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上犹县中心地理位置

上犹县中心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17 21:14:10

A. 上犹行政服务中心在哪里


点下采纳

B. 赣州上犹哪有漂流

客家第一漂:五指峰峡谷漂流地处赣州市上犹县五指峰风景区,距章贡区99公里,是我国第一个无桨式漂流。路线:上犹县城坐车到营前,再到漂流的地方,漂流地离五指峰还有十多公里!每人好像是65块

C. 江西上犹县处理中心离官庄近吗

江西上犹县处理中心粒关注装进嘛,当然挺进的,这个可以放进去。

D. 上犹县名胜古迹介绍

经200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和国家资源局考察,上犹县是江西旅游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有基本景点162处,三级景点31处。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陡水湖休闲旅游区、桂竹山庄、京明度假村、五指峰探险猎奇旅游区、五指峰客家第一漂、仙人湖水上娱乐旅游区、东山寺大雄宝殿、希桥酒店、嘉华商务酒店、油石董公庙旅游点等景点。
【陡水湖风景区】
陡水湖位于江西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上犹江上建成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高峡平湖,百里烟波;岛屿港湾,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满江金龙,为犹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铁扇关、狮象山、九曲揽胜、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余处风物景象。湖中有形态各异的湖湾427个,湖心岛有40余座。陡水湖绿水长青,偌大水域无一污染,湖中藏湾,湾内套港;湖中有湖,岛中见岛。湖中林地木本植物多达千余种,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南方树木博物园。林中栖息有金钱豹、穿山甲、蟒蛇、金猫、白鹤、獐鹿、麂、麝等野生动物。而落地于湖中的座座岛屿.更是郁郁葱葱,如翡翠宝珠,光气四达,沁人心脾。陡水湖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污染,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旅游在这一方碧水之中,更感十二分的惬意。
【五指峰风景区】
五指峰景区位于赣州上犹县陡水湖风景名胜区西部源头,属罗霄山脉的余脉山地。距上犹县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区自然的形象标志。
五指峰峰峦由东南至西北走向,绵亘数十公里,气势磅礴,巍峨险峻,至今杳无人迹,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两边巨峰对峙,中间一条深谷,谷底为龙庆河,即井冈山河。半山腰有个“天军洞”,相传为当年太平天国军驻地。与五指峰相望的还有“龙庆洞”。传说此洞曾藏龙居仙,当年红军曾在此顶严寒、斗冰雪,坚持了40多天游击战,故名“游击洞”。五指峰已列为自然保护区范围,景区内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短尾猴、水鹿、白鹇、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四周峰峦上长着红豆杉、香花木等300多种植物。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井冈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整个保护区春季峰峦叠翠,鸟语花香;夏末蛙蝉齐鸣,悦耳动听;秋日红叶映日,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冰晶似玉。
【全国唯一的森林小火车】
赣南森林铁路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德国蒸汽机专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该铁路于1964年竣 森林小火车工,全线上65公里,途经章贡区、南康市、上犹县,当时主要作为运送木材和旅客之用,于1998年停止运行,目前已经被改造成森林铁路旅游专线。
上犹的森林小火车,是专门用来运输木材的小型火车。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投资上千万元在江西修建了一条赣州至上犹县、全长65公里的森林运输铁路专线,为江西省森林资源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森林环境保护和人们绿化意识的提高,森林小火车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蒸汽机车要么成了陈列品,要么沉睡在杂草丛生的轨道上,机车司机和工人们也基本转岗。
【营前镇客家民居】
提起客家民居,往往会想起“赣南客家围屋”。实际上,在上犹县营前附近还有另外一种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规中矩对称分布的特点,又有南方吊脚楼人字屋顶防潮防风的功能,还融入了江南园林建筑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实用性。
营前客家民居由3组横向、4组纵向房屋对称相交组合而成,构成九厅十八井的棋盘模式,中轴线上由下厅、中厅、上厅、后花池组成,两翼又各有3个小厅,为便于采光和排水,每两个厅间设有一个天井,天井与下水道相连,即使在最多雨水的季节,也能排水通畅,使屋内保持干爽通气。民居外墙用石灰粉刷,青砖黑瓦白墙,配上青山绿水蓝天,既体现了房屋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又与当地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仿佛客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山水田园诗。
客家人非常看重“做屋”(即建房)。在客家人看来,房屋除居住功能外,还对家事是否顺遂、子孙后代能否成为有用之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当房屋主人用一生积蓄准备“做屋”时,首先请风水先生根据地形、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多种因素选准朝向,并打下两根木桩确定中轴线,再根据宽度选好大门的中心点,位置就算选好了。然后,风水先生还要根据房屋主人的生辰八字推算出 具体动工的时辰,用红纸写好交给主人。此时第一步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风水先生在客家人“做屋”过程中充当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当地流传着“头先生、二木匠、三泥水”的说法,如果房屋主人是当地富豪的话,往往会挽留风水先生在家住下,一直到房屋正式落成,才用重金酬谢让其离开。
客家人“做屋”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墙体的材料取用底层生土,用锄头一片片挖下,墙面修补用土还要用竹筛过筛;墙体建筑过程先用大块杉木做成“墙斗”(即模板),把生土一层层填入“墙斗”内,每层之间还要放上木料或竹料增加拉力,用木夯一层层把生土夯结实。应该说,“做屋”的过程是一个重体力劳动的过程,好客的主人除了3餐伙食要搞好以外,上午还要增加一个“打斗昼”,这样一天就变成了4餐。为了喜庆,在整个“做屋”的过程中,还有5次“酒宴”,即“起手”、“打平水”、“放大门”、“下墙斗”、“圆屋酒”,届时请全体工匠、小工大吃一顿。伙食越好,工匠、小工就越加卖力,墙体夯得格外牢。有些客家民居虽然是土墙,瓦顶木 ,但时隔三四百年,仍然异常结实。
客家民居中轴线上的上厅,是客家人祭祀祖先、娶亲嫁女、族中议事的地方,所以上厅在整个建筑中是重中之重,上厅一般跨度较大(约10米)。为了解决屋 的承重问题,在厅前两侧要设置两根木柱,这两根合抱粗的木柱不知得经过多少艰难从深山老林中觅来,然后经过能工巧匠做圆、雕花、刻字、油漆等一系列工序,再配上坚固石料做底座,成为上厅建筑中最靓丽的构件。上厅正中的屏风是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天井两旁的厢房则是办喜事的“接待处”。客家人对这两个地方的建筑更是不惜花费金钱,很多大户人家这几个地方的门窗隔扇都镂空、雕花、油漆、涂金,以显主人的奢华。

