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的地理环境
㈠ 岳阳楼的地理位置
拜托是在湖南 就在洞庭湖边上
岳阳 周围还有君山什么的
一点也不好看
㈡ 岳阳楼具体的地理位置
岳阳楼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内庭天下水,岳阳天下容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前瞰洞庭,背枕金鹗,遥对君山,南望湖南四水,北眈万里长江。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路言,从岳阳出发,上溯长江,经三峡,可通巴蜀;顺长江东下,可达武汉、南京、上海等地,乃至远涉重洋;沿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极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
㈢ <岳阳楼记〉说岳阳楼的地理位置重要的句子
衔远山,吞长江,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㈣ 岳阳楼有什么特点
岳阳楼的特点:
一、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二、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三、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
四、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4)岳阳楼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岳阳楼的气候特点: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1月最冷,平均气温3℃左右;7月最热,平均气温28℃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洞庭湖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季节,每年5月至9月为涨水季节,最大的水位变幅为17米。
岳阳楼的建筑特色: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㈤ 岳阳楼位于哪
湖南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西临水天一色的八百回里洞庭,北望滚答滚东去的万里长江,楼映水中,影随水动,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岳阳楼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始建于唐开元四年(公元716年)。当时的巴陵郡守滕子京登楼远眺,就留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诗句,后来在宋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他邀请范仲淹为岳阳楼作记,这才产生了中国文学上的不朽名篇——《岳阳楼记》。虽然文章只有369字,但却是词词紧扣,句句相环,以博大的气魄、铿锵的语调、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散文之典范。其中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早已成为旷古名言。自此之后,岳阳楼名扬天下。
除了登楼眺望洞庭美景,体验经典名篇的深远意味之外,岳阳楼的主体建筑也值得细细品味。楼高19米,为四柱三层,飞檐盔顶的纯木结构,层层递减,宛如古代武士的头盔,为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所罕见。同时,岳阳楼景区还保存了明清时代修建的三醉亭、仙梅亭,并建造了怀甫亭、诗书碑廊、历代名人蜡像馆等人文景观,使得岳阳楼景区古代建筑群浑然天成,古意浓郁,环境优美,文化气息浓厚。
㈥ 岳阳楼在具体什么地方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西长约130米,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
以水路言,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
(6)岳阳楼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建筑特色
岳阳楼坐西朝东,构造古朴独特,岳阳楼台基以花岗岩围砌而成,台基宽度17.24米,进14.54米,高度为0.65米。岳阳楼高度19米,在建筑风格上,前人将其归纳为木制、三层、四柱、飞檐、斗拱、盔顶。岳阳楼是纯本结构,整座建筑没用一钉一铆,仅靠木制构件的彼此勾连。
“四柱”指的是岳阳楼的基本构架,首先承重的主柱是四根楠木,被称为“通天柱”从一楼直抵三楼。除四根通天柱外,其余的柱子都是四的倍数。其中廊柱有12根;檐柱是32根。这些木柱彼此牵制,结为整体,既增加了楼的美感,又使整个建筑更加坚固。
斗拱是中国建筑中特有的结构,由于古代中国建筑中房檐挑出很长,斗拱的基本功能就是对挑出的屋檐进行承托。这种方木块叫做“斗”,托着斗的木条叫做“拱”,二者合称斗拱。岳阳楼的斗拱结构复杂,工艺精美,几非人力所能为,当地人传说是鲁班亲手制造的。斗拱承托的就是岳阳楼的飞檐,岳阳楼三层建筑均有飞檐。
岳阳楼的楼顶为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而成的盔顶式,这种拱而复翘的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在古代中国建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这顶就是岳阳楼最突出的特点——盔顶结构。据考证,岳阳楼是中国仅存的盔顶结构的古建筑。
岳阳楼采用纯木结构,其造型因露明的木梁柱、构件、装修具有线条优美的表现力,显示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的民族风格。
历史文物
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 堪称"燕许大手笔"的张说贬官岳阳后,常与文人迁客登楼赋诗,以后,还有李白、杜甫、李商隐、李群玉等大诗人接踵而来,写下了成百上千篇佳句。
岳阳楼保存的历代文物,当推诗仙李白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最为著名,其次要数清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雕屏。雕屏由12块巨大紫檀木拼成,文章、书法、刻工、木料全属珍品,人称“四绝”。此外,人们把范仲淹作记,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大书法家苏舜钦书写了《岳阳楼记》和邵竦篆刻并称为“天下四绝”,并树立了“四绝碑”至今保存完好。
㈦ 岳阳楼记中作者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有什么作用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明了什么
2.说明了什么:
这篇文章是滕子京嘱咐范仲淹写的.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从侧面衬托了滕回子京的政绩.同时说明了答了岳州"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如果没有"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怎么敢"增其旧制"呢?)
㈧ 岳阳楼的地理环境
岳阳楼屹立于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地面海拔54.3米。景区内陆地东专西长约130米,属南北长约300米,陆地投影总面积3.9万平方米。它虽在湖南省的北端,但正当中国中部,挨长江、伴洞庭,于洞庭湖居其口,于长江居其中。以水路言,水上溯,可与湖南76个县市相连。以陆路言,紧靠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在南北交通干线上亦处中端,易转入与之相连的其他铁路、公路,通达各省 。
岳阳楼地处岳阳,位于洞庭湖畔,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湿润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7℃。 1月最冷,平均气温3℃左右;7月最热,平均气温28℃左右。年降雨量1500毫米。洞庭湖每年10月至次年4月为枯水季节,每年5月至9月为涨水季节,最大的水位变幅为17米。
㈨ 岳阳楼地理位置,景色特征,出名原因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回有“洞庭答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作为三大名楼中唯一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其独特的盔顶结构,更是体现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能工巧匠的精巧的设计和技能。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㈩ 岳阳楼地理位置
岳阳楼公园位于岳阳市城西,占地45亩,由岳阳楼、仙梅亭、怀甫版亭、点将台、小乔墓碑等景点权组成。1979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园中遍植苍松翠柏,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其主要景观岳阳楼始建于东汉末年,是东吴大将鲁肃于公元210—217年间修筑的训练水军的阅军楼,后几经风雨沧桑,屡毁屡建。其真正闻名遐迩是在北宋庆历年间滕子京重修,请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之后。现存岳阳楼为清光绪六年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