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环境效益怎么答

地理环境效益怎么答

发布时间: 2021-02-17 19:10:23

地理环境效应

环境效应(environmental effect)自然过程或人类活动过程所引起的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应变化。有回正效应答,也有负效应。按形成原因,分自然环境效应、环境化学效应和环境物理效应。多为综合效应,如大量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和海洋 可使水体的物理上化学上生物条件发生变化,导致水生生物种类、种群变化,并对人类产生影响。 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的基本任务,就是设法添加环境系统的正效应,降低环境系统的负效应,从而改善生态环境的质量。

② 地理主观题答生态环境方面如何作答

可以回答,保护环境,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减少工业和生活污水的乱排乱放等等

③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关于地理政治主观题回答方面)

经济效益好就是投入与产出的比率小,就是要少投入,多产出,走新型工专业化道路。
社会效益举属个例子吧,肯德基麦当劳之类的有人在里面坐着不点餐是不会有人赶你走的,其他饭店绝对不这样,这就是企业的一种社会效益。还有做慈善等等。
环境效益:是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这是科学发展观中可持续发展中的一句话
生态效益就是干什么都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它们的栖息地等。
总之,要那么那么多的效益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在提高下层次就是维护社会稳定政权稳定之类的、
希望你能采纳,谢谢

高考地理中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区分

总的来说,生态是当今比较时髦的一个,应该也是常考的一方面。根据我的高考经验及版个人理解,生态答案的范权围更广一些,比如生物多样性啊,环境的美化啊,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啊,带动经济啊什么的。环境就比较狭窄了,围绕气候啊,水土保持啊什么的就行了。(可以参考一下不同设问的答案的不同之处)

⑤ 地理题,怎么答区位因素地理优势有利条件

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形: ; 数量 ;气候, 水源;土壤… 2.人文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科版技;劳权动力;工业基础…3.自然对农业的不利的区位因素
地理优势:气候,地理位置,占地面积,适合的农业发展,常产物质,景观文化,交通…
有利条件:靠港口可以两岸商贸交易,交通是否便利,适合哪些农业发展与是否有珍稀矿产…

⑥ 结合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概述森林的生态效益

你这个问题类似于今年高考北京文综卷40题的第2问,以下是高考预设的标准答案,你不妨参考一下: 增加碳储量,净化空气,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增加降水,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

⑦ 地理上回答某某现象带来的的环境效益时,需要从哪些方面回答

回答某某现象带来的的环境效益时,需要从对气候影响,土地影响,河流影响回答。例如气候变得比较湿润,土地荒漠化减轻,水土流失减轻等。

⑧ 2012高考地理旅游地理怎么答

旅游地理全部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③(旅游地理)知识点 归纳与总结
一、简述旅游资源的内涵。
1.旅游资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也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4、列举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种类 自然旅游资源 人文旅游资源
形成 天然形成的自然事物和现象 人类创造的文化事物和现象
规模 一般教大 一般较小
变化 一般比较缓慢 一般比较迅速
分布 野外较多 居民地较多
功能 生态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度假旅游、健身旅游 文化旅游、宗教旅游、休闲旅游、购物旅游、会议旅游等
示例 山体、水域、植被、野生动物群、气象奇观、天文奇观、构景地貌、自然灾害遗迹、自然保护区等 历史古迹、园林、工艺品、表演艺术、民俗、宗教礼仪、城乡风貌、社会风情等
5、举例说明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
二、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名称与分布
遗产性质 遗产项目及所在省级行政区
世界自然遗产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四川 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云南
黄龙风景名胜区--四川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湖南
世界文化遗产 长城——八达岭--北京
长城——山海关--河北
长城——嘉峪关--甘肃 明清故宫——北京--北京
明清故宫——沈阳---辽宁

莫高窟---甘肃 平遥古城--山西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 苏州古典园林--江苏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 颐和园--北京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河北 天坛---北京
曲阜孔林、孔府、孔庙--山东 大足石刻--重庆
武当山古建筑群--湖北 青城山——都江堰--四川
布达拉宫历史区---西藏 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安徽
丽江古城----云南 龙门石窟---河南
明清皇家寝陵—明十三陵、明孝陵--北京

