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溪地理位置图片
① 安徽宣城市下的绩溪县和郎溪县哪个比较有前途
做为一个郎溪人,我想说你还是选择绩溪吧。不是我不爱家乡,但是他的地理位置真内的不容好,数十年来基本没有太大的改变,还是小街小道的,邻县广德,因为交通便利,所处位置较好,两年没去,我都不认识路了,虽然我在那上了三年的高中。
可见所处的位置真的是很重要。绩溪不错,山区都是宝呀,我觉得这两个地方的发展前景来看,选绩溪!
② 安徽绩溪三区一廊是什么意思
三区一廊是指:火车站新区、生态工业园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以及百里历史文化内生态走廊。
在推容动“三区一廊”建设中,该县依据城区功能划分和资源禀赋,力推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发展。他们一方面以火车站西迁为契机,重点抓好新火车站新区的规划建设,力争把新火车站新区打造成徽文化特色彰显、物流畅通、功能完善、配置齐全、布局合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标志性区域。另一方面,该县以扶持不锈钢产业集群为重点,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的扩张与提升,把绩溪不锈钢产业建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全国不锈钢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不锈钢贸易中心和安徽最大的不锈钢管材生产基地。绩溪是徽文化重要必祥地之一,保护古城区的历史文化自然也是绩溪发展的重点。
围绕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该县分别以筹备中的徽文化博物馆和龙川景区为核心,加快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生态走廊的保护和开发力度。 去年8月19日,绩溪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控制性规划通过初审,按照“保护、民生、旅游”理念,提出打造活力充沛的生活城市、特色鲜明的历史城市和风貌和谐的山水城市。
③ 谁知道绩溪是什么地方
绩溪县位于安抄徽省东南,东与浙江省临安市交界,北与宁国县、旌德县毗邻,西与旌德县、黄山市黄山区、歙县接壤,南与歙县相连,东西长59.5千米,南北宽42千米,总面积1126平方千米。总人口18万人(2004年)。
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千米。主河道登源河长55千米,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千米,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千米。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
④ 绩溪属于哪三个水系
安徽省绩溪县地理位置,在东经114.9°至119.8°与北纬29.4°至34.6°之间。主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钱塘江三大水系。绩溪县域为长江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
⑤ 安徽的地理位置
安徽是个好地方,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淮河中游
⑥ 绩溪县一小在什么位置
绩溪县一小也就是绩溪县实验小学,地址位于:宣城市绩溪县华阳镇城隍街36号。
⑦ 介绍安徽绩溪
