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枣岭乡地理位置

枣岭乡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17 15:47:56

❶ 想知道: 临汾市 乡宁县枣岭乡驼涧村 在哪半个小时后我们就要走了,请高人指点一下,谢谢

你现在在什么地方呢?乡宁有公交,或者你打车,也就几十元的钱,如果你开车的话,建议你查查网络地图

❷ 南部县枣儿乡属于哪个镇

去问南部县委书记

❸ 河北大枣之乡在哪里

河北大枣之乡是河北的赞皇县,赞皇大枣是我国唯一的“自然三倍体”枣品种,枣果特点是个大、核小、肉质
饱满、口感松软。

❹ 台儿庄地理位置

台儿庄古城,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坐落于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和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地带。古城肇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有“天下第一庄”之称(清乾隆赐)。古城占地2平方公里,11个功能分区、8大景区和29个景点,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有“中国最美水乡”之誉。

台儿庄古城,被世界旅游组织称为“活着的古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台儿庄古城内有古河道、古码头、中华古水城、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与波兰首都华沙同属世界上仅有的两座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炮火毁坏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重建的城市。

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航空:枣庄周边由近及远有临沂机场、徐州观音机场、连云港白塔埠机场、济宁曲阜机场、济南遥墙国际机场、青岛流亭国际机场,与台儿庄古城的距离分别为90公里、110公里、110公里、130公里、280公里、370公里。

高铁:乘京沪高铁,北京、上海到枣庄的通车时间为2.5-3小时;长沙、武汉、青岛到枣庄分别为6小时、4小时、4小时。

火车:枣庄及周边有枣庄站、徐州站、邳州火车站、临沂火车站,与台儿庄古城的距离分别为50公里、73公里、48公里、80公里。

BRT快速公交:乘坐枣庄高铁站BRT快速公交B10线(行程90分钟左右)直达台儿庄古城。

枣庄西站乘坐B1线,终点东郊客运中心坐B2(行程50分钟左右)直达台儿庄古城。

自驾游:京福高速公路北上(或南下),在枣庄段(韩庄/台儿庄)出口下,向东直行,走旅游专线(行程25公里左右),直达台儿庄古城。京福高速公路北上(或南下),至枣庄(临沂汤庄)出口下,前往枣庄汽车站,然后顺206国道途经万亩榴园,再达台儿庄古城。枣临高速东行(或西行)在(台儿庄)出口下,向南直行,走枣台线(行程15公里左右),直达台儿庄古城。

线路

画舫游古城

票价:往返30/位

①清御园码头-纪念馆码头-西门码头

②古岸寻踪:西门码头-洛家码头-西门码头

③骆家码头-西门码头

夜游古运河

游船路线:西门码头-大战纪念馆-贺敬之文学馆-李宗仁史料馆(返回)-五行码头-水门码头-万家码头-赵家码头-天后宫码头-闸关署码头-郁家码头-小南门(返回)-西门码头

水上游古城

全程古运河内,近距离欣赏古城风景,古驳岸,古码头

路线:游船码头-复兴广场码头-王公桥码头

观光车游览

全程欣赏秀丽古运河畔

路线:BRT停车场-贺敬之文学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台儿庄古城西门

❺ 国家批准的大枣之乡都有哪些

我国的大枣之乡包括:

  1. 宁阳大枣:山东大枣最出名的还是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葛石镇,被称为中国大枣之乡。宁阳大枣闻名于世,以其枣大极其甜而闻名,南宋文天祥写诗赞美宁阳“桑枣人家近,蓬蒿客路长”。

  2. 枣庄大红枣:枣庄素有“女娲圣地,万亩枣乡”之称,并且枣庄所产红枣均产自丘陵山区,无水源灌溉,无专人管理,真正有机的自然成熟无农药优质红枣。

  3. 稷山板枣:华夏稷山板枣距今栽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素有“皮薄、肉厚、核小”著称于世。2009年,在国家农业部、中国农科院、中国果蔬流通协会等单位评选稷山板枣为中国十大名枣之首。

  4. 太谷壶瓶枣:中国十大名枣之一,是新疆和田玉枣的母种,因地域范围有限且品种优良而被移植。

  5. 阜平大枣:阜平大枣属婆枣,是全国700多个品种中干食最为优良的品种之一。

  6. 行唐大枣:行唐大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行唐是千年古县、红枣之乡,是我国红枣文化的富集区。

  7. 阿克苏红枣:阿克苏红枣从生产技术、果品品质、高产高效丰产枣园等各方面都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在新疆打造的“中国枣园”中,阿克苏实验林场被誉为“中国枣园中的枣园”。

  8. 若羌灰枣:若羌红枣有四千年的历史,古时品种少,当地人把红枣视为最珍贵的果实。若羌“情香的”红枣经新疆农业名牌产品认定委员会,评选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

  9. 和田红枣:新疆和田地区的和田红枣。和田红枣的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人们称赞枣是“天然的维生素丸”。

