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里镇的地理环境
⑴ 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环境
帕米尔高原实际上不是一个平坦的高原面,而是由几组山脉和山脉之间宽阔的谷地和盆地构成。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在萨烈兹湖西北被南北走向的科学院山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帕米尔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山体浑圆,山脉被宽浅的河谷分割,在海拔4000~5000米高处有冰碛平原和荒漠平原。
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高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西帕米尔主要是强烈切割的高山地形,山脉的相对高度为2000~3500米,河谷窄而深,山脊高出谷底达 3000~4000米,具有永久积雪和冰川的阿尔卑斯型山脉与深邃的峡谷交错分布,各种冰川地形广泛发育。 根据地形特点,帕米尔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帕米尔的地形较开阔坦荡,由两条西北—东南方向的积雪的山脉和一组河谷湖盆构成,海拔的绝对高度5000米~6000米。相对高度不超过1000米~1500米。西帕米尔则由若干条大致平行的东北—西南方向的山脉谷地构成,地形相对落差大,以高山深谷为特征。
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可分为八个部分,文称八“帕”。清朝在阿尔楚尔帕内立有记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伦;帕米尔是中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纪70年代一直属于中国。帕米尔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 属严寒的强烈大陆性高山气候,特别是东帕米尔的大陆性更为显著,这里冬季漫长 (10月至翌年4月),在海拔 3600米左右,1月平均气温—17.8℃,绝对最低气温-50℃,布仑戈尔 1953年曾低达-53.3℃,7月平均气温 13.9℃,最高不超过 20℃,背阴处气温明显低于向阳处,且分布有永冻的盐化土。东帕米尔因有高山阻挡西来的湿润气流,年降水量仅 75~100毫米,在喀拉湖盆地更少至 30毫米。西帕米尔多东西向并行山脉,山高谷深,气候的垂直变化很大。来自大西洋的湿润气团遇到山脉的阻挡,沿坡上升而冷却,在2000~3000米以上的地带,凝成浓雾,并有大量降水,高山的迎风坡年降水量可达 1000毫米,而谷地仅 100~200毫米。在海拔 2100米处 1月平均气温-7.4℃,7月平均气温 22.5℃。高原上有广阔的牧场,在塔什库尔干河谷地,宜农宜牧,可种青稞、小麦等多种作物,高原上居民90%以上是塔吉克人。帕米尔高原是中国的西疆极地,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它位于新疆喀什市正西和西南的公格尔山、慕士塔格山一带,其最西点接近塔吉斯坦的喀拉湖。公、慕两山号称“冰川之父”,素为登山胜地。
帕米尔是古丝绸之路上最为艰险和神秘的一段。当地有一民谣:一二三雪封山,四五六雨淋头,七八九正好走,十冬腊月开头。七八九是帕米尔高原之旅的黄金季节!帕米尔高原属高寒气候,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约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帕米尔高原扼古代新疆通中亚和南亚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由于地势高寒,行旅艰险,因此沿途设置帮助行旅解决住宿和给养的驿站就显得格外重要。