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全国灾情地理信息系统

全国灾情地理信息系统

发布时间: 2021-02-17 16:43:16

Ⅰ 帮忙找下关于GIS的

【现状】
中国GIS行业发展探讨与分析(转自http://blog.163.com/zhumin126126@126/blog/static/22456361200811207221647/)

学者们都说中国GIS市场巨大,GIS产业发展迅猛,但是我认为,中国的GIS是彷徨的。那么,读者一定会问为什么?

正文之前,我们先解释什么是彷徨。彷徨指徘徊,走来走去,不知道往哪里走好;犹豫不决;没有方向。
好,明白了什么事彷徨,读者应该已经明白中国GIS事业所处的状态了。那么开始正文部分:
首先,我们几乎没有前沿的自主技术(我说这话很多所谓的自主研发的GIS厂商会生气,在此表示抱歉,良药苦口啊!)。国内的开发市场主要分为两股力量:1、商业二次开发;2、开源GIS的商业开发。
前一个大部分使用的是ESRI、GeoMedia、MapX,超图(superMap,中国少有的自主研发公司)也占有一定的份额,中地(MapGIS,个人认为中地并不是企业,而是政府机构)、GeoBean(地网开发方面资料太少了,不过功能还行)等的开发集中在政府外包的项目和学校科研。
后一个是雨后春笋一样的开源掘金队伍,发现了国外的开源GIS是免费的,便用来做商业开发,成为了国内发展较快的GIS队伍的生力军。的确,我就是后一个队伍的一员,但是我心中存在淡淡的隐忧,我们不论是用人家的API还是OGC的开发标准,都是在追着洋人的屁股跑。
其次,国内的GIS以开发为主的情况下,并没有出现能够真正的提供GIS服务的供应商和研发商,没有形成产业循环,而只是企业内行为,无法形成外部循环经济效益。就其原因,主要是商业项目太少并且政府项目招标环节存在一定的“关系因素”,即招标部门养着一个专门用来投标开发的GIS开发企业,不论这样是经济的还是不经济的,都能够为招标的部门谋取一定的“利润”。总的来说,GIS还是处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模式下,真正的GIS市场秩序并没有建立起来。市场上存在大量的没有断奶的所谓企业,这样企业的竞争力严重不足,开发创新精神严重缺乏!
第三,中国GIS应用的民用度不高,GIS到底是发展大众方向还是主要以承包地理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为主业内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到现在,我们国内也没有出现真正的GIS大众商业运作模式,这种模式还需要继续探索。一旦GIS产业发展走向大众化,就存在产业泡沫的问题,例如我们年初所看到的GIS与GDP发展的互动关系。我们急需一种比较完整的商业模式来运作GIS产业,而不是像“小作坊”一样的包项目生产,这样的项目不可能永远存在。
第四,政府对于GIS产业的政策不明朗,中央政府对于GIS的立场是支持的,但是迫于GIS项目的敏感性,所以很多的项目无法推行。地方上,各个政府机关的小利益矛盾比较尖锐,项目推行受到多方面非技术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很多的项目“流产”或“空壳”。从而影响了中国GIS的走向。
第五,GIS教育多而不精,缺乏实践教育,学生毕业后就业压力巨大,GIS市场的容量并不能消化这些毕业生,导致人才流失。大量的毕业生考研后继续失业,毕业生转行成为风尚,甚至出现了学校GIS专业没有人做GIS的尴尬情况。这导致了中国GIS人才的缺口增大,GIS从业者创新能力下降。当然,这个问题是应试教育引起的,也普遍的存在于其他专业!
第六,也是最关键的一条,就是我们正在逐渐的丧失创新能力,并且缺乏有效的风险投资作为GIS产业发展的支持,相比于GIS来说,房地产、道路建设、贸易等产业更加实际,更加的赚钱。因此,GIS人必须寻找一种适合我们自己的融资方式和商业模式来改变这种问题。
其实不管是业界还是技术的前沿 都把gis的软件开发策略作为一段时间或者是长期的规划来处理 这样基本上覆盖了gis核心服务的模型构架 使得服务的方向较为单一 不能很好的实行大众化的服务 这个固然跟眼前的政府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业界自己的发展探寻是不是也应该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阶段成果呢!
gid在中国的发展已有二三十年了吧 不论是早期的技术引进还是目前的自主研发(当然研发力度还远远不及国外的同行 这方面esri就是好的榜样)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而有些业内人士由于正好看好了这个态势 也大胆猜想GIS将会渗透各个领域各个行业 也将是IT的另一大主流方向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 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很好的体现GIS发展的前景

