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基础知识选择题
❶ 高中地理选择题
答案:BCCA
第一题:正午太阳高度角=90°-纬度差(所在地的地理纬度玉直射点纬度的差值)
所以纬度差=90°-太阳高度角
首先观察表,先看甲地和乙地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甲地在夏至日的纬度差=90°-80°(甲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10°,所以甲地和夏至日的太阳直射点(北回归线)的纬度差为10°,也就是甲地的纬度为23°26′±10°,即13°26′N或者33°26′N。
PS:如果算出来负数,要么算错了,要么可能在南半球。
再来看,甲地从5月21日到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情况:增大到夏至日最大。这说明甲地在北回归线的北方。因为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从5月21日到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慢慢靠近北回归线,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也在增大,所以甲地应该在北回归线的北方。如果甲地在直射点南部,正午太阳高度角应该逐渐变小。
所以甲地的纬度应该是33°26′N。
同理可得乙地的纬度是2°N
与甲乙两地不同的是,丙丁两地给出的是冬至日前后,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那么就应该站在南半球考虑。
丙的纬度很简单,冬至日的太阳高度角是90°的就是南回归线,所以丙地的纬度是23°26′S。
同理可得丁地的纬度为16°S。
自转线速度与纬度有关,赤道的自转线速度最大,所以乙地的自转线速度最大,选B。
(这是最一般的解法,耗时比较久。如果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用算出来。甲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5月21日到7月23日先增后减,所以甲地一定在北回归线以北,丙地一看就知道在南回归线,乙地和丁地的太阳高度角都是先减后增,所以乙地丁地都在热带地区,乙地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比丁地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离赤道的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66°34′近,所以乙地离赤道近,所以乙地的自转线速度大)
第二题:甲地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A:埃及阿斯旺水电站为热带沙漠气候,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为发电高峰期
B: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南半球为夏季,巴西草原草木茂盛
C:对的
D:开普敦为地中海气候,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当地是夏季,炎热干燥
第三题:江苏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中低纬地区,楼的南侧为向阳侧,光热充足,东西向光热差异小,所以开花日期总体早于北侧,且南侧各棵树之间开花时间差距小;楼的北侧为背阳侧,光热不足,东西向光热差异大,所以开花时间东方早于西方。
第四题:依据图中太阳视运动轨迹的方位和长短,可确定其为夏半年,即可推知时间为春分日至秋分日。
望采纳,么么哒
❷ 高中地理知识提问(选择题)
A首先是不对的,你想,印度人这么多,怎么可能还土地租金低呢?
孟买是发展棉纺织工业的,应该是种棉花的,所以我觉得应该是选B吧
❸ 指点一下高中地理必背的基础知识
基础抄的就是高一必修,袭二卷的大题的一二十分都是必修上的,都是自然地理类的;
区域地理,主要是亚洲日本,印度,非洲埃及,欧洲德国,俄罗斯,北美美国,拉美巴西,大洋洲澳大利亚,这八个国家要主要掌握,从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
难一些的就是地球运动的在选择题中有两道题,多是计算时间,昼夜问题。
❹ 《高一地理基础过关——填空题》百度文库 答案
到网络文库去挣财富值,然后自己下载
❺ 一组高中地理选择题
首先要明确帕图斯湖的具体地理位置,根据图中给出的经纬度坐标,可以确定专该湖位于巴西南部靠属海的位置。然后来逐题分析:
第6题:1)帕图斯湖位于雅库伊河的入海口处,一般在这种大河入海口的位置,都会有大量来自河流的泥沙在此处堆积,这为沙坝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内力作用)
2)当泥沙在入海口堆积,受到来自海面波浪和洋流的冲刷,逐渐形成高出海面的沙坝。(外力作用)因此,形成沙坝的原因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外力作用自然就是海水堆积,选B。
第7题:1)读图可知沙坝海岸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
2)根据经纬度确定的潟湖位置可知,此处有自东北流向西南的巴西暖流经过,其流向与海岸线完全一致,可见沙坝海岸线的形成,与巴西暖流关系甚深,故选A。
第8题:沙坝的形成离不开内外力作用,雅库伊河带来的无尽泥沙必然导致泥沙沉积越来越多,而海上巴西暖流的不停冲刷,又阻挡了泥沙向外发展的可能,因此,沙坝的发展趋势是向潟湖内扩展,最终将形成类似于杭州西湖一般的内湖。故选D。
综上,答案为6. B; 7. A; 8. D
❻ 高中地理选择题 求解释~~~~
1、
(1)【概念】太阳是一个炽热的气体球,它的表层大气(由里向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会发生变化,称为“太阳活动”。太阳风暴又称“太阳风”,属于太阳活动的一种方式。
(2)【分析解答】
太阳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分别出现“黑子”、“耀斑”和“太阳风”(且黑子、耀斑和太阳风往相伴发生,周期都是11年),这三者依次对地球的降水量、电离层和地球磁场产生影响,A是耀斑爆发时发出的电磁波扰动电离层的结果;B是太阳风抛出的带电粒子流被地球两极磁场捕捉而产生的现象;C与黑子有关。 D这些属于地质作用与太阳活动没有直接关系。所以符合“不可信”。
2、
(1)【基础知识】“9月23日”为秋分日,全球各纬度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日出的地方时都是6时,日落都是18时!在赤道上看,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从6时至12时自东向西逐渐升高(正午时,太阳在天顶上),12时至18时继续向西逐渐降低到日落;在北半球观察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天空上;南半球观察到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天空上。
(2)【分析解答】
当地(72°E,30°N)位于北半球,“9月23日秋分日”在北半球看,日出正东,日落正西。太阳在天空的运动轨迹是从6时到12时由东向西偏南方向逐渐升高(【8点钟时,太阳位于观察者的东南方天空上,】12时达最高点,位于观察者的正南方的天空上),12点后,太阳向西偏北逐渐降低,到18时在观察者的正西方落山。所以,当地(72°E,30°N)时间9月23日8:00,M村庄居民看到太阳位于山顶P,山顶P位于M村的“东南”方向!
请点击确认啊
❼ 高中地理一道选择题
答案:抄B.2500千米。
周期5362秒,即飞行器袭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时间间距约1.5小时,连续两次在赤道上的投影经度距离1.5X15度=22.5度;赤道上经度相差1度距离约111千米,所以22.5X111=2497.5千米,所以选B.2500千米。
❽ 高中地理选择题该如何解析
一、选择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客观题,大部分是考查基础知识的,所以首先要掌回握好基础知识,熟能生巧答;
二、是掌握适当的基本技能,A、其中排除法是很好的方法,B、选项中存在两个可以选择的,说明这两个选项都不能选,即要考虑最佳答案。C、选项中存在“绝对性”语言,可以考虑排除。 如:鼓励家庭小汽车普及。D、注意题干与答案的内在关联,即事物、现象、规律的前因后果,不能脱节,全球变暖---冰川融化---海水上升---低洼地被淹没。等等——
❾ 高中地理选择题(只需答案)
1B 2A 3C 4B 5D 6D 7A 8C
9C长三角的作物熟制是一年两熟到三熟。
1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