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土壤质地与地理环境

土壤质地与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17 09:19:08

⑴ 土壤质地与土壤质量的关系 请详细些

土壤质地:组成土壤的矿物质大小颗粒的配合比例,或百分组成。
土壤质地内即土壤机容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级土粒含量的相对比例及其所表现的土壤砂黏性质。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组粒级含量的比例,是土壤较稳定的自然属性,也是影响土壤一系列物理与化学性质的重要因子。土壤质地不同对土壤结构、孔隙状况、保肥性、保水性、耕性等均有重要影响。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和黏粒三级含量,并参考砾石量,可划分为三大质地类型,即沙土类、壤土类和黏土类(其下各细分若干质地名称)。
土壤质量:指土壤在生态系统范围内,维持生物生产力、保护环境稳定和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的能力.土壤质量可反映各种利用和管理条件下土壤恢复与退化的能力。
二者的关系:土壤质地不同,土壤质量也不同。通常来说,壤土的土壤质量要高,肥力要好;而沙土和黏土的土壤质量较低,肥力差。

⑵ 土壤形成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②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母质因素

(1)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
土壤
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则称为运积母质。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矿质养分元素(氮除外)的最初来源。母质代表土壤的初始状态,它在气候与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上千年的时间,才逐渐转变成可生长植物的土壤。母质对土壤的物理性状和化学组成均产生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在土壤形成的初期阶段最为显著。随着成土过程进行得愈久,母质与土壤间性质的差别也愈大,尽管如此,土壤中总会保存有母质的某些特征。

首先,成土母质的类型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不同造岩矿物的抗风化能力差别显著,其由大到小的顺序大致为:石英→白云母→钾长石→黑云母→钠长石→角闪石→辉石→钙长石→橄榄石。因此,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含粉砂和粘粒较多,含砂粒较少;发育在石英含量较高的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粗,即含砂粒较多而含粉砂和粘粒较少。此外,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而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

其次,土壤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深受成土母质的影响。不同岩石的矿物组成有明显的差别,使其上发育的土壤的矿物组成也就不同。发育在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角闪石、辉石、黑云母等深色矿物较多;发育在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含石英、正长石和白云母等浅色矿物较多;其他如冰碛物和黄土母质上发育的土壤,含水云母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较多,河流冲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亦富含水云母,湖积物上发育的土壤中多蒙脱石和水云母等粘土矿物。从化学组成方面看,基性岩母质上的土壤一般铁、锰、镁、钙含量高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而硅、钠、钾含量则低于酸性岩母质上的土壤,石灰岩母质上的土壤,钙的含量最高。

气候因素

(2)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气候对于土壤形成的影响,表现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指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经常进行
土壤生物污染
的水分和热量交换,对土壤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的影响。通常温度每增加10℃,化学反应速度平均增加1~2倍;温度从0℃增加到50℃,化合物的解离度增加7倍。在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一年中土壤冻结达几个月之久,微生物分解作用非常缓慢,使有机质积累起来;而在常年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微生物活动旺盛,全年都能分解有机质,使有机质含量趋于减少。

气候还可以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以及植被类型等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一个显著的例子是,从干燥的荒漠地带或低温的苔原地带到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带,随着温度、降水、蒸发以及不同植被生产力的变化,有机残体归还逐渐增多,化学与生物风化逐渐增强,风化壳逐渐加厚。

⑶ 土壤质地分哪几类各中质地对植物生长的特性如何

砂土:砂质土的来主要肥源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粘土: 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壤土: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这类土壤,含砂粒较多的称砂壤土(砂质壤土),黏粒较多的称粘壤土(粘质壤土)。另外:按土壤的垂直结构来说,上层是壤土,下层是黏土(起到保水、保肥作用)的土壤肥力最佳,农业上称为“金盖土”。