【GIS对经济、社会作用】
一、GIS技术的兴起 为了解决人类所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协调自然与社会间的矛盾,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采用现代的各种信息技术。GIS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而得到了各国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广泛关注。很多国家都建立起国家性和地区性地理信息研究中心,发布有关行政法令,进行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培养人才,以满足地理信息系统迅速发展的需要。 以美国为例,1988年统计,84%的联邦机构已使用和计划使用地理信息系统,7万多个地方政府机构已建立了GIS服务系统。政府对地理信息产业的投入每年约为16.5亿美元。1992年,仅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空间数据库投入就达7.54亿美元。随着美国地理信息产业的发展,每年的应用项目多达一万个以上,降低成本5—10亿美元,并新创产值在10亿美元,并新创产值在10亿美元以上。 美国总统克林顿于1994年4月11日签发了“协调地理数据的获取和使用: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的行政命令。该行政令要求成立联邦地理数据委员会(FGDC),发展国家地理空间数据交换网络(NGDC),在FGDC组织下制定数据标准,并在2000年1月完成美国的国家数字地理空间数据框架(NDGDF),以支持在2000年将展开的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极为迅速,并向着集成化和商品化发展,开始形成比较完整的地理信息产业。1994年,全球地理信息系统及其相关产业的年产值已达31亿美元,年增长率在35%以上。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经济基础差,人均资源占有量少且地区分布不平衡,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脆弱,长期以来对粗放型经济增长的追求使得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更加恶化。中国政府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局面,于1994年出台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和发展白皮书》,在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把可持续发展列为基本国策之一。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空间技术,与人类的生存、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关系密切。地理信息系统将为人类解决全球与地区环境与发展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经过15年的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应用前景与价值已得到有关部门的认识与重视,目前开展地理信息系统工作的部门已超过20个。我国已建成2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2个地理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建成国土基础地理信息系统1:100万数据库和十多个较大规模的信息系统。通过“八五”国家科技攻关,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逐渐从实验、局部走向实用化、集成化和产业化,在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重要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城市交通管理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产生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地理信息系统的在我国的应用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在应用的规模和深度上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4300亿美元,据外商估算,1993年的GIS投入为2000万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47/1000,与美国的3.3/10000相比差一个数量级。目前建立的GIS专业应用系统大多属面向具体项目的GIS,研究成果多,实用系统少,普遍存在利用绿低,效益不高,重开发轻应用的状况。在国产GIS基础软件开发方面,也存在投资和开发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开发普遍,开发周期长,效率低,产品功能雷同,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同时在地理信息获取方面也存在着重复投资多,信息的质量问题也比较严重,信息的标准化还需进一步加强等问题。 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广阔的应用领域。近年来,国民经济建设、国民经济管理和人民生活与社会发展对地理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逐步增加。一方面各级政府部门或国民经济管理机构、业务部门要求及时地了解和掌握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地域空间上的运行状态、分布特征、资源环境条件和社会经济基础等方面的地理信息。另一方面,在商业、运输等部门,为了更好的管理日常业务,并进行各种分析评价工作,也开始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性高速信息网络的建设,地理信息系统开始进入家庭和日常办公场所。 今后五年以至到2000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城市化发展加快,而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很大。这段时间内,我国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型和转变。坚持可持续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基本消除绝对贫困是这一时期的基本方针和任务。与此同时,面向21世纪信息时代的来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在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迈出较大步伐。 这一时期也是我国GIS发展十分关键的时期。必须从国内外GIS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出发,根据这一时期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情、国力,考虑这一时期我国GIS发展的规划、战略、政策和措施。遵循我国信息化建设“统筹规划、联合建设、统一标准、专通结合”的总方针,大力推进我国GIS的实用化和产业化。 二、GIS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特定的处理地理信息的信息系统,它的定义多种多样,是一种覆盖领域十分广泛的高新技术。 地理信息,由于它具有区域性、多维性和时序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活动中连接各种信息,形成在空间和时间上连续分布的综合信息的基础。它是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基本信息手段。 地理信息系统所依托的学科称为“地理信息学”(Geomatics),它是一个现代的科学术语,代表了用各种现代化方法来采集、量测、分析、存贮、管理、显示、传播和应用与地理和空间分布有关的数据的一门综合和集成的信息科学,是当前的测绘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计算机图像图形学、卫星定位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 地理信息系统是以上多学科集成的基础平台,用作搜集、存贮、管理和分析空间信息和数据。卫星定位、遥感和摄影测量是是快速获取和更新地理信息的主要手段,目前正走向全数字化道路。地图学与图像图形学既用作地理信息的分析和处理,也用于地理信息成果的显示与表达。专家系统的引入将力求使数据采集、更新、分析和应用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现代通讯技术,尤其是正在兴建的信息高速公路将为地理信息在各部门的传播和应用提供保证。