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莫村地理位置
❶ 湖南省的娄底市在什么方位详细描述一下这个城市
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跨东经110°45′40″~112°31′07″,北纬27°12′31″~28°14′27″。专娄底市湖南重要的属工业城市,湖南能源,区域级流通节点城市,原材料战略储备基地,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湘中明珠”。
截止到2019年10月辖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等3县、2市,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据传,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娄星”和“氐星”在这里交相辉映,故而得名。
(1)底莫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娄底市风景名胜:
1,梅山龙宫洞
梅山龙宫洞内景观琳琅满目,绝世奇观不胜枚举;水路神秘莫测,可乘船荡舟,踏水寻仙,仰观龙宫九重天;旱路曲径通幽,可漫步静观,峰回路转,细品石笋、石钟乳。
2,湄江地质公园
湄江地质公园内的峡谷及山峰崖壁、石林地貌、岩溶洞穴地貌、地下河、泉、瀑布、崩塌堆积地貌及奇形怪石、海洋生物化石等地质遗迹景观丰富多样。
❷ 德夯苗寨的地理位置
德夯,苗文deut hangd(deut为地方、场所;hangd为下边、底处,这里引申意义为山沟、峡谷),意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 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德夯苗寨,位于吉首市西郊24公里,面积580平方公里。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是一颗天工巧的风景明珠!这个自成一体的德夯风景区内,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群峰竞秀,古木奇花,珍禽异兽,苗族风景,皆在其中。
德夯苗寨位于德夯风景区的核心,苗寨依山而建,千山飞瀑环抱,民居飞檐跷角,半遮半掩,封火墙,吊脚楼,雕花窗,造形奇特,格调鲜明,色彩纷逞,丰富多彩,无不显示出远古遗民的氛围。
在风景秀丽的湘西风景区内,镶嵌着一颗璀璨的明珠——德夯苗族村。“德夯”为苗语,意为美丽的峡谷,距湘西自治州首府吉首市约24千米。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这里溪流纵横,峡谷深壑,瀑布飞泻,落差达216米的流纱瀑布,如白练凌空,似银纱悬壁。这里群峰竞秀,盘古峰海拔700多米,峰顶呈葫芦状,分大小两峰,绝壁千仞,天险难度,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这里有著名的公路奇观,这便是湘川公路上最险关卡——矮寨天险,从山麓到山顶全长只有6千米,却转了13道弯,公路如白带盘旋于青山之上,车行路上,伸手可抓到窗外白絮般的云雾。德夯距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属省级风景名胜区。这里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自然风光秀丽迷人。自矮寨镇沿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过石拱桥可登盘古峰,峰高400余米,山巅有大、小两峰,顶宽约5公顷多,为盘根错节的原始森林,四周绝壁,站立峰顶,方圆景色尽收眼底。
吉首市德夯风景区地处云贵高原边缘,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吉首市西郊,距吉首市24公里。德夯旅游区以矮寨为中心,东到堂乐洞、西到大龙洞,南从武山、莲台山开始,北到流纱瀑布(全国落差最高的流纱瀑布和瀑布群),小龙洞,总面积约190平方公里。自矮寨镇洞溪上行4公里至德夯苗寨,沿岸筒车、水辗、古渡、小舟,伴以苗家吊脚楼,一派田园诗情。九龙溪穿寨而过,四周山色清幽,悬崖如削......在青山绿水间,点缀着一幢幢灰瓦石基吊脚楼,一条条光滑的石板路,一座座精巧的石拱桥,一群群赤足红装的浣纱苗女。还有那古老的石碾和筒车,在水力的带动下,咕咕噜噜、咿咿呀呀,不知疲倦地旋转着,一派田园诗情,这就是德夯苗寨。由于这里是纯苗区,苗族人民的风俗习惯对德夯影响很大,苗族人民的四月八、跳鼓舞、三月三歌会、赶秋、接龙、推牛以及苗岭情歌,无不吸引着中外游客。因此,古朴优雅的苗族风情又成为德夯人为景观的特色。凡游人来到这里,都被德夯神奇的自然风景和浓烈的苗族风情所陶醉,令人有诗赞曰:一人盘古到如今,佳境蓬莱何处寻?莫向仙神询去路,湘西德夯醉游人。
❸ 内蒙古位置范围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内蒙古界于北纬37°24′-53°23′,东内经97°12′-126°04′之容间,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千米;南起北纬37°24′,北至北纬53°23′,纵占纬度15°59′,直线距离1700千米。
内蒙古自治区东、南、西依次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和甘肃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东北、华北、西北),靠近京津;北部同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国境线长4200千米。
