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云南文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云南文山的自然地理环境概况

发布时间: 2021-02-18 07:04:27

❶ 砚山县的地理环境

砚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中西部。位于北纬23°19′—°59′、东经103°35′—104°45′之间。东与广南县相连,南与西畴县、文山县交界,北与丘北县毗邻,西与红河哈尼彝族自治州的开远市、蒙自县接壤。县城驻江那,从县城东行311千米抵广西罗村口,南行35千米抵州府文山,西行160千米抵开远,北行326千米达省会昆明。县境东西最大横距107千米,南昆最大纵距70千米,国土总面积3826.57平方千米。
砚山县全境土壤有红壤、黄壤、紫色土、石灰岩土、水稻土等5个土类,11个亚类,17个土属,31个土种。土壤肥力较低,有机质含量贫乏,偏酸,耕作层较浅,氮、磷、钾含量少且不协调。
其中,红壤性耕地63.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8.7%。 砚山县具有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北亚热带、中亚热带、南温带等立体气候,生物资源丰富。在389种栽培植物中,除三七初步开发了医药、保健类的10多个系列40余种产品和辣椒初步开发6个系列10多个品种外,对100多种中草药材都有待于进行深入开发和综合利用,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1995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
砚山县森林资源丰富,树种主要有云南松,油杉、思茅松、杉木、麻栎、栓皮栎、樟木、夜合欢、黄杨木,还有国家列为一类、二类保护树种的水杉、银杏等。 动物资源主要有黄毛鼠、狐狸、野猪、脆蛇、野鸡、长尾雉、画眉、鹧鸪等,珍稀动物有鹿子、獐子、穿山甲、水獭、锦鸡、眼镜蛇等。

❷ 文山的地理环境

文山市内地形地貌属滇东南岩溶山区,地形复杂,喀斯特岩溶地貌突出,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连绵起伏,河谷、沟壑纵横交错。西部有薄竹山、连云山、化余山、老君山,坡度一般在25°以上。地面海拔约1250米,山峰海拔约1500余米,薄竹山海拔2991.2米,为滇东南第一高峰,该峰临空虎踞、雄峙西南。西南部那么果河和法果河交汇处最低海拔618米,与最高峰相差达2373.2米。
文山市全境分为西部高山峡谷区、西部边缘中山区、北部低山丘陵区、东部中山区、南部中低峰丛区、西南边缘陡坡峡谷区、中南部中山区、中西中北部中低山区八大类不同类型的山岭地区。盘龙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斜贯全境,市境随盘龙河及其支流形成两侧高、中间低的走廊式地形。
文山市城所处的河谷盆地面积为31.15平方公里,是全市最大的盆地。全市山地与坝子总面积之比约为9:1。 截至2010年底,文山市已发现的各类矿产有金、银、锰、铝土、钨、铁、铜、铅、锌、饰面石材和普通建筑用石材共50余种,主要矿床点130余个,主要探明的矿种及储量为:煤1125.22万吨、锰矿石242万吨、锌5.79万吨、锡0.92万吨,钨4.49万吨、铅3.42万吨、铝土矿3100.6万吨、金0.1吨(金属吨)、镓1012.88吨、铟8.15吨、铋3013吨、铁矿石1744.65万吨、砷6.83万吨,已列入《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矿产有13种。
全市主要固体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居全省前列的矿种有铝、钨、砷、镓、锰。优势及主要矿产为:铅、锌、钨、锰、铝土、石灰岩。
截至2010年底,在文山市范围内正在开采的矿种有铅、锌、钨、锰、铝土、煤、石灰岩等13种。在老君山自然保护区周边,共设置矿权16个,通过初步勘查发现的矿种有8种,已探明的矿种储量为:锌5.79万吨、锡0.92万吨,银约1000吨、钨4.49万吨、铅3.42万吨、金0.1吨(金属吨)、铁矿石1744.65万吨、砷6.83万吨,潜在价值约300亿(人民币)。在我市辖区内,除铅、锌、钨、银、煤、锰、铁、铝土、饰面石材、石灰岩等矿种具备一定的开采规模外,其余的矿种尚待开发。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文山市总人口为481504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42963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51865人,增长12.07%。平均每年增加518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15%。1990-2000年与2000-2010年前后两个十年相比,后十年比前十年人口净增人口数减少4628人,增长率和年平均增长率则从前十年的15.14%和1.51%,下降为后十年的12.07%和1.2%。文山市人口总量居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第二,占全州人口总量的比重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3.14%,上升为13.69%。
2013年,文山市人口出生率为13.06‰,死亡率为6.5‰,自然增长率为6.56‰。年末全市总人口为47.47万人(户籍人口),比上年末增加0.7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8.36万人,非农业人口19.11万人。 2013年,文山市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万余册。广播电视台1座。2013年全市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5.2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43.33%。

