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龙潭寺寺庙的地理位置

龙潭寺寺庙的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19 13:10:44

A. 龙潭寺的来历和变迁

龙潭寺,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路过此地,因天气炎热,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刘禅称帝,人们便把此池故名“龙潭”。因龙潭右侧有
一寺庙而得名“龙潭寺”。龙潭寺是“东山五场”之首,也是东山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区,这里90%以上的人都是客家人,讲着有别于四川方言的客家话。
1962年3月12日,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龙潭公社分为龙潭、院山两个公社。1977年11月2日,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撤销院山公社,合并为龙潭人民
公社,属金牛区人民政府管辖。1984年4月,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将龙潭公社调整为龙潭乡人民政府。1991年,区划调整,龙潭乡人民政府属成华区人民政
府管辖。2004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实行街道管理体制,将龙潭乡调整为龙潭街道办事处。
成华区龙潭街道位于成都市东北角,东与龙泉驿区西河镇相
连,南与圣灯街道交界,西与青龙街道接壤,北与新都区木兰镇、石板滩镇毗邻。幅员面积37.62平方公里,占成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人口58753
人,
其中,农业劳动者44178人,城镇居民人口14575人,辖20个社区,其中18个涉农社区,171个涉农居民小组,2个城镇社区(龙潭正街社区和隆兴
路社区)24个城镇居民小组。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及亚洲最大的北编组线穿境而过,以龙潭寺火车站为核心的一站七线与全国各地相连,成绵、成渝、成南三条
高速公路,汇聚成成绵经济发展带、成渝经济发展带,是成华区“七区三带”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新空间。
2004年开始,龙潭街道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承载力。实施了
道路交通大会战,共投入资金9.6亿元,建成了龙青路、老龙青路、新双龙路、老双龙路、龙石路等主干道建设,实施了环湖路、龙潭绕场路、龙木路等次干道建
设,完善了社区道路网络建设。桂林新居、同乐新居、北湖、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龙潭旧场镇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按规划建设当中。为把龙潭打造成为成都市
“三个集中”的示范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副中心,“一湖一区一场镇”的核心区夯实了基础。
成都市政府加大了城东的开发速度,龙潭寺紧接三环外侧,交通便利,是前往新都、金堂等周边地区的必经之路,因此发展迅速;周边不仅有‘洛带’客家古镇及
‘长城’,北湖生态公园,熊猫体育公园等,还有熊猫繁育基地,公交总站,多元总部经济开发工业园区及龙港钢材城等等。同时,龙潭寺传载着客家文化的发展与推广宣传,是外界了解东山客家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B. 龙潭寺的地理位置

龙潭寺,四面环山合抱,青松挺立,周围秀水缠绕,鸟语花香。整个寺庙大体由三部份组成,即山脚的“望山听泉”亭,山顶折“大慈”寺和山腰的“龙王庙寺”。
“望山听泉”亭从250多平方米大的池塘中央拔地而起,高7米,由大小不等的20根柱子支撑,亭税具有浓厚的古艺术,风格,蛟龙抱柱,雕花刻草,砖铜瓦瓴,气宇轩昂。如站立亭内面向南山,龙潭寺全貌尽收眼底,四面环山青松苍翠,泉流急涌碧波荡漾。“望山听泉”亭之名也正由此而来。前人曾因此亭之妙绝,在亭中题一楹联云:“苇阴中千般翠色,松涛外一抹青天”。1981 年昌宁县人民政府拨出专款重筑围堤,翻新古寺,使之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景色更是迷人。泉水清凉洁净,四季常流;围堤成池,澄澈如镜;堤畔柳绿成荫;绿草如毯;水中游鱼嬉戏;水面古亭展翼,气势宏伟。重修后的望山听泉亭吸引着更多的游客。沿着石级攀援而上,就是“龙王”阁。阁建筑特色与“望山听泉” 亭大致相似,阁内供有龙王爷神像。神像栩栩如生,形象生动,张口欲诉当年灾难之苦,盘座欲守万古喜庆之源。奇特的是它建筑于悬崖峭壁之上,给人以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两边是高大的冬青树,后面是伟岸挺拔的青松,前面与“望山听泉”亭隔池相望,下面是喷涌的泉水。当地的人们继承着古老的传统,每年都到此供奉龙王爷,热闹异常。
再沿石级蜿蜒而上,两傍翠竹摇曳,苍松挺拔。走完150级台阶,就到“大慈”寺,香烟缭绕,游人如织。墙上的“清净佛地” 四个大字醒目可见。整个寺庙有楼阁七间,都有是建筑古雅、制工精细,其中正殿的技艺显得更高一筹,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巧夺天工的智慧。窗棂阴格,无不精雕彩绘,乃至龙、凤、麒麟都是形象逼真,神采飞扬,栩栩如生。走进殿内,肃穆情油然而生,使人百看不厌:只见八百罗汉个个活灵活现,有的面容慈祥,有的狰狞可怕,充分显示了我国精湛的雕塑技艺。据僧尼介绍,此寺自1709年重修后,到咸丰时凋零,1949年春,佛教信徒及地方乡绅新建于今址,1984年政府拨款修复,重塑佛像,组织僧尼 10余人移住该寺,使宗教活动得到正常发展。
龙潭寺迄今已成为本县最大的佛教活动场所,昌宁佛教协会的所在地,亦是远闻名的风景区,特别是每逢寺院的庙会和节假日,大批的善男信女来引旅游进香,香火甚旺,热闹非凡。龙潭寺正以滇南第一奇观的独特风姿吸引着中外游客。

