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县的地理位置
① 安徽省寿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属于淮南市管辖。
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1949年元月,寿县和平解放,军管时期受中共江淮区党委二地委领导;同时,以寿县瓦埠湖以东与合肥、定远县毗连地区建置寿合县。2月,军事管制委员会撤销,民主政府成立,寿县改隶于皖西行政公署;同时将凤台县所属的城北各山村划归寿县,置八公、北外2乡。
6月,撤寿合县建制,原划出的瓦东地区仍归寿县;寿县隶于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六安专区。1952年8月隶于安徽省六安专区。1954年2月将县东北的二十店乡与隗店、北外乡的部分行政村划交淮南市;10月,肥西县土山区斗镇乡靠近吴山庙的3个自然村划归寿县,入三义区吴山乡。
1958年12月,析寿县真武庙至正阳关一线以南、瓦埠湖南部以西地区建置安丰县,县治设石家集,隶于六安专区;其余地区仍为寿县,改隶于淮南市。次年4月撤安丰县,地复入寿县,寿县再隶于六安专区。
1965年7月将寿县东部的下塘、杨庙、水湖、杨公4区划交合肥市长丰县。2015年12月3日,国务院(国函206号)批复同意将寿县由六安市划归淮南市管辖。
(1)寿县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1949年,全县设12个区,102个乡,4个乡级镇;1952年为16个区,221个乡,21个街道;1961年为16个区,86个人民公社;1970年为7个区,2个镇,33个人民公社;1971年为7个区,2个镇,36个人民公社;1972年为7个区,2个区级镇,3个社级镇,57个人民公社,7个办事处。
1976年为7个区,2个区级镇,3个社级镇,56个人民公社,7个办事处;1977—1982年行政设置基本未变。1983年改社为乡,全县7个区,2个区级镇,3个乡级镇,58个乡。1984年为7个区,2个区级镇,12个乡级镇,49个乡。2012年,全县辖21个镇、4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632个村。县政府驻寿春镇。
2016年末,全县辖22个镇、3个乡(其中1个回族乡),共有280个村(居民)委员会。镇:寿春镇、正阳关镇、保义镇、双桥镇、迎河镇、板桥镇、堰口镇、安丰镇、众兴镇、隐贤镇、三觉镇、炎刘镇、小甸镇、瓦埠镇、丰庄镇、涧沟镇、刘岗镇、双庙集镇、大顺镇、茶庵镇、安丰塘镇、窑口镇。乡:张李乡、八公山乡。民族乡:陶店回族乡。
② 寿县具体怎么划分,淮南合肥六安
寿县位于皖中腹地,淮河中游南岸,国土面积2986平方公里,人口124万人,辖32个乡镇,东与合肥市相连,北与淮南市毗邻,与阜阳市隔河相望。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198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县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素有"地下博物馆"之称,是楚文化的积淀地,国粹豆腐的发祥地,还是
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就是这么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却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寿县的区域划分就已决定了它的悲惨命运。寿县县城和六安相距100多公里,而与淮南只有4公里。但是区域上寿县属于六安。众所周知,六安是革命老区,地处大别山腹地,国家贫困地区,就这么一个市还辖霍邱,霍山,金寨,舒城几个贫困地区,所以让六安扶植寿县是不可能的,因为它自己都顾不了自己了。而淮南却是安徽省最早的8个省辖市之一,工业基础好,还有淮南矿业集团这么一个国家特大企业,而且仅辖凤台一县。寿县和淮南交接,在经济文化上面的联系远远大于寿县与六安的联系。比如八公山就被淮南和寿县平分了,现在两个地区都有八公山森林公园,从资源利用上看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我认为寿县从区划上应该划给淮南,淮南是工业城市,寿县是农业大县,两者各得其所。在淮南投资带动下,并帮助寿县修复文物,这样可以带动寿县提高文化宣传,壮大寿县的旅游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如果寿县并入淮南,淮南基本就可以得到瓦埠湖,而不象现在这样被寿县,淮南,长丰三者平分,从资源整合上来讲十分有利。
③ 寿县的地理位置
你手机不是有地图嘛,自己导航去。
④ 寿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寿县,隶属抄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
