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的历史地理环境
1. 英国的历史,和地理组成!
英国 历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
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2. 英国地理环境及历史文化
靠海盗演变的国收编的海军来征服世界,号称“海上马车夫”,占领海上霸权占内领欧美、非洲、澳洲和容亚洲个别国家。中国在鸦片战争时也不例外。有的国家现在还与英国有关系,看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国旗就知道了。
南是英格兰北是苏格兰,都有各自的首都,关系很微妙
3. 英国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特点主要有哪些
英 国 概 况
国名: 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 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为“米”字旗,由深蓝底色和红、白色“米”字组成。旗中带白边的红色正十字代表英格兰守护神圣乔治,白色交叉十字代表苏格兰守护神圣安德鲁,红色交叉十字代表爱尔兰守护神圣帕特里克。此旗产生于1801年,是由原英格兰的白地红色正十旗、苏格兰的蓝地白色交叉十字旗和爱尔兰的白地红色交叉十字旗重叠而成。
国徽:即英王徽。中心图案为一枚盾徽,盾面上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红地上三只金狮,象征英格兰;右上角为金地上半站立的红狮,象征苏格兰;左下角为蓝地上金黄色竖琴,象征爱尔兰。盾徽两侧各由一只头戴王冠、代表英格兰的狮子和一只代表苏格兰的独角兽支扶着。盾徽周围用法文写着一句格言,意为“恶有恶报”;下端悬挂着嘉德勋章,饰带上写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盾徽上端为镶有珠宝的金银色头盔、帝国王冠和头戴王冠的狮子。
国歌:《上帝保佑女王》 "god save the queen"(如在位的是男性君主,国歌改为"god save the king")
国花:玫瑰花
国鸟:红胸鸽
国石:钻石
科学节:1831昕迹荒昃侔煲淮?
科学周:1994年开始,在每年的3月举办
国家政要:女王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1952年2月6日即位,1953年6月2日加冕;上院议长兼大法官欧文勋爵(Lord Irvine of Lairg),1997年5月任上院议长;下院议长迈克尔·马丁(Michael Martin);首相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1997年5月任职,2001年6月连任。
自然地理: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41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周围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主要河流有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讷湖(396平方公里)面积居全国之首。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16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三月至六月最为干燥,九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人口:5883万(2000年7月),其中英格兰人4930万,苏格兰人510万,威尔士人290万,北爱尔兰人170万。官方和通用语均为英语。威尔士北部还使用威尔士语,苏格兰西北高地及北爱尔兰通用盖尔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新教,主要分英格兰教会(也称英国国教圣公会,其成员约占英成人的60%)和苏格兰教会(也称长老会,有成年教徒66万)。另有天主教会和印度教、犹太教及伊斯兰教等较大的宗教社团。
首都:伦敦(london);人口:728.5万(1999年)。最热月份为7月,一般气温在13℃-22℃;最冷月份为1月,一般气温在2℃-6℃。
行政区划:分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四部分。英格兰划分为43个郡,苏格兰下设29个区和3个特别管辖区,北爱尔兰下设26个区,威尔士下设22个区。苏格兰、威尔士议会及其行政机构全面负责地方事务,外交、国防、总体经济和货币政策、就业政策以及社会保障等仍由中央政府控制。伦敦称“大伦敦”(Greater London),下设独立的32个城区(London boroughs) 和1个“金融城”(City of London)。各区议会负责各区主要事务,但与大伦敦市长及议会协同处理涉及整个伦敦的事务。此外,英国还有12个属地。
伦 敦 塔 桥
简史: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1-5世纪英格兰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 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6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伦 敦 大 本 钟
