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高考)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哪些具体点
1、农业:森林减少,水土流失严重;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回渍化;土壤污染、水体污染;答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
2、工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并深刻影响了人与环境的关系。工业生产对原材料的需求与自然界中有限的资源、能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人类对资源、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夜会造成酸雨等严重的工业污染,并直接破坏环境。
㈡ 如何复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地图总是混,气候类型背不过。
说实话,如果对地理没兴趣,就只有死记硬背,但是一定要告诉自己:我可以背过,不要说自己不行,心理上要给自己暗示。试着去自己画图,一定要记得一点:相信自己能背过;气候类型什么的,你就按照老师划分的,分门别类的一类类加上地理位置的背,背完一类就默写,可以给父母或者同学背,一定要记住,背过后给去找地图看。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我的经验了。
要知道,基础最重要,各种概念、区域划分、特征之类的一定要记牢。
但是提高的话,我就讲讲经验吧。
地理分为自然;人文;区域。
总的来讲,自然是要一章章啃,那个要多做题,一般的书没什么用,讲的都是套话,推荐买些高考模拟题做做那个《三年高考五年模拟》,好像是叫这个名字,要不就是《三年模拟五年高考》,还有《十年高考》,有错题不管简单还是难,一定要去问老师千万不要留死角;
啃得时候要多看图,记住所有的大体内容,三圈环流气候地形,都是图;教你一招,学画地图,要快速画经纬网与世界地形轮廓,找特殊点并且一定要让轮廓与经纬度吻合,最终在大脑里形成一张图,自然地理你就没问题了;
人文则不是太难,自己感觉关键在于记概念,特别是各类分类,一定要记牢。剩下的就是多看些材料,乱七八糟世界各地。
区域的话按照老师讲的来,事实上老师不是很重视区域地理,而且复习到这时你的基础应该很牢固了。此时做模拟题吧……做各类卷子吧,区域地理还是做开始我推荐的书就行。政治和历史基本上就是靠抓关键点。
这样的话,文综应该没问题。
当然了,我也只是介绍经验,还地看你自己。
相信你可以的,加油
高三地理需要复习的内容多而杂,其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又分散覆盖在初、高中的八本教材能中。学生往往是学了新的,忘了旧的。究竟如何搞好高三的地理复习,是每个高三老师都要面临的问题。下面是本人在近几年的高三复习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心得体会,仅供同行借鉴或参考。
一、制定整体教学复习计划
高三复习大体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也就是对初、高中八本教材的全面复习。第二阶段,精选一套有价值的复习资料,做好学科内综合练习,同时在复习过程中穿插进行一些必在的测试,测试的试题要注意精选。第三阶段,编写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试卷,进行模拟测试。在高考前留下一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考试心理训练,教给他们一定的应试技巧。
二、全面复习,突出重点
从近几年的地理高考来看,试卷并不注重强调知识的覆盖面,尤其是今后的试题,逐步以知识立意转化为能力立意,着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实际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注意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突出重点。
三、做好学习和复习方法的指导
好的学习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在整个高三复习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首先,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重点地读书,读自己认为有缺漏的部分,或者是掌握不够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会自我归纳总结,及时反馈,及时纠错,从而在心理方面为高考做好准备。同时,还要让学生注意总结解题经验,探索解题规律,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提高审题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掌握了较好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才会主动、轻松,才有针对性,学习效果才会提高。
四、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权机结合的原则。讲,要有针对性,除重点、难点外,侧重讲解复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知识的综合,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能。练,以限时训练为主要形式,逐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使之逐渐适应高考的要求。训练的试题既要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要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和解题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知识的渗透能力。评,教师要做到趁热打铁,及时讲评,讲评越及时效果越好。因为时间过长,逐渐淡忘,学生就失去了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讲评要注意突出重点,重在指导,不应只作简单的重复,不能以题论题。
五、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
教师必须提高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在课前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尽可能使课堂的信息量增大,加上生动的语言表达,理论联系实际,讲练结合,使直观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知识。
六、建立“改错本”
在高三复习的过程中会经常测试,而学生在每次测试中都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错误,因此建立“改错本”是复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考生在考试中所犯的错误通常在脑子中印象很深,为避免同一错误的再发生,建立“改错本”是十分必要的。老师每讲完一份试卷,让考生在“改错本”上将错误订正,并作正确的分析、归纳、总结。每次考试前,重新检查一下自己所做的错题以及错误的原因,充分加以重视,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经多次反复,加强记忆,久而久之,就会养成做题时认真思考的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强化训练
从信息论的原理来看,学习是由信息的输入、贮存与输出三个过程组成。信息输入包括听课、阅读和理解,信息的贮存靠记快实现,信息的输出是指知识的再现和运用。三个过程关系密切、缺一不可,但考试主要是通过信息的输出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考试的成绩,平时就必须加强对知识输出的训练。加强训练是一种高度的知识训练,通过训练能大大提高学生输出知识的能力,提高成绩。
