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大规模种植大豆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
㈠ 阿根廷成为世界大豆出口国的主要原因
第一是70年代大豆的兴起。
实践证明大豆是最适合阿根廷农民种植的经济版作物,豆农权赚了不少钱
第二是80年代出现的免耕法。
免耕法改良了阿根廷的土壤,使得阿根廷农业变得可持续。
第三是90年代出现的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则彻底解放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使得阿根廷农业具备了与其他农业大国 抗衡的实力。
第四,阿根廷大豆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
1.阿根廷的大豆主产区位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这里过去一直是农业和畜牧业混合经营,土壤肥力保持得很好,阿根廷农民花在化肥上的钱很少;
2.阿根廷境内的这条帕拉纳河正好从潘帕斯草原的中心穿过,为阿根廷大豆提供了一条廉 价的运输线。
㈡ 阿根廷国家主要种什么农作物
大豆,小麦,高粱等
阿根廷潘帕斯草原,东临大西洋,受大西洋水汽和巴西暖流的影回响,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高答温多雨,冬季温和(七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这里的草类生长茂盛,质量好,是世界上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一年四季都可以放牧,不需建防寒防冻的圈棚,生产成本低.
2.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这里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地广人稀,有利于大规模经营,这样便于操作,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国际竞争力.
3.距海港近,海陆交通便利
这里面临大西洋,港口较多,海运方便.现在已经修通了横穿潘帕斯草原的大铁路.这样,大牧场的牛肉可以很方便地运往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屠宰加工,再装船运往国外.
㈢ 请说出阿根廷有利于大豆生长的气候条件
1、气温
阿根廷气候多样,四季分明。除南部属寒带外,大部分为温带和亚专热带。年平均气温北部属21.6摄氏度,南部6.3摄氏度,首都17.7摄氏度,有利于大豆的生长
2、降水
阿根廷东北角高达1000毫米以上,中部和北部为500~1000毫米,为大豆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降水。
㈣ 巴西大豆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
种植大豆有利自然条件,给介绍大大豆特征做什么
㈤ 关于阿根廷的地理知识
位于南美洲南部,面积2780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000余公里,为拉丁美洲(除美国和加拿大两国其他美洲国家的统称)的第二大国,仅次于巴西。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西同智利接壤,北接玻利维亚、巴拉圭,东北部与巴西和乌拉圭为邻。地势由西向东逐渐低平。西部是以绵延起伏、巍峨壮丽安第斯山为主体的山地,纵贯南 北3,000余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30%;东部和中部的潘帕斯草原是著名的农牧区;北部主要是格兰查科平原,多沼泽、森林;南部是巴塔哥尼亚高原。主要山脉有奥霍斯·德萨拉多山、梅希卡纳山,海拔6964米的阿空加瓜山,为南美洲万峰之冠。巴拉那河全长470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河。主要湖泊有奇基塔湖、阿根廷湖和别德马湖。 北部属亚热带湿润气候,中部属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南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温度在16-23℃之间。东北部降水丰沛,在1,000毫米左右,西北部和南部为250毫米;夏季雨水较多。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全长5,580公里,为南美第二大水系,主要支流有巴拉圭河、乌拉圭河等国际界河,南部安第斯山区多冰蚀湖。著名的乌马瓦卡峡谷,曾是古老的印加文化传到阿根廷的通道,被称为“印加之路”。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银等。 水力资源比较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国面积22%。沿海渔业资源丰富,是世界著名的农牧产品出口国。 阿根廷领土居世界第八位
㈥ 种植大豆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大规模的种植大豆,会改变当地植被分布状况、土壤性质等,可能是生物链发生相应变化。
②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改变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㈦ 大规模种植植物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增加生物多样性
2有利于防沙固土,涵养水源
3有利于环境变好
㈧ 大豆到底对阿根廷有多重要
阿根廷气候特点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七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主要农作物有专大豆、小麦、玉属米、黑麦、向日葵、燕麦等。其它有棉花、马铃薯、水果、油橄榄等。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大豆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年平均产量超过5000万吨,可以说大豆种植是阿根廷农业的支柱行业。
㈨ 大豆对阿根廷有多重要
阿根廷气候复特点表制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七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主要农作物有大豆、小麦、玉米、黑麦、向日葵、燕麦等。其它有棉花、马铃薯、水果、油橄榄等。阿根廷是世界第三大大豆生产国,大豆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公顷,年平均产量超过5000万吨,可以说大豆种植是阿根廷农业的支柱行业。