(3)底莫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内蒙古自治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基本属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全区涵盖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地跨黄河、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四大水系。
内蒙古自治区的地貌以蒙古高原为主体,具有复杂多样的形态。除东南部外,基本是高原,占总土地面积的50%左右,由呼伦贝尔高平原、锡林郭勒高平原、巴彦淖尔--阿拉善及鄂尔多斯等高平原组成,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海拔最高点贺兰山主峰3556米。
❹ 伊塞克湖的地理位置
伊塞克湖(Issyk-Kul, Lake)位于亚洲中部,有中亚明珠之称, 是吉尔吉斯斯坦东北部的天山山脉北麓的伊塞克湖盆地 。属内陆咸水湖。中国古称图斯池、热海、清池。玄奘西天取经西行时曾经路过这里。并且留下了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值得一提的是,其中讲到,湖中有水怪,而且当地人以为神圣,不敢渔捕。吉尔吉斯语中意为暖湖。东西长178千米,南北宽60千米 ,面积约6236平方千米 ,湖容1738立方千米。湖面海拔1608米 ,平均水深278米,最深处达668米,水中盐度5.8‰ ,是高山不冻湖 。伊塞克湖是天山上半咸的构造陷落湖。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仅次于南美洲的的的喀喀湖,但伊塞克湖的湖深居第一位。湖水透明度超过12米,湖水含盐量较高,故又称“盐湖”。伊塞克湖湖区气候干燥,湖水碧兰,空气清新,矿泉比比皆是,是吉尔吉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区。 周围为天山山脉所围,南岸紧临从属天山山脉的泰尔斯山,形成伊塞克湖盆地。汇入河流50余条。湖区位于大陆性气候带中部 ,气候温和干燥。1月平均气温-6℃ ,7月平均气温15~25℃。年降水量约200~300毫米 ,山地地区可达800~1000毫米。蒸发量大,达820毫米。近40年来 ,湖面下降约2米。湖区空气新鲜,湖水清澈,阳光充足,林地葱郁,是旅游疗养胜地。以湖滨城市雷巴奇耶为中心的疗养区设有泥浴,矿泉浴等设施。湖盆区2.3万平方千米的平原低地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重要产粮区和畜牧区。湖水微咸,盐度5.8‰,不能饮用和灌溉,湖内可定期通航。有雷巴奇耶港。沿岸有疗养区。湖中水底以下7米处有被淹埋的古城遗址。 气候温暖、干燥、适中。沿岸地区7月平均气温约17℃(62℉),盆地西缘的1月气温平均约﹣2℃(28℉)。年降水量自西向东激增,夏季从100毫米(4英寸)到最高410∼510毫米(16∼20英寸)。盆地东部常年积雪。常有强劲大风吹向湖泊,在西部风速平均每小时约145公里(90英里)。
盆地内约有50条河,最大的杰尔加兰(Dzhergalan)河和蒂普(Tyup)河均长近97公里(60英里),都位于普里斯库里(Priissykkulye)东部。楚河(Chu River)则沿著盆地西边奔流。 盆地居民多为吉尔吉斯人和俄罗斯人,然而也有许多乌克兰人、鞑靼人、乌兹别克人和东干人。有普尔热瓦尔斯克(Przhevalsk)和伊塞克二大城,以及数百座村庄。大多数人口集中在普里斯库里东部。居民以务农为主,种植小麦、马铃薯、蔬菜和药用罂粟,也饲养牲畜。湖中有船只定期往返以载运货物和乘客。与其他地区联系则有公路、铁路和空运。湖滨以疗养胜地而闻名。
❺ 江苏省的地理位置
江苏省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和长江、淮河下游,东濒黄海,北接山东、西连安徽,西北与河南接壤,东南与上海、浙江接壤,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介于东经116°18′-121°57′,北纬30°45′-35°20′之间。海岸线长1000多千米。江苏,得名于清朝江宁府和苏州府二府之首字,简称“苏”。省会城市为南京。江苏傍江临海,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总面积10.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万人。连绵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拥抱着约980万亩的黄金滩涂。江苏境内平原辽阔,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泽湖在此横卧,历史上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江苏历史悠久。这里是中国吴文化的发祥地,早在数十万年前南京一带就已经是人类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现了原始村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3000多年前,江苏青铜器的冶炼和锻造,已达到很高的技术水平。公元3-6世纪,南京成为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纪以后,全国经济重心南移,有所谓“天下大计,仰于东南”的说法,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城市。公元14-17世纪中叶以后,苏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为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祥地。19世纪末叶,缫丝、纺织、面粉、采煤等近代工业,在无锡、南通、苏州、常州、徐州等地陆续兴起。此后,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在中国一直名列前茅。