政治:英国的宪法不同于绝大多数国家的宪法,并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是由成文法、习惯法、惯例组成。主要有大宪章(1215年)、人身保护法(1679年)、权利法案(1689年)、议会法(1911、1949年)以及历次修改的选举法、市自治法、郡议会法等。苏格兰另有自己独立的法律体系。政体为君主立宪制。国王是国家元首、最高司法长官、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圣公会的“最高领袖”,形式上有权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军官、各属地的总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国圣公会的高级神职人员等,并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法律,宣战媾和等权力,但实权在内阁。议会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机构,由国王、上院和下院组成。上院(贵族院)包括王室后裔、世袭贵族、新封贵族、上诉法院法官和教会大主教及主教组成。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过,除10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袭贵族失去上院议员资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议员将由专门的皇家委员会推荐。下院也叫平民院,议员由普选产生,采取最多票当选的小选区选举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决定提前大选。政府实行内阁制,由女王任命在议会选举中获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出任首相并组阁,向议会负责。
政党:(1)工党(Labour Party):执政党。1900年成立,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1906年改用现名。该党曾于1945-1951年,1964-1970年,1974-1979年上台执政。1997年大选获胜,2001年6月大选后蝉联执政。工党近年来更多倾向于中产阶级的利益,与工会关系有所疏远。布莱尔当选工党领袖后,政治上提出“新工党、新英国”的口号,取消党章中有关公有制的第四条款,经济上主张减少政府干预,严格控制公共开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增长,建立现代福利制度。对外主张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对欧洲一体化持积极态度,主张加入欧元,主张同美国保持特殊关系。现有党员近40万名,是英国第一大党。(2)保守党(Conservative Party): 主要反对党。前身为1679年成立的托利党,1833年改称现名。该党从1979至1997年4次连续执政,成为20世纪在英国占主导地位的政党。在1997年5月和2001年6月两次大选中惨败于工党。保守党的支持者一般来自企业界和富裕阶层,主张自由市场经济。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减少公共开支等措施来压低通货膨胀。主张限制工会权利,加强“法律”和“秩序”。 近年来,提出实行“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关注教育、医疗、贫困等社会问题。强调维护英国主权,反对“联邦欧洲”,反对加入欧元,主张建立“大西洋共同体”以加强英美特殊关系。强调北约仍是英国安全与防务的基石。现有党员30多万名。(3)自由民主党(The Liberal Democrat Party):1988年3月由原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内支持同自由党合并的多数派组成。主张继续维持与工党的合作关系,推动工党在地方选举及下院选举中实行比例代表制,在公共服务、社会公正、环境保护等问题上采取比工党更“进步”的政策。现有党员约10万名,是英国第三大党。此外,英国其他政党还有:苏格兰民族党 (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尔士民族党 (Plaid Cymru) 以及北爱尔兰一些政党如:北爱尔兰统一党(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统一党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 、社会民主工党 (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党 (Sinn Fein) 等。
大 英 博 物 馆 的 圆 形 阅 览 室
司法:有三种不同的法律体系:英格兰和威尔士实行普通法系,苏格兰实行民法法系,北爱尔兰实行与英格兰相似的法律制度。司法机构分民事法庭和刑事法庭两个系统。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郡法院、高等法院、上诉法院民事庭、上院。刑事审理机构按级分为地方法院、刑事法院、上诉法院刑事庭、上院。英国最高司法机关为上院,它是民、刑案件的最终上诉机关。1986年成立皇家检察院,隶属于国家政府机关,负责受理所有的由英格兰和威尔士警察机关提交的刑事诉讼案。总检察长和副总检察长是英政府的主要法律顾问并在某些国内和国际案件中代表王室。
经济: 英国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国内生产总值在西方国家中居前列。英国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仍占领导地位;服务业和能源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大,其中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发展较快。
伦敦东部码头区新建的金融中心