⑷ 分析不同土壤质地的外观特点

1 块状结构体:近似立方体型,长、宽、高大体相等,走私一般大于3cm,1-3cm之内的称作版核状结构体权,外形不规则,多在粘重而乏有机质的土中生成,熟化程度低的死黄土常见此结构,由于相互支撑,会增大孔隙,造成水分快速蒸发跑墒,多有压苗作用,不利植物生长繁育。 2 片状结构体:水平面排列,水平轴比垂直轴长,界面呈水平薄片状;农田犁耕层、森林的灰化层、园林压实的土壤均属此类。不利于通气透水,造成土壤干旱,水土流失。 3 柱状结构体和棱状结构体:沿垂直轴排列,垂直轴大于水平轴,土体直立,结构体大小不一,坚实硬,内部无效孔隙占优势,植物的根系难以介入、通气不良、结构体之间有形成的大裂隙,既漏水又漏肥。 4 团粒结构体:这是最适宜植物生长的结构体土壤类型,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土壤肥力的水平和利用价值。其能协调土壤水分和空气的矛盾;能协调土壤养分的消耗和累积的矛盾;能调节土壤温度,并改善土壤的温度状况;能改良土壤的可耕性,改善植物根系的生长伸长条件。

⑸ 土壤的分类、地理分布、成土过程等

楼主不是只要分类、地理分布、成土过程吗?

上面的答案好多都没用啊!下面是我同学总结的,请参考。

一 冻 土
分类:冰沼土和冻漠土
地理分布:高纬地带和高山垂直带的上部
冰沼土分布在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带
冻漠土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和其他高山地区

成土条件:苔原气候或高原气候(低温、低蒸发、水分饱和、永冻层)
以苔藓、地衣为主的苔原植被或多年生、中旱生的 草本植物、垫状植物和地衣
冰川地形
母质差异较大

成土过程:冻融交替显著,以物理风化为主,生物、化学风化微弱
元素迁移不明显,存在粗骨性
永冻层深度影响土壤剖面层次分化
极地冰沼区水分饱和,表层有泥炭化和半泥炭化的有机质积累,并有潜育层形成
高山冻漠土分布区,降水少,淋溶弱,剖面中有石膏、易溶性盐和碳酸钙的累积,土体呈碱性,表土结皮和龟裂

主要性状:具有永冻土壤温度状况
地表具有多边形土或石环状、条纹状等冻融形态特征
土体浅薄(<50厘米),剖面构型简单
有机质含量低,阳离子代换量低,粘粒含量少,营养元素贫乏

二 灰 化 土
分类:灰化土、生草灰化土、潜育灰化土、棕色灰化土

地理分布: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北部,纬向绵延展布
世界各地的高山
我国大兴安岭北端和青藏高原某些高山亚高山垂直带(极少)

成土条件:
• 气候:寒温带湿润气候区,冬长而寒冷,气温季节变化大,降雨集中在夏季; 降水量少,但低温冬冻,水分蒸发弱;永冻层存在,地表水分充足,有利于淋溶和潜育作用的进行
• 植被 :针叶林为主
• 地形、母质: 山地和丘陵平原
• 更新世冰川沉积物(主)、砂岩、泥岩、粘土、石灰岩风化物

成土过程:灰化层形成过程
• 淀积层形成过程
• 主要性状:具有灰化淀积层
• 土体剖面分异明显,土体构型为O-Ah-E-Bsh-C
• 表层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中以富里酸为主,土壤呈酸性
• 阳离子交换量低,盐基饱和度低
• 整个剖面中各种氧化物均有明显的流失,除了钙、镁、硅等大量淋失外,铁、铝有明显的淋溶淀积
• 粘粒含量从表层向下明显增高,淀积层粘粒含量可为灰化层的两倍左右,质地有明显的突变性

三 淋 溶 土
分类:暗棕壤、棕壤、黄棕壤和白浆土

地理分布:广泛分于于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地区,在亚洲的中东部、北美洲的中东部、欧洲的中西部及南部的局部地区、南美洲的南部、非洲的南北端都有分布。
我国主要分布于南起大巴山和长江、北跨山东半岛、东北的广大地区

成土条件:
• 气候:温带、暖温带、以至北亚热带的湿润季风气候区
白浆土、暗棕壤分布区,冬季寒冷干燥,土壤冻层深,表层冻结时间150天左右,年降水分配极不均匀,暖季(5—10月)降水较多,占年降水量的80%以上。
棕壤分布区,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季节冻层较浅。
黄棕壤分布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降水量多集中于夏、秋两季,气候上已属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
• 植被
暗棕壤:针阔混交林;
棕壤:落叶阔叶林;
黄棕壤: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
白浆土:喜湿草本(草甸和草甸沼泽)和木本
• 地形、母质
淋溶土分布区的地形多为低山丘陵、低平原河谷阶地、山间盆地和盆地、山前台地及部分熔岩台地;
成土母质为沉积物、坡积物、第四纪沉积物

