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南京的地理人文知识

南京的地理人文知识

发布时间: 2021-02-16 20:32:52

㈠ 南京玄武区的人文 地理

基本概况
[编辑本段]
玄武区因玄武湖而得名,是南京市15个区、县之一,位于市区东北部。她是南京市最大的中心城区,是南京市委、市政府及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面积80.97平方公里,人口近43万,下辖8个街道,8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东至仙鹤门、大朱庄、马群,与栖霞区、江宁县交界;南至中山东路、出中山门、至沧波门(苜蓿园、后庄除外),与白下区为邻;西至中山路、中央路全线,与鼓楼、下关区隔街相望;北至东井亭、仙鹤门一线,与下关、栖霞区连接。
从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邺开始,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六朝宫阙的所在地,明初紫禁城、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府、国民党总统府也在玄武区内。境内人文荟萃,古迹众多,风光秀丽,有闻名世界的中山陵、松涛万顷的紫金山、芳菲四季的玄武湖、历经风霜的古城墙,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
区域交通便捷,南京火车站、南京长途汽车站、汉府街长途汽车站均在境内,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宁杭公路等穿境而过。公路干线16条,支线呈辐射状贯穿全区,公交线路达23条,东临新生圩港,南抵禄口国际机场。区域通讯发达,南京邮政大厦、电信大楼、联通大厦等通讯枢纽座落其间。区内科研院所众多,有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科院南京地理湖泊研究所等知名学府和科研机构25所。
改革开放以来,全区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管理等新兴产业为主体的城区型经济,培植了珠江路科技街、龙蟠路汽配街、丹凤街通讯器材街等一批特色专业市场。全区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均以较快的速度递增。区域环境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建成鼓楼市民广场、太平花园小区等一批标志性工程。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各项优惠政策配套到位,综合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强化。社会事业蒸蒸日上,居民素质和地区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我区先后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城区”、全国“三五”普法先进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自然地理
[编辑本段]

玄武区是南京市的中心城区之一,东北部地势雄伟,山环水绕,地处中纬度地区。
海拔400米以下的低矮石质山地,分南、北两线分布在区内。南线为钟山余脉由东向西排列;北线为与栖霞区交界处分布的诸山。区内丘陵虽成线状分布,但都是独立的山体,海拔高度都在100米上下。
富贵山 位于太平门内,隔城墙与紫金山西麓余脉龙膊子相接,古称龙尾坡。海拔86.1米,东西长约1公里,南北宽约300米,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山体由浅灰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所构成,山上树木茂盛。
九华山 原名覆舟山,又名龙舟山,以山体犹如一只倒置的木船而得名。南朝初年,因此山下临玄武湖改称玄武山。后来因在山南建有小九华寺,俗称小九华山,现通称九华山。位于太平门内侧,东接富贵山。山体狭长,山势略呈弧形,弧口朝南,由石英砂砾岩和页岩构成。面积不足0.3平方公里,海拔61米。
北极阁 原名鸡笼山,因山势浑圆,形似鸡笼而得名。明初,山上建有钦天监观象台,故又称钦天山。清初,山上重建北极阁后,俗称北极阁。山体由石英砂砾岩、砂岩构成,北麓有小片火山喷出岩。面积约0.3平方公里,海拔60米,是市区中部的重要制高点。山顶建有气象台。古为皇家华林园,有鸡鸣寺等名胜古迹。1990年辟为开放型文化公园,称北极阁公园。
红山 位于中央门外曹后路北侧。红山,本六朝胜地大壮观山,因陈武帝在此阅武,建“大壮观”于山上而得名,又因山体由红色砂岩构成,称红土山,现俗称红山。由大红山、小红山、放牛山、和尚山等山头组成,面积约0.5平方公里,主峰大红山海拔78.9米。民国时为荒野丘岗。解放后,植树造林,山林葱笼,现为红山森林动物园。
朝阳山 位于岔路口西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因半山腰有朝阳洞,洞内有石佛,山以洞得名。山体略呈向南开口的弧形,由砂岩和粉砂岩构成,海拔123米。
聚宝山 位于岔路口村北侧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上可开取石料、硫矿,土质较肥,树木茂盛,故名聚宝山。西南—东北走向,山体呈椭圆形,长0.7公里,宽0.5公里,由石灰岩构成,海拔124.3米。
杨坊山位于东杨坊东北与栖霞区交界处,山以村得名。东西走向,长约1.5公里,南北宽约0.7公里,海拔109米。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山上遍植松树。
李山脚山 位于环陵路下五旗侧。相传此山是古时小秦王挑来的,后被李姓占有,故名。海拔82米。
狮子山 位于仙鹤门西北。传说明朝时山上有一座石狮子,故名。山体低矮浑圆,海拔53米。
玄武区地域面积80.97平方公里,人口46万,其中涉农面积9600亩,属仓波门地区地势较低。全区排水系统主要有四大水系:
1、北面的蒋王庙沟和唐家山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情侣园流入玄武湖,从神策门出玄武湖,经西北护城河向西流入鼓楼区护城河,是我区玄武湖以北地区的主要排水通道。
2、南面的友谊河和卫桥沟。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白下区流入运粮河,是中山门至孝陵卫沿线地区及中山陵的排水通道。
3、东面的百水河和运粮河。该系统由北向南经白下区流入秦淮河,是我区市郊马群、余粮、五百户等地区的的主要排水通道。
4、西面的内秦淮河。主要由珍珠河、玉带河、香林寺沟、清溪河等河道汇聚于竺桥,向南经白下区流入秦淮河。我区城市排水系统的水主要经这个系统排出。
全区有河道27条54公里(其中市政公用局下拨经费的有25公里,无主河道29公里);排水窨井、雨水井12037座,排水管道157公里;泵站5座;水库2座。
玄武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冬冷夏热、四季分明的特点。南京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地区。每年初夏,受锋面雨带影响,南京进入梅雨季节。梅雨过后,天气晴燥,常会形成伏旱。

