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苏中苏南地理环境
Ⅰ 苏南苏北,江苏为何还有“苏中”这一划分
苏南、苏中、苏北,是省委省政府根据所处的区位丶阶梯式发展状况等条件,区别对待,采取优化发展支持政策,就目前来看,这种划分能起到一定的政策区分。
如苏南对口帮扶苏北,而苏中没有列入其中,就拿建农村公路省财政补助也是不一样的,扶贫等支持政策都偏重苏北。这样的均衡发展战略还是行之有效的,促进苏北的快速发展,也推动了苏中向苏南看齐的歩伐。
最后不管是苏北,苏南还是苏中,都是是一个经济区域概念,并没有正式行政划分这一说,更没有分属不同阵营这一说。或许在省内这三个区域之间,有经济上的竞争,但是当与外部省份比较时,这三个区域就是一个整体,这三个区域共同组成了江苏省。这与山东的鲁东、鲁西,广东的粤东、粤西,四川的川东川西概念是一样的。
Ⅱ 江苏的苏南,苏北,苏中分别有哪些城市
截至2016年底,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5个地级市,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5个地级市,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
1、苏南地区
苏南地区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其中平原面积占苏南土地总面积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
2、苏北地区
苏北地区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截止2016年,苏北共有5个地级市(辖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
3、苏中地区
苏中地区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及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海安、启东、泰兴9个县级市,如东、宝应2个县,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港闸区、通州区、崇川区9个市辖区。
(2)苏北苏中苏南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
1949年-1952年,中共在华东大区下分别设立苏南行署区(驻无锡)、苏北行署区(驻扬州)和南京直辖市。1952年9月,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
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八市(苏中地区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苏南地区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开发苏中崛起战略性工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开发战略决策以来,促进苏中崛起取得显著成效。
Ⅲ 与苏南相比,苏中苏北区位优势主要有什么
资源
Ⅳ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民俗差异
:“江苏从地理位置上分为苏南、苏中、苏北,苏南以吴文化为主要特色,苏中以古隋唐文化为主要特色,苏北以江淮文化和古汉文化为主要特色。”“苏中”是个有争议的概念,其地理范围大致有三种表述:一是把扬、泰、通作为苏中;二是把宁、镇、扬、泰、通作为苏中;三是把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作为苏中。江苏省政府在制定‘十五’计划时对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作出了新的界定:苏南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苏中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苏北包括徐州、盐城、连云港、淮安、宿迁五市。”“” 二分法和三分法实际上是以自然屏障来划分区域文化。江苏地区较大的河流是长江和淮河,这两条河在历史上常常成为南北朝廷长期对峙的前线。因此江南和江北、淮南和淮北确实存在比较明显的文化差异。一般认为,长江和黄河是我国的两条母亲河,中华文明就是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标志。在江苏境内,淮南主要受长江文明的影响,淮北主要受黄河文明的影响。苏南苏北以江为界,苏南苏北以钱为界。
苏南人的品质使他们离钱的距离更近,做事精打细算,苏北人则常常不计成本,苏南人比起面子更爱钱,苏北人死要面子钱受罪。
打个比方,如果苏南人赚了10万RMB,在此基础上,他们会再向银行 筹资10万用于扩大再生产;换作苏北人,很多时候是5万RMB用于消费(无异于浪费的那种),另5 万RMB留作银行存款。根据货币也有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1块钱对于富人的效用要比对穷人的效用大得多,故财政转移支付(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向苏北倾斜是一个很有效的劫富济贫的有效方式。当然,监督与拨款同步走是必不可少的。很多情况下,起码要做到大额款项的来龙去脉,严格落实到责任制(多年来苏南一直对苏北进行扶持,可苏南人手中送出的大象到了苏北竟成了小兔兔)。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南人对国家每一次大政方针的变动都相当敏感,从而适时调整做到因需生产。80-90年代苏南人靠能力赚钱时,苏北人在靠岗位赚钱(追求铁饭碗);90年代以来,苏北人靠能力赚钱时,苏南人开始靠钱赚钱(利用外资,投资房地产,虚拟市场);苏北人习惯了过安稳的日子,苏南人则认为只要能赚钱不违法的事都能干,当苏北人意识到这一点时,苏南人则更领先一步:能赚钱(无论大钱小钱)违法不被追究时也能干。
