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吕城镇地理环境

吕城镇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18 18:16:09

A. 奔牛镇的地理环境

奔牛镇处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52′,东经119°48′。东与常州版市新北区薛权家镇、钟楼区新闸镇及北港街道接壤,西与丹阳市吕城镇及皇塘镇蒋墅社区毗邻,南与钟楼区邹区镇相连,北与新北区罗溪镇衔接,距常州火车站直线距离约16公里。
奔牛镇位于亚热带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较多,无霜期长。适合多种陆生植物生长和水生动物繁殖,生态环境宜物宜人

B. 丹阳有几个镇

丹阳市辖13个镇:导墅、皇塘、吕城、陵口、、后巷、埤城、云阳。司徒、延陵、珥陵、导墅...访仙、界牌、新桥

C. 谁知道常州吕城镇的具体地址是什么呢属于什么街道什么区

吕城镇不属于常州来市,是源属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下面的一个乡镇,就叫“吕城镇”,镇和街道平级,丹阳市和常州的区是平级的。也就是说镇江市丹阳市吕城镇级别等同于常州市钟楼区北港街道。因此,吕城镇不属于某区或某街道。
吕城镇简介:江苏省丹阳市吕城镇吕城镇处长江中下游南岸,位于三金美称(金三角、金凤凰、金丹阳)的江苏省丹阳市东部,紧靠常州市。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公元230年)在此屯兵筑城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D. 丹阳 吕城简介

丹阳: 丹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上海经济圈腹地,属苏南经济板块,东邻常州市武进区、新北区,西接句容市、镇江市丹徒区,南与金坛市接壤,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5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81万,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撤县建市,被列为沿海对外开放城市,是江苏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之一。

丹阳是现今江苏地域在公元前221年秦朝设置的15个县份之一,当时称曲阿,后改名云阳,唐天宝元年(742年),因当时境内生长着众多的“赤杨树”,“赤”与“丹”同义,“杨”与“阳”谐音,故名“丹阳”,后取“丹凤朝阳”之意,定名丹阳。丹阳在历史上曾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梁武帝萧衍两代开国皇帝的故里,现境内文物遗迹丰富,存有南朝帝陵石刻11处26件,散布在胡桥、荆林、前艾、建山、陵口等地,20只石兽是我国石刻艺术中罕见的珍品,已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季子碑刻相传为孔子唯一存世手书;公元883年铸造的唐中和铜钟被誉为“江南第一钟”;丹阳是“董永和七仙女”故事的源发地;行宫九里村是“吴”姓祖始地;境区存有季子庙、沸井、明万善古塔、通泰桥、开泰桥、玉乳泉井、海会寺、嘉山寺等名胜古迹。

丹阳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志士,贤臣良将,代不乏人。近现代,丹阳孕育了著名教育家、上海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著名社会科学家、教育家戴伯韬,著名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吕凤子,语言学泰斗吕叔湘,以及对革命事业作出过贡献的共产党人夏霖、黄竞西、管文蔚和匡亚明等一大批名人志士。抗日战争时期,陈毅、粟裕领导新四军在丹阳及邻县建立了茅山抗日根据地。解放前夕,《解放日报》在丹阳创刊。1949年4-5月,丹阳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前委、华东军区和中共华东局临时驻地,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丹阳运筹帷幄,指挥了解放大上海的战役,培训干部,准备物资,为接管上海作了大量准备。

丹阳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距上海200公里,西距南京68公里,京沪铁路、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京杭大运河和正在规划建设的京沪高速铁路横贯市区;常州机场坐落市境,西距南京机场80公里,东距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2小时车程,班机直航世界各地;对外开放的长江第三大港——大港港口离市区18公里,全市已形成了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自然地理

【位置、面积】丹阳市地处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南部,东经119°24′~119°54′,北纬30°45′~32°10′,南北长44公里,东西宽32.5公里。东邻武进市,南毗金坛市,西北与丹徒县交界,东北与扬中市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104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850.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1.2%;水域面积196.8平方公里,占18.8%。

【地貌】丹阳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有低山丘陵和平原,以平原为主。西部和北部是宁镇丘陵余脉的低山丘陵岗地,其地形较为复杂,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洼地交替分布。低山群中最高峰为水晶山,主峰海拔166米。东部和南部属太湖平原湖西部分,地形低平,一般在海拔7米左右。