旅游资源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和玄武湖风光带,具有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独特风貌,绿化覆盖率达58%以上。自公元229年孙权迁都建邺开始,玄武区曾是东吴、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六朝宫阙御苑所在地,明朝初期的紫禁城、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寝明孝陵、清朝太平天国的天王府、近代孙中山的临时大总统府以及中山陵等名胜均在区域范围内。全区有重点古迹、文物保护点72处,是南京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区之一。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民国22年(1933),南京市划分为8个行政区划单位,始有区级行政建置。当时,玄武区为第一区。1955年8月,命名为玄武区。

玄武区管辖范围上溯,战国时区境为金陵邑辖地。
秦、汉时,今区境南部属秣陵县,北部属江乘县,先后隶属会稽郡、鄣郡、丹阳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孙权改秣陵为建业县,区境南部属之,同时废江乘县改设典农都尉(相当于县一级的民屯政区),区境北部属之,均隶属丹阳郡。
西晋太康元年(280),复改建业为秣陵县。太康二年(281)(一说为太康三年)分秣陵秦淮河以北置建业(次年又改称建邺)南为秣陵县(见《建康实录》、《晋书·地理志》)。建兴元年(313),改建邺为建康,区境为建康和江乘辖地,直至陈朝末年。
隋朝统一南北后,将建康、秣陵、江乘等县及侨置郡县并为江宁一县。此时,区境属江宁县,隶属蒋州。
唐上元二年(761),改江宁为上元县,至清末区境均属上元县。
民国元年(1912),临时政府废上元、江宁2县,置南京府,区境属南京府。民国2年,撤南京府,以旧上元、江宁二县复置江宁县,区境属江宁县。民国16年,改江宁县城区为南京市,区境属南京市。
民国20年(1931)3月,实行京市自治,全市划分为21个自治区,分区筹办,但进展迟缓。民国22年3月,重新划分为8个行政区时,今玄武区为第一区,设区公所。区界以中山路以东,中山门以西,九华山以南,中山东路以北为区域范围。面积8.85平方公里。
民国23年(1934)9月,省市划界,南京市区域扩大,将原属江宁县辖地的孝陵卫地区划归南京市,建立孝陵区,为第十区(乡区),燕子矶区为第九区(乡区)。今区境内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的仙鹤门行政村(仙鹤乡),属孝陵区。中山陵园区域属国民政府直接管辖。今锁金村街道、玄武湖街道(仙鹤门除外)和红山街道地区属燕子矶区。
民国27年(1938)1月,伪南京市自治委员会以新街口为中心,城东南、西南、东北、西北4片,分别划为第一、二、三、四区。原一区分属第三区。区境以中山东路之北分界,西沿中山路、中山北路至挹江门止,北从挹江门沿城根经和平门、玄武门、太平门至中山门北侧。民国28年1月,重新划分区界,将玄武湖全部划入第三区;孝陵区改称孝陵卫区。民国31年4月,增设城区自治实验区,郊区以燕子矶为乡区自治实验区。今区境北极阁(北极坊)、玄武门(玄武坊)地区为城区自治实验区辖地;锁金村、玄武湖(仙鹤门除外)、今红山街道地区,为燕子矶乡区自治实验区辖地。