  10. 清涧狗头红枣:清涧县红枣栽培有四千年历史,以老舍古乡王宿里村千年枣林为证。1995年被国家农业部第六部命名为“中国红枣之乡”。

❻ 枣庄历史古国现在的地理位置在哪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枣庄是一块古老的土地,根据考古发现,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夏时南部为鄫国,北和西北为滕国和薛国。后几经变称,明时,北置滕县,南置峄州,后降峄州为县。清循明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枣庄地区分属台枣专署和尼山专署,1950年5月,属滕县专署。1953年7月,属济宁专署。1960年1月,撤销峄县,建立县级枣庄市。1961年9月,定为省辖市。1979年,滕县由济宁专区划归枣庄市。枣庄市驻地,早在唐宁时就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
历史沿革 夏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南属鄫国,北和西部属滕国和薛国。商朝时期,今枣庄地区西北部为滕国、郳国和薛国,东北属鄫国,中部为蔇国,南部为逼阳。西周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属鄫国,南部属逼阳,西属薛国,北属滕、郳二国。春秋时期,今枣庄地区东属鄫国、南属逼阳国,西部属薛国,北部属滕国和小邾国。战国时期,今枣庄地区东部为兰陵、南部为傅阳,西为齐之舒州,北部为齐之滕国。公元前254年,今枣庄地区全境属于楚国。秦朝,今枣庄地区东部为郯郡的兰陵县、鄫县,南部为傅阳县,西部为薛郡的薛县、戚县,北部为滕县。西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国、南部为楚国。东汉时期,今枣庄地区属东海郡。三国时期,今枣庄地区全境属魏。两晋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初属鲁郡,先后置蕃县、薛县、公邱县、戚县,南部属兰陵郡,先后置氶县、鄫县、阴平县、昌虑县、合乡县。南北朝时期,今枣庄地区北部属鲁郡,辖蕃、永兴、昌虑,南属兰陵郡,辖氶、鄫、傅阳。公元550年以后,今枣庄境内只有氶、蕃两县建置。隋朝,今枣庄境内北为蕃县,后改为滕县,南为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唐朝,今枣庄地区属河南道,北置滕县,南置兰陵县,后改为氶县。宋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为氶县。金朝,今枣庄地区北部为滕县,南部置峄州。元朝,今枣庄地区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明朝,今枣庄地区属济宁府,后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州,后降为峄县。清朝,今枣庄境内属兖州府,北部置滕县,南部置峄县。中华民国时期,沿袭清代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今枣庄地区仍为滕、峄两县,属济宁专署领导。1960年,峄县改为县级枣庄市。1961年枣庄升格为山东省省辖市。

❼ 请问大枣之乡在哪里

大枣之乡
行唐红枣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战国策.魏策》中就有记载,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现有面积30多万亩,主要分布在行唐山区丘陵13个乡镇,其中行唐墩子枣10万亩,行唐长枣9万亩,行唐大枣10万亩,行唐玉女红金丝枣1万亩,经多年选育出了红枣优良新品种玉城脆,现已推广100多亩,目前行唐红枣最高年产量1亿多斤,常年产量8000多万斤,好果率达90%以上,产值15亿元,其产量占全省第三、全国第五,1998年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批准,行唐红枣及系列产品被注册为北国红。行唐红枣已成为行唐优势产业,经济支柱。
1990年元月全国在北京召开的名优特农副产品展销会上,行唐红枣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在同类展品中名列前矛,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农民日报》都分别报道了行唐红枣参展盛况并对行唐红枣品质、特点等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行唐红枣誉满京华。1991年12月中国在深圳召开的国际新食品展交会上行唐红枣独领风骚,被授于"鹏城杯"奖,99年9月行唐红枣在昆明世博会上荣获金奖,行唐红枣驰名中外。行唐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大枣之乡”。

为了支持红枣发展,1986年县人大通过决议将行唐红枣定为"县树"。94年县人大通过决议《加快30万亩红枣基地建设》,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将行唐红枣列为"两红一白"三大优势产业之首。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精品工程及科技兴林战略,制订优惠政策,大大激发了山区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行唐红枣以年三万亩的速度迅速发展。目前行唐红枣已发展到30多万亩。

❽ 要一份临汾市的简介

临汾地处太原、郑州、西安三个省会城市连接中点,区位优势突出,交通通讯便捷。该市历史悠久,是华夏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黄河文明的摇篮,有“华夏第一都”之称;该市是华北地区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盛产小麦、棉花等,素有“棉麦之乡”和“膏腴之地”美誉;该市已形成多元产业体系,是山西省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市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三大优质主焦煤基地之一;该市非物质文化种类繁多,有蒲州梆子、威风锣鼓等多种民间艺术形式,被誉为“梅花之乡”、“剪纸之乡”和“锣鼓之乡”。

中文名称: 临汾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下辖地区: 尧都区、侯马市等17个县区
政府驻地: 尧都区
电话区号: 0357
邮政区码: 041000
地理位置: 山西省西南部
面积: 20275平方公里
人口: 4316612人(2010年)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著名景点: 壶口瀑布、洪洞大槐树等
机场: 乔李民航机场
火车站: 临汾站
车牌代码: 晋L

