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地理月相知识整理

地理月相知识整理

发布时间: 2021-02-17 11:46:52

Ⅰ 地理的学习方法

  • 多看地图册,在脑中要有一张世界地图,任意一个地方,经度、纬度大概内在什么地容区,记得大概地区后再精看地图,说出其经度、纬度。重要经线、纬线穿过哪些地形区,地理地势是怎样的走向,都要清楚。

  • 多看看书,理解其基本原理,用心记,理解的去记,不要死记硬背,那样的记忆是短暂的。当然题也是要多做的。

  • 准备一个便于携带的小本,把重要的、自己易混淆的知识点记下来,这样方便随时温故知新。

  • 多做试卷,归纳总结常遇到的题型;归纳知识点,比如在试卷中常会遇到的河流水文特征,你要想到河流水文特征都包括哪些(含沙量、结冰期、水量、河流支流是多是少,河网密集程度、水能大小等)再比如气候特点、自然地理特征等等,有些老师可能不会系统的讲,当老师提起时就需要你及时补充了,不要想着这道题只用了几个方面的特点,你都知道或觉得才这么几点没必要记,这样你就错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而且有几个分类如果不记下来会混淆或遗忘的。

  • 如遇到太阳高度角求当地纬度,或晨昏线求时间等得问题,老师在讲题时会说些重要而简单的知识点,有时可能就是一句话,不要小瞧它,做题时会少走好多弯路,一定要记录下来。


Ⅱ 地理月相

很明显,是你这幅图错了,高中教材上的图和你这个不一样的

错的地方是上弦月的礼貌棕色那个,它的左右正好反过来了

其他地方一样,没有问题。

月相这个自己慢慢理解,就会变得很容易的

Ⅲ 中学地理的月相有什么记忆的诀窍吗

只要搞清楚月相复变化的原因和过制程,月相变化就很好记了。

月相是从地球上看月亮,月亮的明暗变化过程。它是由月球围绕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月亮,阳光对月球表面照射面积的变化造成的。

从农历每个月的月初开始,叫朔日,此时月球在太阳前方,地球上能看到的是月球的暗面,并淹没在强烈的阳光中,看不到月亮,叫新月。

随着月球公转,月亮会在日落后出现在西方低空,是一个小月芽,亮面朝向太阳方向(西方),叫娥眉月。然后月亮的亮面越来越大,叫上弦月。直到农历月中,整个亮面都能看到,月亮成了一个大圆盘,叫满月,也叫望日。此时,日落时月亮刚好从东方升起。然后月亮升起的时间会逐日推迟,月亮的亮面也越来越小,但亮面朝着东方了。到月亮在黎明时才升起时,已经又变成一个小月芽的样子了,此时叫残月。

如果还觉得不好记的话,这样记:新月叫朔日,看不见。满月叫望日,是个大圆盘。从新月到满月的中间,是上弦月,月亮刚好一半亮、一半暗,亮面朝东。从满月到新月的中间,叫下弦月,月亮也是一半亮、一半暗,亮面朝西。这是月相的四个特殊位置。再记其他月相就方便了。

高中地理:关于月相的题目,表示解析看不懂,请大神解释一下,最好有图,追加100在线等!!

把CD选项排除的原因你应该看得懂吧
A和B的选择,有一个公式可以背 “上上西西,下下版东东”,
大致意思是权说,上半月的上弦月(峨眉月也一样),月亮上半夜出现在西面天空,月亮西半边是暗的;下半月的下弦月,月亮下半夜出现在东面天空,月亮的东半边是暗的...
所以做这种题目就是判断到底是农历的十五之前还是之后..
“晓风残月”中“晓”是早上、凌晨的意思,也就是说,月亮在下半夜出现的,由此可以判断是时间是下半月,月相是下峨眉月,月亮的东半边是暗的...

很多年没看地理书了,有点忘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再追问我吧....