民国34年(1945)9月,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恢复抗日战争前第一区建置,辖区则向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一带扩展。同时,太平门至中央门城墙以外玄武湖地区划出,改属第六区。今区境的锁金村、红山、玄武湖街道和孝陵卫街道,仍分属燕子矶和孝陵卫区。
解放初期,沿用第一区建置称第一区人民政府。1950年6月,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重新划分城郊区。区境以旧一区为基础,划出中山东路以南,逸仙桥以东地区,增加原属旧六区的中央路以东、玄武门以南地带及玄武湖之全部,又增加原属旧十区的岗子村至太平门以西地带,建为新一区。原九区改为八区,今红山、锁金村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新八区。原十区撤销,以原辖区内的中山陵园及周围地区新建中山陵园区,今孝陵卫街道地区和玄武湖街道部分地区,改属中山陵园区。
1955年6月,第一区人民政府改称第一区人民委员会。1955年8月,第一区改称玄武区,第八区改称燕子矶区,中山陵园区名称不变。今区境分属玄武区、燕子矶区和中山陵园区管辖。1958年11月,4个郊区建制撤销,合并为“大郊区”,今区境原属中山陵园区和燕子矶区的地区,划归郊区管辖。1960年5月,成立玄武人民公社。1960年9月,撤销“大郊区”,原郊区的龙潭、十月、紫金山3个农村人民公社,划归玄武区管辖。1961年6月,玄武区兼辖郊外栖霞镇(包括摄山)、孝陵卫镇和龙潭镇。1962年7月,市郊区办事处成立,原郊区3个人民公社及3个镇复划归市郊办。8月玄武人民公社消失,恢复玄武区人民委员会。1963年4月,恢复设立燕子矶、栖霞、雨花、江东、陵园5个郊区建制。市郊农村人民公社复由各郊区管辖。7月,陵园区(辖紫金山人民公社和孝陵卫镇)改称中山陵园区。
1965年5月,5个郊区合并为雨花台和栖霞2个区,中山陵园区划归栖霞区管辖。1967年3月,玄武区改称要武区,实行军管,称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要武区分会。1968年3月,成立要武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11月,改称玄武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1月,经江苏省革命委员会批准,南京市成立钟山区,将紫金山公社、马群公社、玄武湖公社、孝陵卫镇和陵园管理处划归钟山区管辖。1975年4月,撤销钟山区,原辖地改归栖霞区管辖。1980年9月,玄武区革命委员会复称玄武区人民政府至今。
1984年2月,小市镇的韶山路、玄武新村两个居委会和玄武湖大队、岗子村、新庄村等地段(包括南京林业大学、锁金村),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玄武区面积扩大到17.5平方公里。
1995年4月,全市区划调整,将原属鼓楼区的中央路东侧的廖家巷、大树根、后大树根、中央门4个居委会划入玄武区;将玄武湖镇、孝陵卫镇(苜蓿园、后庄村除外)以及小营、红山、藤子3个行政村和伊刘苗圃、中山陵园风景区,从栖霞区划归玄武区管辖。至此,全区面积达80.97平方公里,成为南京市面积最大的城区。

经济概况
[编辑本段]