由帕米尔高原上有多处驿站遗址,在阿克陶县布伦口,有倾圮的三间石屋驿站遗址;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向南,沿塔什库尔干河俗语到明铁盖山口的古古丝绸之路上,有6处驿舍遗址,其中以数卵石砌筑、方形尖拱屋顶的达布达尔古驿舍遗址保存最为完好,屋角还保存有卵石砌就的炉灶,室内墙壁烟熏痕迹明显。驿站石屋前河滩草场肥美,可供来往商旅放牧驼、马。 帕米尔高原是现代冰川作用的一个强大中心,这里有1000多条山地冰川,覆盖面积近 1万平方公里。雪线高度在西帕米尔为4000~4400米,东部可达5000~5500米。科学院山脉的费琴科冰川,长77公里,面积907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山地冰川之一。山地冰川使一些荒漠河流得到水源。喀拉湖位于帕米尔北部,湖面海拔3954米,是世界高湖和内陆盐湖之一。
该山的一些融水流入塔里木盆地,但其主体却注入了喷赤河及其支流。一些大型灌溉工程都与瓦罕河及苏尔哈布河有关。瓦罕河与喷赤河汇流形成的阿姆河(古奥克苏斯河),将融水送往下游其他灌溉工程。地震活动周期性地阻断河流;穆尔加布河谷地的萨雷斯湖即由大规模山崩堵塞河道形成。
⑵ 岜沙苗寨的地理环境
岜沙的节庆有吃新节。农历七月十三日或十四日,家家户户到田里摘取谷穗,去壳成米,煮成稀粥或干饭,与鸭、鱼等祭品供奉祖先,然后全家进餐。还有芦笙节、鬼节等节日。有斗牛、吃相思、荡秋千、集体围猪、成年剃发等风俗,特别是剃发的工具是用镰刀。民族工艺品有竹编饭盒、铜制针盒、刺绣猎袋、牛角火药筒等。
1、映山红节(农历3月3):正是开春后播种的日子,也是谈恋爱的日子(连续三天)。
2、吃鲜节(农历6月12):岜沙至今保留着稻田养鱼的传统,张五常认为这是最符合经济学的中国人的传统智慧。此时稻田已经插完秧,鱼儿也肥了,由此得名。活动是荡秋千。用稻草编成绳子挂在树上,荡时必须面对太阳。连续五天,从白天一直玩到晚上,是年轻人的节日,届时林子里将有40-50个秋千同时在荡。
3、芦笙节(农历11月19):此时稻谷已经成熟并且收割到谷仓。活动是杀牛(11月18),斗牛(11月20)。所有人都要必须穿民族服装到芦笙堂吹芦笙,跳芦笙舞,参加芦笙比赛(每个寨子一个芦笙队)。11月19那天,小伙子接自己喜欢的姑娘到家里吃饭,20日一起去看斗牛,回来时手牵手去对方家里吃饭。
4、折禾(农历9月至10月):此时糯米已经成熟,收割后挂在巨大的禾晾上,而且只能男人去挂。在岜沙见过有关折禾的照片,一片丰收的景象,每家每户门前都是金灿灿的禾晾。
5、苗年(农历12月初一):这是苗族的传统新年,近年来已经渐渐没落,远不如春节那么热闹。活动是杀鸡宰羊,男女青年去山上点篝火谈恋爱,连续11天。 岜沙人崇拜太阳神,每次集会踩芦笙,男女列队面向太阳升起的地方,后退七步后才吹响芦笙起舞。
集会地点芦笙堂,这是寨子边山腰的一个平坦之处,大若半个篮球场。此处是岜沙的神圣之地,大凡寨上有重大祭祀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远远地,就听到山上传来阵阵的似鼓角齐鸣的音乐。循着音乐,快步走上山顶的古芦笙堂,岜沙人正在跳一种配乐的集体舞。只见男人们在里边一圈排开,双手捧着大大小小的芦笙,一边吹奏,一边有节奏地晃动身体;女人则在外围,双手持手帕,随着节奏不停地腾挪跳跃。铿锵有力的芦笙古乐,听起来就像是刀枪剑鸣,大砍大斫,气势磅礴,就像是战场上冲锋的号角;女人们的舞蹈,节奏相当快,旋转、跳跃、腾挪跌宕,看起来竟像是猛虎下山一般。 从江县到岜沙5公里路程,可在县城租车。 岜沙距离从江县城仅7公里,去岜沙就很方便,去岜沙就得在从江大桥桥北的马路西侧乘机动摩托车或出租车前往。乘出租车到岜沙需30元左右,搭摩托车只需20元左右。
岜沙苗寨可从贵阳新体育馆乘贵阳——从江的长途卧铺客车,票价120元左右。每天上午9时左右发车,每天5班车左右。
珠三角的游客2014年12月26日过后可以直接乘坐贵广高铁直达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的从江站下车往从贯一级路走到从江县城,然后直达岜沙苗寨,
其他地区的游客可以飞到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然后乘坐贵阳北站到从江的高铁一个多小时到达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的从江站下车或者飞到黎平机场或凯里黄平机场上夏蓉高速往从江方向走到贵州洛贯经济开发区往从贯一级路走到从江县城,然后直达岜沙苗寨。
