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自然地理环境
A.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酒泉周边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少的原因
1.远离远离海洋,深居内陆,降水少,气候干旱。
2.深居内陆,晴天多,纬度高,气温高。版蒸发量大。水权分被蒸干剩下的都是盐碱物,所以,盐分特别高。
3.由于气候环境原因,所以这里生物生长不好,所以这里土地贫瘠,有机质含量少。
4.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的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素的变化。
B. 关于酒泉的地理知识
酒泉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得名于“城下有泉,其水若酒”,是“敦煌艺术的故乡”内,是“容中国航天的摇篮”,现辖肃州区、安西县、金塔县、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和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并代管玉门市和敦煌市两个县级市,辖区总面积近20万平方公里,南为祁连山脉,北为戈壁滩,中为盆地地形,气候干旱多风沙。
山脉、盆地、戈壁、冰川、绿洲,是构成了酒泉西北风光的重要元素,祁连山峰峦叠嶂,横亘连绵,4000米以上冰雪积年,冰川漫布;戈壁砾漠广阔浩翰,漫无边际,黑色砾石古老迷人,海市蜃楼乍现漠原;山间盆地毗连成片,平原绿洲,碧波溪流,自然风光奇异瑰丽。
C. 酒泉地理要素特征
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地形(岩石、地貌)、水文(地表及地下径流、湿地)专、属土壤、生物等等。
社会地理要素包括:行政、工业、农业、经济、交通、人口等等。
酒泉的地理要素:
1.自然要素:
气候:地处西北地区西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降水少,日照时间长,多大风,气温年较差大,蒸发量较大;
地形:地处祁连山北坡的河西走廊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为内流河,河流流量较小,河流补给以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为主,受地势影响地表和地下径流流向多自南向北。
土壤:以沙土为主。
生物:受气候影响,生物量较少,以耐旱植物为主。
2.社会要素:
行政:地处甘肃省西北部,属甘肃省地级市。
工业:新能源产业(光能、风能丰富)、航天工业、钢铁工业为主。
农业:围绕灌溉农业发展果蔬业、粮食种植、特色农业等。畜牧业也占有一定地位。
交通:自古为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如今兰新铁路、兰新高铁经过,便于联系内地与边疆。
D. 甘肃酒泉的地理位置
酒泉地区位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制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酒泉市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东与高台县接壤,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邻。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面积3349平方公里。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共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7县市区,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近100万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
E. 酒泉环境怎么样啊
酒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酒泉留下了丰厚的资源。纯朴、勤劳的人民也为酒泉创造了解优越的经济、文化环境,集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特有的三大资源优势:
一是丰饶富庶、开发便利的水利的水土资源。全区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积雪区的三大河系、16条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工农业开发的2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29.7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的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解。总耕地面积226万亩,森林81万亩,草原6689万亩,还有宜农宜林荒地478万亩。