八、注意高考信息的收集
高考信息把握正确,方法明确,针对性强,复习效率才会提高。因此,必须注重高考信息的收集。教师要重视对《考试大纲》的研究,重视对历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和变化趋势,最大限度地掌握高考命题的有关信息,研究复习教学的对策,准确地进行复习,避免盲目性,提高复习的效果。
如果认为我回答的好记得给赞哦。
kcliadakvd75480050182016-12-23 11:16:58
㈢ 高考地理:农业或工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农业上,毁林开荒,陡坡开荒,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行为
1
会导致版严重的水土流权失,加剧旱涝灾害
2
会导致荒漠化或石漠化
3
影响生物多样性
工业上,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温室效应严重
开采化石能源及矿石,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下陷,有可能引发洪涝灾害及地质灾害
㈣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合理的是 A.四川盆地-----绿洲农业
BD
㈤ 高考地理-农业 选择题
1.A 2.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热量足);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雨热丰);恒河等河 流(丰富的灌溉水源);恒河平原、德干高原(地形平坦);恒河冲击平原、 德干高原黑棉土(土壤肥);耕地面积亚洲第一(耕地广) 3.早在18世纪,英国向澳大利亚流放犯人,开发牧场,引进良种美利奴羊。19世纪上半叶澳大利亚实行了“牧者有其地”的鼓励政策。在澳大利亚东南部气候暖湿、土壤肥沃的地区,农民曾与牧民争夺土地。19世纪中叶,人们发现金矿,牧民纷纷去淘金,牧地转为耕地。如今,澳大利亚耕作业已实现商业化和机械化,小麦出口值已接近羊毛出口值的半数。 澳大利亚坚持“土---草-----畜----市场”的混合农业模式,采取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等措施,并将天然草场改良为半人工草场,播种优质豆科牧草并施肥等,提高了牧草产量和质量,保持牧草平衡。耕作业实行牧草与作物轮作,作物经营比较粗放。东南部墨累----达令盆地是典型的小麦----牧羊地区。 关于“市场需求大”的解释:混合农业使农民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农业活动;这种科学的农业生产模式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农业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注意,问题问的是“形成的主要原因”,这种模式形成之初是从农民本身收入考虑的,市场并未被考虑其中,但一旦形成,这就与市场有很大的关系了,农业生产可根据市场随时调整产品结构,实现利益最大化。
㈥ 区域地理高考题四十道
区域地理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30每小题1分,31 ——40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流流向是 A.从西北流向东南 B.从东南流向西北 C.从东北流向西南 D.从西南流向东北 2.山顶M的海拔高度可能为 A.468m B.588m C.778m D.808m 下图是除南极洲以外的各大洲面积与平均海拔示意图,据此回答3-5题。区域地理试题
3.图中①②③④⑤⑥表示的大洲依次是 A.欧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 B.大洋洲、欧洲、南美洲、亚洲、非洲、北美洲 C.大洋洲、南美洲、北美洲、亚洲、非洲、欧洲 D.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非洲、亚洲、欧洲 4.赤道和极圈都穿过的大洲是
A.⑦ B.③ C.④ D.⑤ 5.图中所示的六大洲中,缺失亚寒带针叶林的是 A.①③ B.②④⑥ C.②③⑤⑥ D.①②⑤ 下图为日本1月气温、降水分布图,回答6—8题。 6.图例①②③的数值关系是 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 D.不能确定 7.关于日本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属温带季风气候 ②降水高度集中在夏季③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④年降水量太平洋沿岸多于日本海沿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影响甲海域等温线弯曲的因素是 A.太阳辐射、海陆位置 B.大气环流、洋流 C.海陆位置、洋流 D.太阳辐射、洋流 下图表示1816年印度尼西亚大松巴哇火山爆发后火山灰厚度分布。读图回答9—11题。 9.根据火山灰厚度的分布情况,可推测火山爆发期间的盛行风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10.1816年大松巴哇火山爆发使全球气温明显下降,主要原因是火山灰 A.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增强 B.对地面辐射的反射增强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增强 D.对大气辐射的散射增强
11.印度尼西亚爪哇岛有许多农民搬到火山口附近去居住,主要原因是 A.欣赏壮丽的火山爆发景观 B.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C.温泉众多,为疗养胜地 D.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图中甲图是某著名湖泊,乙图表示其水位季节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2—14题。
12.影响该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风沙 C.降水 D.气温 13.近年来,②线逐渐靠近①线,最可能的原因是 A.该湖泊冬季水量减少 B.该区域夏季降水量减少. C.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D.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 14.该区域不可能出现的突出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 B.次生盐溃化 C.沙尘暴 D.水土流失 读图为“沿赤道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5--17题。 15.有关剖面沿线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A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B.B处为热带草原景观 C.A处自然带谱比较复杂 D.B处自然带谱比较单 16.导致A、B两处景观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经度差异 17.图中C湖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冰川侵蚀 B.断裂塌陷 C.火口湖 D.河道淤塞 下图为马达加斯加岛略图,图中粗黑线为山脉,M为20℃等温线。据图回答18—19题。