【资源】土地资源:在全市陆地面积中,平原6.12万公顷,占陆地的72% ;低山丘陵岗地2.38万公顷,占28%。2002年底,全市耕地面积5.69万公顷,其中农田保护区5.38万公顷。

E. 吕城镇的介绍

吕城镇吕城镇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苏省丹阳市东部,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与常州回市接壤。三国时东吴大答将吕蒙(公元230年)在此屯兵筑城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全镇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总人口3万人,其中集镇常驻人口2万人,集镇建成区面积6平方公里。是江苏省重点中心镇之一,江苏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示范镇,镇江市文明镇和镇江市新型示范城镇。

F. 丹阳有几个镇

截止到年初,丹阳市共有10个镇。

1、司徒镇,以司徒庙命名。相传东汉时,有位骑白马的司徒官居途经此地,与鬼神搏斗,为民除害,染病而亡,当地乡村为此立庙祭祀,故名司徒庙。

1949年为司徒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85年改镇,2005年撤河阳镇、司徒镇、全州镇,合并设立司徒镇,马应军.镇政府驻地司徒集镇。

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中国眼镜生产基地”境内西郊,是中国眼镜之乡,是江苏省对外开放重镇、江苏省20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之一,镇江市唯一的“强镇扩权”乡镇。司徒镇地理优越,交通优显,沪宁、312,122、丹西、丹伏公路穿境而过。沪宁和扬溧高速出入口近在咫尺。

2、皇塘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东南部,东临常州市钟楼区,南依常州市武进区,北接常州市新北区,西毗常州市金坛区城区12公里。距沪宁高速入口和常州民航机场仅15公里,312国道、340省道横贯全境,处于南京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的复合地带,区位条件优越,交通相当便捷。

3、延陵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西南部,属于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现全镇总面积116平方公里,2007年全镇实现GDP14.5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销售21亿元,同比增长47%;财政收入8350万元;实际利用外资830万美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30元。

4、陵口镇,地处江苏省丹阳市东南,总面积35平方公里,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沪宁铁路、京杭大运河从该镇穿过,交通十分便捷。

京杭大运河、沪宁铁道线穿镇而过,京杭大运河以南有8个行政村(卢家、新陵、城墅、折柳、庙头、漕塘、居庄、郑店),沪宁铁道线以北有6个行政村(肇巷、煦庄、乐善、留墅、新庙、胡良),运河、铁路中间夹了2个行政村(陵口、庙段),集镇中心区也处在中间地带。

5、珥陵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南郊,地处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具有1400余年历史,是丹阳市四大古镇之一。珥陵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属亚热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南邻苏锡常,北接宁镇扬同城化中心地带。拥有水、陆、空交通网络,东临常州民航机场、浦东国际机场,西临南京禄口机场,北临大港港口,距沪宁高速公路丹阳入口处15公里,沪宁铁路8公里,241省道、丹西一级公路及与京杭古运河交汇的丹金溧漕河贯穿全镇。

6、丹北镇

2014年3月丹北由被称为丹阳“金三角”的原新桥镇(丹阳新桥)、后巷镇、埤城镇三镇合并,并计划合并界牌镇。建设丹北为丹阳市十项重点工作之一,目标将丹北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重点中心镇,并将在这里建设现代商贸综合体,打造丹阳城市副中心。

7、访仙镇

是丹阳市“四大古镇”之一,已有1500多年历史。位于丹阳市东部,东邻常州市,南连窦庄镇,西接云阳镇,北毗后巷镇、新桥镇。

该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东郊,是地处江南水乡、沪宁之间的一座千年古镇。该镇是新型工贸大镇,江苏省对外开放重点乡镇,综合经济实力在“全国百强县(市)”丹阳市名列前列,位居全国千强镇之列。

8、导墅镇,位于江苏省丹阳市东南部,地处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上海、南京经济走廊中心地带,是鹤溪河畔的千年古镇,中国孔子学会会长匡亚明先生的故里,有着深厚绵长的人文底蕴和美丽动人的古老传说。

9、界牌镇,隶属于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位于丹阳东北角,东临长江,122省道穿镇而过,曾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先进镇、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新型示范小城镇、江苏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示范镇、江苏省农村现代化示范镇、省级文明镇、镇江市首富镇、全国千强镇。

10、吕城镇,吕城镇处长江中下游南岸,江苏省丹阳市东部,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与常州市接壤。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公元230年)在此屯兵筑城而得名,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