2000年,英经济规模居世界第四,并连续第二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资国。私有企业是英国经济的主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0%以上。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二,而制造业仅占五分之一。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也是世界主要生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主要能源有煤、石油、天然气、核能和水力等。1999年,原油及天然液化气日产量达290万桶(约38. 41万吨),位居世界第九。至1999年底,原油总产量创历史纪录,达23 .31亿吨,天然气总产量为149000亿立方米。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满足本国2600万电、气用户的国家。1999年底,总电量达7 . 01亿千瓦,其中核电站供应1. 30亿千瓦。英国采煤业完全私有化。森林覆盖面积270万公顷,占英本土面积约10%:其中英格兰约8%,苏格兰约17%,威尔士约14%,北爱约6%。主要工业有:采矿、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电子仪器、汽车、航空、食品、饮料、烟草、轻纺、造纸、印刷、出版、建筑等。英国重视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开发。英开发核能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供发电的核电站有14座。制造业约占国内生产总值20%,从业人员逾400万,占总就业人口14. 4%。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业、零售业、旅游业和商业服务(提供法律及咨询服务等),近年来发展迅速。旅游业是英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1999年,旅游业产值达640亿英镑;从旅游收入上计算,英国是世界第五大旅游国,收入占世界旅游收入的4. 5%。主要旅游点有伦敦、爱丁堡、加的夫、布赖顿、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剑桥等。英国是世界第五大贸易国,贸易额占世界贸易的5. 6%。进口产品主要有:食品、燃料、原材料、服装、鞋业、电子机械设备、汽车等;出口产品主要有:石油及相关产品、化工产品(主要是医药)、食品、烟草、饮料(威士忌等)、机械设备等。
行 进 在 摩 尔 大 街 上 的 英 国 皇 家 炮 兵 团
军事: 建军时间约在17世纪中期。女王为英军名义上的最高统帅。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国防与海外政策委员会”,首相任主席,成员有国防大臣、外交大臣、内政大臣、财政大臣等;必要时国防参谋长和三军参谋和列席会议。国防部为国防执行机构,既是政府行政部门,又是军事最高司令部。英国是北约集团的创始国和主要成员国,拥有独立的核力量,国家战略的核心是: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维护英国的国际地位;依靠和借助北约集体防务力量来保卫欧洲和英国本土的安全,并扩大英在欧洲的影响;积极加强与英联邦国家的联系,保护其广泛的海外利益。1997年5月工党政府上台后,调整国防政策;继续依靠北约集体防务力量作为英国安全的基础;保持强大的常规部队;保持核威慑力量;突出强调质量建军和联合快速反应部队的建设,重点提高英军处理各种危机、应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努力维护英在欧洲及海外传统势力范围的战略利益。实行志愿兵役制,服役期3、6、9、12、15年不等,一般最长为22年。
教育: 实行5-16岁义务教育制度。1998/1999财政年度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9%。公立学校学生免交学费。私立学校师资条件与教学设备都较好,但收费高,学生多为富家子弟。著名的高等学校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爱丁堡大学。
路 透 社 的 采 编 人 员 在 工 作
新闻出版:英国报纸的人均销量比任何发达国家的都多。全国共有约1350种报纸,7000种周刊和杂志:《每日快报》、《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每日星报》、《太阳报》、《金融时报》、《每日电讯报》、《卫报》、《独立报》、《泰晤士报》、《世界新闻》、《星期日快报》、《星期日镜报》、《星期日邮报》、《人民报》、《星期日电讯报》、《观察家报》和《星期日泰晤士报》。通讯社主要有3家:(1)路透社:1850年成立,集体合营,世界重要通讯社之一,总部设在伦敦。(2)新闻联合社:1868年创办,由PA新闻、PA体育、PA检索和PA数据设计4家公司联合经营,专门为英国和加拿大的企业提供公关和投资信息。(3)AFX新闻有限公司:由法新社与金融时报联合经营,向欧洲的金融及企业界提供信息和服务,在欧洲12个国家、美国及日本设立分支机构,总部在伦敦。英国广播公司(无线电广播网)(BBCNetwork Radio)于1922年创办。该公司有5个对内广播电台,1个对外广播电台,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各国播放节目。英国广播公司(电视台) ( BBCTelevision)于1936年开始播放电视,有两个台:BBC1主要播放新闻、宗教、体育、歌剧及少儿和娱乐节目,BBC2主要播放音乐、艺术、喜剧、教育及一些特别节目。另有5个数码频道供交费用户使用。广播电台局(the Radio Authority)负责批准及管理所有独立电台的服务,监督节目及广告质量。独立电视委员会(Independent Television Commission)负责批准和规管商业电视台服务,拥有ITV(第三频道)、第四频道和第五频道。ITV节目始播于1955年,24小时全天服务,面向全国,三分之一时间播放新闻,其它时间播放体育、喜剧、游戏和电影等。主要靠广告赞助。第五频道始播于1997年3月。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主要报刊、电视均有网络版,其中BBC在线是被访问最多的网站。
4. 英国地理优势和劣势