❸ 云南文山的介绍

云南文山州简称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 。全州辖8县,州府在文山县。

❹ 云南文山地质地貌

云南文山地质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它是水对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石膏、岩盐等)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满意请采纳,谢谢。

❺ 云南的地理环境

云南省气候有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高原气候区等7个温度带气候类型。 云南气候兼具低纬气候、季风气候、山原气候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变化
云南纬度和海拔相关。从纬度看,其位置只相当于从雷州半岛到闽、赣、湘、黔一带的地理纬度,但由于地势北高南低,南北之间高差悬殊达6663.6m,大大加剧了全省范围内因纬度因素而造成的温差。这种高纬度与高海拔相结合、低纬度和低海拔相一致,即水平方向上的纬度增加与垂直方向上的海拔增高相吻合的状况。使得各地的年平均温度,除金沙江河谷和元江河谷外,大致由北向南递增,平均温度在5~24℃左右,南北气温相差达19℃左右。
由于受地形的影响和天气系统的不同,全省气温纬向分布规律中常会出现特殊的情况,出现了“北边炎热南边凉”的现象。特别是在垂直分布上,因境内多山,河床受侵蚀不断加深,形成山高谷深,由河谷到山顶,都存在着因高度上升而产生的气候类型差异,一般高原每上升100m,温度即降低0.6℃左右。
年温差小,日温差大
由于地处低纬高原,空气干燥而比较稀薄,各地所得太阳光热的多少除随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增减外,也受云雨的影响。夏季,最热天平均温度在19~22℃左右;冬季,最冷月平均温度在6~8℃以上。年温差一般为10~15℃,但阴雨天气温较低。一天的温度变化是早凉,午热,尤其是冬、春两季,日温差可达12~20℃。
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
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mm,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mm以上。但由于冬夏两季受不同大气环流的控制和影响,降水量在季节上和地域上的分配是极不均匀的。冬季位于“昆明准静止锋”的西侧,受单一暖气团控制,降水稀少。夏季受西南季风影响,潮湿闷热,降水充沛。降水量最多是6~8三个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60%。11月至次年4月的冬春季节为旱季,降水量只占全年的10~20%。云南无霜期长。南部边境全年无霜;偏南的文山、蒙自、思茅,以及临沧、德宏等地无霜期为300~330天;中部昆明、玉溪、楚雄等地约250天;较寒冷的昭通和迪庆达210~220天。云南光照每年每平方厘米为90~150千卡。 滇池位于昆明市区南部,被誉为“高原明珠”,是中国西南地区最大湖泊、中国第六大淡水湖。湖泊面积311.388k㎡,流域面积2920k㎡,平均水深5.12m,最深处为11.3m,蓄水量为15.931亿m3。海拔1887m,湖岸线长约200km。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北部,湖泊面积252.91k㎡,流域面积2565k㎡,平均水深10.8m,最大水深21.5m,湖面海拔1966m,蓄水量28.8亿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8.25亿m3。
抚仙湖是中国第二深水湖泊,是云南省蓄水量最大的湖泊,位于玉溪市澄江县、江川县、华宁县三县交界处。湖面海拔1722.5m,面积216.6k㎡,流域面积674.69k㎡,最大水深158.9m,平均水深92.5m,蓄水量189.3亿立方米。