改革开放以来,玄武区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实施了“科教兴区、市场兴区、共同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区域优势,盘活区域资源,发展区域经济,以第三产业为重点,初步形成了科技信息、文化旅游、房地产开发管理和社区服务四大新兴产业;珠江路科技街、丹凤街通讯器材街、长江后街旅游街、新庄汽配市场群等四条特色商品街已初具规模。初步实现了由区属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变,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多种所有制经济转变,由数量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一、二、三产业并举向以三产为主的城区经济转变,全区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8年全区完成国内生产总值9.46亿元,比1993年增长94.92%,年均增幅14.28%;财政收入突破三亿元,比1993年增长302.25%,年均增幅32.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商饮服务营业额、工业总产值五年来年均增幅分别为34.62%、30.08%、52.34%。第三产业已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已达56.64%;工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形成一批产值20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和品牌产品配套企业;农村经济全面实现小康,全区12个行政村有10个村已跨入市综合实力百强行列,其中5个村经济综合产值超亿元;开放型经济健康发展,投资环境不断改善,投资领域不断拓宽,1998年完成涉外税收2834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0%来自外资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营造加快发展环境,1998年个体、私营企业已达6400户,其中:年销售超千万元以上有13户。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为实现全市“三年面貌大变”奋斗目标,五年来,全区开发竣工面108万平方米,其中复建房70万平方米,建设居民小区26个;建设改造15条总计27.1公里的道路;建成了鼓楼市民广场和一批游园、绿地,全区绿化覆盖率达57%。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建成社区服务中心等一批5万平方米的硬件设施。改造了24所薄弱学校,创国家、省示范、重点小学5所。近几年,玄武区荣获“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国家卫生城市达标区”“全国先进城区示范单位”“全国计划生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九年被市政府授予建设新南京有功(先进)区。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梅园新村街道 办事处驻汉府新村62号-1。面积0.9平方千米,人口21424人。辖3个社区:大行宫、梅园新村、珠江村。
新街口街道 办事处驻估衣廊38号。面积1.07平方千米,人口38022人。辖8个社区:中山东路、中山路、糖坊桥、如意里、网巾市、一枝园、香铺营、北门桥。
丹凤街街道 办事处驻大石桥19号。面积1.5平方千米,人口62339人。辖8个社区:大石桥、唱经楼、居安里、大纱帽巷、虹板桥、成贤街、双龙巷、丹凤新寓。
兰园街道 办事处驻杨家胡同85号。面积1.68平方千米,人口32699人。辖7个社区:公教一村、兰园、文昌街、花红园、文德里村、大影壁、九华山。
玄武门街道 办事处驻天山路39-1号。面积7.6平方千米,人口40898人。辖8个社区:百子亭、北京东路、高楼门、天山路、昆仑路、大树根、廖家巷、台城花园。
后宰门街道 办事处驻后宰门西村10号。面积4.3平方千米,人口46529人。辖7个社区:太平门、后宰门、佛心桥、清溪路、富贵山、半山园、马标。
锁金村街道 办事处驻锁金村67号。面积6.0平方千米,人口51459人。辖10个社区:韶山路、锁一、锁二、锁三、锁四、锁五、锁六、南林、紫鑫城、新庄。
孝陵卫街道 办事处驻罗汉巷119号。面积23.6平方千米,人口57720人。辖8个社区:孝陵卫东段、孝陵卫西段、小卫街、沧波门、钟灵街、农科院、晏公庙、晏公庙村西;4个行政村:钟灵街、孝陵卫、沧波、余粮。
玄武湖街道 办事处驻板仓街98号。面积12.6平方千米,人口32649人。辖8个社区:板仓、蒋王庙、岔路口、仙鹤门、樱铁村、花园路、东方城、樱驼花园;3个行政村:五旗、仙鹤、徐庄。
红山街道 办事处驻月苑南路2号。面积8.19平方千米,人口24289人。辖8个社区:曹后、小营、红山、营苑、北苑、月苑、藤子村、红山公园;3个行政村:红山、小营、藤子。
卫岗街道 办事处驻左所村10号。面积6.4平方千米,人口23086人。辖6个社区:中山陵、童卫路、南农大、理工大、康定里、铁匠营;1个行政村:小卫街。

㈡ 中国人文地理常识

1.34个省,市,自治区: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南省(豫/郑州)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皖/合肥)
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贵州省(黔/贵阳)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重庆市(渝)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2,沿海开放城市14个
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

3,经济特区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

4,沿海开放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区、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环渤海地区等

5,工业分布
重工业: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
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煤、铁、石油;东北在日本的统治时期,重工业发展的较好,基础设施也较完备;东北和前苏联接壤,容易得到苏联的帮助。
轻工业: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经济发达。经济开放,容易吸收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

劳动密集型:一般分布在内地,劳动力廉价是最主要因素

知识密集型产业;一般在沿海开放地区,主要理由还是经济发达,技术领先

5,农业分布
种植业:三江平原、松嫩平原 西北国营农场(商品谷物农业)
西北地区 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灌溉农业)
新疆地区(绿洲农业)
西南地区 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横断山区(垂直农业)
青藏高原-----河谷农业 、 阳光农业
城市,矿区周围---乳畜业
珠江三角洲---新颖混合农业
季风区 -------水稻种植业
畜牧业: 内蒙古高原---草原牧场
新疆天山----山地牧场
青藏高原----高寒牧场

6,地理分界线

我国人口密度大小的界线:
大致以黑龙江的黑河——云南腾冲一线。该线东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我国地势阶梯界线:
二级阶梯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的东端。
三级阶梯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我国气候界线:
(1)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该线西北为非季风区,东南为季风区。
(2)降水量和干湿区的界线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体沿着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向东经过秦岭——淮河一线。
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坡。
半干旱区与干旱区的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热量界线
1月00C等温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界线):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一线。
暖温带与中温带的界线:鸭绿江口——长城(山西境内稍偏南)——祁连山——天山一线。

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丰富、贫乏界线:
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此线西北,太阳能资源丰富.此线东南贫乏。

我国四大海域的界线:
渤海与黄海的界线:辽东半岛老铁山角——山尔半岛蓬莱角;
黄海与东海的界线:长江口北岸启东角——济州岛西南角;
东海与南海的界线:广东南澳岛——台湾岛南端鹅銮角。