全境由靠近欧洲大陆西北部海岸的不列颠群岛的大部分岛所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和英吉利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是一个岛国。
英国位于北纬50度至60度之间,比我国的黑龙江省还要偏北,但气候却温和得多,可以说是冬无严寒,夏无酷署。这温和的气候首先要归功于热带的墨西哥湾暖流。这股暖流,有好几百公里宽。它浩浩荡荡地流向欧洲西北岸,改称大西洋暖流,为英国带来了温和湿润的海洋性气候。以伦敦为例,冬天河湖极少结冰,一月份的平温气温在4度(摄氏)以上;而夏天又相当凉爽,七月份的平温气温只有17度,早晚常要加件线衣才行。年降雨量约600毫米,不算太多,但分布比较均匀。就全国来说,一月份的平均气温约为4至7度,七月份13至17度。年降雨量西北部山区超过1000毫米,而东南部在六七百毫米之间。英国的雾气较重,在夏季晴和的好天中,还有薄薄的烟霭;冬季则经常飞雾迷漫,似雨非雨,若烟非烟,这主要是岛国的潮气所致。至于伦敦过去常见的浓雾,并不完全是自然现象。由于重视环境保护,那里出现浓雾的次数已大大减少。
这个岛国的气候温和,但天气多变。英国人常说:“国外有气候,在英国只有天气”,以此来表明这里天气的变化莫测。的确,在一日之内,忽晴忽阴又忽雨的情况并不少见。这种天气使人变得格外谨慎,看到一位英国人在阳光明媚的早上出门时穿着雨衣,带着雨伞,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可笑,但是不久以后他就会为自己的“感到可笑”而后悔。多变的天气也为人们提供了经常的话题,在英国甚至最沉默寡言的人也喜欢谈论天气。
受高纬度的影响,英国昼夜长短的变化特别明显。冬季日短夜长,下午未到3点,天色已灰暗一片,夏季则正好相反,日长夜短,晚上10点多才开始入黑。一般来说,夏天是旅游英国最好的日子。夏季日间长,活动时间多,而且温度适中,天气清爽,人的精神也倍感充沛。这个季节尽管也有雨,但一般不会连绵不断,影响行程。
英国海外领土分布图地理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一些小岛(海外领地)组成。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36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由大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岛东北部和一些小岛组成。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水文
塞文河(354公里)和泰晤士河(346公里)。北爱尔兰的内伊湖(Lough Neagh),面积396平方公里,居全国之首。
气候
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多雨雾,秋冬尤甚。所以,伦敦有雾城之称。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全国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
资源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领土纠纷
英国与西班牙之间对直布罗陀的宗主权存有争议;与阿根廷之间对福克兰群岛与南乔治亚与南桑威奇群岛的宗主权存有争议。虽然因为历史因素,自从1949年爱尔兰共和国独立之后,英、爱两国之间就一直对北爱尔兰的归属存有争议甚至演变成暴力冲突。但在1998年两国签署《贝尔法斯特协议》之后,局势就已从对立逐渐转变为区域合作。
英属南极领地与智利和阿根廷在南极大陆所宣称的领土范围有多处重叠。但根据《南极公约》,目前各国于南极的声称领土权处于永久冻结的状态。
毛里求斯和塞舌尔也对英属印度洋领地声称占有主权。
古迹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乔治王朝、都铎王朝、伊丽莎白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
伦敦大本钟园林
英国国家信托组织和苏格兰国家信托组织在英国照管大约240个园林,并对公众开发。英国遗产保护组织也是部分英国最重要的风景胜地的监护人,其照管的园林中包括肯特郡唐豪斯的查尔斯·达尔文园林、埃塞克斯郡的奥德雷庄园由多才多艺的布朗设计的十八世纪景观园林、以及位于肯特郡的沃尔姆尔城堡,由朋尼洛普·霍布霍斯设计的伊丽莎白女王皇太后园林等等。除此之外,还有设计师伊莎贝尔·冯·格罗内尼根为伦敦南部埃尔珊姆宫(ELTHAM)设计的南护城河园林、奥斯本庄园中由鲁伯特·高尔比设计的带围墙的花果园林和怀特岛维多利亚女王的家庭园林等。
英国的各大城市,特别是伦敦,都以其美丽动人、受到良好保护的公园而声名远扬。包括海德公园、圣詹姆士公园和格林公园在内的伦敦皇家园林代表了欧洲园林艺术的最高水平,不仅如此,在大伦敦随处都可以看到造型优美、看护得当的园林供公众娱乐和休闲使用。位于伦敦西南部基尤的皇家植物园收集了大量现存和被保护的树木、种子和植物,植物园本身就是一本植物王国的网络全书,同时也成为全球植物学研究的科学中心。在康沃尔,千年委员会提供了四千万英镑的资金,用以将一个废弃的粘土坑转化成为一个全新的、在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园林,即众所周知的伊甸项目。此外,英格兰有7个国家公园,威尔士有3个国家公园,每个国家公园内都保存有大面积的天然美景,其中大部分都属于私人所有。苏格兰将在洛克洛蒙德(LOCH LOMOND)和托萨奇斯(TROSSACHS)建立一个国家公园,并计划在卡恩高姆斯再建立一个国家公园。
交通
英伦三岛自十四世纪以来的繁荣发展日益有赖于其国人对外征战、探索开拓、大力发展殖民地并拓展贸易的能力。英伦三岛在海上所取得的霸权在很大的程度上赋予其国民上述的能力。英国大规模、系统化的造船工业起始于约翰国王在位的年代,是他于公元十三世纪初就在朴次茅斯港设立了皇家海军造船厂。之后,英国于1600年成立了东印度公司,随之而来的就是对远东、东南亚、美洲和澳洲的远征和探险考察。不过,与造船能力相比,对英国的海上霸权做出更大贡献的是航海技术和航海仪器的发明,其中包括用来确定经度和纬度的六分仪,该仪器是在气势磅礴的贝尔法斯特克莱德造船厂、泰恩河和维尔造船厂于十九世纪下半期成功地发明而成的。