主要性状:具有粘化层
土体剖面构型为O-Ah-Bt-C
中-高度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总量较高
有机质含量高,腐殖质组成差异大,呈微酸性至酸性反应,
粘粒含量高,以未彻底风化的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质地粘重。多呈棱块状结构,有棕色胶膜。
剖面中淀积层粘粒含量高,粘土矿物以水云母和蛭石为主

四 富 铝 土
分类:砖红壤、砖红壤性红壤、红壤和黄壤

地理分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亚洲东南部、非洲中部、北美洲东南部和南美洲北部,都有大面积的分布。
我国长江以南至南海诸岛、台湾-横断山脉的广大地区
成土条件:
• 气候 热带、亚热带气候,高温多雨。
• 植被
砖红壤:热带雨林、季雨林
砖红壤性红壤:南亚热带季雨林
红壤:常绿阔叶林
黄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热带山地湿生常绿林
• 地形、母质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成土母质为各种酸性和基性岩,并以富铝风化壳为主。
主要性状:诊断层和诊断特性
中度以上的富铝化特征(铁铝层)
诊断特性
中度以上的富铝化作用表现在于:
矿物分解、盐基和二氧化硅淋失作用十分强烈,粘土矿物以高岭石类粘土矿
物和铁铝氧化物为主;
矿物风化析出的氧化铁在土壤中产生明显富集;
铝离子除进入交换性复合体,招致高度铝饱和外,还以三水铝石形式存在。
铁铝层中氧化铁富积,铁的游离度增大
粘粒的阳离子交换量低与硅铁铝率低
对用以诊断富铝土纲的铁铝层不仅以其粘粒部分阳离子交换量和硅铝分子率作为指标,而且还需就其与脱钾作用联系的K2O含量作出限定。具体指标是:部分亚层细土三酸消化分解物组成中K2O<35克每千克。
形态特征
如果没有受到侵蚀,土层深厚,土体分异不明显,但可划分出Ah-Bs-C各层
各层性状
腐殖质层 一般厚10—20厘米,浊橙色至浊黄棕色。粒状或小块状结构,疏松而多根系,常夹有残落物和碎屑片。
铁铝层 这是富铝土的重要诊断层,呈暗红色至黄棕色,紧实粘重,孔隙较少,粘土矿物中以1:1型(高岭石类)或铁铝氧化物占优势。多呈块状或棱块状结构,在孔壁或结构面上常出现淀积的粘粒胶膜或铁结核。
母质层 常见有玄武岩、玢岩发育的铁质富铝风化壳,石灰岩、白云岩发育的铝质富铝风化壳,浅海沉积物发育的石英质富铝风化壳,第四纪红色粘土发育的硅铁质铁铝风化壳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颗粒较细,排列较紧,粘粒活度低,膨胀较小,因为有较多无定形铁铝氧化物的胶结作用,因此形成的团聚体,尤其是微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很强。
土体的孔隙度比较高,透水性较好,能容忍较大的降水强度。
粘结力小

化学性质
富铝土全剖面呈酸性反应,pH值一般为4.5—6.0,其酸度主要是由于铝离子所引起的
含较多游离氧化铁(正电荷载体),对富铝土的表面性质有较大的影响
磷含量较低,氮和钾含量变动大

五 钙 积 土
分类: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棕钙土和黑垆土

地理分布:温带、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向干旱气候过渡区
欧亚大陆的温带和暖温带内陆地区,从黑海以西向东延伸越过巴尔喀什湖,略呈东北-西南向的带状分布
北美落基山以东的美国东部大平原,
南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西部、内蒙古、甘肃、新疆、宁夏等地
• 成土条件:气候 年降水量不足,降水年变幅大,季节性干旱明显,干燥度由半湿润区向内陆干旱区增大。
• 植被
黑钙土:草甸草原、草原、
栗钙土:干草原、
棕钙土、灰钙土:草原——荒漠
黑垆土:草原、农作物
• 地形和母质
地形以平原、高原、台地和阶地为主
成土母质以黄土状沉积物为主
主要性状:具有暗色表层
剖面具有钙积层或强石灰特征,有时有盐化层、碱化层、石膏层
土体剖面构型为Ah-Bk-C
具有石灰反应,易溶性盐类少,盐基饱和度高
粘土矿物以蒙脱石和水云母为主