因此,地理信息学的形成和发展是整个信息科学和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会给相关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 近年来,国外一些高校开始将原来的测绘专业改为地理信息学专业,如荷兰的ITC和香港理工学院称Geoinformatics,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和卡尔加里大学称Geomatics,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称为Geomatic Engineering。这标志着地理信息学(Geomatics)作为一门科学、技术和产业已经形成。 对于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理信息学在当代学科体系中的地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一般将它看做是一门跨学科的边缘学科。 钱学森教授从八十年代出以来,一直提倡建立一门地理科学,它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汇合,是一门以理解和协调人地关系为最高目标的研究作为人地系统的地球表层的科学,它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数学科学、系统科学、思维科学、人体科学、美学、军事科学、行为科学并列的一大现代科学技术门类,它不是单一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地理科学就是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不言而喻,地理科学将发挥主要作用。 杨开忠教授将地理科学分为四个层次:地理科学哲学、基础地理科学、应用地理科学和技术地理科学,我们略加修改,如图1所示。 图 1 地理科学体系图解 地理信息学同地图学、GPS、遥感、测绘、数量地理学同属于技术地理学。近年来人们所关注的GIS、RS与GPS的集成的理论基础也在于此,它们都是地理科学的技术支持学科,有着共同的研究对象,只有彼此结合起来,才能将研究推向深入,这是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的一次质的飞跃。地理信息系统为地理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工具,使地理科学的研究从传统的定性描述走向定量分析和空间分析,从简单系统走向复杂系统,具有了更好的技术手段。 三、GIS发展的不同阶段 GIS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与它所处的发展阶段紧密相关的。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都要经过一个研究、推广、普及的过程,其中还需多次反复,才能成功,GIS也不例外。目前来说,它仍然出于发展阶段,特征在于它的基本理论及方法还出于不断探索完善之中,有关其数据模型、数据处理方法的论文也不断出现。但它的应用早已提上日程,有关管理、教育的研究已引起人们的关注。 关于我国GIS事业的发展历程,何建邦和蒋景瞳研究员对此做了回顾,他们认为国际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中国地理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起步较晚,从80年代初开始,已有15年的历史。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述彭教授在1978年杭州遥感学术讨论会上,把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学科和技术领域分支提出,但当时并未引起重视和讨论。以它作为中国GIS事业准备工作开始。根据实际发展历程,他们建议把我国GIS发展划分为如下阶段: 1978—1980 为准备阶段,在我国正式提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 1980—1985 为起步阶段,经过两年的准备和辩论,终于在1980年1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建立了全国第一个GIS研究室。GIS正式走上研究和实验的舞台,在中国开始了它的发展。 1986—1995 为发展阶段,从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开始,GIS作为政府行为,正式列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的科学研究、应用实验和工程建设的工作。在这个发展阶段内又可划分为两个时期,即前五年(1986—1990)的初步发展时期和后五年(1991—1995,即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加快发展时期。GIS从研究、实验和局部应用走向实用化、集成化和工程化,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保障上开始发挥重大作用,技术渐趋成熟。 1996年以后为走向产业化的阶段。目前,中国GIS已具备产业化的条件,已经造就了一批GIS专家和产业队伍,形成了多个GIS研究、培训和数字化基地。在本世纪最后五年,GIS在中国将会正式成为一种产业,进入市场,在国民经济和公众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我国GIS正处在向产业化转变的时期,叶嘉安教授对我国GIS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重要转变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以下几点: 1、项目(资金)来源的转变 近年来,我国GIS系统开发资金逐渐由以科研经费(国家投资)为主转向商业投资为主转变,投资的回报需要直接来自所开发系统的运行过程中,这是GIS商品化的标志,这说明GIS的技术日趋成熟,GIS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实际应用部门对GIS的需求日益高涨,成了项目和资金的主要来源。 2、开发者的转变 随着项目性质的变化,系统开发者由单纯的科研人员开始向工程技术人员转变。开发者头脑中的工程观念和市场观念、用户观念开始加强。 3、开发模式的转变 由国家投资、科研人员设计开发,以科研机构为主实施系统建设的“建设—移交”式的开发模式,转向开发部门与用户共同开发或用户自行开发,而由科研技术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的开发模式。 4、技术重点的转变 系统功能开发由技术驱动转变为需求驱动,由注重软、硬件技术向注重管理技术和实用效益方面转变。 5、区域尺度的转变 受需求和资金来源引导,系统建设开始转向国家、区域、城市和工程项目等多种尺度,其中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近期蓬勃发展。 6、目标的转变 随着信息的社会化和产业化,GIS将由以面向管理决策部门的决策支持为主要目标,转向满足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的社会需求。 7、系统类型的转变 GIS由面向项目的系统向面向管理的系统发展成为必然的趋势。 陈子坦博士从应用的角度将GIS分为四个层次:项目水平、部门水平、企业化水平和社团水平。 项目GIS是GIS应用的初级阶段,用户的目标是完成一个特定的项目。用户主要关心的是获得这一项目的结论,其他与GIS相关的操作只是工具性的或中间过程。它们不能定期维护数据和应用程序的更新,在一个项目结束后,这个系统的周期也就结束了,大多数的科研机构、大学和科学家的GIS应用正处于这一阶段。 部门GIS的特点是具有一个维护良好的GIS数据库。这一数据库是定期更新的,并被很好的管理。从而可以用来完成一个部门、一个政府机构和合作双方中某一方的某些日常工作。这一部门中的用户随时利用最新的数据来分析和决策。目前已有数千的机构建立了部门GIS系统。 企业化GIS运行于多部门环境中,这些部门具有各自的职责和功能,他们之间共享共同的地理基础数据,分享硬件、软件系统资源,分享应用模型、专家经验和知识。他们还要分享维护和管理这一GIS系统的责任。网络通讯和分布式计算是支持企业化GIS的技术,所有数据和系统资源分布于一个网络上,在网络上流动,供多用户共享。企业化GIS可以帮助包括环境单位在内的企业更有效、更有目的性的完成决策制定过程。目前大约有数百个企业化层次上的GIS运行于政府和大公司中。 社会化GIS是GIS发展的未来层次。GIS不只是用于政府和科研机构,而且会被社会一般公众和团体所接触。人们可以通过Internet网络方便地获取所需的地理信息数据,象使用字处理软件那样方便地使用GIS软件。信息高速公路向社会化GIS提供技术支持。GIS系统将成为各种信息系统的一部分。GIS通过提供空间检索功能,在帮助人们操纵大量信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目前所建立的GIS系统大部分属于项目GIS,只有少数的几个系统属于部门GIS,正逐渐向企业化GIS发展中。这就决定了GIS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广泛的,GIS的建立和使用,基本上是政府行为,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决策服务。 四、GIS在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我国GIS的应用水平,虽然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但已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我们仅就GIS在我国应用的几个主要领域作一简单介绍。 