C. 龙潭寺在哪里

保山龙潭寺:云南保山市 距昌宁县城5公里,原称龙王庙,由“龙潭古刹”“龙潭碧池回”和“望山听泉亭’,等3个景答点组成。景色绝佳,空气清爽,是一处富有山野情趣的游览胜地。 成都龙潭寺:成都市东郊 据华阳县志记载,该寺庙已经有1000余年的历史,当时刘备之子刘禅在寺庙内一水塘戏水,在附近一土堆休息,后又将这土地称为太子墩,水塘改名为龙潭,后来该寺庙取名龙潭寺又称太庙.

D.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龙潭寺具体在哪

龙潭寺位于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龙潭,梅河高速路口龙川西下,往老隆方向,在龙川一中对面的红绿灯进去义都镇,在义都镇人民政府后面进入小路,在罗田水库左边上去就是

E. 成都市龙潭寺地理位置

龙潭寺地理位置以成都为中心的三环路东北角。

F. 龙潭寺寺庙的故事传说以及历史。

龙潭寺在全国有好多处呢。、成都市龙潭寺 2、河南宜阳龙潭寺 3、开原七鼎龙潭寺 4、昌宁龙潭寺 5、湖南澧州龙潭寺 6、广东饶平龙潭寺 7、霞浦县龙潭寺七鼎龙潭寺的传说 七鼎龙潭寺,环境幽雅风景独秀,是辽北驰名的旅游佛教圣地,始建于清朝乾隆初年,因七个郁郁葱葱山峦叠翠的山峰围护着一眼神泉而得名。七个山峰拱抱如环,唯东有一山口,为入寺必经之地。并且七峰各有其名,自东面山门以北,依次为桂月峰、凌霄峰、拂云峰、叠翠峰、观澜峰、莲花峰、一拳峰。龙潭寺就坐落于其中,并且寺前有二泓潭水,东西并列,常年不枯,一池荷花、一潭菱角。据民间传说,有两条龙潜藏其中,自扶其水,故名龙潭。 相传二百七十六年前,山西五台山演智大师,在访遍名山大川的时候云游到此,看到龙潭山有七峰相连,峰峰苍翠树茂草深,七峰环抱山前有一条河,由北向西滚滚而去,宛如一条云带飘落人间,环山下有一潭,潭水清澈见底,潭西侧有一泉,演智大师喝了这泉水后,品其甘甜爽口,饮几日后顿时觉得数月旅途劳累神疲之感尽消,神气涌动内力外张,于是他非常高兴,称此泉水为“神水”,并在此地定址造寺,命名为“七鼎龙潭寺”。 寺中的大雄宝殿里供奉着三如来,中间供奉着释迦牟尼佛,东方供奉药师佛,西方供奉着阿弥佗佛,西侧供奉着文殊和普贤菩萨以及五百罗汉,后边供奉着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 清乾隆十九年,乾隆皇帝游访龙潭寺,时值盛夏酷热难挡,他一边喝茶一边信步走到此泉旁的一棵大树下,顿时感到凉意阵阵心旷神怡,仰天细细观望此树,宛若一龙下凡,龙头伏向龙潭吸水,尾翘苍天为帝挡烈日之炎。帝大悦脱口封此树为“神龙树”。乾隆帝饮用龙潭水泡的茶水后,感到此水香馨四溢陶醉欲仙,特封此井为“龙泉”。 光绪三年,光绪皇帝东游访龙潭山,当时是六月酷暑,他饮龙泉井水泡的茶水,直觉得香沁心脾神清豁然,他高兴之余提笔写下“威靖苍澜”,并加封此井为“圣井”。龙泉圣井得二帝加封后,由青龙、白龙日夜守护,井水面自升三尺,大旱之年从未枯竭。昌宁龙潭寺的传说龙潭寺原称龙王庙,又称龙洞。相传这龙潭非常奇特,远古时代,这儿只是涓涓细流,旱年则滴水不流,生活在这里的居民们每逢旱年饮水极难,更难谈引水灌溉。因为缺水,粮食有时几乎颗粒无收,人们只能过着食不果腹,衣不敝体的苦日子。有一年,又值大旱,眼望着禾苗将要枯死,人们成群结队来这进香求水,他们插上香,合掌当胸,真诚地跪在地上闭目祈祷。不多时,好似有水流的声音,求水的人们睁眼一看,果真有两股清泉奔流而出,善良的人们得救了,他们欢呼着,跳跃着。自此这儿再没闹过水荒,两股泉水从方圆一米大小的洞口喷涌而出,长流不息,久而久之,形成了今日的龙潭。人们认为是有龙护佑,于是建龙潭寺。