Ⅳ 月相的相关知识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因此,在太阳光照耀下,月球永远分为光明半球和黑暗半球。但是在地球上看来,月球有时光明部分较多,有时黑暗部分较多;有时光明部分在扩大,有时黑暗部分在扩大。月球明暗两部分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

月相的不同,与观测月球的方向有关系。如果在月球背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黑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新月;反之,如果在月球的向日方向观测月球,月球几乎全部是光明的,这时的月亮叫做满月。月相的变化,就是由新月逐渐变成满月,又由满月逐渐变成新月的过程。当新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同侧,这叫做日月相合,又叫做“朔”。当满月出现的时候,月球和太阳位于地球的两侧,这叫做日月相冲,又叫做“望”。所以月相的变化,又可叫做朔望变化。

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农历初一,地球上看不到月亮,这天是朔。朔之后一二天,在傍晚西部天空露出弯弯的蛾眉月,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的位置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明亮的部分也日益扩展,五六天后,成了明暗各半(西半边亮)的“上弦月”,日落时在观测者的正南。再过七天(农历十五前后),便到了满月,日落时,太阳在西,满月在东,隔着地球遥遥相望。满月从傍晚东升,在次日晨曦中西落,通宵照耀。满月以后,月面西部日益亏缺,过了七天,又变成了明暗各半(东半边亮)的“下弦月”。下弦月于半夜升起。下弦月后,月亮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残月。残月在天空中的位置愈来愈接近太阳,明亮部分也愈来愈少,终于转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月亮也就全部变黑了,朔又来临。

新月和满月,上弦月和下弦月都是周期性出现的,由这一次新月(或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或满月)的时间,就是月相变化周期,时间约29天半。这个周期叫做朔望周期,农历就是根据朔望周期定为一个月的,这种月又叫做朔望月。
这里还有一幅月相图:http://tech.sina.com.cn/other/2004-02-28/1808298803.shtml

Ⅵ 地理月相知识都有哪些

月相,天文学术语。(phase of the moon )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回称呼。随着月答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

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且不透明,月球可见发亮部分是反射太阳光的部分。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月相不是由于地球遮住太阳所造成的(这是月食),而是由于我们只能看到月球上被太阳照到发光的那一部分所造成的,其阴影部分是月球自己的阴暗面。

Ⅶ 月亮的地理知识200字左右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 000多个。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约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 7%-10%。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有的环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直径不到3米)。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但是,现在的科学家主张的是“撞击说”。
月海
在地球上的人类用肉眼所见月面上的阴暗部分实际上是月面上的广阔平原。