我国水文界线:
(1)内流区与外流区的界线:
北段: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的东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2)长江与黄河水系的界线:巴颜喀拉山、秦岭。
(3)长江与珠江水系的界线:南岭。
(4)太平洋水系与印度洋水系(澜沧江与怒江)的分水岭:怒山。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界线:
(1)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界线: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线即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张家口、兰州、拉萨附近,到喜马拉雅山的南麓。
(2)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3000米等高线。
(3)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青藏高寒区的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

我国东部季风区内四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1)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0C积温32000C等值线。
(2)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45000C等值线。即秦岭——淮河一线。
(3)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与华南热带湿润地区的界线:日平均气温大于等于10℃积温7500℃等值线。

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两个自然地区的界线:

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我国综合地理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

嘿嘿 复习下吧 以前学的差不多忘光了已经!

㈢ 地理人文知识

历史地位:
长安,意为“长治久安”,现今西安城的旧称,是我国七大古都之首。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强汉、盛唐)的都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世界四大古都”。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的治所。明代洪武二年(1369年)将长安改为“西安府”,并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修建了城墙,奠定了今日西安城区的风貌。
2、汉唐长安: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置县,七年,定都于此。
汉长安是在秦咸阳遗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史记》:“汉长安,秦咸阳也”,张衡《西京赋》云:西汉长安“乃览秦制,跨周法”,《三辅黄图·序》也云:“武昭,治咸阳,因以汉都”。《旧唐书 地理志》说:“京师,故秦之咸阳,汉之长安也。”秦咸阳从惠文王以后,就不断向南扩展,在渭河以南修建了章台、兴乐宫、甘泉宫、信宫、阿房宫及七庙等建筑。刘邦夺得天下后,经娄敬、张良等的劝说,建都长安。修缮秦的兴乐宫而改为长乐宫,在秦章台基础上建未央宫。即汉长安城是在秦都咸阳基础上建立的,说明在都城选址上是汉承秦制的。 汉朝宫阙均在今西安市汉城保护区内,位于北二环以北,而汉代的武帝文帝景帝陵墓,在今咸阳市境内。
此后西汉、东汉(献帝初)、西晋(晋愍帝)、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皆定都于此,东汉、三国·魏、五代·唐皆以此为陪都。西汉末绿林、赤眉,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也曾建都于此。汉唐时代,又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西汉时城内有专为外人而设的居住区,唐侨居的外人,来自亚洲各地,远至波斯、大食,多时数以万计。隋开皇二年(582)在汉长安城东南建新都大兴城,入唐后改称长安,仍为都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至盛唐,长安为当时规模最大、最为繁华的国际都市。
唐长安城由廓城、宫城、皇城3部分构成。廓城平面长方形,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7米,周长36.7千米。每面有3座城门,除南面正门明德门为5个门道外,其余皆为3个门道。宫城位于廓城北部中央,平面长方形、南北1492米,东西2820米。中部为太极宫(隋大兴宫),正殿为太极殿(隋大兴殿)。东为皇太子东宫,西为宫人所居的掖庭宫。皇城接宫城之南,有东西街7条,南北街5条,左宗庙,右社稷,并设有中央衙署及附属机构。
3、长安遗址:
故城有二:汉城筑于惠帝时,在今西安市西北,周围二十五公里;隋城筑于文帝时,号大兴城,包有今西安城和城东、南、西一带,周围三十六公里。
唐昭宗天佑元年(公元904年)迁都洛阳后,因城中民房大半被拆毁,就旧城北部改筑新城,即今西安城。解放后,对汉隋二城遗址,都进行了考古发掘。

㈣ 南京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

南京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江苏省西南部,是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华东),中国版东部战区司令部驻地权[5],长三角辐射带动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一带一路”战略与长江经济带战略交汇的节点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
来自网络

㈤ 大城市,小城市,北京,南京,沿海,内陆,你会选择何处生存,请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分析

个人还是喜欢在中小型城市生活,第一,大城市的人口太多,公共资源版平均占有就少很多;第二,权大城市占地太大,从A点到B点需要的时间太长。第三,大城市的生活成本高很多。
记得前年回老家从上海倒车,从虹桥机场到汽车站,打车去还用了一个半小时,太耽误事了,而且遇上堵车就更郁闷了。

㈥ 南京的人文历史资料

http://www.zhongguook.com/public/web/lywh/lyls/2003-10/1065691189.html
南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曾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发现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表示南京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而根据史书记载,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时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国,孙权更是据此以建国立都,史称孙吴。自此之后,南京便成为中国历史史上举足轻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拥有珍贵历史文化的名城。

