈显著倾斜。入湖河口三角洲圩口地区,全新世以来表现了显著沉降,地面高度约7~9米。
二、湖岸地貌
巢湖湖岸由于浸水的结果,岩嘴伸入湖中成半岛,洼地凹入内陆形成湖湾。巢湖湖岸按其形态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类型:一是石质湖岸,指岩嘴伸入湖中的湖岸,岸壁一般较短,受风浪淘蚀,发育有浪蚀穴,如中庙嘴、槐林嘴、红石嘴,青龙嘴、黑石嘴、龟山嘴等;二是砂土质湖岸,这类湖岸由于土质疏松,透水性强,一般经湖流和波浪的短期冲刷,就可形成宽阔的浅滩,使岸线日趋稳定。巢湖多数湖岸属于此类型。三是粘土质湖岸。岸线平直少湾,属稳定型。它主要分布在烔炀河口以南至芦席嘴、下派河南部一带。另外,下派河至新河口一带属一段沼泽湖岸。
三、湖盆地形
湖底平坦,平均底坡为0.96%,高程变化在5~10米之间,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湖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向东南倾斜,深水区集中在东部,高程5米;西部湖床较东部浅,高程一般在5.5米以上。一般来说入湖河口都发育了水下三角洲,尤以杭埠河一带最为显著。目前各河口仍在不断淤塞。 巢湖属北亚热带温润性季风气候。控制区境的大气环流以西风环流及亚热带环流为主;此外,高空西北因西藏高原地形阻塞形成的西南低压也常进入区境。整个流域年平均气温在15~16℃之间,活动积温在4500℃以上,有200天以上的无霜期,季节分明,年气温较差在25℃以上,年降水量1000毫米等值线通过区境。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季风显著,四季分明,热量条件丰富,无霜期长。
当巢湖水位在8米时,面积为755平方公里,容积为17.17亿立方米。由于水体热容量大,热量交换也较陆地多,故夏季湖体又是一个“热源”。另由于大量释放热量,从而对区域内的气候也施以影响。 一、水位
巢湖水位,随着入湖迳流量和湖面降水量的增加,水位即趋上涨,加上巢湖另受长江江水倒灌顶托,故高水位的持续时间较长。
巢湖退水期一般从9月开始,年内水位变辐典型年份的情况是:1954年达6.48米,为历年最大值;1966年则只有1.44米,为历年最小值。此外,年内水位变化变辐在1959年以前较大,为6.48米到2.48米之间。1959年巢湖闸修建后,变辐减小,仅在4.92米到1.44米间。
巢湖多年平均水位为8.03米。年平均最大值水位为9.62米,发生在1954年:其次为9.41米,发生在1983年。年平均最小值水位巢湖闸建立前为7.11米,发生在1948年,巢湖闸建成后为7.23米,发生在1968年,次之为7.39米和7.46米,分别发生在1967年和1978年。
历年绝对最高水位为12.93米,发生在1954年。1956年6月科技工作者在湖心姥山岛考察,根据洪水痕迹推断1849年巢湖姥山岛后湾水位为13.57米;次之为12.29米和11.88米,分别发生在1983年和1969年。绝对最低水位,据原巢县水位站资料,现巢溺闸下游3公里处,1960年仅4米,1961年为4.12米,1956年和1958年均为4.32米。1969年以后根据巢湖闸水位站资料,1978年为6.47米,其次为6.54米和6.68米,分别发生在1967年和1966年。
巢湖水位,西岸高于南岸,南岸高于北岸,东岸最低,即湖面由西岸、南岸微向北岸和东岸倾斜。
二、湖水收支
巢湖湖水主要来源于各来汇河的来水量和湖面的降雨,集水面积合计9130平方公里,降水汇入100.46亿立方米。
三、含沙量
巢湖湖盆本身所形成的泥沙,一般来说为量不大,只在局部地区如下派河口、烔炀河至芦席嘴一带被风浪、湖流冲击产生的塌岸,以及泥沙被搅拌的现象才比较显著。
巢湖湖水含沙量主要来源于入湖水流中所挟带的悬沙,入湖河流主要有南淝河,派河,蒋口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其中南淝河、派河,杭埠河带入泥沙比重最大。
平面上含沙量分布的一般规律为西半湖大于东半湖,近河口处大于远离河口处。湖心处小,近岸处大;有水草处小,无水草处大,垂线上分布上小下大。
四、水温
巢湖水温多年平均值约为16.9℃,年际变化很小。年内水温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7月份水温最高,最低水温出现于1至2月。据资料统计,1963年水温极端最高值为35.4℃,极端最低值为0.2℃,年最大水温较差达35.2℃。
巢湖水温日变化不同水层略有不同,表层最高、最低水温分别出现在6时、15时左右,中层水温最高、最低值均较表层滞后一小时;而底层水温的周日变化则很不明显。表层水温日较差仅1.5℃,其余两层则更小。