目录

地理环境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土地资源
水利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历史沿革建置沿革
人文历史
行政区划
民族人口民族
人口
党政领导市委领导
人大领导
政府领导
政协领导
经济建设概况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
国内贸易
对外经济
邮电旅游
金融
社会事业文教科技
科学技术
卫生体育
生活保障
交通情况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景区景点
出名人物
特色产品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地形地貌
气候条件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水利资源
矿产资源
生物资源
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人文历史
行政区划
民族人口 民族
人口
党政领导 市委领导
人大领导
政府领导
政协领导
经济建设 概况
农业
工业和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
能源
国内贸易
对外经济
邮电旅游
金融
社会事业 文教科技
科学技术
卫生体育
生活保障
交通情况
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景区景点出名人物特色产品展开 编辑本段地理环境
地理位置
临汾市地理位置图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数据为准。
临汾市[1]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东倚太岳,与长治、晋城为邻;西临黄河,与陕西省隔河相望;北起韩信岭,与晋中、吕梁毗连;南与运城市接壤。地理坐标为北纬35°23′~36°57′,东经110°22′~112°34′之间,南北最大纵距170多平方公里,东西最大横距约200公里,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占山西省13%。临汾“东临雷霍,西控河汾,南通秦蜀,北达幽并”,地理位置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2]
地形地貌
临汾市地形轮廓大体呈“凹”字型分布,四周环山,中间平川,全境分山地、丘陵、盆地三大地形单元。其中,平川面积占19.4%,丘陵面积51.4%,山地29.2%。临汾盆地纵贯临汾市中部,将整体隆起的高原分为东西两部分山地。东部由北向南为太岳山、中条山,西部是吕梁山脉,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最高处太岳山霍山主峰,海拔2346.8米,最低处乡宁县师家滩,海拔385.1米。境内有黄河、汾河、听水河、沁河、浍河、鄂河、清水河7条河流和郭庄、龙祠、霍泉三大名泉。[2]
气候条件
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气温的特点是冬寒夏热。临汾市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多风,秋季阴雨连绵;夏季酷热多暴雨,伏天旱雨交错。2005年临汾市气候特点是:降水正常,气温偏高,日照正常,光、热、水主要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利弊皆有,属一般欠收年景。极端事件频频发生:冬春连旱为困扰年度农作物生长的一大特点;夏季高温日数较多,最高气温超过了近50年极值;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除5月略偏多、9月特别多外,其余月份降水偏少,秋季出现连阴雨天气。临汾市极端最高气温42.3℃,极端最低气温-25.6℃。临汾市平均降水量527.4毫米,最大降水量为安泽,年降水量682毫米,最少降水量为蒲县,年降水量385毫米。[2]
编辑本段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临汾市土地总面积20275平方公里,受水热条件影响,临汾市土壤发育较完全,形成深重粘化层,养分含量较为丰富。临汾市普遍分布的地带性土壤类型为褐土,此外还有草原草甸土、棕壤土、沼泽土等几种类型。临汾市土地资源丰富,稳产高产肥沃耕地分布集中,由于“二川三山五丘陵”,土地类型多样,宜林草面积大。但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临汾市后备土地资源仍较为丰富,大量的盐碱荒地、沙荒地、沼泽地可改良开垦为农林牧用地,但需要排水、治河、修建扩岸工程,开发投资很大。[3]
水利资源