绩溪县是含中山的低山丘陵山区,西部为黄山支脉,东部为西天目山脉,崇山峻岭,重峦叠嶂,主要山峰皆在千米以上。境内大鄣、大会、大獒三山鼎立,从东北向西南、西北向东南倾斜。东部的清凉峰海拔1787.4米,是绩溪的最高处;南端的江村环海拔125米,是绩溪的低谷。徽岭山脉绵亘中部,分县境为岭南、岭北两部分,形成南北自然条件和生活习俗的不同,语言也有区别。境内河流交错,沟谷纵横,2公里以上的天然河流136条,总长831公里。主河道登源河长55公里,扬之河、大源河各长40公里,三河流域面积582.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2.6%。此外,戈溪、黄石坑、徽水、大鄣、卓溪等河皆长15公里。诸水皆外流,北流之水属长江水系;南流、东流之水属钱塘江水系。年径流量10.3亿立方米,水力资源较丰富。 县境山多,可耕地少,人民为谋求生路,最富经商精神。据史料记载,唐代就有县人去长安经营饮食业。绩人历代经商,经久不衰,在长达六七百年的时间里,创下了辉煌的业绩,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是徽墨,一是徽菜。 徽墨历史悠久,从唐代李超徙歙算起,已有两千一百多年历史。县人从事墨业,代有其人,最有名的是清代的“鉴古斋”和“胡开文”两墨庄。鉴古斋墨庄为汪近圣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所创。胡开文墨庄为上庄胡天柱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开创,因经营有方,曾设分肆于许多大小城市。屯溪老店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是我省著名的双百老店。胡氏精制的地球墨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使徽墨冲出国境,走向世界,为民族争光。徽州墨模是徽雕中的精品,胡开文的墨模更是其中的瑰宝。胡氏的墨模雕刻能手,人才辈出,清代的胡国宾就是一代墨模雕刻名师。胡开文的徽墨今已独领风骚。 由乡土风味饮食发展成的徽菜,遍及全国,形成菜系,实乃徽商的功绩,其中也有绩溪商人的一份功劳。县人自唐代即设酒店于长安,宋代设菜馆于徽州府,明清时期发展到大江南北,民国时期徽菜馆遍及海内。据不完全统计,清末至民国初,县人在各地先后开设的菜馆酒楼:上海有鸿运楼、大中华、大富贵、大中国、大新楼、大嘉福等120余家;武汉60家;南京21家;衡阳、柳州至昆明一线13个市、县有徽菜馆41家。在绩人开设的菜馆里,上海的大富贵、大中华,武汉、兰州的大中华,太原的鸿运楼,屯溪的富春园,芜湖的同庆楼,杭、嘉、湖的聚乐园、大中国、益乐园等徽菜馆经营有方,历久不衰,至今仍是当地有名的老店。 绩人既富于经商精神,也善于经营农副业和各种手工业。绩溪历来土特产十分丰富。唐宋时期造纸、制陶业发达。澄心堂纸被钦定为朝廷专用。明代缸窑头和清代的石 炉坊的陶器、铁锅名噪皖、浙、赣。“秘色瓷”曾被选为贡吕,黑釉瓷远销亚、非诸国。此外,还出产大量的木材、蚕丝和茶叶。清乾隆以前,森林未遭破坏,鄣山、徽山盛产木材,远销苏、浙和本省芜湖、安庆等地。唐宋时期,常溪、昆溪、芦溪和扬之河流域“桑柘成荫、丝织业繁盛”,绸、绢和清水丝成为贡品。明清时期“桑树蔽野,户皆习蚕”,此时的绩溪已成江南丝绸主要产地之一。清道光年间溧阳人沈练任绩溪训导,曾总结民间植桑、养蚕经验,著成《广蚕桑说》,刊行全国,推广绩溪养蚕经验,影响深远。民国中期县内出现缫丝厂、蚕种厂及茧行,标志着绩溪的蚕丝生产开始走向工业化。 绩溪的茶叶也很有名,主要是绿茶,畅销江南各大小商埠。金山时雨、横岩云雾等名茶早在民国时期就驰名沪、汉,出口南洋。金山时雨主产地上庄镇金山,现仍畅销国内各主要城市。 勤劳智慧的绩溪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仅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果实,这首先应该归功于历代绩人对教育的重视和旅外徽商对桑梓的支持。 