应答时间:2020-12-0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⑤ 寿县人文地理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33万。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 寿县是安徽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记载的历史长达2600年,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享有“地下博物馆”之美誉, “一山一水一古城”更是声名远扬。其中“古城”就是寿春城,保存完好的古城墙7147米,环抱古城3.65平方公里,古城内千年报恩寺、元代孔庙、明清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古朴典雅,气势恢宏。寿县楚文化博物馆珍藏文物60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62件,为故宫的十分之一。 报恩寺座落在城内东北隅,旧名崇教禅院、东禅寺,明洪武年间改为今名。据《寿州志》记载,此寺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迄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全寺总面积 14700多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在江淮大地上可谓首屈一指。
⑥ 寿县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8年,寿县下辖22个镇、3个乡,寿县,隶属于安徽省淮南市,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版游南权岸,东邻长丰县,北与淮南市区、凤台县毗邻,西靠霍邱县,南与六安市、肥西县相连。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寿县别称寿州、寿春,是安徽省第一批入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三个城市之一,历史上4次为都,10次为郡。是楚文化的故乡,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淝水之战的古战场。
(6)寿县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南岸,八公山南麓。东邻长丰县、淮南市,西隔淠水与霍邱县为邻,南与肥西、六安县毗连,北和凤台、颍上县接壤,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总面积为2986平方千米。
气候特征:
寿县属亚热带北缘季风性湿润气候类型。各主要气候要素的变化均呈单峰型,有冬夏长,春秋短,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4.8-14.9℃。一月最冷,平均气温为0.7℃,一般年份最低温度均在-6℃以下,极值(1955年1月11日)-24.1℃;7月最热。
⑦ 安徽寿县是南方还是北方
中国南北方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淮河从寿县北部穿过,所以从地理上说寿县大部分是属于南方的,寿县在南方的边缘,县城离六安市较远,而与周边北方城市较近,受这些北方城市辐射作用,所以生活方式与北方相似
⑧ 安徽省寿县属于哪个市哪个区
安徽省寿县直接隶属于淮南市。
⑨ 急:!!!求寿县具体的地理位置,在六安的哪个方位
寿县位于安徽省中部、淮河中游南岸,依八公山,傍淮、淠河,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介于东经116°27—117°04,北纬31°54—32°40之间。全县总面积2986平方公里,耕地178万亩,辖25个乡镇。总人口134万。
寿县历史悠久。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屡为州、府、道、郡等治所。它古属淮夷部落,夏为扬州域,商周为州来国地,春秋属楚。三国是为魏地,已是十余万人的重镇。自晋以后到唐、宋,寿县继续以繁华著称于世,所谓“扬(州)寿(州)皆为重镇。”
