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新疆地理历史知识大全

新疆地理历史知识大全

发布时间: 2021-02-16 20:29:24

『壹』 关于科学百科知识新疆历史地理文化知识问卷

新疆历史、地理、文化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 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田园阡陌,村镇相望,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这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活动的主要基地。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 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 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或新。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除东南联接甘肃、青海,南部联接西藏外,其余与8个国家为邻,即东北部与蒙古毗邻,北部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 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这使新疆对外开放具有得天厚的地缘优势。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1955年10月1 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自治区行政区包括13个地州、17个市、70个县、844个乡镇,其中132个镇、 670个乡和42个民族乡13个地州中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 治州;8个地区:哈密地区、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喀什地区、和田地区、伊犁地区、塔城地区和阿勒泰地区;17个市中有3个自治区直辖市(首府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和石河子市);8个地辖市(哈密市、吐鲁番市、阿克苏市、喀什市、和田市、伊宁市、塔城市和阿勒泰市);6个州辖市(奎屯市、博乐市、昌吉市、阜康市、库尔勒市和阿图什市);70个县中有6个民族自治 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焉耆回族自治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新疆是多宗教地区。主要宗教有伊斯兰教、喇嘛教(藏传佛教)、佛教、 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和萨满教,其中伊斯兰教为维吾尔、哈萨克、回、 柯尔克孜、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东乡、保安等10多个民族所 信奉。伊斯兰教在新疆社会生活中有较大的影响。现在全疆各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和其他宗教活动场所包括喇嘛庙、天主教堂等,共23,000多处,充分满足了各族信教群众的需要新疆宗教组织主要有伊斯兰教协会、伊斯兰经学院和佛教协会等。
新疆于1955年10月1日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区行政区划3个地州中有5个自治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博尔塔拉蒙自治州、昌吉回族自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贰』 地理知识有关新疆的

水流主要在塔里木河,水稻在雪山附近的绿洲

『叁』 新疆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它的东面和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相邻。全区面积为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均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她相当于45个台湾省,或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面积的总和。新疆除东南部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之外,其余均与邻国交界;东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西北部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于水土丰沃的绿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国地广人稀的省区之一。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周有阿尔泰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

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大山系包围两大盆地。山脉内部又有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它位于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主体在蒙古境内,中国境内属中段南坡,长约五百公里。阿尔泰山以断块活动为其主要特点,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阶梯状断块山地,从过境山脊到额尔齐斯河谷地,有三——四级阶梯,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而山前平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脊线不到海拔三千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

天山横亘中央,高大雄伟,势与天齐,故名天山。东西长约三千五百公里,新疆境内部分,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由三列东西向的褶皱山和陷落盆地组成。山势西搞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四百公里,东段变窄,宽仅一百公里,山脊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为海拔七千四百四十三点八米。平行山脉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即拜城、焉耆、吐鲁番、哈密及尤勒都斯等盆地,伊犁、乌什等谷地。其中,吐鲁番盆地是东天山南侧的断陷盆地,它南部的广大低地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四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

南部昆仑山脉是西藏高原的一部分,包括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体宽广,山势高峻,山脊线超过海拔六千米。很多山峰超过七千米,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是世界第二高峰。

在宽广的山体中,有较大的山间盆地,即塔什库尔干、阿克赛钦、阿牙克库木、喀拉米兰等盆地。

准噶尔盆地在阿尔泰山和田山之间,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所以被称为板封闭性内陆盆地。

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平均海拔不到五百米,最低处艾比湖海拔一百八十九米。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的百分之九十七。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半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为良好的冬季牧场。

塔里木盆地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其面积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盆地东面有宽几十公里的谷地通向甘肃的何西走廊,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盆地的中部,面积约三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多为高大的新月形流动沙丘,高度一般为一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达二百至三百米。流动沙丘面积约占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

在流动沙丘边缘和河谷附近,有生长着柽柳的固定小沙丘,又叫“红柳包”,高约二至四米。罗布泊洼地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为盆地水系的最后归宿,海拔仅七百八十米,广大湖积平原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在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墩与风蚀凹地相间的“雅丹”地形,因其形似龙,顶不多有白色的盐壳层,故又称“白龙堆”。

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抱的影响下,新疆气候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集中表现为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冬季漫长,春秋短,日照长,温差大。

新疆的平均降水量为一百四十五毫米,为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三十毫米的百分之二十三,不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地球上相同纬度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最少的。

降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新疆盛行西北风,水分输送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地形上南疆西部受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北疆西部地势较低,所以降水量是从西向东减少。北疆平原区为一百五十至二百毫米,西部可达二百五十至三百毫米。

南疆平原在七十毫米以下,最少的托克逊只有七毫米。平原区的降水在北疆对农业有重要意义,夏季平原降水能供给作物水的一部分,如小麦从返青到成熟,降水能满足的需水量阿勒泰为百分之二十七、塔城为百分之五十六、伊犁为百分之四十五、乌鲁木齐为百分之二十九。冬季北疆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积雪厚度达五至二十五厘米,既有利于小麦越冬,也为冬麦返青提供了水分。南疆平原降水稀少,对农业供水没有多达意义,作物出苗期间的微量降水,还可能引起土壤返碱。新疆的山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四百毫米以上的大降水中心均集中在山区。天山被称为荒漠中的湿岛。

北疆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毫米。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一千毫米。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三百至五百毫米。昆仑山北坡年降水一般为二百至三百毫米,局部迎风坡可达五百毫米。夏季山区降水直接形成径流,汇入河道,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新疆农田用水百分之八十来自河流。冬季山区积雪,次年春季冰雪融化,成为春季河流主要的水源。

在热量方面,因阿尔泰山山势较低,北方的干冷气流可以到达北疆,而天山又阻挡了它的南侵,因此南北疆差别较大。天山以北为寒温带。北疆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在6—7摄氏度。冷月(一月)为零下15—20摄氏度之间。青河县城极值最低气温为零下49.7摄氏度(一九六一年三月二日的纪录。无霜冻期北疆平原一般为一百五十天左右。南疆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一月份平均气温多在零下8—10摄氏度之间,无霜冻期为二百至二百五十天。夏季南北疆温度差别不大,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四月至九月个月平均气温,除北疆北部外,一般都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吐鲁番盆地地势地洼,周围高山环绕,六月至八月平均气温均在30摄氏度以上,级值最高气温为47.6摄氏度,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被称为“火洲”。

由于空气水分含量低,地面覆盖度小,容易受热和散热,气温差较大,年平均日较差11—15摄氏度,最大日较差20摄氏度以上,所以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谚语。白天温度高,作物同化作用加快,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所以新疆瓜果比较甜。