五、透明度与水色
湖水透明度一般介于0.15~0.25米之间,相应水色为15~17号,即多呈黄褐色。实测透明度最大值为0.30米,出现在古泉岗附近;而下派河口却只有0.08米,为透明度最小处。巢湖湖水透明度与水色的基本状况是透明度小,水色浊,变化不大。按全湖分布来看,大致是东北部水域透明度较大,水色也较高,而湖的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以及受风浪侵蚀比较严重的岸边、入湖河流河口附近,透明度较小,水色略低。
六、湖流
巢湖湖流的平均流速:一般介于0.02~0.07米/秒之间,最大流速为0.62米/秒,但个别地方也有零速出现。就平面分布来看,平均流速东半湖大于西半湖,而西半湖各入湖口附近又大于离岸较远的开阔区域,巢湖最大流速出现在姥山一中庙一线。垂线上的流速一般呈表层大,底层次之,而中层最小。底层流的类型基本和表层流相似,所不同的是底层流受湖底地形影响显著,以致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地方易形成一些局部环流。如从姥山以东至烔炀河一线,这里湖水最深,湖底有较大面积的狭长形深槽存在,所以该处出现了三个环流。这些环流的运动方向互不相同,中间一个呈逆时针运动。
㈢ 安徽省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安徽位于低海拔地区,平均海拔119.3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地跨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流域,形成淮北平原、江淮丘陵、皖南山区三大自然区域。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东湖、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个湖泊,长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华阳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升金湖、黄陂湖、石臼湖等10个湖泊。其中巢湖面积770平方千米,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㈣ 巢湖的地理特征
[地理位置]
巢湖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江淮丘陵南部,地处东经117。00,-118。29,和北纬30。56,-32。02,之间。辖区面临长江,濒临巢湖,市域内巢湖水面面积511.88km2,约占整个巢湖水面面积的2/3,地势起伏,丘圩交错。全市现辖四县一区,土地总面积9423km2。我市交通便利,地处合宁芜金三角腹地,区位条件优越。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境内人文景观星罗棋布。
[地形地貌]
本市地貌复杂多样,按其基本形态特征可分为低山丘陵、岗地、圩畈平原三大类型,它们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12.3%、48.9%、38.8%。 地势是北倚江淮分水岭向沿江倾斜,地势渐低;细部趋势是:以中部北东--南西向的山丘带为界(庐南山区--巢无交界山丘区--昭关--香泉一线),其东南部为向长江倾斜地势,形成山丘--岗地--圩坂多级阶梯;其西北部是巢湖蝶状盆地,为四周渐次向巢湖倾斜的地势。区内最高点海拔675米(无为境内的三官山),最低点海拔4米左右(无为高沟一带)。 气候资源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总的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光照充分,热量条件较好,无霜期长;季风气候显著,冬寒夏热,四季分明。
[光热资源]
我市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动植物生长。全年太阳辐射总量115~123千卡/平方厘米。全市年均日照时数为2035~227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6~51%,夏季六~八月份都在200小时以上,冬季十一~十二月份在150小时以下。年平均气温在15.7~16.1℃,南北差异较小。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2~28.4℃,最冷月(元月)2.4~2.8℃;年均最低气温在-7.5℃左右;稳定通过0℃积温5728~5809℃,以上为341~344天;10℃的积温5031~5103℃,230~233天。全年无霜期在232~247天。