5. 介绍一下英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方面情况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联合王国,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于欧洲西北面,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英国是世界第一个工业化国家,一个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社会。英国在18世纪至20世纪早期是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到了20世纪下半叶大英帝国崩溃,失去昔日的荣光。不过,现在英国仍是一个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举足轻重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军事的世界强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对安理会议案有否决权。伦敦是欧洲最大和全球最为领先的城市。
中文名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 英文名称: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简称:英国 所属洲:欧洲 首都:伦敦 主要城市:利物浦,曼彻斯特,伯明翰等 国歌:《天佑女王》 国家代码:GBR 官方语言:英语货币:英磅 时区:UTC+0(夏时制:UTC+1) 政治体制: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国家领袖:伊丽莎白二世,戴维·卡梅伦人口数量:62,262,000(2010年) 人口密度:255.6人/平方公里(2010年) 主要民族:英格兰人,苏格兰人,爱尔兰人主要宗教:新教国土面积:244,820平方公里 水域率:1.34% GDP总计:2.452万亿美元(2011年) 人均GDP:38,891美元(2011年) 国际电话区号:+44 国际域名缩写:.uk 道路通行:靠左驾驶 国家格言:天有上帝,我有权利 国花:玫瑰 昵称:日不落英帝国 吉尼系数:0.34(2005年) 人类发展指数:0.863(非常高,2011年)
地理
英国位于欧洲,是由不列颠岛(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以及爱尔兰岛东北部的北爱尔兰和周围5500个小岛(海外领地)组成。地理位置北纬50°~58°东经2度到西经7度,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本土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的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24.41万平方公里(包括内陆水域),英格兰地区13. 04万平方公里,苏格兰7. 88万平方公里,威尔士2. 08万平方公里,北爱尔兰1. 36万平方公里。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隔北海、多佛尔海峡、英吉利海峡与欧洲大陆相望。它的陆界与爱尔兰共和国接壤。海岸线总长11450公里。全境分为四部分:英格兰东南部平原、中西部山区、苏格兰山区、北爱尔兰高原和山区。
河流塞文河(Severn River)是英国最长的河流,河长338公里,发源于威尔士中部河道呈半圆形,流经英格兰中西部,注入布里斯托海峡。泰晤士河(Thames River)是英国的第二大河,也是英国最重要的河流,全长336公里。
气候属温带海洋性气候。英国受盛行西风控制,全年温和湿润,四季寒暑变化不大。温带落叶阔叶林带。通常最高气温不超过32℃,最低气温不低于-10℃,平均气温1月4~7℃,7月13~17℃。年平均降水量约1000毫米。北部和西部山区的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中部和东部则少于800毫米。每年二月至三月最为干燥,十月至来年一月最为湿润。
资源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人文
英国(The United Kingdom)英国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和开放思想的国家。英国的艺术、音乐、文化和饮食一直受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国家的人民和民族习惯的影响,并与许多国家有着悠久而密切的联系。直到现在,它仍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英语国家保持着牢固的关系。英国是欧盟成员国,25年来,在维护和发展欧盟与中国的关系方面,它是始终不渝和热心的支持者。
英国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国,拥有核武器和世界上第三的军费开支,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议案拥有否决权。英国为欧盟成员国、北约创始会员国、八大工业国组织成员国之一、英联邦成员国之一、全球前七大经济体、也是一系列国际组织如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有许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如蒸汽机、青霉素、脱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喷气式发动机等等。世界第六大经济体,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伦敦的金融市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众多公司来此利用英国的商业契机。二百多年来,英国的各类学校和大专院校随着该国举世瞩目的技术、工业和金融革命而发展起来。但是,其世界一流的教育历史更为悠久,可追溯到12世纪牛津大学(1185)和剑桥大学(1209)成立的时代。