1、综合减灾 我国是在世界上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繁,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在以往的40年中,每年灾害经济损失约占国家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近年来灾害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1000亿元,其增长速度明显超过全国经济增长,因灾人口伤亡也很严重。减轻自然灾害是我国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 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评估、防灾、抗灾、救灾、恢复、教育、保险与综合管理,减灾的每一过程和环节都与空间的地理要素密切相关,如灾害发生的时空分布、强度与频度、灾害发生地社会经济易损性及抗灾能力、灾害评估、灾害应及救助措施及预案等,因而地理信息系统是减轻自然灾害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建立在具有庞大空间分析功能的地理信息系统上的减灾系统,才能在减灾中发挥快速、准确的决策作用。 GIS在减灾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灾害的监测和预报;2、自然灾害评估,包括灾前的历史灾害影响评价及灾情预测,实时的灾害应急评估和灾后的灾情评定;3、救灾和抗灾;4、灾害应急救助与救援;5、灾害保险与灾后恢复;6、灾害教育与宣传;7、灾害管理和灾害区划;地理信息系统在减灾中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尽管目前的应用还不完善,但随着综合减灾研究山进行,地理信息系统在该领域必将发挥出举足轻重的技术支持作用。 近年来,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各个环节和领域得到或将得到应用。在我国的各单灾种灾害研究与管理部门,已建立了若干个用于单灾种研究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中已开展了系列的自然灾害应急监测与评估研究及相应技术的研制,如水利部与科学院建立的实时洪水监测及水灾风险评估系统,中国科学院与国家气象局初步建立了实时台风、暴雨、洪涝灾害信息及减灾系统,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所属有关科研、教学部门研制的应急气象卫星对小区域自然灾害进行应急评估的技术系统;国家地震局对一些城市进行震害预测的地理信息系统等。此外,GIS在人为事故的处理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以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价系统为例,该系统由7个子系统构成,以监测和评价洪水、干旱、林火、地震、雪灾、沙害和松毛虫害等7种灾害为目标,分别建成了相应的数据库、分析评价模型和试运行系统,从而构成了一个以GIS和RS技术为支撑的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的集成系统。该系统在监测评估近年来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2、政府决策 GIS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其可以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合理性,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其管理水平的提高与GIS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现在信息社会中。 国情信息采集及管理、宏观经济、社会及环境规划、重大灾害防治等行政管理工作,在信息时代离不开GIS技术的支持,国务院综合国情地理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它是一个融GIS与与办公自动化为一体的空间型信息系统,它以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政务数据和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为基础,旨在为国务院领导机关研建一个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宏观分析决策系统。该系统在国务院办公厅运行后,使得中央各部门的决策者门十分方便的查询所感兴趣的信息,方便了管理工作,一期工程的应用推动了省级GIS的建设。另一方面,GIS技术的发展还将成为未来国家级信息高速公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信息高速公路的支持下,GIS对国家级的管理工作将具有更大的作用。 辽宁省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空间型地理信息系统,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地理信息系统,旨在为辽宁省政府机关提供一个用于对国土资源进行分析评价和规划应用的辅助工具。该系统在运行中,管理国土工作常用的数据,向有关部门提供信息服务,进行了沈阳市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辽宁省钢铁工业布局分析、本溪县水库淹没区分析等,为辽宁省的国土规划研究和编制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中科院遥感所进行了“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建立了水资源、社会、经济决策支持模型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模型、土地人口承载力模型、人口预测评价模型、可持续发展动态规划模型等。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中心建立了遥感动态监测、分析评价、预测预警、管理规划与决策的完整体系,并进行了宏观规划、中观管理、微观工程决策三个层次的实验。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完善,类似的系统将在政府部门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 3、市政管理 城市历来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在我国国民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城市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环境、生态、建设、管理等问题日益突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的空间系统,如果没有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很难对城市进行有效的管理。 最近几年,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得到了蓬勃发展。深圳、北京、上海、厦门、海口、北海等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城市先后建立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于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土地管理、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商业、旅游等领域,是发展最快的地理信息系统。 4、科学研究与教育 目前我国建立的地理信息系统,大部分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研究机构建立的,与科研和教育关系密切。通过这些系统的建立,使我们对GIS的认识逐渐深入,技术日趋成熟,培养了大批的不同层次的GIS研究开发人员,普及了GIS的知识,为我国GIS事业的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建立的一些GIS系统对后续系统的完善提供了技术规范,并为后续系统和其它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地理数据。特别是国家测绘局建立的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5、其它 地理信息系统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深入,如农作物估产、军事指挥、投资环境评价等。如重点产粮区主要农作物估产系统,该系统以估算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江汉平原和太湖流域的玉米、小麦和稻米的产量为目标,综合利用GIS和RS技术与野外调查相结合,提出了上述农作物播种面积的估算方法,建立了各自的单产模型,经过多次完善和多级集成,建成的重点产粮区农作物估产的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在我国经过15年的发展已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它的应用领域来看,几乎是无所不包的。