我们被错怪了
苏北“重男轻女”的腐朽观念常为苏南人所不齿,苏南则奉行“少生优生”原因是深层次的。首先,苏北人更明白培养一个孩子的成本远低于孩子成材后所带来的回报。可以这样理解,假如三个孩子中有一个成材的话,整个家庭都会得到解放(苏南居民收入水平大概是苏北的2倍,假如一单位的资源将一个孩子培养成材的概率是20%,那么三个孩子中至少一个孩子成材的概率是48.8%,而苏南人利用是苏北人两倍的资源培养一个孩子成材的概率是40%[20%+20%])。其次,苏南人对经济水平解放的要求并不向苏北那么迫切,因为即使自己的孩子不成材,由于他们已经积累了相当一部分财产完全可以养活自己和可能不成材的孩子(这是政策不公平所酿成的苦果)。养儿防老的观念在苏北深入人心,那里农村的社保体系极不健全,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处于无保状态,比起政府的政策他们更相信自己的儿女,而苏南人比起儿女他们更倾向于利用政策(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工薪阶层集中分布在大中城市,社保这张网的破裂就意味着国家形态的灭失,他们相信任何一届政府都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政府做是一回事(常常无作为),苏北的大学生作为摆脱贫困的急先锋,没有必要叫着“报效祖国”的空洞口号,养活自己就是对江苏经济发展的 最 大贡献。首先,要敢于承认自身与苏南的差距,虚心向苏南人学习,也请苏南的兄弟市对苏北不必求全责备,要有耐心,因为苏北需要时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苏北不能指望苏南的救济,重要的是将经济发展与人文素质升级相结合。我认为,素质的提升与生活水平的进步应保持同步或略快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速度。苏北人脑袋鼓起来应重于钱包鼓起来。试想,如果素质与收入差距过大,发达了的苏北人会是这样一种造型:21世纪的穿着,90年代的言谈举止外加80年代的保守思想(富裕使他们无所适从,没有同等的素质与这样的生活水平相匹配)。
总的来看,南北差距会进一步加大,苏北的发展势头会领先全省平均水平(一个经济实体当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凭着巨大的基数会稳步发展同时速度不断放缓)。全省平均生活水平会稳步提高,但苏北赶上或超过苏南不是几十年能做到的。
当然,苏北也有值得骄傲的地方,对市场经济的抛弃换来的是苏北人重意气,讲信用,责任感强。这样,他们会以最短的时间融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他们做人的方式更为社会所接受与推崇。举例来说,苏北的男孩常常是安全感的代名词,当然,苏南也是块钟灵毓秀的地方,例如那里走出的女孩更显得灵动可爱,小家碧玉,层出不穷。
Ⅳ 苏南的地理环境
苏南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中心,东靠上海,西连安徽,南接浙江,东北依长江(苏中,苏北)、东海。
苏南地区土地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其中平原面积占苏南土地总面积50.45%,山丘面积占28.4%,水域面积占21.15%。 苏南地区位于亚洲大陆东岸中纬度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以及苏南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地貌特征的综合影响下,气候呈现四季分明、季风显著、冬冷夏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雨热同季、雨量充沛、降水集中、梅雨显著、光热充沛、气象灾害多发等特点。
苏南地区降水量在1000mm以上,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我省雨水充沛,年际变化小,年降水变率在12%~24%之间。夏季6月和7月间,受东亚季风的影响,苏南地区进入梅雨期,梅雨期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大部地区在250 mm左右,梅雨期内暴雨频发,强降水集中。 苏南地区大部分地方河道纵横,尤其以东部太湖平原的河网最为密集。苏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太湖、阳澄湖、滆湖等,其中太湖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具有调蓄、航运、灌溉、养殖、供水、旅游等多功能作用。长江东西横贯境内,长432公里,沿江有南京、镇江、江阴、张家港、太仓等港口,万吨级海轮可直达。
Ⅵ 江苏,分为苏南、苏中和苏北的依据是什么
江苏的苏南、苏中和苏北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的,江苏省北部的城市属于苏北,江苏省中部的城市属于苏中,江苏省南部的城市属于苏南。
1、苏南地区