⑶ 仲巴县仁多乡,帕羊镇的地理位置及环境
仁多乡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仲巴县。1961年建仁多乡。位于县境北端,距县府66公里。面积4700平方公里,人口0.15万。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既有岗底斯山的群峰林立,也有雅江源的雄伟壮观,更有南北两区的丰盛草原,人民和乐。以牧业为主,牧养牦牛、绵羊、山羊等。
帕羊镇隶属于西藏日喀则仲巴县,是仲巴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县境中部。帕羊系藏语“中间宽广” 之意。人口1200人。1962年设乡,1970年改公社,1982年复乡,后改帕羊镇。总面积约3266平方千米。辖4个村委会,有5个自然村。镇政府驻地聂康村。人口1200,均为藏族。经济以牧业为主,主要饲养牦牛、山羊、绵羊、马、驴等。有小学和卫生所。拉孜—普兰公路经此境。
仲巴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位于东经82°-84.76°、北纬29.15°-31.8°,地处中国的西南边陲,日喀则市的最西端,喜玛拉雅山以北,马泉河两岸,西衔阿里普兰县,北靠阿里地区革吉、改则县,东邻阿里地区措勤县和日喀则市萨嘎县,南与尼泊尔接壤。仲巴县是较典型的高原山地地貌。喜马拉雅山脉矗立于该县南部,与尼泊尔王国接壤,冈底斯山脉斜贯该县中部,其支脉遍布全县,山头高度大多在海拔5000米以上。据不完全统计,县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达四千余座,其中6000米以上的高山679座。在仲巴县东部与萨嘎县交界处的冈底斯山罗波康日峰,海拔7095米,为仲巴县的最高点。海拔5800~6000米以上的山峰,多被常年积雪覆盖,现代冰川极为发育。冈底斯山以北的隆嘎尔地区属于南羌塘高原,平均海拔4500~4700米,地势高亢而开阔,密布大小湖泊、湖盆平原及平坝滩地。高原面上也有起伏的高山峻岭,但大多较平缓呈中高山丘陵状,现最低点是查木措盐湖水平面,海拔4421米,也是仲巴县的最低点。冈底斯山脉以南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为著名的雅鲁藏布江(马泉河)河谷,地形开阔,谷底宽2公里~6公里,最宽可达10公里以上,谷底海拔4600米~4800米。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的支脉也可伸展到河谷底部河边,地势平缓呈丘陵状。
⑷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的地理环境
雅鲁藏布江的南面耸立着世界上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北面为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南北之间为藏南谷地,藏语称之为“罗卡”,意为“南方”,谷地呈一东西走向的宽阔低缓地带,雅鲁藏布江就静静地躺在这一谷地里。与谷地的地貌相一致,雅鲁藏布江流域东西狭长,南北窄短。东西最大长度约1500公里,而南北最大宽度只有290公里。
雅鲁藏布江干流依自然条件、河谷形态及径流沿程变化,可划分为河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1945年中国科学院组织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进入河源区,经过深入研究,得出杰马央宗曲为正源的正确结论。源头海拔5590米,河源区由杰马央宗曲和库比藏布两河组成。在两河源头有杰马央宗冰川、夏布嘎冰川、昂若冰川、阿色甲果冰川等,构成巨大的固体水库。由于冰川退缩成大面积冰碛物,谷地呈浅“U”形。杰马央宗曲冰峰林立,拥抱着谷地。冰峰上面冉冉升起的云雾,像透明的羽纱在半空中轻轻地飘动。
