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政治的影响

地理环境对古代希腊政治的影响

发布时间: 2021-02-17 11:57:21

『壹』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于古希腊文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因为希腊所处的巴尔干半岛前出部分多为山地——经济是政治的基础,在半岛上的各个势力缺乏专发展属到足够强大的经济以至于吞并别的势力;同时因为三面环海,一方面各城邦可以通过海洋获得渔业、贸易的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为各城邦的统治者提供了海上战略纵深,不容易被彻底击溃,城邦虽小,但生命力足够顽强。另外,因为巴尔干半岛前出位置的优越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希腊也一直没能发展出诸如中国的精细农业,缺乏足够的战略粮食储备,这也是各城邦之间难以出现激烈的兼并战争的重要原因。综上所述,一方面,巴尔干半岛上的各个希腊城邦不能相互吞并;同时,因为海洋的天然屏障,强大小亚细亚及波斯地区文明难以在较落后的技术条件下发动对半岛的致命性攻击,所以才会出现在小小的巴尔干半岛前出部分能邦国林立,繁盛而君权不够强大,自由的政治环境也就成为一个必然的现象。

『贰』 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有什么影响

希腊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且分散,土壤较贫瘠,加之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1.使得古希腊的人们主要从事于工商业,工商业发达,工商业讲求公平交易,使得古希腊人们很早就有了平等的价值观念.
2.以丘陵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分散的地理条件,不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的形成(大河文明),促进了小国寡民的城邦体制的形成.
3.多港湾,有利于对外联系,使得工商业发达,对外贸易频繁,航海和海外贸易使得古希腊人练就了勇于进取,善于求索的民族精神.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希腊半岛多山,连绵不绝、山势陡峭的山脉将陆地阻隔为一个个地理上相互隔绝的小单位,这为后来形成一系列“小国寡民”、独立自治城邦国家的政治格局有重要影响.平原的缺少与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季风气候则有利于种植葡萄和橄榄,因此,通过海外贸易换取粮食成为维系希腊人生存的基本途径;进行大规模的海外殖民以缓解人地矛盾成为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就决定了古希腊民族基本上是一个工商、航海业居主导地位的民族,而环海的位置、曲折的海岸线、众多的海湾良港则为这种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希腊人也在征服大海的过程中铸就了勇于开拓、乐于求索的民族性格.要求以自由贸易、平等交换、兼顾整体利益为原则的商业活动必然会推动古希腊人养成自由平等观念及公平竞争意识,从而为民主政治的产生提供基本条件.
以古希腊工商业城邦的代表雅典为例,雅典境内多山,土质贫薄,只有几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适于种植谷物,农业相对斯巴达等城邦落后.山坡上适于栽种葡萄、橄榄等果树,山中蕴藏着大量的银矿、优质陶土和为希腊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由于雅典所处的阿提卡半岛是中希腊和爱琴海世界联系的前缘地带,因而为航海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解决粮食危机,雅典大量输入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时将自身的手工业品输往各地,有力的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古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了经济上的多中心,而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脉纵横、岛屿众多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希腊世界分为三百个左右的城邦.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此外,地处欧、亚、非三洲交通要冲的地理位置,也便利了古希腊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吸收来自亚非的先进文明.可见,人类早期文明的生长往往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叁』 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特征,对古希腊政治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你好 ,古来希腊地处地中海东部自,扼亚非欧三洲要冲,包括爱情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沿海,爱奥尼亚群岛以及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岛的殖民地。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绝的的山壑将陆地隔成小块,而广大的海域却赋予了希腊先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海岸曲折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宜人,海洋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所以特殊的地理环境也一定程度上影响古希腊的历史与文化,土地的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而地中海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为了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出口这些换取粮食。另外为了解决人口增长与土地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希腊人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活动。广泛的海外贸易,殖民活动以及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使希腊形成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较早接受了平等互利的观念,都有利于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建立
打字不易,望采纳。祝你学习进步