Ⅱ 谁给我介绍一下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情况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1974年开始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形成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和数字测图、机助制图、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进行。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所有这些为GIS的研制和应用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二是试验阶段。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执行“六五”、“七五”计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很快对“信息革命”作出热烈响应。在大力开展遥感应用的同时,GIS也全面进入试验阶段。在典型试验中主要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以农业为对象,研究有关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预报的模式与软件,并用于水库淹没损失、水资源估算、土地资源清查、环境质量评价与人口趋势分析等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在专题试验和应用方面,在全国大地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留数据库系统和全国土地信息系统、1:4见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及1:25o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以及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等专题研究试验。用于辅助城市规划的各种小型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也获得了认可。
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关于GIS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988年和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我国许多大学中开设了rs方面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讲习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应用的博士和硕土。
第三是GIS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我国的GIS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全面发展阶段。国家测绘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字化测绘信息产业。1:100万地图数据库已公开发售,卫:25万地图数据库也已完成建库,并开始了全国1石万地图数据库生产与建库工作,各省测绘局正在抓紧建立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应用从典型试验逐步走向运行系统,这样就可保证向GIS源源不断地提供地形和专题信息。进入90年代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交通、电力及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统在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
在基础研究和软件开发方面,科技部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在该项目中投入相当大的研究经费支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我国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GIS基础软件与国外的差距迅速缩小,涌现出若干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eoStar, MapGIS, OityStar, ViewGIS等。在遥感方面,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已建立全国基于IK4遥感影像土地分类结果的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国家这一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Ⅲ 监测灾情所用的地理信息技术