截至2018年,包括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 ,总面积27872平方公里,占江苏省土地总面积27.17%。拥有广袤的太湖平原,水网密集,长江东西横贯境内。
2、苏中地区
截至2018年,包括扬州、泰州、南通3个地级市及高邮、仪征、靖江、兴化、如皋、海门、海安、启东、泰兴9个县级市,如东、宝应2个县,广陵区、邗江区、江都区、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港闸区、通州区、崇川区9个市辖区。
3、苏北地区
截至2018年,包括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地级市。苏北共有5个地级市(辖17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17个县。苏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曾是一个省级行政区划,包括江苏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今扬州、泰州、盐城、淮安、南通、宿迁6个省辖市。
(6)苏北苏中苏南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1、苏南历史沿革:
1927年3月,国民政府设上海特别市,从江苏省划出;同年5月,设南京特别市(首都特别市),从江苏省划出。
1929年到1949年江苏省会设在镇江,汪精卫政权时期,江苏省省会迁往苏州,但其实际管辖区域限于长江以南。
1949年-1952年,中共在华东大区下分别设立苏南行署区(驻无锡)、苏北行署区(驻扬州)和南京直辖市。
1952年9月,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
1958年,苏南划9县,苏中划1县(崇明县)共10县划归上海,江苏省由此得来。
2、苏中历史沿革:
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中行署区,驻泰州市。苏中行署区辖5个专区(泰州、南通、淮阴、盐城、扬州专区)、3个县级市(泰州、南通、扬州)、35个县
1950年苏中行署区辖4个专区(1950年1月撤销扬州专区)、1个地级市(南通市)、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清江市)、33个县。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
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八市(苏中地区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苏南地区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开发这个战略性工程。
3、苏北历史沿革:
1949年,江苏全境获得解放,由于苏北是老解放区,苏南是新解放区,两地工作基础、任务不同,为适应当时情况,江苏划分为苏北、苏南两个省级行署区。
1949年4月21日设立苏北行署区,驻泰州市。苏北行署区辖5个专区(扬州、泰州、盐城、淮阴、南通专区)、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南通市)、35个县。
1950年苏北行署区辖4个专区(1950年1月撤销扬州专区并入泰州专区)、1个地级市(南通市)、3个县级市(扬州、泰州、清江市)、33个县。
1951年苏北行署区辖4个专区、1个地级市、3个县级市、33个县、1个盐区(淮北盐区,县级)。
1952年底江苏省辖8个专区、4个地级市、7个县级市、71个县、27个市辖区、1个盐区、1个办事处。
Ⅶ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是怎么区别的
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是按照现在江苏省通行的行政区域划分的。
(1)苏北地区包括 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五个省辖市
(2)苏中地区包括 南通、泰州、扬州3个省辖市
(3)苏南地区包括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五市
(7)苏北苏中苏南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1953年1月,苏北、苏南行署区及南京市三个省级行政区合并,江苏省辖6个省辖市(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8个专区(徐州、淮阴、盐城、扬州、镇江、苏州、松江、南通),69个县,6个县级市。
1958年3月至1959年1月,原江苏省松江专区9县(上海、嘉定、宝山、松江、金山、川沙、南汇、奉贤、青浦9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先后划归上海市管辖,松江专区撤销。上海面积自此扩大了10倍。
1983年,江苏实行市管县体制,设立南京、无锡、徐州、常州、苏州、南通、连云港、淮阴、盐城、扬州、镇江11个地级市。1996年,扬州、泰州分设,撤县级泰州市,设地级泰州市;淮阴(今淮安)、宿迁分设,撤县级宿迁市,设地级宿迁市。
截至2018年5月,江苏省共辖13个地级市、22个县级市、19个县、55个市辖区,815个乡镇,县(市)中包含昆山、泰兴、沭阳3个江苏试点省直管市(县)。
Ⅷ 苏南苏北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介绍,不是百度百科上的啊,谢谢!