月球
已确定的月海有22个,此外还有些地形称为“月海”或“类月海”的。公认的22个绝大多数分布在月球正面。背面有3个,4个在边缘地区。在正面的月海面积略大于50%,其中最大的“风暴洋” 面积约五百万平方公里,差不多九个法国的面积总和。大多数月海大致呈圆形,椭圆形,且四周多为一些山脉封闭住,但也有一些海是连成一片的。除了“海”以外,还有五个地形与之类似的“湖”——梦湖、死湖、夏湖、秋湖、春湖,但有的湖比海还大,比如梦湖面积7万平方千米,比汽海等还大得多。月海伸向陆地的部分称为“湾”和“沼”,都分布在正面。湾有五个:露湾、暑湾、中央湾、虹湾、眉月湾;沼有三个:腐沼、疫沼、梦沼,其实沼和湾没什么区别。
月海的地势一般较低,类似地球上的盆地,月海比月球平均水准面低1-2千米,个别最低的海如雨海的东南部甚至比周围低6000米。月面的反照率(一种量度反射太阳光本领的物理量)也比较低,因而看起来显得较黑。
月陆和山脉
月面上高出月海的地区称为月陆,一般比月海水准面高2-3千米,由于它返照率高,因而看来比较明亮。在月球正面,月陆的面积大致与月海相等但在月球背面,月陆的面积要比月海大得多。从同位素测定知道月陆比月海古老得多,是月球上最古老的地形特征。
在月球上,除了犬牙交差的众多环形山外,也存在着一些与地球上相似的山脉。月球上的山脉常借用地球上的山脉名,如阿尔卑斯山脉,高加索山脉等等,其中最长的山脉为亚平宁山脉,绵延1000千米,但高度不过比月海水准面高三、四千米。山脉上也有些峻岭山峰,过去对它们的高度估计偏高。现在认为大多数山峰高度与地球山峰高度相仿。1994年,美国的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曾得出月球最高点为8000米的结论,根据“嫦娥一号”获得的数据测算,月球上最高峰高达9840米。月面上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个,5000-6000米20个,3000-6000米则有80个,1000米以 上的有200个。月球上的山脉有一普遍特征:两边的坡度很不对称,向海的一边坡度甚大,有时为断崖状,另一侧则相当平缓。
除了山脉和山群外,月面上还有四座长达数百千米的峭壁悬崖。其中三座突出在月海中,这种峭壁也称“月堑”。
月面辐射纹
月面上还有一个主要特征是一些较“年轻”的环形山常带有美 丽的“辐射纹”,这是一种以环形山为辐射点的向四面八方延伸的亮带,它几乎以笔直的方向穿过山系、月海和环形山。辐射纹长度和亮度不一,最引人注目的是第谷环形山的辐射纹,最长的一条长1800千米,满月时尤为壮观。其次,哥白尼和开普勒两个环形山也有相当美丽的辐射 纹。据统计,具有辐射纹的环形山有50个。
形成辐射纹的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实质上,它与环形山的形成理论密切联系。现在许多人都倾向于陨星撞击说,认为在没有大气和引力很小的月球上,陨星撞击可能使高温碎块飞得很远。而另外一些科学家认为不能排除火山的作用,火山爆发时的喷 射也有可能形成四处飞散的辐射形状。
月谷
地球上有着许多著名的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月面上也有这种构造----那些看来弯弯曲曲的黑色大裂缝即是月谷,它们有的绵延几百到上千千米,宽度从几千米到几十千米不等。那些较宽的月谷大多出现在月陆上较平坦的地区,而那些较窄、较小的月谷(有时又称为月溪)则到处都有。最著名的月谷是在柏拉图环形山的东南连结雨海和冷海的阿尔卑斯大月谷,它把月球上的阿尔卑斯山拦腰截断,很是壮观。从太空拍得的照片估计,它长达130千米,宽10-12千米。
火山分布
月球的表面却被巨大的玄武熔岩(火山熔岩)层所覆盖。早期的天文学家认为,月球表面的阴暗区是广阔的海洋,因此,他们称之为“mare”,这一词在拉丁语中的意思就是“大海”,当然这是错误的,这些阴暗区其实是由玄武熔岩构成的平原地带。除了玄武熔岩构造,月球的阴暗区,还存在其他火山特征。最突出的,例如蜿蜒的月面沟纹、黑色的沉积物、火山园顶和火山锥。不过,这些特征都不显着,只是月球表面火山痕迹的一小部分。
与地球火山相比,月球火山可谓老态龙钟。大部分月球火山的年龄在30-40亿年之间;典型的阴暗区平原,年龄为35亿年;最年轻的月球火山也有1亿年的历史。而在地质年代中,地球火山属于青年时期,一般年龄皆小于10万年。地球上最古老的岩层只有3.9亿年的历史,年龄最大的海底玄武岩仅有200万岁。年轻的地球火山仍然十分活跃,而月球却没有任何新近的火山和地质活动迹象,因此,天文学家称月球是“熄灭了”的星球。
地球火山多呈链状分布。例如安底斯山脉,火山链勾勒出一个岩石圈板块的边缘。夏威夷岛上的山脉链,则显示板块活动的热区。月球上没有板块构造的迹象。典型的月球火山多出现在巨大古老的冲击坑底部。因此,大部分月球阴暗区都呈圆形外观。冲击盆地的边缘往往环绕着山脉,包围着阴暗区。
月球阴暗区主要出现在月球较远的一侧。几乎覆盖了这一侧的1/3面积。而在较远一侧,阴暗区的面积仅占2%。然而,较远一侧的地势相对更高,地壳也较厚。由此可见,控制月球火山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地表高度和地壳厚度。
月球的地心引力仅为地球的1/6,这意味着月球火山熔岩的流动阻力,较地球更小,熔岩行进更为流畅。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月球阴暗区的表面大都平坦而光滑。同时,流畅的熔岩流很容易扩散开,因而形成巨大的玄武岩平原。此外,地心引力小,使得喷发出的火山灰碎片能够落得更远。因此,月球火山的喷发,只形成了宽阔平坦的熔岩平原,而非类似地球形态的火山锥。这也是月球上没有发现大型火山的原因之一。
月球上没有溶解的水。月球阴暗区是完全干涸的。而水在地球熔岩中是最常见的气体,是激起地球火山强烈喷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科学家认为缺乏水分,也对月球火山活动产生巨大影响。具体的说,没有水,月球火山的喷发就不会那么强烈,熔岩或许仅仅是平静流畅地涌到地面上。