18.形成马达加斯加岛东西两侧气候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海陆差异 C.地形 D.洋流 19.图中20℃等温线虚线段L1、L2、L3、L4的弯曲,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Ll、L3 B.L1、L4 C.L2、L3 D.L2、L4 读下左图为某地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回答20—22题。 20.造成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 B.太阳辐射,地形 C.大气环流,下垫面 D.洋流,地形 21.图中M、N两点的实地距离约为 A.700km B.550km C.1100km D.850km 22.a岛上等温线的值最有可能为 A.0℃ B.-5℃ C.2℃ D.-8℃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23~24题。
23.从水循环的过程中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4.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 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 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 俄罗斯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辽阔的国土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工业生产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据此完成25~27题。 25.下列关于俄罗斯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形以乌拉尔山为界,西部是平原,东部是高原和山地 ②是世界上亚寒带针叶林分布最广的国家 ③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沙漠面积广布 ④矿产资源丰富,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俄罗斯以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为主的工业区是 A.乌拉尔工业区 B.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 C.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D.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 27.俄罗斯的主要农业地带是 A.勒拿河流域 B.伏尔加河流域 C.乌拉尔河流域 D.叶尼塞河流域 读图 28.图中a、b、c、d、e区域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是 A. a、b、c B. b、c、d C. a、b、e D. a、c、d 29.和欧洲相比,美国商品谷物农业在生产上的最突出优势是 A.这里的各个环节大都由机器作业 B.有五大湖及密西西比河的航运 C.地广人稀,可以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D.科技发达,政府投入较多 30.图示①—⑤城市中,处于地中海气候区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⑤ 31.关于美国工业和城市的说明,正确的是 A. 东北部工业区有丰富的石油和煤铁资源 B. 城市①是美国重要的宇航和石化工业中心 C. 城市⑤附近有美国最重要的新兴工业区
D. 城市③是美国最大的经济中心 32.关于北美气候的正确分析是 ①北美三面临海,气候湿润,海洋性显著 ②西部高大的山脉,阻挡着大西洋水汽的进入,使北美降水稀少 ③中部大平原南北贯通,有利于冷、暖气流经过,造成夏季温差大④北美的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3.图中M山地东、西两坡山麓地带的植被类型 A.均为热带草原 B.东为热带雨林,西为热带草原学科网 C.均为热带荒漠 D.东为热带草原,西为热带荒漠 34.依据板块构造学说,图中M山地位 A.印度洋板块 B.南极洲板块 C.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 35.关于图中海域①、②两地的叙述,正确的 A.②地海水深度大于①地 B.①、②两地均有寒流流经 C.①位于加勒比海,②位于太平洋 D.①、②两地均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下图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36--38题。
甲 乙 36.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 37.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海啸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 38.如果城市A、B利用当地原料发展工业,最适宜的工业部门依次是 A.棉纺织工业、麻纺织工业 B.麻纺织工业、棉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造纸工业 D.电子工业、制糖工业 下图所示甲、乙、丙三国均为世界某种矿产资源重要出口国,读图完成39—40题。 120甲 ° 乙 7090° 丙
6040°
39.这种矿产资源是 A.铜矿 B.石油 C.煤炭 D.铁矿 40.矿石运输船从丙国沿较短航线驶往意大利,沿途依次经过的海域为 A.马六甲海峡、曼德海峡、苏伊士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B.阿拉伯海、曼德海峡、红海、地中海 C.红海、亚丁湾、阿拉伯海、苏伊士运河 D.亚丁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41.下图为日本工业分布图和巴西人口与工业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4分)
(1)冬季,日本沿岸雨雪分布很不均匀,其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2)巴西北部人口分布很少,其原因是 。(3分)
(3)试说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的原因。(3分)
(4)目前,巴西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面积毁坏比较严重,造成亚马孙雨林毁坏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42.读下图甲和乙,完成下列问题。(24分)
(乙图) ④地气温与降水量年变化图 (甲图)世界某区域图
(1)简述该区域的地形、地势特征,并说出①、②两地地形类型。(8分) (2)简析④地的气候特征。(8分)
(3)分析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8分) 43.读右侧俄罗斯局部地区人口与城市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简述图示L地区湿地广布的自然原因。(5分) (2)A城市所在区域为俄罗斯东部重要工业区——新西伯利亚工业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工业区发展的主要区位条件(3分) (3)俄罗斯国内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河运不占主要地位,分析其原因。(4分)
㈦ 区域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组合合理的是
答案BD 本题考查我国抄的农业生产。绿袭洲农业分布于内陆盆地,而四川盆地位于湿润地区,错误;宁夏平原位于干旱地区,为灌溉农业区,正确;长三角受亚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为湿润地区,且地势平坦,适宜发展种植业,C错误。洞庭湖平原雨热同期,人口稠密,为我国主要的水稻种植业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