明清皇家寝陵—明显陵--湖北

明清皇家寝陵——清东陵、清西陵-河北
明清皇家寝陵—盛京三陵--辽宁 云冈石窟---山西
庐山国家公园--江西
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辽宁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山东 峨眉山——乐山大佛--四川
黄山--安徽 武夷山---福建
三、结合实例,简述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1.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1)评价旅游资源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具备较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具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高质量的旅游资源,才会对旅游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①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区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最根本原因
②科学价值
③历史文化价值——主要指人文景观而言
④经济价值:旅游资源的开发,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旅游业已发展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产业之一。
(2)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
(3)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
3.客源市场:旅游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是影响客源市场的重要因素。因为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一般来说,靠近经济发达地区或国家(即主要客源地)的旅游资源,其开发利用的价值要优于远离经济发达区的资源。
4.旅游地的接待能力
5.旅游地的环境容量
四、旅游景观欣赏
(一)旅游景观欣赏的方法
1.选择观赏位置
①距离
常见景观欣赏位置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高大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微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谷、溶洞、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近观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瀑 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间,伊利湖与安大略湖之间)、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仰观
②角度
③动态: 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可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
常见景观欣赏角度、动态把握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观赏位置选择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地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岳阳楼一岳阳,黄鹤楼——武汉,滕王阁一南昌,大观楼一昆明)之上俯览远望
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近观俯视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既可观云海,又可观日出日落)
特定时间出的自然景观 钱溏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观大潮;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淞——特定的气象条件
3.抓住景观特色
①做好景观观赏前的准备工作
②观赏过程中,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的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③园林景观的常用构景手法
构景手法 做法与效果 举例

配 主景 鲜明突出是园林整体效果成败的关键 故宫以太和殿、孔府以大成殿为主景,其余为配景
配景 为主景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次 障景法 多在园林入口处或园林中相对独立景区的入口处,利用一些景物(假山、屏风、竹林等)阻碍另一些景物,达到山重水复、曲径通幽的意境 《红楼梦》中大观园入园处
隔景法 利用墙、廊、树篱、殿堂等将景物分隔为不同的景区,以增加曲折、层次,丰富景观层次和旅游者的想像 苏州园林
框景 用门框、窗框、洞框作为取景的画框,把景象框限在从框中看到的范围内,优化组合审美对象,达到纯真、精炼、集中的景观美 苏州园林
借景 借园外风景来衬托本园的景色,以扩大园境 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颐和园借四山宝塔
4.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体验景观的意境
①我国自然风景区最大特色之一 —— 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
A.寺、庙、亭、阁、塔、摩崖石刻等人文景观,布局、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因势、得体,使人文景观起到与自然协调,并突出自然美的作用。
寺庙与塔
寺庙与塔
寺庙 塔
地理位置 位于山麓、山谷、山间小盆地的茂林中 在湖光山色的低山丘林地区,小山岗的脊线上或山麓湖边
人文含义 造成深山藏古寺的意境。与佛教中宣扬的超脱于红尘之外的思想一致。 用挺立的塔的形象突破地貌的平缓的曲线,从而使塔成为景观中的重要构景。
例 五台山寺庙 大理三塔
B.诗词楹联、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等文学艺术形式来渲染自然美,把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巧妙而和谐地联系起来。
②其他人文景观的建设上表现出的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在我国古代园林建设:要求再现自然(“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我国北方园林与南方园林的对比