六 弱淋溶土
分类:灰色森林土、褐土、灰褐土和燥红土

地理分布:分布范围较广,五大陆的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 成土条件:气候 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均有分布,气候类型差异大
• 植被
灰色森林土:温带森林草原或森林向草原过渡带
褐土:常绿硬叶林、灌丛和森林草原(我国为中生夏绿阔叶林与灌丛)
燥红土:热带稀树草原或热带稀树灌丛草原
• 地形、母质
在我国多分布在山地、山丘或丘陵地带中。燥红土所在地形为山坡地、河谷地或海岸阶地。
母质差异较大
主要性状:具有半干润土壤水分状况
土体剖面构型不明显
表层有机质含量高,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高
不同土壤类型酸碱性不一

七 荒 漠 土
分类:灰漠土、灰棕漠土和棕漠土
地理分布: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荒漠地区
世界荒漠土分布在撒哈拉、大洋州、中亚、阿拉伯、南美以及美国西部等荒漠地区
我国荒漠土分布在甘肃、新疆、青海、宁夏以及内蒙古等省区
成土条件:气候
干旱的大陆性气候:
降水稀少,降水变率大;
日照强烈,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风大而强烈,多大风和尘暴天气
灰漠土:温带荒漠边缘地区
灰棕漠土:温带荒漠地区
棕漠土:暖温带荒漠地区

⑹ 中国土壤类型分布图

中国来土壤类型分布图:

土壤可以分自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发生类型可概括为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6)土壤质地与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按土壤质地,土壤一般分为三大类: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类。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地球陆地表面土壤种类的分异和组合。与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变化密切相关。

⑺ 土壤质地

农业地质是农学与来地质学相结合自的交叉科学,其重要的结合点之一是土壤,土壤对成土母质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特性有继承性。前者多是指元素,后者则是指矿物。元素影响土壤的养分,矿物影响土壤的质地。以往对农业地质环境评价的研究中往往重视土壤养分,实质是重视地球化学研究,而忽视土壤质地的研究。本书研究认为土壤质地研究是很重要的,应是农业地质环境评价体系中的一环。事实上各个土壤类型的质地既对土壤形成有指示意义,也对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光热利用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水土流失生态脆弱性有警示作用。

⑻ 土壤质地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质地越粘,保水保肥能力越好,土壤肥力越好,质地越砂,漏水漏肥严重,肥力越差。

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四大肥力因素有:养分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8)土壤质地与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土壤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如土壤的通透性、保蓄性、耕性以及养分含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评价土壤肥力和作物适宜性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往往具有明显不同的农业生产性状,了解土壤的质地类型,对农业生产具有指导价值。

有关土壤肥力的概念,世界各国目前仍无统一的认识。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映,其中,养分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温度和空气是环境因素,水既是环境因素又是营养因素。各种肥力因素(水、肥、气、热)同时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⑼ 土壤类型有哪些

土壤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一、砂质土

粗粒土是指大于0.1毫米颗粒含量较多的土,可分为砾类土和砂类土。

砂类土,又称砂质土,指粒径大于2mm颗粒含量不超过全重的50%,而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含量超过全重的50%的土。

砂质土根据粒组含量不同可分为砾砂、粗砂、中砂、细砂和粉砂。

二、黏质土

黏质土是土壤的一种,有保水性能好等特点,

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的一种土壤。

三、壤土

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颗粒大小在0.2mm至0.02mm之间。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

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种性广,适耕期长,易培育成高产稳产土壤,也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

(9)土壤质地与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土形成因素

成土因素学说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1、土壤是一种独立的自然体,它是在各种成土因素非常复杂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2、对于土壤的形成来说,各种成土因素具有同等重要性和相互不可替代性。其中生物起着主导作用。土壤是一定时期内,在一定的气候和地形条件下,活有机体作用于成土母质而形成的。

土壤并非生来就具有肥力特征,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跟生物发育一样,土壤发育也有一系列的过程。其中,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

高中地理如何判断土壤质地类型

土壤 可以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壤土三种类型。

砂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多回,颗粒粗糙,答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性质: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性质: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一般,通风性能一般。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