二是得天独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区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们高。已探明的5个成矿带共有矿点572处,其中经国家地矿部门勘察认定,构成矿床的92处,矿种48类,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脉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其中位于肃北县塔尔沟的钨矿储量居亚洲第一,大道尔吉铬矿储量居全国第三,黄金开采量居甘肃省首们。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镁、萤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甘肃省第一。石油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全国最早开发的石油工业基地。
三是绚丽多姿、闻名遐迩的旅游资源。全区境内遗存着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已查明的文物景点有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矗立千年的阳关、玉门关,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别具一格的民谷游、庙会、狩猎等旅游项目,吸引着海内外旅游观光者,是古丝绸之路上旅游黄金地段。
由于该区地处亚欧内陆地区,独特的自然生态形成了四大优越的环境:
一是农业开发环境优越。全区海拔1100—1500米,年日照时数3033—3316小时,年平均气温3.9—9.3℃,昼夜温差13.9—16.4℃,有效积温1755—3611℃,平均无霜期118—159天,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适合发展农牧业。耕地大部分由雪山融水自流灌溉,农田水利设施成龙配套,农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目前已种植粮食局、棉、油品种500个,林果、蔬菜品种300多种,养殖农畜、家禽20多种,鱼类十几种。其中锦丰梨、早酥梨、鸣山大枣、李广杏等瓜果品种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全区已建成全国、全省商品粮棉基地、瓜果蔬菜基地和畜牧业基地。这里还是全国重要的玉米繁种基地,是全国三大对外瓜菜制种基地中最具优势的地区之一,先后与美国、日本、德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合作制种,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
二是基础设施条件优越。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兰新铁路、312国道横贯东西,215国道通达南北,是新亚欧大陆桥的必经通道。干线公路与县乡公路相配套的公路网络覆盖全境。境内的敦煌机场、嘉峪关机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机场、酒泉下河清机场与全国各大城市通航,并提供旅游包机服务。全区长话、市话全部程控化,农村电话基本实现自动化,形成了以程控交换为主体,以光缆、微波数字传输、移动通信、数据通信内容,功能齐全、方便快捷、灵活高效的邮电通信网。境内有4个火电厂和27个小型水电站,总装机29.2万千瓦,年发电20亿瓦。区内电网通过永嘉330千伏输电系统,与西北大电网联为一体,电力供应充裕。在建的甘肃酒泉风电基地是我国规划建设的第一座千万千瓦级风电示范基地。自2009年8月8日一期工程开工以来,风电基地各项建设进展顺利,预计年内风电装机容量将突破200万千瓦。
三是周边经济环境优越。境内和周边分布着玉门石油管理局、酒泉钢铁公司、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青海石油管理局后勤基地等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实力雄厚,技术密集,人才荟萃,市场巨大。另外,全区内地通往新疆的必经之路,与新开发的吐哈油田相望,南边与青海经济重镇格尔木及柴达木盆地相连,北边通过马鬃山口岸与蒙古国通商。这些颇具优势的企业和经济区域,既是全区工农业产品的区大市场,同时也对全区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是自身的经济环境优越。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迅猛、成果卓著,实现了从贫困、温饱、小康的三个大的飞跃。2001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完成82.2亿元,增长12.5%,其中第一产业18.4亿元,第二产业36亿元,第三产业27.8亿元;人均GDP达到1035美元。作为基础产业的农业稳步发展,2001年农业总产值达到28.41亿元,粮食总产量达24.1万吨,亩产达575.5公斤,棉花总产量达153万担,水果产量达11.19万吨,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14元。全区七个县市全部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走在全省小康建设的前列。工业持续发展,地方工业体系初步形成,2001年辖区内全部工业总产值达104亿元,工业增加值达27.8亿元。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旅游业的“龙头”作用日益明显,经济增长方式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市场商品充裕、物价平稳、购销两旺。2001年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77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26亿元;全辖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136.75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90亿元,人均储蓄9000元。