北方皇家园林 南方私家园林
建筑特色 规模宏大。建筑色彩浓重,以红黄为主色调 规模较小。建筑色彩素淡,以黑白为主色调
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显示出皇权的尊荣富贵,又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特点相辉映 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心理需要,又与水乡风光、湿润的气候特点融为一体
③一方山水一方情
风俗民情——是一定地区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一方山水一方情
5.以情观景——景观欣赏的最高境界
以情观景的具体要求
①综合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②发挥想象——泰山、黄山、华山、峨眉山、青城山的特点分别是雄、奇、险、秀、幽,地貌的酷似造型……都要通过想象才能感知。
③移情与景,情景交融——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④登山涉水,求质求真
(二)旅游区的景观特点及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观欣赏
1.黄山风景名胜区
(1)位置:黄山风景区位于我国安徽省南部。
(2)景观特征: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黄山自然景观的成因:黄山由花岗岩构成,其花岗岩体垂直节理发育充分,是我国花岗岩地貌中的杰出代表。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了黄山的地质地貌景观。
黄山四绝
现象 成因
奇松 黄山松是黄山特有的树种,生长在黄山海拔800米以上的悬崖峭壁上,遍布于山巅峰峦之间。黄山松依山势而长,形态有立、有卧、有仰,还有异体同干。正所谓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以其顽强的生命力与奇异的姿态闻名于天下。 黄山松生存于高峰悬崖之上,那里岩石坚硬,土壤贫瘠。然而,黄山松根部能释放酸性物质,溶解、侵蚀花岗岩体,使根系穿缝而植。悬崖峭壁的生存条件和植物向阳的特性,加之黄山山谷风大的影响,促使黄山松枝干虬生,树冠扁平。
怪石 古人曾留下这样一副对联,极言黄山峰石的奇绝:“人间有石皆奴仆,天下无山可弟兄。”黄山群峰之间怪石星罗棋布,形态各异,名物状景,惟妙惟肖。前人谓黄山石“有一石皆可名一物。”黄山石之怪还在于它往往有“移目换彩”“移步换形”之妙。 黄山的怪石是在奇峰的基础上,通过外力
的风化和侵蚀作用而形成的。
云海 “黄山自古云成海”,黄山云海缥缈,瑰丽壮观,气象万千。黄山一年之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烟”“山色去来云”之说。 黄山云雾多是由特殊的自然条件造成的。黄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山高谷深,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湿度大,水汽多,容易成云致雾。此外,峰顶和谷底、向阳处和背阴处温差大,水分蒸发速度不同,以及受山谷风的影响,黄山的云雾变幻诡谲。
温泉 与诸多名山相比,黄山因有温泉而备受游人青睐,因此有“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道泉”之说。 黄山温泉终年喷涌,水洁明净,可饮可浴。温泉的热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当地表水下渗受热,或是地下水与地下炽热的岩体相接触,就变成地下热水或蒸汽。地下热水沿着断层或裂隙上升到地表,就形成了温泉。
2.澳大利亚大堡礁风景区
(1)概况:大堡礁是澳大利亚东北海岸外一系列珊瑚岛礁的总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
(2)大堡礁的位置、分布、成因
①位置、分布:
A.大堡礁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外。
B.大堡礁海域处于热带的纬度位置,温暖的浅海环境适合珊瑚虫繁衍。
②成因
形成条件
海域环境 水温高达2l℃~38℃,且垂直变化和季节变化较小
盐度平均3.5%
海水清晰度高,水面较平静
海水浅,阳光充足
地质环境 地壳缓慢沉积,珊瑚虫骨骼堆积

(3)大堡礁丰富的旅游资源
A.海底世界
B.热带风光的大陆岛屿和土著部落文化
3.中国云南的元阳梯田景区
(1)地理位置:元阳县位于我国云南省南部,与云南省省会昆明相距290千米。
(2)元阳梯田修建的地理背景:是近千年来世代居住在这里的哈尼族人民辛勤汗水的结晶,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元阳的梯田景观——不同的季节,景观不同。