英国,全称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位于欧洲西部的岛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和其他一些小岛。一年中英国景色最美的时间是5月和6月,万紫千红的各种花朵一起开放,十分适合旅行。当然,每一个季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英国天气多变,雨伞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英国首都伦敦是国际大都市,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
6. 英国地理环境对英国人性格的影响
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群岛国家,既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陆,由大不列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东濒北荷兰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海,面对比利时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四面环海的地理位置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英国的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大不列颠岛各海东西最宽处近500公里,沿岸曲折多变,海岸线总长1.145万公里,有很多深深锲入内陆的海湾与河口。岛上任何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
英国有充沛的降水而地形又崎岖不平,于是造成了颇为密致而水量丰富的河流网。泰晤士河自西向东流经英格兰东南部平原,最后注入北海,其河水水位稳定,经年不冻,具有很高的航运价值。英国有面对西欧许多大河的出海口,分别流入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为英国加强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的联系提供渠道。
英国是欧盟中能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北海海底丰富的石油资源,对英国的经济发展极为有利;英国四面环海,还有众多的河流和湖泊,因此盛产鱼类,有丰富的水产资源,是欧洲重要的渔业国之一;全境因受到海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湿润,冬暖夏凉,大部分地区不结冰,利于作物生长和内河航运业发展。
英国地理环境对英国国民性格的影响
北海和英吉利海峡将不列颠群岛与欧洲其他地区隔开,使之成为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是一道天然屏障,帮助英国人成功地抵御了来自大陆的入侵者,如凯撒大帝两次入侵英国和拿破仑入侵英国。
因此,居住在岛屿上的英国人很容易产生对岛屿的依赖,并产生了很强的优越感。另一方面,居住在岛屿上的人民比居住在大陆人民拥有更多自由,处在岛国的人民,更容易产生向外扩张的动力和欲望。
而从英国历史进程来看,英国曾多次向欧洲大陆扩张。16世纪时,伊丽莎白在位期间,施行了重商主义策,并鼓励发展海盗事业,充分利用该岛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开始向海洋发展,最终战胜了法国的“无敌舰队”,为以后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奠定了基础。19世纪末,英国人侵占了比本土面积大150倍的外国土地,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英国所处的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为英国的发展带了无限契机,使人民对岛国形成了牢固的优越感和依赖感,这种情感让英国人具有自信、民主和开拓精神英国特殊的岛国地理环境让英国人拥有富有的想象力并善于开拓。
在英国的文学作品中,探险和游记素材的小说在全世界首屈一指。很多英国作家都描写了英国人特有的性格。例如,18世纪丹尼尔·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就是取材于水手亚历山大·赛尔科克的精彩故事,成为不朽的“海岛题材”小说之一。敢于冒险,勇于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面对人生困境,鲁滨逊的所作所为显示了一个硬汉子的坚毅性格和英雄本色,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创造精神和开拓精神。
7. 英国的历史和地理位置,国家的构成及名胜古迹
历史:大不列颠是一个岛屿,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同组成,所谓UK是United Kingdom的缩写,也就是联合王国的意思,北爱尔兰则是爱尔兰的北部地区实际由英国控制,这也是英国与爱尔兰交流的瓶颈。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 伯明翰市维多利亚女王广场上的市政厅大楼