中轴线上的大门口是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的地方,大门上宽约半米的一块长方形区域,称之为“月印”,根据主人的姓氏、祖先的功绩、典故、姓氏的发源地等,题上斗大的4个字,如“春申垂裕”、(姓黄)、“金鉴家声”(姓张)、“三省传家”(姓曾)、“禄阁流光”(姓刘)、“紫荆荣茂”(姓田)、“范阳衍庆”(姓邹)等。一个内行的外地人来到客家聚居地,从门楣上的题字,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主人的姓氏,从而找到自己的“本家”。
房屋落成后,整个建筑工程还远远没有完工,客家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要在房屋前建设一块晒坪,用于收获时期晾晒谷物,晒坪前挖一口水塘,万一失火时起消防取水的作用,水塘外侧为菜园,最后修筑一道半圆的围墙,在风水先生认为最有利朝向的地方,再建一个飞檐斗拱的“斗门”,作为出入的惟一通道。有条件的人家在房屋两侧还要挖水井,修建一些附属设施,甚至建私塾办学堂。这样,一所集居住、生活、防卫、教育于一体的客家民居才算真正竣工。
客家民居的修建初期,主人当然想尽办法让其坚如磐石,以使能代代相传,但毕竟其属土木结构,防火防水功能差,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后,自然失去往日的风采。有些房屋因年久失修更是不断倒塌。所以,建筑年代久远、有代表意义的客家民居已越来越少。据调查,上犹县营前范围的客家民居,目前只存20多处,如果再不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过不了几十年,人们只能从照片、传说中去了解、观赏、领略客家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了。