❻ 陈胜倒底是哪里人
陈胜是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东南 ,一说今河南商水县西南 )人。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联合吴广率领戍卒发动大泽乡(今安徽宿州市)起义,成为反抗暴秦起义的先驱;占据陈郡称王,建立张楚政权。
后被秦将章邯所败,为车夫庄贾所害,葬于芒砀山。刘邦称帝后,追封陈胜为“隐王”。
(6)底莫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起义反秦:
秦二世元年七月(前209年),朝廷招兵买马,以保卫余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升也在征军行列,被任命为团长。他和其他900名贫苦农民在两名秦官的护送下,日夜赶往渔阳。
在前往蓟县雾泽乡(今安徽省苏州市西四坡乡)时,遇到暴雨,道路被洪水阻断,无法通行。大家都看到到玉阳的时间快到了。就像火锅上的蚂蚁。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因为按照秦的酷律,凡被边兵征募,未按时到达指定地点的,都要受到惩罚。
在生死关头,陈胜决定策划起义。今天晚上,陈胜悄悄找了吴广的另一位首领来谈判。吴光,阳夏人,出身贫寒。虽然他们很快就认识了,但他们是没什么可说的朋友。陈胜对吴光说:“我们现在的处境是死亡,而逃跑是死亡。
与其死,不如选择为国家而死,做大事。陈胜于是分析当前形势:“天下人长期受秦人之苦。秦朝人民的苛捐杂税已经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我听说第二任皇帝胡海是秦始皇的小儿子,不应该继承他的王位。扶苏因多次劝谏而被派往领兵,但被第二人无故杀害。
还有一位名叫项燕的名人,他曾经是一个著名的楚国。他有杰出的成就,热爱士兵。他很受人爱戴。现在老百姓不知道这两个人是死是活。为什么我们不以世界人民的名义号召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
吴广钦佩陈胜的大胆,觉得他的想法符合当时的民心。他完全支持陈胜死国、举大计的决定。
❼ 新疆喀纳斯湖具体的位置
喀纳来斯湖是位于中国新疆阿勒泰源地区布尔津县北部一著名淡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20米,湖面外形呈月牙状,被推测为古冰川强烈运动阻塞山谷积水而成。
喀纳斯湖湖中传说有湖怪“大红鱼”出没,身长可达到10米,科学家推测实为大型淡水食肉鱼类哲罗鲑。该湖风景优美,四周林木茂盛,主要居民为图瓦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7)底莫村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喀纳斯湖,是蒙语的译音,意思是美丽而神秘的湖。它由北疆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等国交界的雪山冰川融水汇聚而成。湖似弯月,内涵六道湾,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度在1.8至2.4公里之间,面积45平方公里,是天山博格达天池面积的十倍。
湖面海拔1370米,平均深度90米,最深处达188.5米,是我国内陆最深的湖泊。我国唯一向西折北跨境流入北冰洋的额尔齐斯河的重要源头就是喀纳斯湖水形成的喀纳斯河。
喀纳斯湖湖中以冷水型淡水鱼为主,主要有哲罗鲑、细鳞鲑、江鳕鲑、北极鲴鱼等北冰洋水系鱼类。整个湖区有20多种中国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出没。喀纳斯湖地区,受西风带影响,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喀纳斯湖
❽ 关于北纬35度和30度的神奇地理位置
北纬30度线上的“死亡区域”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透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北纬30度上的“死亡区域”
在美国的弗吉尼亚海岸,有一片地处百慕大群岛和佛罗里达群岛之间的广阔海域,总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这就是闻名于世的百慕大三角区。自从16世纪以来,这片神秘的海域共失踪了数以百计的船只与飞机,专门从事海洋和航空事业的人,对此谈虎色变,把这一海域称之为“魔鬼三角区”或“死亡三角区”。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该地区的航海家是哥伦布。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他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哥伦布和他的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海面上突然刮起了一阵阵狂风,船只好像航行在峡谷之间,几乎看不见天日。
哥伦布急令他的船队稳住舵把,调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过去。然而,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简直没办法辨清方向了。还好,船队歪歪扭扭地终于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事后一检查,发现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度。
哥伦布心有余悸,在写给国王的信中,他还战战兢兢地描述了这次惊心动魄的航海历险:“当时,浪涛翻卷,一连八、九天,我的两只眼睛看不见太阳和星辰……我这辈子看见过各种风暴,但是却从来没有遇到过时间这么长、这么狂烈的风暴!”