从杰马央宗冰川的末端至里孜为上游段,河长268公里,集水面积265700平方公里,河谷宽达1~10公里。桑木张以下河段称马泉河,平均海拔5200米以上。水流平缓,江心湖和汊流发育,两岸大片沼泽地内栖息着许多水鸟。马泉河穿行在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和北面的冈底斯山之间,谷地开阔,一般都有10~30公里。宽谷中的马泉河就像一条银色缎带,铺展在烟云飘渺的雪山脚下,马泉河最大的支流──柴曲,弯弯曲曲把无数晶莹夺目的小湖泊穿缀在一起,一直挂到那缎带上。这雪山、缎带、湖泊都铺在一块一望无际犹如翠绿绒毡的草地上。这幅美丽的图景,就是上游马泉河地区的写照。
马泉河流域基本上都是牧区,在帕羊以下河谷两侧是由高蒿草组成的沼泽化草甸景观,这里是最优良的冬春牧场。在帕羊以上,沼泽化草甸由温变干,渐趋消失,坦荡的谷地出现一片针茅草原景观,广泛分布着紫花针茅和蒿子,呈现一片黄绿色的季象。这里是上游地区主要的夏季牧场。
马泉河谷地的上段,由于人烟稀少,目前的茫茫草地还是一个动物乐园,有藏羚羊、岩羊、野驴、耗牛、熊、狼、狐狸、鼠、兔等多种动物。广漠无际的河谷草地上,还散布着排排巨大的黄灰色新月形沙丘,沙丘垂直于风向,多的地方,像链条一样连接起来,这些沙丘是冬春旱季马泉河枯水季节裸露的河沙,在经常的西风作用下搬运堆积起来的。
从里孜到派乡(派镇)为中游段,河长1293公里,集水面积163951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这里海拔已降到4500米以下。中游河段呈宽窄相间的串珠状。在宽谷段,谷底宽达2~8公里,水面宽100~200米,有河漫滩,也有高出水面10~120米的阶地。水流平缓,河道平均坡降1‰以下。站在两侧山地俯瞰宽谷,但见蓝绿色的江面和金光灿灿的沙洲相间,构成特有的辫状水系。在峡谷段,河谷呈“ V ”型,两岸山体陡峻,谷底宽50~100米,水流湍急。两岸陡壁悬崖,中间流急浪高,水势奔腾咆哮,谷坡以崩塌为主的物质移动十分强烈。最有名的是桑日县的加查峡谷,长42公里,宽只有30~40米,落差竟达300多米。在加查峡谷中,由于坚硬的基岩和横向断裂的作用,或由于大块崩石的堵塞,河床分别在增和尼阿日喀等两处形成相对高4.8米和5.2米的瀑布。在这里,江流以雷霆万钧之势奔流而下,激起一串串乳白色的浪花和水雾,使人惊心动魄!这类峡谷中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而且在峡谷的两口往往有平坦的阶地存在,加上与峡谷相串联的宽谷盆地地形,为水能资源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雅鲁藏布江中游流域集中了雅鲁藏布江的几条主要支流,如拉喀藏布、牟楚河、拉萨河、尼洋河等。这些巨大的支流不但提供了丰富的水量,而且提供了宽广的平原,如拉喀藏布下游河谷平原、日喀则平原、拉萨河谷平原、尼洋河林芝河谷平原等。这些河谷平原海拔都在4100米以下,一般宽2~3公里,最宽可达6~7公里,沿河长可达数十公里。这里水利灌溉和机械化条件都较优越,阡陌相连,人烟稠密,是西藏最主要的和最富庶的农业区,也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基地和高产稳产农田的发展场所.
雅鲁藏布江中游还是西藏一些重要城镇的所在,如自治区首府、“日光城”拉萨。第二大城市古城日喀则,具有抗英斗争光荣历史的英雄城市江孜,新兴的工业城市林芝八一镇,山南重镇泽当等等,都坐落在流域内一些支流的中、下游河谷平原上,成为西藏工农业经济、贸易、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雅鲁藏布江哺育着两岸百十万英勇的藏族人民,藏族人民历来以勤劳的双手和无穷的智慧绘绣着这壮丽的山河。
派乡到巴昔卡附近为下游段,河长496公里,集水面积49959平方公里。河流从米林县里龙附近开始逐渐折向东北流,经派乡转为北东流向至帕隆藏布汇入后,骤然急转南流进入连续高山峡谷段,经巴昔卡流入印度。在大拐弯顶部两侧,有海拔7151米和7756米的加拉白垒峰和南迦巴瓦峰。从南迦巴瓦峰到雅鲁藏布江水面垂直高差7100米,可称为世界上切割最深的峡谷段。从峰顶的冰川和永久积雪带到谷地的热带,构成了垂直地带。大拐弯峡谷历来以它的雄伟峻险和奇特的转折而闻名于世。那里的雅鲁藏布江就像深嵌在巨斧辟开的狭缝里一样。谷底是呼啸奔腾的急流,河床滩礁棋布、乱石嵯峨。在下游,像这类峡谷一个接着一个,千回百折,山嘴交错,层峦迭嶂;峡谷两侧山坡是森林密布,满坡漫绿,看来又是那么幽深秀丽。它那连绵的峰峦和不尽的急流相结合,构成一幅壮丽动人的画面.
