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地理环境特征
『壹』 德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方面情况
自然:德国全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中欧平原(波德平原),北临北海、波罗的海,北与丹麦接壤,西邻荷兰、比利时、法国、卢森堡,南接瑞士、奥地利、匈牙利、捷克,东与波兰、俄罗斯的加里宁格勒(西俄罗斯)接壤;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北德平原,南部是巴伐利亚高原和阿阿尔卑斯山地,西南部有艾费尔高原,中部是中德山地,东南部是图林根林山和厄尔士山(克鲁什内山);气候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与温带海洋气候的过渡地带,属于温带海洋气候但大陆性显著;河流众多,主要有西部的莱茵河,南部的多瑙河,北部的易北河和中部的美茵河。
人文:1.人口:德国人口9000万,是欧洲的第一人口大国,人口主要分布在莱茵河流域和易北河 流 域及北部的沿海地区,主要民族是日尔曼人,通用德语
2.城市:德国的城市化比较早的国家,城市化程度高,主要城市:首都柏林,北部港口城市汉堡,南部巴伐利亚地区的慕尼黑,汽车城沃尔夫斯堡和斯图加特,金融中心法兰克福等
3.经济:德国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前三:美、中、日)欧洲第一,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主要有以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和以南部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汽车、钢铁、化工、电力、电子、航空等工业在国际上占有重要地位
4.文化:德国文化发达,以哲学最为突出,著名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叔本华、莱布尼茨、费尔巴哈、马克思;另外德国的文学、音乐、美术、自然科学都相当发达,著名文学家歌德,音乐家巴赫、贝多芬等
『贰』 德国的地理环境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叁』 简介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3)德国的地理环境特征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特征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肆』 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是怎样的
德国:中欧国家,地处交通的“十字路口”;地形、气候都有过渡性;煤、钾盐等矿产丰富,莱茵河航运便利
『伍』 德国的自然地理特征怎样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刔与九个国家相邻:北邻丹麦,凾西邻荷兰,凿比利时,刖卢森堡和法国,刍南连瑞士和奥地利,判东接捷克和波兰。凼国土面积为357000平方公里,凯南北直线距离为876公里,刧东西直线距离为640公里,初国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刞在欧洲,凓德国人口总数居俄罗斯之后,凨约8200万。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刁有连绵起伏的山峦,删高原台地,凝丘陵,利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刀及辽阔宽广的平原。凹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刔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刓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凼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别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删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分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刄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凬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刘碎石平原,凿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删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刑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凫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删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创
德国处于大西洋河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凯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刕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凊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凉南部山地为20度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刔南部山地则为零下6度左右。
『陆』 德国人文,自然地理特征
衰落的主要原因相同:(1)生产结构单一。鲁尔区的工业生产以煤炭工业为基础,钢铁工业为主导,高度集中于五大传统工业部门。(2)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
鲁尔工业区的区位条件
1.丰富的煤炭资源
2.离铁矿区较近
3.充沛的水源
4.便利的水运
5.广阔的市场
山西发展煤的区位条件
①山西省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煤炭生产量大;
②山西省接近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消费市场);
③山西省有多条运煤干线与沿海港口及东部发达地区相通,便于煤炭输出。
与德国鲁尔区相比,山西省最匮乏的自然资源是水资源.
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
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发热量高,开采条件好。
山西省
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为2700亿吨,同时具备以下几个特点。①分布范围广;②煤种齐全;③煤质优良,具有低灰、低硫、低磷、发热量高的特点;④开采条件好。
地理位置优越
鲁尔区
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与西欧、北欧、东欧等地区工业区的距离均较近。
山西省
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北京、天津、郑州、洛阳、西安、咸阳等工业中心,与上海、沈阳、武汉等城市相距不远,输煤、输电的距离较近。
交通便利
鲁尔区
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及人工河都可通航。
山西省
有京包、石太、太焦、大秦、神黄等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为晋煤外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
市场广阔
鲁尔区
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山西省
我国是能源消费大国,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还会继续扩大。而且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这种能源结构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变。
『柒』 德国的地形特点
德国的地形特点:地势南高北低。地形类型以山地、平原为主,北部是平原,南部是山地。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德国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7)德国的地理环境特征扩展阅读: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
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地形
德国从北到南可划分为五大地形区:北德低地:北海海岸的低湿地一直延伸至沿海岸高燥地边缘的海岸。沿波罗的海地区有一-部分是平缓沙滩,一部分是多岩的陡峭海岸。在北海与波罗的海之间是被称为“荷尔史泰恩的瑞士”的低矮丘陵地。
高燥地、黏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将德国的北部同南部隔开,中莱茵峡谷和黑森洼地是南北交通的天然准线,哈茨山位于德国心脏地区,东边是重要的森林地带。
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黑森林、奥登森林和施佩萨尔特山。
贯穿德国南北交通最重要的枢纽--莱茵河,在宾根与波昂之间的峡谷流过,穿出莱茵页岩山区。该山区的高地土壤较贫瘠,人烟稀少。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巴伐利亚高原的-一部份,南部的丘陵、大湖泊,以及辽阔的碎石平原。该地区的典型特征是沼泽地、圆形山顶式的湖泊丘陵带。
『捌』 德国什么位置,地形,气候,人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形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及风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
『玖』 德国的地理特征
⑴ 欧洲大陆上“十字路口”,本区邻国最多的国家(9个)
⑵ 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异: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势低平,气温较低,冬冷夏凉、土壤较贫瘠,主要发展畜牧业,粗放经营,人口较稀;中部谷地和宽广的山地,宜于农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脉,广布森林和草地。
⑶ 发达的工业
现代化工业高度发达的国家,欧洲经济实力最强,贸易额居世界前列
有利:丰富的煤炭、钾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进口,产品一半依赖国际市场
分布:莱茵——鲁尔区: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飞机、微电子
分布特点:工业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较为均衡,工业由北向南发展
[注意]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近,靠近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区位优势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
衰落原因 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①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综合整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⑷ 主要城市
柏林:德国首都,位于东部,是全国最大城市
汉堡:位于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兰克福:德国最大航空港,铁路枢纽和化学工业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业中心,德国宇航、飞机、微电子工业中心,啤酒之都
『拾』 德国的主要气候类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德国大多数地区受潮湿的西风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回此地区气候因墨西哥湾暖流向北答延伸的北大西洋漂流而较为温和,而该暖流较温暖的海水影响北海周边区域。全年皆有降水,夏季降水较多。冬季时北部较南部温暖,而夏季时则为南部较北部温暖。
德国东部偏向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较常出现长时间的干燥。德国中部及南部地区为海洋性气候及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带,最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气温较低,德国中部的高地属山地气候,气温较低且降雨较多。
(10)德国的地理环境特征扩展阅读: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大陆西岸,南、北纬40°~60°地区。终年处在西风带,深受海洋气团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最热月在22℃以下,气温年、日较差都小。全年都有降水,秋冬较多,年降水量在1 000毫米以上,在山地迎风坡可达2 000~3 000毫米以上。
特点:全年湿润,冬季温和,夏季凉爽
分布: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成因:全年受中纬西风控制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气候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