在孙吴之后,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於是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因此今日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历史岁月并不曾带给南京沧桑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

来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闲气氛,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相信你应该能彻底地明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业、江宁、集庆、上元、南京。 因为地理环境的伏势,历代南京皆为军事或商业重镇,甚至是为首都。所以宫殿遗址极多。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践灭吴,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灭越,建「金陵邑」。
(4)漍东吴建业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东晋;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宁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对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设防城市。

黄帝 - 属江南。

唐虞夏商 - 属扬州。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

春秋战国 - 初为吴国,后为越所灭,范蠡筑城於长干(今名越城),楚灭越,置金陵邑,属江都郡。

秦 - 改为秣陵县,又置丹阳江乘二县,均属鄣郡。

西楚 - 项羽称霸,地属西楚。

西汉 - 先后属楚国、荆国、吴国,景帝时属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为丹阳、湖熟、秣陵三侯国。
元狩元年后属丹阳郡。为扬州刺史治理,隶县有秣陵、江乘、丹阳、湖熟。

东汉 - 因袭西汉,存湖熟侯国置丹阳,分扬州置吴郡,置建业。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翌年城石头,改为建业。二十六年徙丹阳郡,治建业。

三国吴 - 自武昌徙都建业,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晋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封孙楷为丹阳侯,复改建业为秣陵县。

东晋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业为建康,改丹阳太守为尹,以江宁为琅琊国,东平兰陵等郡,属南徐州。成帝时置淮南郡,属扬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并隶丹阳尹。齐因宋旧。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县,改南琅琊为琅琊郡,置丹阳尹及南丹阳郡。陈文帝天嘉五年,罢南丹阳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兴郡,属扬州。

隋 - 废丹阳郡,於石头置蒋州,依汉置太守。江宁县属蒋州。大业初改蒋州,后名丹阳郡。扬州初治蒋州,后以江都为扬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扬洲东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H江宁、搮水二县置扬州,析置丹阳、安业二县。更江宁曰归化。六年并安业入归化,又更归化曰金陵。七年平辅公佑,更名蒋州,置金陵县,废东南道行台为扬州大都督府。九年废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阳隶宣州。

五代 - 吴天佑十二年杨吴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义二年改都督府为金陵府。太和五年杨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为齐国,封李升为齐王,又二年禅位给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为江宁府,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宋 - 宋太祖开宝八年平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於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宋地志》:「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诏改建康府,绍兴七年驻跸,置留守。」

建康 - 是孙吴及东晋建都之处,龙蟠虎踞,北枕长江,东有钟山,南有秦淮,西有凤凰台,行势险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战略据点,又是南宋行都,管辖一路军民财刑赋重任大员都云集在此。宋代方志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备了军事以及经济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金陵遂为留都。

清 - 顺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四年改经略招抚为总督,辖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治所及江宁府治皆在此。十八年为左布政使,领安庆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等府州。康熙三年改总督,专辖江南省,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复改总督,辖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复设江苏布政使司於江宁府。

㈦ 为什么说南京地理重要

南京两面环江,江水凶猛湍急,此城被视为受天堑保护。南京的地形以丘陵为主,专背属靠幕府山,面临秦淮河,钟山左辅,石城右弼。诚如诸葛亮所言“秣陵之地,钟阜(紫金山)龙盘,石城(清凉山、石头城)虎锯,真乃帝王之宅也。”
从全国大的地理环境看,古人建都,多立于北方。因为北方自古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京在中国基本上是属于南北交叉点略偏南一些,紧靠着传统上的南北分界线长江。当北方处于战乱或是因为其他原因不愿意在北方立都时,南京就成了受天堑保护的最佳位置,建都的首选。此外,南京属于江南地区,历来为鱼米之乡,土地肥沃,在南京建都,物质上也是有所保障的。
综上,南京的地理位置是比较重要的。
但是南京的地理气候,确实比较猛。夏天超热,冬天很冷。不过四季分明,也是别有风情。

㈧ 南京风土民情知识

“地名映射了人类历史的过去和现在,是鲜活而且广泛的文化符号,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城市特殊的文化行为。仅从‘南京十佳老地名’中,我们就可以品味出六种不同风格的南京。”昨天上午,在第22期“市民学堂”上,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六朝文化研究专家胡阿祥,以“南京十佳老地名”(乌衣巷、朝天宫、桃叶渡、成贤街、龙蟠里、夫子庙、长干里、孝陵卫、莫愁路、虎踞关)为例,和市民一起品味老地名中蕴含的南京历史、文化和风俗。

