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三国现在地理位置图

三国现在地理位置图

发布时间: 2021-02-16 20:44:29

A. 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三国(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孙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三国鼎立的雏型。

1、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

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2、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

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3、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

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1)三国现在地理位置图扩展阅读

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

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

县鄙之县:西周时的“县”指的是国都之外的郊区,与“鄙”同义。

县邑之县:春秋中后期,楚国最早出现了作为行政单位但长官世袭的县,与邑(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同义。

郡县之县:由于《史记》的记载,人们通常认为公元前688年,秦武公设置的邽县(今甘肃天水市)、冀县(今甘肃天水市甘谷县东)是最早的建制县。但我国历史政治地理学的发起人——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指出,郡县之县与县邑之县至少应该有四个差别。

一是国君直属,二是长官不世袭,三是幅员或范围一般经过人为的划定而不纯是天然地形成,四是县以下还有乡里等更为基层的组织。按照周振鹤教授划分的标准,在战国时期才出现我们所熟知的千古流传的县制。

2、“郡”究竟出现于春秋还是战国时期,历史地理学界有争议。可以确定的是,郡的出现晚于县,初期设置在边远荒僻之地,具有军事防守性质,经济开发程度低于县,两者不相统属。

很多资料都说在秦代以前,郡比县小。从断代史的宏观视角来看,这样说也没错。但如果细致的划分,便可以发现战国后期随着边地日益繁荣,已经在郡下分设若干个县,郡在建制上的地位便高于县,这便是郡县制的雏形。当然,在秦朝之前,郡县二级制属于特例而非主流行政区划。

3、州。春秋战国时代,我们的祖先借用大禹治水的传说,把他们所知的天下地域范围划分成九个区域,即人们常说的“九州”。关于九州的名称,雍、冀、豫、荆、扬、兖这六个州是没有争议的。至于另外的三个州为:

《尚书·禹贡》认为是梁州、徐州、青州。

《周礼·职方》认为是青州、幽州、并州。

《尔雅·释地》认为是徐州、幽州、营州。

《吕氏春秋·有始览》认为是青州、徐州、幽州。

B. 求三国时期详细地图(含古今对照)

魏蜀吴三分天下,三个国家的领地都是如今的哪里?蜀汉,三国之一。东汉末年,外戚与宦官之间的斗争不断,使得朝政日益腐败,而后爆发了黄巾起义,刘备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斗中因战功步入仕途。但不久,何进、董卓先后败亡,天下局势逐渐转变成诸侯混战,刘备在混战中辗转奔波,于赤壁之战后收复荆州各地,而后进取西川、攻下汉中,最终建立蜀汉政权。

最后说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国号为“吴”,史学界称之为孙吴。由于与曹魏、蜀汉呈鼎立之势,所统治地区又居于三国之东,故亦称东吴。孙吴共有四个州,分别为扬州、荆州、广州、交州。孙吴的疆域范围,北至庐江郡(现江苏中部),南通日南郡(今越南中部),西达交趾郡(广西东部),东临东海,涵括我国现今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湖南省的完整地区,以及江苏、广西、安徽、湖北省和重庆、上海市、还包括现今越南的北部地区。



C. 请问三国时代的地理位置

东汉末年荆州分为七郡:南郡,南阳,江夏,武陵,零陵,桂阳,长沙。到了三国时期,为魏吴两家瓜分,魏占据南阳,南郡北部,其余为吴国领土。
江夏在哪里呢 ?江夏在江陵的右上方,江夏并不是一座城,所以图上没标。
荆州好像有三个 ?蓝色的荆州指的我上述的七郡,是一个整体,黑色的代表州治(相当于现在的省会),魏国的代表宛县(今河南南阳),是三国时魏国荆州的州治所在,吴国的代表江陵(今湖北江陵),是吴国荆州的州治所在。

D. 三国地理位置

司隶州
东汉州名。亦称司隶校尉部。东汉时辖郡七,县一百零六。治所,即州行政机构所在地,在洛阳县。洛阳故城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司隶州的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
青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六十五。治所临淄县,故城址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临南以东的北部地区。
幽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一,县九十。治所蓟县,在今北京大兴县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徐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五,县六十二。治所郯县,在今山东都城县。汉末移治下邳,在今江苏邳县东。三国曹魏移治彭城,即今江苏徐州。辖境相当于今江苏长江以北及山东南部地区。
冀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九,县一百。治所邺县,在今河北临漳西南。三国曹魏移治信都县,在今河北冀县。辖地相当于今河北中部和南部、山东西部、河南北部。
荆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县一百一十七。治所汉寿县,在今湖南汉寿县北。汉末移治襄阳县,在今湖北襄樊市。辖境相当于今湖北、湖南大部,及河南、贵州、广东、广西等省的一小部分。
扬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二。治所历阳,在今安徽和县。汉末移治寿春,在今安徽寿县。辖境相当于今安徽淮河和江苏长江以南及江西、浙江、福建三省,湖北东部、河南东南部。
兖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八,县八十。治所昌邑县,在今山东金乡西北。辖境相当于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
豫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六,县九十七。治所谯县,在今安徽亳州。辖境相当于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的河南东部,安徽北部。
凉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九十八。治所陇县,在今甘肃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国营魏移治姑臧县,在今甘肃武威县。辖境相当于今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和青海湟水流域,及陕西西部。
益州
东汉州名。辖郡、国十二,县一百一十八。治所雒县,在今四川广汉。汉末移治成都,在今四川成都。辖境相当于今四川、云南、贵州大部,及陕西、甘肃、湖北的一小部分。
并州
东汉州名。辖郡九,县九十八。治所晋阳,在今山西太原西南。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内蒙古自治区、河北、陕西的部分地区。
交州
东汉州名。辖郡七,苍太十六。治所龙编,在今越南河内以北。三国孙吴移治番禺,在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大部分,及越南的一部分地区。
雍州
东汉州名。东汉兴平元年分凉州和三辅地区置。辖郡九。治所长安,在今陕西西安西北。辖境相当于今陕西中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青海黄河以南的一部分。
西州
即凉州。因地处中原之西部而称西州。
荆襄九郡
即荆州。荆州曾以襄阳为治所,故以此相称。东汉初,荆州置七郡,后增置襄阳和章陵二郡。
九郡四十二州
指荆州。按:当为九郡四十二县。东汉荆州共辖县实为一百一十七。四十二实为南阳、江夏、襄阳三郡所辖县数目。
江东八十一州
江东六郡实为九十二县。
广州
州名。东吴所置。辖十郡、国。治所番禺,在今广东广州南。辖境相当于今广东、广西。
蔡颇
即蔡州、颖川。按:蔡州,本汉代汝南郡地,隋代置蔡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县。二地:处颖水、汝水上游,顺二水可达淮河,抵寿春。
陇右
指陇山以西地区,即凉州。相当于今陕西陇县西部甘肃一带。