『肆』 简述地理环境对古代中国,古代希腊文化的不同影响。

(抄1)古代中国发祥袭于中原地区,属于辽阔地域农耕经济,长期以来血缘纽带不能突破,由于治水、对外战争等公共事务的需要,更容易形成专制集权的体制。
(2)古代希腊多山地、港湾,山脉把陆地分割成小块,有利于小国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人们可以早出晚归,一切国家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表决。土地贫瘠,生产力不发达,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勇敢和富于进取的精神。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频繁交往流动,导致地缘战胜血缘,形成“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有利于民煮制的发展。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人们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煮政治的建立。爱琴海地区气候宜人,人们喜欢在露天进行政治活动,直接或间接促成了希腊民煮政治的建立。

『伍』 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最主要的影响是

多山地,港湾众多,没有辽阔的平原土地,多种经济形态并存.山脉把陆地分割成小块内,有利于容小国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领土广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同时人们可以早出晚归,相互间比较熟悉,一切国家政务比较简单,易于在公民大会中讨论和发表;土地贫瘠,生产力不发达,促使人们产生积极,勇敢和富于进取的精神;海外贸易兴盛,以平等交换为原则,有助于人们平等观念的形成与民主政治的建立.

『陆』 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与希腊民主政治形成原因,二者之间的联系

由于古希腊国家地域多位海岛并不利于中央集权,决定了地域城邦之间的独立自治,为此就造成了权力的分散,且由于希腊多良港,航运发达,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也是对民主政治形成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柒』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政治生活有何