[降水资源]
年降水量在1000~1158毫米之间,降水日数年均为123.5日,地域分布为北部偏少南部稍多。季节分配不均,春季(三~五月)占年降水量28~32%,夏季(六~八月)占38~44%,秋季(九~十一月)占18~19%,冬季(十二~二月)占10~11%,一年内7月降水最多,12月最少。年均蒸发量为1469~1629毫米,七~八月份在800毫米以上,十一~二月在100毫米以下。
春季连阴雨天较多,不利春播。夏季梅雨特征显著,全市大致在六月十七日入梅,七月十一日出梅,持续25天左右,梅雨量240~260毫米。我市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丰梅年。
[风力资源]
我市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偏北风为主。年平均风速3.0~3.4米/秒,春季最大,为3.4~3.7米/秒,秋季最小,为2.6~3.2米/秒。
㈤ 巢湖的 地理位置怎么样
巢湖
巢湖,古称焦湖,位于江淮之间,是中国著名的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地处合肥、巢湖二市和肥东、肥西、庐江三县境内,西有大别山屏障,因地理位置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总面积820平方公里,东西180里,水域辽阔,四周河沟渠道360多条,纵横交错,曲折回环;沿岸山矶耸立,沙滩众多,湖中有山,山中有水,湖光山色,交相辉映。
巢湖不仅风景秀美,帆樯如画,而且沿湖周围名胜古迹众多,姥山、中庙、四顶山、半汤温泉、王乔洞、银屏仙人洞、银山猿人遗址、神墩文化遗址、楚歌岭等,犹如众星拱月,环绕巢湖。
巢湖水产资源丰富,银鱼、虾米、螃蟹被誉为“三珍”闻名遐迩。
姥山,卓立湖心,矗立水面,面积约100公顷,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为800里巢湖的“湖上绿洲”。姥山岛人文景观丰富。南麓,有一天然避风良港,旧称“南塘”,是元末抗元将领俞通海、廖永安等率水师屯寨姥山里修建。山腰,望湖而建的圣妃庙,祭祀主湖女神,始建于晋朝。山巅的文峰塔建于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郭沫若当年游湖时曾挥毫写下了“遥看巢湖金浪里,爱她姑姥发如油”的诗句。
姥山旅游业前景广阔,总投资3000多万元的巢湖水上乐园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开发,其子项目姥山岛综合娱乐城开工兴建。
中庙位于巢湖北岸的凤凰矶上,与湖中心的姥山岛隔水相望。岸矶形如栖凤,赤碛朱砂;庙宇赭墙碧瓦,飞阁流丹。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先时祭祀主巢湖波涛的太姥,后来祭奉传为泰山玉女的碧霞元君。历史上几经毁坏,后至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倡募重修,修葺完善前中后三殿,计70余间。一进大殿供神龛,琳琅满目;二进大殿为佛事活动场所;后殿为藏经阁,三层结构,庄重质朴。
银屏仙人洞口的峭壁上,一株牡丹破石而生,婷婷玉立,每逢谷雨,嫣然盛开,游人只可仰视其仙姿,却不可触其玉体,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花”。相传牡丹能报丰兆吉,预知年成。1997年至1999年,原巢湖市人民政府连续3年举办了牡丹观赏节,以花为媒,大力发展旅游业,
㈥ 概括安徽自然环境特点
一、 地理位置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东部,位于东经114° 54′--119°37′、北纬29°4
1′--34°38′之专间,紧属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
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
面积的1.45%。
二、地形地貌
安徽省地形地貌呈现多样性,长江和淮河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全省大致可分为五个
自然区域:
(1)淮北平原。
(2)江淮丘陵。
(3)皖西大别山区。
(4)沿江平原。
(5)皖南山区。