程海是一个内陆封闭型高原深水湖泊,没有出流,位于永胜县西南部,流域面积318.3k㎡,湖泊面积77.2k㎡,平均水深25.9m,最大水深36.7m,蓄水量19.87亿m3,湖岸线长45.1km。
泸沽湖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和四川省西南部的两省交界处,是中国第三大深水湖泊。湖面面积50.8k㎡,其中云南境内30.3k㎡。
杞麓湖是一个封闭型高原湖泊,湖泊面积35.9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54.2平方公里,最大水深6.8米,平均水深4米,蓄水量1.7亿立方米。
星云湖是抚仙湖的上游湖泊,通过2.2公里的隔河与抚仙湖相联。湖泊面积34.7平方公里,流域面积38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91米,最大水深9.5米,蓄水量1.84亿立方米。
阳宗海湖泊面积31.9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0米,最大水深29.7米,流域面积192平方公里,蓄水量6.0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量3500万立方米。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东南部,湖泊面积92k㎡,流域面积360.4k㎡,平均水深约5m,最大水深6.55m,蓄水量1.145亿。异龙湖流域主要包括石屏县的5个乡镇。
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分布在滇中、滇南、滇西和滇西北,分属昆明市、玉溪市、大理州、丽江市和红河州;其中滇池、程海和泸沽湖属长江水系,抚仙湖、杞麓湖、异龙湖、星云湖和阳宗海属珠江水系,洱海属澜沧江水系。
水系:云南省大小河流共600多条,其中较大的有180条,多为入海河流的上游。 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 滇西纵谷区,高黎贡山为伊洛瓦底江与怒江的分水岭上的高山顶部,常有永久积雪,形成奇异、雄伟的山岳冰川地貌。金沙江“虎跳涧”峡谷,与两侧山岭相对高差达3000余米,为世界著名峡谷之一。澜沧江的西当铁索至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顶,直线距离约12公里,高差竟然达到4760米,在10余公里的狭小范围内,呈现出亚热带干热河谷和高山冰雪世界的奇异景观,自然景色相当于广东至黑龙江跨过的纬度。
全省分三个梯层,滇西北徳钦、香格里拉县一带为第一梯层,滇中高原为第二梯层,南部、东南和西南部为第三梯层,平均每公里递降6米。盆地和高原台地,西南地区俗称“坝子”。
地质博物馆
云南也是一个很大的地质博物馆。禄丰县的早期侏罗纪地层中曾出土大量蜥脚类恐龙化石,留存较为完整,现已在县城建成恐龙博物馆供游人参观。另外,澄江县的帽天山更是地质界中的“明星”,因为这里出土了数量多、种类丰富、留存完好的寒武纪多细胞生物的化石,有力地证明了“寒武纪生物大爆炸”的存在。昆明市东川区也是全国闻名的“泥石流博物馆”,早期这里因为大规模不科学地开采铜矿,再加上气候、地形等原因影响,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频发地段,泥石流现象比较典型。
坝子
在云南省起伏纵横的高原山地之中,断陷盆地星罗棋布。云南这些盆地又称“坝子”。云南全省面积在1k㎡以上的坝子共有1445个,面积在100k㎡以上的坝子有49个,云南最大的坝子在陆良县,面积为771.99k㎡。云南名列前10位的坝子还有:昆明坝(763.6k㎡)、洱海坝(601k㎡)、昭鲁坝(524.76k㎡)、曲沾坝(435.82k㎡)、固东坝(432.79k㎡)、嵩明坝(414.6k㎡)、平远坝(406.88k㎡)、盈江坝(339.99k㎡)、蒙自坝(217k㎡)。 温泉
安宁温泉、腾冲温泉
溶洞
建水燕子洞、泸西阿庐古洞、九乡溶洞、弥勒白龙洞、通海里山仙人洞、洱源清源洞
火山
腾冲火山