寿县文化灿烂。是楚文化的故乡,是中国豆腐的发祥地,是“淝水之战”的古战场。以楚文化为底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乡土文化,尤以正阳肘阁、寿州锣鼓等广受欢迎。寿县胜迹宏博,现在的古建筑有发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报恩寺、宋嘉定时期的古城墙、元代的黉学、明朝时期华东最大的清真寺、典雅肃穆的孙公祠等;名人古墓星罗棋布,主要有蔡候墓、楚王墓、淮南王墓、廉颇墓、宓子墓等;古遗址有古郢都遗址、安丰城遗址、淝水之战古战场等;其它还有春申坊、时公祠、斗鸡台、吕蒙正寒窑、陈玉成囚室、状元府、淮王丹井,以及早在清代就载于方志的寿州内八景和外八景等等。目前全县存有古迹160多处,其中唐、宋、明、清建筑10多处,古墓葬多达80多座,古遗址29处。寿县文物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博物馆珍藏国家一级文物160多件,二、三级文物2000多件,有“地下博物馆”之称。
寿县人文荟萃。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修的安丰塘,与都江堰、郑国渠,漳河渠并称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寿县是世界管状射击武器、垂体激素药物、豆腐的发源地“天下第一塘”安丰塘所在地,因而又被世人称为“四个世界之最”。特别是豆腐文化的始祖--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编著的宏篇巨著《淮南子》,集自然科学、哲学、史学、文学价值于一体,博大精深,在亚洲和世界上都广有影响,现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专门研究《淮南子》的学术团体。“时苗留犊”的典故早在唐代就被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典范,“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成语脍炙人口,国人皆知……。宋代政治家吕夷简、吕公著和诗人吕本中,清代一代帝师孙家鼐、民国英杰柏文蔚,以及抗日名将方振武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已名垂青册,万古流芳。寿县是革命老区,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寿县小甸集镇特别支部,走出了曹渊、曹蕴真、薛卓汉、方运炽、孙一中等一批谈民族独立和解放而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
寿县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油料、水产品生产百强县和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目前已形成优质粮油棉、水产、生猪、白鹅、肉鸡、席草、果菜、林木等八大主导产业。地方特产寿霍黑猪、皖西白鹅闻名遐迩,淮王鱼、银鱼、瓦虾历史上被列为贡品,八公山豆腐、酥梨、水蜜桃、廷龙瓜子、寿州香草等,一直深受海内外宾客青睐。寿县是国务院1986年颁布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省政府确定的全省7个重点旅游城市之一,旅游资源丰富,已初步形成了八公山国家森林公园、寿州古城和安丰塘三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寿县交通便捷合淮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距铁路淮南站约25公里,正在兴建的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位于县界,区位优势明显。省级开发区寿县工业园位于县城西郊,入园企业30多家,已初具规模。省级临空(新桥机场)工业园已获省政府初步批准,正在编制规划。乡镇工业聚集区也有了长足进步。
寿县经济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寿县积极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励精图治,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人民群众收入显著增长,城乡面貌明显改善,精神文明活动深入推进,先后荣获全国科技、体育、殡改、司法、广播电视先进县称号。
[编辑本段]文化艺术
抬阁 肘阁
抬阁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它集造型、彩扎、杂技、戏剧艺术为一体,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因由人抬着表演,故称抬阁。
抬阁于清光绪末年在县城出现。是在肘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流行于县城、正阳关一带。一般只在大型的灯会和庙会上进行表演。