F. 酒泉的地理位置
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
甘肃省名“肃”字由来地。东接张掖市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国。
G. 酒泉市怎么样啊各个方面
市情概况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酒泉市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东与高台县接壤,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邻。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面积3349平方公里。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共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瓜州、肃北、阿克塞7县市区,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近100万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
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这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不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而且表现着酒泉大地生态环境的个性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成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学习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课堂,对戈壁明珠——酒泉绿洲缺少了解的人们,在这里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在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识之一,就是在酒泉热土上由于大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创造了奇异瑰丽的自然美景和雄伟壮丽的建筑工程(人文景观)。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了人类的共同责任。由此,使我们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以来,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世界遗产委员会就先后将我国列入遗产名录,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产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区的知名度。尤为使人庆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要领结合在一起,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互相对立的观念。
酒泉大地的自然环境,不能决定这片土地的历史命运,但它本身对历史命运,却不能不产生重大影响。
酒泉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为古代亚、欧地区民间的联系、交往,为丝绸之路的存在、发展、繁荣、兴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贡献,付出过种种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摄人魂魄的历史话剧。那么,这一切和它们曾藉以展开的历史舞台,究竟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看下面的叙述。
酒泉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不仅使这里山河壮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积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册上。
酒泉的自然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莽莽黑戈壁滩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黑色砾石,不知是烈日还是古战场的烽火烧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灵光。天无飞鸟,地无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畅的线条,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际。且不说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仅宰吾结勒之顶的现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恋忘返。这里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张掖,西邻新疆,南连青海,北界内蒙古和蒙古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区共辖酒泉、玉门、敦煌三市和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四县,地区行署驻酒泉市。全区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100万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
夏、商、周、春秋战国到秦,古老的西、氐、月氏、乌孙、匈奴等游牧民族先后在这里游牧狩猎,互争雄长。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派遣骠骑马将军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大败匈奴后在河西走廊“列四郡据两关”(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阳关、玉门关),修长城,设亭障,移民屯田,发展农耕,开通丝路,掀开了这里开拓发展的新篇章。从此,在这片神奇的绿洲上,孕育发展了辉煌灿烂的文化、艺术、关隘要塞、长城烽燧、大漠驼铃、画工青灯、石窟佛陀,悲壮的征战、开拓的艰辛、传奇的故事、豪迈的诗篇,构成了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历史画卷,各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张骞“凿空西域”后,这里成为汉朝经营河西、开拓西域的重要基地和战略前哨。绵延起伏的汉、明长城,立守千年的阳关、玉门关、肩水金关,为雄伟的长城文化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两汉、魏晋、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延伸、扩展、繁荣,作为“华所交”之地,这里成为东方与西方经济、文化、艺术交流的必经通道和重要中转站,为促进中西两大文明的广泛交流,互相吸纳,共同发展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全区境内分布着一千余个独具魅力的西部文化胜迹。以莫高窟、榆林窟为代表的古代石窟艺术;以瓜州城、桥湾城区、玉门关、阳关、汉、明长城及100余座烽燧为代表的古长城、关隘遗址;以酒泉钟鼓、白马塔、金塔为代表的古建筑艺术;以敦煌祁家湾、酒泉下河清等为代表的古墓群遗址,加上火烧沟文化遗址、赵家水磨道遗址以及被誉为本世纪文史资料第五大发现的“悬泉置”遗址等,都向人们追述着酒泉地区昔日的风采。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辉煌的历史文化为酒泉留下了丰厚的资源。纯朴、勤劳的人民也为酒泉创造了解优越的经济、文化环境,集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形成了特有的三大资源优势:
一是丰饶富庶、开发便利的水利的水土资源。全区有发源于祁连山冰川积雪区的三大河系、16条河流,地表水年径流量33亿立方米,其中可供工农业开发的27亿立方米。地下水总补给量29.7亿立方米,可开采利用的水能蕴藏量22万千瓦解。总耕地面积226万亩,森林81万亩,草原6689万亩,还有宜农宜林荒地478万亩。
二是得天独厚、储量丰富的矿产资源。全区矿藏种类多,储量大,品们高。已探明的5个成矿带共有矿点572处,其中经国家地矿部门勘察认定,构成矿床的92处,矿种48类,均分布在走廊南北的山脉中。金属矿藏主要有金、银、铜、铁、铅、锌、锰、钨、铬等,其中位于肃北县塔尔沟的钨矿储量居亚洲第一,大道尔吉铬矿储量居全国第三,黄金开采量居甘肃省首们。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油、石棉、菱镁、萤石、芒硝、煤炭、大理石、花岗岩等。其中石棉储量居全国第三,菱镁储量居甘肃省第一。石油资源也十分丰富,是全国最早开发的石油工业基地。
三是绚丽多姿、闻名遐迩的旅游资源。全区境内遗存着大量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胜迹。已查明的文物景点有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景点14处。省级208处。目前,已开发利用98处。举世闻名的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矗立千年的阳关、玉门关,神奇的鸣沙山、月牙泉,别具一格的民谷游、庙会、狩猎等旅游项目,吸引着海内外旅游观光者,是古丝绸之路上旅游黄金地段。
H. 运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来描述酒泉及附近各地区各地理要素的特征
这种题目需要先列定义,然后从气候土壤地形水源植被资源几个方面回答。地理自然环境中的回各要答素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昼夜温差大;地表径流少,多内流河湖;酒泉在河西走廊,地形以山地为主,有狭窄的河谷平原;植被以荒漠,荒漠草原,草原为主;自然资源丰富,有色金属资源储量大,种类多。
I. 酒泉属于A黄土高原B云贵高原C青藏高原D内蒙古高原
酒泉