乌衣巷:历史沧桑的南京

“南京历史的一大特点是兴衰起伏非常明显”,胡阿祥说,得名于孙吴时代的乌衣巷,最能反映南京的这种历史沧桑。六朝时期,乌衣巷和朱雀桥非常繁华。隋朝统一全国后,拆毁六朝宫殿,把这里变成农田。到唐朝时,已经是“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了。“刘禹锡的《乌衣巷》,用野草开花点缀朱雀桥的荒芜,夕阳余晖映照乌衣巷的凄惶,写尽了南京的历史沧桑。”

龙蟠里、虎踞关:地理形胜的南京

龙蟠里、虎踞关得名于诸葛亮说过的“钟阜龙蟠、石头虎踞,真帝王之宅也”。胡阿祥说,在冷兵器时代,南京北面、西面有长江天堑,北面还有幕府山,南面有秦淮河,东面有紫金山,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山环水抱之地,封建王朝建都的风水宝地。南京也正是凭借这样的地理形胜成为六朝古都和十朝都会。“可以说,龙蟠里和虎踞关这两个老地名把南京的地理形势表现得非常精确,是南京地理形胜的象征。”

桃叶渡、长干里、莫愁路:性情浪漫的南京

“南京是一个充满了故事的城市,故事里蕴含感情的城市。”胡阿祥说,桃叶渡这个老地名反映了南京的浪漫,长干里体现了南京的纯情,莫愁路展现了南京人有愁不要愁的心态。

桃叶渡因东晋王献之迎送爱妾桃叶而得名。王献之还为桃叶写下了《桃叶歌》,把这种“绿叶红花”、“无风婀娜”变成才子佳人的文化符号,离愁别绪的象征,反映了南京沧桑历史下的浪漫。得名于范蠡筑越城的长干里,李白为之留下了自己最柔情的诗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崔颢则在《长干曲》中描写了秦淮河船家生活的漂泊之感、离愁别恨。加上旧时南京有“长干折柳”的习俗,长干里体现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般的纯情和长干送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得名于莫愁女的莫愁路,则表现了南京人化愁为不愁的心态,是南京不断被毁不断重建的一种写照。

夫子庙:市井百态的南京

“夫子庙集大雅、大俗于一体,是最能体现南京市井百态的老地名。”胡阿祥说,夫子庙供奉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官学所在地,可称之大雅;但夫子庙又是什么都有,是最生活化的南京。夫子庙是南京老地名的集中代表区,这里有南京的历史、故事、风俗、歌谣等,走在夫子庙,南京的历史感觉和文化体验就扑面而来。

成贤街:人文雅致的南京

胡阿祥说,六朝时,成贤街是皇家贡院所在地。明朝时,是国子监所在地。当时,国子监是最高学府,人们认为学子入国子监读书,会入仕为官成为贤人,故名成贤街。可以说,成贤街弥漫着浓浓学风、书香,是最能展现南京厚重、平静氛围的地方,是人文雅致南京的象征。

朝天宫、孝陵卫:历史上京都大气的南京

“朝天宫、孝陵卫都与朱元璋有关,只有在京都才能有,它们体现了南京历史上作为京都的大气。”胡阿祥说,朱元璋是平民皇帝,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将士大都出身贫寒,不懂礼仪。朱元璋称帝后,建立朝天宫,派儒生教演他们朝见天子礼仪。孝陵卫是守护孝陵“卫”(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的所在地。明朝确定了南京的城市规模,奠定了南京的历史地位。

㈨ 有关南京的人文历史资料

http://www.zhongguook.com/public/web/lywh/lyls/2003-10/1065691189.html
南京具有相当悠久的历史。近年来曾在南京东郊的汤山,发现古人类遗址和猿人头骨,表示南京早在数十万年前就是人类聚居之地。而根据史书记载,南京的建城始於春秋时代。而在二千多前的三国,孙权更是据此以建国立都,史称孙吴。自此之后,南京便成为中国历史史上举足轻重的都城,更是一座拥有珍贵历史文化的名城。

在孙吴之后,陆续有东晋、南朝(宋、齐、梁、陈)、隋、南唐、明朝前期在此建都,史称六朝,再加上后来的太平天国和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华民国,於是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因此今日虽然南京不再是政治重镇,却仍处处可见那尚未消褪的六朝繁华及王者风范。历史岁月并不曾带给南京沧桑的色彩,反而四处可见昔日繁华的馀韵。

来到南京,感受明朝文人的悠闲气氛,想像当年秦淮河畔的旖旎风情,欣赏婉约可人的南京佳丽,相信你应该能彻底地明了「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南京的历史名称极多(依照时间顺序):