建国前,抬阁架子是毛竹扎制而成的。人们以抬阁的大小而分为大架和小架两种。均为长方形。大架和小架抬阁的扎制方法是一样的,用八根直径为12厘米粗的毛竹扎制成一个立体长方形的底座,长600厘米,宽200厘米,高70厘米。在这个底座上用四根细一点的毛竹扎成底盘,底盘上用竹子和篾簧扎出假山、庙宇、亭、塔、树木和花草等。扎好后用彩纸裱糊,再配彩色装饰画,然后装上蜡烛灯笼。底盘糊好后,根据阁上场面、故事情节、人物多少,装上肘阁架,人物坐在抱芯子上,身着戏服,做出各类造型和动作。建国后,为了安全起见,抬阁的底座改用木质底座,肘阁架用螺丝固定,其它均同以前。
每一架抬阁需用8—16人抬着表演,抬阁的人身着彩衣,在乐曲的伴奏下缓慢前进,抬阁上的小演员们,根据各自扮演的不同人物、情节,做出不同的造型和动作。抬阁后面紧跟着吹打班,笙、箫、笛、管演奏出各类乐曲。抬阁上面表演的内容大都是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根据《封神演义》中金光一节,设计的《金光》:金光圣母站在山顶上,手拿排有花灯的花竿,莲花灯上镶有镜子,灯光照在镜子反射出来,金光耀眼,山上亭、塔、庙宇,仙气缭绕,山下苍松、翠柏,使观众心旷神怡。其代表节目有:《金光》、《水漫金山》、《西游记》、《西厢记》、《三打白骨精》、《火焰山》、《观音送子》、《火烧绵山》、《火烧葫芦谷》等。
肘阁是该县民间灯会的又一种独特形式。灯具主要由钢铁打出公芯子和母芯子(卯榫)套合而成,其支柱曲似臂肘,并分为一、二、三棚三种,由一人顶着表演,使灯具高耸空中,名曰肘阁。
在光绪年间,寿县就有了肘阁活动,清末民初在县城和正阳关一带十分盛行。据老人回忆说,民国二十年的庙会上出肘阁就有六十架之多。这时人们还在肘阁的基础上发展了抬阁和穿心阁等相类似的形式。因玩肘阁一类的灯(包括抬阁、穿心阁)耗资较大,故而建国后只有在重大节日才举行这类活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类灯会被视为“四旧”而禁止。1976年以后,随着民间传统文艺的恢复,肘阁也获得了新生,重新走上了街头。在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的时候,正阳关就有八架肘阁走上街头,使人们一饱眼福。
肘阁架子是用钢铁锻造而成,由铁领衣、辘轳把、抱芯子及挂芯子、坐芯子组合而成。肘阁架了分大架子和小架子两种。大架子有三棚组成(铁领衣、辘轳把、抱芯子、拉芯子、坐芯子_;小架子有一棚或二棚组成(铁领衣、辘轳把、抱芯子和坐芯子)。顶肘阁者,背负铁领衣,铁领衣上装上辘轳把,然后在辘轳把上装上各类芯子,这就形成了肘阁架子。肘阁架子装成后形似一棵桃树,上面扎上红花绿叶。
肘阁的表演难度是很大的。顶肘阁都既要身强体壮,又要能够把握力的重心和力的平衡。在肘阁架上表演的演员,要求年龄小,身体轻,不然压力太大顶肘阁者就受不了。在表演时每一架肘阁一般由8—10人组成。顶肘阁者两人(一人一顶,一人预备替换),肘阁架上的小演员最多不超过4人,其余的人则手持木杈跟在肘阁的周围,以防演员不测。肘阁架上的演员均是四、五岁小孩,他(她)们身着戏,扮演烃剧中的各类人物,小演员在肘阁架子上或站,或仰、或卧,而实际上是坐在芯子上或用布带绑扎在芯子上,然后装一支假腿和假手,假腿和假手随着行进而随意摇摆,显得非常逼真,在肘阁架上演员根据不同剧情,做出各种造型来,如在一棚肘阁上,小演员肩挑水桶,名曰“水泊娘娘震四海”;二棚肘阁上两个小演员分别扮演渔翁和渔翁的女儿,这叫“打渔杀家”;在三棚肘阁上演员在不同的高度分别扮演青蛇、白蛇和许仙,摆出“断桥会”的造型来。在各棚肘阁上经常表演的节目有“打樱桃”、“水泊娘娘震四海”、“孙悟空”、“打渔杀家”、“对花枪”、“断桥会”、“猴打金钱豹”、“待月西厢”、“西游记”、“红楼梦”等。
肘阁是一种独特民间艺术形式,集历史故事、神话传奇于一体,熔戏剧、杂技、舞蹈、彩扎艺术于一炉,可谓寿县民间艺术园地里的一朵奇葩。
⑩ 寿县古城墙的地理位置
寿县古城墙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寿县寿春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距铁路淮南站约25公里,容距滁新高速淮南西出入口仅2公里。规划中的商杭客运专线将在古城墙北门外设客运站。
寿县古城墙处于中国地理和自然的南北分界线上,东淝河经瓦埠湖至靖淮门(北门)外护城河流入淮河。地理位置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383年,在寿县古城发生的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成就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的历史典故。
西汉时期,寿县为淮南国国都,刘安在此求仙问道,发明了豆腐,成就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美丽神话。
寿县地理位置优越,北邻八公山,南接瓦埠湖,老城区更是显出浓浓的汉文化韵味,现在南门之后的新城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的展开,现代汉城,明珠花园等相继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