主要山脉有大别山、黄山、九华山、天目山,最高峰黄山莲花峰海拔1860米。长江
流经安徽南部,境内全长416公里,淮河流经安徽北部,在境内全长430公里,新安江为
钱塘江正源,境内干流长240公里。
长江水系湖泊众多,较大的有巢湖、龙感湖、南漪湖。其中巢湖面积800平方公里,
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㈦ 巢湖风景名胜区的地理环境
巢湖风景名胜区内姥山岛、天门山,宛如“两颗宝石”;半汤、汤池、香泉三大温泉,像撒落的“三串珍珠”;太湖山、天井山、鸡笼山、冶父山4个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如“四块翡翠”;王乔洞、紫微洞、仙人洞、华阳洞、泊山洞被喻为“五座龙宫”。境内山、岛、泉、林、洞彰显其秀,塔、寺、庙、墓、亭各具特色,自然和人文景观共有130多处,其中自然景点80多个、人文景观50多处。古昭关、褒禅山、霸王祠、陋室等名胜古迹底蕴深厚,银屏牡丹、半枝梅、笑泉、洗耳池、楚歌岭、姑嫂塘等美丽传奇名闻遐迩。全市六大风景区、13条旅游线路和每年举办的“中国巢湖旅游节”吸引八方游客竞相参观,每年接待游客达150万人次以上。巢湖历史悠久。“和县猿人”、“银山智人”头盖骨化石的发掘,表明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凌家滩遗址的考古发现则是新石器时期人类进化过程的里程碑。另外,在巢湖这块土地上,历史上还上演了“尧让九州许由洗耳”、“商汤放桀于南巢”、“楚霸王乌江自刎”、“伍子胥过昭关”的传奇故事。
环巢湖景区有三河古镇、长临河古镇、黄麓镇洪家疃(含张治中故居、相隐寺景区)、渡江战役纪念馆、环巢湖五桥、中庙—姥山景区、银屏山风景区、岸上草原、牛角大圩农业科技示范园景区、半汤温泉度假区(含半汤郁金香高地)、汤池温泉度假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等景观。
姥山岛
姥山岛位于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古名鹊渚、鹊尾(渚)、鹊岸,是江南水乡古镇,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肥西县南端,地处肥西、庐江、舒城三县交界处。丰乐河、杭埠河在此汇合,经新河向东流约15公里入巢湖。总面积2.9平方公里,有古城墙、古炮台、太平军指挥部旧址、李府粮仓、鹤庐、刘同兴隆庄、杨振宁旧居、孙立人故居、董寅初生平事迹展览馆、大夫第、三县桥、望月桥、望月阁、鹊渚廊桥、“八古”等历史遗迹,是庐剧的发源地。三河镇原是巢湖中的高洲,因泥沙淤积,渐成陆地。南北朝后期称三汊河,明、清置三河镇。
龙潭洞
龙潭洞遗址,位于北京猿人和爪哇猿人之间中间地带。构成洞穴的地层系寒武系白云岩,洞穴高出海平面23米。和县猿人遗址是三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属中更新世。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阶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项羽乌江自刎处
秦王朝被推翻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数年战争,史称“楚汉相争”。在近五年的楚汉战争中,项羽由强大转为弱小,最后被刘邦的军队包围。这则故事记述了项羽的最后一战,此时他带着几十人突围。逃到乌江边。最后被迫自刎身亡。
紫薇洞
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种小树当地人管叫爱情树前往游玩的情侣往往用红丝带系在树上以表爱情忠贞不渝。内有紫薇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暗河在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内有石钟乳但不多。偏洞内则显得更有历史感,内有五百石罗汉刻于石壁之上,但所有的罗汉全部无头,像是被人抠去一般,成为千古之谜。偏洞相传为古代某王子修炼之所。
银屏山
在巢湖市银屏镇南,巢湖南岸,以石灰岩溶洞和钟乳石著称。是重延群山中的一座气势雄伟的高山,山之所以名为“银屏”是因为山上有一块巨石,色如白银,形似花瓶之故。银屏山的周,群山,共有九座山峰,形如狮,名日九狮山,九狮座、卧、立、行,各异,古人有“九狮为主”、“九狮银屏”之说。山之南有一悬崖峭壁,每当隆冬季节,雪盖冰封,银装素裹,形以天然银白屏,十分壮观,故后人通称“银屏”。
中庙