哥伦布在百慕大遇险的经历引起人们对百慕大的惊恐不安,以后数个世纪,一直有类似的传说在加深百慕大的神秘。
科学家们对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也投入了极大的耐心和热情,他们通过最现代化的设备和最先进的技术对它进行考察和探索,提出了各种可供参考的假设。
海龙卷说。发生在海上的龙卷风叫“海龙卷”,它的破坏力特别巨大,如果船只和飞机遇到海龙卷,很快就被卷得无影无踪。只不过海龙卷毕竟是短暂的和局部的,而且不可能经常发生。
反旋风说。有科学家认为百慕大海区存在一种反旋风和下沉的涡漩。反旋风的顶部在海面上是看不见的,它在水下的部分会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旋涡,船只如果进入旋涡的中心,很容易被卷进海底,飞机在空中碰到反旋风,飞行员就会偏离航线,迷失方向,最后机毁人亡。
激光说。激光跟普通光不一样的地方是,激光可以在时间和空间上把光能高度集中起来,这样就可以产生几万度的高温,能使任何东西在一瞬间就化成一道烟似地消失掉。
太阳是激光的强大辐射源,海面和大气就好像是两面特别巨大的反光镜,移动着气流,也就是高空的强风,起著有效的操纵机构的作用。只要这束激光一起作用,辐射流就会引起一场暂时的大雾。如果它的功率特别大,是可以一瞬间把船只和飞机烧成灰烬的。
磁场说。飞机和船员在魔鬼三角遇难的日子,正好是新月和满月。这时,月亮、地球和太阳处在同一直线上,引潮力最大,引起地球磁场干扰振动,构成一个强大的磁场。
美国和法国曾组成一个联合考察组,在百慕大三角海底发现了一个巨大的金字塔!建造金字塔的石头可能含有氧化铁,由于受海浪的长期冲击和地磁作用,表面的氧化铁就磁化到了饱和状态,以后又一点一点地往里边深入,使得整个金字塔成了一块巨大的磁铁,这种磁铁不但严重影响和干扰了船只和飞机上的罗盘以及无线电,还会把船只和飞机吸进海底。
超时空说。1991年,一架波音727 客机从东北方接近迈阿密机场。机场塔台正以雷达跟踪飞机,飞机突然从屏幕上消失,10分钟后又安全降落。塔台人员登机检查,发现机上人员的手表与仪器上的计时器,都比正确的时刻晚了10分钟!科学家认为:在磁气涡动中,多维空间与我们存在时空间出现交集。有的交集比较大,所以船舰进入多维空间便告消失,有的交集小,在短暂的消失后,又回到我们的时空里来。
UFO 说。有猜测说,来自外星球的 UFO,习惯于在百慕大三角区抓捕地球上的飞机船舰去做实验,就像渔民习惯到某一固定地方去抓鱼。
但这些假说都不可能令人满意。每一种假说都只考虑了一种情况,事实上,从前边的列举中可以清楚地知道:百慕大海域不仅能使船只、飞机方向失控,罗盘磁场偏离无线电系统失效,还能使神秘失踪的飞机、轮船又神秘地显形,它能无缘无故,不露声色地吞噬人的性命,却又让一些生命体游离于灾难以外。意思是说,它只想与人类过不去。
1963年时,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边发现了一个怪物,立刻派出一艘驱逐舰和一艘潜艇前去追踪,追了4 天也没近前,因为这个怪物能一下子钻到8000米的海底,而人类各种笨拙的潜水器根本不可能达到那么深的海底,唯一的收获是看到那个怪物有一个螺旋桨。在西班牙,工人们曾在海底发现过一个体积特别大,圆顶透明的东西,正是这个也曾在百慕大海域内出现过的东西支撑了我们的判断:百慕大三角海区可能是外星人的一个海底发射场,那个怪物也许就是外星人的飞碟,那些失踪了的船只和飞机,也许就是被外星人弄走了!
百慕大三角区处于地球北纬30度线上,更令人迷惑不解的是,在地球南北30度线上,常常都是飞机、轮船失事的地方,人们把这些地方叫“死亡旋涡区”。在北纬30度线上,有百慕大、日本本州西部、夏威夷到美国大陆之间的海域、地中海及葡萄牙海岸、阿富汗五个异常区,加上南半球的五个异常区,等距离分布于地球上,如果把这些区域间用线连起来,整个地球就会被分割成20多个等边三角形,这些区域的海流、涡漩、气旋、风暴及海气相互作用,加上磁场,都远较其他地区剧烈和频繁。这些在地球上排列整齐、分布均匀的死亡涡漩区,给人类带来了不少灾难,也为人类增添了探寻其奥秘的兴趣。
1973年,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大西洋上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时,一艘主力舰发现了不明潜水物。当时,这个半浮于海面的巨大物体被当成不明国籍的间谍潜艇,于是,一声令下,炮弹、鱼雷纷纷向它飞来,但不明潜水物毫无损伤,而且当它悄悄下潜时,整个舰队的无线电通讯设备统统失灵,直到10分钟后潜水物完全消失后,舰队的无线电通讯才恢复正常。
同年4 月,一个名叫丹。德尔莫尼奥的船长,指挥船只到达百慕大三角区附近的斯特里姆湾的明澈的海面时,一个形如圆形的大雪茄烟似的怪物浮出水面,它长约40-60米,时速达60-70海里,两次都是在下午4 点左右出现,地点一直在比米尼岛北部和迈阿密之间,而且都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这位船长不知该怎样应对,下令水手小心翼翼地躲开,可是这个神秘的怪物却总是先主动地消失在船体的龙骨之下,显得极其友好。
有科学家据此认为,在神秘的百慕大三角区海域里,一定隐匿着外来文明!因为那种超级潜水物所显示的异乎寻常的能力,实在是地球人不可企及的。海洋是地球的命脉,因此倘有地球本土之外的文明存在,那么它对地球海洋的关注是必然的。这些超级潜水物也许已拥有它们的海底基地。海洋是地球上最险恶的环境,同时它能够提供生态情报,这对外来文明就已可构成足够的吸引力了。
1968年1月,美国TG石油公司在土耳其西部一处270米的地下,发现了一条深遥的穴道。穴道高约4-5米,洞壁光滑异常,如人工打磨一般。穴首向前不知延伸至何处,左右又连接着无数的空道,宛如一个地下迷宫,工人在万分惊恐的情状下突然发现一个白色巨人,身高足有4 米,无声无息就来到了工人面前,巨人在手电光下闪闪发亮,伴随着雷鸣般的吼声,所有的工人都被声浪掀翻在地。很显然,巨人对一群偶然闯进自己家门的不速之客发怒了!