临汾市有大小河流200余条,均属黄河水系。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黄河干流、汾河和沁河。黄河干流位于临汾市西侧,为晋、秦天然分界线,全长174公里,流域面积7739平方公里。汾河纵贯全境中部,流域面积10286平方公里,是临汾第一大河流。沁河是临汾含沙量最小的河系,全长95公里,流域面积2288平方公里。河流以季节性河流为主,径流量多集中在汛期的7~9月,故形成雨季排洪,旱季断水。在地域分布上,山区大于平川,东山大于西山。 临汾市水资源总量18.9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量14.8亿立方米(含泉水3.14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1亿立方米。平均地面水入境量10.2亿立方米,泉水入境量2.5亿立方米,水资源人均占有量540立方米,属于水资源十分贫乏的地区。[3]
矿产资源
临汾市区远景图2
[4]临汾市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工业发展潜力巨大。已探明的矿种有38种,其中燃料矿产2种、金属矿产12种、非金属矿产24种,煤、铁、石膏、石灰岩、白云岩、膨润土、花岗岩、大理石、油页岩、耐火粘土等在省内及中国均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综合优势度为0.73,在山西省11个市中居第二位。首屈一指的煤炭资源,储藏面积1.54万平方公里,总储量960亿吨,主要煤种有主焦煤、气肥煤、贫煤、瘦煤、无烟煤等,其中乡宁主焦煤为中国三大主焦煤基地之一,且煤层厚,埋藏浅,易开采。铁矿是临汾市第二大矿产资源,总储量4.2亿吨,其中磁铁矿储量1.8亿吨,富矿比例高,占山西省富矿的70%以上。大理石储量1.5亿立方米,石英储量2000万吨,石膏的远景储量为234亿吨,被誉为“有千种用途粘土”的膨润土分布在临汾市永和、大宁、吉县。临汾市原煤产量占山西省8.3%,洗精煤产量占山西省22.1%,机焦产量占山西省32.5%,生铁产量占山西省37.2%,是山西省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3]
生物资源
据临汾市政府门户网资料显示,临汾市植物资源丰富,除农作物外,已调查到的种子植物有606种,分属97科、386属,占山西省植物区系总种数的62.1%,总科数的81.7%,总属数的79.3%。在植物分布上,东南山区丘陵地带以油松和华山松占优势;东部山地以沙棘、荆条等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太岳山区以油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草丛植被为主;临汾盆地以冬麦、棉花等农作物栽培为主;吕梁山以油松、白皮松、辽东栎林及次生灌丛植被为主;西部黄土残塬丘陵植被区以灌丛和草丛为主。临汾森林面积较为贫乏,临汾市森林覆盖率26.3%。其中,天然林面积36.98万公顷,人工林面积36.98万公顷,木材蓄积量86.58万公顷,天然草地面积51万公顷。 临汾市野生动物种类丰富,陆栖脊椎动物300余种,占山西省总种数的74%,其中,鸟类243种,兽类45种,爬行类8种,两栖类4种,分别占山西省总种数的81.1%、6l%、44.4%和29%。在临汾市动物种类中,属国家一类保护动物的有白鹤、黑鹤和褐马鸡3种;二类保护动物有金钱豹、原麝、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青羊、大鸨、金雕、玉带海雕等。[3]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建置沿革
临汾市区远景图3
[5]临汾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帝王世纪》称:“尧都平阳”(即临汾)。《禹贡》分天下为九州,平阳为冀州之地。冀州处九州之中央,故称“中国”,“中国”一词由此而来。西周时期,周成王封弟叔虞于唐(即翼城),因唐境内有晋水,叔虞之子燮父“易唐为晋”。春秋属诸侯国晋,晋文公北方称霸时,晋国的中心就在曲沃、侯马、襄汾一带。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韩建都平阳。秦改分封制为郡县制,中国划为36郡,属河东郡。西汉划中国为103郡国,属河东郡司隶部辖。公元247年(三国魏正始八年)置平阳郡。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刘渊建汉,都平阳。北魏孝昌中置唐州。公元583年(隋开皇三年),置临汾郡,临汾得名一直沿用。唐实行道、府、州、县制,公元618年(武德初年)为晋州。公元1116年(北宋政和六年),始置平阳府,辖临汾、汾西、洪洞、岳阳、乡宁、赵城、霍邑、浮山、冀氏、和川10县及隰、吉、绛3州。元实行省、路、府(州)、县四级制,为中书省山西宣慰司晋宁路(治临汾)。明清重置平阳府,统领35州县,包括临汾、运城两市及晋中市灵石县和吕梁地区石楼县。公元1914年(民国3年),废府设道,以道辖县,临汾、洪洞、赵城、襄陵、汾城、曲沃、安泽、浮山、翼城、乡宁、吉县、霍县、汾西、隰县、蒲县、大宁、永和等17县属河东道管辖;1927年,废道直属山西省。抗日战争初期,临汾为山西省7个行政区中的第6区。1937年11月,山西省政府迁到吉县。日伪统治时,为冀宁道。抗战胜利后,属太岳区。1948年5月17日临汾解放。1949年2月成立晋南区,属陕甘宁边区政府,同年9月1日改属山西省。1950年1月6日成立临汾专区。1954年同运城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驻临汾),辖29县。1970年专区改地区,晋南专区又按原建制划分为临汾、运城两地区。1978年设临汾地区行政公署,辖临汾、侯马2市和16县。1983年临汾县和临汾市合并为临汾市。2000年11月1日撤地设市,成立地级临汾市。[6]