E. 上犹县的介绍

上犹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西部,赣江上游,东邻南康,南连崇义,西接湖南桂东回,北界遂川。全县答国土面积1544平方公里,辖5镇9乡,131个行政村,总人口31万。全县生态优良,资源丰富,素有“旅游之乡”、“水电之乡”、“茶叶之乡”、“观赏石之乡”的美誉。1上犹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赣州半小时经济圈”和海西经济区内,地处珠三角和闽东南三角辐射区域,厦蓉高速上犹段有上犹东、西2个出入口,20分钟内可达赣州中心城区。紧邻大广高速、济广高速、京九铁路,距赣州火车站42公里、黄金机场25公里,距珠三角、闽东南三角主要城市只需4小时左右车程,广东、福建、湖南、浙江、上海、港澳等地客商当天可到达上犹。正在规划建设城西大道(赣州中心城区至上犹县城)、赣井铁路(赣州至井岗山)、赣郴铁路(赣州至郴州),S230龙大线及S324赣丰线升级国道改造等工程,将进一步拉近与珠三角、厦漳泉等主要城市的时空距离,形成东接海西经济区、南连珠三角、西通长株潭、北达长三角的立体高效交通网络。

F. 赣州上犹有哪些村/

共辖14个乡镇。

东山镇
东山镇位于上犹县东南部,是上犹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001年7月撤乡并镇,沿湖、中稍并入东山镇后,东山镇成为融城区、郊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复合型乡镇。全镇土地面积171.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69万亩,山地15.6万亩,水面1.3万亩。辖17个行政村,5个居委会,20446户,64378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8235人)。

营前镇
营前镇位于上犹西部,距县城46公里,与崇义、桂东相隔较近,并有公路相通。全镇土地面积65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255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户数为8519户,总人口30018人,镇辖范围内还设有公安分局、法庭、交警中队、地税分局、国税分局等行政机构和中学、小学、卫生院等事业单位以及人造板厂、龙潭电站、白银铅锌矿等企业。

社溪镇
社溪镇地处县城东北部,距县城21公里。2001年7月24日,兰田乡并入杜溪镇,合并后辖区有16个行政村,277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总户数8363户,人口为318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为1456人。全镇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8474亩,山地面积12.26万亩,农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次为果茶、经济作物、畜牧养殖等。工业以矿产品开发、小水电建设、农特产品及来料加工为主。

陡水镇
陡水镇位于上犹县西南部,距县城21公里,全镇面积4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185亩。下辖1个居委会,4个行政村,56个村小组,总人口52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24人。辖区内有省属上犹江水力发电厂、市属犹江林场、赣南树木园等企事业单位,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陡水湖公园,青山绿水,风光宜人,是赣州市绿色旅游的黄金景点。

黄埠镇
黄埠镇位于县城东部,素有“上犹东大门”之称。全镇辖10个行政村,140个村小组,总人口16164(其中非农业人口为297人),耕地面积9024亩,山地面积6.8万亩。黄埠至赣州45公里,至县城7公里,赣丰线从中部通过,近几年,黄埠乘着工业小区的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镇、商贸活镇、产业富民”战略,全镇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梅水乡
位于县境南部;东邻东山镇,南接陡水镇,西连水岩乡,北界油石乡,有10个村,135个村民小组,166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50人),户数5121户,耕地面积7702亩。
经济以农业为主,种双季水稻,兼种花生。圆村茶叶生产发展很快,实行科学密植,建立高产茶园,所产“九曲毛尖”为优质茶,远销省内外。

油石乡
油石乡位于县城东北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O公里,辖9个村民委员会,235个村小组,总人口21980人。耕地面积11538亩(水田11538亩),人平0.6亩,山地面积93375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次为茶叶、药材和大棚蔬菜、花木等。工业有三个电站、一个石灰厂、一个红薯粉丝加工厂。

安和乡
安和乡位于县境东北部,东邻社溪镇,南接油石乡,西连寺下乡,北界紫阳乡,总人数11250人,自然增长率为7.68%,农业人口11007人,非农业人口243人。安和乡辖6个行政村。
安和乡耕地面积为5551亩(其中水田5465亩),安和乡是典型的山区乡,林业资源丰富,盛产木材和毛竹。油茶是安和乡特产,全乡有油茶林2.21万亩,年产茶油165吨。