酒泉,山脉连绵,戈壁浩瀚,盆地毗连,构成了雄浑独特的西北风光。既有银妆素裹的冰川雪景,也有碧波溪流的平原绿洲,还有沙漠戈壁的海市蜃楼。这别具一格的风光胜景,不但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观光乐园,而且表现着酒泉大地生态环境的个性特点和自然地理特征,成为了解酒泉山山水水和学习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的课堂,对戈壁明珠——酒泉绿洲缺少了解的人们,在这里会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享受到获取新知识的快乐。
在这里享受到最重要的新知识之一,就是在酒泉热土上由于大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的活动,创造了奇异瑰丽的自然美景和雄伟壮丽的建筑工程(人文景观)。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产生,具有不可再生性。因此,保护文化和自然遗产成了人类的共同责任。由此,使我们想起了1972年在巴黎召开的第17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以来,经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努力,世界遗产委员会就先后将我国列入遗产名录,从而大大提高了遗产所在地之一的酒泉地区的知名度。尤为使人庆幸的是,酒泉人一向把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的要领结合在一起,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互相对立的观念。
由于受到上述要领的启迪,我们在介绍酒泉概况时,既抓住自然概况,又不放松区域开发和环境背景的阐述,力图使自然与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
酒泉大地的自然环境,不能决定这片土地的历史命运,但它本身对历史命运,却不能不产生重大影响。
酒泉人,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文化,为古代亚、欧地区民间的联系、交往,为丝绸之路的存在、发展、繁荣、兴旺,也曾做出特殊的贡献,付出过种种牺牲。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摄人魂魄的历史话剧。那么,这一切和它们曾藉以展开的历史舞台,究竟是什么样的?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请看下面的叙述。
酒泉雄奇壮美的自然景观,不仅使这里山河壮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而且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辉煌的历史留下了丰厚的积淀。
酒泉人在浩漠奇山里创造了新时代壮美画卷:酒泉大地拥有15万公顷耕地、466.3万公顷牧草地。在48个矿种的572处矿床中,举世无双的矿产令人惊心羡慕,其中塔尔沟钨矿为亚洲第一大钨矿,老君庙则是我国最早的天然石油基地,黑沟铁矿被酒泉的铁山精神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与酒钢之魂一齐写在了共和国的工业史册上。
酒泉的自然风貌具有无穷的魅力。莽莽黑戈壁滩上的每块石头,都能讲出一个故事。无边无际的黑色砾石,不知是烈日还是古战场的烽火烧焦了它,放射出古老而又迷人的灵光。天无飞鸟,地无草木的金色沙粒上,柔和流畅的线条,如凝固的泥浪,流向天际。且不说三危山、鸣沙山、月牙泉之神、之奇、之美,仅宰吾结勒之顶的现代冰川就足以使人留恋忘返。这里一个个水晶石般的世界,使含情的绿洲被古老的丝绸之路连在一起,似一串绿宝石挂在大戈壁坦荡的胸前。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地理中心。座标在东经92°13’~108°46’,北纬32°31’~42°57’之间。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与马鬃山(北山)之间,东经93°~103°,北纬38°~43°。东接张掖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南接青海省,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接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1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全市共辖肃州、玉门、敦煌、金塔、安西、肃北、阿克塞7县市区,市人民政府驻肃州区。市人民政府所在地肃州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全市有汉、蒙古、哈萨克、回等24个民族,总人口近100万人。这里是古丝绸之路黄金地段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一片充满神奇魅力和无限生机的热土。
酒泉市位于东经98°20’~99°18’,北纬39°10’~39°59’之间。东与高台县接壤,南依祁连山与肃南裕固族邻。东西长104公里,南北宽84公里,面积3349平方公里。