人文历史
丁村人 大约10万年以前,临汾就有“丁村人”繁衍、生息。1954年,在襄汾县城南丁村一带的古代汾河砂砾层中发现了3枚十—二三岁儿童的牙齿化石,2000余件丁村人打造的石器,以及与丁村人同时生存的28种哺乳动物化石。1976年又在同一地点发现了1个两岁幼儿的右顶骨化石。专家断定,丁村人的体质形态比北京人进步,时代晚于北京猿人而早于新人,是介于北京猿人和黄种人之间的中间环节,具有与现代人相似的性质。丁村人使用的石器以石片石器为主,类型有厚尖状器、砍砸器、刮削器、小尖状器和石球,比较规则定型,用途已有明显分工。尖状器是丁村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石器类型,称为“丁村尖状器”。丁村人生活的时代是旧石器时代,那时的气候温暖、潮湿,汾河水大而清,两岸有宽阔的草原,山上有茂密的森林。丁村人在同大象、犀牛、熊、鹿、羚羊等动物的斗争中生存着,过着狩猎和采集的集体生活。生存的需要,不断提高着他们改造大自然的能力。在漫长的岁月里,他们的足迹遍及整个汾河流域。[7] 枣园稼穑 大约7000余年前,从历山转辗而来的一支群体,落脚在翼城县北撖乡枣园村。由于这里优越的生活生产环境,导致了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的革命一产生了原始的种植业,发明了半地穴窝棚式房子。他们放火烧荒,开辟田园,种植粟黍,挖制窖穴,贮存粮食。终于成为一支比较兴旺的部落群体。1991年5月,在枣园村发现了这一遗址,面积20000平方米,出土遗物以生活用陶器为主和少量生产工具,收割禾穗的石刀,脱壳去皮的石磨棒,以及在陶器上留下的谷粒遗痕。枣园稼穑是山西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存,折射了人类先民最早的农业生产实践活动。[7] 唐尧建国 大约4500年前,临汾盆地分布着一支独立的古代居民,在中原地区确立了统领诸方国的特殊地位,即陶唐民族。据史籍记载,尧“封于唐”,“游于陶”,又称陶唐氏,“尧治平阳,统天下四方”。1978年,在襄汾陶寺遗址发现了一处占地4万平方米,包括若干氏族葬区的墓地。从葬制、葬具、殉葬品显示出的差别表明,当时已步入文明社会阶段。陶寺遗址还发掘出了部分先民的大型聚落遗址群,以及烧陶作坊、大城和小城遗址,出土了成套的礼乐器物,玉钺、石磬、鼍鼓和象征王权的彩绘蟠龙陶盘,表明这里不仅是尧、舜、禹活动的中心,而且已经出现了中央国家政权。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教授概括说:“大致在4500年前,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晋南。在中原、北方、河套地区文化以及东方、东南方文化的交汇撞击下,晋南兴起了陶寺文化。它不仅达到了比红山文化后期社会更高一阶段的“方国”时代,而且确立了在当时诸方国群中的中心地位。它相当于古史上的尧舜时代,亦即先秦史籍中出现的最早的“中国”,确定了华夏的根基”。据《帝王世纪》载,帝尧元年为甲辰年,专家们依据不同的资料,运用不同的科学方法推定出同样的结论:帝尧元年为公元前2357年。[7] 叔虞封唐 商周之际,翼城一曲沃之间有一唐国,史籍记载是唐尧后裔的封国,史称旧唐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率领诸侯,誓师牧野,一举灭商而占有天下。唐本是商的属国,旧唐贵族不满周的统治,到周成王时期,旧唐贵族参与了“武庚叛乱”,周公东征镇压,征服了旧唐势力,周成王便派自己的弟弟叔虞去管理唐地。叔虞封唐后,对旧唐遗民采取怀柔政策,沿用旧唐制度,尊重旧唐习俗,依用唐的称号,建都于翼(即翼城县故城村,后迁唐城),叔虞也被称为唐叔虞。叔虞死后,其子燮父迁都于晋水(平水)之旁,改国名为晋。晋国的历史从此迈出了第一步。传九世,到昭侯时,由于被封在曲沃的桓叔势力强大,改晋为翼。曲沃武公兼并翼,又改称晋,并通过贿赂周王室,被命为晋君,列为诸侯,晋国从此逐渐强盛。唐叔虞是晋国的开国始祖。[7] 晋文公称霸 公元前636年2月,晋献公之子重耳在十多个国家流亡19年之后,终于在秦国帮助下,被晋军迎至曲沃即位,是为晋文公。那时,晋国国内混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文公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和措施,整顿国政。一是整顿吏治,“公属百官,赋职任功”,提拔重用那些有才能的人,授之以职,必建高功;为节省开支,给各级官吏的俸禄做出具体规定:消除了各种苛刑,使晋国政治有了新起色。二是鼓励发展生产,“弃责薄敛,宽农通商”,减轻农民负担,劝民农桑、降低关税、沟通商旅。两年时间,国家府库丰盈,农民丰衣足食,社会风气改变。三是加强军队建设,由原来的两个军扩充到三个军,趁周王室内乱,出兵勤王,护送周襄王返回王城,提高了晋国在诸侯国中的声望。公元前632年,文公与楚国战于城濮,依前约“退避三舍”表示礼让,结果打败楚军。周王亲自设宴犒赏晋军,策命文公为方伯,成为盟主,号令诸侯,确立了晋国的霸主地位。