寺下乡
寺下乡位于上犹县北部,乡人民政府所在地距县城46公里;辖9个村委会,1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4078人,耕地面积7624亩,山地面积12.7万亩。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山地主要是松、杉、竹和油茶,缓坡地开发种植茶果。较大规模的经济作物有传统的水稻制种和新开发的食用菌种植。工业有水电站2个、铸造厂一个、木器厂2个。

紫阳乡
紫阳乡位于上犹县东北部,东接南康坪市,西与本县双溪乡、寺下乡,南与安和,北与遂川相邻,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62公里,辖6个村委员会,1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2342人,耕地面积10901亩(其中水田10736亩),人均耕地面积1.08亩,山地面积9932公顷,农业种水稻为主,次以槟榔芋、药材等,工业有一个电站、3个红砖厂、一个玻纤厂、九个石板加工厂。

双溪乡
双溪乡位于上犹的西北部,海拔24O—1333.3米,国土面积129.7平方公里,全乡有8个行政会,148个村民小组;总户数3337户,1224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74人)。全乡可利用草场面积约10万亩,土壤肥沃、杂草茂盛、灌木稀少、高山草场坡度较小,适宜发展肉牛、奶牛、山羊等养殖。

水岩乡
水岩乡位于上犹县中西部,与五指峰、营前、双溪、梅水相邻,是上犹的库区贫困乡。辖12个行政村,256个村民小组,5780户,251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52人)。全乡国土总面积12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226亩,人平0.52亩,山地面积15.9万亩。农业以种水稻为主,其次是中药材、茶叶、食用菌、蔬菜等。主要工业有:红砖厂、木材加工厂等。

平富乡
平富乡位于上犹西南边陲,东靠营前,南与崇义县杰坝、金坑两乡相接,距县城49公里。全乡辖8个行政村,其中少数民族村2个(畲族),141个村民小组,1123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0人)。总面积为8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10.28万亩,耕地7195亩。
乡内资源丰富,有优质高岭土、石灰石、竹木及水力等资源,农产品有生姜、茶叶、果蔗、杂交猪、贵妃鸡、山羊等,主要土特产品有生姜、茶叶、凉薯、荸荠。有龙潭电站、红军医院、何阿四练兵场、冷圹温泉等主要旅游景点。

五指峰乡
五指峰乡位于上犹县境内西部,乡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70公里,东接营前镇,南临崇义县,西靠湖南桂东县,北连遂川县,为二省四县的交汇地,是镶嵌在上犹县西部的一颗绿色明珠和有名的旅游风景区。有五指峰国家级森林公园,辖7个行政村,9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8531人,其中农业人口7535余人,耕地面积4217亩,水域面积4600亩,山地面积23万余亩,其中竹林面积6万余亩,经济林面积10万余亩,草山面积4万余亩,森林覆盖率高达92%;国土面积240平方公里,占上犹县总面积的1/5,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乡。

G. 上犹县行政服务中心在哪

在财政局大楼下面!也就是希望大桥桥头!

H. 上犹县人才交流中心搬哪去了听说是在新县政府那边,有谁知道确切地址的~急啊~

就是劳动力市场那边啊 ,你随便问个摩托车的司机就知道了。就在行政一条街那边。具体叫什么路我就不知道了。因为我不住在上犹。反正我们上犹也不大 随便问一下就可以了啊。