具有预报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监测功能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技术,用遥感技术监测农作物分布及生长状况,用地理信息系统预报小麦病虫害灾情.
故选:B.

Ⅳ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在全国的排名

2012年全国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排名

科 别:理工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或高等学校从事科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能在城市、区域、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从事与地理信息系统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地理信息系统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遥感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和技术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只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设计与开发的基本技能及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毕业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地理信息系统和地图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力法。
3.了解相邻专业如地理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测绘工程等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了解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知识产权、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地理信息系统产业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具有-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
核心课程:地理学、地图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应用等。实践课程:根据课程要求,最好从一年级时便安排教学实习,也可到高年级时安排。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学制学位:四年理学或工学学士毕业流向: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科研设计单位、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该专业的毕业生中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较多。开设该专业的排名靠前学校 - (44所学校该专业排名靠前)排名不分先后:北京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武汉大学 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西北大学 中山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四川师范大学 云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 广州大学 河北师范大学 兰州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福建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聊城大学 河海大学 长江大学 宁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浙江林学院 东南大学 天津师范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河南大学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云南师范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湖南科技大学 新疆大学桂林工学院 辽宁师范大学

Ⅳ 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什么

遥感复技术、地理信息系制统,空间定位和导航是GPS的主要功能;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它能显示数据的空间分布,并具有强大的空间查询、分析、模拟、统计和预测等功能。利用卫星监测和获取地表影像资料,属于遥感的主要功能。而气象局获取卫星云图是使用了遥感技术,而对卫星云图的图像处理和分析等是应用了地理信息技术系统。监测并快速获取地面事物的影像资料,是遥感技术的主要功能,而预报和处理图文信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

Ⅵ 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

1、信息集成与抄分析,主要是对袭各种监测系统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空间数据分析,具有空间定位、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功能。2、灾害评估与预报,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我也是在101教育PPT这款软件里的课件查找到的。

Ⅶ  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地学领域专家的有力工具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开始在多个领域得到应用。

GIS是对地球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检索、分析、建模和表示的计算机系统。它不仅可以管理数字和文字(属性)信息,而且可以管理空间信息(图形),并能提供各种空间分析的方法,对多种不同的空间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解释,解决空间实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发生的各种现象和过程。GIS为地质学家提供了在计算机辅助下对地质、地理、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遥感等多源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和解释的有力工具。由于GIS具有交互式处理能力和快速运算能力,通过反复尝试,使地质学家能够比较容易地完善自己的知识模型。

GIS按其研究开发的目的可以分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企业地理信息系统等等;按其研究开发针对的范围可分为全球的、区域的和局部的地理信息系统;按其时空模型可分为二维(位置模型)、三维(位置模型+数字高程模型)和四维(三维+时间模型)地理信息系统或动态地理信息系统。

除了软件和硬件外,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关键。GIS获取数据的主要手段有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DTS(数字全站仪)、DPS(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和RS(遥感技术)。

GIS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地学界得到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985年建立了GIS实验室,鼓励专业人员应用新技术。仅仅几年时间在基础地质、环境与灾害、矿产资源评价和区域地质调查方面的信息管理项目即达几十个。

GIS在地学中的应用前景很广。信息经GIS分析处理,可绘出用常规测绘难以到达的地区如戈壁、沙漠、高原、雪山等的地形图。目前GIS在地学中的应用主要包括:

(1)地质找矿及矿产资源预测评价

德国发射的SPOT卫星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的调查。它可对地貌进行立体观测,产生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图像。使用该图像,在前期勘探阶段能准确、迅速查明地形、地表露头、岩性组合和覆盖区地下构造的基本形态。

(2)国土资源管理

我国于1990年利用GIS建立了1:100万全国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和1:400万全国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决策信息系统及某些省、市、县的国土规划与管理信息系统,用于国家与区域的经济建设和规划。