文公执政仅8年,但他所奠定的基业,使晋国成为春秋时代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7] 迁都新田 公元前585年(晋景公十五年),晋景公采纳卿韩厥的谏言,于2月23日迁都新田。1957年,晋国遗址在侯马市西北郊的牛村、平望、白店、台神、北坞、呈王、马庄等七处相继发现。古城遗址被压在地下一米左右深处,墙基保存l米左右,最高处达2米多。其中牛村古城南北长1340米、东西宽1100米至1400米。墙外有宽6米、深3至4米的护城河,城内有宫殿建筑遗迹,殿基为正方形,高6.8米,长宽各52米。专家认为那7处古城遗址就是晋都新田不同年代的建筑遗存。据史料记载,新田从晋景公迁都至晋国灭亡共经历十三世,即景公、厉公、悼公、平公、昭公、顷公、定公、出公、哀公、幽公、烈公、孝公、静公,共208年。在此期间,新田一直是晋国后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7] 三家分晋 公元前558年,悼公死后,晋国六卿(韩、赵、魏、范、智、中行)势力愈来愈强,晋公室的力量逐渐削弱。六卿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弱肉强食,不断兼并弱小贵族,六家内部也多次发生内战。到公元前490年(晋哀公二十二年),范、中行两家败北,韩、赵、魏、智四家逐渐掌握了晋国的政权。公元前454年(晋哀公三年),智联合韩、魏围攻赵于晋阳(即太原市晋源镇),3个月无法破城,遂水淹晋阳。危难之际,赵利用韩、魏、智同兵不同心,离间韩、魏,决堤放水,倒灌智营,智军大败。之后,尽分智氏土地。公元前435年,哀公死,幽公立。韩、赵、魏三家合谋,只以绛、曲沃两城为幽公俸食,余地全部归于三家。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与晋侯并列。韩都平阳(即临汾),赵都中牟(即河南鹤壁西),魏都安邑(即运城)。那一年具有划时代意义,战国由此起始。公元前387年,三家又迁晋静公于端氏(即沁水)而三分曲沃、绛两地。公元前376年,废晋静公为庶人,迁于屯留,而再分其地。晋自唐叔虞传至静公共二十九世,其祀遂绝。[7] 平阳封侯 秦汉之际,平阳县曾是项羽所封魏王豹的国都。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二年),刘邦派曹参、韩信率兵攻占平阳,平定魏地。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刘邦封曹参为平阳侯。曹参其子曹窜、其孙曹奇、曾孙曹畴先后袭封平阳侯。曹畴承袭平阳侯时,汉孝景帝把大女儿(即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嫁给他,后来曹畴因病与平阳公主一起回到平阳居住。公元前139年(汉武帝建元二年),武帝在平阳侯府选中舞女卫子夫带入宫中。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元朔元年),卫子大产下一子即太子刘据,遂立为皇后。卫子夫的得宠使得她的兄弟姐妹随之显贵起来。她的弟弟卫青入宫做了侍中,后升为车骑将军,抗击奴匈、收复失地、战功赫赫,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她的外甥霍去病为车骑将军,抗击匈奴,功过卫青,也被封为大司马。去病将同父异母弟霍光从平阳带入宫中侍奉武帝,武帝临终时封他为大司马、大将军, 要他辅佐幼主,霍光历任两朝辅政,“小心谨慎,未尝有过”,掌权长达20年之久,后来帮助刘据的孙子做了皇帝,即汉宣帝。第二年(即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卫氏一门因卫子夫而发迹,以军功而得贵,威震天下60年。[8] 刘渊建汉 西晋末年,司马王朝的统治日趋腐朽。公元304年(西晋永兴元年),匈奴人刘渊在左国城(即离石)起兵反晋。刘渊系匈奴贵族,自幼聪明好学,谙熟汉文,晋武帝咸宁年间曾作为人质久居洛阳,深得西晋君臣赏识。其父死后,刘渊代父为左贤王,回到离石统帅匈奴五部。为了争取汉族地主的支持,刘渊自称汉皇的外甥,复汉反晋。公元308年(西晋永嘉二年),迁都蒲子(即隰县),同年四月,正式称皇帝。后采纳太史令“平阳势有紫气,兼陶唐旧都,愿陛下迁都平阳”的建议,于公元309年(西晋永嘉三年)定都平阳。在金殿村修筑金城作为帝都(即遗迹犹存)。由于他以复汉反晋为旗帜,严整军纪,妥当处理民族关系,使汉国势力发展很快,北取并州,南攻西晋国都洛阳,声威赫赫。其势力伸展到山西、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公元310年,刘渊病逝,太子刘和继位,后第四子刘聪称帝。公元311年,刘聪攻陷洛阳,将晋怀帝虏至平阳,公元316年(西晋建兴四年),又破长安将晋愍帝虏至平阳,二帝蒙羞被杀。公元318年,刘聪 死,原刘渊部将石勒在河北势力壮大,趁机攻进平阳,纵兵大掠,焚烧宫室。在平阳立国10年的汉国就此灭亡。[8] 法显西行 法显,东晋高僧,原姓龚,平阳武阳人,公元399年(东晋隆安三年),由长安启程西行,路经甘肃、新疆,翻越葱岭,穿行阿富汗、克什米尔、巴基斯坦,艰苦跋涉6年之久,到达天竺。遍访圣迹,寻求律藏,学习梵语,整理编译佛经。公元409年(东晋义熙五年),经印度西孟加拉邦,到达斯里兰卡,后又渡海东归,到达印度尼西亚,前后13年,共游历30多国,行程4万余里,带回很多梵文佛经,于公元412年回中国时,已是86岁的老人。