I. 上犹有什么地方好玩

经2001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和国家资源局考察,上犹县是江西旅游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有基本景点162处,三级景点31处。已开发的旅游景点有陡水湖休闲旅游区、桂竹山庄、京明度假村、五指峰探险猎奇旅游区、五指峰客家第一漂、仙人湖水上娱乐旅游区、东山寺大雄宝殿、希桥酒店、嘉华商务酒店、油石董公庙旅游点等景点。 【陡水湖风景区】 陡水湖位于江西赣州西部的上犹县,处于上犹江中游。上犹江史称溢江溪、九十九曲河,蜿蜓曲折、水清明净,全长198公里。 陡水湖因建上犹江水力发电站而成湖,水域面积31平方公里,比杭州西湖大40倍。湖面处在群山环抱之中,形成湖岸线长264公里、湖湾427个、湖心岛42个,湖面开阔处纵横达500米以上,视野宽广、波平如镜;狭窄处不足10米,仅容一舟通行。后来,国家又相继在上犹江上建成罗边、龙潭等发电站,形成了“一线穿五珠、一江连五湖”壮美景观,高峡平湖,百里烟波;岛屿港湾,鳞次栉比;火树银花,满江金龙,为犹江山水增添了耀眼的光彩。 湖面岸上四周有瀑布、铁扇关、狮象山、九曲揽胜、美女峰、客家民俗等三十余处风物景象。湖中有形态各异的湖湾427个,湖心岛有40余座。陡水湖绿水长青,偌大水域无一污染,湖中藏湾,湾内套港;湖中有湖,岛中见岛。湖中林地木本植物多达千余种,形成了一个天然的南方树木博物园。林中栖息有金钱豹、穿山甲、蟒蛇、金猫、白鹤、獐鹿、麂、麝等野生动物。而落地于湖中的座座岛屿.更是郁郁葱葱,如翡翠宝珠,光气四达,沁人心脾。陡水湖气候宜人,空气清新无污染,加之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旅游在这一方碧水之中,更感十二分的惬意。 【五指峰风景区】 五指峰景区位于赣州上犹县陡水湖风景名胜区西部源头,属罗霄山脉的余脉山地。距上犹县城70公里,五指峰最高指峰海拔1607米,是五指峰景区自然的形象标志。 五指峰峰峦由东南至西北走向,绵亘数十公里,气势磅礴,巍峨险峻,至今杳无人迹,是保护完好的原始森林。两边巨峰对峙,中间一条深谷,谷底为龙庆河,即井冈山河。半山腰有个“天军洞”,相传为当年太平天国军驻地。与五指峰相望的还有“龙庆洞”。传说此洞曾藏龙居仙,当年红军曾在此顶严寒、斗冰雪,坚持了40多天游击战,故名“游击洞”。五指峰已列为自然保护区范围,景区内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园,短尾猴、水鹿、白鹇、黄腹角雉等珍禽异兽出没其间。四周峰峦上长着红豆杉、香花木等300多种植物。五指峰下的龙庆河盛产“井冈三石”:石鸡、石鱼、石耳。整个保护区春季峰峦叠翠,鸟语花香;夏末蛙蝉齐鸣,悦耳动听;秋日红叶映日,层林尽染;冬天银装素裹,冰晶似玉。 【全国唯一的森林小火车】 赣南森林铁路是我国南方林区目前惟一保存完好的森林铁路,被德国蒸汽机专家称之为“目前世界上保存得最完好的小蒸汽车和窄轨线路之一”,被中科院旅游资源评估小组专家誉为“世界级旅游珍品”。该铁路于1964年竣 森林小火车工,全线上65公里,途经章贡区、南康市、上犹县,当时主要作为运送木材和旅客之用,于1998年停止运行,目前已经被改造成森林铁路旅游专线。 上犹的森林小火车,是专门用来运输木材的小型火车。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投资上千万元在江西修建了一条赣州至上犹县、全长65公里的森林运输铁路专线,为江西省森林资源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 随着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强森林环境保护和人们绿化意识的提高,森林小火车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蒸汽机车要么成了陈列品,要么沉睡在杂草丛生的轨道上,机车司机和工人们也基本转岗。 【营前镇客家民居】 提起客家民居,往往会想起“赣南客家围屋”。实际上,在上犹县营前附近还有另外一种客家民居,既有北方四合院中规中矩对称分布的特点,又有南方吊脚楼人字屋顶防潮防风的功能,还融入了江南园林建筑中黑白分明的色彩对比,因而更具有居住的舒适性和使用的实用性。 