如果这事确凿,那么巨人当是生活在地下的高级智能生物无疑。发现巨人的地点在地图上与百慕大正处在同一纬度!这是一个令人兴奋无比的发现!此后,科学家一直坚持,在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海域下面有个大洞,海水就是从这里流进去,穿过美洲大陆,然后在太平洋的东南部的圣大社岛海面重新冒出来。大家可以推测,在地下数百米深处有如此庞大的地下迷宫,你还担心地球是钻不穿的吗?这个通向百慕大区域的大洞口肯定会产生巨大的涡漩,在外星人出入洞口时,超乎想像的涡漩能量肯定会轻而易举就吞噬了刚好经过的一只轮船或一架飞机了。
也许地下真有一个我们暂时不可知的世界?或者说百慕大魔鬼三角区果真是那个世界通向地面的出入口?照此推测,水下不明潜水物或巨人真是那个世界派遣到我们这个世界来的探测器或密探了!
奇特的巨石文化巨石文化是由一些粗石巨柱或条状块石组成的,石碑、石塔、石墓道或石圈等代表着一种史前文化。散布于地球北半球北纬30度及附近区域的巨石遗址产生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在讨论地球巨石遗址这个话题时,我们需要把范围稍稍扩大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位于英国南部索尔斯伯利平原的巨大石柱群,因为这些最壮观因而建造难度也最高的巨大石柱群与散布于北纬30度的各类巨石阵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果正本溯源,它们应是搭乘大陆板块漂移从北纬30度附近出发的。
英国这组巨大石柱群是一座高4 公尺、重25-30吨的巨石排列成图形的巨石遗物。
正当地球北半球30度附近的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印度文明、黄河文明成立不久之时,这些巨大的石柱群也已开始兴建,换句话说,当古埃及在大建金字塔时,西欧也已开始建起了数万座巨石建筑物。
迄今为止,包括巨大石柱群在内的所有巨石建筑物,究竟为谁所建,目的为何,以何种方法建造等,都是一个谜团。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巨石柱是由高水准的土木技术建造完成的。但每当人们解开一道围绕巨石阵的谜团,立即就会产生另一个谜团,因此,始终都无法完整地破译出环绕于巨大石柱群的神秘谜底。也许巨石建筑的建造者们至今还操作着我们现代人不知道的某些能量呢!