据史料记载,号称“东南邹鲁”的新安,“邑小士多,绩溪为最”,“十户之村,不废涌读”。历史对绩溪人如此称誉,是有其事实根据的。宋景德四年(1007),绩人首建书院--桂枝书院,这不仅是绩溪历史上第一个书院,也是安徽省最早的书院。宋元丰年间,史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知绩溪县事,在他的倡导下,绩溪文风蔚起,书院大兴,社学和私熟也纷纷建立。此后邑人对文化的追求经久不衰,明代全县书院57所.,居省内前列。清光绪间邑人首建毓才坊女校,开创安徽女子学校的先河。 重视教育的结果必然是人才辈出,文化氛围日深;人文荟萃,名士如林。绩溪的历代名人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汪华,唐代神策将军汪节,宋代文学大家胡仔、名臣胡舜陟,元代诗人舒由页,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工部尚书胡松、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宦海“三奇士”邵绮园、程秉钊、胡铁花,还有两大墨家、一代巨贾和礼学“三胡”。近代名人首推国学大师、五四运动的先驱胡适,还有图书馆学家洪范五,古典小说标点创始人汪原放,小说家章依萍,建筑学家程士范,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许家朋
⑧ 绩溪障山大峡谷门票
坐落在安徽省绩溪县境内,为联合国生态示范区。障山中,大障山是联合国生态示内范区容,森林覆盖率达97%。古称三天子都、三王山、障峰。春秋时吴越以此分界,秦代设立鄣郡,以山命名。
中文名称
障山大峡谷
地理位置
宣城市绩溪县伏岭镇水村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54元
所属城市
安徽省宣城市
所属国家
中国
⑨ 绩溪地处于安徽南部地区,为什么被称为“名人故里”
绩溪地处于安徽南部地区,是徽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自古以来就以人杰地灵闻名于世,有着“名人故里”的美称。绩溪县之所以被称为“名人故里”,是因为这里走出了一大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有着非凡影响力的著名人物,比如胡宗宪、胡雪岩、胡适等等。胡宗宪,嘉靖十七年进士,官至浙江巡按监察御史。
绩溪的旅游资源一是十分丰富:有胡主席故乡龙川风景区、胡氏宗祠(强烈推荐);有千年古村落千年仁里和太极湖村;还有百年徽商走过的徽杭古道、还有最美家朋油菜花。徽州文化在这里大放光芒,徽州美景在这里异彩纷呈。安徽绩溪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全国唯一承办“奥运火炬传递”的县城,也是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⑩ 绩溪有哪些旅游景点(附加图片)
风 景 名 胜
名 山 瀑 布 幽 洞
小九华 山云岭 龙潭瀑 船形山三洞
江南第一关 饭甑尖 常溪瀑 祥云洞
大鄣山 笔架尖 黄会瀑 梅家洞
百丈岩 石镜山
七姑山 岩山尖
龙须山
小九华
在荆州乡东北部。山水幽奇,传“九华山地藏王曾在此苦修,故名”。小九华山势突兀,涧壑深邃,似游龙数条逶迤奔聚。中一山丘,河水至此曲折潆洄,形如半岛,上有地藏殿。对岸山列如屏,前为银屏寺。附近奇峰两座:一在丘东北,危岩倾斜三叠,似重楼复阁,上流飞瀑,下通行人;一在丘西北,石峰傍河湾突起,顶尖侧锐,中丰而曲,下圆而长,有草丛生腰际如垂缨。弯环似刀,俗称“关王刀”。刀锋高39米。锋面古书“万古不磨”4个大字,年久湮没。民国27年(1938年)农历闰七月,乡人胡锺吾出资,书写“七七纪念”于上。1965年10月,庄子村民张必进等3人又在锋面上书“中国共产党万岁”巨幅标语。沿河石岩交错,横截如坝,多天然岩洞、深潭,俗称“九井十八坝”,数铁釜潭为著。小九华有十泉:铁釜深沉、银屏滴翠、刀锋插云、横岩瀑布、狮嘴啸天、双溪烟雨、五龙夺珠、高峰暮霭、九井甘泉、梅岗早雪。历代题咏甚多。“文革”中,殿、寺、佛像尽毁。今胜山秀水依旧,仍是旅游、避暑佳境。