回中国后译出了《摩诃僧只律》、《大泥洹经》等六部一百多万字的佛经,还将沿途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佛国记》,记叙了沿途各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概况,成为研究古代中亚、南亚诸国历史、文化、宗教和中国南洋海上交通最早、最详备的宝贵资料。法显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和卓越的翻译家,也是中国西行求法的第一人,比唐玄奘西行求法早230年。[8] 霍邑之战 公元617年(隋大业十三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率三万大军从清徐南下,经汾阳到达灵石,欲取长安。霍邑是南下的必经之路,地形十分险要。李渊起兵的消息传到长安,朝廷派宋老生率兵三万扼守霍邑。李渊到达灵石正赶上霪雨季节,山道泥泞,无法进军。李渊一方面给起义军李密写信,让其在洛阳牵制隋军,另一方面由于南下受阻,派人联系援兵,继续调运粮秣,待天晴后进攻霍邑,以“先入咸阳,号令天下”。8月初天气好转,李渊率军傍山取道,逼近霍邑,采取诱敌出战的战术,让前军兵临霍邑城下。宋老生打开城南门和东门杀出,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率骑兵飞奔东南两门,截断宋老生入城后路,前后夹攻,宋老生战死,隋军大乱。李渊乘势攻城,一举拿下霍邑。然后取临汾,克新绛,达龙门、蒲坂,突破黄河天险攻入长安。第2年5月,李渊自立为帝,建立唐朝。[8] 梁兴抗金 两宋之际,金朝统治者经常骚扰中原。公元1126年(金天会四年)10月,金军占领了平阳。农民梁兴以太行山为根据地,在平阳一带组织农民建立抗金武装“忠义社”,公元1134(金天会十五年)11月与金军展开英勇激战。第2年,金军在平阳向义军反扑,梁兴带领义军一百多人与金军殊死搏斗,终于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包围,渡过黄河,投奔岳飞帐下。公元1140(金天眷三年)5月,梁兴奉命北上,重返太行山区开展敌后斗争。那年夏天,先后收复沁水(即沁水)、翼城(即翼城)、赵州(即洪洞赵城)以及河南巩县、汲县、沁阳等地,断绝金军粮草,牵制金军活动,屡战屡捷,中原大震。所到之处,人民群众无不欢迎。公元1141年(金皇统元年)底,宋廷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梁兴仍然在太行山坚持抗金斗争。公元1148年(金皇统九年)在一次战斗中英勇献身。[8] 平水雕版 金元时期,平阳是北方的一大文化都市,地位仅次于大都(北京)。自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后,由于那里盛产雕版印刷的白麻纸、墨锭、枣木而很快接受了这一先进技术,官民雕印作坊林立。中央政府在此设立经籍所,委派书籍官,专门管理官民经营的书坊工铺,逐渐形成家置书楼、人蓄书库的盛况。其雕版印刷之兴旺,可以与燕京相比,出现了以张存惠为代表的一大批刻书家。平水雕版主要编集经史、道教经卷、民间文艺和农医杂书。最著名的有《平水韵》,当时风行全国,成为后来历代诗人做诗押韵的依据,被称作《诗韵》。有“平水诗韵行天下”之说:经藏《赵城金藏》、唱本《刘知远诸宫调》为传世最早的诸宫调;医书《铜人针灸图经》;大型版画《四美图》是中国最早的木版年画。平阳所印书册,常标以“平水新刊”,因此被称为“平水版”。[7]
编辑本段行政区划
区县名称 行政区划
尧都区 车站街、水塔街、南街、铁路东街、解放路街、乡贤街、辛寺街、鼓楼西街、汾河办事处、滨河办事处、土门镇、刘村镇、金殿镇、大阳镇、县底镇、魏村镇、吴村镇、尧庙镇、乔李镇、屯里镇、贾得乡、段店乡、河底乡、枕头乡、贺家庄乡、一平垣乡
侯马市 上马街、张村街、路东街、路西街、浍滨街、新田乡、风城乡、高村乡
霍州市 退沙街、鼓楼街、南环路街、北环路街、开元街、大张镇、白龙镇、辛置镇、李曹镇、三教乡、师庄乡、陶唐峪乡
曲沃县 乐昌镇、高显镇、史村镇、曲村镇、里村镇、北董乡、杨谈乡
翼城县 唐兴镇、西阎镇、南梁镇、隆化镇、里砦镇、桥上镇、浇底乡、南唐乡、王庄乡、中卫乡
襄汾县 新城镇、邓庄镇、襄陵镇、古城镇、赵康镇、汾城镇、南贾镇、大邓乡、陶寺乡、景毛乡、永固乡、西贾乡、南辛店乡
洪洞县 万安镇、曲亭镇、赵城镇、明姜镇、甘亭镇、苏堡镇、大槐树镇、广胜寺镇、刘家垣镇、淹底乡、辛村乡、堤村乡、龙马乡、左木乡、山头乡、兴唐寺乡
古县 古阳镇、岳阳镇、北平镇、旧县镇、南垣乡、永乐乡、石必乡
安泽县 府城镇、和川镇、冀氏镇、唐城镇、良马乡、马壁乡、杜村乡
浮山县 天坛镇、响水河镇、张庄乡、北韩乡、北王乡、东张乡、槐埝乡、米家垣乡、寨圪塔乡
吉县 屯里镇、壶口镇、吉昌镇、车城乡、文城乡、中垛乡、东城乡、柏山寺乡
乡宁县 昌宁镇、管头镇、光华镇、西坡镇、台头镇、双鹤乡、尉庄乡、枣岭乡、关王庙乡、西交口乡
大宁县 曲峨镇、昕水镇、三多乡、太古乡、太德乡、徐家垛乡
隰县 龙泉镇、午城镇、黄土镇、城南乡、下李乡、寨子乡、陡坡乡、阳头升乡
永和县 芝河镇、桑壁镇、阁底乡、交口乡、南庄乡、坡头乡、打石腰乡
蒲县 蒲城镇、克城镇、薛关镇、黑龙关镇、红道乡、山中乡、古县乡、太林乡、乔家湾乡
汾西县 永安镇、僧念镇、勍香镇、对竹镇、和平镇、佃坪乡、团柏乡、邢家要乡
[9]