苏锡常之地为吴文化区,徐连之地为汉文化区,镇江不知,南京文化较为杂乱,为诸文化合杂之地,苏北盐城淮安合泰州扬州又属江淮文化区,又称淮扬文化,诸如中国六大菜系之淮扬菜,而南京由于大多苏北人的迁移之故,再加上南京也有江北之地,故淮扬特征浓重.
江苏江南地方与苏北之扬州又是经典的江南文化之区.
江南文化以小桥流水,风流才子佳人为主要意形特征.江南文化概念源于随唐,发展宋,明清时为之最.
隋唐时以江都和扬州为主,时扬州为中国四大都会之一,至宋时,由于宋室南迁,才造就了浙江杭州加入江南的行列.明时,太湖流域的繁荣成就了江南文化的发展,才子佳人更成为就一时期的特点.明四家,秦淮烈女亦功老不小.清时的扬州八怪,瘦西湖的风情万钟,让扬州再次声名举起.
江北淮安与扬州,包括盐城通泰,本为淮扬文化之发源地,与江南一样,历来是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特别是盐税的收益.汉时的七国之乱,晋时的八王之变,诸国之所以能与中央一较高下,淮扬财税的支持可见一般.由于扬州府的江南特征.淮安地方似乎更多承担了淮扬文化的重任.两方隔阂较为严重.如淮剧的延生则将扬州排除在外.扬州通泰人的苏中情结,使得原来淮扬文明有撕烈之忧.
汉楚文化主要在徐州,这也是徐州的城市名片.汉兵马俑也是佐证,楚汉名人故里也大多在徐州.徐州位居五省交际之地,也是本地区的惟一集文化交通经济人口为一体的大城市.然不知何故,嘴上叫得很历害,又是打造这个,又是打造那个.但经济却难以成为江苏一极,随自命淮海经济区的领袖,经济确有被盐城超越的危险.
盐城,江苏最大的地方,但城市确并不算大,比之徐州,难以相较,但经济却使得徐州有点害怕.属于淮扬文化区的盐城,淮剧是盐城的首发,包括淮剧能够在上海占剧一席之地,也多为盐城人的功劳.且戏剧界之最高奖,不乏盐城淮剧人.盐城,顾名思义为盐之城,中国海盐文化的代表.有中国海盐博物馆.盐城的生态是江苏最大的资源.奇怪的是盐城有一些可贵的标志资源.盐城有国花牡丹(枯枝牡丹),国鸟丹顶鹤,有传说中的四不象,东方神鹿糜鹿.有趣的是常看到洛阳和山东荷泽说自己是牡丹之城.而拥有牡丹一绝枯枝牡丹的盐城确少而入境.黑龙江齐齐哈尔以丹顶鹤为城标,并因此,而显露一翻,而盐城确少而入境,而神鹿糜鹿曾一时从中国绝迹,整个中国也盐城是最多的了.此三宝如下确未能带给盐城多大经济文化效益,实为可惜.
Ⅸ 苏南、苏北、苏中是怎么划分的
江苏的苏南、苏中和苏北是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划分的,江苏省北部的城市属于苏北,江苏省中部的城市属于苏中,江苏省南部的城市属于苏南。
21世纪初,省委、省政府依据区域发展不平衡、梯度特征明显的省情实际,重新界定了苏南、苏中、苏北三大经济区域的范围,提出了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的目标。
1949年-1952年,中共在华东大区下分别设立苏南行署区(驻无锡)、苏北行署区(驻扬州)和南京直辖市。1952年9月,苏北、苏南行署区以及直辖市南京市合并为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
2003年启动实施沿江八市(苏中地区的扬州、泰州、南通三市及苏南地区的南京、镇江、苏州、无锡、常州五市)开发苏中崛起战略性工程。2003年省委、省政府作出沿江开发战略决策以来,促进苏中崛起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