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从派乡到墨脱县希让河长220多公里的河段内,河床下降了2200米,平均1公里内跌落10米多。奔腾的江流在迂回曲折的峡谷中奔流,这里不但蕴藏着充沛的水力资源,而这大拐弯峡谷的地貌形成,又为丰富的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条件。初步计算,大拐弯峡谷中的水力资源要占整个雅鲁藏布江水力资源的2/3以上,其水能的单位面积蕴藏量在世界同类大河中是少见的。
位于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墨脱县,沿江狭长分布,就像镶嵌在峡弯中的一块绿色的翡翠,是有名的“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这里随着河流的降低,南来的湿润气流已能沿河谷长驱直入,使降水增加和气温升高。因此这里的河谷低地具有稻谷飘香、绿竹滴翠、芭蕉迎客的热带、亚热带风光。这里还是中国动物界的一个宝库,各种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雅鲁藏布江是中国含沙量最低的大河之一,流水对陆地的侵蚀平均每年只有93吨/平方公里。奴下观测站多年的平均含沙量只有0.28公斤/立方米。含沙量虽小,但由于径流量丰富,所以输沙量颇大。在奴下站1964年实测最大年输沙量为4620吨。
雅鲁藏布江一泻千里,它的中上游河谷却始终严格地保持着东西方向,只是到了它的下游又突然作奇特的转折,形成大拐弯峡谷。并且,它的一些主要大支流如年楚河、拉萨河等又一反常态,呈反向注入干流。所有这些现象,历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通过考察,雅鲁藏布江的形成主要是适应断裂构造的结果。它的中上游沿岸断续出现一系列超基性岩体,它们是深层岩体沿断裂上升露出地表的结果。同时,沿江两侧地层时代不同、产状不连续,一些地方还发现有混杂岩等等,地质上认为,雅鲁藏布江是坚固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碰撞的巨大地缝合线,下游大拐弯一带当时处在碰撞地带的东北隅,因而碰撞缝合线就有转折并密集于它的附近。因此,雅鲁藏布江主流中上游是适应东西向深大断裂构造发育的,其下游是适应着构造转折而变化的,一些巨大的反向支流是适应主干断裂的次级断裂构造的结果。雅鲁藏布江是严格适应断裂构造而发育的一条构造河谷,这种严格适应构造发育的情况在世界河流中是罕见的。
天上有一条银河,地上有一条天河。被称为“天河”的雅鲁藏布江,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又将冰液玉桨带向藏南谷地,使这一带花红草肥。繁衍生息于此的藏族人民,创造出绚丽灿烂的藏族文化,这是我们多民族国家文化瑰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水能蕴藏量仅次于长江的河流就是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支流众多,其中集水面积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有14条,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5条,即多雄藏布、年楚河、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其中拉萨河河流最长、集水面积最大;帕隆藏布年径流量最大。
在青藏高原上,一条如银白色巨龙般的大河,奔流于“世界屋脊”的南部,这就是著名的雅鲁藏布江。它从雪山冰峰间流出,奔向藏南谷地,造就了沿江奇绝秀丽的景致,更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出源远流长、绚丽灿烂的藏族文化。 雅鲁藏布江奔流在世界最高、最年轻的喜马拉雅山及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的藏南谷地上,全长2900多千米,在我国境内长2057千米,居于我国名流大川中的第五位。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杰马央宗曲,上游水道曲折分散,湖塘星罗棋布,水清澈见底,两岸草类丰盛,格外艳丽悦目。中游汇集了众多的支流,水量充沛,江宽水深,为高原航运提供了有利条件,是世界最高的通航河段。下游河段,则江水滔滔,在逐渐折向东北流后,骤然急转南流,在大拐弯处形成著名的底项大峡谷,这里江面狭窄,河床滩礁棋布,江水流急浪高,响声隆隆,蔚为壮观。 在大峡谷隐秘深处,生活着为数不多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还处于半原始状态的门巴族和珞巴族人。在崇山峻岭的密林和雪山中,有多条险路可以深入进去。如能历尽艰辛走进去,体验"炼狱"般的经历,可看到举世无双的大峡谷雄姿和特殊的少数民族风情
⑸ 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地理环境
2012年末马边县有耕地面积14134公顷,比上年减少18公顷;2012年农作物播种面积33818公顷,比上年减少513公顷;粮食种植面积26995公顷,比上年减少14公顷;油料种植面积3213公顷,增加847公顷;糖料种植面积38公顷,增加1公顷;蔬菜种植面积2097公顷。