从飞机上俯视,巨大石柱群看来就像是有柄的镜子,相当手柄的部分被称为林荫路,是面向巨大石柱群中心的道路,在入口处附近则是著名的鞋跟石。除此之外,还有周沟、山石、洞穴等配置于同心圆上的构造,现在通常是从中心向外依次分为三石塔、撒逊圆、工穴、丫穴、顾普力穴及周沟。
从多个则面和角度的分析研究表明,巨大石柱群并不是一次完成,而是费时1000年以上,经过多次整修而成的,科学家将巨大石柱群从建造上分为三大部分。
“巨大石柱群1 ”建于公元前2750-22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此时先挖掘了一条直径98米的环状沟渠,再将挖出的土制成高2 米的土堤。在沟渠的内侧挖有56个称为顾普力的洞穴,石柱入处有两根门柱石,另外还有一根立着的“站石”。
“巨大石柱群2 ”建于公元前2100-2000年,这个时期的工程主要是在周沟的内侧竖立了两层半圆状的蓝石。
“巨大石柱群3 ”建于公元前2000-1100年的青铜器时代初期,也是建造三石塔及撤逊圆的最重要的时代。所谓三石塔,指的是组合3 个石材而成的牌坊型构造物,三石塔共5组,排列成一个U形,开口处朝向鞋跟石。
1964年,英国考古学家对其中34个穴加以考查,并从25个穴中出土了火葬的人骨,这些人骨看上去像后来才埋入的,当时许多人都这样说,但这个理由是解释不通的。还有正确地组织撒逊圆和三石塔的技术也是谜之一,因为这些构造物必须取得在石柱和其上的盾石(称为“林特尔”)的微妙的平衡。
建筑巨大石柱群的场所并非是完全的平面,而是向西北方倾斜约45公分。由于现在的盾石大都脱落,所以并不清楚当初的情形。
撒逊圆、三石塔是用石斧将石材加工而成的,身入其中时会发现每根柱子是一点点地变粗的,也就是典型的凸肚型建筑,众所周知,这是希腊式建筑的显著特色。
盾石也并不是简单地将石块平放了事,在加工之前,必须像画圆弧一样画出弧度,这还不算,在组合柱子与盾石时,还要挖榫和榫穴,这是木造建筑物使用的技术,即一边作凸部,一边开穴,然后借其接合力提高强度,并防止参差不齐。
不间断的发掘工作在距巨大石柱群3 公里处又挖掘出了一处圆形集会场遗迹,这是一座顶呈圆锥形的建筑物,其精确和细致的技术使人相信,正是这种技术保证了巨大石柱群的建造。
难以推测的是,人们花费长达1000年的时间去建筑巨大的石柱群的直接动机到底是什么?我们虽然立足于人类历史所形成的文明之上,但我们又习惯以自己所谓的文明视角去透视古人的思想,在我们并不能很清楚地证明他们的目的之前,似乎只能从现代的观点证明这是属地球人的行为,或为使死者的灵魂获得自由而建造的?但以巨大石柱群为首的许多巨石建造物,看来似乎都拒绝了我们的理性分析。有一点可以肯定,人类早期的历史是用石头、力量和技术塑造的,而巨石则是远古文明中最辉煌的经典篇章。
置身于这圈广为人知的巨大石柱群之间,只要于夏至当天站在三石塔的中央,即可透过撒逊圆和鞋跟石,成一直线地望见日出,可惜我们去的时候夏至已过。
1969年,波士顿大学天文学家雪拉鲁特。中勃金斯发表了“巨大石柱群天文台论”
一文,正确地记录了巨大石柱群的构造物、洞穴及蓝石等的配置,并修正了4000年时间经过的不吻合之处,并指出构成巨大石柱群的重要巨石排列,具有用来指示夏至点方向的指示器作用,同时表示某固定年之月份的特别周期,至于顾普力穴,则是为追寻日食和月食图设置的“电脑”,这一假设一出,怀疑论接踵而至,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如果这个民族拥有如此高度的技术,那又为何全然看不到天文学以外的发明?
1921年,英国实业家阿尔弗雷特。瓦特金斯在一次旅行中,偶然发现了海利弗德复的丘陵地带突然出现了一条不可思议的路,在这条路上,成一直线地排列着古老的石碑、神木、古堡、教会及圣井,而且这条直线也连接其它的石碑和教会,并呈直线相交,看来就像一种很明显的网状组织。
瓦特金斯很快发现直线上大都是语尾中有Ley、Lay、Lea、Leigh的地名,因此他就将这条直线命名为“雷线”。事实上,巨大石柱群正位于连结索尔斯伯利巨石遗迹的路线上。
瓦特金斯随后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雷线可能是罗马人入侵英国以前所制定的古代直线道路计划,只是雷线建筑在沼泽地的险峻的道路上是否还昭示着什么别的意义没有?
随后,著名地理学家盖。安达乌特确认了这些遗迹的地下有着山脉线、水源线、道路线之别的分歧点。他将这些地下线解释为“用发生于地球内部的,随着波动传来的能量,在地表各处制成网状组织,这样它既会对植物的萌芽及成长产生重大影响,也会让动物及昆虫一边感应其流动一边行动”。
雷线肯定预示着某种能量,正如另一巨石文明的埃及金字塔拥有神力一样,古代人正是用某种特殊方法感觉出雷线的存在,并在雷线所在位置以巨石设标志,而且,在近代科学思想未侵入之前,沿雷线分布的国家或地区岂不也仍于无意识之中遵守其法则,并建造教会或圣井吗?
也许像巨大石柱群这种既巨大又精巧的遗迹,真是作为能源站来使用的也说不定?
常有人在巨大石柱群附近目击到UFO ,这说不定也与雷线有关?