Ⅷ 月相知识

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这种现象就叫做月相变化。月亮本身并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因为在月球绕地球转的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转,所以,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因此,月亮被太阳照亮的一面就会有时向着地球,有时背着地球,有时部分向着地球,且这部分有时大一些,有时小一些。月相变化就是这样产生的。

当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这时我们看不见月亮,叫做新月,也叫做“朔”,即农历的初一。过了新月,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转向地球,我们看到一钩弯月,农历初二、三的月牙叫娥眉月,到初七、八,我们所看到的就是半个月亮了,叫做上弦月(凸边向西)。农历十五、十六的月亮为满月,也叫“望”。满月过后,月亮被照亮的部分逐渐背离地球,到农历的二十二、二十三,又只能看到半个月亮了,叫做下弦月(凸边向东)。再过一周,月亮又将回到朔的位置。更有意思的是,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同一个面,直到20世纪70年代,人类从没有看到过月球的背面是什么样子。

月球背面

关于月球的形状,我们有一个概念叫月龄。所谓月龄,或是用日数来表示的,从新月时起算到各月相所经过的时间。例如,新月后3天12小时的月龄就是3.5,眉月的月龄是3,望日(满月)的月龄为15。知道了月龄,就能判断月球的形状、出没时刻及可见方向。

使用双筒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观察月面时,要细心观测那些月面有缺边的月龄。经过长时间的连续观测,就可以发现即使是相同的月龄,缺边的位置也不尽相同。长时间地观测月面,并且对边缘部分的目标进行仔细的记录比较,不难发现月面有一种所谓的秤动现象的。多亏有了月球的秤动,才使我们能够看到59%的月球表面。月球背面的41%只有绕到月球后侧去观测了。

Ⅸ 高一地理月相

月相变化歌: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版西。满月出权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一个口诀(方便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Ⅹ 地理月相知识都有哪些

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西向东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叫做月相。“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在地球上所看到的月球被日光照亮部分的不同形象。

由于月球本身不发光,在太阳光照射下,向着太阳的半个球面是亮区,另半个球面是暗区。随着月亮相对于地球和太阳的位置变化,就使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对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对向地球的月亮部分大一些,有时小一些,这样就出现了不同的月相。

每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被太阳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时,人们在地球上就看不到月球,这一天称为“新月”,也叫“朔日”,这时是农历初一。

过了新月,月球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运行,亮区逐渐转向地球,在地球上就可看到露出一丝纤细银钩似的月球,出现在西方天空,弓背朝向夕阳,这一月相叫“蛾眉月”,这时是农历初三、四。

随后,月球在天空里逐日远离太阳,到了农历初七、八,半个亮区对着地球,人们可以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西),这一月相叫“上弦月”。

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背日方向,即农历十五、十六、十七,月球的亮区全部对着地球,我们能看到一轮圆月,这一月相称为“满月”,也叫“望”。

满月过后,亮区西侧开始亏缺,到农历二十二、二十三,又能看到半个月亮(凸面向东),这一月相叫做“下弦月”。在这一期间月球日渐向太阳靠拢,半夜时分才能从东方升起。

又过四五天,月球又变成一个蛾眉形月芽,弓背朝向旭日,这一月相叫“残月”。

当月球再次运行到日地之间,月亮又回到“朔”。

月相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如果用月相变化的周期(即一次月相变化的全部过程)来计算,从新月到下一个新月,或从满月到下一个满月,就是一个“朔望月”,时间间隔约29.53天, 中国农历的一个月长度,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