新疆境内河流很多,以出山口处的河流数目为准,约有三百二十多条,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二十多条。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它都属于内陆河,流入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的低洼部位。新疆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永久雪线以上的高山带,终年积雪,有冰川发育,新疆境内的山系共有冰川一万多条,总面积约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两万亿立方米,是天然的固体水库。有冰川调节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但过分集中在夏季,春季水量小。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西向东流,以罗布泊为最后归宿,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习惯上把叶尔羌河与阿克苏河汇合点以下的河段称为塔里木河,长九百七十公里。塔里木河无固定的河床,南北两岸的干河床及大小支流纵横分布,互相穿流,沿程损耗引蓄达,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上游水库附近年径流量五十多亿立方米,到大西海子水库只有只有两亿立方米。过去塔里木河尾部在罗布泊与台特玛湖之间的摆动,现在一般年份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的塔里木河已断流。

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湖、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马渡汇合以后称为伊犁河,年总径流量一百五十八亿立方米,约占新疆河流总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流出过境的水量达一百二十多亿立方米。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支流均由北岸大致平行纳入干流,是典型的梳状水系。最大的支流为布尔津河,次为哈巴河。年总径流两翼白二十六亿立方米,流出过境的近一百亿立方米。是中国的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新疆湖泊有一百多个,大多位于河流的终点。在干旱气候的地理环境中,湖泊矿化度一般较高,大都是咸水湖,当主要补给水源发生变化时,湖水就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有的湖泊水位下降以致干涸。有的湖泊位置改变,最典型的是罗布坡,历史上被称为“游移的湖”。现在随着塔里木河下游农垦区用水的不断扩大,孔雀河下游已断流,因而罗布坡已干涸,玛纳斯湖叶由类似情况。现在实际上有水的大湖只有博斯滕湖、布伦托河、赛里木湖、巴里坤河等。

新疆自然植被的特点是:平原植被稀疏,山地垂直带明显,森林面积有限,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植物群落。植被稀疏是干旱环境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常见景观,反映生态系统的脆弱。北疆沙漠和砾漠的植被覆盖度约30%-40%,南疆不到10%。荒漠上限海拔,北疆900-1000米,南疆1500-5000米,东南疆山地达3000米。平原植被是水文现象的标志,林木分布于河谷、渠道两侧;荒漠草地的出现,反映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季节性洪水,如塔里木河千流河谷较远处。山地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一般是:荒漠半荒漠草原、低山草原、森林草原、亚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垂直分带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水分与热量的综合作用。山地降水较多,但高山热量少,因此植被覆盖度中山带最高,北疆山地80%以上,南疆山地60%-80%,向上向下略减。

新疆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1.03%。森林面积的分布是:北疆占75%,南疆占25%,山地森林占85%以上。平原林多为护田林网及河渠公路两侧的线状林带。山地森林的上下限海拔,天山北坡为2800-1500米,阿尔泰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低200-300米,天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上升500米,昆仑山北坡林地稀疏,皮山县以东无片林。

新疆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很明显。云杉喜阴湿,只见于年降水400毫米以上的山地阴坡,胡杨原是阴湿环境的中生植物,干旱环境下只见于大河河谷。湖泊、水库周围的沼泽地,常见成片的芦苇、香蒲等喜湿植物。山前砾石带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偶见麻黄等。平原荒漠上,北疆常见梭梭和蒿属,南疆常见红柳。

新疆现有5000多万亩耕地,还有1.4亿多亩宜农荒地。新疆有地面水年径流量900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0多亿立方米。合计相当于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水资源的总和。新疆有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居前列。由于有土地、水源、日照、气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新疆非常适宜发展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甜菜、葡萄、瓜果、蚕桑等经济作物。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新疆的陆地棉(细绒棉),洁白绒长、产量高,条杆均匀,拉力好;海岳棉(长绒棉)可纺100支以上的细纱,为全国的唯一产地,可与苏丹,埃及棉媲美。新疆素以“瓜果之乡”著称,所产的哈密瓜、西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叶城石榴、喀什樱桃、伊犁苹果、和田核桃等,均享有盛誉,远销外地。

新疆三山都产宝,地下聚油煤,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省区之一。全疆已探明储量的矿种122种,占全国探明矿种的79%。矿点(床)3000多处。已探明的矿产中储量达16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远景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全国首位。

全疆石油储量虽然还未探明,但从地质构造和生油条件看来,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三大盆地是我国最有找油远景的内陆盆地。近年来,除了北疆准噶尔盆地不断找到新油田,扩大了克拉玛依的开采规模外,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相继发现了依希克里克油田和柯柯亚油田;在吐鲁番盆地也打出了油。现在全疆累积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45800万吨。新疆的石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除煤、油外,其他矿产资源如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锌、铅、稀有金属金、银、铍、锂、非金属云母、石棉、芒硝、盐、建筑材料石灰石,砖用粘土、沙、石、陶土,化工原料自然硫、钠硝石,还有水晶、冰洲石、宝石、玉石、玛瑙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不少矿产的采量、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

新疆确确实实是富饶美丽的好地方,是我国西部尚待大规模开发的一块宝地。她正在四化建设的跑道上展翅起飞,并将在下个世纪中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基地。

『肆』 新疆交通地理人文历史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它的东面和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相邻。全区面积为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均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她相当于45个台湾省,或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面积的总和。新疆除东南部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之外,其余均与邻国交界;东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西北部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于水土丰沃的绿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国地广人稀的省区之一。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周有阿尔泰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

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大山系包围两大盆地。山脉内部又有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它位于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主体在蒙古境内,中国境内属中段南坡,长约五百公里。阿尔泰山以断块活动为其主要特点,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阶梯状断块山地,从过境山脊到额尔齐斯河谷地,有三----四级阶梯,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而山前平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脊线不到海拔三千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

天山横亘中央,高大雄伟,势与天齐,故名天山。东西长约三千五百公里,新疆境内部分,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由三列东西向的褶皱山和陷落盆地组成。山势西搞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四百公里,东段变窄,宽仅一百公里,山脊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为海拔七千四百四十三点八米。平行山脉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即拜城、焉耆、吐鲁番、哈密及尤勒都斯等盆地,伊犁、乌什等谷地。其中,吐鲁番盆地是东天山南侧的断陷盆地,它南部的广大低地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四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

南部昆仑山脉是西藏高原的一部分,包括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体宽广,山势高峻,山脊线超过海拔六千米。很多山峰超过七千米,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宽广的山体中,有较大的山间盆地,即塔什库尔干、阿克赛钦、阿牙克库木、喀拉米兰等盆地。

准噶尔盆地在阿尔泰山和田山之间,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所以被称为板封闭性内陆盆地。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平均海拔不到五百米,最低处艾比湖海拔一百八十九米。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的百分之九十七。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半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为良好的冬季牧场。

