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太湖出水口瓜泾口地理位置

太湖出水口瓜泾口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19 03:47:37

『壹』 上海是什么样的城市

上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是中国第一大城市。

上海简称“沪”或“申”,上海市地处长江入海口、太湖流域东缘。境内河道(湖泊)面积约500多平方公里,河面积率为9%~10%;上海市河道长度2万余公里,河网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3公里~4公里。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上海市总面积6340平方公里,辖16个市辖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境内江、河、湖、塘相间,水网交织,主要水域和河道有长江口,黄浦江及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蕰藻浜、川杨河、淀浦河、大治河、斜塘、圆泄泾、大泖港、太浦河、拦路港,以及金汇港、油墩港等。其中黄浦江干流全长80余公里,河宽大都在300米~700米之间,其上游在松江区米市渡处承接太湖、阳澄淀泖地区和杭嘉湖平原来水,贯穿上海至吴淞口汇入长江口。吴淞江发源于太湖瓜泾口,在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约125公里,其中上海境内约54公里,俗称苏州河,为黄浦江主要支流。上海的湖泊集中在与苏、浙交界的西部洼地,最大的湖泊为淀山湖,面积为60余平方公里。

『贰』 上海气候如何

上海来属北亚热带季风气源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上海气候温和湿润,春秋较短,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6℃左右。
全年无霜期约230天,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但一年中60%的雨量集中在5至9月的汛期,汛期有春雨、梅雨、秋雨三个雨期。