(3)自然灾害的评估与防治

我国于1990年建立了洪水险情预报系统。在1991年我国江淮地区发生的特大洪灾和1994年闽江和珠江流域等地发生的大洪灾中,太湖流域的1:25万GIS信息系统和1:20万GIS土地规划信息库结合遥感图像分别对洪水进行了监测,对灾情进行了准确的评估,使洪灾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日本应用GIS分析1995年大阪神户地震引起的滑坡也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抗震设防区划和抗震防灾规划方面,利用GIS编制的抗震防灾规划具有应用方便、资料实用性强和能够实现资源共享等特点。

(4)建立地学信息库和编制地学图件

目前,不少国家,如美国、德国、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均已利用GIS进行了这方面工作。

Ⅷ 地理信息系统属于环境保护类吗

不属于,属于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包括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GIS)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处理、管理的对象是多种地理空间实体数据及其关系,包括空间定位数据、图形数据、遥感图像数据、属性数据等,用于分析和处理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分布的各种现象和过程,解决复杂的规划、决策和管理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定义可提出GIS的如下基本概念:

1、GIS的物理外壳是计算机化的技术系统,它又由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构成,如数据采集子系统、数据管理子系统、数据处理和分析子系统、图像处理子系统、数据产品输出子系统等,这些子系统的优劣、结构直接影响着GIS的硬件平台、功能、效率、数据处理的方式和产品输出的类型。

2、 GIS的操作对象是空间数据,即点、线、面、体这类有三维要素的地理实体。空间数据的最根本特点是每一个数据都按统一的地理坐标进行编码,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和定量的描述、这是GIS区别于其它类型信息系统的根本标志,也是其技术难点之所在。

3、GIS的技术优势在于它的数据综合、模拟与分析评价能力,可以得到常规方法或普通信息系统难以得到的重要信息,实现地理空间过程演化的模拟和预测。

4、 GIS与测绘学和地理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地测量、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为GIS中的空间实体提供各种不同比例尺和精度的定位数;电子速测仪、GPS全球定位技术、解析或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遥感图像处理系统等现代测绘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快速和自动地获取空间目标的数字信息产品,为GIS提供丰富和更为实时的信息源,并促使GIS向更高层次发展。地理学是GIS的理论依托。有的学者断言,“地理信息系统和信息地理学是地理科学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如果说GIS的兴起和发展是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把钥匙,那么,信息地理学的兴起和发展将是打开地理科学信息革命的一扇大门,必将为地理科学的发展和提高开辟一个崭新的天地”。GIS被誉为地学的第三代语言——用数字形式来描述空间实体。

GIS按研究的范围大小可分为全球性的、区域性的和局部性的;按研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的与专题性的。同级的各种专业应用系统集中起来,可以构成相应地域同级的区域综合系统。在规划、建立应用系统时应统一规划这两种系统的发展,以减小重复很费,提高数据共享程度和实用性。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个重要内容:由于配电网节点多,设备分散,其运行管理工作常于地理位置有关,引入配电地理信息系统(GIS)系统,可以更加直观的进行运行管理;其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管理(FM),是将变电站、馈线、变压器、开关、电杆等设备的技术数据反映在地理背景图上;用户信息系统(CIS),指借助GIS对大量用户信息,如用户名称、地址、帐号、电话、用电量和负荷、供电优先级、停电记录等进行处理,便于迅速判断故障的影响范围,而用电量和负荷的统计信息还可作为网络分析的依据;停电管理系统(OMS),是指接到停电投诉后,GIS通过调用CIS和SCADA功能,迅速查明故障地点和影响范围,选择合理的操作顺序和路径,显示处理过程中的进展,并自动将有关信息转给用户投诉电话应答系统;另外GIS还可具有辅助配电网发展规划设计功能等。