补充

荆州(占有南阳,南郡,江夏,零陵,桂阳,长沙,武陵,章陵八郡,治在襄阳;在今两湖,两广部分,河南,贵州一带)
兖州(今河北省东南部、山东省西北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雍州(今陕西中部北部,甘肃东南部除外,青海东南部,宁夏一带)
青州(东至海而西至泰山,在今山东的东部一带)
冀州(今山西省和河北省的西部和北部,还有太行山南的河南省一部分土地)
徐州(今山东省东南部和江苏省的北部)
豫州(今河南省的大部,兼有山东省的西部和安徽省的北部)
扬州(北起淮水,东南到海滨,在今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水以南,兼有浙江、江西两省的土地)
凉州(自华山之阳起,直到黑水,应包括今陕西南部和四川省,或者还包括四川省以南的一些地方)

E. 三国中的地理位置

我是襄樊人,我也好想知道这个情况,我已经被这个问题困久亦,刘表先是让专刘备去新野驻守属,那么问题来了,为啥樊城这时候已经是曹魏的了,如果是,那么曹魏为啥没有占领新野就先占领曹魏呢,地理上说不清。所以要么这段是罗贯中瞎写的,可能曹仁这段过来打真实历史根本就没有,樊城有可能在这之前都是刘表的,根本不属于曹魏,因为罗贯中也不知道具体地理关系。其二新野可能在现在的东面,有可能是这种情况,曹魏在这之前取了樊城。而新野恰是荆州和曹魏的最前沿阵地。

F. 求三国时期城池分布图

三国时期城池分布图如下:

(6)三国现在地理位置图扩展阅读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回才在诸葛亮协助答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G. 三国的地理位置分别是什么

  • 曹魏主要在长江、秦岭以北 。

  • 蜀汉主要在四川、贵州、云南 。回

  • 东吴主要在长江以南 。

H. 三国时期的中国地图和现在的地图的对比是什么样的

简单的讲,现在的贵州、四川、广西、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是三国时期的版图,主要是长江流域。比较现在的地图,少了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和东三省大部分。

I. 古代魏蜀吴三国在今天具体什么位置

1、魏国大致的国界在今天的长江以北,到今天的内蒙古东边,不超过山海关;西到今天的新疆一部分,甘肃一带;西南边到陕西一部分和蜀国接壤。

2、蜀国比较简单,就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北到陕西的汉中市附近。

3、吴国是长江以南,南部国界延伸到今天的越南北部,过海到台湾。这两点大部分的国土都属于吴国,之所以说大部分,是指有少数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未能完全控制。西边和蜀国接壤。

(9)三国现在地理位置图扩展阅读

1、在魏蜀吴三国中,蜀汉在失去荆州和关羽,加上刘备的夷陵之败,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也是最早被灭亡的。公元263年,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派遣大军消灭蜀汉。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

2、在魏蜀吴三国中,曹魏是第二个灭亡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延康元年(220年),曹操之子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王朝,建立曹魏,定都洛阳。对于魏国来说,占据北方中原地区,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强大的一方。

但是,因为曹丕、曹叡等皇帝的英年早逝,促使曹魏的大权逐渐落到了司马氏的受众。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通过除掉曹爽,从而彻底掌握了曹魏的大权。此外,曹芳和曹髦二帝曾先后计划铲除司马氏,但均以失败告终。

3、公元260年,司马昭使亲信贾充派遣武士成济杀害曹髦,事后成济被处死,而司马氏家则没受牵连,并另立常道乡公曹奂为帝。其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于咸熙二年(266年)逼曹奂禅让,改国号为晋,曹魏遂亡。针对曹奂这位亡国之君,司马炎同样是善待。

曹奂禅让后,被司马炎封为陈留王,享有使用天子旌旗,行曹魏正朔,上书不称臣,受诏不拜等权力。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司马炎优待曹奂,正如同当年曹丕对待汉献帝刘协一样,不仅没有除掉,反而是特别优待。

J. 三国地理分布图

蜀 分布在 西部地区。就是`四川`云南`重庆一带 魏在中国北部 ``河北`河南`湖北`甘肃一带 吴在东南地区`福建`浙江`广东`广西湖南地区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