为了全面判别大致处于同一时期的巨石遗址的文化信息,沿瓦特金斯指出的雷线,我们采访了另一处著名的巨石遗址。在法国西部布列塔尼的摩比尔昂,有一座名为卡尔纳克的村庄,村庄的田野上耸立着一排排巨大的石头,犹如行进在田间的一队队威武的士兵,这一巨石长阵就是欧洲巨石遗址中蔚为奇观的代表性遗址之——卡尔纳克巨石群。
卡尔纳克巨石群每块立足高约1-6米,共分数列,长度近4 公里,总数近3000块,分为麦克、克乐马利沃和克尔勒斯康3 个群落。此外,在麦克石群和克尔勒斯康石群的附近,还有两处圆形的名列,上述石群小最高的石块达7 米,如同阵中挺立的高大旗手,整个巨石阵排列整齐有序,显然事先经过周密的布局配置,巨石长阵中石头均为天然石,未加雕琢。
这是一群什么性质的巨石阵?至今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在黎巴嫩巴尔别克小村,又发现了有一个原始部落的神殿遗址,神殿外围城墙是用3 块巨石砌成,估计都超过1000吨,另外,还有一块被称为“南方巨石”的巨石,长度达20.8 米,宽、高各超过4 米,重量在1200吨以上,仅这一块石头,就可造3幢5层高、宽6米、深12米的高楼,并且墙厚可达30厘米!
一块块巨石,无疑是一个个问号,它们历经沧桑,执著地矗立于这个古老星球上的各个角落,也矗立于人类渴望被知识浇造的心灵荒原,它长久地吸引人们的不仅有令人惊叹的原始艺术价值,更主要的是它们都不容分辩地超越了历史,向人类的所有思维能力发出了无声而持久的挑战。
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上一直埋藏着3 个异乎寻常的谜,第一个谜面是勒在地面上的奇特的轨迹,这些被当地人称为大车印的轨迹凹槽深度达72厘米。说它是车轨吧,但它又显示出明显不同的辙印。对这些奇特的轨迹的猜想大都没什么实际意义,因为轨迹的凹槽越过了高山与峡谷并始终保持非常紧凑的曲线。从古到今,产生过关于轨迹的20余种猜想,无一能站住脚。
马耳他岛的轨迹一直延伸到地中海,即使在水深42米的地方,潜水员还可以发现。
这是否可以理解为马耳他岛大幅度下沉过?
另一个奇特的大胆设想是这样的:我们人类的宇航员在月球上留下过车辙,月球车也曾在月亮表面四处行走;马耳他岛地面为风化的石灰岩,它最初在潮湿的时候是非常松软的,也许就在这期间某种不明飞行物光顾过,并以一种我们还不熟悉的方式“滚”
过马耳他岛的地面?
法力无边、不可妄动的“圣物”
我们和人类的先民受着同样的诱惑,特别是面对浩瀚的夜空,点缀在圆拱形天空中成千上万颗闪亮的星星一直显得神秘莫测,无语的苍穹以其宏伟壮丽的闪烁群星点燃了人类的想像力,不过,对于先民来讲,天上居住着诸神的想法并不只是一种模糊的猜测,而是一种真实的思想。这些神明是宇宙中的智者,因此他们有时离开天上,降临地球,指导尚未开化的人类,甚至这想法在今天一部分人眼中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不是吗?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有一块相当于好几间房子那么大的岩石,每当月亮升起的时候,印第安人纷纷聚集在巨石周围,点起簧火,虔诚地礼拜这块石头……巨石不久就慢慢地发出了一阵阵迷人的乐声,那乐声时而委婉悠扬,似一首优美抒情的小夜曲,时而又哀怨低回,好比一首低沉的悲歌……
更令人神秘莫测的是,在这些发声石头周围散步,就会发现磁场会失灵,人们不辨方向,好比飞机、轮船在百慕大三角区遇到的情形一样,也许这二者真有什么奇特的联系吧?但我们还不能忘记对事情本身发问:当地的印第安人为什么要对这块巨石那样顶礼膜拜?这块巨石为什么会发出那样动听的乐声呢?这块巨石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本世纪30年代,美国人在哥斯达黎加的马尔苏尔小镇上发现了大批巨形石球,巨大的石球甚至被当做装饰摆在小镇居民的家门口。这些巨型石球有什么用?人们为什么要制作这些巨型石球?没有一个人能回答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仍旧只有猜测:这些石球也许代表着天上不同的星球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些石球也可能是外星人放在这里的?