一、 地理环境对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所谓两河流域,指的是发源于西亚塔失鲁山和扎格罗斯山的两条河—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及其支流流过的地区。这两条河流在巴格达附近几乎相汇有分开,到距离波斯湾大约八十公里的地方才相汇。从巴格达以下,两河流域所造成的肥沃冲积平原,就是两河流域古文明孕育和成长的地方。这块冲积平原的南半部古时成为苏美尔,北半部称为阿卡德,又可以成为巴比伦,巴比伦的北面成为亚述。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在干燥环境中的水分充足的冲积地。两河的水源是土耳其东部的积雪,它们每年泛滥程度的大小取决于积雪融化的快慢,泛滥的时间一般在四月到六月。从水源头到三角洲的距离很短,所以冲积的比较剧烈。两河流经大片的沼泽地时,河水大量蒸发,在到达三角洲入海口时沉淀了大量的盐分,所以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一直存在盐碱化的问题。幼发拉底河河床的中间部分比周围高,泛滥的河水就会在几个星期中停留在临近的泛滥盆地中,盆地因此沉积了大量的盐分。要保持土壤的肥力,两河流域的人们需要修建灌溉网络来控制河水的泛滥。如果不做维护,任河水泛滥,两河流域的平原将不能够耕作。在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断有弃耕的土地,古代文明中心不断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于土地弃耕有一定的关系。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河流比较婉转曲折,因为北部多山。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有所改变。从乌鲁克晚期到乌尔第三王朝,居民主要集中在三角洲地区,但是随着南部盐碱化的不断加剧,居民逐渐北移。
在没有先进的水利技术的条件下,北部河谷地区很难维持灌溉网络,随着水利技术的不断提高,帝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兴修水利工程,北部逐渐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部的盐碱化问题变得越来越重。在一个时期,农作物的产量下降了一半,但是需要种子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多。长期连续的耕作,不做设当的休耕,加速了盐碱化的进程;常年的灌溉使得地下水位保持在很高的位置,盐分不能被冲刷掉,停留在地表上层。盐碱化的一个重要后果就是人们不断地北移,从苏美尔到阿卡德再到亚述,三角洲地区再也没能恢复往日的辉煌。
二、 地理环境对古埃及文明的影响
古埃及文明发源于非洲北部一片广袤的沙漠地区。尼罗河自南向北从这里流过,留下了一条狭长的河谷,与河谷相对应的是两边的沙漠地带,河谷和沙漠构成了古埃及人生活环境的组成部分 。埃及的东西两边都是沙漠,北面是地中海,地理位置上比较孤立,这种孤立性是古埃及人对外交流比较困难,但另一方面这种孤立性使埃及不容易遭到外敌的入侵,有利于保持文明的延续性。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尼罗河对古埃及文明的重要意义。可以说,在干燥的北非沙漠中,如果没有尼罗,也就不会有埃及的文明。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的维多利亚湖,主要有两条支流: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白尼罗河的水量比较稳定。尼罗河全长六千多公里,在埃及境内有一千多公里,流经开罗时分为五条支流呈放射状流入地中海。古埃及人把尼罗河三角洲称为“下埃及”,把开罗以南比较狭长的地带称为“上埃及”,古埃及的国王自称“上下埃及之王”,这个称号反映了河谷与三角洲在地理上差别。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了大量的沃土,使之成为古代埃及人的乐园。每年的七月,尼罗河的水位逐渐上涨,并溢出河床流向河谷,每年的九月份达到高潮,整个河谷都淹没在河水中,河水退后,留下了一层淤泥,这些淤泥富含磷酸盐和腐殖质,是农作物生长的沃土。由于河水在大多数的时候都定期泛滥,及时带来天然化肥,使得这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尼罗河不仅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而且还避免了两河流域的盐碱化问题。在收获之后,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月的干旱,使水涝和盐碱化问题得以避免。此外,由于淤泥的沉淀,河两岸地面升高,河水泛滥不是冲破堤岸,而是顺着河渠慢慢地流出去,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许多的小池塘。在盛水期,这些小池塘可以储存许多水,在枯水期的时候在倒流出来。这一方面可以使土壤充分地吸收水分,避免了盐碱化的问题,另一方面又可以补充灌溉。
沙漠虽然不能让古埃及人居住,但是沙漠中的资源对古埃及人有着较大的吸引力。西部沙漠地势相对平坦,分布着几个绿洲,绿洲中产一些宝石,西部沙漠对古埃及人的影响仅限于此。东部沙漠对古埃及人的生活较为密切。这里的山比较多,石料丰富,古埃及人建金字塔所用的石料大都是从这里弄得;东部沙漠和南部沙漠中还有储量较丰富的金矿,这是最吸引古埃及人的地方。对沙漠中各种矿产资源的开采,是埃及人经济生活的重要环节。没有积极开发沙漠的愿望和勇气,就不会有金字塔和卡纳克神庙的奇迹,和令后世赞叹不已的其它成就。
三、 地理环境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古代希腊人的故乡既包括被爱琴海环绕的巴尔干半岛,也包括海洋周围的其它地区,爱琴海上有许许多多的岛屿,这些岛屿就成为古代希腊人向外拓展的垫脚石。希腊半岛的东部比西部发达,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东部的海岸线比较曲折,航海条件较好,而且面朝东方的古代文明发达地区,有条件汲取埃及、西亚文明的成果并与之进行各种交流。位于半岛的科林斯地峡延长了动不得海岸线,形成几个独立的岛屿,并将它们推向大海的怀抱,使得古代历史上重要的商贸中心都集中在东部。
希腊半岛上多山,一系列崎岖的山地将希腊与巴尔干半岛的北部分割开来,北部成为马其顿。希腊半岛上的山不高,最高的不过一万英尺,但是这些比较陡峭,不易翻越,这就使希腊南部免遭北部民族的入侵,这也是古希腊能形成城邦政治的一个原因。希腊半岛上没有大平原,也没有利于农业灌溉和交通的大河,农业不是很发达。希腊的海岸线比较曲折,几乎所有的城邦离海岸线都不超过四十公里。对当时的希腊人来说,半岛上唯一的交通途径就是崎岖的泥路,陆路交通既缓慢有昂贵;海上经常有风,而且海盗很多,走海路很不安全,所以当时的希腊大都不愿意出门,这可能是希腊形成城邦政治的部分原因。希腊半岛的矿产资源较丰富,矿产资源的开采较早。希腊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潮湿多雨,夏季干燥少雨。冬季只有高山地区有雪,其余的地方基本不下雪,但是也会有大风和寒冷的天气。每年的降雨量很不一样,农业收成不稳定,时好时坏。希腊人自己认为除了偶尔的自然灾害外,当地的气候是全世界最理想的。亚里士多德相信气候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命运,希腊的天气不冷也不热,对希腊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都有好处。他们能保持自由,并创造出最好的政治制度,如果他们能在自己的心中保持政治上的统一,他们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综上所述,地理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古文明的产生、发展。西亚之所以有这样的文明,埃及之所以有那样的文明,希腊之所以有不同于它们的文明,跟地理环境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为什么金字塔出现在埃及而不是出现在希腊,为什么城邦政治盛行于希腊而不是西亚,这跟地理环境是有一定的关系的。

『捌』 古希腊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民主政治有何影响

希腊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古希腊由于海洋和山峦的阻隔,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而是出现了多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城邦面积狭小,人口少,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古代君主专制盛行的情况下,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治基础上的选举制、任期制、代表制等民主运作方式。这一伟大的创举为后世民主政治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玖』 古希腊地理环境对政治、经济、文化、有什麼影响 急急急急急急啊~~!!!!!