❻ 谁知道云南省文山县的地形、地质、地貌,气候,气象,水,土壤,植被及植物资源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市 罗平县、师宗县,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州府驻文山市开化镇,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国道横穿全境,全州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97%是山区和半山区,岩溶面积占51%,境内多石灰岩地形。境内有南盘江、西洋江、盘龙江流经。海拔一般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70%的地区属亚热带气候,30%的地区属温带气候。年均气温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时,无霜期273~353天,热区面积占21%。1995年末,有耕地342.8万亩(农民人均1.2亩),宜林荒山297.3万亩。经济作物有著名的三七、八角、辣椒、茴香、油茶、油桐等。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及多种水果。矿产有煤、铁、锡、钨、锰、锑、锌、铅等。有电力、化肥、农机制造、煤炭、制糖、造纸、医药等工业。这里气候温和,土壤也适宜三七药材生长。《本草纲目》中称三七为“金不换”,文山州盛产三七(田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故世称文山为三七之乡。名胜有邱北普者黑、文山三元洞、广南坝美世外桃源等。
矿产资源
储量居云南第一位的有锰、铝、锑、砷等8种, 居第二位的有锡、锌、钨等6种, 还有金、银、铁、铅、铜、镍、钛、煤、磷、大理石、氟石等一批具有开采价值的金属和非金属矿。
但是由于是少数民主自治地区,经济比较低,但还是保存着很多的深林,在文山下属的县内可以看到

❼ 文山州地理环境优越物华天宝其中哪个写的

(1)地貌的成因要从地质作用、岩石的组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文山境内“山水林洞相共生,奇险秀稀皆齐备”,主要是该地石灰岩广布,同时该地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湿热的气候条件),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2)根据图分析可知,文山州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而三七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不耐严寒与酷热,喜半阴和潮湿的生态环,说明文山州发展三七生产有利.
(3)商业网点的区位,应从是否有利于商品的聚散方面分析;从商品的聚分析,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有利于三七的聚集;从商品的散分析,文山州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交通便利,国内外市场广阔.答案:
故答案为:(1)石灰岩广布;热量充足,降水丰富(或湿热的气候条件);流水溶蚀作用显著.
(2)纬度低,冬季温暖,受寒潮影响小;高原地形,海拔高,夏季凉爽;降水量丰富.
(3)文山州为三七原产地和主产地,原料丰富;历史悠久,知名度高;地理位置优越,距东南亚近;国内外市场广阔.

❽ 云南省的自然地理概况

云南省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位于北纬21°8′32″-29°15′8″和东经97°31′39″-106°11′47″,北回归线横贯本省南部。
云南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西藏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部和老挝、越南毗连。从整个位置看,北依广袤的亚洲大陆,南临辽阔的印度洋及太平洋,正好处在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控制之下,又受西藏高原区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云南全境东西最大横距864.9公里,南北最大纵距990公里,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4.1%,居全国第8位。
云南是一个高原山区省份,属青藏高原南延部分。全省整个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江河顺着地势,成扇形分别向东、向东南、向南流去。全省海拔相差很大,最高点为滇藏交界的德钦县怒山山脉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最低点在与越南交界的河口县境内南溪河与元江汇合处,海拔公76.4米。两地直线距离约900公里,高低相差达6000多米。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全省土地面积,按地形看,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
云南简称“滇”,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古语云“一日长一丈,云南在天上”,她确实离天很近。300万年前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地处海洋深处的谷地突兀而起,造出了一片峰谷纵横、川流回旋的奇异高原。
“岭峦涌作千倾海,峰簇栽成万仞葱”。从海拔仅76米的镇南河口溯向高达6,740米的德钦梅里雪山卡格博峰,云贵高原以平均每公里6米的节律抬升着,恰是一座绿葱葱的九百里天梯。闻名于世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几乎并排地经这里流向远方,险峰峡谷纵横交错,江河溪流源远流长,湖泊温泉星罗棋布,造就了这块神奇美丽的乐土。 独特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云南独特的气候条件。“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一省兼有寒、温、热三带气候,实为世间罕见。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得云南动、植物种类异常丰富,有高等植物 15,000多种,动物 250多种类,鸟类总数达 766种,“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的美名成了云南的代称。
在这块神奇、美丽的红土地的怀抱中,聚居着 26个民族,各族人民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能歌善舞、朴实热情。各民族因所处的自然环境和历史发展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社会文化形态,创造出无数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并以其独特、奇异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流下了形态各异、灿烂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