2012年粮食产量72163吨,比上年增加874吨,比上年同期增长(以下简称“增长”或“下降”)1.2%;粮食单产2673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1.3%。稻谷产量17175吨,增长0.3%;玉米31104吨,增长2.6%;油料产量2165吨,增长4.84%;糖料产量1292吨,增长2.5%;蔬菜产量达25254吨;水果产量4216吨,增长0.1%。
2012年出栏肉猪170096头,增长4.2%;出栏牛21330头,增长2.2%;出栏羊107285只,增长2.2%;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兔60372只,增长3.0%。2012年肉类总产量19229吨,增长3.6%;其中:猪肉产量12751吨,增长4.2%,占肉类总产量的66.31%;牛肉产量3081吨,增长2.3%;羊肉产量2081吨,增长2.3%。禽肉产量1245吨,增长4.0%;禽蛋产量4369吨,增长3.1%。水产品产量 130吨,增长8.33%。 2012年马边全部工业增加值98207万元,比上年增长24.3%,占GDP的38.51%,比上年提升了1.53个百分点。
2012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发电量16.8亿度,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新口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电量105900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36.46%;磷矿石产量259.1万吨,同比增长56.56%;黄磷16961吨,同比增长9.33%;瓷质砖16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8.92%。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22户,实现总产值164950万元,同比增长23.38%,工业增加值增长23.9%,产品销售率95.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55109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27.81%。
2012年马边彝族自治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4.96亿元,同比增长25.46%;实现利润1.17亿元,同比增长75.46%;实现利税总额2.7亿元,同比增长47.82%。 居住
马边彝族为一户一屋的小家庭,数户或数十户杂错相邻,成自然村落。
彝族所居之房屋多用木料穿抖的排列落地式结构,围土墙,双斜面屋顶,盖木瓦板,瓦板上压石头,称“瓦板房”。彝称“窄易”或“枇易”。还有用木立柱,盖瓦板,围以竹笆,冬天为防风避冷,竹笆外围以蕨草或苞谷杆。彝称“祖易”;有的顶盖茅草或竹笆彝称“日易”或“批易”。
服饰
马边彝族的服饰美观、精致,服装色彩鲜艳,图案别致,刺绣精美;服饰男女截然有别,老人小孩也各具款式。主要有:襻呗、施噜、阿褙、哦绨、哦尔、襻子、袯、褙、啦、嘻哟、嘻绨帕、麻珙井嘻、胡胡、依伙、呷比、罗斯、具毕、勒助、勒格、蒙诺、咪井、拉打、卜古
饮食
马边彝族的食物以苞谷、荞麦、洋芋为主,以豆类、油麦、元根萝卜、青菜佐之,自成民族风格食品有荞麦粑、苞谷粑、泡水酒、砣砣肉、酸菜汤等等。
传统节日
库施
库施,即彝族过年。具体时间是在农历10月15日前后。离过年日期一月左右,以自然村寨为单位,请看星象之人择吉日为节期。
索旧
彝语索旧为汉族“送旧”的音译。时间在汉族除夕前的一个晚上。家家推豆花,煮食彝族年节时特留下的猪尾股肉。宽裕之家要宰杀猪或羊或鸡庆贺。还要祭先辈灵位。
杜延
彝语“杜延”为汉语“端阳”之音译。系汉族的端阳节,彝族也要过这个节日。端阳节要煮豆花食用,有的要杀鸡庆贺;因不能做农活,大家休闲在家。青年人则不甘寂寞,梳装打扮,着新衣新裙,相互邀约,三五成群去场镇上玩耍。 婚姻
马边彝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少数诺伙和富裕节伙也存在一夫多妻;一般是无子女或有女无子而娶第二妻;有因转房而有第二妻、第三妻,但没有小老婆之说,不同于汉族的妾媵制,各立门户,丈夫轮流住宿。
丧葬
马边彝族人死后实行火葬。丧葬大致有:着寿衣、吊唁、出丧、超度灵魂等四个过程。
⑹ 布尔津县的地理环境
布尔津县水资源极其丰富,地表水年径流量达74.72亿立方米,为阿勒泰地区之冠,额尔齐斯河是国际性的外流河,自东向西横贯县境穿哈巴河县,注入北冰洋,中国唯一的北冰洋水系——额尔齐斯河最大的支流发源地。境内全长80.5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31.8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62.52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8.86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92.0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640立方米/秒(1969年6月2日),最小流量1.79立方米/秒(1974年12月5日),多年平均输沙量39.5万吨,最大年输沙量171万吨(1966年6月11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5千克/立方米,最大含沙量0.381千克/立方米,(1995年7月15日)。