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起步稍晚,但发展势头相当迅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是起步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期,我国开始推广电子计算机在测量、制图和遥感领域中的应用。随着国际遥感技术的发展,我国在1974年开始引进美国地球资源卫星图像,开展了遥感图像处理和解译工作。1976年召开了第一次遥感技术规划会议,形成了遥感技术试验和应用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先后开展了京津唐地区红外遥感试验。新疆哈密地区航空遥感试验、天津渤海湾地区的环境遥感研究、天津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遥感清查工作。长期以来,国家测绘局系统开展了一系列航空摄影测量和地形测图,为建立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解析和数字测图、机助制图、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和使用也同步进行。1977年诞生了第一张由计算机输出的全要素地图。1978年,国家计委在黄山召开了全国第一届数据库学术讨论会。所有这些为GIS的研制和应用作了技术上的准备。
第二是试验阶段。进入80年代之后,我国执行“六五”、“七五”计划,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很快对“信息革命”作出热烈响应。在大力开展遥感应用的同时,GIS也全面进入试验阶段。在典型试验中主要研究数据规范和标准、空间数据库建设、数据处理和分析算法及应用软件的开发等。以农业为对象,研究有关质量评价和动态分析预报的模式与软件,并用于水库淹没损失、水资源估算、土地资源清查、环境质量评价与人口趋势分析等多项专题的试验研究。在专题试验和应用方面,在全国大地测量和数字地面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建成了全国1:100万地留数据库系统和全国土地信息系统、1:4见万全国资源和环境信息系统及1:25o万水土保持信息系统,并开展了黄土高原信息系统以及洪水灾情预报与分析系统等专题研究试验。用于辅助城市规划的各种小型信息系统在城市建设和规划部门也获得了认可。
在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很大发展。在国内召开了多次关于GIS的国际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1988年和1990年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先后建立了“信息工程专业”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级重点开放实验室”。我国许多大学中开设了rs方面的课程和不同层次的讲习班,已培养出了一大批从事GIS研究与应用的博士和硕土。
第三是GIS全面发展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以来,我国的GIS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上了全面发展阶段。国家测绘局正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数字化测绘信息产业。1:100万地图数据库已公开发售,卫:25万地图数据库也已完成建库,并开始了全国1石万地图数据库生产与建库工作,各省测绘局正在抓紧建立省级1:1万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字摄影测量和遥感应用从典型试验逐步走向运行系统,这样就可保证向GIS源源不断地提供地形和专题信息。进入90年代以来,沿海、沿江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土地的有偿使用和外资的引进,急需GIS为之服务,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用于城市规划、土地管理、交通、电力及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的城市信息系统在我国许多城市相继建立。
在基础研究和软件开发方面,科技部在“九五”科技攻关计划中,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综合应用”列入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项目,在该项目中投入相当大的研究经费支持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发我国自主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国GIS基础软件与国外的差距迅速缩小,涌现出若干能参与市场竞争的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如GeoStar, MapGIS, OityStar, ViewGIS等。在遥感方面,在该项目的支持下,已建立全国基于IK4遥感影像土地分类结果的土地动态监测信息系统。国家这一重大项目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以下是国内外专家对地理信息系统给出的不同定义

( 国外一些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摘自David J.Maguire,1991)。

1、DoE(1987:132)

a system for capturing storing checking, manipulating analysing and displaying data which are spatially referenced the Earth.

2、Aronoff(1989:39)

any manual or computer based set of proceres used to store and manipulate geographically referenced data.

3、Carter(1989:3)

an institutional entiry, reflecting an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that integrates technology with a database, expertise and continuing, financial support over time.

4、Parker(1988:1547)

a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which stores, analyses, and displays both spatioal and non-spatial data.

5、Dueker(1979:106)

a special case of information systems where the database consists of observations on spatioally distributed features, activities, or events, which are definable in space as points, lines, or areas. A GIS manipulates data about these points, lines, and areas to retrieve data for ad hoc queries and analysis.

6、Smith et al.(1987:13)

a database system in which most of the data are spatially indexed, and upon which a set of proceres operated in order to answer queries about spatiol entities in the database.

7、Ozemoy, Smith and Sicherman(1981:92)

an automated set of functions that provides professionals with advanced capabilities for the storge, retrieval, manipulation, and display of geographically located data.

8、Burrough(1986:6)

a powerful set of tools for collecting, storing, retrieving at will, transforming and displaying spatial data from the real world.

9、Cowen(1988:1544)

a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nvolving the integration of spatially referenced datain a problem-soling environment.

10、Koshkariov, Tikunov and Trofimov(1989:256)

a system with advanced geo-modelling capabilites.

11、Devine and Field(1986:18)

a form of MIS[Management Informaion System]that allows map display of the general information.

12、陈述彭等(1999,《地理信息系统导论》):

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的,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

Ⅸ 监测台风移动路径和灾情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数字地球.为什么

b遥感技术 ,你理解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的概念和应用。

Ⅹ 实施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灾情所用到的地理信息系统是什么

RS,GIS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