4.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古城区
(1)发展历史:2 000年以前的巴黎只是塞纳河上西岱岛和附近几个小岛上的渔村,后来逐渐扩大,到3世纪开始有了巴黎这个名字。
(2)巴黎的建筑艺术和名胜古迹:凯旋门、艾菲尔铁塔夜景、卢浮宫外景、巴黎圣母院外景
五、旅游景区规划
1.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应具备交通便捷、景观独特、安全卫生、服务周到、环境优良、配套设置完善,能够满足多种消费需求等基本要素
2.旅游规划的基本内容
①旅游开发条件的评价②旅游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规划
③旅游空间布局与旅游产品规划④旅游服务设施规划⑤旅游实施与保障体系规划
3.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
①规划观念新颖 ②调查分析细致 ③旅游定位准确
④空间布局合理 ⑤内容体系完整 ⑥规划科学可行
4.规划中一般存在的问题
(1)缺乏对旅游资源的科学分析与评估,未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2)旅游开发没有形成特色。旅游区形象不明,游客市场及产品定位不准
(3)旅游区空间布局不合理,中心区过多的接待设施不利于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
(4)景区开发建设中,城市化的特征过于明显,人工建设痕迹太多,对背景环境破坏严重。
(5)旅游建设项目缺乏科学的论证,人造景观重复建设、内容雷同,在当地缺乏文化根基。
六、旅游活动设计
1.收集旅游地的信息
(1)收集旅游地信息的渠道
各种新闻媒介、旅行社、导游手册、亲朋好友、有经验的旅游者等。
(2)应该收集的信息
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特色、旅游地的时空可达性、旅游服务设施和条件(如旅游交通方式及工具、旅游住宿条件、旅游餐饮的种类和标准、导游服务、旅行费用等),以及大致的旅行费用等。
2.确定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线路
①符合自身特点 ②选择最佳路径
③景观丰富多样 ④注意劳逸结合 ⑤追求最佳效果
七、旅游安全
1.旅游不安全因素
交通事故、犯罪、疾病(或中毒)、火灾与爆炸、自然灾害、战争、社会动荡、恐怖活动、旅游者冒险造成的以外伤害、旅途迷路、其他突发性以外事故
2.旅游活动中应采取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预防与管理
做好自我防范
八、阐明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作用
1.拉动经济发展
(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2)发展国内旅游业是回笼货币、稳定市场的一个重要途径
(3)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增加经济收入,缩小地区差异
2.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1)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2)促进文化交流与发展
(3)促进传统文化的保护。
3.旅游业促进社会进步
(1)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文明程度
(2)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
(3)促进社区建设,改善生活环境
(4)推动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九、旅游与环境
1.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1)保护自然景区和历史古迹
(2)提高环境质量(3)改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2.旅游活动带来的环境问题
(1)污染自然环境(大气\水\固体废弃物\噪声\视觉) (2)破坏生态系统
(3)损毁文物古迹 (4)扰乱社会秩序
3.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健全环保法规,强化环境管理 (2)加强全民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3)搞好环境评价,制定环保规划 (4)加强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
(5)依靠科技进步,增强环保效果

⑨ 生态效益怎么体现

生态效抄益也称为“环境效益”。人袭类的生产活动可产生两方面的效果:(1)积极效果,即生产出各种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消极效果,即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在积极效果方面,生产所获得的纯收益(即利润)就是经济效益。在消极效果方面,如生产过程中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如滥伐森林、过度放牧、盲目垦殖等)所引起的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资源浪费等),或排出“三废”污染环境。凡是破坏自然资源和污染自然环境的生产行为所造成的损失,都是消极的生态效益。因此,在计算人类生产活动的总效益时,经济效益是正值,生态效益是负值。有些生产活动,如植树造林、栽花种草等,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美化环境的生态效益。因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既要考虑提高经济效益,又要考虑产出最佳的生态效益。

⑩ 沼泽的生态环境效应高中地理简答题

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可以借用湿地的功能

物质生产功能

湿地具有强大的物质生产功能,它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七里海沼泽湿地是天津沿海地区的重要饵料基地和初级生产力来源。据初步调查,七里海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水生、湿生植物群落100多种,其中具有生态价值的约40种。哺乳动物约10种,鱼蟹类30余种。芦苇作 为七里海湿地最典型的植物,苇地面积达7186公顷,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不仅是重要的造纸工业原料,又是农业、盐业、渔业、养殖业、编织业的重要生产资料,还能起到防风抗洪、改善环境、改良土壤、净化水质、防治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的作用。另外,七里海可利用水面达10000亩,年产河蟹2000吨,是著名的七里海河蟹的产地。

2、大气组分调节功能

湿地内丰富的植物群落,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并放出氧气,湿地中的一些植物还具有吸收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功能,能有效调节大气组分。但同时也必须注意到,湿地生境也会排放出甲烷、氨气等温室气体。 沼泽有很大的生物生产效能,植物在有机质形成过程中,不断吸收CO2和其他气体,特别是一些有害的气体。沼泽地上的氧气则很少消耗于死亡植物残体的分解。沼泽还能吸收空气中粉尘及携带的各种菌,从而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另外,沼泽堆积物具有很大的吸附能力,污水或含重金属的工业废水,通过沼泽能吸附金属离子和有害成分。