不过,在北纬30度附近,比如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新墨西哥州,都大量存在着这种巨型石球,这也就见怪不惊了。
❾ 终南山地理位置,急求答案
一,终南山,在西安市长安区城南15公里处,它东起盛产美玉的蓝田山,西至秦岭主峰太白山,横跨蓝田、长安、户县、周至等县,绵延200余里,天造地设,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成为长安城高大坚实的依托、雄伟壮丽的屏障。她舒展青苍秀美的双臂,捧起长安城这一人类文明的瑰宝,奉献给古往今来的人们。长安城无疑是终南山的重心、终南山的灵魂。终南山因长安城而姿颜焕发,名扬四海,成为人们乐于游览的胜地。
终南山地形险阻、道路崎岖,大谷有五,小谷过百,连绵数百里。《左传》称终南是“九州之险”,《史记》说秦岭是“天下之阻”。宋人所撰《长安县志》载:“终南横亘关中南面,西起秦陇,东至蓝田,相距八百里,昔人言山之大者,太行而外,莫如终南。”至于它的丽肌秀姿,那真是千峰碧屏,深谷幽雅,令人陶醉。唐代诗人李白写道:“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秀色难为名,苍翠日在眼。有时白云起,天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
终南山,一名中南山,又称太乙山。主脉为东西走向,支脉多呈南北走向,排列较为整齐。这些南北走向的支脉,为数多达175道,长度多在10公里左右(最长的15公里),高度多在2000米,透迤峻峭,中间孤峰蔚起,十分壮观。著名的秀峰有王顺山、太兴山、嘉午台、翠华山、南五台、小五台、青华山、圭峰山、紫阁山、万花山、清凉山、望仙坪、朱雀森林公园、楼观台等。著名诗人王维诗赞曰:“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唐太宗李世民也对终南山着意颂扬道;“重峦俯渭水,碧峰插遥天。出红扶岭日,人翠贮岩烟。迭松朝若夜,复岫缺疑全。”从这些诗篇中可以看出,终南山的奇峰秀岭、碧水幽胸、茂林修竹、繁花蔓草,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历代的游人。李白心驰神往,王维长期隐居其中,而唐太宗觉得住在终南山中仿佛进人仙山琼字一样心悦神怡!
终南山中,林木果树自古以来十分丰富。《诗经·秦风》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后汉书·东方朔传》说:“南山出玉石、金银铜铁良村,百工所取,给万民所仰足也。又有粳稻梨栗桑麻竹筒之饶。上宜望芋,水多锅鱼,贫者得以人给家足,无饥寒之忧。”汉唐时代,长安居民、手工业者所用的薪炭、木材、石材、药材等大都取于终南山。
西安的气候,受终南山影响很大,这在古代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唐文宗曾说:“每闻京师旧说,以为终南兴云,即必有雨;若晴,虽密云他至,竟夕不沾濡。”
对终南山的雄伟,张衡的《西京赋》有一段描写:“终南山,脉起昆仑,尾衔嵩岳,钟灵毓秀,宏丽瑰奇,作都邑之南屏,为雍梁之巨障。其中盘行目远,深严邃谷不可探究,关中有事,终南其必争之险也。”终南山在古代有两条通往南方的大道。一是子午道,是西安通往汉中、四川的要道。唐代,四川涪州(今涪陵市)进贡杨贵妃的荔枝,取道西乡驿,不三日即到长安,因此这条道也名荔子路,现在的(西)安万(四川万县)公路仍循此线。二是武关道,是西安经商洛通楚、豫的大道。秦始皇二十八年“自南郡由武关归”,走的即是此道。唐代韩愈去广东潮州.途经蓝关时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名句。
洋洋秦岭,巍巍终南,关中南屏,数百里群山,叠峰邃谷,博大深远,山青水秀,幽静爽馨,地广人稀,空气清新。其间公路网布,交通极为方便,是关中地区天赐的避暑游览胜地。终南山众多风景名胜中,今日开设了秦岭自然山水风光旅游线。此旅游线路从西安出发,沿西万公路,进沣峪口,翻越秦岭,到达秦岭以南的宁陕县城,单程188公里。游览区境内,既有森林景观,又有飞泻瀑布,既有石佛庙台,又有溶洞可供观赏,山下河水蜿蜒而下,与国道时聚时分,颇具一番情趣。秦岭自然山水风光可作二日游,此线共有10个景点;1、巍巍苍翠秦岭山,2、子午道上古石桥,3、忠骨英魂烈士塔,4、浩瀚林海平河梁,5、飞泻瀑布十八丈,6、蓬莱仙境石佛台,7、金鸭浮舟城隍庙,8、钟乳石窟百神洞,9、龙潭戏水引鸳鸯,10、玉皇苑上观石羊等。
二,在金庸的小说中,王重阳的练功地点“活死人墓”是重阳宫中最神秘的地方。其实,历史上真是有“活死人墓”这个地方,的确也是王重阳修道练功的地方,但却在距重阳宫还有4、5里路程的成道宫中。如今还有墓堆,前面有碑石上刻着“活死人墓”几个大字。据当地专家讲以前曾经开过墓道,发现里面确有地下室,看下去深不见底,为了保护起见,没有让人进去,就用土封住了。据记载,王重阳早期曾经在活死人墓中修炼两年,还写了一首《活死人墓赠宁伯功》的七绝诗,描绘了这种特殊的修炼方法。诗中说“活死人兮活死人,风火地水要只因。墓中日服真丹药,换了凡躯一点尘。活死人兮活死人,活中得死是良因,墓中闲寂真虚静,隔断凡间世上尘”等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