『叁』 织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飞英塔

飞英塔位于湖州市内塔下街。该塔始建于唐代,据宋嘉泰《吴兴志》载,唐咸通年间(860—872),“僧云皎咸通中飞锡长安,僧伽授以舍利七粒及阿育王饲虎面像”,归来后建石塔藏之。“塔始中和四年(883),成于乾宁元年(894)”,名上乘寺会利石塔。北宋开宝(968—975) 中,又建木塔罩护,形成“塔里塔”。根据建外塔缘由,取佛家语“舍利飞轮,英光普照”,中之二字为塔名,名为“飞英塔”。上乘寺也易名为“飞英寺”。南末绍兴二十年(1150),塔遭雷击而焚于火, 因“舍利无恙”,旋即重修,至今石塔中仍有“绍兴二十四年”等题记。外塔亦于南宋端平初(1234)“葺而新之”。元、明、清二代多次修缮。1929年,因年久失修,致塔顶倒塌。1961年4月,浙江省人民委员会公布飞英塔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该塔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维修单位,维修工程在1986年底竣工。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飞英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飞英塔的内石塔,8面5层,下设须弥座,雕刻仰莲、覆缠枝花卉。束腰八边雕狮子群像,形态生动。第四层正北面为观音像。塔身各面均辟壶门状佛龛,内雕大幅佛造像。整座石塔为—件唐代石雕艺术珍品。
飞英塔外塔,7层8面,通高55米。副阶宽敞明亮,塔体收分自然,塔刹高峻挺拔,雄浑古朴。其中最具宋代建筑风格的是平伸舒展的翼角,简洁朴实的檐面,硕大的斗拱和寻杖望柱式栏杆。因内含石塔,使外塔构造奇特,4层以下中空,上3层统设楼面,6层底架设十字交叉的千斤梁,悬挑27米高的塔心柱。沿塔壁挑出各层平座和楼梯,拾级登临,盘旋而上,内可饱览石塔精华,外可俯瞰湖城风光。
宋代苏轼任湖州太守时,曾多次登临飞英塔,并赋诗:“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卞峰照城廊,震泽浮云天。”元代书画家赵孟版《登飞英塔》诗云:“梯飚直上几百尺,俯视层空鸟背过。千里湖光秋色尽,万家烟火夕阳多……”。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
太湖古称震泽,又名五湖,为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面2000多平方公 里,有大小岛屿48个,峰72座。这里山水相依,层次丰富,形成一幅"山外青山湖外湖,黛峰簇簇洞泉布"的自然画卷。在观赏这"秀色可餐的太湖风景同时,还可游览江财名山、名园,探考历史。
太湖东、北、西沿岸和湖中诸岛,为吴越文化发源地,有大批文物古迹遗存,如春秋时期的阖闾城越城遗址、隋代大运河、唐代宝带桥、宋代紫金庵、元代天池书屋、明代扬弯一条街、宜兴三洞、无锡三山和苏州东、西洞庭山等。
太湖流域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徽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浙江12093平方公里,占32.8%;上海5178平方公里,占14%;安徽225平方公里,占0.6%。流域内分布有特大城市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4个地级市,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3个地级市,共有30县(市)。有500万人口以上特大城市1座,100~500万人口的大城市1座,50~100万人口城市3座,20~50万人口城市9座。至1997年止流域内共有人口361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2.9%,其中农业人口1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767万人,城市化水平达49%。流域内有耕地2266万亩,比1985年减少384万亩,主要用于建设用地。其中水田1856万亩,旱地410万亩,复种指数200%。流域用地状况,耕地占41%,水域15%,建设用地18%,其他用地26%。
太湖流域的自然条件是优越的。太湖流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四周略高,中间略低,形似碟子。其中山区丘陵占16%,河湖水面占16%,平原占68%。太湖不仅位于全流域的中心,而且是全流域的水利中枢。太湖西南部上游来水,主要有来自浙江天目山脉的东、西苕溪和来自苏皖界山和茅山山脉的荆溪。东、西苕溪在湖州汇合后,主流由长兜港、小梅口注 入太湖,其余分散由吴兴、长兴“七十二溇港”入太湖 ,另有一部分通过塘水路直接东泄。荆溪正流由宜兴大浦口注入太湖,洮湖、滆湖地区来水则由宜兴 百渎流入太湖,另有一部分经京杭大运河直接东泄。吴兴、长兴沿湖诸溇港和宜兴百渎均有横塘连接,水量可以互相 调节。太湖东北面出水也有上百条溇港(已湮废不少 ),其中主要的有梁溪口、沙墩口、胥口 、鲇鱼口、瓜泾口、南厍等,越过京杭大运河入阳澄、淀泖湖群,再通过黄浦江、吴淞江和 太仓、常熟间众多港浦入长江、入海,其中以黄浦江泄量最大,1954年洪水其下泄量约占整 个流域的80%。京杭大运河纵贯太湖北、东、南三面,沟通了众多东西向的排水 河道,起着相互调节的作用。太湖下游去水,自古以来变化较大。《尚书·禹贡》即有“三江既入,震泽底定”的记载。不过人们对三江的解释说法不一。通常多指由太湖东向出海的 松江(即今吴淞江)、东南向出海的东江和东北向出海的娄江(即今溇江),其中松江为主流。到唐代,松江“宽二十里,深可敌干浦”,但东江已不复存在。明代以后,吴淞江的主 要排水地位逐步由黄浦江所代替。今天,吴淞江、黄浦江、浏河可视为太湖三江演变的结果。
我国人民对太湖流域的开发治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开挖河道、修建江堤海塘、建设 塘浦圩田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使太湖流域较早成为我国经济发达、物产丰饶的地区。我 们的祖先修筑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使这个西靠山丘、东接大海、南北滨江的地区形成了一个完 整的湖泊河网系统。这个河湖系统能吞、能吐、能蓄、能排,可以兼收灌溉、排水、通航和 水产之利。
太湖是一个天然的巨大水库。太湖在水位2.99米时的库容为44.23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89米,在水位4.65米时的库容约83亿立方米。太湖不仅接纳上游百川来水,下游湖东地区 或遇暴雨,沥水也会倒流入湖。当长江水位高涨而通江港口无水闸控制时,江水也会分流入 湖。由于湖面大,每上涨1厘米,可蓄水2300多万立方米,故洪枯水位变幅小。一般每年4 月雨季开始水位上涨,7月中下旬达到高峰,到11月进入枯水期,2~3月水位最低。一般洪 枯变幅在1~1.5米之间。1991年太湖平均水位4.79米,为历史最高;1934年瓜泾口1.87米,为 历史最低。由于太湖的调蓄,其下游平原虽然地势比较低洼,一般年份仍可免受洪水威胁。
太湖汛期能够蓄水,不仅下游地区依赖太湖水灌溉,上游大部分地区也依赖太湖水灌溉 ,太 湖水可一直灌到西部山脚边。一般年份,灌溉水源都可满足,特殊干旱年份水源不足时,需从长江引水。现已在通江河口陆续增建翻水站,引江入湖,使水源更为丰盈。
太湖不仅对全流域灌溉有很大作用,而且对流域城乡供水有重要作用。一湖好水,不仅沿湖无锡、苏州等城市可直接取用,黄浦江以太湖为源,清水长流,对冲淤、冲污、冲咸和上海城市用水有着重要意义。不幸的是,目前黄浦江每天要接纳大量工业废水。据有关单位分析 ,每当上游来水与接纳污水的比例小于8∶1时,就会发生黑臭。如1992年太湖流域大旱,据监测资料,黄浦江水黑臭长达268天。自来水净化用药量增加了几倍,水出厂时仍有怪味,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太湖已受到了严重污染,整个地区的水质下降,江南水乡连 吃水都遇到了困难,保护太湖已提到议事日程,并列为国家重点治理项目。两省一市联手采 取行动,对重点排 污单位限期治理,达标排放,否则就勒令停产,禁止使用含磷洗涤剂等。现第一阶段目标已初见成效。 由于有太湖水的调蓄和长江水源补充,使太湖流域整个平原河网能保持一定的通航水深。自古以来,太湖流域航运事业就十分发达。目前全区有干支航线900余条,通航里程1.2万公 里,形成了一个江河湖海直达、干支相连、四通八达的航运网。据不完全统计,全流域有各类船舶4.7万艘、134万吨。1983年的货运量达1.73亿吨,相当于长江干流货运量的3.3倍 。 上海港通过内河集疏的货物约占70%,苏州、无锡、常州三市水运量占江苏全省水运量的44% 。
太湖宽浅的水域还为各种鱼类洄游、产卵生长提供了良好场所。太湖鱼虾多达30多种,其中以银鱼、白壳虾、鲚鱼为水产珍品。太湖流域是我国重点淡水渔业基地,全区淡水鱼产量约占全国的10%。90年代末在东太湖还大量发展了螃蟹养殖。
太湖范围大,景点多,人文古迹多,有极好的风景旅游资源。太湖碧波万顷,朝晖夕雨,雾霭晴光,自然景色变化万千,加上周围群山和湖中小岛,融娇艳、神秀于一体,使人心 旷神怡。目前著名风景点有无锡蠡园、鼋头渚和苏州洞庭东山、洞庭西山等。从总体上说,太湖与“人间天堂”苏州、杭州两个风景游览城市及整个锦绣江南联系在一起。近年来,随 着我国“四大名著”电视剧的拍摄,无锡相继建成了“三国城”、“水浒城”等,成了新的旅游热点。目前,苏州至洞庭西山已架起了跨湖长桥,西山不再是“孤岛”,从苏州、无 锡到湖州已开有旅游客班,穿越太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太湖的旅游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肆』 上海近十日的天气气候如何