塔里木盆地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其面积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盆地东面有宽几十公里的谷地通向甘肃的何西走廊,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盆地的中部,面积约三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多为高大的新月形流动沙丘,高度一般为一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达二百至三百米。流动沙丘面积约占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在流动沙丘边缘和河谷附近,有生长着柽柳的固定小沙丘,又叫“红柳包”,高约二至四米。罗布泊洼地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为盆地水系的最后归宿,海拔仅七百八十米,广大湖积平原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在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墩与风蚀凹地相间的“雅丹”地形,因其形似龙,顶不多有白色的盐壳层,故又称“白龙堆”。

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抱的影响下,新疆气候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集中表现为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冬季漫长,春秋短,日照长,温差大。

新疆的平均降水量为一百四十五毫米,为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三十毫米的百分之二十三,不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地球上相同纬度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最少的。降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新疆盛行西北风,水分输送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地形上南疆西部受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北疆西部地势较低,所以降水量是从西向东减少。北疆平原区为一百五十至二百毫米,西部可达二百五十至三百毫米。南疆平原在七十毫米以下,最少的托克逊只有七毫米。平原区的降水在北疆对农业有重要意义,夏季平原降水能供给作物水的一部分,如小麦从返青到成熟,降水能满足的需水量阿勒泰为百分之二十七、塔城为百分之五十六、伊犁为百分之四十五、乌鲁木齐为百分之二十九。冬季北疆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积雪厚度达五至二十五厘米,既有利于小麦越冬,也为冬麦返青提供了水分。南疆平原降水稀少,对农业供水没有多达意义,作物出苗期间的微量降水,还可能引起土壤返碱。新疆的山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四百毫米以上的大降水中心均集中在山区。天山被称为荒漠中的湿岛。北疆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毫米。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一千毫米。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三百至五百毫米。昆仑山北坡年降水一般为二百至三百毫米,局部迎风坡可达五百毫米。夏季山区降水直接形成径流,汇入河道,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新疆农田用水百分之八十来自河流。冬季山区积雪,次年春季冰雪融化,成为春季河流主要的水源。

在热量方面,因阿尔泰山山势较低,北方的干冷气流可以到达北疆,而天山又阻挡了它的南侵,因此南北疆差别较大。天山以北为寒温带。北疆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在6--7摄氏度。冷月(一月)为零下15--20摄氏度之间。青河县城极值最低气温为零下49.7摄氏度(一九六一年三月二日的纪录。无霜冻期北疆平原一般为一百五十天左右。南疆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一月份平均气温多在零下8--10摄氏度之间,无霜冻期为二百至二百五十天。夏季南北疆温度差别不大,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四月至九月个月平均气温,除北疆北部外,一般都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吐鲁番盆地地势地洼,周围高山环绕,,六月至八月平均气温均在30摄氏度以上,级值最高气温为47.6摄氏度,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被称为“火洲”。由于空气水分含量低,地面覆盖度小,容易受热和散热,气温差较大,年平均日较差11--15摄氏度,最大日较差20摄氏度以上,所以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谚语。白天温度高,作物同化作用加快,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所以新疆瓜果比较甜。

新疆境内河流很多,以出山口处的河流数目为准,约有三百二十多条,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二十多条。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它都属于内陆河,流入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的低洼部位。新疆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永久雪线以上的高山带,终年积雪,有冰川发育,新疆境内的山系共有冰川一万多条,总面积约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两万亿立方米,是天然的固体水库。有冰川调节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但过分集中在夏季,春季水量小。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西向东流,以罗布泊为最后归宿,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习惯上把叶尔羌河与阿克苏河汇合点以下的河段称为塔里木河,长九百七十公里。塔里木河无固定的河床,南北两岸的干河床及大小支流纵横分布,互相穿流,沿程损耗引蓄达,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上游水库附近年径流量五十多亿立方米,到大西海子水库只有只有两亿立方米。过去塔里木河尾部在罗布泊与台特玛湖之间的摆动,现在一般年份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的塔里木河已断流。

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湖、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马渡汇合以后称为伊犁河,年总径流量一百五十八亿立方米,约占新疆河流总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流出过境的水量达一百二十多亿立方米。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支流均由北岸大致平行纳入干流,是典型的梳状水系。最大的支流为布尔津河,次为哈巴河。年总径流两翼白二十六亿立方米,流出过境的近一百亿立方米。是中国的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新疆湖泊有一百多个,大多位于河流的终点。在干旱气候的地理环境中,湖泊矿化度一般较高,大都是咸水湖,当主要补给水源发生变化时,湖水就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有的湖泊水位下降以致干涸。有的湖泊位置改变,最典型的是罗布坡,历史上被称为“游移的湖”。现在随着塔里木河下游农垦区用水的不断扩大,孔雀河下游已断流,因而罗布坡已干涸,玛纳斯湖叶由类似情况。现在实际上有水的大湖只有博斯滕湖、布伦托河、赛里木湖、巴里坤河等。

新疆自然植被的特点是:平原植被稀疏,山地垂直带明显,森林面积有限,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植物群落。植被稀疏是干旱环境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常见景观,反映生态系统的脆弱。北疆沙漠和砾漠的植被覆盖度约30%-40%,南疆不到10%。荒漠上限海拔,北疆900-1000米,南疆1500-5000米,东南疆山地达3000米。平原植被是水文现象的标志,林木分布于河谷、渠道两侧;荒漠草地的出现,反映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季节性洪水,如塔里木河千流河谷较远处。山地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一般是:荒漠半荒漠草原、低山草原、森林草原、亚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垂直分带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水分与热量的综合作用。山地降水较多,但高山热量少,因此植被覆盖度中山带最高,北疆山地80%以上,南疆山地60%-80%,向上向下略减。

新疆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1.03%。森林面积的分布是:北疆占75%,南疆占25%,山地森林占85%以上。平原林多为护田林网及河渠公路两侧的线状林带。山地森林的上下限海拔,天山北坡为2800-1500米,阿尔泰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低200-300米,天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上升500米,昆仑山北坡林地稀疏,皮山县以东无片林。

新疆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很明显。云杉喜阴湿,只见于年降水400毫米以上的山地阴坡,胡杨原是阴湿环境的中生植物,干旱环境下只见于大河河谷。湖泊、水库周围的沼泽地,常见成片的芦苇、香蒲等喜湿植物。山前砾石带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偶见麻黄等。平原荒漠上,北疆常见梭梭和蒿属,南疆常见红柳。