酒泉市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南部祁连山地是一系列3000~5000米的高山群,峰峦迭嶂,陡峻高拔。自东而西有祁连主峰、讨赖山、大雪山、野马山、阿尔金山、党河南山、赛什腾山。南部海拔4000米以上渐渐进入冻土区,终年积雪冰封,有现代冰川分布,是本区河流发源地。山间有盆地,较大的有苏干湖盆地、石包城盆地、昌马堡盆地,以及许多沟谷小盆地。本区中部是河西走廊的一部分,亦是农业精华之地。自嘉峪关隆起带分界,以东是酒泉、金塔盆地,以西是安(西)、敦(煌)、玉(门)盆地。酒泉盆地海拔1350-1500米。盆地南部是祁连山山前倾斜平原的一部分,海拔略高,约1500-1800米,向东北渐次降低,到夹山子北侧为1340米左右。夹山以北的扇形冲积积平原带,南起夹山北翼,海拔1400米,北迄北山南翼,海拔1200米,是谓金塔盆地。黑河自天成切割北山,蜿蜒以至东北,在鼎新形成河谷平原,山地海拔1300米以上,平原1100~1200米,是谓鼎新盆地。安、敦、玉盆地是疏勒河流域的广阔冲积平原,由一系列大小盆地和平原组成。自东而西有赤金盆地(海拔1700米);花海盆地(海拔1200米);玉门镇平原(海拔1400米);布隆吉平原(海拔1300米);踏实盆地(海拔1080米);安西三角洲平原(海拔1170米);西湖盆地(海拔1080米);敦煌平原(海拔1100米)以及古玉门关外的平原洼地等,海拔1000米以下。
北部系广阔砾漠,即砾质和沙质戈壁区,紧接北山。北山为阿拉善台块的一部分,范围广大,统称马鬃山,海拔1500-2000米,马鬃山主峰2583米。由于气候干燥,长期风化,山体剥蚀表面呈现碎砾石状。在强风和洪积作用下,部分山体已准平原化。
酒泉市地处祁连山北麓的缓坡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三面环山,形成酒泉盆地。全境以灰漠钙土和灰棕漠钙土为主,南部沿祁连山由各山口形成若干较高的冲积扇,造成新地、红山、金佛寺、丰乐、清水、屯升等绿洲。各绿洲间为洪漫滩及砾石滩。东部为古代淤积的干旱沙漠和风蚀残丘。北部和中部为山水河和泉水河交织形成的绿洲,地表较平坦。西部为砾石戈壁边缘。
酒泉市城区处于洪积扇和冲积平原之间,海拔1449米左右。
酒泉市地处阿尔金山东段和祁连山西段以当金山口为界。阿尔金山主峰高达5798米。祁连山脉山体庞大,有数条平行高峻的山岭。自西北而东南有野马山、大雪山、讨赖南山、沙果林那穆吉木岭、野马南山、疏勒南山、党河南山、野牛脊山、察汗鄂博图岭、喀克吐蒙克、土尔根达坂山、赛什腾山。主要山脉均在4000米以上。4500米为雪线,终年积雪,有现代冰山分布。疏勒南山的宰吾结勒(团结峰)海拔5808米,为区内最高峰。山间有苏干湖、石包城、昌马盆地。北部的马鬃山(北山)由数列低山残丘组成,海拔多在1400-2400米之间。
境内河流,分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均发源于南山冰川积雪区。自东而西是:黑河尾部自天成以北入鼎新,跨本区最东沿。其余河流依次为:酒泉市的马营河、观山河、红山河、丰乐河、洪水坝河、北大河(讨赖河),是主要灌溉水源。城北有临水河、清水河、依靠地下潜流溢渗在面,形成无数泉溪汇集成河,引以灌溉。全市依水源条件,自然的划分为洪水区和泉水区。金塔有北大河入鸳鸯池水库灌溉金塔盆地;玉门市白杨河、赤金河、蔬勒河。前二河灌溉玉门镇以东土地,疏勒河灌溉玉门镇以西土地;安西居疏勒河中下游,另有榆林河灌溉踏实盆地;敦煌有党河,流至北湖与疏勒河汇合后注入哈拉湖。一般情况下,疏勒河无水入境,故党河系为敦煌市的唯一灌溉水源。以上诸河,年径流量约32.23亿立方米。因气候原因,来水量各时期悬殊,水量不稳。每年7-10月份是丰水期,枯水期甚长。5、6两月水量回升迅速,与农业的丰歉紧密相关。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气候,干燥寒冷,降水奇缺。从东到西海拔1500-1100米,年均温3.9℃~9.3℃,无霜期127~158天。夏季干热而较短促,冬季寒冷而较漫长,但春季升温迅速。
酒泉地区南部山地属高寒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4°~6℃,走廊地带属温带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约5℃~9℃。年日照总时数达3300多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5%。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祁连山地年降水量300毫米左右,酒泉为84毫米,北部马鬃山地为39毫米,蒸发量较大,多在2000-4000毫米之间。
疏勒河流域地处内陆,位于酒泉地区西部,属于典型大陆性气候,海拔高度170-1900米。总的气候特点是降水少(是我国、甘肃省雨量最少的地区之一),蒸发量大(是甘肃省蒸发量最大的地区),日照长,昼夜温差显著,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旱多风(安西素有“世界风库”之称)。流域降水集中在6、7、8月份,流域以玉门镇、安西县计算,年蒸发量为年降水量的45.7—64.2倍。最大冻土深度116—150厘米。年平均风速2.7—4.2米/秒,最大风速20—34.5米/秒。
酒泉市属半沙漠干旱性气候,其特点为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日照长,冬冷夏热温差大,秋凉春旱多风沙。气温:常年最高温度℃,最低为零下31.6℃,年均温7.9℃,昼夜温差大。风向: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其次是东风和西北风。最大风速26米/秒,平均风速2.3米/秒。雨量:年平均降雨量84毫米,最大降雨量158毫米,集中在6-10月,年平均降雨日数62天。年平均蒸发量2141.4毫米,超过降雨量27.3倍。相对湿度:最高56%,年平均46%。积雪:最大积雪深度为14毫米。冰冻:最冷时冻土深度为1.32米,冰冻期一般在11月至次年4月。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为3056.4小时,日照百分率平均69%,10月份多达78%。