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7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36年威尔士与英格兰合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历史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是四个国家。后来英格兰和威尔士由联姻合并,再后来,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伊里莎白一世无后,便传位给她的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后詹姆士的儿子查理被克伦威尔的革命军推翻,克伦威尔统治期间武力征服了爱尔兰。1923年,英国国会决定将爱尔兰分为2部分,南部的23个郡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的4个郡作为北爱尔兰仍留在英国。虽然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力减弱和经济不景,但在丘吉尔、艾德礼等首相的领导下逐渐恢复了元气。保守党“铁娘子”撒切尔夫人在1979年当选为首相后,便大力推行改革,倡议保守主义,成功削减福利开支和削弱工会的力量,令英国经济复苏和保持国际上的影响力,然而与玛格利特·撒切尔同党继任者梅杰首相任内英国经济又陷衰退。其后工党托尼·布莱尔于1997年当选为首相后,提倡又被称为“第三种道路”的社会自由主义,令英国经济一直繁荣。现在,英国不仅国家富强、在国际政治和外交舞台上依旧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而且经济表现胜过其他发达国家,也是失业率最低的西方国家之一。英国是英联邦成员,并在1973年正式加入欧盟。2010年5月11日,戴维·卡梅伦正式接替戈登·布朗,出任英国首相。
地理位置: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组成的联合王国,一统于一个中央政府和国家元首。英国位于欧洲大陆西北面,英国本土位于大不列颠群岛,被北海、英吉利海峡、凯尔特海、爱尔兰海和大西洋包围。
国家构成:由于历史和民族等原因,由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四国组成联合王国,首都仍在英格兰首都伦敦,主体还是英格兰,所以习惯上称英国(本来英国专指英格兰England)。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由于北爱尔兰位于爱尔兰岛,直布罗陀等众多岛屿面积过小,所以不包括在内。
名胜古迹: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 巨石阵
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都铎王朝、汉诺威王朝、温莎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画家高贺琪运用中国水墨画表现苏格兰的斯托老人石,体现了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面对异域风光所引起的融合。
8. 英国地理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些特点对其历史和发展有何作用
英国是大西洋中的群岛国家,既离开欧洲大陆,又靠近欧洲大陆。西以辽阔的大西洋与北美洲遥遥相对,东临北海,南隔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同欧洲大陆相望,多佛尔海峡(法国称加来海峡)最窄处不足33公里,晴天无雾时,肉眼能看到对岸。这样的岛国位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英国的发展有着不同的影响。
当世界航海事业不发达、人类历史上文化发达的中心还在东方的亚洲,而欧洲的经济、文化中心还在地中海沿海的时候,英国被认为处在世界的边缘,它是罗马帝国的边疆属地,大洋限制了它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后,欧洲殖民主义者开始到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掠夺殖民地,国际贸易的干线逐渐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英国正处在这条干线上,重要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它的发展,伦敦很快成为世界的贸易中心,英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当前,英国仍处在世界最重要的工业带北美与西欧之间的关键部位,两工业带之间以及西欧与亚、非之间联系的航路,多经过英国或其周围,对于英国现代经济的发展十分有利。
当世界航海事业落后、现代武器出现以前,海洋是英国免受战争威胁的屏障,岛国位置使其本土九个世纪没有遭到外国军队的袭击;由于它的边境多为海疆,可以集中力量建设海军,使其很快成为世界海上强国;另外,当英国的海上力量强大起来之后,它又利用靠近大陆的有利位置参加欧洲的政治、经济活动,进而掠夺、控制某些国家。
英国面对西欧许多大河的出海口,象易比河、威悉河、莱茵河及塞纳河等分别流入北海和英吉利海峡。英国可以通过这些河流加强与欧洲特别是西欧各国的联系。
英国虽地处北纬50°以北,但由于受西风及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暖夏凉,大部分地区不结冰,利于作物生长和内河航运业发展。加上海岸漫长而曲折,多优良而不封冻的港湾,利于发展海上运输业。它东边的北海,地处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寒流交汇处,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渔场;北海海底丰富的石油资源,对英国的经济发展也极为有利。
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深受历史条件限制的,不是永恒不变的,因此,应历史地予以评价。在中世纪及其以前,英国的岛国位置使其与大陆隔绝,不利于英国的发展;地理大发现后,其优越性才开始显示出来;进入二十世纪后,英国的地理位置优越性又开始下降了。尽管如此,岛国的位置和优越的航运条件,依然是当代英国得以保持经济发展优势的有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