例如:金陵邑、建康、建业、江宁、集庆、上元、南京。 因为地理环境的伏势,历代南京皆为军事或商业重镇,甚至是为首都。所以宫殿遗址极多。

(1)冶城:吴王夫差所建。
(2)越城:越王勾践灭吴,建越城,算是最早的古城。
(3)金陵邑:楚灭越,建「金陵邑」。
(4)漍东吴建业城:就是前的「金陵邑」。
(5)东晋;南朝改名「建康」。
(6)隋代南唐又改「江宁城」。
(7)明代改名「南京」-相对於「北京」,朱元璋改建重修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一座设防城市。

黄帝 - 属江南。

唐虞夏商 - 属扬州。

周 - 为吴国,吴王夫差筑治城。

春秋战国 - 初为吴国,后为越所灭,范蠡筑城於长干(今名越城),楚灭越,置金陵邑,属江都郡。

秦 - 改为秣陵县,又置丹阳江乘二县,均属鄣郡。

西楚 - 项羽称霸,地属西楚。

西汉 - 先后属楚国、荆国、吴国,景帝时属江都。武帝元朔初析江都为丹阳、湖熟、秣陵三侯国。
元狩元年后属丹阳郡。为扬州刺史治理,隶县有秣陵、江乘、丹阳、湖熟。

东汉 - 因袭西汉,存湖熟侯国置丹阳,分扬州置吴郡,置建业。建安十六年,孙权徙治秣陵,翌年城石头,改为建业。二十六年徙丹阳郡,治建业。

三国吴 - 自武昌徙都建业,南京之建都自此始。
西晋 - 武帝太康元年平吴,封孙楷为丹阳侯,复改建业为秣陵县。

东晋 - 元帝渡江建都於此,改建业为建康,改丹阳太守为尹,以江宁为琅琊国,东平兰陵等郡,属南徐州。成帝时置淮南郡,属扬州。

南北朝 - 宋建都於此,建康、秣陵、丹阳、江宁、湖熟并隶丹阳尹。齐因宋旧。梁武帝於秣陵置同夏县,改南琅琊为琅琊郡,置丹阳尹及南丹阳郡。陈文帝天嘉五年,罢南丹阳郡。宣帝太建十年立建兴郡,属扬州。

隋 - 废丹阳郡,於石头置蒋州,依汉置太守。江宁县属蒋州。大业初改蒋州,后名丹阳郡。扬州初治蒋州,后以江都为扬州。

唐 - 高祖武德二年,置扬洲东南道行台尚书省,三年H江宁、搮水二县置扬州,析置丹阳、安业二县。更江宁曰归化。六年并安业入归化,又更归化曰金陵。七年平辅公佑,更名蒋州,置金陵县,废东南道行台为扬州大都督府。九年废都督,徙置江都,更金陵名曰名下,丹阳隶宣州。

五代 - 吴天佑十二年杨吴大城升州,建大都督府。武义二年改都督府为金陵府。太和五年杨溥建都於金陵。天祚元年以金陵为齐国,封李升为齐王,又二年禅位给升,都金陵者四年。南唐升元元年改金陵府为江宁府,遂以府治为宫,以城为都。

宋 - 宋太祖开宝八年平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真宗天禧二年以升州为江宁府。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高宗南渡改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楚威王时,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故曰金陵。又曰:地接金坛,其山产金,故名。於是因山立号,置金陵邑」
《宋地志》:「高宗建炎元年改江宁为帅府,三年复为,建康府。」
《景定建康志》:「高宗南渡,诏改建康府,绍兴七年驻跸,置留守。」

建康 - 是孙吴及东晋建都之处,龙蟠虎踞,北枕长江,东有钟山,南有秦淮,西有凤凰台,行势险要。建康是南宋重要的战略据点,又是南宋行都,管辖一路军民财刑赋重任大员都云集在此。宋代方志中可以看出南京具备了军事以及经济的角色,在地位的重要性上不言自表。

元 - 元世祖至元十二年下江南及建康府治开省,大德元年,益都新军万户府自宁国移镇建康路。天历二年,改建康路为集庆路。

明 - 洪武元年建都南京,改集庆路为应天府,直隶中书省。永乐十九年迁都北京,金陵遂为留都。

清 - 顺治二年平江南,改南京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设经略招抚内院大学士。四年改经略招抚为总督,辖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治所及江宁府治皆在此。十八年为左布政使,领安庆等府州,分置右布政使,驻苏州,领江宁等府州。康熙三年改总督,专辖江南省,六年定为江苏、安徽二布政使司。二十一年复改总督,辖江南、江西二省。乾隆二十五年,复设江苏布政使司於江宁府。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