古代希腊的地理范围以希腊半岛为中心,包括东面的爱琴海和西面爱奥尼亚海的群岛和岛屿,以及今土耳其西南沿海,意大利南部及西西里东部沿岸地区。地小山多、海岸曲折、岛屿密布为其地理环境特色。作为古希腊文明中心地区的希腊半岛,其中部和南部以港湾众多、海峡连绵著称,为希腊文明提供了面向海洋的自然条件。就希腊陆地而言,则是山多土薄的贫瘠地区。无数的山脉和丘陵将希腊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地区,陆路交通的极为不便和地域的分割,是促成希腊难以统一、城邦小国林立局面的重要因素。就地理整体上看,希腊世界与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和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文明中心地理距离很近,易于接受两大文明的积极影响。可以说,在古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地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希腊半岛山岭交错,河流短急,又没有东方的大河流域和广大平原,这种各地近乎隔绝的地理多中心,决定了希腊的经济多中心。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自然产品的多样性形成了社会分工的基础。以希腊工商业城邦的代表雅典为例,雅典境内多山,土质贫薄,只有几片不大的平原和河流谷地适于种植谷物,农业相对斯巴达等城邦落后。山坡上适于栽种葡萄、橄榄等果树,山中蕴藏着大量的银矿、优质陶土和为希腊建筑所需要的大理石这有利于雅典人在农业基础上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同时,由于雅典所处的阿提卡半岛是中希腊和爱琴海世界联系的前缘地带,因而为航海业和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解决粮食危机,雅典大量输入谷物等粮食作物和其它原料,同时将自身的手工业品输往各地,有力的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
希腊绵延曲折的海岸线为希腊提供了众多的天然良港,在陆路由于为山脉所隔,而难以联系希腊世界的情况下,大海将它们联系了起来,并将希腊和世界联为了一体。同时大海也成为希腊扩大生存空间的便利通道,促进了希腊早期的对外殖民和后来的海外贸易。这都促成了希腊大多数城邦由封闭的农业经济转向开放的商品经济。
希腊地理上的多中心决定了经济上的多中心,而经济上的多中心又决定了政治上的多中心。山脉纵横、岛屿众多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希腊世界分为三百个左右的城邦。希腊城邦的一大特点就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斯巴达也不过8400平方公里,人口总计约40万,而雅典则只有2556平方公里。小国寡民的特点使经常召开全体公民大会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成为可能。
但起到决定作用的还是受地理环境影响下的经济结构的变化。以雅典为例,在城邦形成之初,经济形式主要为农业经济,这使得占有广大土地的氏族贵族得以垄断政权。但随着海外贸易的不断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使得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壮大,他们有着自己特殊的政治经济利益。他们联合同样受贵族压榨的无地和少地的平民,反对贵族政治,要求实现财富政治,废除债务剥削,集城邦全体的力量,扩大海外贸易。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已达到公开暴动的程度。当时雅典人基本按地理所在而分为平原派、山地派、海岸派。在社会变革的大势之下,公元前594年,雅典工商业贵族梭伦当选首席执行官,开始改革。后经过僭主政治,在经济上扶植下层平民的阶段,在新的阶级和社会基础上,雅典过渡到了民主政治。
而希腊世界的另一大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的斯巴达,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犹罗达河贯穿南北,适于农业生产;海岸线平直,缺少优良港湾,不适于发展商业和航海业。这种天然的农业优势,使掌握土地的贵族力量强大,而平民力量弱小,同时由于斯巴达社会生活的军事色彩,斯巴达在政治上长期是处于贵族寡头政体状态。
地理环境对希腊文化也起到了直接和间接的作用。