布尔津河是额尔齐斯河支流,源有友谊峰,自北向南纵贯布尔津县,在布尔津镇西汇入额尔齐斯河,全长269.6km,流域面积9960平方公里,平均径流量42.73亿立方米,受降雨的影响,径流年际变化大,变差系数为0.224,年内分配不均6-8月,径流量占2011年的74.9%,最大年径流量63.3亿立方米(1969年),最小年径流量26.4亿立方米(1974年),多年平均流量135立方米/秒,最大流量1720立方米/秒(1969年5月30日),最小流量7.78立方米/秒(1975年12月30日),多年平均输沙量29.3万吨,最大年输沙量58.3万吨(1966年6月16日),多年平均含沙量0.064立方米/秒,最大含沙量1.90立方米/秒(1966年4月25日)。布尔津县地下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好,浅层地下水分布较普遍,便因地质构造的差异,承压水分布不均。布尔津县地表么流和地下水都具有矿化度小,悬浮质少,水质良好的特点。 布尔津县林业资源极为丰富,木材蓄积量极高,布尔津县森林分布可分为四个类型,一是高中山针阔叶林,森林面积共有187.29万亩,木材蓄积量2862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新疆红松、落叶松、冷杉等。这些树杆直、木质优良,是优质的建筑材料;二是平原河谷次生林面积10.63恨亩,木材蓄积量74.89万立方米,主要树种有白桦、新疆银灰杨、柳树等;三是荒漠植被乔灌林,主要分布在山前平原和沙漠前沿,面积23.19万亩,主要树种有梭梭、沙棘、毛柳、胡杨等;四是人工林,分布于山前平原的灌溉农区,面积1.29万亩,主要树种有柳、杨、沙枣等。
布尔津县森林覆盖北14%,在新疆和阿勒泰地区是较高的。 布尔津县县域内蕴藏着丰富的黄金、云母、粘土及硅、铜、铁等30余种矿源,其中有近20种矿产被开发利用,潜在经济价值极大。到目前为止,顺县境内已通过多种途径民现49种矿产计120多个矿床、矿点、矿化点,它们多集在于县境中部人烟稠密区,主要有沙金、岩金、铍、铌坦、铜、铅、锌、白云母、滑石、高岭土、大理岩、耐火粘土、兰晶、以及紫牙乌、碧玺等12余种宝石,北半部则以沙金、铜、镍、矿点和矿化点。占布尔津县近1/4面积的南部山区,主要有金、铜、镍、钛、锰、煤等矿产。经初步探明,开采或正在工作产菜一定经济价值的矿产13种,多分布在县境中部地区,主要是:切巴拉尕什等地6个大中型的云母矿,储量达万吨;铍矿,分布在也拉曼等地,储量近4吨,滑石矿产分布在海流滩,储量228万吨,质量优良,硅石分布于阔帕地区,储量25万吨,石灰石分布于托乎木台地区,储量1900万吨,高岭土分布于阔斯特克等地,总储量近1500万吨,另外,还有煤矿、芒硝、石榴石、兰晶石、沙金、等矿藏,都有不同储量的分布。此外,哈纳斯等地矿泉水,因为处于北部原始山区,人烟稀少,无污染,经水样分析,含2—3项微量元素,含有丰富的硒、锌、锂、碘、偏硅酸等,已达矿泉水标准,布尔津县有近200个泉水点。
在已有的各类矿产中,待扩大开采的有滑石、石灰石、硅石等,待开发的有高岭土、建材大理岩及也拉曼的硅灰石矿和矿泉水。此外,金、铜、镍、宝石和菱镁矿等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布尔津县位于新疆“九大风区”之一的额尔齐斯河河谷风区,处于风区核心区域,风能资源十分丰富。截至2011年10月底,已开发建设并网风电场4个,装机容量共计149.7MW。
⑺ 帕赛玻里斯宫殿有怎样的地理位置
帕赛玻里斯宫殿(Persepolis)建于公元前600年~前450年,是波斯王大流士(Darius)和泽尔士(Xerxes)的宫殿。宫殿建在一专座依山的台地上,从属一个巨大的台阶,可以一直通向王宫的台基。台阶两侧墙面刻有象征八方来朝行列的浮雕群像。
⑻ 林芝市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林芝市位于北纬26°52′-30°40′,东经92°09′-98°47′之间,东西长.7千米,南北宽353.2千米,边境线长约1000千米,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市中心所在地八一街道海拔3000米,距离自治区首府拉萨市400余千米。林芝的东面及东北部与云南省、昌都市相连,北面是那曲市,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邻,南部又与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1006.5千米。东与昌都市和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西与拉萨市和山南市交界,北与那曲市相连,南与缅甸国接壤。