江南第一关
又名瑶瑶岩。在伏岭乡东部,海拔424米。是徽杭古首重要关隘,清凉峰主要通道。关脚岩口亭,书“径通江浙”魏体大字。过江南第一关,自西拾级登关,山势险峻,怪石嵯峨,以磨盘石、天冠石、将军石、漏米砻最奇。高峰巨岩,南北夹峙,中隔涧壑,逍遥河水蜿蜒其间。北岩石壁嵌入约2米长花岗石板,筑成栈道,部分石条半悬空际。顶端一孔云天,即为关口。自岩脚至北,凡1400余级。初登者心悸目眩,扪壁缓行,不敢俯视。涧中一川乱石,如兽如爪,重重堆叠。涧水潆回,轻吟怒啸,时而涓细飘逸,时而湍急成潭。关门由4根大石条横架天然岩石构成。门楣西刻“江南第一关”,东刻“徽杭锁钥 同治二年里人建造 邵道棠题”,楷字。门当关而立,山风猎猎,恍若凌空驾虚。入关后,石径稍夷,仍盘旋陡壁间。关东施茶亭旁岩壁上,刻记古道小史:宋保佑间(1253~1257),大石门胡旦随山势凿石为磴,凡五里余,以便行旅。元大德间(1297~1307),北乡(今北村)程氏视下深险,复伐石为栏,障于旁,往来愈安。明成化间(1465——1487),汪以茂等重修。以后历代均有修补。建国后,附近村民立约组织维修至今。关内有“二程”庙,胡家村胡桂森建。传民国21年(1932年)春,北村程灶起、程瑞湖去浙经商,避雨岩下,岩崩俱毙,遂筑庙志哀示诫。后由邵在炳出资造石亭于旁。江南第一关得名的由来:相传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于1861年率部经此,赞为天险而命名;一说为明代胡宗宪所取。
大鄣山
属天目山脉,绵亘今大鄣和逍遥乡海拔千米以上山峰50余座,统称大鄣山,面积近80平方公里。传说远古,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来此山中采药炼丹。春秋吴、越于此分界,秦立鄣郡因山命名。“鄣山叠翠”为古华阳一景。山中有天子墓、丞相坟等古迹。主峰清凉峰(古名鄣峰)在逍遥乡东南角,海拔1787.4米,是天目山脉最高峰,也是县境最高点,山势磅礴,沟壑深幽。从江南第一关进山地势较平缓。自然生态完整,有种子植物120科1000余种,31种属国家保护植物。人称华东地区又一生物“大观园”。奇松、怪石、云海、天池为清凉峰四绝。有黎明尖、社母娘娘尖、戏台顶、笆篱岩、百丈岩、鲫鱼岭、野猪党、庖刀背、头髻石、合掌石、骆驼石、狮子石、观音石、仙人踏船、金龟望天门、和尚背尼姑、十八龙潭、迎客松、奇龙松等胜景。峰顶多“小平原”,大至五六亩,小则亩余,箭竹丛生,流泉飞瀑,潭水不涸,中有娃娃鱼、柳叶鱼。晴日远眺,千峰竞秀,雨后初晴,常现“佛光”。山名由来:1953年夏,徽州驻军护苏联专家登临主峰勘察,以气候特点命名。后,县有关部门多次组织考查。1985年,省、地、县科技人员20余人,联合组成“绩溪县清凉峰自然资源综合科学考察队”,5月17日至6月7日对清凉峰北坡及顶峰4.5万亩山场进行全面考察。1986年2月,安徽省政府批准为自然保护区。
笔架尖
在胡家乡山云岭东南,与山云岭、饭甑尖三峰鼎立。海拔1385米。顶出五锷,形如笔架,悬岩削壁,望不可攀。西北有群峰排列,若菡萏初绽,纷呈云海,蔚为奇观。石镜山
在华阳镇东部。又称石照山,海拔463米。山中有峭石壁立,方广2丈,平滑晶莹,光可鉴物,人称“石镜”。“石镜清辉”为古华阳一景。镜旁有岩石,形似“仙女梳妆”座。又有石照亭、普照寺。亭早圮,寺已改建民居。近有白泉,从石罅泻出,四时不竭,传可疗暑,实为矿泉。山中丹崖翠壁,林木葱茏,风景幽丽。唐宋以来,时有名士登临游览,留下诗文传世。宋元丰八年(1085),苏辙任绩溪令,到县方视事3日,便游石照,作诗两首。有关石镜的神话故事颇多。相传此为“女娲补罢情天漏,堕向人间作镜石”之遗石;又有石镜照人三生之说,不仅显示外形美丑,还能透视心灵善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