酒泉地区是我国西部土地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先秦时,这里称西戎地、西羌地、匈奴右地及西部、西方、河西三危地等。秦汉以前,上古为羌戎所居,羌、戎为这里土著居民,羌族指月支,乌孙即“戎”的转音。三危地与三危山有很大区别,三危山是敦煌一带的一座山体,三危地则是以三危山而得名的一个广大地名,包括今新疆罗布泊以东、蔬勒河以西地域,不局限于以后所称的州、郡区划范围。由此看出三危地并不包括今酒泉市。实际上,最早乌孙原住张掖以西靠祁连山一带,月氏住张掖以东河西地区,到奴隶社会阶段,整个河西方被月氏独占。到汉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年),匈奴迫月氏大部分退出河西,迁徙到伊梨河上游一带,征服了那里的塞种人,留居下来,史称“大月氏”,而留在敦煌、祁连间的,史称“小月氏”。自此,直到西汉中期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五十多年间,酒泉一带为匈奴族驻牧地,故又称匈奴右地。
无狩二年(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进军河西,这年秋天打垮了浑邪王,把匈奴残部追逐到玉门关外,西汉王朝交中原几十万人迁来河西酒泉等地居耕,于是这里的文明昌盛开始了新的一页。距今2109年前的西汉中期,酒泉以“城下有泉”,“其水若酒”而得名。此时,汉朝设立酒泉郡,就是以泉名为郡名的。而《汉书.武帝纪》载,“元鼎六年”(前111年)可能是设置敦煌县的时间,而不是置郡的时间,因此,不能把置敦煌县的时间定为建郡的时间。不过酒泉县与酒泉郡却同时建于西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当时不叫酒泉县而称“禄福县”,为郡的驻地。直到西晋惠帝元康五年(公元295年),改禄福为“福禄”。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始置酒泉县,肃州的名称开始应用。
从西汉设置酒泉郡,到北魏太延元年(公元435年),均称酒泉郡,长官称太守,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酒泉镇长官称镇军,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起,撤郡,仅存州、县两级,改酒泉镇为肃州,州的长官为剌史。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酒泉地方属吐蕃(中国古代藏族政权名称),并建“肃州千户府”,至唐宣宗大中五年(公元852年)的88年中,均被吐蕃所据。唐末至五代(公元907-960年)酒泉属回鹘(最早居牧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宋(公元960-1279年)时,酒泉归西夏(羌族中的一支,称西夏国),西夏败亡后,酒泉归蒙古,公元1271年蒙古改国号为元(公元1271-1368年),设肃州路,长官称“达鲁花赤”。明代(公元1368-1644年),置肃州卫,长官称“指挥使”。清代(公元1644-1911年),改置为肃州直隶州,设知州。中华民国(1911-1949年),于1912年置安肃道,设道尹,公元1927年改尹为“行政长”。公元1936年改设为甘肃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长官为专员。1949年酒泉解放,置酒泉专区,设专员至今。
据考古资料和文化遗存、文字记载,古代酒泉,林木茂密,草地广布,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定居,畜牧业已很发达,并有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生产。优越的地理环境,富饶的自然资源,为这块肥美的土地较早地被人们开发利用提供了必要而有利的条件。1963年在今敦煌市古董滩以北就采集到属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各一件,1975年在杨家桥乡鸣山村发现石器,1979年在玉门关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新石器朝代陶罐和陶钵各一件。经考古鉴定,和玉门火烧沟文化同属一类。足以证明,最早在新石器时代(上古为羌戎所居之地),这里已具有一定的农业生产水平,并且发展了手工制陶业和畜牧业。今酒泉市境内的马营河、丰乐河、讨赖河流域,早在4300年-2500年前后,就有人类集聚。目前,在今酒泉市20多个乡、镇中,有17个乡、镇范围内都有先民的业绩遗存。在下河清白疙瘩,安西的甜水井,敦煌的玉门关等处,多次发现汉代屯田遗址,其沟渠、田埂遗迹,至今清晰可见。《史记.大宛传》记,公元前101年贰师将军李广利,西征大宛,兵至敦煌,往来二岁,“岁余而出敦煌者六万人………”,试想如果当时敦煌农业不发达,这些军需粮秣的筹集供应是无法实现的。可以肯定,西汉的酒泉、敦煌一带,不仅是集结军队和出兵的前哨阵地,而且是中国西部区域开发的基地。
J. 酒泉的地理环境
酒泉的地理环境是酒泉市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的阿尔金山、祁版连山与马鬃山(北权山)之间,地理位置为北纬38°09′~42°48′,东经92°20′~100°20′之间。北部除少部分与蒙古国接壤外,大部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相邻,西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自治州和海北藏族自治州,东邻张掖市。东西长约680公里,南北宽约550公里,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面积的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