新疆现有5 000多万亩耕地,还有1.4亿多亩宜农荒地。新疆有地面水年径流量900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0多亿立方米。合计相当于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水资源的总和。新疆有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间达2 500-3 500小时,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居前列。由于有土地、水源、日照、气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新疆非常适宜发展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甜菜、葡萄、瓜果、蚕桑等经济作物。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新疆的陆地棉(细绒棉),洁白绒长、产量高,条杆均匀,拉力好;海岳棉(长绒棉)可纺100支以上的细纱,为全国的唯一产地,可与苏丹,埃及棉媲美。新疆素以“瓜果之乡”著称,所产的哈密瓜、西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叶城石榴、喀什樱桃、伊犁苹果、和田核桃等,均享有盛誉,远销外地。

新疆三山都产宝,地下聚油煤,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省区之一。全疆已探明储量的矿种122种,占全国探明矿种的79%。矿点(床)3 000多处。已探明的矿产中储量达16 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远景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全国首位。全疆石油储量虽然还未探明,但从地质构造和生油条件看来,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三大盆地是我国最有找油远景的内陆盆地。近年来,除了北疆准噶尔盆地不断找到新油田,扩大了克拉玛依的开采规模外,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相继发现了依希克里克油田和柯柯亚油田;在吐鲁番盆地也打出了油。现在全疆累积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45 800万吨。新疆的石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除煤、油外,其他矿产资源如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锌、铅、稀有金属金、银、铍、锂、非金属云母、石棉、芒硝、盐、建筑材料石灰石,砖用粘土、沙、石、陶土,化工原料自然硫、钠硝石,还有水晶、冰洲石、宝石、玉石、玛瑙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不少矿产的采量、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

『伍』 有关于新疆历史地理物产的书

新疆历史百问 作者:纪大椿 《走进新疆》丛书,其内容集新疆地理、历史、人文、版经济社会发展为一权体。她似一幅打开的历史与时代相辉映的色彩绚丽、形象鲜明、情感丰沛的画卷,从中我们可以真切地领略到新疆自然、人文之美,体味到新疆人爱国、爱家的行为之美,感受到新疆各族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创造之美。还有零点奇观(新疆地理)
都是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的

『陆』 新疆地理概况有哪些

地理概况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中国的西北部,它的东面和南面,与甘肃、青海、西藏相邻。全区面积为一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均占全国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区,她相当于45个台湾省,或相当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4省区面积的总和。新疆除东南部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之外,其余均与邻国交界;东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毗邻,西北部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总长度的四分之一。她是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各族人民大多居往于水土丰沃的绿洲和山地草原。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有9.2人,是中国地广人稀的省区之一。新疆地处欧亚大陆中心,四周有阿尔泰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等高山环绕。天山横亘中央,把新疆分割为南北两大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把吐鲁番、哈密一带称之为东疆。

新疆的地形轮廓是三大山系包围两大盆地。山脉内部又有许多山间盆地和谷地。阿尔泰山,蒙古语意为“金山”,因产金而得名。它位于新疆北部和东北部,呈北西————南东走向,主体在蒙古境内,中国境内属中段南坡,长约五百公里。阿尔泰山以断块活动为其主要特点,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阶梯状断块山地,从过境山脊到额尔齐斯河谷地,有三————四级阶梯,山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而山前平原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山脊线不到海拔三千米,最高的友谊峰海拔四千三百七十四米。

天山横亘中央,高大雄伟,势与天齐,故名天山。东西长约三千五百公里,新疆境内部分,长达一千七百公里,由三列东西向的褶皱山和陷落盆地组成。山势西搞东低,西宽东窄;西段宽达四百公里,东段变窄,宽仅一百公里,山脊线在海拔四千米以上,最高的托木尔峰为海拔七千四百四十三点八米。平行山脉之间为一系列大小不等的山间盆地和谷地,即拜城、焉耆、吐鲁番、哈密及尤勒都斯等盆地,伊犁、乌什等谷地。其中,吐鲁番盆地是东天山南侧的断陷盆地,它南部的广大低地在海平面以下;最低的艾丁湖面在海平面以下一百五十四米,是中国最低的洼地。

南部昆仑山脉是西藏高原的一部分,包括帕米尔高原、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山体宽广,山势高峻,山脊线超过海拔六千米。很多山峰超过七千米,中巴边界上的乔戈里峰海拔八千六百一十一米,是世界第二高峰。在宽广的山体中,有较大的山间盆地,即塔什库尔干、阿克赛钦、阿牙克库木、喀拉米兰等盆地。

准噶尔盆地在阿尔泰山和田山之间,西面有萨吾尔、塔尔巴哈台、巴尔鲁克、阿拉山等低山;东面有北塔山;西面有几个地势较低的缺口,所以被称为板封闭性内陆盆地。盆地轮廓呈不等边三角形,地势向西倾斜,平均海拔不到五百米,最低处艾比湖海拔一百八十九米。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中国第二大沙漠,绝大部分是固定和半固定的沙丘,其面积占整个沙漠的百分之九十七。植被覆盖度在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四十到五十,半固定沙丘上达百分之十五到二十五,为良好的冬季牧场。

塔里木盆地在天山与昆仑山之间,其面积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一半,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盆地。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平均海拔一千米左右。盆地东面有宽几十公里的谷地通向甘肃的何西走廊,为古丝绸之路的要冲。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位于盆地的中部,面积约三十二万四千平方公里,为中国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多为高大的新月形流动沙丘,高度一般为一百至一百五十米,最高达二百至三百米。流动沙丘面积约占沙漠面积的百分之八十五。在流动沙丘边缘和河谷附近,有生长着柽柳的固定小沙丘,又叫“红柳包”,高约二至四米。罗布泊洼地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部分,为盆地水系的最后归宿,海拔仅七百八十米,广大湖积平原的东部和东北部,在流水侵蚀的基础上,在长期风蚀作用,形成与风向大致平行的风蚀墩与风蚀凹地相间的“雅丹”地形,因其形似龙,顶不多有白色的盐壳层,故又称“白龙堆”。