又名圣姥庙、忠庙,距巢湖市区48千米,古因居巢州、庐州中间,故曰“中庙”,号称“湖天第一胜境”。由于历代香火旺盛,素有“南九华,北中庙”之说。中庙始建于东吴赤乌二年,历代屡废屡修。后唐龙纪元年重修的庙宇,“鸳瓦搀空,美极丹青”。南唐保大二年再修,共6排24间,“丹脸桃红,双眉柳绿”的太姥神像“立于宝室,列位于香坛”。元朝将庙基圈拱成桥,称“熬背洞”,在洞上建殿。清时庙有“杰阁,有拜殿,有亭,有栏榭”。光绪十五年李鸿章倡募重修,分前、中、后3殿,70余间,后殿藏经阁3层,窗开八面,四角飞檐,角角系铃。
相隐寺
座落于安徽省巢湖市黄麓镇西黄山腹地,交通便利,距合肥市和巢湖市均不足一个时辰路程。据《巢县志》记载,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旧址于西黄山东隅,原名白衣庵。
泊山洞
位于安徽省无为县城西南38公里处的下泊山,地处无为、庐江、居巢交界处,军二公路横亘洞前。
周瑜墓
周瑜,字公瑾,三国东吴名将,公元210年逝世,葬于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庐城镇。墓建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墓地约5亩,北域高约8尺,有封无表,平地起坟,以3×6×12小车纹 汉代大砖砌成,墓门向东,墓周围绕以石刻栏杆,旁建木质六角“谈笑亭”。历经千年,冢塌亭倒,石栏毁灭无存。明正统七年(公元1442),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重加修葺,并立“吴名将周公瑾之墓”碑碣。
米公祠
原名宝晋斋,位于无为县城内西北隅,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北宋崇宁三年至大观元年(1104-1107年),米芾任无为知军。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
陋室公园
陋室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刺史时建造的居室,因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为人所熟知。
半汤温泉
位于市区东北7公里的半汤温泉,是巢湖疗养胜地,因两股清泉一冷一热,故称半汤。温泉清澈,内含30多种活性元素,泉水对50多种疾病有明显疗效。
野生牡丹
在巢湖南岸银屏山的悬崖上生长着一簇自古被称为“天下第一奇花”的银屏野生牡丹,据县志记载已有三百余年历史堪称天下一绝。
㈧ 你知道巢湖是怎么样的一个城市
从三年级开始在巢湖生活,现在家人也都在这边,毕业以后老妈让我回家,不过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里工作的时候认识了我的男朋友,也就是现在的老公,原本想出去工作的想法不得不结束了,但是这里的一切其实我都很喜欢,记得和他第一次约会去的是湘西部落,他偷偷拍了我的照片,不过被我发现了哈哈。他第一次吻我的地方就是前面夏天的卧牛山竹林里,周围有好多的萤火虫,星星点点。夏天,龟山那里会有人游泳,跑步,骑行,我们就经常去龟山公园散步,吹着湖边的风,牵着手。夏天的紫薇洞特别凉快,可以看看钟乳石,有的时候想爬山了就去鼓山,山顶上空气特别好。春天郁金香高地的成片的鲜花盛开的时候到处都是来赏花的人,家离这里不远,经常一家人一起去玩,还可以去三瓜公社荡个秋千,看看菜地。这里的秋天挺短的,好像就几天,每次都是突然就到了冬天。很冷的时候有时候去半汤那里泡温泉。 小的时候去姥山岛,爬到塔上面,巢湖边成片的油菜花开的时候,总还记得第一次被那个场景美到的感觉,这里好吃的也挺多,早餐经常去朝阳门吃饺子,以前家住安德利,那里有家麻辣烫特好吃,不过现在老公不给我吃这种垃圾食品了。总之现在我还是生活在这里,家人们都在身边,还是很幸福的。
㈨ 巢湖这个城市怎么样
不要给人家外来的大一新生打击哈!
现在居巢区在旧城改造,比以前漂亮多了!回
我从外大学答回来还有些吃惊,
现在有个环境还不错的露天公园了—洗耳池公园
华联超市今年也在巢湖落户了
沃尔玛也正在建造中。。
巢湖最繁华的街道也在修步行街
近几年到处在造住宅小区
巢湖两所大学
巢湖学院也升级了,专收2本
巢湖职业技术学院也搬新校区了
既然来了,就不要先想那么多,
到了自己去看看去体验
㈩ 巢湖的地理位置
你好知道网友!你问的巢湖的地理位置,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你可以直接网络地图查看具体位置,,如果你不明白或者还有其他问题需要提问,也欢迎继续追问其他问题。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