营前客家民居由3组横向、4组纵向房屋对称相交组合而成,构成九厅十八井的棋盘模式,中轴线上由下厅、中厅、上厅、后花池组成,两翼又各有3个小厅,为便于采光和排水,每两个厅间设有一个天井,天井与下水道相连,即使在最多雨水的季节,也能排水通畅,使屋内保持干爽通气。民居外墙用石灰粉刷,青砖黑瓦白墙,配上青山绿水蓝天,既体现了房屋主人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又与当地亚热带风光融为一体,仿佛客家文化中独树一帜的山水田园诗。 客家人非常看重“做屋”(即建房)。在客家人看来,房屋除居住功能外,还对家事是否顺遂、子孙后代能否成为有用之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过去,当房屋主人用一生积蓄准备“做屋”时,首先请风水先生根据地形、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等多种因素选准朝向,并打下两根木桩确定中轴线,再根据宽度选好大门的中心点,位置就算选好了。然后,风水先生还要根据房屋主人的生辰八字推算出 具体动工的时辰,用红纸写好交给主人。此时第一步的工作才算告一段落。风水先生在客家人“做屋”过程中充当了一个相当重要的角色,当地流传着“头先生、二木匠、三泥水”的说法,如果房屋主人是当地富豪的话,往往会挽留风水先生在家住下,一直到房屋正式落成,才用重金酬谢让其离开。 客家人“做屋”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墙体的材料取用底层生土,用锄头一片片挖下,墙面修补用土还要用竹筛过筛;墙体建筑过程先用大块杉木做成“墙斗”(即模板),把生土一层层填入“墙斗”内,每层之间还要放上木料或竹料增加拉力,用木夯一层层把生土夯结实。应该说,“做屋”的过程是一个重体力劳动的过程,好客的主人除了3餐伙食要搞好以外,上午还要增加一个“打斗昼”,这样一天就变成了4餐。为了喜庆,在整个“做屋”的过程中,还有5次“酒宴”,即“起手”、“打平水”、“放大门”、“下墙斗”、“圆屋酒”,届时请全体工匠、小工大吃一顿。伙食越好,工匠、小工就越加卖力,墙体夯得格外牢。有些客家民居虽然是土墙,瓦顶木 ,但时隔三四百年,仍然异常结实。 客家民居中轴线上的上厅,是客家人祭祀祖先、娶亲嫁女、族中议事的地方,所以上厅在整个建筑中是重中之重,上厅一般跨度较大(约10米)。为了解决屋 的承重问题,在厅前两侧要设置两根木柱,这两根合抱粗的木柱不知得经过多少艰难从深山老林中觅来,然后经过能工巧匠做圆、雕花、刻字、油漆等一系列工序,再配上坚固石料做底座,成为上厅建筑中最靓丽的构件。上厅正中的屏风是摆放祖宗牌位的地方,天井两旁的厢房则是办喜事的“接待处”。客家人对这两个地方的建筑更是不惜花费金钱,很多大户人家这几个地方的门窗隔扇都镂空、雕花、油漆、涂金,以显主人的奢华。 中轴线上的大门口是最能体现客家文化的地方,大门上宽约半米的一块长方形区域,称之为“月印”,根据主人的姓氏、祖先的功绩、典故、姓氏的发源地等,题上斗大的4个字,如“春申垂裕”、(姓黄)、“金鉴家声”(姓张)、“三省传家”(姓曾)、“禄阁流光”(姓刘)、“紫荆荣茂”(姓田)、“范阳衍庆”(姓邹)等。一个内行的外地人来到客家聚居地,从门楣上的题字,一下子就能判断出主人的姓氏,从而找到自己的“本家”。 房屋落成后,整个建筑工程还远远没有完工,客家人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还要在房屋前建设一块晒坪,用于收获时期晾晒谷物,晒坪前挖一口水塘,万一失火时起消防取水的作用,水塘外侧为菜园,最后修筑一道半圆的围墙,在风水先生认为最有利朝向的地方,再建一个飞檐斗拱的“斗门”,作为出入的惟一通道。有条件的人家在房屋两侧还要挖水井,修建一些附属设施,甚至建私塾办学堂。这样,一所集居住、生活、防卫、教育于一体的客家民居才算真正竣工。 客家民居的修建初期,主人当然想尽办法让其坚如磐石,以使能代代相传,但毕竟其属土木结构,防火防水功能差,经过数百年的风雨侵蚀后,自然失去往日的风采。有些房屋因年久失修更是不断倒塌。所以,建筑年代久远、有代表意义的客家民居已越来越少。据调查,上犹县营前范围的客家民居,目前只存20多处,如果再不采取抢救和保护措施,过不了几十年,人们只能从照片、传说中去了解、观赏、领略客家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了。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