❾ 滨州地理位置

滨州市位于黄河下游、鲁北平原,地处黄河三角洲腹地,北临渤海,东与东营市接壤,南和淄博市毗邻,西同德州市和济南市搭界,是山东的北大门。1950年建惠民专区,几经沿革,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撤地设市。现辖滨城区、惠民县、阳信县、无棣县、沾化县、博兴县、邹平县六县一区和经济开发区,版图面积9600平方公里,人口369万人。
滨州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商朝时建有蒲姑国,秦朝开始建县,从西汉起至民国先后设有郡(国)、州、府、道等地方行政建置,五代时期置滨州,以濒临渤海而得名。传统民间艺术异彩纷呈,发源于博兴的吕剧、惠民的胡集书会、泥塑、木版画及滨州剪纸具有深厚的乡土气息,独具艺术风格。滨州民风淳朴,人杰地灵,惠民县是古代著名军事家中国武圣孙武的故里。邹平县是宋代著名政治家范仲淹的生长地。博兴县是汉孝子董永的故乡,中国“孝”文化的发源地。滨州还是中国吕剧的发源地。革命战争年代,是中央渤海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
滨州交通便利。济青高速、滨博高速、京滨高速和205、220国道穿越境内,是连接苏、鲁、京、津的重要通道。津汕高速大高至鲁冀界段、威乌高速辛庄子至邓王段、滨德高速、黄大铁路滨州段、黄河公铁两用桥、中国滨州大高通用航空城、滨州万吨级港口等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滨州市自然资源丰富。拥有土地94.5万公顷,其中已开发的耕地46.7万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3公顷。自2003年底开始的以防潮堤为屏障的“北带”开发扎实推进,新增土地61万亩。黄河贯穿东西,淡水资源充足。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6种,已开发15种。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是全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主采区。海岸线长240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原盐生产基地。
滨州农业基础良好。农、林、牧、渔各业发达,现已建成棉花、蔬菜、冬枣、水产、牧草“五个百万亩”基地。无棣金丝小枣、沾化冬枣、惠民蜜桃、邹平水杏、阳信鸭梨等各具风味,驰名中外。沾化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和“冬枣原产地”,成为中国最大的冬枣生产基地。渤海文蛤、梭子蟹等名优水产品名扬海内外。

❿ 诗人追寻的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分别在什么地方

中共中央书记处旧址——枣园
占地面积80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815件,位于延安城西北15华里处。是书记处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的驻地,开放参观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任弼时、张闻天的旧居及书记处小礼堂、幸福渠等。书记处在这里继续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筹备了党的“七大”,并领导全国军民争取民主、和平、同美蒋反动派进行了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中共中央旧址――杨家岭,占地面积101亩,1953年修复,1959年开放参观,共展出文物772件。位于延安城西北3公里处。
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所在地。1938年11月,因日本飞机轰炸延安,中央机关由城内搬到杨家岭。中央书记处、办公厅、组织部、宣传部、统战部、运会、妇委、青委等单位均设在这里。党中央在这里居住期间,领导了大生运动和延安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也是在这里举行的。1943年10月,中央书记由此迁驻枣园,中央其他单位仍留住这里。
南泥湾
南泥湾是位于延安城东南45公里处的一条狭窄溪谷,此地野兽出没,杳无人烟。 1941年春,由于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陕甘宁边区及抗日根据地实行经济封锁,所以,中共中央命令八路军三五九旅进驻南泥湾,实行屯垦,生产自救。没有房,自己动手挖窑洞;没有菜,挖野菜吃;没有工具,就自制锄、铲,他们以惊人的毅力,在荒山野岭种上了庄稼。短短的三年,由王震旅长率领的三五九旅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 现在,南泥湾供游人参观的有当年开垦的大片梯田、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毛泽东同志视察南泥湾时的旧居、九龙泉和烈士纪念碑。其中“南泥湾大生产运动展览馆”通过实物、图片详细介绍了当年南泥湾大生产运动的经过。
延河是黄河右岸、中游区上段的河口镇至龙门段的一级支流,位于东经108°45′—110°28′,北纬36°23′—37°17′之间,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东南天赐湾乡周山,由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宝塔、延长等四县区,在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延河干流总长286.9km,流域面积7725 km2,平均坡度为4.3‰,河网密度约为4.7km/ km2,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蟠龙川和南川等[2]。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95.6mm,年平均气温9℃,主要灾害类型为旱灾、霜冻、冰雹及暴雨。流域内黄土丘陵沟壑面积占全流域的90%,其中延长以上为黄土梁峁状丘陵沟谷区,安塞至延长之间沿河一带为河阶地,延长以下为黄土宽梁残塬沟谷区,流域出口处为黄土覆盖石质丘陵沟谷区[2]。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