在远离海洋和高山环抱的影响下,新疆气候具有典型的干旱气候特征。集中表现为降水稀少,相对湿度低,冬季漫长,春秋短,日照长,温差大。

新疆的平均降水量为一百四十五毫米,为中国年平均降水量六百三十毫米的百分之二十三,不但低于全国平均值,同地球上相同纬度其他地方相比也是最少的。降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和地形的影响。新疆盛行西北风,水分输送方向是从西向东,而地形上南疆西部受帕米尔高原的阻隔,北疆西部地势较低,所以降水量是从西向东减少。北疆平原区为一百五十至二百毫米,西部可达二百五十至三百毫米。南疆平原在七十毫米以下,最少的托克逊只有七毫米。平原区的降水在北疆对农业有重要意义,夏季平原降水能供给作物水的一部分,如小麦从返青到成熟,降水能满足的需水量阿勒泰为百分之二十七、塔城为百分之五十六、伊犁为百分之四十五、乌鲁木齐为百分之二十九。冬季北疆降水量,占全年的百分之二十五到四十,积雪厚度达五至二十五厘米,既有利于小麦越冬,也为冬麦返青提供了水分。南疆平原降水稀少,对农业供水没有多达意义,作物出苗期间的微量降水,还可能引起土壤返碱。新疆的山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为四百毫米以上的大降水中心均集中在山区。天山被称为荒漠中的湿岛。北疆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四百至六百毫米。伊犁谷地个别迎风坡可达一千毫米。天山南坡中山带以上年降水量为三百至五百毫米。昆仑山北坡年降水一般为二百至三百毫米,局部迎风坡可达五百毫米。夏季山区降水直接形成径流,汇入河道,是农业灌溉的主要水源。新疆农田用水百分之八十来自河流。冬季山区积雪,次年春季冰雪融化,成为春季河流主要的水源。

在热量方面,因阿尔泰山山势较低,北方的干冷气流可以到达北疆,而天山又阻挡了它的南侵,因此南北疆差别较大。天山以北为寒温带。北疆冬季漫长严寒,年平均气温在6——7摄氏度。冷月(一月)为零下15——20摄氏度之间。青河县城极值最低气温为零下49.7摄氏度(一九六一年三月二日的纪录。无霜冻期北疆平原一般为一百五十天左右。南疆年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上。一月份平均气温多在零下8——10摄氏度之间,无霜冻期为二百至二百五十天。夏季南北疆温度差别不大,七月份平均气温在22——26摄氏度之间。四月至九月个月平均气温,除北疆北部外,一般都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吐鲁番盆地地势地洼,周围高山环绕,六月至八月平均气温均在30摄氏度以上,级值最高气温为47.6摄氏度,是中国夏季最炎热的地方,被称为“火洲”。由于空气水分含量低,地面覆盖度小,容易受热和散热,气温差较大,年平均日较差11——15摄氏度,最大日较差20摄氏度以上,所以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谚语。白天温度高,作物同化作用加快,夜间温度低,作物呼吸作用缓慢,有利于营养物质积累,所以新疆瓜果比较甜。

新疆境内河流很多,以出山口处的河流数目为准,约有三百二十多条,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二十多条。除额尔齐斯河注入北冰洋外,其它都属于内陆河,流入内陆盆地和山间盆地的低洼部位。新疆河流水源的补给主要靠山地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永久雪线以上的高山带,终年积雪,有冰川发育,新疆境内的山系共有冰川一万多条,总面积约二万三千平方公里,蓄水量约两万亿立方米,是天然的固体水库。有冰川调节的河流,径流比较稳定,但过分集中在夏季,春季水量小。

塔里木河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它由叶尔羌河、和田河、阿克苏河汇合而成,沿塔里木盆地北缘从西向东流,以罗布泊为最后归宿,全长二千一百七十九公里。习惯上把叶尔羌河与阿克苏河汇合点以下的河段称为塔里木河,长九百七十公里。塔里木河无固定的河床,南北两岸的干河床及大小支流纵横分布,互相穿流,沿程损耗引蓄达,从上游到下游水量逐渐减少,上游水库附近年径流量五十多亿立方米,到大西海子水库只有只有两亿立方米。过去塔里木河尾部在罗布泊与台特玛湖之间的摆动,现在一般年份大西海子水库以下的塔里木河已断流。

伊犁河是新疆水量最大的河流,上游为特克斯湖、巩乃斯河和喀什河,在雅马渡汇合以后称为伊犁河,年总径流量一百五十八亿立方米,约占新疆河流总径流量的百分之二十,但流出过境的水量达一百二十多亿立方米。

额尔齐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支流均由北岸大致平行纳入干流,是典型的梳状水系。最大的支流为布尔津河,次为哈巴河。年总径流两翼白二十六亿立方米,流出过境的近一百亿立方米。是中国的唯一的北冰洋水系。

新疆湖泊有一百多个,大多位于河流的终点。在干旱气候的地理环境中,湖泊矿化度一般较高,大都是咸水湖,当主要补给水源发生变化时,湖水就可能发生剧烈变化,有的湖泊水位下降以致干涸。有的湖泊位置改变,最典型的是罗布坡,历史上被称为“游移的湖”。现在随着塔里木河下游农垦区用水的不断扩大,孔雀河下游已断流,因而罗布坡已干涸,玛纳斯湖叶由类似情况。现在实际上有水的大湖只有博斯滕湖、布伦托河、赛里木湖、巴里坤河等。

新疆自然植被的特点是:平原植被稀疏,山地垂直带明显,森林面积有限,不同环境下形成不同植物群落。植被稀疏是干旱环境中平原和低山丘陵的常见景观,反映生态系统的脆弱。北疆沙漠和砾漠的植被覆盖度约30%-40%,南疆不到10%。荒漠上限海拔,北疆900-1000米,南疆1500-5000米,东南疆山地达3000米。平原植被是水文现象的标志,林木分布于河谷、渠道两侧;荒漠草地的出现,反映地下水位较高或有季节性洪水,如塔里木河千流河谷较远处。山地植被垂直带自下而上一般是:荒漠半荒漠草原、低山草原、森林草原、亚高山草原、高山荒漠。垂直分带的控制因素,主要是水分与热量的综合作用。山地降水较多,但高山热量少,因此植被覆盖度中山带最高,北疆山地80%以上,南疆山地60%-80%,向上向下略减。

新疆森林面积约占土地面积1.03%。森林面积的分布是:北疆占75%,南疆占25%,山地森林占85%以上。平原林多为护田林网及河渠公路两侧的线状林带。山地森林的上下限海拔,天山北坡为2800-1500米,阿尔泰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低200-300米,天山南坡比天山北坡上升500米,昆仑山北坡林地稀疏,皮山县以东无片林。

新疆植被的环境适应性很明显。云杉喜阴湿,只见于年降水400毫米以上的山地阴坡,胡杨原是阴湿环境的中生植物,干旱环境下只见于大河河谷。湖泊、水库周围的沼泽地,常见成片的芦苇、香蒲等喜湿植物。山前砾石带地下水位深,植被稀疏,偶见麻黄等。平原荒漠上,北疆常见梭梭和蒿属,南疆常见红柳。