❾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位置
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滇东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文山县和西畴县境内,处于北回归线附近。 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3′~104°10′、104°41′~104°52′,北纬23°16′~23°25′、23°21′~23°24′。
土壤
保护区内主要为黄壤、黄棕壤分布,PH值6-6.5,厚度60至120厘米,坡向3/4的为北向(阴坡),坡度15-25度之间。
地形
文山县老君山片区在六诏山西南面,属中山山原地貌,在古生代是一个活动地槽,经过三迭纪前后的往复海侵、陷落、升降,再经过诺利克期和拉丁尼克期的造山运动,隆起形成现今的陆地。从宏观态势看,老君山片区呈现山体大,地势高,切割深,从西北向东南倾斜的特征。保护区最高峰即滇东南最高峰簿竹山,海拔2991.2m,最低点为腰店的那么果河,海拔1500m,相对高差约1500m。
西畴县小桥沟片区地势沿山脊起伏变化不大,最高点为水晶石梁子,海拔1883m,最低点为陈家寨,海拔1200m,相对高差683m。从法斗后山的水晶石梁子到小桥沟的大尖山一带,相对高差250—300m,山脊稍为平缓,呈波浪状起伏。又从西部的小桥沟经法斗,到东部的南昌,以山脊线为界,地质构造分异十分明显:北面为岩溶地貌,溶洞、漏斗、石芽、岩峰随处可见;南面则属山原地貌,大小山脊线明显,全部为土山。
地貌
保护区地貌类型主要有中山山地、溶蚀丘陵地貌、断陷溶蚀盆地、喀斯特各类微地貌侵蚀和溶蚀河谷。其中大部分地区为中山山地,溶蚀丘陵分布在保护区的东、南部及小桥沟等地,峡谷地貌主要分布在薄竹山花岗岩山体的四周,溶蚀宽谷主要分布在东部一带,小桥沟附近也有分布。
气候特征
地处云南省东南部低纬度高原,东南近北部湾,西南离孟加拉湾不远,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随海拔高低,兼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亚热带和温带气候。
老君山片区地处北回归线南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受地理位置、地形、海拔等影响,具有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14.5℃。山体下部与上部气温差异大,降雨量也有差别,老君山片年平均降水约1022.2mm,山下部年降雨量1000~1400mm,山上部年降雨量则大于1400mm。由于山上部雨水较多,雾重,湿度大,所以森林茂密,林木躯干及枝条密被苔藓。
小桥沟片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常年受太平洋东南季风控制,以暖湿气流为主,年均降雨量1200mm,降雨80%集中在5~10月,3~5月为干季。全年霜期不长。12月至翌年2月,降雨量不多,但常有迷漫的大雾,数日不散,能见度仅5~10m,致使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为常绿阔叶林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生境。

❿ 云南文山州的地理位置

山壮族苗族自治州,1958年建立,是云南省的东南门户。东邻广西百色地区,西连红河州,北接曲靖地区,南部的麻栗坡、马关、富宁3县与越南河江省接壤。州府驻文山县开化镇,距省会昆明市公路里程320公里。323国道横穿全境全州总面积3.22万平方公里,97%是山区和半山区,岩溶面积占51%,境内多石灰岩地形。境内有南盘江、西洋江、盘龙江流经。海拔一般为1000~1800米,最高2991米,最低107米,州府所在地1260米。北回归线横贯中部, 70%的地区属亚热带气候,30%的地区属温带气候。年均气温15.8~19.3℃,年均降雨量992~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时,无霜期273~353天,热区面积占21%。1995年末,有耕地342.8万亩(农民人均1.2亩),宜林荒山297.3万亩。经济作物有著名的三七、八角、辣椒、茴香、油茶、油桐等。农产品有水稻、玉米、小麦、甘蔗、茶叶及多种水果。矿产有煤、铁、锡、钨、锰、锑、锌、铅等。有电力、化肥、农机制造、煤炭、制糖、造纸、医药等工业。这里气候温和,土壤也适宜三七药材生长。《本草纲目》中称三七为“金不换”,文山州盛产三七(田七),其产量、质量均居全国之冠,故世称文山为三七之乡。名胜有邱北普者黑、文山三元洞、广南坝美世外桃源等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