G. 我想问在龙潭寺的位置具体点

龙潭寺
龙潭寺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某年六月,蜀汉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路过此地,因天气炎热,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刘禅称帝,人们便把此池故名“龙潭”。因龙潭右侧有一寺庙而得名“龙潭寺”。龙潭寺是“东山五场”之首。1962年3月12日,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龙潭公社分为龙潭、院山两个公社。1977年11月2日,经中共成都市委批准,撤销院山公社,合并为龙潭人民公社,属金牛区人民政府管辖。1984年4月,人民公社体制改革,将龙潭公社调整为龙潭乡人民政府。1991年,区划调整,龙潭乡人民政府属成华区人民政府管辖。2004年8月,经省民政厅批准,实行街道管理体制,将龙潭乡调整为龙潭街道办事处。
成华区龙潭街道位于成都市东北角,东与龙泉驿区西河镇相连,南与圣灯街道交界,西与青龙街道接壤,北与新都县木兰镇、石板滩镇毗邻。幅员面积37.62平方公里,占成华区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总人口58753人, 其中,农业劳动者44178人,城镇居民人口14575人,辖20个社区,其中18个涉农社区,171个涉农居民小组,2个城镇社区(龙潭正街社区和隆兴路社区)24个城镇居民小组。成渝、成昆、达成铁路及亚洲最大的北编组线穿境而过,以龙潭寺火车站为核心的一站七线与全国各地相连,成绵、成渝、成南三条高速公路,汇聚成成绵经济发展带、成渝经济发展带,是成华区“七区三带”战略部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成都市向东向南发展的新空间。 2004年开始,龙潭街道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承载力。实施了道路交通大会战,共投入资金9.6亿元,建成了龙青路、老龙青路、新双龙路、老双龙路、龙石路等主干道建设,实施了环湖路、龙潭绕场路、龙木路等次干道建设,完善了社区道路网络建设。桂林新居、同乐新居、北湖、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龙潭旧场镇改造等重点项目正在按规划建设当中。为把龙潭打造成为成都市 “三个集中”的示范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副中心,“一湖一区一场镇”的核心区夯实了基础。

H. 龙潭寺的介绍

龙潭寺,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某年六月,蜀汉皇帝刘备之子刘禅专路过此地,因天气属 炎热,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刘禅称帝,人们便把此池故名“龙潭”。因龙潭右侧有一寺庙而得名“龙潭寺”。龙潭寺是“东山五场”之首,也是东山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区,这里90%以上的人都是客家人,讲着有别于四川方言的客家话。

I. 成都龙潭寺真的有寺庙吗

龙潭寺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某年六月,蜀汉皇帝刘备之子刘禅路过此地,因天气炎热,便到一水池里沐浴,后刘禅称帝,人们便把此池故名“龙潭”。因龙潭右侧有一寺庙而得名“龙潭寺”。

J. 想要从多方便了解一下龙川龙潭寺

龙潭来寺座落于广东省龙川县义都镇自风水宝地龙潭。此处风景如画,独占龙川八景中的两景,享有“龙潭瀑布”、 “嶅峰雪霁”之称。龙潭寺历史可追溯至二千二百年前,前身乃,北宋年间改建为寺庙,清顺治年间扩建重修,期间香火鼎盛。由于历史原因,时至今日得于恢复重建。该寺是一座经政府宗教事务部门依法批准设立的宗教活动场所,也是该市比较有名的佛教场所。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