新疆现有5000多万亩耕地,还有1.4亿多亩宜农荒地。新疆有地面水年径流量900亿立方米,地下水动储量250多亿立方米。合计相当于黄河、淮河、海河三条河水资源的总和。新疆有充足的阳光,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在全国各省区中名居前列。由于有土地、水源、日照、气温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以新疆非常适宜发展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和棉花、甜菜、葡萄、瓜果、蚕桑等经济作物。新疆现已成为我国棉花特别是长绒棉的生产基地。新疆的陆地棉(细绒棉),洁白绒长、产量高,条杆均匀,拉力好;海岳棉(长绒棉)可纺100支以上的细纱,为全国的唯一产地,可与苏丹,埃及棉媲美。新疆素以“瓜果之乡”著称,所产的哈密瓜、西瓜、无核白葡萄、库尔勒香梨、阿图什无花果、库车白杏、叶城石榴、喀什樱桃、伊犁苹果、和田核桃等,均享有盛誉,远销外地。

新疆三山都产宝,地下聚油煤,是我国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种配套比较齐全的少数省区之一。全疆已探明储量的矿种122种,占全国探明矿种的79%。矿点(床)3000多处。已探明的矿产中储量达16000亿吨,占全国煤炭远景储量的三分之一强,居全国首位。全疆石油储量虽然还未探明,但从地质构造和生油条件看来,准噶尔、塔里木、吐鲁番三大盆地是我国最有找油远景的内陆盆地。近年来,除了北疆准噶尔盆地不断找到新油田,扩大了克拉玛依的开采规模外,在南疆塔里木盆地西部相继发现了依希克里克油田和柯柯亚油田;在吐鲁番盆地也打出了油。现在全疆累积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达145800万吨。新疆的石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除煤、油外,其他矿产资源如黑色金属铁、锰、铬、有色金属铜、锌、铅、稀有金属金、银、铍、锂、非金属云母、石棉、芒硝、盐、建筑材料石灰石,砖用粘土、沙、石、陶土,化工原料自然硫、钠硝石,还有水晶、冰洲石、宝石、玉石、玛瑙等,真是应有尽有,其中不少矿产的采量、品位,在全国名列前茅。

新疆确确实实是富饶美丽的好地方,是我国西部尚待大规模开发的一块宝地。她正在四化建设的跑道上展翅起飞,并将在下个世纪中成为我们国家建设的又一个重要的基地。

『柒』 初一地理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
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
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
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捌』 新疆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斯坦八国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是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地处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中国陆地面积第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六分之一(163.1585万平方公里),边界线长度占四分之一(5000多千米),其面积比江苏省和浙江省加一起总和的八倍还多4万平方公里。

气候:

新疆远离海洋,深居内陆,四周有高山阻隔,海洋气流不易到达,形成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温差较大,日照时间充足(年日照时间达2500~3500小时),降水量少,气候干燥。新疆年平均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但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南疆的气温高于北疆,北疆的降水量高于南疆。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准噶尔盆地为零下20℃以下,该盆地北缘的富蕴县绝对最低气温曾达到零下50.15℃,是全国最冷的地区之一。最热月(7月),在号称“火洲”的吐鲁番平均气温为33℃以上,绝对最高气温曾达至49.6℃,居全国之冠。由于新疆大部分地区春夏和秋冬之交日温差极大,故历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8)新疆地理历史知识大全扩展阅读:

新疆为中国西部干旱地区主要的天然林区,森林广布于山区、平原,面积占西北地区森林总面积的近1/3。天山和阿尔泰山区覆盖着葱郁的原始森林,多为主干挺直的西伯利亚落叶松和雪岭云杉、针叶柏等建筑良材。这些山地针叶林的木材蓄积量占全疆木材总蓄积量的97%以上。塔里木河、玛纳斯河等河流两岸,是平原阔叶林的分布地区。

在塔里木河流域,丛生着世界著名的珍贵树种胡杨林和灰杨林,它们既是用途广泛的用材林,也是大漠深处的防风林。新疆主要造林树种有白杨、柳树、榆树、白蜡、槭树、槐树、白松、沙枣、桑树和各种果树等60多种。

『玖』 新疆的有关资料(地理、历史、资源、文化、经济)

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南部有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天山,作为新 疆象征,横贯中部,形成南部的塔里木盆地和北部的准噶尔盆地。习惯上把天山以南地区叫南疆,天山以北地区叫北疆,把哈密、吐鲁番盆地叫东疆。

新疆三大山脉的积雪、冰川孕育汇集为500多条河流,分布于天山南北的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塔里木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玛纳斯河、乌伦古河、开都河等20 多条。许多河流的两岸,都有无数的绿洲,田园阡陌,村镇相望,颇富“十里桃花万杨柳”的塞外风光。这是新疆各族人民世世代代生息活动的主要基地。新疆有许多自然景观优美的湖泊,总面积达9,700平方公里,占全疆总面积的0.6%以上,其中有著名的十大湖泊:博斯腾湖、艾比湖、布伦托海、阿雅格库里湖、赛里木湖、阿其格库勒湖、鲸鱼湖、吉力湖、阿克萨依湖、艾西曼湖。

新疆境内绵连的雪岭,林立的冰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冰川,共计1.86万余 条,总面积2.4万多平方公里,占全国冰川面积的42%,冰储量2.58亿立方米,是新 疆的天然“固体水库”。新疆的水资源极为丰富,人均占有量居全国前列,有待于大力开发。

大沙漠占全国沙漠面积的2/3,其中塔克拉玛干沙漠的面积为33.6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为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上的鲁卜哈利沙漠。准噶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48,000 平方公里,为我国第二大沙漠。新 疆沙漠中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

『拾』 与新疆有关的知识

地理位置
新疆位于我国西部边陲,地处北纬32。22、-49。33、,东经73。21、-96。21、,面积166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是我国行政面积最大的省区。东部和南部依次与甘肃、青海和西藏三省区连接,东北与蒙古人民共和国相邻,西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和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相邻,边界线长达5300多千米,为我国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气候特点

新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长、严寒,夏季短、炎热,春季秋季节变化剧烈。年平均气温南疆为10。c,北疆准葛尔盆地为5-7。c,阿尔泰,塔城地区为2。5-5。0。c。1月份南疆平均气温比北疆平均气温高出10-12。c,7月份高出2-3 。气温日差平均可达12-15 ,最大可达20-30 。新疆夏季相对湿度、冬季绝对湿度都不大,形成夏季干热,冬季干冷的特点。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毫米,只有全国平均年降水量630毫米的23%,而蒸发量约200毫米,南疆不足100毫米。北疆地区和山区的降雪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3。

新疆风多风大,并呈现北疆大于南疆,戈壁大于山区,盆地边缘大于盆地腹地的特征。大风(即大于等于8级的风)是新疆农业气象主要灾害。北疆西北部、东疆和南疆东部是大风高值区,起风沙日数塔里木盆地一般在30天以上,北疆和东疆部分地区则在20天以下。近年来,南疆地区浮尘天气较过去出现的更加频繁。

新疆日照丰富,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42。10-646。35焦/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