雅鲁藏布江在其西行之中切开喜马拉雅山脉,从南迦巴瓦峰和加拉白垒峰之间穿过,雅鲁藏布江这条世界最高的河流,在奔腾1000多千米后,从朗县进入林芝地区,在米林县迎面遇上喜马拉雅山阻挡,被迫折流北上,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马蹄形回转,在墨脱县境内向南奔泻而下,经印度注入印度洋,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大峡谷的平均深度为5000米,最深处达到5382米,这段峡谷长度为490多千米,最险峻处位于派镇大渡卡到墨脱县邦博地方,有240多千米,峡谷上部开阔,下部陡峭。江河流速高达16米/秒,流量达4425立方米/秒。
帕隆藏布:水系流量巨大,有世界第三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
⑼ 勐董镇帕良村地理位置
帕良村隶属云南省沧源县勐董镇,地处勐董镇东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5公里。东邻糯良乡,南邻勐董镇永冷村,西邻勐董镇白塔社区,北邻勐角乡勐甘村。
⑽ 迪庆香格里拉的地理环境
迪庆藏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香格里拉县)接收到
云南省统计局局
地理环境:
迪庆藏族自治州位于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横断山脉的腹地,地势北高南,位于西北部,云南“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腹地。总面积?23900平方公里,耕地37100公顷,境内三山夹两河,三山怒山山脉,云岭雪山,贡嘎雪山,地理其间澜沧江,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全州平均海拔3380米,梅里雪山卡格博峰6740米以上海平面,是云南最高的山峰,境内最低海拔1480米,相对高差5260米,这个巨大的高度上的差异规模较小的领土垂直农业气候和三维环境。因此,迪庆,被称为“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特别是水电资源,矿产资源,旅游资源,生物资源和土地资源极为丰富。温带和寒温带季风气候(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5.4°C,年均降雨量为268-945毫米,无霜期为129-197天。
行政区域:
州首府香格里拉县位于昆明706公里。全州辖三县,香格里拉县,德钦县,维西傈僳族自治县。
人口:
2005年底,全州总人口为36870000人,除了汉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白族,彝族,回族,普米族,苗族等。 25种少数民族的民族。少数民族人口32.18万,占总人口的87.28%。
自然资源:
全州林业用地面积1.8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量2.2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34.6%,19.7十亿立方米的用水总量资源,水能理论蕴藏量1370万千瓦,占云南省的14%,居全省之首。在该地区的矿产资源24种,包括钨,铅,锌,铜,锰等矿产资源储量,开发和利用率。丰富的地热资源,中甸县毗邻温泉,天生桥温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风景区。高等植物2000余种植物资源是国家保护秃杉,珙桐,三尖杉,澜沧黄杉,树清晰,中国榛蒿,雪,天麻,雪莲花,红豆杉,榧木等23种。虫草,天麻,当归,云木香,秦芄,茯苓,珍珠,鹿茸,熊胆,麝香等20种珍稀的中国中草药的母亲。有136种野生食用菌,蘑菇,羊肚菌等世界知名,出口到日本,香港等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野驴,黑颈鹤,两种,三种类型的雪豹,猞猁,猴,小熊猫,20。
风景区:
迪庆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云南的最高峰 - 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世界著名的大峡谷 - 虎跳峡,中国弹簧奇观 - 东巴圣地白水台,在栖息地 - 维西胡安苑,高原明珠 - 碧塔海,低纬度海拔最低的冰川 - 秋长只是被称为“西藏艺术”西藏塔住房建筑博物馆 - 庵,达摩洞,长江第一湾,香格里拉大峡谷,天生桥风景名胜。
土特名产:
中国毛虫木耳,蘑菇,羊肚菌,香格里拉藏秘青稞干红葡萄酒干白,青稞酒,维西木瓜饮料,牦牛干巴,黄油,竹叶菜,木碗中甸,维西兰花,藏,银刀。
注香格里拉:
1,除了从5月至7月和9月至10月,迪庆在雨季路况并不好,不利于出行,冬季气温太低了,如果下雨,那么除了等待回家。雪后山走坏,等待雪,它是耐心和时间的问题。
不要急于春节期间迪庆,因为那些日子里,室外温度为-3-8℃,室内采暖设备是1-9℃,夜间温度较低的室外温度为-7℃至-1°C的室内。除了低温,街道,汽车是少得可怜,结冰的路面让司机的一致好评。
迪庆建议带上一件外套,羽绒服,手套,防滑靴。和气候干燥,紫外线辐射强,女士应准备好防晒霜,帽子,太阳镜,特别是在10月访问带来足够的御寒衣物。
每年6月到9月是迪庆高原的雨季,高原天气多变,你可以带几个塑料袋(或浴帽),镜头盖,逢阴雨天,雨尘,你还可以保护设备。夏天的地方帐篷在草原上的篝火时,一定要。
迪庆属高海拔地区(3300米),不宜剧烈运动,不宜饮酒,多食蔬菜,水果,以防发生高山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