希腊地近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易于接受东方这两大文明的先进文化,转为己用。正如古朴时期中期的希腊文明被命名为东方化风格阶段所示,希腊文明在它的形成过程中学习东方之处很多。例如希腊的艺术家从埃及和腓尼基学到青铜铸像、石料建筑和雕刻石像的方法,开始建造希腊神庙和雕塑希腊神像,这是以雕像为代表的古朴时期希腊艺术起点异常之低,但其发展速度却很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希腊文化的发展离不开自身的具体自然环境,以雅典为例,利用多产陶土的自然优势,在古朴时期就已生产出大量优质陶器,销往各地。希腊哲学和史学的发展也离不开东方的影响,许多希腊的哲学家和史学家都曾游历埃及、巴比伦、印度等东方国家,考察学习,吸纳精华。到公元前5世纪,希腊有关天文、地理、数学、几何、物理、医学等曾向东方学习的自然科学的知识的积累与探讨已逐渐进入系统理论的发展阶段,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东方对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
当然,受地理环境影响的希腊政治经济结构对希腊文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纵观希腊历史,不难看出,希腊的政治经济和希腊文化呈现出同涨同衰的正比例现象。凡是希腊政治经济稳定兴盛的时期,其文化发展也处于兴盛时期,反之,则处于低落时期。文化与政治经济紧密结合。例如希波战争之后的雅典希望有人能全面详实地将这场战争记述下来,因此,当“史学之父”希罗多德在回到处于鼎盛之世之下的雅典后,马上受到伯里克利的注意,将写史的希望寄托与他,结果便是《历史》的问世。
而在地中海对岸的埃及由于地理环境和政治经济的影响在文化方面的体现与希腊就有许多不同。古埃及东临红海,西接利比亚,南接努比亚(今苏丹),北濒地中海,与希腊隔海相望。全国沙漠占百分之九十六,人口集中在尼罗河流域,国家地理按尼罗河而分为上、下埃及。在古代,埃及实际上只有东北经西奈半岛到达巴勒斯坦和叙利亚一条国际通道,虽有航海活动,但对埃及影响不大,因此埃及比于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其三千年间较少受外族入侵,文化也一脉相承,未有大变。由于埃及是农业国,要求对尼罗河泛滥和因此而导致的田界改动等生产实践中的有关事例进行测量,计算。于是在文化成就上,埃及主要体现为实用科学的成就。在艺术上也以规模宏大的建筑为主要体现,作为埃及文化成熟标志的金字塔,之所以能在埃及而不在希腊出现,地理环境因素也起到很大作用。
埃及是典型的东方大国,与希腊的分散性相反,表现为大范围内的聚合性。尼罗河冲积平原使得土地肥沃,为了农业的发展,需要大规模的水利工程,这有利于促成负责水利的集权产生,从而产生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帝国。而这种集权帝国由于地理因素、经济上的封闭性和政治上的限制,在文化上缺少创造力,三千年来,并未有大的变化。到后埃及时期,文化趋势愈加保守,只想复古,不求创新,到希腊罗马统治时期,象形文字也变为死文字,文明传统由此断绝。
综上所述,古希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与制度、文化等方面无不受到希腊地理环境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形成了璀璨的古希腊文明。不过,虽然地理环境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可变量,起着增加或减少人类控制自然的力量的作用,而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推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希腊是建立在较高的生产力基础上的。铁器是希腊普遍进入阶级社会的物质基础,有可能出现城邦林立,铁器也使希腊社会的第二次和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在不到四个世纪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为工商业奴隶制提供了阶级基础。文化作为经济的上层建筑和政治制度的反映,再加上本身创作受生产力的限制,所以在终极原因上也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可见,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产生和发展虽有极大作用和影响,但并非希腊文明产生、发展的终极原因.

『拾』 地理环境对中国古代和希腊政治的影响

中国黄河长江流域的广阔平原发展了发达的农耕文明,产生的小农自耕农经济依附于强大集专权,属提供土地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希腊位于巴尔干半岛上平原面积小,又是地中海气候,不宜耕种。半岛海岸曲折,多良港,促进了海外贸易,直接导致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经济的平等交换原则(教科书解释)促成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发展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