资源状况

新疆地表水资源为79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85亿立方米,分别居全国第十二位和第四位,地表水径流量884亿立方米,仅占全国径流量的3%,暂不能利用的有250多亿立方米。按平均径流深度计算,北疆为南疆的2。7倍,按实际能利用的水量计算,北疆比南疆多1/4,新疆河流水量高度集中在夏季(6-8月),北疆占40%-50%,南疆占60%-80%,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呈 现春旱、夏洪、秋缺、冬枯。从整体上看内陆河多,小河流多,流程短。自净能力低,遭污染难治理,河流中除额尔齐斯河流入北冰洋水系,奇普恰普河流入印度洋水系外均为内陆河,全疆有大小河流570条,年径流量1亿立方米以下的河流有487条,占全径流量的9。4%。而径流量大于10亿立方米以上的河流有18条,占河流总数的3%,合计径流量为543亿立方米,占全疆河流总径流量的60。4%。新疆河流的天然水质北疆优于南疆,西部优于东部,山区优于平原。

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资源丰富,可垦荒地资源有约700万公顷,其中宜农茺地有487万公顷,占全国宜农荒地的13。8%,扩大耕地有可靠的土地资源保证,草原面积大,草地类型多,草地的主面积有0。57亿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0。48公顷,居全国第三位,人均占有草地3。37公顷,为全国平均数的16。3倍,四季草场齐全,但极不平衡。山区草地占全区草地面积的58%,优良草地占可利用草地的38。4%

新疆动植物资源较丰富,高等植物有3500多种;药用植物有1116种,利用的有120多种;饲用植物930种,常见的有382种;森林资源有乔、灌木140种,在中镇叶林8种,阔叶林49种,经济林6种,果树26种,灌木50种,主要造林树种约57种;主要动物资源(野生脊椎动物)640种,其中两栖类49种,鸟类394种,兽类135种,鱼类有62种。

新疆 境内地质构造复杂,地层齐全,为贮矿提供了有利条件。因而新疆矿产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1995年底,已发现矿种13种,占全国总数的80%,居全国第二位。新疆已查明的矿物产地有4000余处,在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白云母、钠硝石、陶土、蛭石等矿产居全国第一,此外还有富铁矿、锰、铬、钽、铯、石油、菱镁矿、水泥灰岩、砖用粘士和铸石辉绿岩等18种产居西北地区之首。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总的来说新疆自然生态环境具有以下特点:地域辽阔但绿洲面积不大气候干旱气温变化大,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土地面积大,但林地面积小;土壤质量差且沙化,盐碱足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以上自然生态环境特征决定了新疆 在开发建设中,一旦被污染和破坏,将产生难以恢复和永久性的后果。因此在人为的经济活动中,必须尊守自然规律,重视新疆自然生态环境的基本特征。

2. 新疆气象特点

气象特点之一、气象特点之二、气象特点之三、气象特点之四、气象特点之五、气象特点之六、气象特点之七、气象特点之八

所谓“新疆气象特点”指的是一般(普遍)气象特点(参见本篇第2章)在新疆的特别(特殊)表现。之所以产生这些特别(特殊)现象,是由新疆特定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形、辽阔的地域、多样的自然环境等因素所决定的。

l 气象特点之一—新疆位居我国天气上游

本篇第1章图1.1.1表明,北半球中纬度是盛行西风带。由于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相对我国内地即位于西风带上游,因而新疆实时气象信息和加工气象信息对内地天气变化有十分重要的征兆性、指示性和指标性,新疆气象监测网已成为我国甚至是世界气象监测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高空气象探测站14个、国家气象基本站和气候基准站的总数54个均位居全国第一,气象卫星乌鲁木齐地面站是全国仅有的三个地面站之一。

新疆是冷空气入侵我国的重要门户。统计表明,冷空气主要由西方、西北方、北方和东北方侵入中国,其中,西方路径的冷空气大致沿北纬45°线向东移动,首先到达新疆,然后继续东移影响内地。西方路径入侵的冷空气,其势力特强者虽不是很多,但“强—中强”者却是较多。

由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的存在,新疆又是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天气的沙源之一。

l 气象特点之二—要特别重视大型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

事实表明,新疆大范围灾害性、关键性天气的发生、发展都伴随着一次大气长波调整,出现一次大型天气过程,经常导致中等偏强甚至强或特强冷空气入侵。

根据长时期的实践经验,新疆大型天气过程大致可归纳为下述三种类型:

①在欧洲有长波脊(或高压)、乌拉尔山有长波槽的条件下,位于乌拉尔山大槽中的冷空气入侵前2—3天,首先发生欧洲(高压)脊的衰退,衰退的高压脊“推动”乌拉尔山大槽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欧洲脊衰退;

②在较为平直的锋区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里海附近有高压脊的发展,在该脊前有冷槽东南下或冷槽(涡)东移侵入新疆。这类过程称为“里海长脊”。

③在欧洲东部为长波槽,西部西伯利亚为长波脊的条件下,冷空气入侵前2—3天,在西西伯利亚脊的西北方有高压与之作反气旋打通,造成脊前强冷槽发展入侵新疆。由于这类过程前后比较起来,西西伯利亚脊表现得明显的西退发展,因此就以此来命名。

当然,有些复杂的过程往往是上述三类过程中一与二或三与二两类的综合表现。对某一具体过程在称谓上也可能会更加“细化”,如把欧洲脊细化为北欧脊、西欧脊、南欧脊,把里海脊有时称里黑海脊、里咸海脊、中亚脊,脊发展位置偏北,称乌拉尔脊等等。

l 气象特点之三—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地区

干旱最重要的标志是降水稀少。计算表明,一年中流入新疆上空的水汽仅有11540亿吨,以夏季为最多,冬季为最少。加上新疆境内陆面蒸发2257亿吨,新疆上空全年的水汽总量为13797亿吨,相当于长江流域的1/5左右,黄河流域的1/3。可见,新疆大气中水汽含量严重偏少,加之水汽的成雨(雪)率只有17.6%,而长江流域水汽的成雨(雪)率约为30%。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新疆是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实际上,天山山脊线以南约120万平方公里的南疆,平均降水深度仅为106毫米,天山山脊线以北约46万平方公里的北疆,平均降水深度也只有255毫米。全疆总的平均降水深度是146毫米,低于“最严厉”的150毫米的干旱标准。因此,从宏观上说,新疆是属于典型的干旱少雨区。从微观上说,由于降水量分布极不均匀,在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年降水量可达400毫米以上;而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和南部、吐鲁番盆地等地年降水量只有10—50毫米,是极端干旱地区,其中托可逊县气象站1961—1990年平均降水量仅有7.2毫米,个别年份仅有0.5毫米。这是我国年降水量最少的气象站。