3、水分调节功能

湿地在蓄水、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在时空上可分配不均的降水,通过湿地的吞吐调节,避免水旱灾害。七里海湿地是天津滨海平原重要的蓄滞洪区,安全蓄洪深度3.5-4m。

沼泽湿地具有湿润气候、净化环境的功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大部分发育在负地貌类型中,长期积水,生长了茂密的植物,其下根茎交织,残体堆积。潜育沼泽一般也有几十厘米的草根层。草根层疏松多孔,具有很强的持水能力,它能保持大于本身绝对干重3~15 倍的水量。不仅能储蓄大量水分,还能通过植物蒸腾和水分蒸发,把水分源源不断地送回大气中,从而增加了空气湿度,调节降水,在水的自然循环中起着良好的作用。据实验研究,一公顷的沼泽在生长季节可蒸发掉7415吨水分,可见其调节气候的巨大功能。

4、净化功能

沼泽湿地象天然的过滤器,它有助于减缓水流的速度,当含有毒物和杂质(农药、生活污水和工业排放物)的流水经过湿地时,流速减慢有利于毒物和杂质的沉淀和排除。一些湿地植物能有效地吸收水中的有毒物质,净化水质。

沼泽湿地能够分解、净化环境物,起到“排毒”、“解毒”的功能,因此被人们喻为“自然之肾”。假如没有了湿地,好比一个人被割去了肾脏。

如氮、磷、钾及其他一些有机物质,通过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被生物体贮存起来,或者通过生物的转移(如收割植物、捕鱼等)等途径,永久的脱离湿地,参与更大范围的循环。

沼泽湿地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水生植物包括挺水性、浮水性和沉水性的植物,具有很强的清除毒物的能力,是毒物的克星。据测定,在湿地植物组织内富集的重金属浓度比周围水中的浓度高出10万倍以上。正因为如此,人们常常利用湿地植物的这一生态功能来净化污染物中的病 毒,有效的清除了污水中的“毒素”,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例如,水葫莲、香蒲和芦苇等被广泛地用来处理污水,用来吸收污水中浓度很高的重金属 镉、铜、锌等。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有人作了如下试验,将废水排入河流之前,先让它流经 一片柏树沼泽地(湿地中的一种),经过测定发现,大约有98%的氮和97%的磷被净化排除了, 湿地惊人的清除污染物的能力由此可见一斑。在印度的卡尔库塔市,城内设有一座污水处理场,所有生活污水都排入东郊的人工湿地,其污水处理费用相当低,成为世界性的典范。

5、提供动物栖息地功能

湿地复杂多样的植物群落,为野生动物尤其是一些珍稀或濒危野生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地,是鸟类、两栖类动物的繁殖、栖息、迁徙、越冬的场所。

沼泽湿地特殊的自然环境虽有利于一些植物的生长,却不是哺乳动物种群的理想家园,只是鸟类能在这里获得特殊的享受。因为水草丛生的沼泽环境,为各种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营巢、避敌的良好条件。

在湿地内常年栖息和出没的鸟类有天鹅、白鹳、鹈鹕、大雁、白鹭、苍鹰、浮鸥、银鸥、 燕鸥、苇莺、掠鸟等约200种。而且该湿地是西伯利亚和东北地区鸟类南迁越冬的中途站。

6、调节局部小气候

湿地水分通过蒸发成为水蒸汽,然后又以降水的形式降到周围地区,保持当地的湿度和降雨量,使宁河县成为天津市气候较为湿润的地区之一。

潮间河口:具有稀疏植物的潮间泥、沙或盐碱滩;潮间沼泽包括盐碱草甸、潮汐半盐水沼泽和淡水沼泽;潮间有林湿地包括红树林、聂帕榈和潮汐淡水沼泽林。

泻湖湿地:半咸至咸水湖,有一个或多个狭窄水道与海相同。

盐湖(内陆排水区):永久性和季节性的盐水或碱水湖泥滩和沼泽

望采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