近十天很难说的准的,温度正在缓慢上升中,只要不是阴雨天,就不会感专到冷,基本上一件外属套加上薄的羊毛衫就可以了
以下是上海气象台发布的清明假期天气展望
上海市天气预报

降水:4日~5日前期受高空低槽影响,本市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5日夜里到6日前期,本市阴有中雨;受冷空气影响,6日后期转为多云。

气温:4~5日气温平稳,维持在12~17℃,6日受冷空气影响,气温明显下降,最高气温下跌至8~10℃。

大风:4~5日受低压槽发展影响,本市东南风4~6级,长江口区阵风6~7级;6日风力较大,将出现5~7级偏北大风,长江口区6~8级,洋山港区和上海市沿海海面阵风可达9级。另外,华东沿海海面有8~10级大风。

本市具体预报如下:
4月4日: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气温12~17℃。

4月5日:阴到多云有时有阵雨,夜里转中雨,气温13~17℃。
4月6日:阴有小雨,下午转多云,气温7~10℃。

『伍』 上海的地理位置

上海位于中国华东地区,界于东经120°52′-122°12′,北纬30°40′-31°53′之间,地处内长江入海口,容东隔东中国海与日本九州岛相望,南濒杭州湾,北、西与江苏、浙江两省相接。

上海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岸,长江三角洲前缘,中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4米。西部有天马山、薛山、凤凰山等残丘,天马山为陆境海拔最高点。

(5)太湖出水口瓜泾口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上海的名称由来

上海,春秋属吴国 。战国先后属越国、楚国,春秋战国时期,上海是楚国春申君黄歇的封邑,故别称为“申”。

晋朝时期,因渔民创造捕鱼工具“扈”,江流入海处称“渎”,因此松江下游一带被称为“扈渎”,以后又改“扈”为“沪”,故上海简称“沪” 。

唐天宝十载(公元751年),上海地区属华亭县(今松江区)。后因松江上游不断淤浅,海岸线东移,大船出入不便,外来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条支流“上海浦”。

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设置市镇,定名为“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中央政府把上海镇从华亭县划出,批准设立上海县,标志着上海建城之始。

『陆』 上海的苏州河是从哪到哪啊

发源于江苏苏州太湖瓜泾口,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流入黄浦江,全长125公里,上海市境内54公里

『柒』 告诉我一些关于苏州有关的地理知识

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苏州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瓷石、硫、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煤、天然气、铜、铁、铅、铟、镉、银、磁铁等16种。矿产以非金属为主,其中高岭土、花岗石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名冠全国。全市现有耕地288168公顷,水面38.3万公顷(575万亩),丘陵2.3万公顷(34万亩)。主产大米、棉花、油菜籽、香粳米、鸭血糯和太仓白蒜;特产柑桔、枇杷、板粟、梅子、桂花、茶花、碧螺春茶;太湖银鱼、莼菜、珍珠和阳澄湖大闸蟹闻名遐迩。

苏州地处温带,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水网密布,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出产棉花、蚕桑、林果,特产有碧螺春茶叶、长江刀鱼、太湖银鱼、阳澄湖大闸蟹等。苏州是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素有“人间天堂”之美誉。
苏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是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苏州位于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捌』 淞字什么意思

1、同“凇”。复水气凝结成制的冰花

2、中国江名 。淞江,通称“吴淞江”。发源于太湖,到上海跟黄浦江合流入长江。

构造:形声字,从水,松声。

部 首: 氵

拼 音 :sōng

汉字字源:(如图)

(8)太湖出水口瓜泾口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一、常用词组

1、淞江鲈

松江鲈鱼。产于我国沿海等地的一种名贵食用鱼类。

2、雾淞

寒冷天,雾滴碰到在零度以下的树枝等物时,再次凝成白色松散的冰晶,叫“雾淞”。通称树挂。

二、吴淞江

吴淞江,古称松江或吴江、亦名松陵江、笠泽江,发源于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以南太湖瓜泾口,由西向东,穿过江南运河,在今上海市黄浦公园北侧外白渡桥以东汇入黄浦江。与东江、娄江共称“太湖三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