值得注意的是,新疆最长连续无降水的日数长,特别是南疆、东疆平原地区,多在150天以上。其中,托克逊、且末、吐鲁番分别达到350天、302天、299天。

l 气象特点之四—光资源充裕,热量资源丰富多彩

新疆光资源充裕,太阳辐射总量全年为5000—6490兆焦耳/平方米,仅次于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华北和东北地区多620—840兆焦耳/平方米,比长江流域中下游多1250—2090兆焦耳/平方米,而且年际变化不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中,能被农作物吸收利用的光合有效辐射能,从南到北大致变化在3000—2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而我国东北、华北、华南、黄河中下游地区在2500—23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从与我国主要农业区来比较,新疆的光合有效辐射资源名列前茅。

新疆日照时数居全国首位。全年日照2550—3500小时,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白天时间长达14—16小时,生长季(4—9月)日照1500—1950小时。

新疆的积温较高,作物生长季节的积温除北疆北部偏低,其它地区都接近或高于我国同纬度地区。≥10℃的积温,吐鲁番盆地可达5000℃,塔里木盆地多在4000℃以上,准噶尔盆地南部和伊犁河谷西部为3000—3600℃,阿勒泰、塔城和伊犁河谷东部为2500—3000℃。新疆的气候按积温等级划分,从南到北可划出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从盆地到山区也同样可以划出这三个气候带。

新疆最热月平均气温较高,冬季寒冷且时间长,春季气温升降迅速,无霜冻期差异明显。新疆昼夜温差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都大,年平均气温日较差南疆多为14—16℃,北疆为12—14℃,山区为10℃左右。

l 气象特点之五—风能资源和山区大气水分资源具有实际开发应用潜力

新疆大部分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其中,北疆大于南疆,风口附近多于盆地腹部,平原戈壁大于山区,特别是南北疆气流的通道、山口是风能资源最丰富地区。如亚洲最大的达坂城柴窝堡风力发电站就位于乌鲁木齐至吐鲁番盆地的“狭管”通道上。统计表明,风能具有开发价值地区多集中在北疆风口、河谷、隘道和北疆西部、西北部以及天山东段南北两麓。

现代气象科技成果表明,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新疆虽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区,大气水分含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偏少,但山区最大降水带附近的降水量也可达到400毫米以上,其中天山西段伊犁河上游山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阿尔泰山和天山北坡中段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可见,新疆山区特别是夏半年新疆山区的空中云水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上升运动也比较强。因此,可以有效地开展空中云水资源利用工程。另外,冬季北疆沿天山一带直至东天山北部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大气中水分含量是偏多的,也比较有利于开展飞机人工增雪作业。

l 气象特点之六—新疆气象灾害频繁,气象公共事件和气象环境灾害日益突出

新疆气象灾害种类繁多,有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雪灾、低温冷害、霜冻、雷暴、冰雹、暴雨山洪、干热风、沙尘暴、浓雾等等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如洪水灾害、雪崩、泥石流、山体滑坡、塌方、沙害、病虫害、林草火灾等等。其中,干旱、寒潮、大风、暴风雪、风沙天气(包括沙尘暴、扬沙、浮尘)和沙害、冰雹、局地暴雨山洪和泥石流、山体滑坡等灾害,发生频率很高,强度很大,和风、沙、雪有关的多项观测记录是我国同类灾害的极值。因而气象灾害造成损失的比例特别高,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数量的80%和损失的60%以上。

在新疆人口的自然增长、城市化和交通运输的迅速发展的背景下,随着全球变暖带来的负面影响,气象公共事件日益增多,如高速公路、兰新铁路、南疆铁路因大风、大雾、洪水冲毁路基等被迫暂停运行;乌鲁木齐大雾机场连续关闭;路面积冰和暴雨漫水形成长时间的交通堵塞;气温骤降,流感流行;气温猛升,乌鲁木齐高温40℃以上,中暑就医人群络绎不绝,空调、风扇抢购一空;持续低温,水管冻裂,千家万户盼水望眼欲穿;持续高温,用电量猛增,电力公司被迫实施分区、分时停电;电闪雷鸣,仓库火灾,电脑网络系统惨遭袭击;等等。另外,气象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如沙漠化,土壤盐渍化和盐碱化、冰川退缩、大气污染、水质盐化、水土流失等等,不得不引起人们的严重关注。

l 气象特点之七—近40多年来,新疆气候增暖、增湿,出现向“暖湿型”转变的强信号

选用完整的、准确的1958—1997年的地面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新疆的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40年来的气候变化,并用1998—2004年资料作为实况加以验证。结果如下:

①1958—1997年,北疆、天山山区、南疆都存在明显的增暖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32℃/10年、0.13℃/10年、0.15℃/10年,即北疆>>南疆>天山山区,而年均温度的变差系数则是天山山区>北疆>南疆。值得注意的是1986—1997年增温尤为显著。

②1958—1997年,仅有南疆有降水增多(增湿)趋势,但是从1987年以来,北疆、天山山区和南疆降水都有增多(增湿)趋势,1986—1997年的平均降水,分别比1961—1990年30年均值偏多6.5%、3.6%、22.7%,南疆降水增多(增湿)趋势最为显著。年降水变差系数,南疆>北疆>天山山区。

③1998—2004年实况表明,上述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继续维持。与1991年前的30年相比,北疆平均温度升高0.8℃,南疆和天山山区平均温度均升高0.5℃,北疆、天山山区、南疆平均降水量分别增加11.3%、9.8%、20.4%。

l 气象特点之八—在新疆,地貌气象学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

研究不同气候条件下地貌形成过程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气候地貌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事实上,天气、气候、气候变化与地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一方面气候对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有重要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地貌、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天气演变、气候的形成和变化有着显著的影响和作用。我国气象界的前辈们早在20世纪50年代对于青藏高原(大地形)对大气环流演变的影响就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1979年5—8月国家气象局和中国科学院共同组织了首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20世纪末用最新的科技手段再次组织了高原气象学的实验和研究。在此基础上,逐步创立和发展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新疆地域广阔,地形复杂,地貌特征鲜明,在“三山夹两盆”的总体轮廓内,存在着山地、盆地底部周边的平原(包括人工绿洲和广阔的荒漠)以及盆地中心浩瀚的沙漠等三大地貌类型。显然,人们会问气象与三大地貌类型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联系和作用?人类怎样影响、控制这些联系和作用?当然,这是从科学技术学的高度,向地貌气象学提出的一般化命题。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新疆,地貌气象学(包括沙漠气象学、绿洲气象学、盆地气象学、山地气象学等)的新兴和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应当担此重任。
参考资料:http://xjqxsc.idm.cn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